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2024-09-04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共11篇)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篇1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1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

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

开始记事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有钱,大人问:“小伙子,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梦想,有了钱你要去干什么呢?”“我要去买巧克力”“如果你有很多钱呢?”“我会去买很多巧克力”“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钱呢?”“我会把做巧克力的工厂买下来。”

的确小时侯的我们,天真无邪,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幸福与快乐是一曲不变的乐章。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

我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风筝,飘荡在蓝天中,然后慢慢的落下来。那时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与同伴嬉戏,经常去追逐蓝天白云,让欢笑随之飘动,整天做着斑斓五彩的梦。

认字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拥有一个篮球;当我抱着篮球的时候,又想要一个足球;当我踢着足球的时候,排球又成了我的追求。

再一个有一个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我相信梦想其实离我并不遥远,只要耍耍孩子气,梦想就会实现。慢慢步入小学,中学,高中…。

就越会觉得压力的存在,从而不会了幻想,只知道死读书,没有了那些快乐的音符。懂事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

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业要做。玩耍的时间一点点被剥夺,而我们一天中40%被禁锢在教室,很多时间在学习。

但是面对学习,还是一种模糊的认识。俗话说“难得糊涂”,对事物的理解,也由封建主义发展到资本主义,越大就越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开始涨高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奖状;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在同学之间能有鹤立鸡群的表现;在大家眼中能成为一名公认的好孩子。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实现这个梦想并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气。

之后,我学会了奋斗。忙忙碌碌一天放学回家,真是悠闲,听听音乐,吃晚餐,返回学校。

这样的`日子很单调,也许有时候把许多的朋友想念,;有时候赶着上课还是一双睡眼。喜欢时尚的校服装,真想到处去走走,看一看。

星期天的时间真很短,孩子脾气真想犯,慢慢懂了做人的辛苦和梦想真是太难,还好我会努力,看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起早赶晚,把握自己不再松散。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意的大学,最好能在北京。

我为着梦想,在高中这条黑暗的水坛子里寻膳,每一天都苦苦寻找着充实自己的食物,为着前途的光明而努力。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它很小,却可以生根开花,假如没有梦想,就像生活在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有了梦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自己的梦想而前进,毕竟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2

1、另类的个性会有新的发现

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经常流露出讽刺。

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作客,谈笑中又提起了他航海的事情,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鸡蛋就竖立起来了。“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有人不服气地说。“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过去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2、晏婴严于律已

晏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晏婴才华出众严于自律。很受齐国国君赏识。《晏子春秋》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他虽位高权重,但生活极为俭仆,从不搞特殊,他的住房低矮简聘,环境又差,齐国国君,要为他另盖新房,被他婉言拒绝了。齐景公看劝不动他,就趁他出使鲁国期间。为他扩建了住房,他回来后,停车在郊外,不肯进城回家。景公无奈,只得恢复住房原貌晏婴才肯回家。

晏婴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影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仿效,其结果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到那时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

高中语文作文新颖素材摘抄

1、“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或许该带着一份超然上路。去领略世界,海阔天空。

2、我们活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瑰,谁愿带着烦恼上路,悲恨不知所终,没有什么忧愁是放不开的。跳出一看,世间如此美好,个人那点小得小失又算得了什么?

3、《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4、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

“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爷爷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束红艳的杜鹃。爷爷愣了一下:“那个花?不,它是好看的,不用香。”

“花都应该香的嘛!”小孙儿不服气,不满地噘起了小嘴。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生行路终成器世界突然失去了繁杂,只剩下如筝弦之音的静,独立寒秋。

昨夜西风凋碧树,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楼处,独行一人,看大江东去之壮,观物是人非之伤,品肠断白苹之忧。

凭外界千变万化,独行者,只注重自己脚下的路,要踏出自己独特的图案。那一束红艳的杜鹃,尽管没有扑鼻诱人的香气,却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于山间。

小孙子的话并没不会让它改变自己的信念,依旧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活出自我。古今有几人,能真正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任旁人流言带伤?曾记否,一曲葬花,残阳沥血,红楼中怎可容一女,不入俗制,叛离封建。

