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周盛基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师生互动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承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职能。语文教师能否通过课堂提问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智力,提问技巧与提问艺术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主要探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出一些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2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要做到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能明确是考查的哪个知识点, 顺着问题的方向进行思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而要想做到这一个点, 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问题进行衔接,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中的抽象的概念。
二、问题要全面覆盖
全面覆盖即提问时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过程当中。在高中阶段开设政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所以, 政治课堂中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切忌不要出现针对部分学优生提问的情况。提问的形式可以采用抢答、轮流、辩论等, 使每一位学生都被课堂教学所吸引, 投入到教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 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讲到“民主决策”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 若让我们对当前的教育和发展提出意见, 你有什么需要反映? 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对当前的教育模式、 考试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会有些学生想通过正规的渠道把自己的意见传递到教育部门, 想到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的激动, 这样理解了“民主决策”的意义, 也改变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三、问题要适中
学生的水平有两种, 一种是现有水平, 一种是潜能水平, 如何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能水平, 这就涉及教师的提问艺术。
第一, 时间要适当, 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问, 要在根据教学过程适时地提出问题, 否则学生会难以适应而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但是在授课时教师也不能在一堂课中都不设问, 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没办法进行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从而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考虑学生的贮备知识, 不能问一些过于复杂、深刻或者综合性过强的问题, 也不能问过于简单、直接的问题。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让学生观看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消费行为, 再向学生提问:这里哪几种是受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 你都认同吗? 问题提出后, 学生分析都有哪些四种消费行为, 怎么分类, 这样就对消费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再问:了解这几种消费行为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怎样消费? 这样远比直接问有哪几种消费行为, 怎样理智消费的效果好很多。 这样先让学生了解消费行为, 再确定、分类、对比, 会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 同时也起到榜样作用。
四、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指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逐步地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 如果问题过行杂乱、琐碎, 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 看起来气氛活跃, 实际上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学生也不能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因此, 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进行设计,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
五、学生独立思考
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是提问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思考,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 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 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来增强政治的魅力。
六、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问题的提出者, 还要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上,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 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 有时还会褒贬过度, 言过其实。久而久之, 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 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 在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讲究一定的原则, 课前, 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 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 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 等等, 只有教师自己先弄明白这些问题, 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 注意力集中, 较准确地概况学生的回答, 防止心中无数, 无话可说。 如在讲《政治生活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时, 针对现在的拆迁纠纷时, 我设问:对“国家征收我们房屋, 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一名学生答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侵害了我们的权益就得赔偿。 ”我紧接着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维权意识很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理应维护, 但不能向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 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还要服从国家利益。 这样及时的评价既实事求是, 又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片面性, 真正起到了鼓励学生和提高他们觉悟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必要形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有效的提问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多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 进行提问,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论性强, 而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社会经验少, 对这些生硬的知识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强, 便于学生对所学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62-01
在课堂中,教师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是我们常见的方式,通过提问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知识载体相互了解、共同发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的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掌握好提问策略对于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谈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一、高中生物课堂应问怎么样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问些“对不对啊?”、“好不好啊?”、“是不是啊?”这类封闭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过于简单,毫无思考价值,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虽然答众口一致,看似热闹,实是课堂活跃的假象,学生不加思考的随声附和。这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和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有些老师喜欢提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如教师在讲授“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时,提问学生: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两者都有很多细胞器”等等。教师本意是通过比较引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动物细胞的特有细胞器分别是什么。而问题设问得模棱两可,可作多重理解,最后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尽可能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有明确的指向性,便于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联系实际,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牛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人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这样的问题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间时体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二、高中生物课堂应面向谁提问
