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2024-09-17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精选12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1

语文教学的目标, 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 很多语文教师有“重阅读, 轻写作”的倾向, 他们视作文教学为业余, 把作文课上成课文教读课, 这在学校已司空见惯, 即使上作文课也是盲目随意,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常常成为一句空话。那么, 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一些经验, 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引导学生多方积累写作素材

1. 家庭生活素材的积累。

生活非常广阔, 家庭生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对家庭生活最熟悉, 感受最深。谈起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 谈起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总是滔滔不绝。这方面的素材, 中学生积累得比较丰富, 在写作时, 也觉得有话可说, 这里不再赘述。

2. 学校生活素材的积累。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可入笔的东西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教育, 师生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和谐相处, 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体育竞技场上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 甚至于师生之间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冲突, 我们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还有校园的草地、鲜花、绿树等。这些生活素材,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用心体会, 就会积累起很多。

3. 社会生活素材的积累。

学生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比较熟悉, 而对社会生活就要陌生得多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同我们紧密相连, 其实社会生活也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不能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 而应融入社会去感受她的气息。社会生活题材更为广泛, 反映的内容更为深刻, 这也就能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社会生活能反映时代特点, 因此, 我们在积累社会生活素材时, 应紧扣时代脉搏。如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下岗再就业、知识经济、互联网络、上网冲浪、继续教育等, 都能反映时代气息。

二、创新作文拟题方法

一篇文章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 就容易使读者忽略, 而文题拟得好, 则会吸引读者眼球。在教学中,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创新文章题目的拟写方法。

1. 依文体设计文章题目。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那么透过这一“眼睛”, 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 就要做到因文设题。议论文标题大多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 用逻辑思维;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 用形象思维等。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 记叙文重“记”, 说明文重“说”, 议论文重“议”。只有如此, 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 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2. 以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 在确定材料后, 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在文中起着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作用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 也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比如模拟题的一则材料作文中, 父亲的一句话“马车越空, 噪音越大”被大部分考生用来做题目, 凸显了作文的正确立意。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 以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高中写作教学实践中, 发现只要材料选好, 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一节作文课《寓言新解》中, 一则“癞蛤蟆给天鹅的一封信”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题目一出, 学生就奋笔疾书, 而且多数学生都争着读自己的作文。当然, 写出的作品也像范文一样, 引用诗词、俗语、方言等, 出彩的地方, 更引得学生哈哈大笑。

2. 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多媒体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音乐于一体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手段, 它可以实现让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它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一节写作课的题目是《写出真情》,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绝症女孩帮父亲捡垃圾》《给妈妈洗脚》这些视频, 使学生的心灵被深深震撼, 写出的作品自然真情流露。

四、寻找写作契机, 雕琢精彩语段

一篇好的作文, 往往是由多个精彩的段落构成。在有一个精彩的标题这个基础之上, 就是努力让学生润色语句, 雕琢精彩语段。比如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以来, 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我每年都要给学生印发这些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方面为了积累写作素材, 另一方面为了总结颁奖词在语言、修辞、句式方面的特点。颁奖词是语言艺术的运用, 我们在心灵受到强烈撞击的同时, 还能把感动凝固下来, 让我们透过一篇篇充满神韵、各具特色的颁奖词去充分领略汉语言的美丽。然后, 我让学生为心目中可敬的人写一篇颁奖词, 学生仔细斟酌, 推敲词句。有一名学生给敬爱的老师写了一段颁奖词:“踏上讲台的一刻, 你便把生命点燃。幽默的谈吐是你生花的妙笔;谆谆的教导是你宏伟的诗篇。灼灼烛光下, 你用生命照亮了知识的殿堂;剪剪春风里, 你用心灵放飞了一个年轻的梦。红烛将尽, 你蓦然回首。那满园的桃李, 让一个铿锵的师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五、品评范文明得失