无意挽留了落红的芬芳,借得梅花一缕魂,耿耿斜灯凄凉,有谁知?但弱女子不曾变了心志仍品着“西厢”的黄花满地痴念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曾记否,那半只诡异的耳朵,感了梵高,更感了世人。

如向日葵般照耀着太阳的生命,那如白色夜空般流动着灼烧的惊艳。梵高的自成一派,在他生前有谁为他感动?但无论是生活的潦倒还是精神的困苦,都没有改变这个男人要走的路。

男人最终选择了死亡。上帝这样描述着:他把脸仰向太阳,转动机枪,倒在了辣蓬蓬的卖田里——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回到了他母亲的子宫里。

翅膀若是足够坚硬,鸟变开始飞翔;积水若是足够丰富,溪便开始流淌;生命若是足够力量,人便开始前行。行进,向着自己的目标。

终生只饰演别人铺排好的角色,人云亦云,无亦乎会成为空壳一具。正如席慕容笔下的《戏子》: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一颗戏子的心,今生今世,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人世真是这样,可以是华丽深邃,亦可以是幽苦艰绝,不是你该走的路,怎么也挤不进去;勉强挤上独木桥,眼见得许多不如自己的人纷纷过河,登堂入室,自己却怎么也走不到头。没有自己路的人,一生都是过客,以近乎无知的方式,远离自己的成功。

走自己的路,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无意苦争春,凌寒独自开。立一处高山,观生命之变,弃一地伤口,忘孤独之泪。

衣带渐宽终不悔,何不望向圣人之行路;看孔子游说各国,仁留千古,看嵇康打铁,广陵扬天;看郭沫若自比天狗,把黑暗的旧中国变成鲜亮的血流。王侯将相,或文人骚客,或凡夫俗子,向善而生,一代绝唱,只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终有一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生行路终成器,到底也不枉铜(桐)花万里!(930字,满格子,56分)。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篇2

语文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名篇, 无论从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素材运用、思想立意哪一方面看, 都是作文的范例, 历来被大家推崇和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 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我收到一定效果:我教的一位学生在初一时不会写作文, 几乎每次作文他都苦恼, 我就让他从记叙文入手尝试仿写, 我对他仿写成功之处及时给予表扬, 到初三时, 他作文写起来已经得心应手, 后来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唐代的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偷语就是仿效别人语句;偷意就是袭取别人的意旨;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 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透彻地学过相当数量的优秀课文, 有过长时间的写作实践, 有过很多原材料积累, 心中都存有许多自己喜爱的佳作, 这些都是模仿的蓝本。我们可以仿其开头, 力求别出心裁, 先声夺人;仿其结构, 力求布局合理严谨;仿其结尾, 力求出奇制胜, 后发制人;仿其构思, 力求语言生动活泼, 光彩照人;仿其立意, 力求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仿其精彩片段, 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 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 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同时,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练笔。如每次学完课文之后, 我都让学生即兴说上三五句, 写上一两段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有了提高, 而且习作兴趣也浓了。

只要学生坚持模仿,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可善于模仿,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别人长时间完成不了的优秀习作。

二、变换角度

有些课文素材太熟, 大多已成旧例, 可能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 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高考作文如果使用了这些例, 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其实, “熟”并不可怕, 相反, 太“生”, 反倒可能给人伪用之感, 关键是挖掘熟悉素材时, 要做到不同凡响, 且有新鲜感, 怎么办? 关键是不落俗套。其实有些材料, 只要经过认真分析, 在原素材的内涵上加以拓展发挥, 使材料既有广泛的普遍性又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以司马迁为素材, 人们大多从“逆境出人才、毅力、坚持、忍辱负重、成功需要积累”等角度挖掘立意, 但我们可以再改造扩展, 另寻新意: (1) 只有生存, 才有发展———蒙受奇辱, 以刚毅的意志顶住讥讽, 十年著述;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父临终前要司马迁继承遗志; (3) 要想成功, 先立目标———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 立志写一部史书; (4) 实践出真知———各地考察, 收集史料。既然太熟的课文素材已成旧例, 以致太“俗”, 难以表达出独特、新鲜的效果, 我们不妨另辟溪径, 变换角度挖掘文章立意。

