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通用8篇)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1
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教师,需要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艺术世界,感悟艺术和人文情怀。本期“学校美育”栏目,主持人赵其坤老师的学员为我们呈上艺术学科的育人经验,涉及学生的爱情观、思维品质、艺术修养等。
影视艺术是一种现代艺术,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主要媒介,在运动着的时间与空间里创造各种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爱情是影视作品中的常见主题。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总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和探讨爱情。影视作品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将现实的案例和丰富的爱情生活片段再现,把爱情中人的种种想法、行为和观念都鲜活地呈现出来,给观影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高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爱情观的形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到影视作品的育人价值,并与学生进行共同赏析与讨论,开展对高中生的爱情观教育。
一、分析影视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暮光之城》《成为简奥斯汀》《蓝莓之夜》《泰坦尼克号》《初恋这件小事》《告白》《神话》《恋空》《大话西游》《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影片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中,《泰坦尼克号》《初恋这件小事》被学生多次提到。学生们对爱情影视作品的一些语言和场景有着深刻的记忆。他们之所以喜欢爱情电影,有以下原因。
1.影视作品通过空间营造渲染了甜蜜或者忧伤的氛围,通过色彩、音乐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唤醒了学生的情绪,满足了他们对于浪漫爱情的想象。如《泰坦尼克号》中Rose与Jack站在船头的那个经典镜头,蓝色的大海上,白色巨大轮船的船头,风吹起了Rose的裙角,“My heart will Go On”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多么美妙。成人都会被这样的场景打动,更何况处在自我形象塑造期的少男少女们。
2.影视作品的故事性强,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对故事的矛盾冲突制造得比较强烈。这种细腻的描写和冲突的故事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并带动学生的情绪,或者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是一部描写中学生暗恋的影片,影片用较多的镜头描述了女主人公小水所做的事:和朋友在上课时传字条讨论男主人公小亮;打对方家电话,然后假装打错;为了对方参加同样的兴趣班,虽然自己并不喜欢;故意从对方班级门口经过……这些剧情都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前半段是小水暗恋小亮,但小亮看上去并不喜欢小水,影片后半部分才揭示了小亮也暗恋小水却不自信,最后童话般的结局——小水和小亮成人后,最终在一起。从一开始单方面付出的甜蜜与难受,到以为错过的唏嘘不已,再到最后完美的幸福与欣慰,少男少女们的所有喜怒哀乐与影片人物紧密相随。
二、重构影视作品叙事细节,与学生共同解读和讨论爱情
教师对影视作品进行重构,就是围绕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对影视作品的叙事视角进行解剖、重组,从而走进和凸显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在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任何爱情思想的表达都必须是通过一定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情感冲突来加以揭示的。也就是说,影视作品中的观点表达,只能是一种间接表达,而不能如普通文学作品一样直接地讴歌爱情或表达特定的爱情观念和情感。因此,教师在组织影片赏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影片中选取适当的角度,截取适当的片段和设计适当的提问,进而促动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思考。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真心付出、干净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但也是一部争议较大的爱情影片,尤其与“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观点正好冲突。但影片中“老三”的尊重与责任,是爱情的必要因素。因此,要让高中生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一点,就需要对影片的叙事进行重新梳理,现列举两例,见表1、表2。
这两种重构影片的叙事方式,设计出了几种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辅导过程,各有特色。我们会发现,不同视角的处理会使影片中的故事更为集中,更具有冲击力,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角度的思考。
首先,影片重构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影像资料,可以是整部电影,也可以是电影片段,但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让观摩者在影像、音乐、对话等全方位的冲击下对自己的爱情观念产生思考,获得某种领悟。如《美丽人生》《初恋这件小事》有助于探讨和理解真正的爱情需要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暮光之城》有助于探讨爱情建立在信任和给予的基础之上。
其次,在影片的节选上,可利用对比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故事接龙的方法。如《山楂树之恋》的赏析设计二,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静秋和静秋的朋友的爱情,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交往方式、不同的结局进行对比,澄清自己的爱情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早恋》(房祖名主演)这部影片,可以将故事推进的三个部分:初识、交往、逃家的标志片段进行剪辑,然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呈现影片的结局。
第三,在重构影片之后,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和组织交流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观赏影片之前就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在观赏影片时就对一些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也可以在观赏影片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对影片本身和学生讨论进行分析,使其更加完善。在对比类片段的讨论中,可以提问:“两种行为方式的不同分别代表了他们的什么想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故事接龙类片段的讨论中,要充分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哪怕看上去是幼稚可爱的看法。
总之,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教育的复杂性,利用影视作品开展爱情观教育,有助于发挥群体审美效应,促成群体内的沟通,调节个体的爱情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深入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2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其中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是()A.《英雄交响曲》
C.《卡门》
B.《蓝色的多瑙河》 D.《时代在改变》
【解析】 《英雄交响曲》是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卡门》是法国音乐家比才的作品,《时代在改变》是摇滚乐的代表作品。
【答案】 A 2.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曾多次为中国观众演出芭蕾舞《天鹅湖》,并产生了巨大轰动,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他是()A.柴可夫斯基 C.贝多芬