范文是一面镜子, 对照它, 学生会感到自己作文的不足。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法章法上的经典之作。让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反复咀嚼品味自会有莫大的收获, 但学生对这些真正的范文往往望而却步, 感到“可观而不可及”。教师一方面要对他们多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 使他们消除对这些名家名篇的敬畏心理, 鼓励他们大胆地班门弄斧, 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从《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上找出他们同龄人的作品, 特别是同题作文, 让他们在对比中明得知、知进退。学生在文笔枯竭、思路不畅时对照这些“范文”就会豁然开朗, 顿悟“原来如此”。比如在一次爱国主义题材的征文比赛中, 不少同学很为文章议论的空洞所苦, 我引导他们阅读惠特曼的诗歌《啊, 船长, 我的船长!》, 体会诗人把美国比作大船, 把林肯比作船长的妙思。

综上所述, 开展好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要想让高中作文教学取得新的发展, 我们就要继续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长期进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然.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J].今日中国教研.2008 (12) .

[2].姜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 2009 (5)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2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作文现状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小的困境。在教材方面,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大于作文教学,作文教材不是独立的,不能形成专业的体系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辅助,有的甚至脱离实际。因此,造成了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掌握不到很好的作文教学方式的现象。在教师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再加之个人的教学水平不高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在学生方面,严重地缺乏素材,并且对作文的意识形态过于模糊,表达方式过于单一。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弊端。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高中语文的教材一般可以分为合编教材和分编教材两类。合编教材属于传统的教材,对作文的训练目标不是很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并且在教材中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涉及不到,直接导致了运用性不强的结果。在合编教材中,作文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处于从属地位,不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作文训练目标的完整性严重不足,不可避免地会漏掉一些知识,导致知识断层,从而影响作文训练的目标完整。对作文训练系统的可操作性不强,用随意的方式来对作文教学进行训练,致使作文教学毫无章法,杂乱无章,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作文教材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不能够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对知识的讲解相当模糊,造成了实际运用性不强的缺点。

2.教师缺乏主导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欠缺积极主动性,不重视作文教学,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再加上本身的教育素质就不是很高,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对作文进行教学。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呈现出随意散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学生困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记叙文生编硬造,缺乏真实情感;题材老旧,毫无新意;只追求辞藻上的华丽。在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所使用的人物素材通常都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素材的思路不宽,文章题材单调,缺乏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比较喜欢自由命题的形式,因为自由命题的形式相对于教师命题来说,自由度相对较大、灵活性高。在文章的形式方面,学生大多偏向于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形式简单。

二、提高高中作文的方法建议

(一)强调个性发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表述规范、思路条理的情况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及时与别人沟通,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养成自我评价的风格,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题材进行相对应的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提倡写生活作文

写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构思、挥洒、修改、订正。构思,在已经知道作文题目的情况下,进行文章大纲的构思以及设想;挥洒,根据在脑海中已经构思出来的大纲进行详细的描绘;修改,在整体文章完成之后,对文章的细节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修改,并且对局部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复;订正,反复阅读,去找寻文章中的不恰当之处,比如语法、标点等地方的错误,加以改正。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经历来描写出具有自身生活阅历的文章,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明确读者对象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明确读者对象,从而把握好自身的情感思维,避免乱拼乱凑的现象,让文章整体显得饱满丰富。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学生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也就有所不同。通过设立相关情境来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倡学生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围绕给出的主题尽可能地想更多的词语,并且进行分类、选择以及研究。老师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尽量不要提出限制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在教材编写方面,教学目标要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并且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阅读量,从而找到阅读的方法和窍门。

(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写作修养

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生活实践,多读、多写,通过网络等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七)发展高中作文多方面的评价

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按照发展性、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发展作文发展评价性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内容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八)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按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3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逐渐源于“新材料作文”,而其无论是从“写作要求”还是“写法”来看都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有所区别。其主要特征为命题者提供相关材料,要求考生按原来材料在不脱离主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去进行创作。鉴于此,笔者以下主要通过讲述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并探析了关于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方面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教学分析

0.引言

新材料作文其难点在于“审题”与“立意”,学生极其容易出现思维错乱与分不清主次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在考场上的作文立意,甚至出现“离题”状况。因此,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思维方式,囊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的“阅读思维辩证模式”“课堂思维模式训练”等相关方面。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创作水准,使得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其审题与立意的时候不再出错。

1.新材料作文在语文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语文学习生涯中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出:

1.1有效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用作文题目这种形式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过去传统的考试中几乎是很难看到的,这足以说明现在我国教育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其能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也是目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教学任务。正如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缺一不可。而新材料作文中第一个要求是“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精读,仔细注意材料中所表达的敏感词汇,再去分析其主题,并总结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意义,随后才进行成文”。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发挥其探究性思维,而思维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作文的“立意”,从而影响到写作成绩。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测试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能力是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的亮点。

1.2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写作水平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其书面表达上,更多的表达在于其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多个“立意方向”,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所理解的文章主旨。当对立意提炼过后,再根据自己的一句话去展开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思路清晰地进行开头、正文、结尾。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当然语言的优美也会给文章添上一定的色彩,这会让老师也能感觉到一个学生的语言功底厚度,会格外得到加分。

2.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

2.1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能力。高考中的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是把握文章内容,思路清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需要学生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要涉及到个人与自然、社会、国家等相关的意识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2.1.1学生需要拥有自己的人文情怀。当学生审题能力偏弱,其不可推卸的原因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一般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进行“机械化分析”“唯一答案”等都偏离了自己的真实思路。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精神世界也是空虚一片。所以,需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精神世界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实现对文章“思想内容”及“语言形式”的理解。

2.1.2突出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情感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其进行“感悟”和“思考”,进而享受自己的审美。首先这要破除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并把课堂上的时间都交给学生,真正地展现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思考,凭自己的所有的语文知识去体验对世界的认知。

2.2将思维延伸从多角度理解“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要全方面地理解文章涵义,但可以根据某一个点或者是角度去进行创作。 实际上,一则材料所包含的观点并不具有“唯一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要以作文材料为中心,学生在这篇材料中想到的所有点都可以自己记下来,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相似、相反”等方面的角度去进行联想,从而为创造性、多样化的审题立意提供有力条件。

2.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往年的高考命题,其实都是在反应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般学生都会从“难易角度”去进行分析,这是没有错的,但有关语文教育家表示,简单的“难易”会判断的过于“功利”,因为作文写的好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时的,而他们真正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意蕴到生活的唯美,这才是对其有意义的。所以,倘若能够从学习如何在语文的角度上去分析作文题,也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鉴于新材料作文因它材料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及丰富性而逐渐受到命题人的厚爱。与此而言,教师们也只有从更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中去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逻辑思维、健康心态”等相关条件才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作文时审题立意不偏,以此保证学生作文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程焕芹.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陈晓彦.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J】.教海探蹊,2014(20)

高中语文教学趣味教学分析 篇4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语文不仅是重点教学科目,更是基础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和高中语文教学需求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模式的分析来看,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最多。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很多学生苦练考点就为提高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探索性、趣味性。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科目,而繁重的习题任务和考试负担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丰富课堂情境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节课都在教师的不停说教中度过,这却是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高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渴望情境新颖的课堂教学,只有打破陈规的趣味性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可以从组织一些具有研究探索性的课堂活动出发,这样的活动课堂活动不仅满足了高考的应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好情境,但不要着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疑问、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经自己认真研究的探索结果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表达男女双方经历各种困难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感人故事,学生进行思考以后就会踊跃回答。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答案时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不被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所同化。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例如存在分歧观点的进行答辩赛;多角色、情感色彩鲜明的可以表演舞台剧;画面感很强、情感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素材资料直观展现给学生[1]。语文教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主导力量,校方领导应该给予支持,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结合社会热点的趣味化表达

很多学生以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考点,对教材外的名篇佳作和社会热点不重视,尽管有些学生十分用功的学习可成效甚微,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高考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只能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考点,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高考层面,再加上学生家长和教育体制对高考成绩的重视使学生最终厌倦了语文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能一直以书面化的语气给学生上课。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要结合社会、网络的流行词汇,让沉闷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中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中,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趣味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话语要委婉,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2]。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赞扬,例如在赞许学生的学习作风良好时可以用“正能量”这样的社会热词表达。当然趣味化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日就能驾轻就熟,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中慢慢探索。

三、结语

社会的进步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城市压力。很多学生家长没有做好学生第一老师,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对生活的激情,把心思都放在高考习题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摘要: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打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然后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趣味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趣味性,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开启语文教育的窄门——巧用民俗文化,构建趣味语文课堂[J].才智,2014(9).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5

