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教学

2024-09-27

高中艺术教学(精选12篇)

高中艺术教学 篇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 而且比较抽象, 学生一时难于理解, 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 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 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 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 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 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 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 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种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 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 最短的挂在中间, 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 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 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 用手指拨动皮筋, 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 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 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 为了巩固公式S=gt/2的平方, 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 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 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个人握住尺的时间, 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既动手又动脑,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 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幅对联:他蹬地, 地也蹬他, 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 我打你, 你也打我, 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 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 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 (赫兹) ;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 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 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 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 要饱含激情。

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 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

语速太快, 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 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 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 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 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 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 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总之, 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 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础, 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 这是一个还有待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高中艺术教学 篇2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上学期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九一班班主任,九年级教研组长。本学期任教导处副主任,校团委书记,兼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主抓八、九两个年级的教研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总结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又是春华秋实一轮回。忙忙碌碌中,难忘的201X载着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悄悄落下帷幕,而崭新的201X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走进我们的生活,站在XX的门槛上,回首08的岁月,心头是

深深地感慨,一年中那些苦辣酸甜经历,提醒自己有必要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作文一名共产党员,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领导,注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思想上严于律己,工作中甘于奉献,生活中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榜样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热心语文教育改革,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浅薄,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课改,一年来,我阅读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李镇西教育艺术》等10余本语文教育专著,认真学习借鉴,大胆尝试实验。

终于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中学师生教与学的语文课堂模式,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学反思,坚持教育随笔上万字,个人语文教育博客点击率超10万,通过自己的扎实进取,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成绩:所教语文成绩一直居全校第一名,上学期中考,所教班级有李鑫等三名同学110分以上,列全校前三名,100分以上全校27人,所教班级占17人,96分以上全校40人,我班占25人,整体平均90分。列全县第11名,创学校中考语文最好成绩。

下半年所教语文成绩一直居于年级第一名,镇第一名,市教育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居于全县第11名,本人还多次参加县局《导学精练》、市局教辅《学习点津》及相关试卷的编写工作!学期初,为滦县,滦南,乐亭,唐海四县语文教师做教材培训,得到了市教研员、以及所有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人撰写的教案《我有一个梦想》

在县级教案评比中获一等奖,在镇教办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素质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县局组织的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获一等奖,本人指导的李鑫、王梦娇、王梦颖三名同学在县局举办的“迎奥运,促和谐”读书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本人制的教学课件《将进酒》在县局举办的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获一等奖,在县局组织的中小学德育课评比中所讲《拼搏》获二等奖,201X年X月,在县局组织的教学论文与教学设计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201X年X月,在县局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个人教育博客,在县局学校优秀教育网站评比中获二等奖。201X年X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初中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作文一名班主任,虽然已有10年的班主任经验,但我一丝不敢懈怠,我深知,作为毕业班班主任的责任之重,孩子们十年寒窗的辛苦要在自己的呵护下转变成甘甜,家长们严寒酷暑的付出

与期待要我这里结成圆满。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我专门购买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卢勤教育思想》等名家专著,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爱生尊师”是我一直奉行的教育原则,因为我知道一位老师只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

针对毕业班学生特点,大胆采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干净整洁、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勤奋、求实、创新、博学的学风,民主化、科学化、精细化自我管理制度,成功创设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团结友爱、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毕业班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不但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成了我们只剩得法宝:本班在一学年全部十几次大型考试中,全部列年级第一名,每月月评成绩列全校第一名,在校运会等集体活动中均获总分值第一名,中考我班一中上线8人(公助5

高中艺术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虽然我们的教育主管者明白这个道理,清楚高中艺术教育这门所谓的“必修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显出蓬勃生机。就目前来看,离全国真正“必修”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即使真的到了那一天,情景未必就是那样乐观。

试想,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连最起码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改成英语课、语文课,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毕业还不认识简谱,五线谱更谈不上;美术课分不清油画、国画,或者说不认识齐白石,达.芬奇,毕加索……,更不用说什么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了。如果真的这样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就的确不能恭维。

艺术课重要吗?怎样才被重视而不流于形式?

