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2024-09-12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精选10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1

一、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方法

提高语文成绩是我们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其综合能力。首先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于牢固学生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这些方面得到加固和提升之后才可能适应和接受实用性作文教学理念,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其作文写作实用性的技巧。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快速提高学生写作的实用性方式:

1.重视文章开题,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开题的新颖和精彩会让人眼前一亮的,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重视文章结尾,做到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还需要抒情达意,成就一个完美的结局。

3.重视文章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同时文章的线索也不能忽视,它能让文章得到很大的升华。这三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多做引导和训练才能达成的,这样反复的熟练之后才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效果。此外,学生除了具有上述写作的技巧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和学习各种类型体裁的文章,来应付考试中的”突发现象“,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作文教学实用性中的提高。同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随笔或日记是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加引导。

二、培养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不应该存在取舍的问题,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创新是其最大的优势,正如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实业家和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所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如果敢于去打破常规,写出来的文章绝不会平淡无味,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出来一定会让其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创新是源于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的新事物创造,应该切合生活实际,切忌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同时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活跃、开放的作文学习环境是激发学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上的关怀和鼓励,曾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考的压力,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因其在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的优势,高中作文教学不能缺少这一教学法,但从长远来看,因为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必须加以运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将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2

一、引导学生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1. 家庭生活素材的积累。

生活非常广阔, 家庭生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对家庭生活最熟悉, 感受最深。谈起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 谈起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总是滔滔不绝。这方面的素材, 中学生积累得比较丰富, 在写作时, 也觉得有话可说, 这里不再赘述。

2. 学校生活素材的积累。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可入笔的东西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教育, 师生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和谐相处, 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体育竞技场上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 甚至于师生之间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冲突, 我们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还有校园的草地、鲜花、绿树等。这些生活素材,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用心体会, 就会积累起很多。

3. 社会生活素材的积累。

学生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比较熟悉, 而对社会生活就要陌生得多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同我们紧密相连, 其实社会生活也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不能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 而应融入社会去感受她的气息。社会生活题材更为广泛, 反映的内容更为深刻, 这也就能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社会生活能反映时代特点, 因此, 我们在积累社会生活素材时, 应紧扣时代脉搏。如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下岗再就业、知识经济、互联网络、上网冲浪、继续教育等, 都能反映时代气息。

二、创新作文拟题方法

一篇文章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 就容易使读者忽略, 而文题拟得好, 则会吸引读者眼球。在教学中,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创新文章题目的拟写方法。

1. 依文体设计文章题目。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那么透过这一“眼睛”, 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 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议论文标题大多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 用逻辑思维;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 用形象思维等。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 记叙文重“记”, 说明文重“说”, 议论文重“议”。只有如此, 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 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2. 以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 在确定材料后, 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在文中起着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作用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 也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比如模拟题的一则材料作文中, 父亲的一句话“马车越空, 噪音越大”被大部分考生用来做题目, 凸显了作文的正确立意。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 以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高中写作教学实践中, 发现只要材料选好, 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一节作文课《寓言新解》中, 一则“癞蛤蟆给天鹅的一封信”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题目一出, 学生就奋笔疾书, 而且多数学生都争着读自己的作文。当然, 写出的作品也像范文一样, 引用诗词、俗语、方言等, 出彩的地方, 更引得学生哈哈大笑。

2. 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音乐于一体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 它可以实现让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它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一节写作课的题目是《写出真情》,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绝症女孩帮父亲捡垃圾》《给妈妈洗脚》这些视频, 使学生的心灵被深深震撼, 写出的作品自然真情流露。

四、寻找写作契机, 雕琢精彩语段

一篇好的作文, 往往是由多个精彩的段落构成。在有一个精彩的标题这个基础之上, 就是努力让学生润色语句, 雕琢精彩语段。比如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以来, 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我每年都要给学生印发这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方面为了积累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为了总结颁奖词在语言、修辞、句式方面的特点。颁奖词是语言艺术的运用, 我们在心灵受到强烈撞击的同时, 还能把感动凝固下来, 让我们透过一篇篇充满神韵、各具特色的颁奖词去充分领略汉语言的美丽。然后, 我让学生为心目中可敬的人写一篇颁奖词, 学生仔细斟酌, 推敲词句。有一名学生给敬爱的老师写了一段颁奖词:“踏上讲台的一刻, 你便把生命点燃。幽默的谈吐是你生花的妙笔;谆谆的教导是你宏伟的诗篇。灼灼烛光下, 你用生命照亮了知识的殿堂;剪剪春风里, 你用心灵放飞了一个年轻的梦。红烛将尽, 你蓦然回首。那满园的桃李, 让一个铿锵的师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五、品评范文明得失