有调查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会在“举手的学生中选择一位”来回答问题,有的教师总是“固定地提问某几位学生”,而不管他是否举手也提问他。提问的对象不应只是少数尖子生,不能孤立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否则学生的自尊心会备受伤害,认为老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们可以综合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是否已经回答过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等来选择提问的对象。如“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位于哪里”等这类识记知识的问题,可以面向基础薄弱的同学。而对于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提问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调动全班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全体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使提问具有普遍性。
三、高中生物课堂如何控制提问的时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期间,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进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要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比较好的做法是用激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有些老师对于刚刚抛出的问题,由于教师过于心急,或估计时间错误,而自己来回答,或者未等学生表述完自己观点时就做出评价,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据美国学者研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3秒以上,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等待3秒以上,再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衍生另一个问题,使问题的回答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高中生物课堂如何评价学生的个性回答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结果时,应始终坚持鼓励的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默守原有答案,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可用“恭喜你答对了、你很聪明、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不能一概否定,首先肯定答案中的合理之处,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至于答错的内容,决不能挖苦,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亲切和善意地指出不足之处,或者积极引导,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在发言后,还可以就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行鼓励性评价。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感受到,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的提问,能充分体现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为立意的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旨,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理解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心策划各种类型的提问,形成有自己个性的提问风格。
参考文献:
[1] 徐良永.谈生物课堂提问的技巧.生物学通报.200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4
冷水江市铎山中心小学 谢伟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好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教师既要注意在课堂中所提问题的有效性,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它能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艺术。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发问后学生解答,教师再评价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相应的教师就有发问艺术、启答艺术和解答艺术,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为了有效地提问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适当运用一些艺术。
一、注意学生的实际
教师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老师要提什么样的问题,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所要面对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个性差异等。特别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尽量使提出来的问题难度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相适应。对于那些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出来的问题要尽可能的形象一些、更具趣味性一些。同时教师提问时的表情、体态和言辞能帮助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特别是答案唯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或体态提供足够的信息给学生,使学生能迅速地准确地作出回答。注意教师本身的态度及对学生的期望值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何,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并且灵活地运用多种提问策略,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该经常性地选择难度太大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更不应该以批评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因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生们对于那些难易适中而又指向性强的问题,比较乐意回答。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与心理不无关系。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的正确率比较高,容易获得成功,也就较易产生成就感,从而能更好地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
二、提问环环相扣,化难为易
我们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提一两个提问是肯定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穷人》一文时,让学生充分了解桑娜在家境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提问:问题1: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贫困的家庭却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此时桑娜心理一直是?(忐忑不安)。问题2:课文9——11小节中,桑娜那忐忑不安心里想了哪些?
学生读后交流回答,归纳出四件事。
A、他会怎么说? B、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C、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D、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问题3: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
4、他会怎么说?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问题4:(进一步理解“忐忑不安”)课文为什么不按照我们刚才整理出来的顺序来写呢?将这四件事打乱呢?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桑娜恍惚、桑娜害怕„„)
教师小结:心情激动、神情恍惚、担惊受怕,这叫着——忐忑不安。
通过这样由易到难的提问,不仅减轻问题的难度,而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事实性问题到推理性、开放性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的坡度排列,体现出层次性。
三、注意提问的启发性与激励性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在研究课堂提问的时候,就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使所提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习的情绪高涨。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烈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有味!激励性。激励能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起来,能使学生的美好心灵激活起来,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能使学生有美好的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就应该非常注意课堂提问带有激励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学生的正义感、诱发学生的同情心、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架起学生的亲情桥,借助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5
孙晓慧 扶余市得胜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提问是小学语文多种教学行为中的一种,也是较为关键的因素,教师只有足够重视提问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才能使其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 现状 开放性
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而今,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是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课堂提问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这一方式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学生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尽管对提问重视了,教育观也有相应的转变,但在教学中还是经常暴露一些问题,降低课堂效率、影响教学效果。