谁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设想不会等于现实,乐观的预计到了具体实际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局面——因为学生知道艺术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它仅仅是课程表中的一节课,一周才见一次而已,根本用不着花费精力。于是问题产生了!教学本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凡教学必得学生的兴趣、情感、精力、意志诸多方面的配合。也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科目中,并非所有科目学生都感兴趣,或某一科目不一定对全部学生都有诱惑力:有的学生爱好文学,他可能喜欢语文;有的喜欢英语;有的逻辑思维强,他更擅长于数学、物理或化学……。我们不禁问到:既然如此,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很努力?为什么在上课时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去主动学习?道理很简单,因为有压力——应试!高考要考,要上大学就必须学好,否则就会没戏!所以,注定他们必须依靠坚强的意志,促使精力联贯集中,变压力为动力,去努力学好。学生以自己的意志行动完完全全配合教师,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国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发出信号,艺术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和普及性,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法律法规加以确定。所以,要将艺术教学的巴掌真正拍响,少了另一部分的积极因素是绝对不行的。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艺术教学 篇4

一、借助视频,创设画面美

众所周知,散文往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画面,我们学习散文的过程就是在画中徜徉的过程,这样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享受,让我们陶醉其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营造的美好画面,我们还要借助视频资料等手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佳作,朱自清用清新的笔调让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色,每一个读者都被这篇散文营造出来的美景深深震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篇散文的独特之美,就在教学中使用了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就搜集了很多关于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然后精心挑选其中最美的画面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幽静的小路、婀娜多姿的荷花、朦朦胧胧的月色以及荷塘边的杨柳等意象,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配以轻柔的音乐,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入了轻柔的意境中去,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很好地享受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描绘进行对照,这样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获得最真实的深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视频辅助教学,总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教师的单纯讲解不能达到的效果。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会散文中营造出的画面之美,这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咀嚼词语,品味语言美

散文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取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陶醉于文本语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散文,让学生从咀嚼词语入手,品味语文之美是体会散文美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将语言品味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语言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教师就抓住文本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的题目,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大家的自主学习中,大家对文本题目中的“囚”字产生了很深的疑惑:“‘囚’这个字在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用在题目中更是少见,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正是教学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对于这个字有了深刻的体会:“所谓‘囚’,自然是因为强烈的热爱,爱之不舍才会‘囚’,这就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极端喜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的情感有了自己初步的体会,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学习,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深刻和真实。

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堂导入环节就抓住文本题目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自主质疑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会,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这样的品味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对散文语言之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体会到散文之美。

三、放飞想象,体验情感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散文更要依靠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所以,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体验中体会情景交融的美好,掌握文本的主旨,从而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阅读。

在《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美好意境的同时,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本中描绘的五幅画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中描绘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文本中描绘的几种事物来体会,例如文本中的颜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等,还有文本中的声音描绘——驯鸽的飞声、衰弱的蝉声等,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画面中,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结合教师补充的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清以及静,但是悲凉的感情可能更多的是郁达夫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是相关的。

散文教学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每一篇散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美体验是我们学习散文的难点,在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中的情境,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语言优美,形散而神聚,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媒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味散文之美,让“美”盈满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散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自主探究,美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下),2011(7).

高中艺术教学 篇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为适应这一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而且也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简单谈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课前组织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案例的内容及形式

现行的地理教材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案例进行以下分类:依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地理图象;依据情境的不同,可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依据案例用法的不同,可分为讲解式和讨论式。

2、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老师的准备两方面: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案例并分析其在案例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即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老师的准备应从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着手,其中教学的组织最重要,如学生任务、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目前地理教学中的案例以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的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下面以“全球变暖”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案例:“图瓦卢,搬国奇观全球拭目”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其面积只有26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人们将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然而,在2001年初,有关专家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至80厘米,图瓦卢的九个小岛也将在50年内全部浸入海中,“闪亮的明珠”将永远消失在世界地图上。2001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到邻国新西兰。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目的是: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标题 “图瓦卢,搬国奇观全球拭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让学生做好相关的理论准备,因为如果学生对有关的理论缺乏了解,就难以在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高水平的讨论。

2.呈现案例,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

教师在呈现案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所涉及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学会“发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师生进行商讨,确定案例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在该案例中,就确定以下3个需要共同研究的主题:

①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②近年来海平面的上升为什么会出现加快的情况?

