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2024-09-08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精选12篇)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1

近年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的教学观念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首肯,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思想。这种观念的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通过设计一些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彻底改变教师的“一言堂”。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就应运而生,我校也是开展“高效课堂”比较好的学校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分组教学法在这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一、分组教学的益处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2.既能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还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资源共享。

3.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既不让学生觉得太累,也不觉得太轻松,更能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探究、归纳、管理、展示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6.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教学分组的实施

1.学科成绩分组法——由于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兴趣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各科成绩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学生擅长某门学科,该门学科成绩就突出,有的学生对某门课程投入度不够,该门课程成绩就差一些,这一现象使得学科成绩分组法成为必然。教师可根据班内学生该科目的成绩状况,把学生分成三至五个层次,每一小组内各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大致相同,六至八人一个小组,就能有效促成小组内学生能力水平上的互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一分组法是教学中的优先选择。

2.性格志趣分组法——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沉闷,不爱说话,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有的学生擅长管理团队,有的学生喜好专研,不爱关心别人;有的学生心胸开阔,善于与人合作,有的学生心胸狭隘,同学关系差等等;在分组时,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到,如果考虑不周全,就可能造成有的小组效果好,有的小组效果差,不利于提升整体效率。

3.自由分组法——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和关系亲近程度自由组合,教师只需控制各个小组的人员大致均衡,个别小组人数不能太多就行,这样做主要是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探讨,不至于让学生之间因为关系疏远、交流不充分而影响教学效果。

4.位置分组法——教师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座位对学生进行分组,位置距离进的分成一个小组,这样做主要是有利于学生交流讨论。在小组分好后,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把座位放在一起,每一个小组都设立一个组长,一名副组长。

三、小组教学活动的展开

1.布置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深浅程度和进度,给各个小组下达适时的学(预)习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知识点的几个答问,也可以是一次朗诵,还可以是一些对课文资料的补充,等等;各小组的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一样。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重点到难点逐步突破的过程。

2.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独立专研,一段时间后,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统一答案和认识,共同破解难题与疑问。

3.汇报展示——各小组推出代表,走上讲台,把本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陈述。

4.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完成任务的质量、疑难问题的解答、学生错误的纠正等等。

5.知识实践——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前四个环节中学到的知识点设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即时训练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6.归纳总结——对整个学习内容重难点的梳理归纳,这一环节既可以是教师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代替。

7.知识延伸——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各个环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断推进,完成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

综上所述,分组教学法在我校的语文教学中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可以实施的,它一方面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激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和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来施行和推广。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汉语课,教学,艺术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2

高中汉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区域性的思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汉语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从而突破教学的瓶颈。如何提高高中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即如何提高高中汉语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来使高中汉语的教学在不脱离教育背景的前提下,又不失区域特色化的发展,从而使区域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高中汉语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从整个语文教育系统来看,高中汉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差,且从事人员较少。从事高中汉语教学的教师较少,且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太少。而且,从事高中汉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只是将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这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整个高中汉语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2.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目前,诸多高中汉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性,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是一味地在台下记笔记,与教师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动交流,即使学生存在问题,教师也是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缺乏与整体的互动性。对于高中汉语的学习来说,口语与汉语写作是高中汉语课程的两个重要部分,然而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制定大量的练习题,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了知识点的传授上。因为教师忽视了对高中汉语课程的整体把握,而使很多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3.教师传授范围小

在一些区域性的地区,高中生的汉语水平不尽相同,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运用口语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在文字的读写部分,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汉语的基础不好,所以在汉语的阅读以及书写方面就表现得较差,甚至汉语的拼音基础知识不牢固。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学生打造一个汉语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学会在交流过程中学习汉语发音、学会写汉字等,从而在以后的汉语课堂中不会出现汉语交流不流利的现象。

二、高中汉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对于区域的高中汉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汉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汉语教师团队,从而更方便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沟通,这是提高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想提高教师的汉语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对教师团队及时补充年轻力量,并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为提高教师的汉语能力做准备,是真正提高教师力量和教学质量的策略。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为学校制定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应该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较多的交流平台,从而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环境,并可以借此平台来探讨高中汉语教学管理行为。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教研专题讨论会,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使师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比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讲座等。教师还可以自制教学工具,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从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通过适当地改变教材,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软件———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这不仅仅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方法,更能适合地方的发展水平。

3.提供汉语交流平台

学校是一个大型的交流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来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十分注重学校平台,还应该为汉语学习提供一定的交流平台,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汉语活动,从而促进汉语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比如,诗歌朗诵、汉语歌手大赛、汉语拼写大赛等竞技类的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读书日、读报日等文艺性的活动,这种丰富多彩且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育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汉语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高中汉语是汉语传播的关键阶段,要对汉语教育投入较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从而提高地区汉语水平,要始终落实汉语教育培养的关键。当然,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还要保持自身的地区特色,将汉语作为学习的首位,发挥汉语的多元化功能,提升学生接受汉语教学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3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节奏所谓汉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汉语言艺术,使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在课堂上大放光彩,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采用生硬死板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对于新鲜事物抱有更大的好奇心,而对于死板说教则不感兴趣。在运用汉语言艺术时,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语幽默,妙趣横生。在幽默的语言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快乐,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加深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不可过于牵强,应当含蓄地表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讲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课文在讲解时可以讲透,但不能讲绝,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激励学生去创新,去想象。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教学节奏。新课标改革下,要求教师采用新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但一些教师并未真正领悟新教学方法的真谛,而只是为了创新教学而创新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教学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即在教学中不可盲目,要注意掌握自己的教学节奏,以免事与愿违。