三、多维思考

对同一个问题思维可以是多维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避开从廉颇、蔺相如的角度整理, 而从缪贤、赵王、秦王等角度挖掘, 就会给人新颖之感:缪贤身为宦官, 却能舍命举荐门下食客蔺相如为国效力。“完璧归赵”后, 相如的地位扶摇直上, 升为上卿, 权位远在缪贤之上。而缪贤却甘居下人之下, 毫无怨言。这种坦荡胸怀、甘当“人梯”的恢宏气量, 与满脑子庸俗的名位观念、嫉贤妒能的廉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这也是创新思维, 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法门。变换角度天地宽, 懂得多角度思考, 才有利于积累。

如《鸿门宴》, 挖掘的角度:

1.名言———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

2.人物———除项羽、刘邦、张良、樊哙、范增外, 项伯知恩图报、好心办坏事;曹无伤利迷心窍, 栽在自己手上, 祸莫大于欲利……

3.情节———项羽集团, 一盘散沙;刘邦集团, 团结一心。

4.事件———刘邦卑词谢罪, 项羽坦率说出告密者, 曹无伤被诛。从不同角度看: (1) 坦诚是有条件的, 对敌坦诚只能被敌利用; (2) 必要的时候要有点城府和心机; (3) 保守秘密, 保护投诚者, 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4) 铲除内奸, 纯洁内部, 取胜之道。可见, 同一素材, 能适用于不同的话题。

四、多篇整合

多篇整合, 是同时对几篇课文铺陈挖掘, 除旧布新。概括综合同一作家:有的作家, 在整个中学时代, 我们学过他的多篇文章, 对他的生平耳熟能详, 那么, 可以采用集束式的急火猛攻, 将该作者拿来作一番总结。

如, 苏轼———初中、高中 (含选修) 课文:《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记承天寺夜游》《核舟记》《江城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壁赋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喜雨亭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 卷》《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方山子传》《石钟山记》等。请看2008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摘录) :乌台诗案, 彻底粉碎了他的梦……路遇贬官南下的黄庭坚, 师徒二人相叙……迎风于赤壁之下……最爱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泛游西湖, 亦醉心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一曲《水调歌头》使其对人生处世的态度达到至高境界。

对于相近 (相同) 内容, 我们学过多篇文章, 不妨撷取精要, 整合创新。自如运用, 能起到以一当十之效。如下文贯穿同一主题:努力奋斗、执着追求。

孔子曰:“生无所息。”孟子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屈原《离骚》道:“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余秋雨说:“行者无疆。”这些名言可成为上述主题的素材或论据。

再看2008年广东考生的满分佳作《不要轻易说“不”》:当然, 在邪恶势力面前说“不”, 如同文天祥在元朝招降时“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在混浊世事面前说“不”, 如屈原投江, 如陶潜归隐;在挫折困难面前说“不”, 如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他们, 才是真正的勇者。

该考生从不同课文中撷取相同的内容, 集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献身理想的豪情壮志, 丰富了内容, 深化了主题。

多篇整合, 要善于分类归纳, 以便于查找记忆。采用的标准可自定。如人物类、史事类、风俗类、见闻类、名言类等。也可分:自然与人类、精神与物质、科教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创新与继承、经济与文化、人生与对手等。

五、分析重组

分析重组就是用时代的目光审视素材, 不只改造整理, 还要思悟评点;并围绕某一中心, 有层次地组合成文;或变换角度, 巧妙剪辑。

如, 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 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 自刎乌江, 从此霸主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 不对漂母说“不”, 不拒绝她的帮助, 忍辱负重, 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 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 殊不知大丈夫应如韩信能屈能伸。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 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 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六、再现情景