③ 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海平面不断上升的问题? 3.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思考并积极参加小组的讨论。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相互间的协作与交流。如对问题①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得出“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结论;而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讨论,则能进一步指出“近年人类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氟烃等)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并且注意到“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案例的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如对问题③,学生就提出以下的建议:工业生产尽量采用干净能源、对各国温室气体实行限制排放、大规模植树造林等。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首先应充分肯定,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保持其继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然后,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各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取最有效、最迫切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4.案例的拓展与升华。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完成以上3个问题的讨论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全球变暖,对我国会产生哪些影响;发达国家们又是如何对待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在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可能还会含有哪些成分,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但要运用到地理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到生物、化学、政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它们的思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5.教师的小结与点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作出评价,以便今后能更好地进行案例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有必要对案例进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原理、规律,使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如对该案例,教师可作简要归纳。

四、案例教学的效果

1、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才干。

2、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案例教学多采用生活中的事例,经过编写形成的案例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

4、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五、案例教学的局限

1、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它常常要求教师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师的培训上,它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2、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

高中地理复习教学复习教学 篇6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地理基础知识较差,识图能力不强,逻辑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地理科目与语数外科目相比并不是十分重要,因此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再加上要面临高考的压力,更加没有时间来学习地理。另一方面原因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多学生都觉得地理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复习课之前应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复习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本内容

高中地理复习虽然重要,但教师也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来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课本内容,使学生明确复习的目标,并大体确定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学生在明确复习目标后,自然而然也就明确了复习思路,并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学生充分挖掘知识的外延与内涵,能够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出更多的知识,并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准问题解决的重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善于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和理解自己没有掌握到的地方。由此看出,教师在课堂上逐句的讲解知识点,不如将有效的复习方法教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复习中才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

二、.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虽然明确了复习目标和复习思路,但是自学提纲作为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复习环节。因此,在地理复习课堂中,教师要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这样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自测对地理的复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地理复习课中要精心准备,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复习方向,虽然学生能够完成自主复习,但毕竟能力有限,对于地理重点知识的理解也不如教师掌握的全面,所以无法为自己制定出合适的自学提纲。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地理掌握的情况,对于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重点复习,并结合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意见。

三、认真批阅学生的自学提纲,找出问题所在

在学生准备完自学提纲后,教师要认真审阅,了解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后再针对性的进行备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复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认真对待复习课,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并积极投入到复习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在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进行备课时,要选择多数学生都比较生疏的问题进行备课,而个别少见的问题教师可以私下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很多学生对板块构造、火山地震、气候类型等方面的问题理解不透彻,或者经常记错了方向和区域,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从强化基础知识做起,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巩固学生的记忆。

四、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

首先,教师要明确复习的重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错误的分析结果进行纠正。不仅如此,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时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以及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地理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难解的问题时能够冷静下来独立思考,并最终找出答案。由于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分析解决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满足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复习中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并耐心的分析和解释,对于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要加以提醒,并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举出丰富的地理例子,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复习效率。

最后,教师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通过观察两条河流的流量图来比较,这是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两图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以及明显的差异性,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两图差异性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差异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彻底掌握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还有一些高考题型虽然看起来难度很大,但其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如“下图中哪个地点可以建设滑雪比赛场地?”,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滑雪”这个重点词汇进行分析,并考虑图中哪个地方有适合的温度和坡度条件,从而选出最符合的答案。

此外,地理教师在复习课中还要注重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点要反复练习,与难点有关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等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地理复习效率,从而完成地理复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世平.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 程  平.浅谈高中地理"问题教学"的有效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22)

