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通用12篇)
高中语文作文 篇1
语文作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单单因为作文教学是凝练高中生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还因为高中作文分值在高考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高中作文教学的应试感越来越浓厚。如何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手段,促使高中生重拾写好作文的信心,培养高中生主动探究写作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1、深入挖掘,探究主题
作文写作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高中生写作质量和水平尤为重要。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深入挖掘题干内容,探究主题。深入挖掘,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需要摆脱传统学习方式中的浅层理解、而是需要透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命题作文等写作要求掌握这些“要求”背后蕴藏的真正含义。这样有助于防止自己的写作立意脱离轨道,在考场作文写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失误,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和水平,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讲解写作技巧,让高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在写作技巧中,较为重要的技巧是分析题干与扣题。深入挖掘题干内涵、探究主题是在应试教育下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使全文写作内容与自己设定的题目息息相关,并在写作形式上扣一下标题。这样可以使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避免出现跑题、文不贴题等情况。
例如,2015 年北京卷作文题目“假如我与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对于这道命题作文,学生在分析时需要抓住“英雄”和“一天”这两个关键词,同时思考这个命题作文的文体形式是议论文、抒情散文还是记叙文。学生通过分析题干内容可以得出“英雄”的范围主要限定在了历史人物上,而命题形式也比较适合记叙文,同时在这“一天”中,需要体现“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并进行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另外,学生在分析这道命题作文时还需要关注字数、书写要求以及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
2、全面思考,更新角度
多角度立意是高中作文教学较为提倡的一种写作技能。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更新自己的思考角度多角度立意,保持立意的“新颖”“准确”与“深刻”。在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忽略了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在分析优秀作文肯定该立意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讲解不同立意所带来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高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生只会中规中矩,采取保守策略,在写作时不求新、不求深刻只求稳定。在这种观念下写出的文章只会千篇一律,使阅卷老师出现审美疲劳,不会取得较高的成绩。所以,为了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漏洞,现阶段的作文教学需要格外重视对高中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帮助高中生学会多角度立意。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质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提炼关键词的技能,一个材料作文里有很多关键词,大部分情况下一部分关键词代表一种立意,另一部分关键词则表达了另一种观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词分类,并通过分类明确自己的立意方向,以此达到全面思考,更新角度的教学目标。
3、关注生活,表达感情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作文素材才能打动阅卷教师,打动读者的心。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用生活化的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增添生机,并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写出只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文章。“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有的人认为生活是悲喜交加的,自己在悲喜交加的过程中感悟了人生真谛;有的人认为生活是不易的,只有奋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人还认为生活是多彩的,自己每一天都在幸福中醒来,又在幸福中睡去。所以,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是不同的。高中生只有静下心来,关注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看到寻常人看不到的风采,感悟寻常人无法感悟的人生。
通过对高中作文教学方式的探讨,我们看到了一些传统作文教学的局限,也看到了当下作文教学的未来。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并通过努力帮助高中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质量和水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高中语文作文 篇2
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2、学会用典型材料来凸显人物的个性。
3、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凸显人物的个性。
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学习写人。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明确了写人文章的表象和实质之后,我们还要知道写人难在那里?“类型化”、“脸谱化”、“千人一面”的文章好吗?不好,因为“一母生九子,个个有不同”,所以一篇优秀的写人文章就是要凸显笔下人物的独特个性,尤其是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话题探讨
什么是优美的人性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思考:文中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有那些品质?