第四,课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常常会需要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此之前,教师要领读一遍。领读时要注意语气应当抑扬顿挫,注重语言的轻重强弱和声调的快慢适中,要带感情的去领读课文,并将这种感情传染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这样悦耳动听的语言会产生一种艺术美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肢体语言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若能够配以一定的肢体语言,所讲授的内容将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悲伤、欢快的眼神、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这些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然,要想使汉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更加自如,达到的效果更佳,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自己的语言特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稳定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讲,若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千篇一律,只有一位老师别具一格,势必会在小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并喜欢这位老师,从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更正

发表在2016年第三期上旬刊13页的文章标题应为: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4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可广义地理解为教学口语表达和教态语言表达,也包括书写语言。在教学中,有声语言、书写语言和体态语言都不同程度地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功能,每一种语言形式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外国留学生对我国文化、语言和人民的认同呢?

一、关于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主要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口语表达。教学口语是由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它是教师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具备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等功能。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音不但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样,语调和节奏、词汇和语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语音发音清晰、准确、到位;教师语音发音准确将直接影响留学生对教学信息的理解和汉语语音的习得。(2)音量和音响应控制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的分贝范围。课堂上教师声音的高、低、强、弱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3)表达的语速要和留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相适应,因为无论什么课型,教学口语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学生只有真正输入了,才能够准确地输出。(4)语调和节奏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变换,增强课堂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性,提高信息的接受率。(5)用词规范和准确、恰当。教师课堂上所选择的词汇不但要规范准确,而且要恰当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词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无论是组织教学、讲授内容还是发出的各种指令,都是学生目的语输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对于初级班的学生来说,语言受限且接触目的语受限,课堂是其获得目的语输入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用语的选择。

二、关于书写语言

书写语言通常是指教师的课堂板书。它和有声语言一样,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板书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板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展示教学内容的提纲和注解,具有标准示范、吸引注意、促进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杨惠元,2006)板书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强化,其是否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启发性、趣味性、示范性等特点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传统的书面语言主要是在教学用具黑板上完成,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必不可少,因为汉字的书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初级教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词汇有限,在讲解、板书词汇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简笔画。如果你的简笔画功底比较好,则既展示了你的才华,又达到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词语的目的。即使你的简笔画马马虎虎也没事,在学生善意的笑声中,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可以在理解教材,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排列的基础上,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技术,将自己的板书设计通过PPT合理有序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能节省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还能将教学内容丰富化、系统化、趣味化。如我在讲解“信”和“寄信”这两个词和短语时,就在“信”的旁边附上了一张“信封”图,以动画效果展现出来,接着箭头指向“寄信”这个短语,再以动画效果展现一个小女孩在寄信的卡通图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对“寄信”这个短语不太明白,这样通过PPT,结合图片加以展示,其意不言而喻,效果非常好。还有如讲授家庭成员的称谓名词时,通过一个组织结构关系图,就可以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辈分、长幼关系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一扫而清。因此,如何利用书写语言艺术增强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形式外,多媒体课件将是不二的选择。

三、关于教态语言

教态语言表达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心理学家埃克曼认为,表情是用来表达情绪的,而身体语言,如姿势、手势、眼神等是用来传递信息,加深理解和印象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际沟通的效果,7%来自语言文字,38%来自声调,55%来自身体语言。(胡逢游,2010)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这种体态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尤其是在初级汉语教学阶段,体态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对学生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初级阶段的学生词汇量很少,甚至无法用纯语言进行交流,教师上课时,若能充分运用身体语言的信号功能,就可以以情达意,以情动情,增加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掌控课堂纪律。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以下这几种体态语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比较特别。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各异的学生,但是在课堂上,眼神却是无国界的。因此,讲课中,教师巧妙运用眼神,可以起到传情达意与导向,以及组织教学的作用。通过环视或扫视、注视或凝视这两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根据环视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等。教师的眼神里要表现出自己对讲授内容的情绪体验,以辅助语言感染学生。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除了文化习俗不同外,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李丽丽,2010)比如说东南亚的华裔学生汉字学得又快又好,但是课堂上表现得较为安静,不够活跃;中亚的学生课堂上口语表达很积极,很活跃,但是汉字书写是让他们头疼的一个大问题;非洲的学生声调很好,但是理解能力比较差,接受能力总比别的学生慢一拍。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处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生问题上体现出差别化,多用和蔼亲切、鼓励赞扬的眼神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

(二)微笑。

微笑既是一种美好的师德语言,又是一种无声的师德语言。(赵海霞,2011)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热爱汉语的留学生,微笑和眼神一样,没有国界。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在留学生面前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微笑不但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更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善良友好。微笑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无需任何成本,但可以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可以使得到它的人们富裕,但不使献出它的人变穷。(赵海霞,2011)我们给留学生以会心的微笑,他们就会回报给我们真挚的感情。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有老有少,性格各异,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羞于开口,或窘于表演,或难于书写,但是只要老师的微笑还在,就可以缓解紧张,舒缓固执的情绪,化解僵局的矛盾,处理抗衡的事态。所以,看似无声胜有声。(赵海霞,2011)用微笑营造和谐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鼓舞学生奋力向上、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手势。