[3] 王燕萍.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四法[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1999(01)

情境教学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篇7

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 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 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情境教学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进行构建。只有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注意情境教学的特殊性, 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方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1. 史实性

历史是研究历史的, 是以历史史料为基础进行研究与学习的学科, 其本身是真实的。这就要求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 一定要尊重最基本的原则———历史的真实性。在还原历史情境时, 教师不可以信口开河, 不可以将电视剧、电影的一些情节随意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在有史料可循的基础上, 给学生还原历史情境, 这样才能保证历史的真实性。

如, 教师在讲到“新中国土地改革”时, 为了能够恰当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可以到网上查找相关图片、准确的视频资料和相关原始资料。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资料, 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能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地了解到当年的历史。

2. 启示性

历史是有趣的, 历史是丰富的, 但是历史教学很多时候却是枯燥的。因此, 很多学生就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其实并非如此, 当然历史需要记忆, 如, 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事件的发生及当事人等需要记忆。但很多时候, 历史需要的是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这就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来创造独特的环境以启示学生将历史思维的触角延伸得更广更深。

如, 在讲到“国民党政府灭亡”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其灭亡的原因, 就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播放如“三大战役”“挺进大别山”等历史纪录片性质的电影。这样的做法,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影片中轻松学习, 也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注意捕捉细节探究出国民党政府灭亡的原因,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这样的情境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国民政府的灭亡, 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当时的历史究竟是何样,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1. 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 促进学习。恰当合理的历史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不自觉将自身置于历史之中, 体会历史发生时的种种感受。这种做法能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有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获得相互学习合作的机会, 促进共同进步。

如, 在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为共产党, 一组为国民党。从两组中选派出同学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王嫁先、蒋介石、王世杰、张群等历史人物, 设教室为重庆会场, 还原出当年国共两党进行谈判的场景。在谈判结束后, 还可以通过主持人来宣布国共两党和谈的成果, 借助旁白来阐述和谈及《双十协议》签订的历史意义。在谈判结束后, 还可以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学生将1946年国共两党对待《双十协定》的不同态度、方式展示出来。

还原历史场景, 需要学生自己做很多的工作, 如, 搞清楚和谈的地点、时间、出席的人物、双方代表、协议签订的时间等很细小却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原本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眼中是枯燥的, 是难以消化的, 但是通过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情境的还原之中, 很多学生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年和谈的氛围, 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弄清了很多基础知识。

2. 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 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路能够被启发, 而不再是以前简简单单的照搬教科书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在此, 我们不妨再以“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例。

高中体育教学备课的艺术 篇8

一、分析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就是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青年体育教师首先要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和课时数分布情况, 通读全部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在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的同时, 依据学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安排好一学年和一学期的初步教学任务。再依据任务挖掘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性, 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仔细推敲, 分析教材的内容。青年体育教师在结合本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的体育学科知识, 掌握和研究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及主要培养目标, 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观看有关电视广播, 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 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较优教学训练方法, 随时收集加以保存, 以备备课时查阅。

教材分析包括对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分析, 教师应有统筹的安排。计划构设得周密, 每一次备课才会有条理。尤其是课时计划, 从目标的实现到内容的安排都应有系统的构思, 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课能够顺利衔接, 使得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在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基础上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想、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在分析教材基础上我们制定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发展等五个领域, 所以确定的目标需要包含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

二、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 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 应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 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 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 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 被动地接受, 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

三、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法得当, 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做法,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获得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不等于否定, 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应该保持和发扬, 关键是如何运用。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是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的成败所在。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用统一的竞技标准来考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的各自要求, 没有按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 也没有满足学生的自身爱好。上体育课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训练, 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 两臂加动作走, 前脚掌着地走, 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跃、短跑等练习中, 有的同学学了跳远, 还想试做三级跳远, 有的学生之间还想进行比赛。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 给学生1—2分钟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 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备教学手段, 构建高效课堂