范文是一面镜子, 对照它, 学生会感到自己作文的不足。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法章法上的经典之作。让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反复咀嚼品味自会有莫大的收获, 但学生对这些真正的范文往往望而却步, 感到“可观而不可及”。教师一方面要对他们多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 使他们消除对这些名家名篇的敬畏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地班门弄斧, 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从《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上找出他们同龄人的作品, 特别是同题作文, 让他们在对比中明得知、知进退。学生在文笔枯竭、思路不畅时对照这些“范文”就会豁然开朗, 顿悟“原来如此”。比如在一次爱国主义题材的征文比赛中, 不少同学很为文章议论的空洞所苦, 我引导他们阅读惠特曼的诗歌《啊, 船长, 我的船长!》, 体会诗人把美国比作大船, 把林肯比作船长的妙思。

综上所述, 开展好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要想让高中作文教学取得新的发展, 我们就要继续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进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然.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J].今日中国教研.2008 (12)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技巧 写作效率 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作文写得呆板无趣,要么就是照范文仿写没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在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表述能力。

一、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一)龙眼

文章标题起得好就有如画龙点睛,龙眼有了神采就能冲破云霄。如何拟好标题是学生在写作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各种范文标题归纳出拟标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成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再深入地分析各个方法的运用条件,适合怎样的环境,在平时训练中帮助学生熟练拟题。

(二)凤头

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当堂拟题限时让学生完成一段开头,然后收集起来分析问题。具体可以通过课文《咬文嚼字》来举例,朱光潜通过列举郭沫若的事例来引出观点,这里告诉学生引用名人或者众所周知的事例,或是诗词,或是著名的文章,用在开头中增色不少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吸引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开头,交代式,将人物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交代清楚,自然说出月光散步的原因,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下文,随着他一道悄悄出了门去。

(三)豹尾

豹尾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结尾简洁明了、强劲有力,往往首尾呼应或留有余味,需要经得起推敲。而学生在写作时容易虎头蛇尾,时间不够或者是写到后面就随便了。首先需要训练学生把握好写作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写开头的时候就应打好腹稿该如何漂亮的收尾。在教导完结尾的几种基本方法后,还需要多训练他们以融会贯通,当写到结尾时,仔细斟酌该运用哪种方式来表现,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需要精炼语言,做到字字珠玑。

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在如今学校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不能完整地消化老师教的知识,问题出在课下,在作文课后往往没有监督,学生也没有反馈。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就是讲授过的要确保学生吸收到。要布置练习查看学生吸收效果,根据结果进行课程安排,还要安排每周练习保持住这个效果。而且作文教授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要变成专题讲演来分析。如今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学生写,老师改,这个模式的弊端非常大,首先这个“改”,老师批阅作文量大自然无法每一篇都给出中肯的批语,当然有的老师一丝不苟每一篇文章都认真批改,但是那样一来,老师确实将文章的质量改高了,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还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学生在拿到被批改的文章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最多记得几个错别字如何改正,这样的批改就没了效果。可以选择分小组批改或是同学互改,可以讨论交换意见,共同进步,然后老师再将暴露出的问题统一进行评改,要让学生养成改作文的习惯,改到满意之后再与老师交流。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文写作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可以让学生记诵或是仿写,例如《荷塘月色》中那一段荷花描写,反复的操练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对各种方法的讲解结合课文,使学生自己能找出着力点来吸收。比如在讲解替换比较法时,《拿来主义》“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一句中的“捧”、“挂”,可以让学生分别替换别的词来做比较,这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能渗透语言训练。老师可以设计情境或是组织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赏析课外读物以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强化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训练。

四、培养创新性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改变角色,让学生有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发散思维的前提是生活视野要广。在训练前期教师可以硬性规定学生涉猎一些书籍,报纸,看新闻,看有深度电视节目,然后写自己的观点或评论,学生培养了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拿到话题时,透过表面看本质,在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话题,选取合适的主题加以深入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创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跳出条框想问题,思维活跃了,有了想象空间自然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例如可以续写小说,如课文《雷雨(节选)》,或编创超越时空的传奇故事,如《贾宝玉夜访曹雪芹》。对一个问题多角度的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给出一个话题,让同学们写出关于它所有能想到的东西,这个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快速立意。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规范语言。要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课文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理念。作文课的专题训练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作文教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4