手势是姿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适当的手势可以增强教学口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活学生的情绪,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赞扬学生、组织课堂教学,还是讲解词汇,手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手势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模型状物,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庞迪,2012)尤其是在讲解动词、形容词的时候,手势教学对学生理解词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有一次我在初级班讲解生词的时候,PPT文字出现了一些小错误,一位外国学生马上指出了我的错误,当时我并不觉得尴尬,而是马上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棒!知道老师写错了!”初级班的学生听不懂:“你真棒”,但是明白老师竖起大拇指是表示赞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被表扬的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有声语言、书写语言和教态语言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要想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气氛,让留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艺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和积累、分析和总结,就一定可以逐渐走向完善,走向成功。

摘要:语言, 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知识信息的载体, 对于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老师来说十分重要。对外汉语课堂语言的运用, 关系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准确传授, 学生正确理解、接受汉语知识的速度及汉语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在课堂教学中, 有声语言、书写语言和教态语言都共同作用于教师教学, 因此, 掌握课堂语言艺术, 是教师良好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庞迪.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语言的运用[J].大庆社会科学, 2012, (02) , 总170期 (1) :142、144.

[2]李丽丽.对外汉语教师如何增强语言的亲和力[J].文教资料, 2010, 9.

[3]赵海霞.微笑是无声的师德语言[J].学周刊, 2011, (7) .

[4]胡逢游.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杂志, 2010, 5, VOL7, (5) .

[5]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5

摘 要 全面提高汉语素养的教学功能和地位,以及目前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决定了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施有效的汉语古诗文教学应从以生为本,灵活地运用教材;重视古诗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渗透古汉语文化教学;提倡学以致用,把古诗文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中汉语 古诗文 教学 必要性 实施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做了如下要求:评价学生阅读浅显古诗文,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大概理解诗文内容,古诗文不作为考试内容。因为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几乎没有学校愿意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据笔者对拉萨市区高中的调查,六所学校之中,四所学校是完全放弃了古诗文教学,其他两所学校中,一所学校的文科要求上古诗文,另一所学校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地在每期的汉语教材中选讲一两篇古诗文,所有的学校都不将古诗文列入考试或者考察的范畴。

轻视甚至放弃汉语古诗文教学,就其原因,源于教学中功利的思想。一是“指挥棒”效应,理由是现行的汉语课程标准没有将古诗文纳入汉语高考范畴;二是从教学的客观实践来看,古诗文教学对民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然而,汉语的古诗文教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全面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素养的教学功能和地位,决定了必须进行有效的古诗文教学。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首先要体现其首要性质即工具性,并兼顾人文性。1 汉语教学的宗旨是汉语课程致力于民族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素质,是汉语教学的功能和终极目标。汉语基本素养指的是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素养。这其中重要一点是包括必要的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初略地掌握古诗文知识,常识性地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是体现汉语工具性的要求,即民族学生实际生活、工作的需要,也是其终身发展,培养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需要。

其次,急功近利的教学实践导致的严重后果,是进行汉语古诗文教学的现实要求。在短视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对汉语文化内涵、古代文化常识、甚至简单的古汉语语法、名家名篇都缺乏大致的了解,一旦涉及此方面的知识,就进入了盲区,这主要体现在《汉语》课文的学习中。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汉语》中很多现代文中涉及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为人民服务》中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财富》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安平乐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雨中等泰山》中悠久的泰山文化,《最后一次讲演》文后关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人格的阐述,都离不开对古代文化的掌握。其次,也体现在文综试卷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题目中。2008年对古代地理方位称谓的考察,2009年对五行的考察,2011年对古代图书的分类方法(经史子集)的考察,以及散见于试卷中的文言文史料分析。2011年汉语高考试题中的选择题第18题对古代名家名句的考察,据小范围内不完全统计,失分率在90%以上,考生们只能望题兴叹,很少能正确作答。

那么,针对民族学生,如何实施符合学生实际、有特色的古诗文教学呢? 首先是以生为本,灵活地运用教材。所谓以生为本,即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情 2 况和发展需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古诗文的主体,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的角度来审视汉语古诗文教学,而非单纯灌输古诗文知识;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生活和和情感体验。以生为本,灵活运用教材,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大胆地取舍,有选择地增减课文。五省藏区通用的《汉语》课本共六册,安排了五个单元的古诗文教学,计16课31篇。其中文16篇,诗词 15首。整体安排合理,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文言文教学梯度性原则。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应使用教材,但不唯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体现和实施《汉语课程标准》的范本,具体的教学实践还得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教学。比如第一册中《诗经》两首,因其涉及较强的艺术手法和较为复杂的背景知识,对民族学生来说,难于把握和理解,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可以略去不讲或者放在后面讲习。相反,老师可以把后面的较为简单的文章提前学习,也可以补充讲习如《捕蛇者说》、《三戒》等文章。其次,区分难易梯度,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叙事性,写实性的诗文入手,逐渐过度到学习要求较高的诗文,如议论文、哲理散文、赏析要求较高的诗歌。在刚进入高中时,可学习《买油翁》、《狼》、《木兰诗》等稍经老师点拨就能明白的浅易文言文,等到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再学习如先秦诸子散文、先秦寓言,唐宋八大家的说理散文、《诗经》中的篇什。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也逐渐树立自信,面对古诗文,不再发憷。第三,关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在民族学生学习古诗文过程中,一定要先做调研,明白学生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教学古诗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而非把古诗文学习当成了枯燥无味、味同嚼蜡的东西。同时,教师可 3 借助多种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把古诗文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现代信息,有条件时可用民族思维和民族语言的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其次,重视学生对古诗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并适当渗透古汉语文化内容的教学。民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必要进行详尽的、系统的古诗文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但并不等于放弃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大致掌握。相反,教师在指导学生接触和了解浅易的、难易适度的古诗文的同时,可以从实践中进行古诗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基本的文言句式,一次多义的了解以及简单的词类活用。在指导学习古诗文基础知识时,切忌贪多求快,脱离具体的文本来讲述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贮备,再辅之以适当的阅读,学生就能达到汉语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教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概内容”的目的。语言和文化是水乳交融的关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有必要渗透古汉语文化教学,因为它们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和称谓。包括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人的名、字、号,年龄的称谓。地理、官职以及简单的宗法礼俗,可以重点突出尊卑和忌讳。简单的历法知识,如纪年的方法,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的有自己特色的古诗文基础和古代文化常识读本,这也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研究的课题之一。