父亲,我爱您
父亲,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没工作在家,您一个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日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可您从不厌倦。那日,您下岗了,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走到妈妈身边,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您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您重新开始,在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您(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
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坚强。
注: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动词、(形容词) 、副词
文章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写出了一个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父亲形象。刚毅坚强、毫不屈服等都是父亲身上闪光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优美人性的表现。
反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写作兴趣;生活细节;审题与构思;真情实感;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06
《语文课程标准》在交流与表达方面明确规定:“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作文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工作,是硬功夫,不是能靠走捷径就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文学底蕴的差距的确是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弥补的,但是,若用心思考,底蕴差的学生一样可以用技巧来弥补才华的不足。故而,要说作文简单,还真简单。那么,如何写好高中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准备: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影响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在继承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努力探求新的作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文学作品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样,学生作文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始终是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思考,随时记下,写观察日记,以此为手段来评价生活、干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课堂模拟表演等形式再现现实生活,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回忆或联想,让学生进行作文。“课堂即生活”,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搬上讲台进行创作。如“如何使鸡蛋从高处落下不碎的实验”等。
二、描写熟悉生活,感悟生活细节
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教师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在平常生活中,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
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首先应考虑的是作文题与学生的生活有效对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容易书写真情实感。老舍有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高考作文也必须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哪怕只是一枝一叶,也需要鲜活的绿色,只有成长在自己熟悉生活的一盆土中。”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盆土”,也就长不出完全相同的枝叶,当学生的作文切入他所熟悉的生活,才能写出自己的独一无二,才不至于人云亦云,失去本真。
三、将课堂内外的读与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通过这种策略推动教师的语文教学,带动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语文读写结合始终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读写结合的基础在于“读”,首先应读教材名篇,教会学生从阅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发现、思考和认识、体验和思想。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以往单元编写的模式一篇篇一单元一单元地去授课,而是集中某种文体,教会学生阅读这种文体的方法,并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这种写作方法。分清主次,不可千篇一律、墨守成规,鼓励多元化的个性解读。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学习文章当中好的习作技巧,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最后应加强课内小练笔的练习。
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能通过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还能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因为无论怎样重视课内语文活动,其训练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化为语文技能、技巧,形成语文能力,绝非一周几节课所能做到的。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生动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灵活地运用知识、技能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思想情感。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要只着眼于现有的课堂教学,而應把眼光放在课外实践上,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语文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重视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考场作文写作,审题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构思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请看此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街头来来往往的行人,身边朝夕相处的伙伴,校园匆匆流转的四季……这些,你留意了吗?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也许会让我们感动,也许会给我们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处处留心皆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表达理解和感悟。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新材料作文题型中较易的一个试题。首先,它已确定了作文题目,无需我们再去想题目;其次,材料内容很明确,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后,就是作文立意方向清晰。当然,最关键还在于立意,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作文质量的好坏。而立意好的前提就是能正确深入地审题。那如何审题呢?首先,我们要对“风景”有一定的理解。“处处留意皆风景”,其深层含义就是人生处处是风景,而风景又会有具体和抽象之分。既可以是眼前所见之景,亦可以是心里所想之景;既可是客观之景,也可是主观之景。正如题中所言,风景涵盖一切,有来往的行人,相处的伙伴,匆匆的四季……从这可看出,作文的取材是非常广的,这就在素材的提取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空间。
同样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有机会让自己反复写,可能有的作文得40分上下,有的作文得50分上下,这就说明,对于自己而言,作文的可能得分实际上有一个区间,上下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考场作文,没有机会反复写,怎样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呢?考场情境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别人不能反复写,别人不能写出最好的作文,而我能,这就会带来巨大优势。怎样做到,就是考场作文构思的诀窍。实际上,当构思确定下来后,文章就大局已定了。有的构思可能值36分,有的构思可能值42分,有的构思可能值48分,具体写作时,一些小技巧可能造成1-3分的差距。但是,考场作文的阅卷是快速进行的,可谓走马观花,阅卷者看到的主要是作文的大局,就是说,阅卷者经过快速阅读,形成的印象主要就是作者的构思内容,所以判分的依据主要还是落在构思上。至此,我们理解了,考场作文的竞争关键是构思的竞争,谁能找到好的构思,谁就能占得先机。其中的诀窍就是两个字:找、选。
总之,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写作教学这块天地里也才能生长出一棵棵写作之苗,开出一朵朵灿烂的写作之花。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解析 篇4
一、观察生活, 丰富经历和情感体验