[摘要]文言知识占据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相当可观的比重,它不仅是语文授课的关键内容,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从夯实基础、优化教法两方面出发,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归纳;积累

文言文知识抽象、含蓄而又精炼,在理解过程中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少的障碍。文言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部分:其一,预习环节缺失,字、词、句的理解拖延教学时间;同类词语和句式的归纳与总结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活学活用;学生对古文知识的积累欠缺,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存在局限性。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们应该积极创新教法,打牢学生的基础,具体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高效预习,熟悉课文和字词

预习是课堂的奠基阶段,这一点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不例外。在古文的教学中,学生高效地预习能够使自己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显著地减轻课堂的负担。据此,教师们要强调预习工作的关键作用,促使学生认真、高效预习。我在教学中会经常布置预习的作业,还会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的工作并给出了预习提示:第一,熟读课文,查阅不懂的字词读音;第二,熟悉课后注释中词语的含义,把课文其他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自行查找其含义并试着理解;第三,对课文进行整体审视,归纳段意和行文线索、思路。在预习提示下,学生们展开了有目的的预习工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分发了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首先设计了生词和易错读词的读音考查,如“氾南、夜缒”等;其次,融入了对重点实词含义的考查,如“贰、共其乏困”等;再次,还加入了对一些句子翻译和句式判断的考查,如“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是寡人之过也”等。导学案不仅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汇总到了一起,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而我则在一旁观察大家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无形中通过导学案来激励学生认真预习。高效的预习工作和导学案的辅助测验,让学生对课文和字词有了一定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推进教学顺利进行,而且也对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给予了很大帮助,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归纳与整合是古文学习中最应引起重视的工作之一,文言知识中的词性归纳、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十分普遍,有效地整合文言文要点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时更加灵活。比如《过秦论》这篇文章是一篇不作为精讲内容的课文,因此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让大家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整篇课文,然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将本课出现的所有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是一项内容充实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一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对这篇文章出现的重点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总结这一课的知识,不仅对“拱手、致”等实词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而、之、也”等虚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还对文章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了整合,如“追亡逐北”中的“追”和“逐”等,最后对课文中出现的判断句、介词宾语短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进行了汇总。大家完成这项作业之后,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这项作业的“答案”,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边核对作业一边梳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归类和整合文言知识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提升归纳的意识并在无形中养成细化、分类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吃透文言文的优化途径。

三、结合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建构体系

纵观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这部分内容,不难发现课外读物的节选作为试题内容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课外读物来积累知识。比如我常常给学生们推荐《史记》这本书,书中以古文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名人轶事,不仅语言形式是典型的文言文,而且内容丰富多样,适于教学和考试。因此我会让学生进行《史记》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分析,把典型的内容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再比如,我还会鼓励学生将考试题中遇到的文言文内容剪下来贴在积累本上,这样便于回顾错题、对比分析。整合课外阅读内容来积累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其效果可见一斑。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程要强调学生高效的预习工作,以此为教学打好基础;要重视发展学生归类、整合的习惯,促进他们融会贯通;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来积累文言文知识,进而建构古文的知识体系。以上只是我对于文言文教学总结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的夯实并创新教法,争取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晓.试谈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J].现代交际,(05).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分析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对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而从根本上推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发展。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

刨除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仅从语文作文教学这一视角进行分析: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思考回顾时间,要求学生自主拟定作文主题展开写作,并在下一堂课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对学生突出的学习问题与作文写作潜在的语病等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发现写作问题,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种教学方法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无法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利用此方法偷懒,在听到教师分析讲解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学生经常左顾右盼没有做到尊重他人的作品,一直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倾听教师的发言,严重导致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高。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手法讲解作文,要求学生在写作作文时严格按照写作格式进行套写。时间一长,学生的作文写作就会呈现于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由于一直都是采用特定的格式进行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切实有效的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新性。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策略