B.约翰·施特劳斯 D.比才
【解析】 柴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答案】 A 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 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解析】 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
【答案】 B
披头士乐队
4.20世纪60年代,右图的乐队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B.对未来的失望 C.精神颓废
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解析】 当时盛行摇滚乐,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答案】 A 5.电影和电视被称为“年轻的艺术”,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19世纪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C.人类新的精神需要 D.商业利益的驱动
【解析】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其他三项也是电影兴起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A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①丰富精神生活 ②改变着生活方式 ③扩大人们的视野 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体,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贝多芬给《田园交响曲》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是其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更明确地说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这部作品()A.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解析】 由“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可以看出《田园交响曲》属于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故D项正确。A项应该是《英雄交响曲》,错误;B项应该是《命运交响曲》,错误;题干强调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不代表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故C项错误。
【答案】 D 8.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使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使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故宫》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产生了强烈震撼力,综合显示了电视艺术的强大表现功能。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摇滚乐巨星“猫王”普莱斯利
材料三 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材料四 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音乐的突出特点,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以来流行音乐的主流。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答案】(1)民族性。因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2)摇滚乐。成因: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心理,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积极: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消极: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10.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费黛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费黛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一音乐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通过游击战等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3
【关键词】影视艺术;语文课堂;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使其在教学中不但注重基本读写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新课标中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这些特点如果和艺术教育恰当地结合起来,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视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综合性、视像性、情感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充分利用影视艺术的特色为语文教育服务,发挥其独特优势,不但丰富了的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途径,还有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标关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影视艺术走进语文课堂的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那么,怎样使影视艺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呢?
一、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通过引人深思的主题、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等达到渲染情感的效果。中学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大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把作者的认知、理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就必须让学生产生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内心产生了共鸣,才能真正地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有可能将其内化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利于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达到一定的契合。然而,一味地讲解分析,不仅烦琐枯燥,还会肢解文本。这时教师不妨把相关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发挥其独特优势,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执教《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指导学观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片段。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充分反映了美国奴隶制度下黑人的悲惨生活。学生沉浸在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会对美国过去这段罪恶的历史有更深一步的感受,激起学生对黑人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体悟到马丁·路德·金无畏不屈的献身精神,更能感受到平等、自由、民主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意义所在。
二、加深理解、丰富经验