这一条对应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 即“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 这是对高中生的更高要求。感受是人们接触自然、社会, 人生所受到的影响, 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 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 它是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 对他们作文的思想深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语文老师, 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 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而我多年来, 更重视课外作文。所谓“为主”不是指课内作文的篇数比课外的练笔还要多, 而是说主要看重的还是课内作文, 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文花时间多, 用心多, 精心计划, 精心批改, 而对课外作文, 则任其自由发展。我对这种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 从应试这个角度讲,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 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 思想受到限制, 思维受到限制, 因而很难有佳作出现。况且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 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 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 从生活中找素材, 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 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 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 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 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 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 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 内容更充实。
三、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就是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学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 显‘我’的自在之趣。因为, 有了‘我’, 才会有个性, 才会有真情。而无‘个我’、无‘真情’, 恰恰是造成文章‘假、大、空’的根源。”还要重视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过去, 在教学中比较注意“记实”, 练习记叙、描写、说明, 当然这是重要的, 不是说已经够了, 这些能力还要不断提高。但是忽视了“写虚”, 即作者的主观情意, 抒情、议论和想象。它体现着作者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情意是文章真正震撼人的地方, 没有情意的作品, 就像是泥胎、木偶、纸花, 是没有生命力的。“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就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 大胆发现, 大胆表现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就要给学生写作的广阔的空间, 不要约束, 不囿成规, 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 自由自在地写。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文要“放”, 放开心灵, 放开思想, 放开抒情, 放开笔墨。过去在作文上有两大积弊:一是束缚多, 放不开, 弄得小小年纪却“未老先衰”, 看不出文章“个性”, 缺乏活气、灵气和蓬勃生机;一是发“豪言”, 说假话, 弄得作文里没有主体“人格”的袒露, 套话连篇。现在, 高考作文也作了改革, 采用开放式的话题作文形式,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让考生作文时自由驰骋, 尽情发挥。这就是给考生作文松绑, 突破应试作文的模式,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四、创设情境, 启发联想和想象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国作家秦牧也说:“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 就要注意观察事物, 发挥想象力, 抓形象, 用这比那, 用那比这, 使之相得益彰, 才能达到平中有奇。”中小学生正处在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 没有各种陈规陋习的限制, 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契机,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音响、图像和文字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并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来, 使学生主动地与情境融为一体, 激起情感的共鸣, 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兴奋, 思路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思想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联想和想象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为学生写出新颖别致、一落俗套的作文创造有利的条件。自清先生的《匆匆》后, 我要求学生以《时钟》为题作文。作文指导时, 我先在屏幕上显示嘀嘀哒哒行走的时钟, 要求学生静下心来用心观察, 仔细 (倾听, 再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播放有关时钟的名言、警句及诗文, 并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 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活动结束后, 学生们纷纷发言, 有的学生说时间易逝, 我们要珍惜时间;有的学生赞时钟勤劳, 不知疲惫地工作;有的学生说时间最公正, 从不偏袒任何人……一朵朵思想的火花爆发出炫目的光芒。这时我又让学生在作文专题网站上搜集有关资料再进行构思。学生经过搜集, 思路更加开阔了。有的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时钟的故事;有的借助活泼的童话叙说着时钟的历史;还有的用风趣的话剧演绎着时钟神奇的传说……
高中语文作文集锦 篇5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2、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3、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4、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宽容有度,宽容无价,宽以待人,这是人生处世的基本法则。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风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我们自己吧!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的传奇;因为感恩,这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
纵使世态炎凉,却为有一种感动存放在你的心间;纵使淡漠无边,却总有一种信仰让泪流满面。因为人间不只有坚冰还有火焰,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因为脸上不只有冷漠还有笑颜,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大漠孤烟袅袅,长河落日如血。
一骑胡服的女子,走在胡天那八月的风中,似孤寂坐在心的门槛上,期待阳光的到来。
凝视你的容颜,那不可企及的美,让我想到一只蝴蝶,只是,雪落在了蝴蝶翅膀,最终你没有飞起来。只是悠悠地飘着,两颗大大的泪花就沉重地滴在了匈奴那伤感的风中,和着尘埃凝结成历史中最无奈的一只琥珀,挂在历史之树的梢头,闪着冷冷的清光。
“歌舞翩翩潇洒,风吹柳烟低抖”,你震惊胡邦的才艺滋润得胡杨枝之上,结出更为华美的果实,可树高千尺不忘根,虽陷胡邦却身为汉女的你,怎能不想念母亲?多少个寂寥的夜晚,一炷残香,一柄红烛,一剪心情,依偎在一起,孤独地温暖着。一次又一次,盼望着,可希望总和现实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奔跑,只留给你绝望的微笑。终于,你认了,你猜想,也许是上辈子欠他们的太多,今生你要去偿还了。回家,这个最温暖的字眼也只不过是南柯一梦。无奈,落絮随风飘尘埃。
从此,你用眼泪雕刻着身处胡地的日子。灵魂干涸。一片衰草寒烟,便是你心的去处。夜阑人静,瓦冷霜雪。当记忆瘦成一弯下弦月时,你用半扇小窗,盛满思念的绿酒。十年生死两茫茫。
时间已久得把心扔在了流浪的荒野,有时,会拉扯着思念的衣襟,沉沉地睡去。醒来后,又斟它满满的几杯绿酒,敬给父亲、母亲、卫仲道,还有自己年少的岁月,觥筹交错间,又是醉得一塌糊涂。
茕茕对孤景。
每每这时,我心痛地无从收拾。
怀抱古琴,一曲亲情的恋歌就在你指缝间悠悠咽咽流将开来。红色的烛油淋淋漓漓地淌了一地,让人想到垂泪的女子。
你用滚烫烫的亲情,温柔端庄的母亲,和那个即使后来遭致了祸乱的家,都成为你生命的最为苦痛的幸福。你作诗,弹曲,也泼墨,以才女的方式寄寓了爱,辛苦地阻挡着亲情的流失。沿着情感的台阶,拾级攀援,心绪便开始纷纷扬扬地垂落。你独自赏析爱情的内蕴。
独步廊桥,没有遗梦,轻拥古风。一曲红楼写意爱的幻象,冷月在潇湘馆的火盆里陨落。爱如断裂的翅膀,让人难过得措手不及。
丈夫英年早逝,剩下一堆情的残骸泛着寂寞的幽光,你独自品尝。思绪是张开的琴弦,在自己的阴影里曼妙作响。
我看见,一滴血滴在雪上,流成一片殷红,似蜡染的梅花,好看得让人有些心疼。你说,你们的爱没有走完今生,那是你们相约来世的朱红。
爱,枯萎了。
心,却没有死去。
当月光呼唤枯藤死亡的爱情,有些事在历史的目光中萌发出生命深处的绿色。
建安十二年,天使捎来信件,曹操将花重金把你赎回泪流满面的故园。
生活总是爱开些雪后送炭的玩笑,但来自血液的呼唤你无法拒绝。
十二年了,你和左贤王相敬如宾,那个优秀的男人以他的赤诚收买了你的真心,可“今别子兮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面对两个娇憨可爱的孩子,骨肉分离痛苦,你伤痕累累的心,还支持得住吗?