再现情景, 就是对课文中的名言、典故以及人物事迹, 用时代的目光去审视, 略加改造, 稍加整理;或通过丰富的想象, 进行细致描写, 再现典型人物当时的情景, 或创设新的环境, 展示人物风格:一个冷清、幽深的囚房, 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 一个无奈, 但又沉重的声音, 低低地说:“我, 接受腐刑。”抬起头来, 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对, 他就是司马迁, 他直言进谏, 即惹来君主的大怒, 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人耻辱的刑罚。

这段文字通过超越时空的想象, 把历史中寥寥几笔记载司马迁的遭遇, 加以渲染扩充, 逼真地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 使人物活灵活现。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3

【摘 要】通过日常作文教学,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积累作文素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素材 观察生活 阅读

在高考试卷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大,因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在日常写作中,多数学生表示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作文题目时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素材匮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课堂上老师如何讲授写作方法,如果学生胸中无“墨”,那么在考场渴望写出一篇美文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是不行的。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上,就得明确地告诉学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即必须积累素材。而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累作文素材从观察生活点滴开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

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人、事、物,并上升到理性地剖析本质的高度。笔者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前,总是尽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捕捉生活素材。诸如写人,可以让学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所透露出来的情绪变化;写事,可以让学生写事情发展变化及其结果;写物,可以让学生写各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材料可入文,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总之,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积累作文素材,关键是课内外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的中学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各个科目知识点的强化训练使得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看电视、听广播。整天在学校苦读的学生无法融入生活的海洋中去。因此,作文素材的积累还得放在课内外阅读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是书本。

首先,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

在课堂上,很多课文的事例就是写作中的素材,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都可以直接地为作文服务。如2005年南通一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写道:“……你从哪里来,带着淡淡的芳香;你又将身往何方,吟唱的词阙余音绕梁。你号易安,可却颠沛流离了一身;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铮铮傲骨硬是比那苟且偷安的男人要刚强。是你啊,散发出生命芳香的美神——李清照。读你,始于读《漱玉词》,从‘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青春纯情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情长。从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悲吟,我似乎读懂了你。快乐对你来说总是短暂的,你弱小的身躯挑起的是沉重的国愁家恨啊!那只曾载着你‘兴尽晚回的小舟如今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在高考备考期间,笔者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文中优美、精彩文段中作者的感情色彩,并要求他们学以致用。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一些话题比较宽泛的作文,让他们尽量用课文中的事例作为作文素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无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有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诵读,既解决了作文素材贫乏的问题,也加强了高考卷中背诵默写题的训练。

语文课本中的《项脊轩志》这篇文章,通过记物来记家庭琐事,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這份深厚的亲情,必能感染到学生。有个学生在反复诵读这篇课文之后,就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生活甜如蜜》。她在作文中写道:“高三了,学习不轻松的我到了周末就会疯狂补眠。一个阳光极其灿烂的周六,我从美梦中醒来,才惊觉已是下午三点。妈妈推门进来,‘懒虫虫,终于起床了!饿不?这里有饺子,赶紧过来!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还真饿了。妈妈在旁含笑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一脸满足。我停下筷子,久违了,妈妈那含笑的面容,她那满足的幸福神态,让我不由得心痛。回校的时间到了,我小跑着下楼。不经意间回了一下头,看到妈妈在阳台一闪就不见了。我开始明白,每次离开,总感觉有人在后边目送我,那是妈妈啊!妈妈就这样用无声的方式表达她对我的不舍,她对我的关切。而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她的爱。对不起,妈妈!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花的香味,我深深地吸着,贪婪地吸着,吸到肺里。生活甜如蜜,只因为有她,妈妈……”这位学生把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带入作文中,从而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了《项脊轩志》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其次,作文素材的积累离不开课外多渠道的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学习语文课本内的范文,还包括大量、多渠道的课外阅读。文章读得多了,胸中的“墨”方能越积越多,布置他们写作文也就不至于感觉无东西可写,而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每周给学生一节自由阅读课,他们可以在教室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或者到学校图书馆去浏览报纸及一些杂志。此外,还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概括散文中的小型故事、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摘录议论文中的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哲理性例证等。由此,学生的作文素材便越来越多了。

当然,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是对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利的,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尝试一番。因为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渴求学生不畏惧写作文,喜欢上写作文,并且能写得好!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篇4

日前看到一个发生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故事: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中央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这个故事实在耐人寻味。

据说,在牛津的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此外,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有30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真不愧是“国际一流大学”!