现代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的制约,很难对一些年代相对久远的课文内容理解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年代特殊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在缺乏相关认知的情况下,难以形成自己的评价与观点。这时,就可以利用影视资料,丰富背景知识,补充不足,连接学生与文本之间时空的隔阂。优秀的纪录片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记录过往,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大师》中关于闻一多的片段。通过纪录片中对闻一多生平的回顾、相关人员的采访,使得学生对闻一多的生平事迹有更好的了解,这时再讲解课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讲解《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学生们离那段残酷的历史太过遥远,初中教科书上也只是语焉不详的段落,所以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我们可以把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和《辛德勒名单》来做一个对比观看。这两部片子都真实再现了那段残酷黑色历史,且影片中反映出了日德两国政府对待战争不同的态度,正与课文的内容相呼应,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事件,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对比分析、发散思维
影视与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影视文学也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但是,这两者在表达及欣赏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别。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免不了一些改动之处,常常会引起人们的争议与质疑。而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力、想象力等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借助这两者的特点来分析对比,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敢于批判、勇于质疑的精神。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引用了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围绕凤姐这个人物形象,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这版《红楼梦》电视剧堪称经典,学生们还是对这个版本的王熙凤提出了很多意见,认为演员虽然演技不俗,但相比原著总是少了一点点气韵,也没有留给观众很多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设想如果自己是导演会怎样处理,自己是演员会怎样表现,充分发挥出了积极的创造力。
四、感受语言魅力、练习口语
新课标中特意强调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影视作品的特点使其在这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选择影视资料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要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资料。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普通话尚不能说得很标准,教师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选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例如《高山下的花环》等,或者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等普通话相对发音标准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练习。
在如今影视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把影视资源引入课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适当掌握一些影视艺术的相关知识。我们在实践中应大胆尝试,不断发掘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契合点。但要始终谨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学的现实基础逐步推进,切不可一味追求“新”“奇”而本末倒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影视艺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建,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刚.语文课堂上如何高效利用影视资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4).
影视艺术教学方式探析 篇4
关键词:影视艺术,教学方式,个性思维
在影视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中,构建合理的教学秩序,实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自觉探究、自觉深思、自觉发现、自觉发展。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 强化影视欣赏,诱发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元素,使学生生成情感认同,减少心理排斥。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增加影视剧作的欣赏课程,在观影中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优秀的影视制作,既有充沛的思想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既有美术的瑰丽,又有音乐的积淀,能够从各个方面触及学生的感官,耳得之为声,目视之成色,心动之为情。《可可西里》中,有着保护珍稀物种的坚持和宏伟壮丽的藏区风光;《奋斗》中,有着为理想积极奋进的斗志以及催人向上的音乐;《红河谷》中,有着藏族人民的善良和不为侵略英勇反抗的爱国情怀……。通过对优秀影视制作的观赏,学生情由心发,自觉提高对影视制作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评断标准与制作能力。
1.2 利用影视形象说话,寓教于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活泼的教学语言,善用影视中的人物形象说话,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年龄有了,学生对理论宣讲的接受度就会提高,他们一如既往地反感单调乏味的理论讲述,这不是幼稚,而是人的心理对于形象与抽象有着自然的接受程度。运用影视人物说话,既可以是在观点的阐述中以影视人物为实例,将理论观点具体化;也可以以影视人物的口吻来讲述某一观点,在惟妙惟肖的模仿中,深化学生的记忆。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2.1 寻求学生擅长之处,培养学生创作个性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以优质的人才为基础,影视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影视专业的教师必须培养出一流的影视创作人才,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优势之所在。所以,在与学生初次接触的时候,教师就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专长和欠缺,然后通过各种活动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能力会有更加明确地了解,便于以后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塑造学生的创作个性。将影视教学与学生个性相结合,才是影视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之道。
2.2 因材施教,训练学生的特色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境不同、知识积淀不同,创作和表演自然也就有所差异。教师应该认可学生的差异,并且在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发展,不是一律强求统一,失去学生的特色。在创作和表演中,学生的目标是表现生活,不是重现生活,在表现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自我与戏剧形象的契合点,无论是表现生活,还是寻找契合点,都会呈现出自我特点,这是创作和表演的必然性,也是创作和表演创新的必经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个性进行引导,分别施教,可以形成学生的自我特色。
3 解放学生的固有思维