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有两点: (1) 激发练习兴趣。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会因练习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无味”;反之, 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 激发练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 灵活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很多, 贵在得法。无论何种方法, 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同一个班级中针学生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 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备”学生, 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趣味教学分析 篇9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繁多,语文不仅是重点教学科目,更是基础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和高中语文教学需求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模式的分析来看,高中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最多。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很多学生苦练考点就为提高高考成绩,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探索性、趣味性。语文是高中学习的重点科目,而繁重的习题任务和考试负担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丰富课堂情境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一个教学误区,认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节课都在教师的不停说教中度过,这却是学生最反感的教学方式。高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渴望情境新颖的课堂教学,只有打破陈规的趣味性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可以从组织一些具有研究探索性的课堂活动出发,这样的活动课堂活动不仅满足了高考的应试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好情境,但不要着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步骤,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疑问、思考,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经自己认真研究的探索结果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让学生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是表达男女双方经历各种困难仍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感人故事,学生进行思考以后就会踊跃回答。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答案时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不被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所同化。教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例如存在分歧观点的进行答辩赛;多角色、情感色彩鲜明的可以表演舞台剧;画面感很强、情感丰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将素材资料直观展现给学生[1]。语文教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主导力量,校方领导应该给予支持,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

(二)结合社会热点的趣味化表达

很多学生以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考点,对教材外的名篇佳作和社会热点不重视,尽管有些学生十分用功的学习可成效甚微,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高考压力,很多高中教师只能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考点,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高考层面,再加上学生家长和教育体制对高考成绩的重视使学生最终厌倦了语文学习。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能一直以书面化的语气给学生上课。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要结合社会、网络的流行词汇,让沉闷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中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独立性,教师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出现在课堂中,会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趣味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话语要委婉,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观点[2]。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赞扬,例如在赞许学生的学习作风良好时可以用“正能量”这样的社会热词表达。当然趣味化的表达方式并非一日就能驾轻就熟,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中慢慢探索。

三、结语

社会的进步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城市压力。很多学生家长没有做好学生第一老师,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对生活的激情,把心思都放在高考习题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摘要: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换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打造一个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然后对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趣味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趣味性,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开启语文教育的窄门——巧用民俗文化,构建趣味语文课堂[J].才智,2014(9).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模型教学 篇10

教学经验提醒我们, 高中生一般只注意知识的学习, 并不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 更不能自觉地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这就妨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指导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也是现阶段很多教育专家提倡的核心素养方针的有力保障。“物理模型”的建立, 也是一种严密的正确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过程非常明显, 分析好每一个“物理模型”的建立思维很重要[2]。

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大致分为四类: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和环境模型, 物理模型的要点是近似处理, 并通过事实检验或实验验证, 使模型与事实基本吻合。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都有所涉及。下面我试着从各类模型来具体谈谈:

1.对象模型即用来代替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 例如, 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光源、薄透镜、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 其要点是对象的形状与体积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2.结构模型是将结构理想化, 如分子电流、卢瑟福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场线, 其要点是用来形象描述对象的辅助工具。

3.过程模型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匀速 (匀变速) 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弹性碰撞、绝热过程、稳恒电流等等, 这些都是将物理过程理想化了的物理模型, 其要点是忽略物体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次要因素。

4.环境模型即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 如接触面光滑或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环境模型, 其要点是排除物体所处外部条件的次要影响。

另外, 高中物理还涉及到理想实验模型和问题模型, 前者如伽利略就是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 后者坡度越小, 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理想实验。后者的问题模型以问题为核心, 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使处理问题的思路清楚, 可化繁为简。如子弹打木块、弹性小球相碰等。

而在实际教学情景中,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空间物理模型的反馈意识, 将问题转化成为物理模型来研究的意识和习惯, 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复杂题目后其实是常见的物理模型, 通过剥离问题本质, 联系旧有知识, 促进知识迁移,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透过现象看本质[3]。例如关于摩擦力有这样几个常见判断题: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相同吗?相反吗?能成任意角度吗?运动 (静止) 的物体可以受静 (滑动) 摩擦力吗?很多学生迷惑在这些概念题中不能自拔。但当学生心中有了擦黑板、走路、传送带、手握瓶子任意方向运动等情境时, 这些问题便极易解决了。当将这些问题看透, 简单的说高中物理学的只是弹簧蹦来蹦去, 滑块在斜面亦或者平面上滑来滑去, 子弹与木块穿来穿去,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窜来窜去, 对于学生而言只是进行推理演算的细致工作了。