而你清楚地知道,你是汉家的好女儿,你是父亲的女儿,你的根在魂梦牵绕的中原,你的心在父亲终前期待的眼神中,在四百多部家书的“文无遗误”中……
泪泉和墨续汉史,秋风兰惠化为茅,血泪写春秋。
大漠孤烟,尘土飞扬。疲惫的车轮开始转动,唱出一首伤情的歌儿。
岁月无情,两次分割了你的生命,你以笑的方式,无声的哭了。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篇6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对学校作文教学颇多指责,而教师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教师的烦恼是费尽心思,但吃力不讨好,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烦恼是越写越写不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厌写导致教师厌教,教师厌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当然学生就厌写了。我个人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自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近年来,“大文科”的观念很流行,意思是文史哲不分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观点很有见地。其实数理化与文史哲又何曾分家了?写作虽然是学文的人分内之事,但实际上却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而且都要活学活用。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许多文人的最高理想,但要做到又谈何容易?中学生只有多读书,不论文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卷有益,绝不是一句空话,读得书多了,自然在写作时左右逢源,政治原理,历史典故,源源而至,欲罢不能,同时你的思维也会因此发散开来。要做到这个,没有丝毫取巧的可能,只有多读书,读什么书?读你喜欢读的书。
二、重视积累,融入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头脑里有大量积累存储的信息,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道,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写作如无真情实感,岂非无病呻吟,故作卖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么,“真意”应从何而来呢?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应从生活中来。实际情况也应是如此,学生作作文,大多数是记真人,写真事,描真景,状实物,谈已见,抒真情的。要写这些“真”,就要感悟和体察生活。社会是一本大的活的教科书,它内蕴丰富,包罗万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把生活中的点滴----所闻、所见、所感及时写下来,不断的充实头脑资料库。这样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写作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了。
三、重视创新,标新立异二月花
“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青年人写文章就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崭新的。对同一个题目,新的含义就是与众不同。现在好像某些材料能证明什么论点在一些中学生中间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结果张口居里夫人,闭口文天祥,千篇一律。这时,如果出现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那分数必定是很高的。所以选材要新。论点更要新。你可以先假设别人都会有哪些观点,之后你偏不用它们,而立下一个鲜明崭新的,这同样会使你的作文受到赏识。
至于新的形式,那更是多种多样,只要你肯动脑筋,不愁没有,即使稀奇古怪的形式也不妨大胆地试一试。写文章,尤其是标新立异的文章,勇气与信心很重要,王朔先生不是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连流氓都能成为作家,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四、重视写作练习,激励学生自我表现
作文教学不是空中楼阁,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在写作中感悟、提高。所以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激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我。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从我指导过的“表现自我”的学生作文看,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大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比如学生写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写因为父母不和、家庭的阴影给自己心灵带来的创伤及其对自己人生看法的影响,或写父母早逝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人生遭遇和对已逝亲情的眷恋,或写自己对身处其境的日常生活的观察,或写自己经历的某一社会生活场景的片断,或写自己对大自然动植物的观察和赞美……,在这些作文中,“表现自我”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包含有或生动的叙事,或生动的描写,或恰当的评析……。作文中表现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学生一个写作的基点,现实的社会生活都通过学生的心灵折射,通过学生的情感过滤,再写到作文中来。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这里的“ 自我”完全有别于时尚写作中的矫糅造作无病呻吟的虚假自我表现(像有些浅俗的流行歌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篇7
一、采取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不再害怕写作, 愿意写、喜欢写的时候, 教师的写作指导就会变得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 及时鼓励表扬。
作文教学中,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反之, 不当的批评, 则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因此,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的重要性, 并合理运用, 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 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鼓励继续发扬。这样不断强化, 不仅会使学生的优点巩固、缺点减少, 也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 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2. 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学生天性“好表现”,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而这种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 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文编入, 发给学生和家长留念;二是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做, 学生就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进而就激起了浓厚的作文兴趣。
二、善于观察, 广泛阅读, 积累作文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 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 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那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善于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 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在作文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把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 使其明确观察目的, 分清主要和次要的观察对象, 理清观察顺序;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 哪是次要的, 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 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要让学生关注课内、课外的点点滴滴让其思考可以把它们用于相关的一些什么样的作文话题中,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用它。
2. 广泛阅读。
素材不仅来源于语文课本, 更多的来源于课外的书刊杂志。看课外书时, 学生不能走马观花, 只满足一时的兴趣和愉悦, 要深入仔细地读, 带着思考读, 把阅读过程中觉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摘录下来, 并利用课外或早自习的时间放声朗读, 久而久之, 积累多了、朗读多了, 作文时好的语言就会信手拈来, 就会觉得有下笔千言、文如泉涌的美好感觉。