3.1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知识的内化水平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流于简单的讲述,必须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以在思考中内化知识,建构起提取方便的知识框架。潜移默化,学生便会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这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蒙太奇的创作手法时,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蒙太奇可以形成流动的视觉感受,并且生成镜头之外的表现力”,如此授课,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影视制作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蒙太奇,思考蒙太奇的作用,了解不同的蒙太奇制作手法,在思考过后,才能有所悟,在思考过后,所得方会印象深刻。
3.2 进行奇思妙想练习,开发想象力
无论进行何种创造,想象力是基础,优秀影视作品的产生也不例外。想象具有奇特的能力,能够使人从一个世界中创造出另外一个世界。自由的想象,无限的假设,是学生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师组织训练时,重点关注学生构思是否巧妙;并且,语言的荒诞、动作的离谱,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符合逻辑习惯为基础;否则,就不是奇思妙想,而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剧作是难以引起受众感情共鸣的。只有发自心灵深处的具有生活规律的幻想,才具有无可匹及的诱惑力。
3.3 让学生自选片段练习,鼓励创新
名垂青史的戏剧,莫不是呕心沥血之作。从个体人物形象的设计到群体人物关系的建立,从台词的琢磨到动作的设计,从主题的选择到故事情节的设置,步步精心。这是学生鉴赏、表演和创作的模本,学生可以以名剧作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思考与创作,重新演绎经典剧作。在演绎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对经典形象进行重新审视,赋予其新意,创造不同于以前的人物个性,这是学生自行创作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5
摘要: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造成极为有害的影响。我们除了希望影视文艺工作者拿出更好的精神食粮之外,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把影视鉴赏引进语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引进;语文活动
前几天报载:两少年模仿电影情节残忍报复,杀死老板夫妇——又是电影惹的祸。
青少年儿童从电影电视上学到暴力行为并且实施犯罪的例子近年来层出不穷。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影视作品宣扬暴力和色情,对广大观众,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具有极为有害的影响,这些问题既让专家学者们担忧,也使家长们忧心忡忡。
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影视文化涉及传播学、文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多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的文化。影视艺术的技术基础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技术成就;影视艺术同时融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性的美学特征: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作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电影与电视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天有数千万人观看电影,看电视的就更多了;全世界每年生产几千部影片。仅巴黎电影博物馆中,至今已储存了世界各国拍摄的60多万部影片。
时至今日,影视文化与计算机多媒体一道,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电影视为洪水猛兽严加禁止显然是无知者的极端做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电影与电视大大拓宽了人的视野,使人们对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同时扩大了国际交往的途径,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影、电视既是一种耗资巨大的物质生产,又是一种影响巨大的精神生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纯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快感。有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影视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同其他艺术一样,影视艺术也具有审美教育作用,通过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作用,引起人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拿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来说,它通过塑造英雄形象,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爱国热情得到升华。
没有多少学生是不喜欢看电影的。我们分别对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派出200张无记名问卷,收回172张有效答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8%的学生回答不喜欢看电影;但是,学生对电影的了解又是少得可怜的,更别说欣赏优秀电影了。10.5%的学生对问卷列出的十个比较著名的电影节一无所知;给出的103部优秀电影,平均看过10.1部,其中中国影片仅看过3.9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各类型电影依喜爱程度排列是:喜剧片、科幻
片、惊险动作片、动画片、爱情片……很多学生说喜爱喜剧片是因为“它有助于减轻学业带来的压力”,他们喜欢科幻片、惊险动作片、动画片和爱情片,也是由这一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好奇、童心未泯而又向往爱情、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只有约20%的学生认识到影视艺术同时具有正负面影响,大部分是九年级学生。
也没有几个语文老师不喜欢看电影电视的。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影视审美指导却长期被忽视。当然,我们说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没有必要让学生像专业人士一样,而是要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对影视艺术的审美主体状态,让学生具备影视艺术审美的最基础的知识结构,改变与调整学生的审美观念。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影视艺术审美指导:
1.指导学生鉴赏影视艺术表现手段
如最常见的蒙太奇手法(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还有声音(包括静)、色彩、细节、语言、服装、长镜头、开头与过渡结尾、空镜头,等等。其中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指导学生欣赏并尝试创作影视文学,比如写小剧本等。
2.指导学生鉴赏影视艺术风格
影视艺术风格主要指导演风格与表演风格,除此之外,还有摄影、音乐等的风格。对于资历尚浅的学生来说,无论观看影视作品之前还是之后,了解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影评家们的评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
但是,正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样,影视作品欣赏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影评家们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欣赏实践。指导学生尝试写影视评论文章,有助于充分理解和体验享受优秀的影视作品。学生们喜爱某种影片或赞赏某一部影片,他们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这是影视作品欣赏的模糊性使然。通过阅读他人的影评,尝试自己写作影评,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讲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影视艺术欣赏活动道理亦然。