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创建__所“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一些名牌大学也跃跃欲试,试图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国际一流大学”之列。姑且不论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学科水平、办学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仅就招收有“创造潜力”的优秀生和捍卫“独立精神”这两点上,其差距简直就是无法比拟的。

我们的高水平大学也想招收最有创造潜力的优秀生,但目前的“应试教育”已经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质”扼杀殆尽。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人情社会”、“熟人社会”、“权力社会”之中,即使名牌大学恐怕也不能幸免,招生、考试中的不正之风、种.种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不要说高级别领导人出面说话,就是某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部门,乃至其它可以制约大学的部门和权势者,都会让学校难于捍卫自己的“独立精神”。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篇5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战“疫”中,举国上下心手相牵,激荡着家国情怀。那些在爱人不舍的泪光中离别的白衣战士,那些星夜奔驰在紧急驰援路上的身影,那些为居民、旅客、员工防疫严格把关的普通人,他们何尝不是这个冬天里最暖的音符。他们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他们,为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理性的厚度,也让自强不息、守望相助的民族基因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素材

战“疫”中,“她”力量让人震撼。“我们连命都豁出去了,还要什么头发!”常德女护士理光头驰援武汉,一句话成了抖音热点。简单干脆的话语,爽朗率真的笑声,勾勒出了一位逆行在防疫前线的白衣战士的情怀与担当。在爱美的年纪,一位位正值青春年华的白衣天使毅然剪掉长发,只为保护更多的人。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而今,她们向着疫情最重的湖北地区进发,以无私无畏的精神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共) 篇6

•.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坚持清高的个性,不与贵族合作,而死于屠刀之下,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天动地的绝响。

• 李清照的《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方砚台,二人忠心: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坚持守白,不磷不溜。”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里,他在上面也刻了一座右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 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从高空摔落,会以10秒100米的速度冲过去,这在平时生活中是做不到的。可以说是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追寻原因是因为她把孩子的命看的比自己的命重要的多。的确在她的意念中已经把作为一位好的母亲放在了第一位。她为此感到骄傲,而这也符合人的本性。一种忘我的境界。

• 根据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部开发,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拿14个博士学位,将百科全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图书馆1000万册的50倍。• 100多年前,人们通过研究推算人体肌肉结构及承受力时,得出结论:100米竞技跑不可能超过12秒。可是人类的潜能今天早已突破了这个极限。人类与细菌、病毒(比如非典)的斗争过程,也是人类自身调动身体潜能与之斗争的过程。另外马拉松长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行为等等都是挑战极限,激发潜能的事例。

• 李阳本来英语(论坛)成绩不好,但通过努力,激发了潜能,成为知名英语学习专家;史铁生(残疾作家)、邰丽华(舞蹈《千手观音》主要表演者)、舟舟(只有几岁智商的残障指挥家)、贝多芬(失聪之后仍然坚持音乐创作)、海伦•凯勒、霍金等都是发掘潜能的好例子。

•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

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 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水满则溢,月亏则盈

•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做事要恰如其分,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宽容心处世,给自己,给他人,给我们大家留一个吻合和和谐的人际空间)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如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 齐白石的山水画讲求意境,这种意境便是合理分布,便是疏密有致,便是有张有弛。意境者,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他们的画作都有空白,笔虽断而意不断。如若将其涂满,那画便“死”了 •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汪国真

★ 别踩住自己的思想。--泰戈尔

★ 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贺拉斯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 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落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泰戈尔

★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罗曼罗兰

★ 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陈眉公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 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呗打倒。--海明威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乔布斯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