最后,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物理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 例如我们在讲传送带这一专题中, 其涉及到对象和过程模型, 是牛顿运动定律涉及到的最为常见的模型。其分为水平型, 倾斜型, 匀速型, 变速型。解决学生思维上对象模型复杂的误区后, 通过隔离法隔离出正确的对象模型, 即传送带或者传送带上的物体。然后再以地面作为参考系, 转化为研究物理的速度和位移这一过程模型。过程模型中通过受力分析很自然地就把重难点转移到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这个问题上。如果是倾斜型的过程模型我们还要考虑重力分力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问题。最终确定受力结果后再分析模型的运动状态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将抽象复杂的运动简化, 使学生能深刻体会物理的规律性与系统性, 从而得心应手地解题并且能快速转化为自身技能。所以善于总结模型, 积累经验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当然模型教学除了是让学生掌握技能, 让教师更加高效教学的一种手段, 还能让学生在这种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式, 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课堂教学中实施这样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永远的追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用心调控教学过程,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和高效。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构建, 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效果理论认为学生是否获得强烈的有效经验认识是各种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直接体现。故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突破口, 通过物理理想模型构建出的现象, 实现本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可化抽象为形象、复杂为简单, 使学生能深刻体会物理的规律性与系统性, 从而得心应手地解题。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想模型,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连进军, 杨旻旻.试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2) :13-17.

[2]张洪燕.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有效性及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5) :57-58.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篇11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典型例题讲解 课堂教学艺术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觉得物理这门学科太抽象,做习题、课外练习时,经常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有的越学越困难,甚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当中呢?

一、背景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物理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的,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比较重视感性认识,物理教材趣味性较强,注重生产和实际,一般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实验及有关自然现象等具体生动事例引入课题,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没有很多改变,但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不少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相当抽象、难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则重于对物理规律的定性讲解;而高中教材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单位复杂多变,从而使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上认知的差异,从客观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高一物理学习。

二、消化

目前高一学生学习科目繁多,课业负担比较重,作业量很大,很多学生并不能及时完成所有科目的作业。因此,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尽量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课后较短时间里将知识点“消化”。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选择题目时,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步骤。

1.做题。现在每一位老师的手中都有好几本资料,我们是不是随便选取几个看似很好的题目就拿给学生做呢?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做题机器。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少做题、学生学。要求学生做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及具有概括作用的例题。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自己手里的资料进行梳理并做题。

2.选题。我们选择题目的时候,是不是选择越难的题目让学生做,效果就越好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学生本身的基础不一样,对于上课知识点掌握情况也会有差异,学习物理的能力也就有了差异。所以我们要选择简、中、难三类题目成一定比例地给学生做。对于简单的题目,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对于中等难度的题目,学生可以在讲解两到三遍后能够掌握;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我们要求一部分学生掌握,因为现在的高考制度,不可能所有学生都选择物理学科。

3.讲题。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是不是我们把每一个步骤、每一道题目的做法都告诉学生比较好?答案是否定的。

(1)点拨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正是他们思维的困惑点,当学生对做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解释他们提出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一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我们就不会重复啰唆,学生对于新知识总是有一种求知欲望。

(2)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有一个下降曲线的。时间越长,学生遗忘的越多。所以,教师对学生做完的习题要及时讲解,而不应该等待很长时间,这样学生再熟悉题目又会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时间长了,也就遗忘了,这样他们下次还是会做错。这样就达不到训练效果了,所以要及时讲解与巩固。

(3)问题拓展。是不是我们讲解练习的时候就是针对学生做过的题目了?现在考试的题型千变万化,想让学生做完所有题目,即使放在以前高中学习,用题海战术,想做完所有题目,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我们讲解某一个题目时,可以对所讲问题进行拓展,和本题相关联的知识点、会出现哪些问题考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虽然我们只讲了一个题目,其实我们是讲了一类题目,那得有多少题呀?