三、结合学生实际, 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所布置的作文题目一般都比较随意, 训练比较机械、盲目, 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就造成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减退, 作文能力一直提高不上去的窘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笔者认为, 高中作文训练就应结合学生实际, 充分了解学生作文的薄弱之处, 结合教材单元设计科学有序地进行。如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 他们大多比较擅长写记叙文,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在记叙文写作要求中加入描写和抒情, 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倒叙、插叙训练, 最后阶段还可以利用范文形式进行叙事散文、蒙太奇式记叙文的写作, 并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资源进行一些仿写及学文训练。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要做到训练的针对性, 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 教师也应当充分了解, 并在了解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 针对文采不好的学生, 教师可在作文训练中, 要求学生多用几个排比句或名言警句, 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来评判学生作文的成功与否;针对结构安排混乱、条理论述不清晰的学生, 教师可要求他们提前列好作文的提纲, 将其与作文一起上交, 让教师给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和理由。
四、重视作文修改,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学生作文必须经过多次修改, 才能逐步完善。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参与评改, 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在作文修改过程中, 逐渐提高作文能力。以互批互改为例。学生往往看不出自己所写文章的问题和错误, 而互批互改就不同了, 同桌之间、小组内成员互相交互作文进行批改, 能够更清晰地指出对方作文中的错误, 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帮助对方完善作文。需要注意的是, 互批互改作文, 最好是让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互改对方的作文。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审题, 通读全文, 看作文是否文题相符;然后详细读, 边读边思考, 文章中的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语句是否通顺, 标点符号用法是否正确, 并把错误之处做上标记;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 把好与不好之处、优点与缺点都要写清, 以便对方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错误, 认真修改。这样做对互批互改的双方都有好处, 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能够从对方的作文中吸取教训, 学到好的作文方法,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总之,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想让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能力真正有所提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加强作文训练, 重视作文修改, 这样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改变目前学生作文能力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徐西海.浅谈如何走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1)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8
一、思想素质
( 一 ) 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对于以往的作文教学, 主要是教师定框架、定基调, 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给学生, 这样限制学生太多。而这种教学, 学生大部分套用公式或范文。结果,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几乎一样。这样, 学生创造性精神没了, 创造性思维更没了。
(二) 服务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写作的主体。所以, 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和解放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终班级里学习的主人变得很多, 从而我们自身的教学工作也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1]。
对于写作来说, 其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要写出具有特色、经历和健康的作文, 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主要的, 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展想象力, 拓宽思维空间。对于作文而言, 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我们可以借助想象的力量, 把写作内容更好, 在思路上拓展了;在情感上得到抒发;在形象上得到塑造;在意境上得到创造, 而写作的选材、立意、结构和表达上, 也都离不开想象。
对于中学生, 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具有想象力, 那么,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 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余时间, 让学生亲近体验自然生活, 即:观察山、川的风景;花、草、树、木、虫、鱼的景象;让他们去体验人世间的生活疾苦;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 而且如何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第二,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我们的课堂, 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首先, 我们借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上, 我们应指导学生如何去诵读文章, 如何以丰富的情感去认识, 从而为以后打下基础。其次, 采用具体方式训练:1. 幻想作文。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幻想能力, 才能发展其创造想象力。2.假设作文。学生凭借生活, 展开想象去构思自己的作文。3. 延伸作文。学生不论看电影还是小说后, 根据其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 进一步把内容延伸。
第三,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我们要想培养学生高效的想象力, 除了在课外阅读上下功夫外, 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用心去品味, 尤其让学生去品味想象更多的篇章。这样, 通过不断增强其感性认识, 对作者的联想、想象的技巧进行思考[2]。在教学中, 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积累知识, 丰富思维。学生要有知识的积累, 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很重要。我们除了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学扎实外, 还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 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为日后的创新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有计划、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宽各方面的知识。第一方面:开设阅读信息课。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 在课余时间,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建设班级剪贴栏。对于报纸的重大成就, 即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 让学生重点剪贴。第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诸如:工厂、农村、商店等的调查。
三、激活创新思维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 大部分场合, 只要用固定的思维去处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取措施, 激活思维的因子, 利用这种因子, 来弱化思维的定势, 产生创新的能力。以下我们就谈谈几种因子的重要作用[3]。
第一种是怀疑性因子。怀疑性因子是创新思维的第一因素, 也就是要敢于怀疑, 因为只有敢于、大胆地提出疑问的人, 才能敢于独立地去思考, 最后才会有新发现。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鼓励学生外, 还要敢于摆脱传统的旧观念, 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第二种是抗压性因子。我们要创新, 也就是要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答案。换句话, 就要提出和大部分人不同的看法、主张。