现状一:教师问,学生答。在传统观念中,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问学生回答的一种行为,实际上,这种看法过于表面化了,当然,我们也不否定,就现阶段而言,这种提问形式仍然是课堂提问的主要的方式。现代教育的观点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提问也应该如此。课堂提问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不只是教师的单项提问,更应有学生参与到提问中来,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现状二:提问流于形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提问的问题过多,随意性较大,更有甚者,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的目的完全忽略了,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现状三:启发性不强。教师的提问不具启发性与阶梯性,很多教师所设的问题不具开放性,所针对的学生范围不广,这使得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足够的启发与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课堂提问的种种现状的存在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怎样让课堂提问真正为课堂服务,为提高学生素质保驾护航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
一、重视提问的目的性
每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可是平时教学中以下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师:哪位同学能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教师指名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感悟文章内涵、揣摩人物情感,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可是,这位教师却是草草收场,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提问中千万不要总是用“为什么”、“有没有”、“是什么”、“哪些”等这些缺乏新意的词语,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充满厌倦感,对问题的思考产生倦怠情绪,对问题的回答充满消极情绪。小学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巧妙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情绪波动之时,引爆智慧火花,产生顿悟,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小小问题的提出为解决课文中的关键问题打下伏笔、创造时机。
三、重视提问的开放性。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也要下番功夫,尽量设计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强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积极响应、思考,已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课堂提问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提问具有多元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高尔基欣赏儿子种出的花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问题一经提出,便犹如风起,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感悟,他们踊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使得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盎然。
四、重视对学生所答的处理与反馈。
教师对学生所答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语言进行处理,这对于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反馈直接关联学生的情绪,试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对其各种思维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多加赞赏,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适当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对举手不是太积极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的某次大胆发言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如果回答对了,即使是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树立其自信心。
2、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时,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循循善诱,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也可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类比启发。
3、当提问告一段落时,教师要高度概括学生所答,做明确的小结,对学生的回答做全面、细致、精准的分析,这样,学生又可以从教师的总结中得到新的启发。
总之,课堂提问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生涯带来无尽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参考文献】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1 篇6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追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追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追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追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园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风筝》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家庭中总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矛盾冲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冲突的深入总暗含着社会与时代的........................................内容,那么,鲁迅先生的《风筝》中又有着怎样的社会内容呢?”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如:课文《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教学时,围绕着在情节安排处理上有何特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渔人顺着小溪划船,迷了路,会怎样?2.桃花林是个神奇之地,渔...........................................人走完桃林吗?3.再往前走是什么地方?4.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朔迷离,路能走得通吗?...........................................里边有什么.....?5....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说了什么....?7....桃源人听后为什么皆叹惋...........用意..?9....渔人给外人说了吗........环相扣,步步相生,.............................迭起的特点。......(剩余...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型思维的追问。课堂中的追问,高思维能力,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来呢?又如学习了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10.....太守派人跟渔人前往,再寻桃花源,找到了吗....................既引起了学生的浓厚的思考兴趣,也使学生理....字)..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莲”“随风潜入夜,?8....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解了情节曲折离奇,...........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他们在以后的学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6....渔人向桃源人......”.有什么...?.这组情景问环......悬念
训练和提善于从可以......1754
因而教者应注意追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追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四、形式多样,换位追问
课堂中教者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可改变追问的方式,多方位追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追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教者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体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时,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读到不懂得地方做个记号,然后提出问题。而后在讲读时,就有学生举手问:“课文中‘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这时,我没有急于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说: “这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句子好吗?”此时,情感就得到了很好的沟通,“教”与“学”的关系也得到密切配合。因此,我们上课就要尽可能的使用“我们”、“大家一起” 等词语。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认为,上讲“台犹”如上“舞台”,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教师的这种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会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激情和愤发的上进心。
五、难易适中,有的放矢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7
