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茨茅斯

2024-09-17

朴茨茅斯(共6篇)

朴茨茅斯 篇1

对目的语的习得是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只有懂得和掌握课堂交际的动态过程才能更好地监控和调整课堂交际模式。而课堂交际模式不仅决定着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 也影响目的语习得的机会和成效。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 作者通过对朴茨茅斯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的观察, 对英国大学的英语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对中英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 一) 课程设置

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的是校内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 不论他们专业如何, 都上统一的英语课, 专业英语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外国语学院只负责通识英语教育, 即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培养。朴次茅斯大学语言和区域研究学院对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种英语课程。以商务英语方向为例, 选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和商务交流; 交际与英语研究; 国际商务交流; 法律与贸易; 市场营销; 金融商务等。从课程名称来看, 涉及面广而且深入, 不仅有商贸专业知识, 还涉及到法律金融等专业。英语教育不是就语言而教语言。他们更看重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知识面, 提升就业能力。上课的形式有TUTOR, SEMINAR, PRACTICE LECTURE等。具体教学内容以活页文稿的形式在课堂发放, 学生课后装订。

( 二) 教学管理

国内教学使用统一的英语课本, 通过对课本文章的讲解和课后练习的巩固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是精读课和泛读课合并, 听力课采用另外一套教材。形式单一而且受教材内容限制, 教师发挥的余地很小。而在朴茨茅斯大学, 教师竟没有统一的课本, 这个没有课本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任意发挥, 每一门课都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及教师手册。以GENERAL LANGUAGE 6为例。课程计划的封皮标有代码, 年级, 协调人, 办公地点, 主讲人姓名, 电子邮件, 主讲课程名称。内容包括课程描述, ( 目标, 成果) 课程表, 课程评估方法。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学期初就对课程心中有数借以安排学习时间。实现了课程管理电子化, 规范化。

二、教学方法

( 一) 教风不拘一格

英国教师课堂教学活跃不拘一格。善于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国内大学英语课堂也主张学生讨论, 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领会讨论的精髓, 集中在课外学生的准备, 课内老师的调动及话题的趣味性。如果你问在朴茨茅斯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 “你认为中外英语教学的差异是什么?”大部分回答是这里的讨论多而且老师活跃。这就是教学风格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教师一板一眼, 上课不能太过随意, 即便是穿着打扮也要中规中矩。朴茨茅斯的老师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比方学生迟到老师会问T: Is it a transport problem? S: No. T: Oh, thenit is a student problem. 幽默的言语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又提醒学生注意。

( 二) 给学生选择机会

一般我们做完型填空题会让学生按照题号的顺序依次给出正确答案“What is the correct answer to this blank?”朴茨茅斯的老师会这样提问“Give me the answer to thequestion you think is correct。”通过让学生挑选他最有把握的题目作答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避免他们因害怕犯错而产生畏惧心理, 这样自然能调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还有一种方法, 让某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答案的同时提问其他学生相同的问题, 借以给学生提示, 避免尴尬。

三、教学评估

( 一) 作业

英国学生的作业分为随堂作业和学期作业。随堂作业指的是教师在每次授课后会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这些材料往往来自学期初教师制定的书目中的相关文章, 当然也包括教师找到的其他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英国大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网上学习账号, 在那里会找到每个科目的阅读要求指南。而学期作业在学期初学生手册上就明确规定。学生就会有的放矢, 对本门课的要求由最初的认识转化为自主完成。一般来说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50% 。平时分中论文占30% /25% ; 课堂陈述占20% /25% , 考试占50% 。学生提交的论文包括: 上交日期, 权重, 评分标准, 目标, 自我评价指南等。

( 二) 师生互评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进行的, 有教师主观的评价和学生的互评。主观评价由作业和测试结合。学生互评指在论文写作阶段, 学生提交论文, 由其他学生按照评估表格逐一对照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按照修改建议进行修改后上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论文要提交阶段报告, 每一阶段做了什么, 一来督促学生持续写作, 二来避免抄袭。因为论文是阶段性成果的汇集。