★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晏婴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孙中山

★ 反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马克思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实践研究 篇7

一、从课堂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没有任何素材积累的情况下写出的作文内容会显得枯燥、毫无美感,就像是一位艺术家缺少了灵魂一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为基础,那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会较难吸收,因为素材积累既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又是对资源积累的拓展提升,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因此,素材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加深作文材料的运用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呢?这就需要对课上教学和课下资料辅助合理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课程和教材是密不可分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合理利用又容易被忽视,使得语文教材中的有些素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作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内教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会有不少较实用的素材,因此引导学生积累教材内的素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材的重要性。许多学生每次在作文写作的时候感到困难是因为对作文素材积累没有重视,更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中开始注重素材的积累,这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学生应该在一些写作练习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式或思路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个相关题目,可以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与之熟悉的相关人物。由于学生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都会有话可说,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题目的写作角度思考,如这个人的面部特征、性格秉性等方面,然后抓住一点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条理清晰、感情丰富。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事、物、人就可以作为作文素材,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鼓励学生加强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能起到拓宽知识面、 扩展视野、知识量积累的迅速增长等作用。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是在感受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过程, 不仅能加深对崇高精神品质的感受,而且在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方面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目前没有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和教材内容中没有的知识能够提前了解,使他们的情感方面得到升华,提升他们对某些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的认知能力,还能获取不可或缺部分的知识积累。 通过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拓展学生眼界、提升掌握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对一些优美的语句也能更好地掌握并合理运用到作文写作过程中,再加上将课外获取的知识融入进作文写作中,就会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对学生读书的体会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并对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肯定或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三、从现实生活的真情感受中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的世界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小桥流水等都可以是作为素材的来源,将眼睛看到的常见的素材用另一种独特的手法展现出来也会有一定的趣味。现实生活中, 学生只要注意细心观察,多一份欣赏环境的心境,就可以使观察能力进一步获得提高,促进作文素材的积累,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小学生的世界是不合理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疑问,这也是促使他们对更多知识获知的一种途径,大人眼中的一些正常现象经常会成为孩子思考的对象,如蚂蚁搬家的时候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每次下雨之前燕子都会飞得很低等。孩子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是在进步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切不可盲目打断而丧失细心观察的机会,因为生活中的每一次聚会、每一次郊游、每一次成长都是孩子积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经历。同时,教师要鼓励孩子记录每一次的感受,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独特、敏锐的触角来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发现美、发现趣,让作文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拓宽写作素材的同时来提高作文教学成绩。

四、结束语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篇8

【关 键 词】 素材积累;作文;高中

中学生写作文,最常见的两大问题一是素材的缺乏,二是不会运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导致表达观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熹曾说“谓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素材只能是空中楼阁,行而不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教会学生合理恰当地使用素材。怎么积累和使用素材呢,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些许方法,现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二。

一、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

作为阅卷老师来讲,他更愿意也更希望看到学生们能把课本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作文中能用好教材上的素材,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迁移能力,这样的作文,哪位老师不喜欢看到呢?

刚进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因为语文课本其实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6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2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资源。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作文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而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能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因此我在此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地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的高尚,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生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扩大视野,关注热点素材

试想一下,如果考场作文所用材料全是李白、杜甫、辛弃疾,一定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如果关注热点素材,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它或许能在林林总总的考卷中脱颖而出。而热点素材的积累,学生们既需要扩大视野,更需要对材料进行有价值的深度思考。

2014年,冰桶挑战颇为盛行。学生们即使没有接受过挑战,但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每天也能听闻到众多的名人参与冰桶挑战的新闻。一时之间,“某某名人今天在哪儿接受了冰桶挑战”成为了同学们的饭后必然的谈资,但对于何为冰桶挑战,名人们为什么要参加挑战却不甚了然。基于此,我们特意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了有关冰桶挑战的前因后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相当高。果然,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发觉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材料了,并且一般都能挖掘出这个活动的正面价值。

其实,类似的热点素材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网络上见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教会学生们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去读出这些材料的写作信息。

四、学会一材多用

一篇文章,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1. 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2. 居里夫人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3. 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4. 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五、分类整合所搜集素材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素材积累,已经有了量的积累,但此时如果不教会他们分类整合,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脑中就都是零散的,不利于他们在作文中合理使用。所以,老师应该适当地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梳理。

如我们利用四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四个专题,让他们对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整合。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通过这样的梳理整合,学生们积累的材料不再零散,而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素材库。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们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积累素材”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 蒋大年.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考试周刊,2016(15).