把影视艺术鉴赏引进语文活动中,活动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与名著阅读相结合评价影视作品;讨论影视热点话题,评价新影;电影电视知识(包括有关影视的法律法规)有奖竞答;制作电影海报;结合班会课主题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短片……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如:讨论影视热点话题,要避免一些“八卦新闻”的讨论;有些不允许在公共场所放映的影视作品,可以组织合作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观赏(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一般在家中通过放影牒或电视观赏),一来是要尊重影视作品的知识产权,二来因为在家中一般有父母监控,藉此养成学生守法的习惯;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短片要注重节约,等等。
认识并利用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识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把影视鉴赏引进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教育、鼓舞和启发,这是作为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6
电影《老无所依》海报
英语教学要求更高,即提高阶段的目的是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影视文化艺术欣赏是一种新型的融合视、听、说能力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原版电影来学习和把握这门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影视欣赏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语言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电影赏析为主,加深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从文化层面上更好地把握英语这门语言艺术。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思想精华、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当今世界跨文化传播中,影视无疑具有最广大的观众群和覆盖面。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国际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其中对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当前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影视媒体,通过直观可视性、形体语言、行为动作以及逼真活动的人物影像,多维度地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语言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对文字的依靠,以及广播对语言的依靠。因此,电影电视可以跨越语言文字不同所引起的“传播阻隔”与交流困难,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针对当前的影视全球化趋势,教师要通过示范、欣赏、讲座以及开展影评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鉴别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开设美学课,并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也可以开设一些影视作品欣赏讲座。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品位高、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影视名片,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影视片,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并从中吸取健康有益的东西。这对于发挥影视教育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品位,都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英语教学也应该朝着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去发展。教学改革将以西方影视艺术为载体,从多维度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力图探寻出文化发展的新向度,使学生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思想精华,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学习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新视角。语言的学习者们更喜欢通过文化去学习语言,学习过程也因为有了文化的存在而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习者每一次都经历了文化的氛围,保持了他们的兴奋点和敏感性。教师通过文化原则和策略,把语言与文化同步地传授给了学生,达到了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 篇7
一、影视艺术基础理论课程不应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
我国影视艺术专业的本科教学, 仍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要目标, 这与影视艺术中原本不可或缺的实践能力有关, 如果忽视技术手段的培养, 将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也很难达到社会媒体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但大量开设的摄影、剪辑等专业分类课程都将重心放在了如何完成作品的技巧方面, 使学生对于整体的创作理念、主题目的等疏于理解, 很多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所有的理论学习不过是“纸上谈兵”, 根本无益于现实创作, 因此弱化甚至忽视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 由于影视艺术专业发展时间较短, 一般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其他人文学院或社会媒体。尽管聘请的非影视艺术学科专职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或艺术修养, 但对于影视艺术专业特殊性的认识仍有不足;而媒体工作者, 虽然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经验丰富, 但对于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能力, 缺乏经验。我们认为, 对于影视艺术课程, 实践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 基础理论知识同样不能忽视, 绝不应仅仅将其视作实践课程的辅助内容。因为, 只有影视理论的学习, 才能使学生在创作态度上区别于纯粹的技术工作者, 并能增强专业修养, 深化其对大众传播工作价值与意义的理解。
二、双语教学是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如何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是一个有效措施。众所周之,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传媒理念、高端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无论是电影产业还是电视行业, 使用英语地区的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美、英等国的影视艺术作为业内代表深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潮流和走向。而中国的影视艺术从开创初期到现在虽然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模仿外来文化的学习阶段, 因此目前影视艺术课程理论的学习主要以经典理论分析、作品解读等为主, 对于本专业内的前沿资料也主要依靠国内出版社辗转翻译获得。如果采用双语教学, 就可以直接了解、借鉴国外的理念与经验。以很多地方高校都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为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 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首先要观看大量的视频资源, 进行节目编排、策划时尤其要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电视节目, 而国内自2006年火爆的《超级女声》到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 无一不是源于海外创意制作而生的节目, 因此想真正了解成功电视节目的案例经常需要参考国外的原版节目, 尽管这些内容有不少都已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 但大多没有中文翻译, 如果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很难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但我国目前能够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院校尚不多, 适合直接用于双语教学的专业教材则更罕见。相比之下国外双语教学的实施较早, 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为例, 其开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外来移民子女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进而尝试在学校课堂上进行两种语言的教学方式。中国则是主要在2001年由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 明确提出开展双语教学。正是受到以上文件精神的影响,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将开设双语课程看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科任务来实施。