( 三) 考试

英国大学的考试也采用闭卷形式。通常在5月份进行 ( 06 /05 /13 - 31 /05 /13) 。考试时间地点会提前一周出现在学生网页。如果无法及时上交作业或参加考试应该联系考试办并提供相关证明。例如医生的诊断书, 否则按缺席零分处理。如果在规定时间后提交成绩会自动降档40% 。成绩达到40% 及格, 否则要参加7月至8月的补考。成绩划分8 ( 80 + ) , 7 ( 70 ~ 79) , 6 ( 60 ~ 69) , 5 ( 50 ~59) , 4 ( 40 ~ 49) , 3 ( 30 ~ 39) , 0 ( 0 ~ 29) 。

四、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 一) 改变单一的词汇教学

尽管语义相同, 我们经常说happy birthday而不是merry birthday。给手机充值说top up而不是make my mobile phone funded。语言是鲜活的, 所以词汇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词形和音形教学。国内教师都遵循词汇教学的指导性, 一堂课往往要花一部分时间讲解词汇。而词汇的习得有4种方式。有时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例如孩子们经常问“what does this mean”? 还有的词是学习者根据上下文对词义进行主动地推断过程。学习者认知词汇采用原策略认知, 学习越深入, 词汇记忆效果越好。虽然明确的讲解有助于词汇学习, 词汇的搭配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呈现。因为人脑中的词汇不是简单的堆积, 而是彼此相连。比方说同义词, 反义词, 下位词, 词汇的范畴。一个词和其他词是连接在一起的, 这种连接的程度和人的教育, 兴趣, 经历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掌握词汇越多, 越有助于记忆。教学中可以讲词根, 让学生自己找派生词。还可以通过词汇搭配,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意, 利用固定搭配, 布置同类话题不同文章的课外阅读任务的办法。

( 二) 加强转换式阅读教学

我们一般阅读的材料分成好多种。小说自传, 诗歌, 报纸杂志, 分类广告, 邮件电子文档, 旅行手册等。阅读有时为了娱乐, 有时为了获取细节。根据不同的文本, 采用skimming; scanning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事先对读的文章有所了解, 这种阅读就是自上而下式top - down。即Carter and Nunan认为的通过了解文化背景, 主题背景, 文章体裁等来了解文章内容。另一种阅读是自下而上bottom - up, 通过语法词汇的认知及关联词的含义找出问题答案。而更多的情况是我们阅读时总是在这两种方法之间进行转换。运用语法词汇与背景知识取得最佳效果。帮学生建立词汇库, 认知关键词, 学习语法和关联词用法。培养学生了解代词的用法在句中的指称关系。了解名词动词短语的替代和省略的用法。因为并不是所有信息都会在文中出现, 所以会导致迷惑。还要注意连接词的用法。例如表示顺序的first, next, last; 对比关系on the contrary, instead, however; 因果关系due to, because, therefore。鼓励学生做相关阅读, 教学生有些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 有些词要查字典, 有些词忽略不计。

( 三) 增加听力教学内容的真实感

我们要对听见的声音解码时, 注意力一般集中在词上。语流会被分成不同的词, 如果区分an apple和a napple则要靠上下文和词汇常识。即英语中没有三个连续的辅音, 也就没有napple一词。从前人们认为听力是被动过程, 现在则普遍认为听者在听力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听力能力不仅涉及语法词汇和发音标准, 还要了解重音和方言。使用听者完全不懂的材料进行练习没有意义, 同样课堂听力材料都是经过加工的与真实语境有差异。听力过程中, 我们先把声音系统分成语素, 然后解码文本, 语素变成词, 词变成短语等等。注意编码的教学只注重孤立的词和句子如区分ship/sheep/bat/pat等。这种方法忽视现实中语言的使用。有时是不同说话者一起发声, 听者很难孤立地辨词。而且在课堂之外, 学生要应对的是超越词和短语的语境。那种理解文本的听力教学, 人工痕迹明显, 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听一段东西, 然后根据对细节的回忆作答。而且听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要听, 对听的内容有预测。这种方法考察的只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难的语音。注意听力中的省略, 融合, 顺接手段。还要教学生音律, 注意语流中的重读音节, 学会划分词, 短语, 意群。辨别不同语调模式及副语言特点。利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进行推断, 区分对话开始结束话题转换的标志词, by the way, well等。让学生听真实文本, 学会应对生活中真实场景。

摘要:在中国英语是多数大学生的第一外语, 对那些以法语, 德语, 日语等专业的学生来说, 英语无疑又成了第二外语。不论哪种情况, 英语教学遵守固定的模式。在朴茨茅斯大学针对留学生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课本, 从课程设置, 教学策略, 教学评估等方面人们也可以看出英语作为目的语在中外教学中的差异。

关键词:朴茨茅斯,英语教学,对比

参考文献

[1]郝家荣.通过中外教师授课方式评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S2) .