[摘要]文言知识占据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相当可观的比重,它不仅是语文授课的关键内容,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从夯实基础、优化教法两方面出发,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归纳;积累

文言文知识抽象、含蓄而又精炼,在理解过程中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少的障碍。文言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部分:其一,预习环节缺失,字、词、句的理解拖延教学时间;同类词语和句式的归纳与总结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活学活用;学生对古文知识的积累欠缺,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存在局限性。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们应该积极创新教法,打牢学生的基础,具体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高效预习,熟悉课文和字词

预习是课堂的奠基阶段,这一点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不例外。在古文的教学中,学生高效地预习能够使自己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显著地减轻课堂的负担。据此,教师们要强调预习工作的关键作用,促使学生认真、高效预习。我在教学中会经常布置预习的作业,还会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的工作并给出了预习提示:第一,熟读课文,查阅不懂的字词读音;第二,熟悉课后注释中词语的含义,把课文其他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自行查找其含义并试着理解;第三,对课文进行整体审视,归纳段意和行文线索、思路。在预习提示下,学生们展开了有目的的预习工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分发了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首先设计了生词和易错读词的读音考查,如“氾南、夜缒”等;其次,融入了对重点实词含义的考查,如“贰、共其乏困”等;再次,还加入了对一些句子翻译和句式判断的考查,如“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是寡人之过也”等。导学案不仅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汇总到了一起,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而我则在一旁观察大家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无形中通过导学案来激励学生认真预习。高效的预习工作和导学案的辅助测验,让学生对课文和字词有了一定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推进教学顺利进行,而且也对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给予了很大帮助,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归纳与整合是古文学习中最应引起重视的工作之一,文言知识中的词性归纳、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十分普遍,有效地整合文言文要点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时更加灵活。比如《过秦论》这篇文章是一篇不作为精讲内容的课文,因此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让大家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整篇课文,然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将本课出现的所有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是一项内容充实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一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对这篇文章出现的重点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总结这一课的知识,不仅对“拱手、致”等实词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而、之、也”等虚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还对文章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了整合,如“追亡逐北”中的“追”和“逐”等,最后对课文中出现的判断句、介词宾语短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进行了汇总。大家完成这项作业之后,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这项作业的“答案”,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边核对作业一边梳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归类和整合文言知识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提升归纳的意识并在无形中养成细化、分类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吃透文言文的优化途径。

三、结合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建构体系

纵观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这部分内容,不难发现课外读物的节选作为试题内容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课外读物来积累知识。比如我常常给学生们推荐《史记》这本书,书中以古文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名人轶事,不仅语言形式是典型的文言文,而且内容丰富多样,适于教学和考试。因此我会让学生进行《史记》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分析,把典型的内容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再比如,我还会鼓励学生将考试题中遇到的文言文内容剪下来贴在积累本上,这样便于回顾错题、对比分析。整合课外阅读内容来积累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其效果可见一斑。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程要强调学生高效的预习工作,以此为教学打好基础;要重视发展学生归类、整合的习惯,促进他们融会贯通;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来积累文言文知识,进而建构古文的知识体系。以上只是我对于文言文教学总结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的夯实并创新教法,争取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晓.试谈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J].现代交际,(05).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5

1.建立生态课堂

高中教育阶段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高考,实现高中生梦想阶段,所以高中生的生活时光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以来,高中生的阅读方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由传统的阅读方式逐渐走向开放式、立体式的阅读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了拓展。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学生,当代教育部不能一直保持传统的死教学,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关注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优缺点,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能力,尽可能以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老师除了将学生应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对教学的环境、氛围也要有所改变,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更能被学生所接受,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开设“自主阅读课”和“自由讨论课”,通过开设这种课程,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自行阅读理解能力,发散创新思维,增强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