一、设置悬念, 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好奇心人皆有之, 强烈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敏感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课堂提问, 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 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设置巧妙, 新颖独特、发人深省。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而且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使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出来, 切忌提出问题平平淡淡, 老调重弹。例如, 在教读鲁迅的《祝福》时, 我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速读课文, 扩写句子“祥林嫂是一个妇女”。这样设疑感知, 既创设了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再如, 对于《祝福》一文主旨的探究,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就直来直去地问:“小说揭示了什么?”这显然很缺乏启发性。不妨换一种问法:“祥林嫂是穷死的吗?”“她到底是怎么死的?”这样就会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主旨的方向, 既使学生把握了主旨, 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 不可能一开始就感兴趣, 为此, 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抓住突破口, 故意给学生设置“障碍”, 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 时, 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例如, 在教读《离骚》一课时, 教师首先提出:“离骚”既然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屈原又为什么喜欢以香草美人作喻呢?这样的一组“矛盾”的设置, 学生自然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对于屈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可见, 抓住契机并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 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 课堂中设置问题的“矛盾”, 应从实际出发, 不能故弄玄虚, 把学生搞糊涂。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学记》中记载, “善问者, 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就是说提问是一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过程,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人人有思考的机会, 个个有回答的条件,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性思维的提问
课堂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能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又能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这种提问艺术可以表现在对人物、情节进行再创造上。比如, (1)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当玛蒂尔德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劳白费时, 她该怎么办? (2)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 如果没有“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 那么他们俩可能还有什么结局?学生通过这些训练,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举一反三, 灵活变通。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8
一、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许多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按照教师提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的进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只是身体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不需要提问、质疑、思考,因此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有的老师对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还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此外,有的老师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提问的目标不明确, 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提问艺术无法真正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产生。
二、提问艺术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教师的态度
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便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或动作,就是督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费工夫。
2.提问的时间和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复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
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仓促而问。提问的 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3.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实践告诉我们,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例如一次上跳高课,我问:“提高跳高成绩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一般情况学生都知道:“是弹跳能力。”“请哪位同学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来分析一下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关系?”当我把写有这个公式的小黑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从公式中,他们知道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练习弹跳力的热情高涨了。以此,又引出如何练习弹跳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动作或姿势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正确动作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怀疑。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这是让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原因之一。
6.认真评讲,注意鼓励性
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有的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躁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未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答问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适时表扬激励。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9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 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刺激信息, 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使学生定向思考, 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 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追忆联想, 进行创造性思维, 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 它能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因材施教.它能活跃课堂气氛, 调控教学程序, 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我根据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通过提问应达到哪些目的呢?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1.问题的类型。①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②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环境、情节,去推理下面所要说的内容。③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阔他们的思路。
2.良好问题的特征。①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到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②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③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然后领会所学知识的深意。④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问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最适宜的。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 one, next one „”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3)尽量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接受效果。
(4)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2.提问的诱导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1)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学生误解了的问题,教师不应批评。
(3)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冒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有些学生的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尽准确,教师应做出特别的努力,帮助这些学生。若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尴尬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10
长宁中学