[2]谭文芬, 胡胜高.地方高校中外教师教学风格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 .

[3]张昕.外籍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

[4]张昕.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籍教师的授课方法所给予我们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7) .

[5]Allwright, D.&Bailey, K.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朴茨茅斯 篇2

BA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s 商业企业体系文学学士

BSc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商业信息工程理学学士

BA European Business(UK to France)欧洲商务学文学学士(英法)

BA European Business(UK to Germany)欧洲商务学文学学士(英德)

BA European Business(UK to Spain)欧洲商务学文学学士(英国与西班牙)

B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国际商务研究文学学士

研究生

MScBusiness and Management商务与管理理学硕士

MBA Business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MSc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理学硕士

MSc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理学硕士

普利茅斯的冬日花朵 篇3

走到街上,老城的萧索让人周身起寒意。顶着风,去看那块著名的石头。四百多年前,从英国来的一百多名香客,船行到此,摸着这块石头上岸。据说这块石头是后来被专家指认出的,但想必这也是一个石头的传说罢了。不远处的码头上,停着“五月花”号的复制品:“五月花”二号。这一天想要登上这个山寨版的“五月花”都不可能,滑湿的船板上铺了细雪,踩上去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坠入大海。铅灰色的海天,动荡飘摇。于是走回到街市里,在小城中转个来回,也不过十来分钟。于是进了一家咖啡馆取暖。

午后小雪的天气,咖啡馆里热气腾腾,我们是局外人,一时间竟觉得迷糊,想起小说里描写的咖啡馆的伤心歌谣。美貌的少女在柜台后忙碌,几个不怎么显老的老爷爷在唱歌,唱的是爵士民歌,其实是一点也不伤心,反倒活泼泼有点喜庆的色彩。周围的几个桌子上,有人在看书,在电脑上写字,也有人在专心听他们唱。唱完一首,有人拍手。但他们自顾自唱,也不干别人的事。比如我们边上的三人,看上去是一家子,那女的對那男的,不住嘴地说着,表情严肃,听的人也面容凝重,还有个小女孩在东张西望。

我们看一会儿室内,看一会儿窗外,老爷爷们继续在唱歌,旁边那家人继续在说话。

这时,有个高高的英俊男孩走进来,身后的书包上神气轩昂地立着一朵玫瑰花。他走向柜台后的女孩。少男少女拥抱,两个人亲吻。玫瑰花从男孩的书包上转到女孩的手上。

原来,普利茅斯也是个年轻的地方。

是啊,因为有冬日的花朵。

四百年以前,一艘小船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港起航,漂洋渡海,来新大陆。这艘船原是在英法之间贩酒的货船,长约三十米,宽七米。但此航目的却是偷渡。挤在狭窄船舱里的,是一百多名香客。北大西洋上浪涛颠簸,缺吃少喝。他们原先的目的地是“处女地”弗吉尼亚,但航行两个月,在大西洋上偏离了航向,一路向北,绕过科德角,最终到达一片蛮荒的海岸。

登岸的时候是北美可以冻死人的12月,之后还有一整个可以冻死人的冬天。香客们继续呆在船上,度过寒冬。到次年3月,幸存者仅余五十三人。4月,这艘船要返回英国。于是,五十三人弃船登岸。

来自英格兰普利茅斯的五十三名香客,是哈德逊河以北地区的第一批欧洲殖民者。他们依照故乡的名字,将这片海岸也命名为普利茅斯。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又陆续建造了波士顿、剑桥、萨勒姆、康科德,足迹遍布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罗得岛、新罕布舍尔、佛蒙特、缅因。剽悍的新英格兰人,从此地开始繁衍。一百五十年后,新英格兰的六个殖民地率先反抗英国,用“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说服繁荣的纽约和富庶的弗吉尼亚等南方诸州,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1621年5月,留在岸上的五十三名香客,开始建屋,孩童降生,新的家庭和生命开始。