2.丰富阅读量

语文教师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中发现,能显著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的阅读量要充足。通过海量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思维逻辑,从而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对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老师们尝尝教育学生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出阅读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有一味地让学生对阅读进行评判,或者让学生盲目地去阅读,而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会使得事情适得其反。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去了解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的心态,找到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接收的阅读方法,进而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就拿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故都的秋》,在上到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有关于作者郁达夫的作品集中准备书刊两本,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两种书刊找到出相应的作品,然后根据这些书籍给学生开设一个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有趣的部分可以自行摘要学习,此外,也可以建立一个语文阅读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着重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怎样开展阅读课程的方式能让学生有兴趣、自愿的参与进来。要知道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可以有效的增进学生阅读兴趣,而具有浓厚学习氛围和良好阅读氛围的场所是图书馆,图书馆不仅有大量的图书,还有许多喜欢学习热爱阅读的人,对此,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学习,让浓厚的阅读氛围和爱阅读的人可以感染学生学习的心。但是学生很多时候因为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问题而不能在图书馆学习导致图书馆中很多书籍从未被查阅,这很难让图书馆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例如,在“自主阅读课”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大好资源,并且还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好好地利用图书馆,学校应全天开放图书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尽管是双休日或者是节假日都需要全天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在图书馆中享受这大好资源。

4.活跃阅读文化

学校可以设定在每一年的某一个时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由学校定制举办主题,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学生自行制定举办的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内容来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检验自我和促进自我的平台。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办“阅读角”,让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都能够来到“阅读角”中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在阅读角学生与学生还可以自行的交流从书籍中所知道的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共同探讨阅读中的心情与收获,通过这样可以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此外,学校也可以挑选几首励志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反复播放,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欢快活跃的校园文化。这样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此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个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这种模式主要以班为单位,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根据所指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打下结实的基础。

【结语】

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就是致力为学生建立一个自由、立体、个性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不断推行,改变了我国的教学模式,奠定了高中语文教育新发展方向。为了提高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地调动学生大量地阅读书籍,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对阅读的乐趣,为中国发展培养新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 07)

【2】李敏,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3)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 篇6

信丰中学吴彩霞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理想;(3)传统美德;(4)奉献精神;(5)弘扬正气;(6)见义勇为;(7)艰苦奋斗;(8)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9)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

(10)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11)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12)环保意识的增强;

(13)做人与处世;(14)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

1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题材:热爱家乡。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

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作文成功之路》2000年1期例文(P14)《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无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

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

高中语文课堂主题式教学分析 篇7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景,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不同方法途径接触和某一主题相关的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主题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材限制,把教材、主题、场景、学生融为一体,加入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克服了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的弊端。

1. 确定主题

在进行主题式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题,再从纵向、横向选取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有几百篇,有散文、小说、文言文、诗词、戏剧等不同的文体类型,在不同的主题分类下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某一专题把几篇精选的作品放到同一专题里,这种编排是按某一主题编排,教师也可以按照另外一个主题把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重组,改变讲课的教学顺序。如将苏教版必修一中的外国作品放在同一主题里讲,把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梭罗的《神的一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等文章放在同一主题“外国文学”中一起讲,在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再选取一些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取相关的教学材料

主题式教学不仅要学习某一主题上的教材上的文章,还要打破教材,运用与其相关的课本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后要根据该主题选取相关的教学材料,扩充该主题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找这方面的各种资料,让他们对此主题印象更加深刻。在讲苏教版必修二中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时,首先明确这一专题的主题是人们渴望和平,厌恶战争。在讲解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外,还找了一些关于战争危害的图片和视频,先让学生观看这一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对该主题教学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二、创设主题式教学课堂情境模式

1. 讲授型学习情境

讲授型学习情境主要是教师在讲课,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学习情境与传统语文课堂有一点相似之处,但也大有不同。讲授型学习情境关键的地方在于导入,在进入主题前先导入与其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针对文言文等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懂的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教师主讲,而且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则需要进行在授课前导入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必修三文言文主题中的《鸿门宴》时,首先导入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故事,观看电影《鸿门宴》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再进行课文教学。

2. 小组讨论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还需要学生自主去探讨,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共同讨论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境中,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着教师给出的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一个小组中不同组员肯定会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交流各自的思维,不仅学到不同方面的想法,还启迪了思维,进行了思想上的碰撞。这比起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或自己的想法更有效,学生对该知识点更有印象更易识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

3. 角色扮演学习情境

在枯燥的语文课堂中添加角色扮演学习情境,一定会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戏剧、小说等体裁主题的教学,可以加入角色扮演学习情境。学生扮演小说里的角色,感受当中人物的处境、心理变化等,在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内容大意。教授语文苏教版必修四中的《雷雨》节选时,笔者叫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这一场话剧,吩咐扮演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出演,让其他学生感受《雷雨》的人物角色。角色扮演学习情境主要在于让学生融入到作品中,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