再者,提倡学以致用,把古诗文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教师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收集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成语,以及流传至今的古代文化常识等情况,比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天下 4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警句;“任重道远”、“翻云覆雨”、“黔驴技穷”等成语;以及对人的父母、妻子、子女的敬称,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并根据学生的收集情况,教师可充分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来演讲,演讲的中心内容就是来自古诗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和文化常识的含义和运用。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尝试让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写作中能较为妥当地使用它们,并逐步做到能正确使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享受了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总之,高中汉语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在探索中逐渐完善的实践过程,它需要一线教师、相关的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和长期实践。

参考文献

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汉语教学质量 篇6

(新疆哈密市三道岭第一中学 新疆 哈密 839003)

摘 要: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更上新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汉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然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有很多种,在高中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使每个学生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提高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85-0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稳定,新疆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新疆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必须要学好汉语。因此,在新疆地区,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是,掌握一门语言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少数民族地区该如何提高高中汉语教学质量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新疆地区,汉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汉语业务知识。作为汉语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汉语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为,现在少数民族中学的汉语课程不仅内容丰富、难度较大,还和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生物,数学等课程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汉语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因此,汉语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初中阶段各个学科的知识,还应该熟悉高中阶段的知识。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同时,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要全面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提高高中汉语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大力营造汉语氛围

缺乏汉语学习氛围是目前新疆地区汉语“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汉语人才将是一句空话。国外学生虽然学习外语时间远远不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生,但其语言能力和掌握的外语数量远胜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外语。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外语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因此,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应是改革新疆地区基础汉语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真正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引入课堂,开展多媒体与网络外语教学,通过internet与e-mail可以更广泛地开展起真实的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网上与汉族学生进行交流;二是发挥各种传媒,如广播、电视、报纸的作用。

三、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新疆地区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以及汉语的运用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的学习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养,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研究课文,找出重点、发现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预习时的主要任务有:整体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用字典查出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记下自己的问题。这将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减轻许多负担。

2、形成多阅读的习惯。读是积累汉语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式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步骤。汉语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具有典型意义,阅读这样的课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应多留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3、培养学生形成多说汉语的习惯。“说”是培养学生汉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汉语教学中,“说”的锻炼是通过课堂提问环节实现的,只在课堂中占了很小一部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说”能力,指的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汉语知识表情达意。老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说汉语”的环境,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说汉语,在课余也能说汉语,锻炼汉语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课下可采取设置“汉语角”,成立汉语讨论小组等方式。

4、科学地引导学生形成多听的习惯。在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中,“听”指的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听”是科学地听,就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听。多让学生听汉语歌曲、看汉语视频、听汉语情景剧。这种科学的“听”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汉语学习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到汉字,随处可听到汉语发音。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形成汉语的语言思维方式,对所听到的汉语字词有着敏感的心理反应。

四、以成语、熟语学习为辅,补充古汉语知识

新疆地区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他们觉得能把现代汉语学好就不错了,古文学了没用,而且也难懂。对学古文没兴趣,讨厌、害怕学古文。其实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在当今社会中虽已不复存在,但原来的一些说法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这些成语既然是有出处的,那么要理解它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背景。

由于相关知识的贫乏,对在课文或者对话时出现的一些常用熟语,新疆地区的学生常会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意思。因此要教育学生,现代汉语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没有扎实的古文基础,要学好汉语是很困难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汉语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汉语教学,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构,才能切实提高高中汉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红梅.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7

一、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国家教育体系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 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 这是片面的。

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根据校内留学生培养目标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国内现在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程设置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

1. 留学生的汉语程度

根据留学生的汉语程度, 大部分的学校会分为不同汉语等级的班级。

2. 留学生的汉语课程

不同等级的汉语班级的汉语课程根据语言教学的特征又分为四个方面听说读写

二、艺术教学

1. 艺术教学的定义

艺术教学法是指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 比如唱歌、戏曲、书法、舞蹈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方式在教学中, 结合汉语的特点, 教学目标对留学生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艺术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可以用以下图表表示: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艺术教学法, 通过艺术教学法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最后的教学反馈中, 通过学生对于艺术教学的重复体现, 检测教学效果。