[2] 郭素艳.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J]. 考试周刊,2016(1).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40) 篇9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上颌(hé)

.不中听(zhònɡ)

.B.瑕疵(zī)

.抹桌子(mā)

.C.订正(dìnɡ)

.喷喷香(pèn)

.D.渐染(jiān)

.扎小辫(zā)

登载(zǎi).弄巧成拙(zhuō).桔梗(jié).

淙淙流水(cónɡ).拟人(nǐ).

书声琅琅(lánɡ).体己(tī).

蓦然回首(m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的天空,回想着与女儿决别时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对女儿浓浓的牵挂与思念。

B.这次出差,公司安排我们住的五星级酒店,到处都是熠熠生辉、金碧辉煌的样子,简直可以用“奢华”二字来形容。

C.父亲长期在遥远的山区煤矿工作,他既是规划开采遂道的工程师,又是管理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矿场场长。

D.那时候学下棋,已经到了着迷的程度,一有时间我就携着棋袋去田间地头,等劳作的人们休息时,就跟他们在树下展开撕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若处高处,不必巨浪排空,目空一切,睥睨众生;若处峰谷,也不必显得分外落寞,一蹶不振,妄自菲薄。..B.父亲遭遇车祸,重病卧床,五岁男童带父行乞,稚嫩的肩膀扛起扶养父亲的重担,让人..感动却又令人心酸。

C.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处理私挖滥采、治理矿难等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严厉的,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D.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D.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再就风格言之,正经的、荒诞的、滑稽的、幽默的、庄重的、诙谐的等等,流派甚多。②人生舞台上的人间戏剧,真戏有,假戏更不少。

③人间世界的大舞台只有一个,而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人间戏剧,种类可就不胜杂多了。④喜剧、悲剧、丑剧、闹剧、正剧、杂剧等等,应有尽有。⑤“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这是人们惯常说的一句喻世醒言。⑥真戏假做,假戏真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虽然好看,却难看透。A.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③④①②⑥

二、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5)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语言运用——图文转换

7.(2014·大纲全国)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B.③⑤①④⑥② D.③②⑥⑤④①

答:

8.下面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在10~20。答: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①社会:

②学校:

9.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答: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答:

答案解析

1.C [A项“中”读zhōnɡ。B项“疵”读cī。D项“蓦”读mò。] 2.B [A项决—诀。C项遂—隧。D项撕—厮。]

3.B [B项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只能用“扶养”。A项“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C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D项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此处与“在心里”语意重复。]

4.A [B项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中“老龄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不搭配,应改为“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删去“这使”。D项语序不当,把“不仅”放到“公民”前面。]

5.C [通读各句可知,⑤为领起句,由“舞台”引出本段陈述的主体“人间戏剧”,所以③紧承⑤。由③中的“种类可就不胜杂多”自然地引出④①,由①中的“再就风格言之”可知,①在④后。用排除法可选出C项。]

6.(1)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2)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3)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4)清风徐来 歌窈窕之章(5)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7.(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解析 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这个图表,主要内容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特点的情况的对比,一是两者都在逐年增加,二是两者增幅有别。解题时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所标注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分析表格中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规律,通过比对、概括,得出答案。

8.(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①社会:电脑的普及、急功近利的意识及对书写的不重视。②学校:缺少重视书写的意识,教师要求低,学生得过且过。