1.不断增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教育阶段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具体体现在可以借助某一特定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训练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强化自我写作能力。此种实用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在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中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以实用性教学要求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本词从写作年代看它隶属现代诗词,从体式看它又属于格律诗词,教师需通过对此词的学习为学生基本构建一个古诗词鉴赏的理论体系,为后阶段学习古诗词作好铺垫。通过有效理解古诗词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点,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反复吟诵,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词中的情。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以“责任与胸怀”为主题,紧紧围绕生活中的种种责任展开记叙;引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开篇点题,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力,结合恰当的收尾有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作文勾勒一个完美的句号。通过以实用性作文写作为切入点,将作文题材分割成若干个板块,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题材练习作文的开篇写作,监督学生完成好学习笔记,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实用性作文教学范围较大,从其他视角进行分析,一般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通常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得分点与闪光点进行分析,象征性的作文题材可以借助叙述的描述手法,使象征意象变得更为具体生动。如:某省2016高考作文,要求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此类作文题材定义较为宽泛,若是学生没有真正找到其核心,就很难围绕立意角度展开,十分不利学生的针对性选材。此时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关于准备、舍弃、陪伴、人性、规则、尊重的事例,将关系到生存、生活、成长、感恩等的素材融入至写作中,进而有效实现事半功倍的写作成效。

2.不断增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相比较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要求的提出好似一个矛盾体,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与创新性两者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每年高考这场战役中,总会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此种满分作文与普通作文有何区别?关键在于创新性,创新性作文总是为阅卷教师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若是可以将作文论述完整,主题鲜明、论点明确,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作文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高中生思维创新能力展开论述。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科学调整教学进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文章蕴含的“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的精神,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展开写作。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创新性作文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开放学生的学习视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写作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作为语文课程发展趋势,十分贴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高考作文写作的特殊性原则,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以写作素材为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写作中寻找突破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分析事物,紧紧围绕作文写作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不断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翔宇.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5,03:21.

[2]孙芳.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读天下,2016,23:180.

[3]张晓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综合版),2013,12:111.

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实践分析 篇7

一、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的现状

( 一) 学生和教师对高中语文预习缺乏重视

很多学生在教师布置完预习作业后, 都会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 缺乏对语文预习重要性的认识, 认为其可有可无, 即使不预习也不会对自己学习语文有太大的影响。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方面, 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以及课下做好巩固复习, 还要拥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每次上课之前都要预习, 从而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 以便在上课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对该部分进行针对性地学习,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关键时期, 升学率或者学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觉得预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大, 学生完全可以到大学以后再对其好好培养, 显然, 教师对语文的预习环节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中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这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可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习惯, 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 很多高中教师在早读时间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做好预习, 学生对这种预习不以为然, 教师走后就利用早读时间做一些其他科目的作业, 他们认为做完作业才是最重要的, 预习只是一个学习中可有可无的步骤, 有时间就预习, 没有时间不预习也没有关系。

( 二) 对高中语文预习没有系统的教学指导

教师在把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之后, 并没有对学生的语文预习给予系统的教学指导, 使得学生对将要预习的内容毫无头绪。由于预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教师在指导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时, 应该着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然后制定适合学生预习的教学方式, 进一步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预习困难进行细致的指导,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为将其培养成国家需要的新型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预习指导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

( 一) 课堂留下一定的预习时间

一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留下的课下预习作业不予重视, 高中生课下的时间也非常紧张, 各科的作业把课下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稍微多出一点时间学生就想好好放松一下, 于是就把预习的作业抛在了脑后。针对这个情况, 教师就应该稍微在课上安排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 而在课堂上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语文的预习上, 从而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与此同时, 学生可将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地问教师, 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讲课时着重讲解该方面的内容, 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 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 并了解其学习的方向和态度与自己有什么不同, 进一步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 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预习产生兴趣, 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二)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预习方式

学生在课下自主预习时往往找不到头绪, 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预习, 进而就会造成学生对预习失去兴趣。针对这个现状, 教师应该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方式, 帮助学生课下进行相应语文学习的预习活动。比如, 首先应该了解文章的题目,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是什么; 然后, 了解每个自然段要说明什么内容, 进而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并知晓每一部分讲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 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 并学习文中作者使用的独特技巧, 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有效预习。