三、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2010年起, 我开始从事影视艺术课程双语教学工作, 依据影视艺术理论与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等原则选印教材, 先后主要参考过的资料包括: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第二版)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方荟玲主编的《电视编导专业英语》,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邓惟佳、朱晔主编的《广播电视专业英语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Television production handbook.Herbert Zettl.Belmont, CA: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3。在教学实践中, 我感到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 而应通过双语课程的形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双语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特定的要求和作用, 但我觉得, 一个总体原则是:双语教学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强调的不应是个别单词的发音、短语、句式或语法, 而应以外语为工具, 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专业技能。如影视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的特殊要求是以训练实践能力为主, 专业学习中不但包括了与传统学科类似的书本、资料阅读, 还更加重视影像等视听语言的学习、分析过程, 各种视频资源也相应成为影视艺术学科的特殊知识内容, 但无论电影或电视资源, 英文视听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影视艺术课程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满足了高校对于外语等基础素质教育的追求, 另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 而且与实践课程相辅相成,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2.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 避免
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影视艺术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是, 影视艺术专业的生源主要是艺术类考生, 最初选拔时更侧重于专业特长, 导致基础文化课成绩偏低, 外语成绩也都不太理想。因此,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 避免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过于吃力的尴尬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高校采取的有效策略包括让学生自主选修双语课程, 或规定上课学生的最低外语水平, 从而使能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平均水平的学生更有效地吸收专业课堂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 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无论艺术教学还是语言学习, 关键都要激发学生的自觉与兴趣, 切忌教师“一言堂式”地灌输。另外针对学生特点设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除日常的课堂交流、期中考核、期末测验外, 增强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至少一次的公开演讲, 演讲时可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形式, 尝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影视艺术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可在培养学生对语言辨识能力的同时, 拓展他们对于知识理解的视域, 以更开阔、更国际化的角度来学习、探索, 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建设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专业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力。
目前能够在影视艺术类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实属凤毛麟角, 很多地方高校的常见做法是让专业老师讲授影视方面的英文术语、英文资料, 或者聘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即使没有一般课程教育的系统性, 但就整体教学效果而言, 相比单纯依靠中文影视经典教材, 几乎回避国外最新动态的传统教学方式, 仍然有着积极意义。由于我国具有影视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不多, 专业与外语能力都能兼任的教学人员更为稀有;而依靠外国学者并非所有高校可以长期采用的方法, 实际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措施是培育本学科的专业教师能够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力量。这可以通过现有专业教师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 鼓励教师出国访问,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 进行国际交流等途径逐步实现。
综上所述, 影视艺术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技的突飞猛进也要求影视专业的教育能跟上潮流, 不断延伸, 双语教学方式的实施可以促进影视艺术教育的积极进步, 提升国内媒介行业的整体品质。
摘要:双语教学是加强影视艺术基础理论教学的有效措施, 对于积极培养影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自主掌握前沿学科知识的能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大众传播需求至关重要。双语教学要注意改革传统外语教学的模式, 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培育本学科专业教师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力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视教学法 篇8
关键词:影视资源;语文教学;影视教学法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当新课改的大潮汹涌袭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只有顺应语文教学的新形势,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优秀人才,所以高中语文课程一定要围绕课程性质来建设和实施,注重新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陈旧的课程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语文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影视教学法应运而生。
二、影视教学法的介绍