9.(1)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

高中语文时评作文素材 篇10

手机作为融入网络、信息交互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味禁止不行,放任自流更不行,关键是要让手机使用符合孩子成长需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也迅速普及。最近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在小学生群体中拥有自己手机的占比64.2%。未成年人触网日益低龄化的趋势提醒人们: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是一道非常紧迫的命题。

以“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一出生就被互联网环境所包围。从网络平台上写作业、查资料,到在线学习成为常态,再到获取信息、拓宽视野、互动交流,都很大程度依靠电脑和手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高的消费水平、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成长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孩子越来越多拥有手机,也是正常现象。但与此同时,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足、家长学校的合理引导不够,手机普及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沉迷的现象,不仅偏离了家长买手机的初衷,更给孩子成长带来危害。

在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上,网络游戏上瘾是最令人忧虑的。有报告显示,18%的青少年玩网络电子游戏超过4—5小时,这一比例在农村儿童和留守儿童中更高。在游戏中过关斩将,消耗太多时间难免会影响身心健康,近年来儿童日益攀升的近视率就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无关系。不仅如此,手机阅读的碎片化导致未成年人难以集中精力、购买手机的攀比风气刺激学生虚荣心、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凡此种.种,不仅让家长忧心忡忡,也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今天,信息化构成这个时代鲜明的底色,手机作为融入网络、信息交互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味禁止不行,放任自流也不行,关键是要让手机使用符合孩子成长需要,控制在合理健康的范围之内。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容错率不高的过程,丝毫马虎不得。最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不论是“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等目标,还是每天累计使用不超过1小时、严禁将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等要求,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既要避免“一刀切”,也要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政策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未来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建立起防护网、保护墙。

也要看到,青少年网络沉迷的背后,往往有着网络之外的原因。比如,一些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或者仅仅通过物质上来弥补,对使用手机不闻不问,对电子产品上瘾的危害也一知半解,等等。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虽然推出了实名认证、在线提醒等防沉迷措施,但由于缺乏监督和反馈机制,实际操作中轻而易举被破解,甚至有游戏运营者专门设计“套路”吸引青少年“入坑”,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须补齐背后的社会治理短板。除此之外,一些学校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一些学校出于怕担责不敢管、手段有限管不了,对学生使用手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技巧 篇11

生活环境是语文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语文课本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发源地,创新思维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下面我浅显地谈一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的几种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一、观察、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资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生活无处不资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学生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诚然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然而你身处社会,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完全可以利用上下学期间留意身边的事物。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遐想。只有接触、亲近自然,我们的感情才会更加丰富,那么我们的作文才有可能会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回归课本,研究名著,提升文化底蕴

教科书,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活用于作文创作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会再是干瘪之作了。

我们所学的教材篇目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正是作文素材最好的来源。我平时要求学生将文本中涉及到的名言、典故、观点、诗文佳句积累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本”中,我要求学生按照“化繁为简,主题积累”的原则,把作文主题大范围划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四项来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在高一新生进校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导我的学生这样去操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還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哪些拿来可以为我所用,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写作时将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

其次,让学生潜心研读名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考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读名著,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电视剧的层面。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读书,即使读书读得更多则是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的小说,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著作日渐疏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是内容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独特思想与见解,根本写不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大气之作。

三、创新思维,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

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有创新”这一等级。所以作文贵在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人耳目一新。我个人认为写作一开始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积累是关键。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

同样,学生平时积累的一则材料,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再加上语言上的组织与过度,你会发现它适用于很多话题。

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改革创新”的话题可以用,赞扬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进取”的话题也可以用,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不求上进,弄虚作假,最后只能逃走。“善于用人”的话题也可以用,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乐队的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再如:袁隆平的例子。“诚信”的话题可以用,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论文,造假,没有诚信可言了。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袁隆平四十多年如一日,亲自下田研究。应该是诚信的典范了。“选择”的话题也可以用,袁隆平正因为儿时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辛苦,立志报考农业大学,虽遭到父母亲的反对,但仍坚持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后来事实证明,他最初的选择没有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上一篇:支部党员民主评议党员会议记录下一篇:依托历史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