2. 艺术教学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如何有效可行的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在笔者的调研和教学实践中发现, 大部分的留学生在经过规律的课堂教学后会出现学习热情降低, 学习倦怠等一些负面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在习惯了普通课堂教学的情况下, 留学生没有新的学习刺激因素;同时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熟悉, 学习只有困难, 没有激发点。这些种种因素造成了对外汉语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

艺术教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选择性的添加一些艺术教学, 能够有效的保持教学的新鲜感,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意义。

三、艺术教学的实施

艺术教学的实施主要是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需要对教材了解, 对学生熟悉, 同时对所选择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准确的表达,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现

1. 听——戏曲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 既能学汉语, 还有中国文化;同西方歌剧对比, 又可以激发留学生的思维爆发, 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接受学习汉语。

2. 说——歌曲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留学生对中国歌曲, 尤其是通俗流行歌曲有极大的学习诉求。对歌曲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外, 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多的贴近其生活的口语。

3. 读写、剪纸、书法

通过对留学生手工, 书法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动手练心”。留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 体会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艺术教学的难点

艺术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面临着两个难点:

1. 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

艺术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模式, 不需要有规律的、按时的教学设置。艺术教学需要教学单位根据留学生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中有效体现才能发挥其特点。

通过教学设置体现的艺术教学, 使留学生既能学习汉语, 又喜欢学习汉语;既能学会汉语, 又容易学。总之, 课程设置与艺术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使艺术教学有效进行。

2. 艺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艺术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 结合学生特点, 选择合理有趣, 贴近学生生活, 兴趣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同时, 教师对教学理解的不同也造就了艺术教学的差异性。

五、结语

对艺术教学的探讨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在课程设置和艺术教学的联系和操作上, 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发现的地方。相信,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问卷调查和课程设置实例分析等方式, 可以更好的完善艺术教学的概念, 同时能高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贤州, 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M].上海:上海外语敎育出版社, 1996.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语音,听力,自信心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 目前除了满族、回族、土家族等民族通用汉语外, 其他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现如今高等教育领域中,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而在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由于存在少数民族语言学校, 所以部分少数民族生源从小开始接受的均是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直至大学毕业, 汉语水平不高, 制约其未来发展。笔者本人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 这类问题极为普遍。在高校招生及课程开展中, 也有专门的少数民族班, 其中所用的教学语言也都是少数民族用语, 但为了学生大学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笔者所在的单位特别针对少数民族班级学生开设了“汉语艺术语言基础”这门课程, 由此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水平,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拓展提供平台。

根据工作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艺术语言颇有难度, 主要体现在母语根深蒂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很难迅速的理解、掌握并应用;因学习、生活环境导致应用汉语机会不多, 没有更多的实践, 难以巩固等。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 力争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的学习。

一、语音基础教学

一般汉族学生进行艺术语言基础学习时, 都从呼吸和字音开始。这里的“字音”主要是针对汉族学生所存在的不同口音以及汉语字音标准规范的一项学习内容。同样, 少数民族语学生在学习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时, 重中之重也应该放在“字音”上。针对字音, 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字音讲解;二是利用比较, 挖掘与其母语中的共同点开展教学。首先, 正确的字音讲解应将我国标准普通话当中的声母、韵母进行规范教学,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发音特点和口腔状态。少数民族学生深受母语影响, 母语特定的发音规范及习惯会直接影响汉语语言的学习,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字音及因素过度的不规范、平翘舌的混淆、部分鼻韵的混淆以及部分声调的错误。以朝鲜族学生为例, 朝鲜族语言中并没有“r”“l”之间的区别,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导致学生对这两个音的混淆, 难以辨别;再比如, 朝鲜语中并没有平翘舌之分, 因此导致很多朝鲜族学生在说汉语时, 平翘舌问题严重, 无法正确的掌握平翘舌, 影响正常的舞台表演;再比如朝鲜语当中并没有汉语中的“阴阳上去”4声调之, 而朝鲜语中的语调又没有极为详尽的规定标准, 因此受母语的影响, 朝鲜族学生在说汉语时经常被他人认为语调奇异, 引发不必要的误会。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教学时, 就应该因地制宜,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及大纲, 对症下药, 从基础层面打好基础, 纠正学生自小养成的错误的语音习惯。其次, 要多利用“比较教学”。何谓比较教学?简单的说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 求同寻异, 以此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在汉语艺术语言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比较教学法呢?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字音不准、混淆的问题, 以其母语与汉语作为比较对象, 挖掘其中共同特质, 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第二,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四声声调时缺乏足够的认识, 应找寻少数民族语言极具特色的语音范例与汉语语音范例进行针对行对比,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不论是字音、平翘舌还是四声语调, 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时的难点, 这个过程不能枯燥的死记硬背, 应该在比较过程中, 反复训练, 逐步得到提升。

二、听力辅助教学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模仿性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在学习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其中听至关重要。学生从小进入学校之后, 主要是对书面语言的学习, 以阅读理解以及作文写作为主。其中汉族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 他的语音环境自然是在汉语环境中不断的重复听说, 进而加强汉语能力。而少数民族语学生则不同, 以朝鲜族学生为例。朝鲜族学生在离开课堂后, 在家庭圈、朋友圈中基本都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 缺少汉语言环境, 这就使得朝鲜族学生汉语水平无法通过日常生活得以提升和加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以少数民族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正确的字音、语调的专项练习的同时, 应开展阅读欣赏的专项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听觉训练中又应该以让学生能听清、能听懂、能分辨为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汉语字音标准。此外, 还应通过不同体裁文本, 让学生感受汉语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可以从短文、散文、诗歌出发逐渐过度到新闻、评论;从童话中分辨不同人物角色的语音变化再到经典片段中的独白、旁白及对话中感受不同环境、场合下的语气变化。最后还应注意, 在教学环境的营造方面, 教师应时刻保持规范、正确的汉语语音表达;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也应该如此。