夏小侠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检验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集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于一身的历史学科来说,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联系现实生活、自主构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提问方式上也倡导教师多提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基础差,传统的提问模式根深蒂固等原因,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标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之所以如此低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记”实行“满堂灌”的做法,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受到抑制。部分历史教师课改走极端,没有处理好新的学习方法和传统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否定了传统的学习方法,或者重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放松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的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只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气氛,提出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很难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二、学生在初中积累的历史基础知识非常有限。我在高一的第一节课就对所任教的五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份初中历史学习的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初
一、初二基本不学习历史,而到了初三时由于升学所需,才开始学习历史课。由于在初中时对历史的学习不够重视,基本的线索脉络弄不清楚、基础知识的积累少,到了高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历史专题史知识时感觉“听不懂”,不知老师所云,心里充满了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做过多种尝试,最终我感到最可行,学生也最易接受的方法就是在提高课堂提问上多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合理的提问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提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开动思维。教师和学生一起营造出宽松、民主、活跃的气氛,在师生的积极回答中加强互动、互信、互爱,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是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以提问为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简单地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往往很难收到吸引学生的效果。若是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当时的情况,渲染烘托气氛,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思维会更主动、更积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有效。在“祖国统一大业”教学中,在讲述“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史实,若只设问原因如何、过程怎样,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设计以下提问:“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钢铁公司”邓小平碰撞会发生什么呢?形象的比喻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出示撒切尔夫人会谈时“铁”一般的言论,设问:“假如你是邓小平,你会怎样反驳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邓小平“钢”的气质。接着再设问:“你认为邓小平为什么会有钢铁般的外交风格?”导入分析回归的原因。这一系列再现历史场景、形象、有趣的神入性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提问的设计必须有悬念、有曲折、有思维含量,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这种问题的提出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解决问题的,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互动和有效。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延伸拓展”环节: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作为年青的一代,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请同学们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很明显,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是由于教师与他们共同营造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创造出美。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情境,容易缩近与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是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所在。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提问艺术 预设 生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54
课堂提问不仅是技巧问题,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教学智慧和技能。教师应通过预设,促成生成,最终实现预设生成并存。预设体现了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对师生互动的火花进行展现。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作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提问必须要恰当准确、精雕细琢。有效的问题设计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如何实现预设生成并存,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预设——提问生活化
新课改提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有机地结合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对生活现象和学科知识进行构建,对社会生活的主题用理论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如果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偏离,则问题会苍白无力,毫无说服力。由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急需那些回归生活的课堂提问。
例如,在教学高一政治“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中外关系的现状,对以下问题进行设计:“什么原因直接导致中法外交关系紧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阐述观点,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及时总结:“法国佳士得公司坚持拍卖圆明园兔首鼠首;法国总统不顾中国反对,接见达赖喇嘛……正是以上种种,才使中法关系日益紧张。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将采取何种措施呢?”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回答。接着教师又对中国政府冻结中欧峰会第十一次对话进行了介绍。解冻后温总理访问了不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整个是环法行程。同时,对于法国空中客车公司的订购业务,中国民航局暂时取消。那么中国政府这种做法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教师的点拨和答疑解惑,学生真正了解了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就是共同的利益。而国家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的相悖。作为国家的普通公民,我们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应该做些什么呢?对这一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不去家乐福采购,有的说抵制法货。教师顺势而为,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是否真正对国家的利益进行了维护呢?教师再继续点拨:中国民众抵制法国,是合理地表达对法的情绪,这种情绪值得理解。但如今中法经济和政治利益交错,经济全球化,这种做法等于火上浇油,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对我国利益的维护。教师通过设置以上充满生活化的问题,将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真正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维目标。
二、有效生成——提问生成化
政治课堂是一个鲜活的、流动的、充满生成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是那种“预设”的活动,还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互动和对话。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失误,或者是教师突发的灵感,以及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另类想法等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都是课堂教学中比较有价值的、比较生动的、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对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不能够一味死板,让学生在固定轨道上思维,而要有大胆、科学使用的意识,通过这些无法预约的精彩片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意识,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利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整合它,通过有效的教育机智,提出“生成性”问题。