例如: 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方式, 使学生学会怎样在课下完成文章的预习。即: 先要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然后分析具体自然段落, 最后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以此制定一个大致的框架, 帮助学生进行课下具体学习的预习活动。这会让学生在语文的预习中脑袋里面有一个大致的预习思路, 从而对语文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主题式教学分析 篇8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景,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不同方法途径接触和某一主题相关的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主题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材限制,把教材、主题、场景、学生融为一体,加入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克服了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的弊端。

1. 确定主题

在进行主题式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先确定好要讲的主题,再从纵向、横向选取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有几百篇,有散文、小说、文言文、诗词、戏剧等不同的文体类型,在不同的主题分类下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某一专题把几篇精选的作品放到同一专题里,这种编排是按某一主题编排,教师也可以按照另外一个主题把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重组,改变讲课的教学顺序。如将苏教版必修一中的外国作品放在同一主题里讲,把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梭罗的《神的一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等文章放在同一主题“外国文学”中一起讲,在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再选取一些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取相关的教学材料

主题式教学不仅要学习某一主题上的教材上的文章,还要打破教材,运用与其相关的课本外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后要根据该主题选取相关的教学材料,扩充该主题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找这方面的各种资料,让他们对此主题印象更加深刻。在讲苏教版必修二中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时,首先明确这一专题的主题是人们渴望和平,厌恶战争。在讲解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外,还找了一些关于战争危害的图片和视频,先让学生观看这一主题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对该主题教学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二、创设主题式教学课堂情境模式

1. 讲授型学习情境

讲授型学习情境主要是教师在讲课,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学习情境与传统语文课堂有一点相似之处,但也大有不同。讲授型学习情境关键的地方在于导入,在进入主题前先导入与其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针对文言文等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懂的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教师主讲,而且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则需要进行在授课前导入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必修三文言文主题中的《鸿门宴》时,首先导入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故事,观看电影《鸿门宴》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再进行课文教学。

2. 小组讨论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还需要学生自主去探讨,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共同讨论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境中,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着教师给出的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一个小组中不同组员肯定会对同一内容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交流各自的思维,不仅学到不同方面的想法,还启迪了思维,进行了思想上的碰撞。这比起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或自己的想法更有效,学生对该知识点更有印象更易识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

3. 角色扮演学习情境

在枯燥的语文课堂中添加角色扮演学习情境,一定会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戏剧、小说等体裁主题的教学,可以加入角色扮演学习情境。学生扮演小说里的角色,感受当中人物的处境、心理变化等,在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和内容大意。教授语文苏教版必修四中的《雷雨》节选时,笔者叫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这一场话剧,吩咐扮演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出演,让其他学生感受《雷雨》的人物角色。角色扮演学习情境主要在于让学生融入到作品中,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篇9

一、创新学生预习模式, 使其更加生动有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重视了预习环节, 这是非常好的倾向与趋势, 他们重视了预习的要求和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具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和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但是有些教师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就是预习的有效执行和监督, 完全依靠学生自觉性显然无法完全达到兼顾全体、有效推进的目标。笔者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 强化了课前预习联动互动机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联动式预习, 大家一起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讨论探究, 并且通过一对一的提问把关交流, 使预习活动不仅全面而且深入持久。以明确的预习目标任务、科学的预习方法, 加上完善的组织推进和督查体系, 能够保障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前都能进行充分预习, 能够较好地体现对课堂教学的支撑功能。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使其更加新颖激趣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 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着手改变这种陈旧滞后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从学习载体设置、学习线索制定、学习流程设置和学习活动组织四个方面彰显学生主体, 体现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思维得到拓展活跃, 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这样的效果必须借助于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启发引导等多种途径, 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踊跃发言、深入探究。另一方面, 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设置需要, 插入一些趣味性的花絮, 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得到放松和释放。例如让学生上台以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为基点, 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是如何学习理解、如何巩固提高、如何实现高效学习的, 或者在一些复习教学环节, 直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 这样的模式既避免了语文教学的枯燥, 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平台, 使语文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更浓的兴趣, 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创新作业设置模式, 使其更加素质高效