语言学习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周边环境的优劣也会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水平。语言学习始于耳闻, 听力教学作为辅助, 在语言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自信心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朝鲜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喜欢使用汉语交流, 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平时的生活圈子朝鲜族同胞比较多, 不需要使用汉语;二是汉语表达水平有限, 无法准确的表达本人内心想法;三是汉语水平差, 害怕别人嘲笑。第一种原因对于与朝鲜族同胞交流时不存在问题, 但一旦需要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交流时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沟通障碍, 而这种障碍一旦来到万众瞩目的舞台上, 加之后两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很容易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刺激, 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 要想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 就必须建立其自信心, 有足够强大的自信才能勇敢的站上舞台, 不断的进步。

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关注:

第一, 认识正确的语言结构。朝鲜语是典型的sov型语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宾动结构。因此, 在语言组成方面有别于汉语。比如, 汉语会说“给我一碗米饭”, 而朝鲜语会说“米饭一碗给我”。这种朝鲜语的语言结构与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 为了能让朝鲜族学生掌握正确的“说”“写”, 除了要加强语音训练之外, 还应改主意正确的语言结构的学习。

第二, 自信心源于超越自己。很多人认为, 自信心的增强应该是不断超越他人而得来的。其实不然, 自信心的营造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 不断的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中, 应把学生主体作为一个比较对象, 昨天的水平与今天的水平相比较, 刚才的水平与现在的水平做比较, 这就比较容易积累自信, 对汉语学习产生持续的动力。

一般来说, 在学习的起步阶段, 我们可通过在学习时不断超越自己来获取自信心;在学习的中期, 除了保持对自己的不断超越, 还可以尝试激励学生在学习以及汇报中尝试新的变化;自信心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不断的超越得来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积累的。因此, 每日的基本功训练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自信心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心态, 应始终起到推动训练的积极作用。

《汉语课标》中指出:“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对其来说很困难同时又很简单。很困难是因为常年的母语交流, 使得汉语并没有“用武之地”, 导致汉语水平无法提升, 更别提在艺术语言呈现上能够获得出色的表现;很简单是因为,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汉语作为普遍通用语, 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更广阔的舞台空间, 可以使学生迅速的得到提高。在汉语艺术语言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要细节打磨, 逐步提升, 通过大量、严谨的训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语音、通过标准的听力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觉标准, 通过自信心的建立, 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舞台上勇敢的张开嘴、自如的放出声。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教学不仅关系着本地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 同时也可促进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 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推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太平武.中国朝鲜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2.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9

1. 明确并分析教材的单元编排情况

高中阶段目前一共有六册汉语文教材, 前五册每一册均是按照文体特征编成六个单元。单元内容一般涉及散文、议论文、诗歌、说明文、简单的文言文等。其中的一些课文或片段要求背诵, 在备课前教师应通读教材, 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前讲解, 随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温习, 反复诵读, 做到熟能生巧, 最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背诵课文的效果。其他知识性的文章则可以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后半段时间完成, 同样也能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让老师教得轻松。

2.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是否扎实

高一学生进校时, 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个摸底考试, 如果成绩不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花点心思, 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功底。比如, 在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前,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先学习课文中出现要求掌握的生字及词语, 使学生尽可能的感知其所表达的意思, 一些名词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加以了解, 动词则可以比划动作等。课文内容的学习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 多角度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如散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听朗诵 (录音带或老师范读均可) , 之后让学生自己朗诵, 老师根据学生对课文朗诵后的感受进行启发性提问,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待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再引入课文的教学, 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的沉闷和知识讲解的枯燥了。说明文的教学可以请学生先说一说家中经常吃的糌粑、喝的酥油茶或青稞酒是怎么做出来的, 即先从感性认知然后上升到理性的概念认识, 最后进入教材的分析, 自然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渠道较多, 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先发言, 阐述他们的观点和意思, 教师作为一个“掌舵”者予以点拨指正即可。笔者曾经听过两位老师讲解同一道练习题, 题目要求学生课下查成语词典讲解成语的具体内涵及其寓意, 第一位教师讲到这道题时滔滔不绝, 不允许学生插话, 笔者坐在讲台下发现, 有很多学生显然是做好了准备的, 非常想发言, 可是看老师讲得那么起劲, 只好忍着失望的表情, 硬生生地把要说的话噎了回去。课下问学生是否喜欢老师这样上课, 学生只是笑而不语, 笔者心中已明白问题所在。第二位教师恰恰相反, 这道题完全是交给学生来回答, 自己只在必要的时候指正或者点头、微笑, 这堂课该教师说的话不太多, 可是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争着举手回答问题, 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 送别老师时声音也格外响亮。不用问学生, 笔者已经知道该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及受欢迎程度了。因此, 我们不妨根据课文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试想, 两位老师同样让学生课下去准备资料, 可是前者的做法是准备了就放在那里, 不让学生表述;后者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知而所示。以后再布置类似的题目时, 哪一个班的学生更积极?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4. 多与学生接触、沟通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10