影视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为途径,使教学模式多样化,以新颖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在视觉听觉的直接刺激下得到较为完全独立的思维训练,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提高相关知识的实践操作性。
影视教学法大体分为五步:
第一,陈述观点:在此阶段需要教师根据所学章节进行积极的引导,将学生引领到跟本课程相关的知识轨道上来,避免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忘记需要学习的东西,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第二,观看电影:每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主题,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根据主题播放影片,影片的选取要求积极向上,有一定的教育目的,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进行观看,寓教于乐。
第三,小组讨论:播放影片的过程娱乐了学生,也最容易使学生忘记观看的目的,这就需要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动脑去从中探究知识,学生要逐个发言,并做好笔记。
第四,亲自实践:学生在学习讨论后需要将看法付诸于实际,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的,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第五,升华点评: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梳理从中所学,对其中优秀的例子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对此教学形式的积极性,对课本中的知识也有更好的理解。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剪辑恰当的影视资料,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在课堂上辅助教学的影视资料应该具有播放时间短、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特点。需要教师资助选择恰当的材料,可以从电视节目中截取,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然后根据课程设计进行必要的剪辑,保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干,节省视频资料占用课堂的时间。剪辑时要找准剪辑点,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剪辑的起点和终点,既要保证影视片段的相对完整,又要短小精悍。
(二)注意影视资源与语言技巧巧妙结合
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制定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言应用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论语》时,就可播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视频,由于她使用青少年熟悉或喜欢的话语方式讲解,同时适时地插入影视片断,使《论语》从象牙塔走向大众,进而打消学生学习古文《论语》的畏难念头,意识到原来可以这样解读儒家经典。学生在学习《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时,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比价多,单纯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易中天讲解三国的视频,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在易中天幽默诙谐的语言,见解独到的分析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语言技巧。
(三)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影视资源的关系
按哲学的观点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在影视资料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的角色,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熟练的驾驭整个课堂,在剪辑视频资料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教材与影视资料的关系,充分发挥影视资料的辅助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之构成思维的联动网络。
(四)注重建立鉴赏经典课堂
以往的鉴赏课程,教师只是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这样会加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分析。但是如果将影视资源应用其中,将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感受中国语文知识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尤其是经典影视作品,它经过岁月的沉淀,包含更多的文化信息,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给人更深的感悟,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比如教师在讲解文字的魅力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探索发现———发现甲骨文》、《汉字五千年》等视频资料,音频和视频的配合下,提高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认识,让他们积极去探索中国汉字艺术魅力,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特色。
(五)关注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对于课本涉及的影片可以辅导教学,那些经典影片虽不直接作用课堂,但业余时间通过鉴赏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学生可以了解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历史,加深对课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人物命运的悲悯情怀,直观感受孟子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完善人格:通过鉴赏影片《小兵张嘎》,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一步体会《荷花淀》一课中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如鉴赏印度(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时,学生可以了解领国印度教育现状,印度最好的大学,培养的是只会考试的学习机器,他们在学校甘当成绩的奴隶,为了日后能有一份高薪工作,再去充当金钱的奴隶。望子成龙的家长和教育制度同谋,向学生施压,逼迫青年人向病态的现实妥协。
四、結语
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适时合理的引用影视教学法如同给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提供给学生另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关注社会人生,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加具有开放性,成为真正的生活语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亮奎.问题与反思:走向课改深处的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8,(06).
[2]邹静.浅谈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0,(10).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问题设计艺术09-29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10-18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05-20
高中语文《读书的艺术》教案鲁教版必修一08-28
语文教师的影视艺术修养08-03
高中艺术教学09-27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08-17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06-05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09-08
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艺术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