第三种是自变因子。在作文教学中, 老师除了创设创新的氛围外, 还要给学生增加必要的压力, 促使学生自变, 从而使他们能够独立的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健康发展的方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健康发展, 从以下几种思维机智进行强化训练。
第一, 发散机智。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 展开他们丰富的联想, 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能力, 不能约束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正确的想象给予表扬, 对于错误的想象进行正确的引导[4]。
第二, 换元机智。在写作中, 将构成题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换成另一元素进行训练, 这种被称之为换元机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方法。
第三, 转向机智。在作文教学中, 转向机智的训练要强化, 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 创优机智。在作文教学中, 在发散的基础上,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好的思维去想象。
总而言之, 在写作教学中, 学生要做到:“知识的积累, 思维得到丰富, 想象力得到发展, 思维的定势要弱化, 激活思维的因子, 强化思维的机智”。这样, 他们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晓薇.重视培养文本解读能力——从语文新课标看高师中文专业的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2]刘胐胐, 高原.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6 (6) .
[3]邱晓慧.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与解决对策[J].成功 (教育) , 2007 (1)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篇9
一、把握练习内容, 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 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 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 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 通过“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 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 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 阶级色彩, 社会道德意识, 民情风俗观念, 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 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 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 或深或浅, 或长或短, 或浓或淡, 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 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 繁杂纷呈的特点, 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 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 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 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 制度化和成熟化, 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 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 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 可完全放给学生, 分任务到组别, 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 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 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 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 读者对于整篇文章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 对一个有一定学养, 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 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 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 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 在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 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 发肺腑之言而成文, 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 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 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1.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 在确定材料后, 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 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 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 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描写。家境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 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 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 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 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 却显得极有深意, 把党的正确领导下, 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 用所给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 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 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 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 雪夜护花, 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 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 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就是把基础材料 (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 与联想材料 (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 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 , 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 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 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 从内容上讲, 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 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 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 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
摘要:准确把握有形题材, 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 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 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 制度化和成熟化, 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聚焦——高中语文作文训练法 篇10
一、聚焦兴趣点, 突破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 要相信每位学生在作文方面都有潜力, 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这样, 就会对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期望, 就会通过各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等将这种期望巧妙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期望信息后就会受到鼓舞, 更加信赖教师, 从而积极写作文;教师得到学生的良好反映, 就会把良好的情感和期望倾注到学生身上, 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那么怎样聚焦兴趣点呢?