在下雪天去普利茅斯,我们看到冬日花朵。

朴茨茅斯 篇4

在1970年代,从货物吨位处理能力来看,达特茅斯港是加拿大第七大港,在东海岸位居蒙特利尔之后,它是非常重要的散货港,处理大宗石油、石膏、小麦,从港口发展的历史来看并非一帆风顺,二战后,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下降,一度只成为蒙特利尔港的外港,只到上世纪70年代集装箱业务的发展才使得港口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但是,港口的复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与港口业务相关的就业人口数的递增。最近对就业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集装箱港口对达特茅斯的经济影响显而易见。现在已经有二百五十名直接从业人员,间接从业人员也有将近二百五十名。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集装箱业务对就业的影响可能相当小,因为每投入十万美元才创造一个就业岗位。达特茅斯本地的某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海产品和苹果通过集装箱出口到欧洲和日本,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仅归因于港口的发展,比如渔业在大西洋地区都获得了快速发展,集装箱的发展对本地产业有推动作用,但仅有少量的证据表明在这些产业中新的就业机会大量出现。

2 达特茅斯港的发展策略

现代港口运营的核心是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经由陆运到海运,高效的联合运输要求大量的资本投资但未必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就业机会的增加并不取决于港口自身的发展,而在于达特茅斯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达特茅斯港口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然得到充分重视,以下是未来港口发展的前景:

2.1 提升集装箱终端处理能力

达特茅斯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进行了二期工程的建设,二期工程包括一个深水泊位和50亩的集装箱分类和储存堆场,二期工程预计投资总金额为31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是设备投资。二期工程的竣工将增加新的集装箱运输能力,吸引航运公司到港口从事集装箱业务,大宗商品业务处理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加就业岗位。然而,就集装箱业务本身来讲,并不能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到达特茅斯地区,也不可能使得现存的企业去扩大生产规模。二期工程的主要影响在于加快了加拿大中部和海外市场的货运流通速度。

2.2 发展临港工业园

达特茅斯港在1979年正式宣布将投资700万美元建设临港工业园区,联邦政府的拨款占到投资总额的大部分。临港土地被规划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基地,出租给有需求的高科技企业。政府希望吸引高科技企业到园区服务于国防部、深海海洋产业、采矿业、渔业。渔业被认为对港口和本地经济发展最具希望的产业,确实省级政府层面的观点很一致,认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未来五年达特茅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也是本地政府大力支持港口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除非出口市场被开发,工业园区总的就业量不会很大,由于定位于高科技产业,因此就业的主要机会是提供给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

2.3 成为欧洲与北美或国内的通道

关于达特茅斯港口发展的定位,通道概念被认为较为可行,由于港口在北大西洋贸易航线中的优越地理位置,达特茅斯港也许有独一无二的机会成为欧洲、非洲、西亚货物进入北美的集散地,这个计划要求建设大型的仓库用来存储货物。但是研究者认为这一计划并不可行,就现有规模来看,在目前条件下要使达特茅斯港成为北美主要通道不能获得成功,他们认为达特茅斯港成为通道不足的地方有:达特茅斯港复杂的管理结构、缺乏达特茅斯机场固定的航空货物、港口的运营成本并不比纽约或巴尔的摩更低、港口地区低效的劳动生产率使得制造成本要高于达特茅斯可能与之竞争的美国城市。虽然成为欧洲和北美之间的通道看来很难实现,有的研究者认为达特茅斯港有可能成为加拿大中部贸易的通道吗,但从政治和经济原因来看并不大现实,因为这就意味着达特茅斯港必须获得经过圣约翰、魁北克、蒙特利尔的货物。

3 对我国内河港口发展启示

1970年代的达特茅斯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我国当前内河港口发展所遇的发展瓶颈类似,我国内河港口仍旧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其发展程度并未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借鉴达特茅斯的发展经验就非常有必要,以下是达特茅斯的发展对我国内河港口发展的重要启示:

3.1 提升港口功能

我国内河港目前的发展水平与1970年代的达特茅斯港类似,虽然有些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早已经过亿吨,但从货物结构来看,主要是大宗散货,港口的业务收入较为单一,港口企业的运营效率较低。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现代内河港口的功能向“综合运输服务业”转型,由运输链某一个节点扩展至整个运输链;由单一为水路货运服务向各种运输方式服务转变,由特种服务扩展至综合服务;由单一为货物组织生产,完成货物空间位移的港口承运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由单一港口模式变为综合港口模式[1]。基于此,内河港口功能提升的思路主要是以集装箱业务为中心,整体提升港口功能。内河港口发展集装箱业务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建设集装箱码头。我国内河港口码头建设现状是:码头经营主体多、码头规模小、码头分布散。因此即使有的内河港口已经开辟了集装箱航线,但受制于码头建设现状,缺乏专业的集装箱码头。比如嘉兴港是我国主要的内河港,腹地集装箱货源和港口区位优势很明显,早在2002年就开通了嘉兴至宁波的集装箱航线,但直到2007年,集装箱业务仍旧主要通过多用途码头接卸。第二、提升集装箱码头的战略地位。内河港口应该对港口进行定位,制定集装箱业务的系统规划。地方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实现国土、财税、工商、等部门与集装箱业务的有效衔接,使得内河港口成为商品、信息、资金的汇集中心,提高集装箱业务的运营效率。

3.2 把握港口定位

当前内河港口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地区内部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使得港口定位问题进一步突出。内河港口之间的无序竞争,码头、泊位的同质建设,会使同一腹地的货源产生激烈竞争,并形成盲目投资,内河港口特别是其中的中小港口的规模扩张,必然带来能力的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各内河港口在做规划时,倾向于把港口的腹地扩展至本地之外,如嘉兴港就认为港口的集装箱业务应该承担江苏吴江、浙江湖州部分货源,湖州港则认为借助港口的区位优势可以把腹地扩展至安徽宣城、广德地区。从现实的港口之间竞争的例子来看,无序竞争必然导致巨大的内耗,必将形成恶性价格竞争,削弱区域内港口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导致港口发展的扭曲。

因此,在内河港口定位上,港口之间的合作和政府推进整合是目前内河港口发展的方向。港口之间的合作可以共享航线、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也可利用好各港口的深水泊位、拖轮、过驳船舶等资源优势,实现港口间的优势互补,变竞争为合作,使港口整体优势明显提升,使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码头、泊位的重复建设的原则[3]。地方政府应在港口资源的整合上起到主要作用,规划地区内部各港口的发展,促进各港口的协作,使各港口整合成为内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有机群体,在整合后还必须对港口间的产业、服务产品等重新做出安排。

3.3 发展临港工业

从我国内河港口临港工业发展的目标来看,临港工业发展目标的最优先顺序是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港口的发展。按照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4]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注重临港工业的发展,把临港工业作为港城互动的媒介,在发展临港工业的过程中内河港口和城市经济都得以发展,具体来讲:地方政府应促进临港工业的集约发展,在坚持港口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促进集约化、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强化区域集聚;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确定合理的临港工业布局,在发展临港工业时,本地政府应从自身的产业基础、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出发,调整优化临港工业结构;在招商引资时注意引进与本地产业关联度强、对优势产业的带动的高质量项目,做到既能体现内河港口产业特色,又可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

摘要:内河港口在现代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囿于我国内河港口粗放发展的特征,内河港口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文中以加拿大1970年代达特茅斯港发展的经验为例,为我国内河港口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达特茅斯港,港口功能

参考文献

[1]杨自忠.内河港口如何适应现代综合物流[J].中国港口,2002,(2).

[2]王宪明.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的发展研究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刘向阳.港口整合:促进行业发展壮大[J],中国港口,2008,(1).

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本科入学要求 篇5

学校目前在校学生约为17,200人,国际学生比例为8%。

伯恩茅斯设有商学院、环保科学、设计工程和计算机、财务和法律、社区公共卫生研究、媒体学院、管理学院等7大学院。波恩茅斯大学所开设的高质量课程甚至名列英国所有大学之首,这些课程包括:金融服务、税收法律、传媒产业、考古学、生物学等。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更多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所需,这使得课程的设置极富创新性,而且各专业课程均由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设计,以使其符合现代商业社会的需求。

因此,有高达70%的课程能够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公司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宝马汽车公司、英国航空公司、夏普公司、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IBM公司、西门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该校也是英国毕业率最高的大学之一。

以下是来自的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录取真实案例:

学生姓名:Y同学

毕业院校及专业: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学院影视学专业

平均分:3.13

语言成绩:雅思成绩6.0

对达特茅斯案另一面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达特茅斯案 影响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95-02