作业是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的有效载体, 也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在作业设置中, 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方面是作业难度、容量上要体现差异性, 因为高中生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 这样的差距一时难以改变, 教师只有适应这样的差异并在教学中有效兼顾。此外, 作业的布置要依据学生学习状况、能力情况, 设置不同的难度和作业量,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才能够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在作业设置形式上要创新, 不能完全局限于书面形式, 还要向能力素质方向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社会生活调查, 要求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梳理等等。这些方面的作业设置既体现了能力培养目标, 也彰显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则, 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更加高效, 更具针对性。

四、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使其更加科学精准

分数分数, 学生的命根。曾经何时, 以分数论英雄的模式占据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 当前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改变。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评价, 既要考核知识点掌握效果, 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能力发展状况, 避免唯分数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从三个层面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首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以卷面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方面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通过过关考核的方式进行。例如学生书写整洁工整程度、普通话发言精准程度、情感朗读效果、阅读分析能力与作文构思创作水平等等。这些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也是综合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这些方面设置相应过关考核标准, 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 体现了与新课改一脉相承的素质理念。另外, 笔者还对学生语文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点对点评语点评学生语文学习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激励性效应的发挥, 多开展激励性评价, 卷面考核采取分层模式兼顾学生差异, 使学生能够在考核评价中既能够全面分析自身语文学习状况, 又受到鼓舞、充满干劲, 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分析 篇10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思想

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的,更多的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知识,从而保证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其播放声音的功能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 开展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潜能

学生学习需要信心的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鼓励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对于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保证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情感到位,发音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1.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才能够使其思想得到更好的放松。例如,在阅读《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加强对于文章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2.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文章,增强理解。例如,在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以了解其写作的风格,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逐渐完善知识链条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脑中的知识链条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例如,在阅读苏轼的《赤壁赋》的时候,可以联系他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新课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水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氛围下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主要就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注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阅高中语文读教学 现状 对策

一、调查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其阅读面,增加其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切实有效地增加我校学生课外阅读量,依托学校创设良好条件,科学高效地推进课外阅读管理和指导,形成规范、准确的阅读方法和评价手段,是本次调查的动机和原因。

二、调查目的

(一)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能力既是学习知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又是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提高阅读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阅读习惯养成将影响学生终生。通过调查,采取恰当的方法,改善我校学生阅读现状,以便使阅读教学有的放矢,同时从阅读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拓宽学生的学习主渠道,丰富其知识,提高其能力。

(三)学会阅读是社会生活及终身学习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获取各种新信息,而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阅读就是学会生活,就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采用抽样问卷方式,以选择题的形式提出,选取了我校七年级学生中的100人作为调查对象,问题涉及中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兴趣、方法、习惯等,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分析

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受教学时间限制,课外阅读却是开放的广阔空间,对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应立足课内,延伸课外。依赖语文教材和课堂是学不好语文的,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做了此次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时间与任务不够明确。学生每天阅读书籍的时间远远不足,他们阅读量的时间保证只有靠节假日,阅读量的影响或多或少与学校学习任务有关,且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完成,建议学校开一节指导课外阅读的课程,以便使学生达到中学毕业260万字的阅读量。

(二)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没有足够认识。首先,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是动漫、科普、故事等,没有上升到具有文学品味的经典书籍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以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品位。其次,对书籍阅读的意义还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教师、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把课外阅读与提高语文成绩联系起来,对有意识地吸取课外读物中的营养认识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与态度不够端正。阅读主要来自于学生本人对所阅读书籍的兴趣,而家长和教师的指导甚少,甚至部分家长以影响学业为由不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书籍主要来自于相互借阅,有些不适合学生阅读,导致阅读效果不够明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还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购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四)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方法与阅读习惯不到位。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但阅读习惯和方法都不到位,读书交流活动只存在于同学之间,与家长、教师交流相对很少,缺少精读、摘抄、写读后感、质疑等阅读习惯,导致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五、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改变现有阅读教学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家长给孩子买的书都是学习辅导资料,很少考虑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实,文学书籍不仅会对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有帮助,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家长和教师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开放性学习交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才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获得美好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互动学习方式,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交流、学习。并且,家长和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保持沟通,指导好学生的读物选择,支持学生进行个性阅读,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进行批判认识,使他们在阅读层面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阅读教学的归宿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首先,阅读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其次,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一点心得体会,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维自由地翱翔于阅读与写作之间,才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总之,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达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肖小乔.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2).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篇12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优选教学手段与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是主要依据, 但所包含的知识与内容处于贮存状态。而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些知识灵活的由贮存状态变为传输状态, 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再将这些传输状态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加以贮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若不能认真分析教材, 则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需要传授知识, 也需要注重能力培养。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 也需要分析教材, 发掘教材蕴藏的能力因素。另外, 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分析是基础而必要的教学环节。