而德育教育不同于普通制学校中的素质教学, 也不同于一般的应试教学, 更加侧重于人格的塑造, 重视道德操守的陶冶。“德育”, 就是指“品德教育”。在艺术学校中, 每一个学生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都在为之努力。所以, 他们的目标更为确定, 道路更为清晰。然而现如今的社会使得这条路充满了无数物质上的诱惑、充斥着人类的各种贪婪地欲望, 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由此可见, 加强艺术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每一个学生以后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针对于艺术学校中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德育教育对于这些学生的成才也是尤为关键的。受不同的传统风俗、宗教礼仪、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少数民族的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明显的民族特征, 这是他们的优势, 也是他们的特点。但正是这些特征, 使得他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观、世界观, 但这些观点是否符合社会主流还有待考验。虽然, 对于这些不同我们应该抱着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接受, 但这些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在以后生活的发展。所以, 应该在保留他们原有民族习惯的前提下, 让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了解汉族文化, 从而是这些学生形成更为合理的价值观念。学习文化首先应该从语言入手, 汉语的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十分关键的, 这是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汉语教学, 为了把德育教育更好的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 在教学材料上应该大量采用更为新鲜的知识、事例。

对于艺术学校的学生而言, 其实他们的生活很简单, 就是练功、学习、练功, 而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生活每天都在变化, 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变革, 过去老旧的观念放在如今的社会中有些已经不再适应。所以, 汉语教学的课本也应该随着更新, 向艺术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们传达最新的思想, 让他们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在教学材料上不仅可以有“孔融让梨”这样的经典故事, 让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学习谦让之礼, 也应该有“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信义兄弟”这样生动的事例。为了不拖欠农民工的一份工资, 连夜冒着雨雪天气赶往家乡为农民工兄弟送钱。然而不幸的是在路上遭遇车祸, 全家无一幸免于难。在这样的情况下, 弟弟孙东林接过哥哥的债务将工资一一交付给农民工。这样的事例更具有震撼力, 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个事例中认识到“信义”二字的重量。

这样的新鲜事例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说服力, 能在他们心灵上产生共鸣, 因为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将诸如此类的故事编写在课本上, 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到汉语, 也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帮助他们形成更健康的人格。

其次, 在艺术教学中注重汉族文化的学习。

只是学习汉语是不能更深入了解整个汉族人民的意识形态的, 不能够让不同文化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中进行很好的融合, 同样也不能够更生动的体现德育教育。然而从艺术学校这个专业学校的角度出发, 学校在平时的汉语教学中应该将汉族艺术融入到教学课堂上, 让少数民族的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了解汉族文化, 感受独特的汉族文化, 领悟汉族文化中的精髓。都说艺术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一个肢体动作、一个眼神传递就表达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想, 通过这样直接具体的学习, 少数民族的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汉族文化所要诠释的内涵。这都是言语所无法展示的, 它已经深深刻入汉族的艺术之中, 绵绵延续。

比如, 传统汉族民歌就有《茉莉花》、《船工号子》等, 它们反映了不同的汉族文化。其中《茉莉花》歌颂的是祖国的魅力山河, 《船工号子》则反映的是船工、纤夫他们在劳动中的过程以及心情, 它朴实的描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朴素、乐天的精神。通过《船工号子》这首歌曲激昂澎湃的曲调, 感染少数民族的学生, 让他们更为深入的了解汉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与此同时, 这样开阔、积极向上的音乐对于他们的品德修养也有一定帮助。

最后,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增加教学的趣味, 体现时代精神。

在艺术学校的教育中, 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施不同的课程安排。这既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特征, 又使得艺术学校的教育是“有的放矢”, 满足各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 德育教育的在艺术学校的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也是如此。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也不同、对外界事物的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比如, 对于小学生更多的是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判断善恶, 而且也应该增添教学的趣味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汉语教学的课本上应该多插入精美图片、简单易懂的故事, 例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汉语知识, 而且可以向少数民族的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不可不加思索的模仿他人。

在艺术学校里,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德育教育, 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 对于他们而言, 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 让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更为深厚。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的初步探索[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本华.从“汉语文”到“汉语”, 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6) .

[4]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1) .

[5]杨大方.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的性质及汉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之间的关系[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1) .

浅谈高中汉语教学的读,说问题 篇11

全日制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侧重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汉语切实打好基础"。同时提出要求,即:"高中阶段要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不忽视必要的听说训练"。

综观高中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在有限的几百学时内,我认为,必须处理好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关系,其中关键是找到主要因素,以达到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

根据本人十多年的高中汉语教学实践,我认为汉语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说为主,精讲多练"的原则。实践证明,以读、说为主,即以读开路,以说为主,辅以精辟的讲解,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正因为我根据这一原则组织教学,所以我所教的班级在历届高考中,学生成绩都比较突出。现将我的具体做法列举如下:

一、抓好课前预习,以读为主

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即反复朗读将要学习的单词和课文,这时只要求上口。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能流利朗读单词和课文,这对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及重点材料的掌握是有直接好处的。

高一新生入校后,我狠抓语音规范化和掌握好基本知识这两关。为了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我要求学生课前必预习,课后必复习,从而避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在预习中以读为主,每讲新课之前,要求学生熟读全篇课文。学生借助书后的生词表和词典可以基本读懂课文内容,所以对课前预习提出较高的要求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手段。我每次对学生预习都提出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强调要弄清课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原因、条件等主要因素,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故事梗概。这样有利于以后复述课文,因为复述课文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还应该强调的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难以理解的词、句子、语法方面的疑难点等,这样使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