一、达特茅斯案经过

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是最早建立的九所“常春藤学院”之一,建立者是老惠洛克(Eleazar Wheelock)。像早期的其他学院一样,该院也获得了英国王室颁发的特许状,有所不同的是,特许状规定学院的董事会是全院最高的决策机构,具有自行选择继任的董事、管理学校财产的权利;校长可以选择继任的校长并亲自负责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创建者老惠洛克理所当然的在学校管理中掌握着大权。其指定继任者小惠洛克(John Wheelock)上台之后也想象其父一般独揽学校管理权利,却遭到了董事会的坚决反对。为此小惠洛克十分恼火并多次发匿名信批评董事会,董事会遂以解除他的职位以示威严。小惠洛克因此将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告上新罕布什尔州的法庭。

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环境。当时美国两大对立党派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达特茅斯案件中持不同意见,前者承认英王室特许状并支持董事会,后者否认特许状并坚持另建达特茅斯大学,双方僵持不下。最终,此案上诉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请校友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出庭辩论。丹氏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律师,自幼聪慧,但人品令人不敢恭维。不过在事关母校命运的达特茅斯案上,他的表现尽心尽力。在辩论中,他反复强调特许状的神圣性,并认为达特茅斯案的审判结果不仅仅关系着学院本身,而且影响着美国诸多的学院和文化机构。最后的表决结果是5:1,大法官马绍尔(John Marshall)宣判达特茅斯董事会胜诉。

二、关于达特茅斯案的主流评论

很难想象,一个学院的问题到最后竟然会演变成政治、法律上的针锋相对,一个看似小的案件可以成为美国大学公立与私立的分水岭。而许多学者恰恰持这种观点,例如查尔斯·比尔德(Charles Beard)在《美国文化的勃兴》一书中认为,这项判决给私立院校和州立院校的前进都廓清了道路,它使教会掌握的学院在风暴中感到安全,又提醒州政府不能违反原有学院的意愿而把它们改为州立学府。主流观点认为,正是在达特茅斯案之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也正是这种多样性,不仅保证美国高等教育能够适应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使美国大学形成一种自主发展的逻辑,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之间充满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赢得市场,他们特别注重塑造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美国开国以来并未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也为这一时期及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奠定了基础,促使一个具有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为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达特茅斯案的另一面

我国与美国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当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界领跑之时,我们自然会学习其成功经验。达特茅斯案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世人瞩目,但那些都是“事后的发展结果”,也就是长期效应,而其即时效应很少有人注意过。

美国的法律是判例法,一般来说,这种判例规则不仅适用于某项案例,而且往往形成一种先例,成为法律所必须遵循的依据。美国仿照英国的法律习惯将判例法视为一种不成文法,赋于正式的法律效力。达特茅斯学院案无疑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提高了私人办学的积极性。

以下的表格数据充分反映了这种让人担忧的局面。可以看到,在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堪萨斯州、得克萨斯州和密苏里州,所建立的私立学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宾州的私立学院存活率接近50%。各州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放任在达特茅斯案之后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受教育者的重大损失。对各个私立学院来说,达特茅斯案的判决结果使得它们拥有了完全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自由,也正是这种不加限制和约束的自由使得其自身陷入混乱状态,加之私立学校本身并没有州政府的财政支持,很多的学院经费困难、生源少、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因而致使许多学校被迫关闭。当时的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界自由与混乱并举、学院失败率奇高的局面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所绝无仅有的。

资料来源: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第52页

美国学者布尔斯廷曾说过“高等院校的失败率如同城镇的失败率一样,是很高的,这本来不足为奇。在西南部和西部各州,失败率平均高达80%以上。南北战争以前建立的高等院校和大学,到1930年仍然存在的不及五分之一。1860年以前,700多所学院都消亡了。”美国教授维克多·鲍德里奇指出这个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处在一个“踏堪、尝试和充满谬误的时期”。

不得不承认,达特茅斯案的结果实质上是保守势力的重大胜利。一所学校,它所开设的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如果不是社会需要的或者说不是当下需要的、与实际生活有所关联的话,那么很难说它正在履行着学校的义务,高等教育亦是如此。回顾一下英国的教育历史我们就能看到这一点。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的巨大转型之中,很多高等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早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还在固守着传统的教育,因而一批新型的大学陆陆续续的便出现了。