三、结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实用性  创新性

高中语文面临的是高考的考验,所以学生要学好有关语文的知识。在语文中,作文占据的比分是最高的,可以说,作文能够决定学生的命运。对于教师而言,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是首要的任务。以下就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缺乏的就是创新,要知道,在新时期下,创新是各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教师在向学生们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都是直接给出题目,然后对学生讲解写作的方法和理念,这种通过选择阅读范文的方法训练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任何的发挥,这种教学手法不能够将学生的创意和个性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太过于注重写作结构,对写作内容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选择写作题材的时候,偏向散文或是广告等文体,这些文体都无法使学生写作的真实情感得到发挥。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其语言表达能力,要知道,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对于语言的使用并没有过多的在意,这种情况就使得作文的结构极其混乱,意思表达的也非常含糊,进而导致文章的水平很低。

二、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满分的作文,这些作文主要的优势就是创新,在每一年的考试中,有些学生都将写作问当成了一种赌博,也就是说,他们写的创新作文的时候,很可能是满分,也可能是零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写出满分作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打破常规,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实际上,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是来自生活的,所以,在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多积累素材,还可以通过对自己所经历的、感受的、见到或是听到的事物进行记录,并从中获取写作的材料,从而应用到写作中去。然后,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保证思维的创新①。高中生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再加上生活方式单一,使得他们并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为此,教师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学生营造想象空间。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创作的平台,比如举办作文大赛,并且进行评审,通过奖励机制,对作文写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以此来使学生的心里得到满足,还可以在平常的练习中,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展览墙上向同学们展示,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乡的景色用优美的词汇将家乡中的情境描绘出来,同时,阐述家乡的特产,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将家乡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们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将家乡的情况讲解出来。同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我们祖国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的景色,从而将其表达出来。

在作文确定题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从而写出满分作文,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②。

三、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进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作文得分的亮点,比如,题目的新颖,在第一段落中要将写作文章的主体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后,写作的最后要将文章进行总结,不能重复使用语句和词语,这样才能为文章划伤圆满的句号。学生在高考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这样才能够使作文脱颖而出③。比如,某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父亲的肩膀”为话题开展写作,这样的作文没有局限性,学生的发挥空间也很大,话题作文不仅要将题目具体化,还要将其扩展,在父亲的肩膀上看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家庭的责任,一种为社会贡献的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水平,还要让学生将自身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语文作文教学达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 石慧.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 才智,2013(26):157.

② 张燕燕.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403.

③ 叶翔宇.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 高考,2015(3):21.

浅议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9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

阳安中学杨敏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生活处处是资源,只要指导学生,炼就一双撷取素材的“慧眼”贮积素材,作文时知道从哪个库里拿“米”,“香喷喷的米饭”——作文才能新鲜出炉。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活“一池春水”。

给学生以愉悦氛围、激活写作这池春水。写作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着写作流程始终的也应该是精神的愉悦。雨果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真的是辽阔无比,深邃无比,璀璨无比。它是千百年来从大作家到普通百姓说不尽、写不完的永久题材。

欣喜若狂,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杜甫正是沉浸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巨大惊喜中,才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佳句。悲痛欲绝,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鲁迅正是 “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才得以把“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刘和珍君的灵前。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有着阳光一样的心情,也就能催化出阳光般明朗纯净的习作。有时年轻的心在风暴中展转浮沉,提示我们去思考生活和心灵的复杂性。

学生小小的心就是一个博大的世界。他们的幸福、欣喜、平静、忧伤、沉痛、迷惘都是他们成长的记录,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来的过程,也是洁净灵魂和提升灵魂过程。写作,又怎能放过这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二、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没有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无“思”无“识”,文思就会枯竭。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说得好:“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里关键是一个“思”字,因为有“思”,他们能见人之所未见,能比别人更深刻地认识生活和驾驭生活。

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着眼点常常集中在娱乐明星、体育新闻、网络游戏、休闲时尚等方面,他们的兴趣永远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教师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拿出一定的时间(如每周一节课或每节课前几分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发学生做积极的理性思考,就能变“废”为“宝”,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学生如果暑假期间天天坚持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国际观察”等央台品牌节目,学会关注社会,从各国大选到伊拉克战争,从奥运风云到西部大开发,从教育改革到法制建设,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人物,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会意义和影响,灌输学生一种为人的责任感,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能纵观古今中外,笑谈天下风云。

三、开辟多彩路径,浇灌芳菲满园。

博览众书,《读者》、《杂文报》、《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经典刊物,还是要挤出时间来品读的,因为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适合这些只允许有少量“自由”时间的读者阅读。报刊上的很多精品文章,或语言隽永,或见解深刻,1