(一) 关注习作, 发现其闪光点, 搭建交流平台,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从而激发兴趣。
把每次周记或作文中最优秀的文章打印出来, 贴在班级内交流或跨班交流, 比较好的, 推荐到校文学社社刊《雏凤》或校报上发表, 特别好的文章就推荐到《语文报》《创新作文》等报刊,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公开发表了, 写作的积极性会提高。近三年来, 我们推荐到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的文章有300余篇。
(二) 整理习作, 编辑成册, 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诗歌写作训练结束后, 将每个学生的原创诗歌整理编印成班级诗集, 请诗人作序, 学生写诗兴趣大增。一个学期结束后, 将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编辑成班刊, 也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 组织参赛, 脱颖而出, 让学生得到锻炼。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作文》《同学少年 (高中版) 》《语文报》等报刊的各种征文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首届博客写作大赛、全国中学生首届原创文学创作大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从而激发兴趣。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有50名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 李帅、雷阳雪、刘倩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现场总决赛全国一等奖, 罗宇等5人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现场总决赛全国二等奖, 刘云娇等5人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现场总决赛全国三等奖, 汪凡惬等30人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特别是汪凡惬 (仅14岁) 被评为了中国少年作家, 进入高中仅一年, 她发表了文章10篇, 李帅、杨东敏、龚凤霞、曹丹、雷阳雪、刘浩、杨静在一年内发表文章3篇以上, 他们都被吸纳为安岳县作家协会会员。汪凡惬等5人被吸纳为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聚焦积累点, 突破学生写作素材缺失的瓶颈。
第一个积累点是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生活是一个万花筒, 蕴藏着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走近生活, 学会生活, 热爱生活, 享受生活, 作文时就有了无尽的题材, 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春天, 让学生去寻找迷人的春色;夏天, 让学生去观察绚丽的彩虹;秋天, 让学生观察草木的凋零;冬天, 让学生读冬之神韵。写作之源最重要的是写作者自身的生活, 要做到写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调动自己的眼耳口鼻手, 多角度来体验生活。李帅在2009年春天在观察花之后, 写的《花非花》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用心感受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班主任生病了, 学生们人人用心给老师写一封信, 学生们真切的语言带给班主任以温馨, 杨东敏的《生活中的万花筒》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要深入地思考生活, 使生活理性化。汪凡惬有感于春已去, 但希望仍在, 于是写了《季末不寂寞》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上。第二个积累点是书籍, 让学生博览群书,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积累经典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阅览室, 让学生阅读《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红楼梦》等, 主动吸纳, 积累素材, 为写作的释放奠定基础。
三、聚焦读写结合点, 突破学生读与写的脱节。
以读促写, 以写悟读, 读写合一。品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美文, 引导学生悟作者写景的方法, 然后拓展阅读写景美文《碧云寺的秋色》《秋韵》《两片秋叶》, 让学生怦然心动, 原来也可用生花妙笔把周围景物写得如此美好。再让学生动起来, 描写校园、家乡的秋景。学生们写出了一组写秋景的好文章, 曹丹写的《梦之亭》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品读《我与地坛》, 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母亲的, 再指导学生定向阅读写母亲的一组美文《花边饺里的母爱》《一根骨头》《一地阳光雨露》, 再让学生写母亲。汪凡惬的《温馨的记忆》, 成功地写出了母爱的真切感人, 发表在《语文报》上。
四、聚焦导练与自练的结合点, 突破课内老师引导与课外学生自主写作的游离状态。
教师利用课堂细心点拨, 方法领航, 学生先悟后动笔练习, 课外让学生再做迁移性拓展自主写作练习。这样, 课内教师的导练就和课外学生的自主练习衔接自然, 二者相得益彰, 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快速提高。比如, 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个性作一个片段练习, 教师再及时评析。课外再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运用细节描写方法, 这样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就得到了巩固。
五、聚焦“练”“评”“改”结合点, 突破作文训练各环节的不合拍。
写作的“练”“评”“改”的结合点在于作文升格。作文讲评课可安排“见贤思齐”“见拙内省”“锦上添花”三环节。“见贤思齐”:展示作家作品和班上同学所写的精彩文章, 师生一齐赏析其成功之处, 让学生赏佳作, 受启发, 知道努力方向。“见拙内省”:将学生中带共性的写作不足之处列举出来, 让学生发现其不足, 思考其修改方法。“锦上添花”: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初评意见后, 进行修改, 教师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 充分肯定其修改后的进步点, 对还有不足的地方再做指导。这一阶段能更好地使学生明确“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也使学生在修改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和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为了更好地表扬和激励修改, 教师可选择几篇修改前后进步较大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全体同学作为范例加以激励, 对于作者是一个很好的鼓舞, 对于其他的同学也是很好的借鉴。
六、聚焦能力点, 突破写作的随意性。
将作文训练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能力点, 一次解决一个点, 各个击破, 各个点又构成一个整体。比如议论文的写作可分解为:如何提炼论点, 如何运用论据, 如何运用论证方法, 如何处理议论中的记叙, 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如何辩证说理。这样, 化整为零, 目标单一, 效果好, 效率高。
七、聚焦发散点, 突破写作的锁链。
写作水平的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心灵表达的深浅与厚薄, 对生活的关注与感悟远远超越了生活本身。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直接经验少, 因此, 可通过训练发散点——想象与联想能力, 去追求另外的一种“真实”——艺术的真实。让学生围绕一个确定的话题, 放飞思维, 展开想象, 能想多远就想多远, 然后把想象获得的感性材料, 结合话题、主题与自己的表达特长进行优化整合。
八、聚焦情境点, 突破写作文的盲目性。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师生对话, 从中把脉学生的思维, 激活其生活积累进而引领、打开其思路, 让他们得以实现心灵的自由歌唱。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 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 努力用情感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 触动学生的精神需求, 激活他们表达自我的内驱力。教学“写好细节, 表现个性”时, 教师先让学生齐读《许三观卖血记》中描写许三观老泪横流的细节, 再赏析其妙处, 然后让学生交流“留在记忆中的哭”“留在记忆中的感动”的情景, 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启发他们自由言说。这样的情境, 这样的对话, 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 又强化了学生对自我言语水平的反省意识, 让学生知道, 只有关注生活才能写出好的细节。学生再动笔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身边的老师、同学就很容易了。
总之, 聚焦——高中语文作文训练法, 能优化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效率的内容, 突破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机制调动下, 能克服习惯性的恐惧心理, 敢于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评述, 乐于交流心声、心得体会, 从而在写作的天地收获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祝新华, 《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
小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篇11
一、树立文体意识
(一)因文设题,拟题