对学生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预习,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这也是预习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由被动地听老师灌输,然后机械地模仿,转变为先由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尚不清楚、有疑问的知识点,实际上已不单纯是一种方法和学习程序的改变,而是一种质的改变。事实证明,凡是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主观上产生一种探求知识愿望的学生,汉语学习成绩都比较好。正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另外,我还根据不同的学时及不同的教学特点,有时要求学生读懂全文,有时要求学生熟记甚至背诵重要段落,有时则要求学生将不必背诵的段落多遍朗读,直到流利为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指的是多次反复地读,"不会吟诗也会吟"指的是熟练程度。学习汉语也是这个道理,确实是"熟能生巧"。通过这样一些灵活多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课上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为了让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汉语学习的实践环境,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使学生懂得不搞好课前预习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课上学习任务的。检查方法很多,最经常用得就是朗读测试法。我们知道,默读能够达到较高的速度,而朗读是默读的先导,也是培养说的能力的基础。一个学习外语的人,如果读都读不流利,那么很难想象他会说得流利。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练习朗读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极为有利。

正因为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疑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如常用词的搭配、语法难点、习惯用语等,教师要精讲。我掌握的原则是:"三分讲、七分练",每堂课都留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因为只有在实际交际的环境中,才能把语言结构的知识,逐渐转移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上。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计划地安排好学生听、说、读、写的时间比例,抓住重点知识讲解。由于教师采用精讲的方法就省出了大量时间,供学生朗读、背诵和回答问题用。课上实践活动充分既锻炼了学生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及各类外语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接受高考的检验,课本本身提供的阅读量是明显不足的,必须补充课外的东西。多年来我的做法是:不但有目的,有計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熟读教材中的课文,同时还选编一些程度相当的汉语短文让学生阅读,还出一些判断性练习及模拟高考阅读练习等。此外也提出对一定时间内阅读量的要求,我还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他们产生竞争意识。通过各种训练学生读的水平和听的能力都得以大大提高,做书面练习的速度加快,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另外,课外活动是学生重要的汉语实践场所。教师要抓住时机用好这块阵地。我经常组织朗读比赛、故事讲演、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活动,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时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看汉语录像,听一些汉文短文、会话和歌曲的录音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语。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 篇12

一、净化汉语文课堂

汉语文课程融汇了美育、德育、思维教育及创作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 应尽量将不属于汉语文的内容清除出去, 使其回归“汉语文味”。

想要实现汉语文课堂的净化, 就需要先清楚地认知何为汉语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其把汉语文界定在书面语与口头语两方面。然而, 语文自身具备较丰富的概念性。不管是由心理科学方面看, 抑或是现代语文科学方面看, 都不容忽略语言同言语的联系与区别。因此, 在对汉语文课堂进行净化期间, 应从言语及语言两处入手。依据二者的理论, 汉语文的教学, 指的就是通过对学生们语言的训练, 提高学生们的言语水平。因此, 汉语文指的是言语, 净化汉语文也就需要净化言语。

常言道: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 并且也为内容提供服务。汉语文亦是如此。言语的内容决定了汉语文的形式, 同时也为其提供服务, 二者密切关联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讲解一篇文章不但需要掌握该文章的基础内容, 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利用朗读等形式获取语感, 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学水平。

二、增强教职人员的综合素养

想要让汉语文教学回归“汉语文味”, 教职人员就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 自身的语言就十分缺乏, 照本宣科、墨守成规, 不愿进行深入探究, 那么, 无论怎样, 教师也无法使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 严重的甚至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相反, 假如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收放自如, 则教学氛围及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富有趣味性,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想要让汉语文教学回归“汉语文味”, 就需要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 提高高中汉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想要让学生形成汉语文的综合素养, 就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一种熏陶, 那么,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就十分重要。高中汉语文教师脑海中应存有大量的古文、诗词、中外世界名著等, 并且有自身所喜爱的作品、崇拜的作家, 唯有如此, 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其二, 开展高中汉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常言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 教师因为自身学历、年龄等差异, 个性也各不相同。同时, 教学期间还应结合学生们的特长、才情等设置教学的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三、实现情感共鸣

对于汉语文教学来讲, 其具备激动人心的魅力, 是因为其本身汇集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感情。感情是人们内心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同样, 教学情感也是如此。教学情感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伴随着教学内容的认知所形成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在教学期间, 假如教师无法开启学生们的情感, 让学生同课本、作者等产生共鸣, 则教学氛围会显得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空洞、干瘪。相反, 假如教师可以同学生实现情感共鸣, 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高中汉语文教师应多同学生进行沟通, 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 并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从而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富的情感, 并且可以精确把握教材的主要情感与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从中获得感悟与提高。当学生们处于情绪高涨阶段, 则学习更加容易, 记忆更加扎实, 进而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 当学生产生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时, 教师不应急于否定, 而需要认真聆听, 之后同学生一起探讨, 获取正确结论,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记忆相关内容, 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今教学改革速度的逐步加快, 教职人员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深入研究汉语文内容, 使其回归“汉语文味”,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 对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汉语文味”的回归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职人员深入研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傅春光.固其根本, 浚其泉源——在与新教材对话中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43) .

上一篇:地下建筑防火设计下一篇:胃肠超声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