或情感丰沛,或结构精巧,阅读时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赏,琢磨一番,思考一下文章的感人之处、巧妙之处,脑子里有了个深刻的印象,写作文时,自然就会用上了。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们做到资源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一周搜集一条有价值的材料(要求典型、新颖),全班就有七八十条,将这些材料分类汇编,天长日久,库存会越来越多。学生搜集的材料可以是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名人轶事、文化视点、评论随笔、历史典故、科学发现等等。

四、充分利用教材和读本,摄取相关信息归类整理

教材和读本是学生手头最主要的也是使用效率最高的学习语文的载体,其中的很多信息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教给学生摄取、归纳信息的方法,不要让这些资源成为“匆匆过客”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研中,高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

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就文章的内容看,学生能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我们布臵任务,让学生利用暑假,把多年来课文后要求背诵的,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和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作文素材库”中,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样以后写作的时候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了。去年高考中很多优秀作文,就是运用大量的诗文佳句,让文章满口生香,诗意盎然而获得满分和高分的。

关于身残志坚的材料,就有海伦·凯勒、斯蒂芬·霍金、史铁生等,用这些材料远比用保尔·柯察金、张海迪要新鲜得多。再如关于人的精神家园的材料,就有孔子和孟子、庄子、陶潜、辛弃疾、李乐薇、金开诚等,把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不就做到“内容充实”。另外,高三阶段的大量练习中有大量的阅读和作文材料,其中不乏优美隽永的文句和新鲜时尚的内容,都可以灵活地迁移到写作中来。

应学会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作文中。生动的历史故事、广博的地理知识、丰富的电脑世界,甚至深奥的理化知识,都能成为作文“入味之药”。

五、学会一材多用

写作的材料具有互通性。如高中第六册课文《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时》里的庄子面对前来封官的楚大夫,持钓竿不顾,并说自己愿意像一只曳尾于涂中的自由自在的乌龟——这是庄子“心灵的选择”(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诚信”(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无欺。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是母亲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但是,母亲却在他“撞开一条生活道路”时离开了人世,留给他的是无限的愧疚和绵绵的思念。史铁生将这同一种刻骨的相思融入了《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思念》等多篇文章中。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偶然一次看幻灯的经历,给先生以深刻的刺激,以后,鲁迅在《滕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写到这件事。

可见,一则材料,如同一块未经治理的 “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雕琢出美玉来。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把“有限”的材料用到“无限”的话题中,这才能让自己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时,能百变手头作文材料而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六、学会推陈出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文贵有创新。有创新,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能使人耳目一新。正因为这样,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才有“有创新”这一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高考作文中有很多借鉴的范例。2001年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是模仿《杂文选刊》中《患者无良知的就诊报告》,因其思想深刻而获批卷者青睐;2002年的满分卷《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也是借鉴了林清玄的哲理散文《送他一轮明月》。

采用“故事新编”的方式来构思作文。“故事新编”是指写话题作文时,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在显示出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特点,既翻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神思飞扬,令人耳目一新。这种作文形式近年来在中学生作文和高考作文中异军突起,引人注目。如《堂〃诘诃德后传》、《阿Q新传》、《朱贵开店》、《赤兔之死》《西游记新编》等考生作文都以其“有创新”获得满分。然而,故事新编贵在于“新”。它既不是对原著故事的简单概括,也不是为原著写续篇,而是在原来的主题、人物、情节基础上,赋予新的思想内容。

七、善用歌曲诗词

学生处在歌唱年龄,哪个少男少女不歌唱,哪个学生不喜欢流行音乐?优秀流行歌曲都是生活之歌,是创作者做了生活“有心人”的结果。优秀流行歌曲精美、凝炼,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深沉的人生意识,意蕴丰厚。有的歌词已成为名言警句,脍炙人口。如“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水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歌曲作为学生深透体验、感悟生活的触发点,启引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或以流行歌曲引发学生记忆仓库深处的生活经历,连通生活与作文,帮助学生挖掘生活源泉,开拓认识领域和写作思路;学生从《爱拼才会赢》中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拼则赢,不拼则败。学生从《回家》中感悟到:回家的感觉真好,那里有浓浓的亲情,脉脉的柔情,温暖的关怀。家不仅是人类自然之躯的栖身之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心灵家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二、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

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

(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

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 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当堂练习。

4、牛刀小试

(幻灯片:空间)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大显身手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三、教后反思

上一篇:站着上北大下一篇:将梦想进行到底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