标题因文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这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只有如此,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格式的角度讲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用语,语体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不同的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掌握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的方法。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到实处。
二、解禁束缚,还学生作文自由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因此,解禁束缚,还学生们以写作自由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不难发现,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我所说的给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指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我们可以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族,介绍自己的父母等。世界杯的时候,布置学生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我也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力避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因此,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就必然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受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三、引导学生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文”“言之无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太少了。“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低下的良方,必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才能让学生写作起来随心所欲、涉笔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做摘抄,重点摘抄名人轶事、哲理散文、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能帮助记忆,是一种较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不断充实提高着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能力。
(二)拓宽学生获取素材渠道
如今家庭电视已很普及、互联网络蓬勃兴起,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不再仅仅拘泥于课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充分运用互联网上强大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作文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吸收以往的作文教学的精华,并适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方法总结 篇12
一、重视积累, 循序渐进。
一篇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 如果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首先, 日常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老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开放自己的视野, 领悟生活, 用自己的眼睛拍下一幅幅的生活画面, 在生活中找素材, 这样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生动、更逼真。其次, 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 把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写成随想等;我要求学生不必天天写, 周周写, 只让他们什么时候有感悟, 有灵感了就记下来。字不在多, 写不在勤, 而在坚持!光写也不行, 我还要求学生时常看看自己以前写过的东西, 有什么感悟就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 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时也不会因为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思路而提笔不下了。再次,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比对剖析, 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 也充实了学生的作文素材。
二、精批细讲, 反复指导
好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必备要素, 然而一篇作文完成的好与坏是需要老师合理的批改点评的, 批改作文不只是老师了解学生写作能力、思想水平的途径, 更应是老师积累素材, 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基础。在批改的时候, 一定要肯定学生的付出, 找出他们作文中值得表扬的地方, 圈出它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并给出修改意见, 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作文评讲应是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 老师的厚积薄发, 高屋建瓴, 往往能起到开拓思路、激发兴趣的效果。反之, 如果仅寥寥几句评语, 而不认真进行集中评讲, 区别对待的话, 批改和写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学生也许只看看等次就不再多想了, 对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肯定不能及时改正。比如考试作文, 许多老师不细批, 评讲时也就泛泛而言, 效果往往不佳。其次, 在作文讲评课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 有技巧地进行点评, 该表扬的表扬, 该批评的批评, 做到“赏罚”分明。在作文批改的同时, 老师也要及时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上作文评讲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每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一些。然而, 只有理论的知识是不行的, 老师在作文讲评中可以选出作文质量比较好的做为例子, 一边讲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文章好在哪里, 大家应该怎样去学习运用这些亮点, 一边指出有些作文中的存在的错误, 这样一来, 使写的好的学生有成就感, 写的不好的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下次写作中也会避免类似的错误, 并把别人的亮点据为己有。然而对一些局部有闪光点、总体不好的的作文, 老师也要一一分析, 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写作
不管是哪个学科, 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 在作文教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的时候, 老师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掘题目的内在含义, 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 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 寻找突破口, 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的兴趣。其次, 老师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课文是写作的范例, 在上课时,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给学生创造情景, 精心启发, 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改写, 续写课文。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想别人不敢想的, 拓展自己的思路。如看了南郭先生, 一般都想到弄虚作假不可取, 但从另一面想, 也可以从齐宣王的角度出发, 写用人制度, 写为君之道;还可以从竽士的角度, 批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再次, 培养学生抓住写作灵感的能力。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 抓住灵感, 就会文思泉涌。然而灵感不会主动出现, 需要建立在积累之上。所以, 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 培养灵感。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使思路畅通, 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随时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
【高中语文作文】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作文评语08-26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09-04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09-29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09-17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09-12
高中生语文作文优秀07-20
高中语文课本的作文素材11-12
语文家乡的改变优秀高中作文09-30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高中作文750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