由教学设计系统看, 学情分析也是重要构成环节, 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学情分析, 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认知特点, 准确把握学生所储备的经验与知识, 从而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反之, 若缺乏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可能与学生能力不符, 则就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那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如空中楼阁。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学情分析, 注重以学生为本, 有效教学。因此,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新授课之前, 教师需要深入语文课标, 研读教材与学生, 把握教材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如教学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 教师需要进行教材与学情分析。1.分析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二 (苏教版) 第三专题模块二中的一首宋词, 属于典型的怀古词, 有着优美的文辞, 开阔雄浑的意境, 浓郁浓厚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词时, 教师需要反复诵读来感受怀古词的基本特点, 品味独特语言, 体会诗词意境, 提升学生鉴赏能力。2.分析学情:对高一学生而言, 他们在信息获取、整合方面还有待提高, 知识面有待拓宽。同时, 因深受传统教育影响, 十分依赖教师, 往往习惯于被动学习, 缺乏自学与发现能力。在小组交流讨论中, 有些学生参与积性不高。因此,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 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师可选择如下教学方法与策略:诵读感悟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语言, 感受诗词意境;情境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展示精美图片, 录音范读, 诱导学生融入教学意境, 感知诗词意象;总结归纳式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概括归纳能力。

二、注重自学与探究, 优化活动设计与组织

在现代教学中,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感悟的空间与时间。如教学古诗词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诵读感悟, 让他们在自主朗读过程中感知文本语言, 与文本沟通对话, 感受语文的文学气息。

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教师可通过诵读感悟式教学,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合作探究。具体活动组织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初步感知本词。在朗读时, 学生应注意读出感情与节奏, 而后语文教师点评学生朗读。2.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1) 赏美景。设问引思:由标题看, 本词属于怀古词。那一般怀古词有着怎样的写作思路呢?这样, 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词的主要内容, 初步感知怀古诗的基本写作思路后, 便于知识迁移, 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当学生交流讨论之后, 语文教师可总结归纳学生讨论交流后基本写作思路。而后继续诱导:在本词中, 苏轼是怎样描绘眼前之景的?用原文作答。然后请学生朗读上阕。同时, 展示赤壁风光图片, 要求学生找出写景语句。接着, 教师抑扬顿挫地示范朗读, 以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出问题: (1) 通过这些写景词句, 你们有何感觉?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这样, 可让学生认识到正是苏轼巧妙用词的艺术, 给我们呈现出壮阔而雄浑的意境。 (2) 在本词中, 哪些字最具表现力?好在哪? (如“穿”、“拍”、“卷”等) 在诗词鉴赏中, 炼字是重要考点。通过这一环节, 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关键字词, 提高鉴赏能力, 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一个短语来总结本词所描绘的画面特点。 (江山如画) (2) 赞豪杰:面对这般美景, 苏轼联想到了谁? (周瑜) 接着, 要求学生朗读关于周瑜的描写片段, 并思考问题: (1) 作者由哪些方面对周瑜进行了刻画?找出原文句子。同时, 提示学生由人物神情、语言、外貌等方面入手分析探讨周瑜的特点。另外, 诱导学生对比“初嫁”和“出嫁”, 明白“初嫁”更能够衬出周瑜的特点:年轻有为与春风得意。 (3) 品情怀、悟人生。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找直抒胸臆的句子, 细味词句情感。而后小组辩论:有人说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颓废而消极的情绪。对此, 你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通过这些提问, 可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加深理解与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再次归纳这首词的内容, 总结怀古词的一般方法, 巩固知识记忆。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优选教学手段与策略, 本文提出:分析教材与学情, 优选教学手段与策略;注重自学与探究, 优化活动设计与组织。

上一篇:朴茨茅斯下一篇:导电塑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