(4)学生讲解,教师补充。对于一些题目,班级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出。此时,我们可以让已经做好的学生上黑板为大家演示、板书,可以发挥学生的模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4.总结归纳。例题讲解完以后,不是就这样过去了,而是要对本题进行归纳,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做题步骤及完善的思维体系。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是我们为学生讲解题目的目的。

高中英语教学之语法教学 篇12

一、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大多数人都知道, 在高中生掌握英语的整个过程中, 语法的学习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就如大家所说, 语音是一门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是一门语言的组织规则[1]。语音和词汇是靠着语法这个纽带链接起来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意思表达完善。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 阅读和写作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而语法在这两块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因此, 研究英语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加强语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其次, 加强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句子的简化, 即把复杂的长句简化为几种结构的简单句。再次, 加强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交接能力, 因为正确的表达方式能够给以足够的信心参与交流。最后, 加强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大纲明确指出, 学习语法是为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要善于通过语篇分析和语言实践发现新的语法结构, 能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归纳出语法规则。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由于高中英语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 课堂里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在一些教师的思想里, 在学校里学习英语就只是为了提高分数, 只要能够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 其余的教学方法是可以摒弃的。这就导致了对语法教学的误导。其实, 英语应试能力和语法教学并不相互抵触。2011年新课程改革, 所有的学科都被涉及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高中英语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情境交际, 语境语法, 语境词语辨析, 语境固定搭配[1]。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语法的教学得以发展。但是往往是实际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习惯性的去选择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过多的强调语法的规则, 在学习资料和教材上死板硬套, 然后原封不动的塞给学生,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语法教学的一些不良现状。 (1)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选择让学生互动为主, 提高其自主性, 把听说等一些应试的东西贯穿于整个教堂。而对于语法的分析少之又少。 (2) 由于语法是死的, 大多数学生对语法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 而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教师, 就只会自己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教师教着无趣, 学生听着烦燥。 (3) 现在对于语法的教学, 许多教师把精力放在那些又偏又难的点上, 过于重视细节的解释, 却忽视了最基本的。 (4) 许多学生把教师教会的传统的语法学习方法牢记在记忆里, 并不懂得活学活用。因此并不能将语法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牢固掌握的地步[2]。

三、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方法

1. 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

所谓的归纳法就是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 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 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在词汇教学中, 归纳法就是将具有共同特性的语法规律总结起来, 有利于记忆。所谓的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在词汇教学中, 演绎法就是根据共性来推测个性应有的规律。经调查, 大多数觉得词汇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3], 收效颇好。

2. 活动型教学方法。

语法的学习不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掌握, 它还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和努力。利用一些复习资料, 通过自己的能力来不断加强对语法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来掌握语法知识。活动的组织应该有一定的主线:包含所学语法的主要语言功能;学生能够提起兴趣的话题。

3. 情境教学法。

对于情境教学法适用于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 词汇、语法、写作、阅读等各个环节。这种情境教学方法, 不仅适用于室内, 还可以带学生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里,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会、沉思。总之, 情境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 多元化的。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是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绊脚石, 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或者是模拟一些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 使语法的教学更加生动趣味化。

4. 探索教学法。

语法教学也可以采用探索教学法。所谓探索教学法,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某一语法知识进行深究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查阅一些资料, 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各种知识点, 再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进而深入的了解某个语法知识。高中英语的学习是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也是一些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作为教师, 在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授给学生怎样学习语法,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宗旺.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 2011, (9) .

[2]魏苏歌.探索有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课改前沿, 2011, (4) .

[3]田九胜.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调查[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2) .

[4]翟莹.论新课改下幼师英语语法教学常用的方法[J].成功 (教育) , 2012, (2) .

上一篇:财务管理不足下一篇:路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