当时的新罕布什尔州州长威廉·普鲁莫(William Plumer)对学院教育颇为不满并主张实行改革。他认为改革需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应由公众支持的政府发起而不是由教会发起,其次,强调传授与生活有关的实用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次,学院要同时面向穷人和富人。这三点主张在那个学院都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时代毫无疑问是有着进步意义的。

将这些论述概括起来,笔者认为达特茅斯案的“负面影响”应该有两方面:

其一,此案给予私人学院太大的自由。案件判决之后的私人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大都是盲目建立,其存在时间极为短暂,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于立志求学的美国学生来说也是极大的打击。此局面与我国现在的民办高等教育有些许类似。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由于其自身相比于国办教育更为灵活、更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所以近二十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民办高等教育的产权问题界定不清晰始终是一个痼疾,如果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暂且搁置的话,那么对于一些“居心不良、图谋不轨”的举办者创办所谓的民办学校造成种种的恶果我们便不可搁置而回避不谈了。我们自己的民办高教达特茅斯案后的美国“建大学热”有着惊人的相似。许多的举办者既不懂得高等教育理论也没有实际教育管理经验,只看到了办学校很容易,可以很快的赚取利润,而且这个领域的政策有空子可钻,所以便匆匆设立,之后夸大宣传、疯狂招生。这样的做法给自身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有些民办高校轻则罢课罢教,重则刑事案件连连不断,今天学生出命案,明天校长被拘留。很多的学校都是朝不保夕,匆匆忙忙建立又急急忙忙倒闭,给社会、国家、受教育者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其二,保守势力获胜使得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受到阻碍。从新罕布什尔州州长威廉·普鲁莫对美国当时高等教育的几点改革建议来看,其主张是颇为实际且合理的。从历史上看,宗教势力在西方社会中所发挥的消极作用要大于其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宗教色彩浓重的学校,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传授的知识都与现实有一些距离,而这对于一个正值转型的飞速发展国家来说是很难容忍的。尽管主流观点认为达特茅斯案维护了高等学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独立性,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愈加密切,大学不再是孤岛,不再是社会的边缘,而是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位置。那么,从这个角度讲,高等教育在坚守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应适度的面向社会实际,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而这事实上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建霞,达特茅斯学院案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D],河北:河北大学,2005

2. 姚云,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基于立法制度的透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连进军,美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的特征剖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4. 余晓玲,确立和捍卫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从美国达特茅斯诉讼案说起[J],交通高教研究,2004(5)

5. 林玉体,美国高等教育之发展[M],台湾: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6. Charles Doe, A New View of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Harvard Law Review, Vol. 6, No. 4. (Nov. 5, 1892), pp. 161-183

7. Charles Doe, A New View of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II, Harvard Law Review, Vol. 6, No. 5. (Dec. 15, 1892), pp. 213-222

8. R. N. Denham, Jr., A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act Theory in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Michigan Law Review, Vol. 7, No. 3. (Jan., 1909), pp. 201-225

9. John S. Whitehead; Jurgen Herbst, How to Think about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Vol. 26, No. 3. (Autumn, 1986), pp. 333-349

10. Robert E. Shafer, Dartmouth and Beyond, The English Journal, Vol. 75, No. 3. (Mar., 1986), pp. 22-26

11. Jesse F. Orton, Confusion of Property with Privilege: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The Virginia Law Register, Vol. 15, No. 6. (Oct., 1909), pp. 417-427

12. Maurice G. Baxter, Should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Have Been Reargued?,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Vol. 33, No. 1. (Mar., 1960), pp. 19-36

13. Steven J. Novak, The College in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A Reinterpretation,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Vol. 47, No. 4. (Dec., 1974), pp. 550-563

14. William Gwyer North,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Vol. 18, No. 2. (Jun., 1945), pp. 181-203

15. About Dartmouth, http://www.dartmouth.edu/home/about/

16.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205、207

17. 余晓玲,达特茅斯诉讼案的影响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p70

18. 杨捷,19世纪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案及其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44

19.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历程[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年

20. 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21. Eldon L. Johnson, The Dartmouth College Case: The Neglected Educational Meaning, Journal of the Early Republic, Vol. 3, No. 1. (Spring, 1983), p51

作者简介:

上一篇:无痛人流临床护理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