例如,教学高一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当笔者讲到“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既然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私营企业主是不是就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私营企业主具有剥削因素,但是,我却听说过某知名私营企业主加入了党组织,这是怎么回事?”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说清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然而,这样的教学插曲,却也不能随意处理。因此,笔者说道:“那让我们看一看《党章》中是不是允许私营企业主加入党组织。”笔者现场通过百度搜索出《党章》的内容,并高声念到:“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念完之后,笔者又接着说:“当今社会,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经济环境来说,私营企业主的存在是否有积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回忆高一经济生活所学到的一些内容,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并提示学生私营企业主的存在,对于增加国家税收、提高就业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通过提出和解答“生成性”问题,笔者有效地连接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排除了学生的心理困惑,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三、预设生成并存——提问艺术化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把课前的教学设计看做是预定计划或方案,在课堂上,学生只有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才会给予表扬和关注,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教师期望答案不同,就不会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只重结果,不关注教学过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设计的问题可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要遵循学生的认识特点,尤其是要抓住关键、重点设问。同时,调节好设问的密度,切忌使用“满堂问”的提问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精神紧张、疲于应付。课程实施要有效地激发和诱导学生,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更富有活力。例如,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高一经济生活),当讲到“纸币”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纸币”的认识,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商品交易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人用什么来购买东西?” 通过观察图片,就算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轻松找寻到答案。等到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完毕后,笔者接着出示第二个问题:“那么大家想一想,使用金属货币有什么缺陷?”这时,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回答出来,金属货币携带、贮藏不方便。笔者接着问:“金属货币还有一种缺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此时,学生沉默了,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提示道:“如果使用时间久了,金属货币会不断磨损。”经过笔者的提示,一些学生找寻到了答案。“那么,怎样才能在不影响货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学生回答:使用“纸币”能避免这一缺陷。通过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步步为营的梯度策略,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课堂教学重点也就这样迎刃而解。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巧妙提问,不仅可以彰显人文课堂的魅力,还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课堂思辨之美。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修师德,练师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成活跃的课堂互动,使教学事半功倍。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篇12
一、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提问
高中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 需要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材料的时候, 不能完全理解材料中描述的内容, 他们需要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猜测英语材料的内容;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扎实, 他们阅读完英语材料就能理解英语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内容, 甚至还能立即描述出英语材料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 需要兼顾学生的层次性, 不然得到的教学反馈有可能不完整。
以某篇文章的一段材料为例:
…Without the randomness of life, people will lose the ability of creativity.Without the ability of creativity, the world cannot be developed.What people need is the right to choose to be a worker or an artist.What the world needs is the fantastic ability of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of human.…
这段材料的句式较为复杂, 部分高中生阅读这段句子时, 需要努力地理解和整理才能明了这段句子的因果关系。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那么只有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才能迅速地回答这个问题。为了更准确地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 教师可以用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提问。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段话要说明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用怎样的层次说明这个主题呢?”通过让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逐步到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就能知道学生阅读该材料后大致的理解情况。分层次的提问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的策略。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时应用这种策略, 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进行有侧重的引导, 教学效果肯定会得到明显改善。
二、结合阅读材料重点提问
部分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的时候, 会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句子上, 这样的方法使他们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与答题效果, 我教会学生分析各种不同阅读材料的一些基本方法, 尤其是如何抓住文章重点。在上课时也注意用如何抓住文章重点的方法来提问,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从宏观的思路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 以便更好地解决材料中的其他问题。
以下面的英语阅读材料片断为例:
…Even though Utopia is wonderful, there is no pain in there and everything is lovely, it cannot be implemented.And if it is a world with no pain but without freedom and creativity, it is not Utopia.…
如果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到字、词、句的组合上, 他们的阅读效率将很低下。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地理解这段英语材料的重点, 教师可以问学生“在作者眼中乌托顾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 结合平时的训练就能从宏观的角度大致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就能够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题。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 可以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材料。
三、结合学生的实践应用提问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材料的内容,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变化出新的英语知识, 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变式应用。学生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应用知识, 才能算真正地掌握了英语知识。
以一段英语对话材料为例, 该对话片断如下:
…
A:Hey, what are you busy for recently?
B:Oh, training and training.Our team has a game this weekend, so we need do some prepara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 strong opponent.
A:Team?What team?
B:Football team.I’m the member of the team of my college.
…
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学生A是怎样发现学生B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 就需要将对话语言转为叙事语言, 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人称、时态等, 他们就必须灵活地应用英语材料中的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英语材料知识进行变式应用, 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英语材料中的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推荐阅读:
高中课堂提问的艺术09-10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06-21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11-20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08-31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08-08
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06-13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6-27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07-20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09-21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