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

2024-10-22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共12篇)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 篇1

一、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丰富的内涵

众所周知,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都非常好, 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都说语文教师“嘴皮子功夫了得”, 所以语文课堂就成了语文教师尽情施展才能和智慧的舞台。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语言积累, 高超的语言技巧, 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由于高中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语言词汇量,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多地利用精彩的话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了解和模仿教师灵活的语言技巧,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多穿插名言、歇后语、谚语等, 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多引用诗词典故、电影歌曲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 扩展教学的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比如说, 在教授《旧日的时光》时, 教师就可以即兴演唱一首英语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学生听到这样的歌声, 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感悟, 还会对教师“刮目相看”。语文教师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教书先生, 而是一个既懂英语、又懂时尚潮流的“多元型”人物。

二、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迷人的天真

语文教学的过程, 更像是一个欣赏和感动的过程, 我们欣赏文章中的美景, 被文章中动人的故事所感动, 在教学中, 教师偶尔可以忘却自己教师的身份, 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赋予课堂, 带给学生一种强大的感染力, 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例如, 在教学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充分的地展示自己对于刘和珍等人的敬佩之情, 对当局的无耻行径表现出自己的鄙视愤怒, 对于民众的麻木健忘表现出自己的痛心疾首。在赏析文章时, 教师要有抑扬顿挫的语调,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起伏变化, 从而加深对刘和珍等人的认识, 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语文教师必须天真, 如果自己都不够天真, 那么教师就难以走进角色、走入文本, 连自己都打动不了, 又何谈去感染学生呢?所以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要用一颗率性纯朴的心, 去理解和欣赏文章, 这样才能感化学生。

三、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再只是重视教授内容, 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但教学的主体都应该是一样的, 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去学, 不能一味地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也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或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工具, 而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好朋友, 和学生之间进行诚恳地交流, 互相探讨自己的体验和观点。作为教师, 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而不是把直接结果告诉学生。课堂语言的深刻含蓄, 富有哲理, 常常会使学生豁然开朗, 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课堂中, 我们应该多多地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 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这里要注意一点, 在启发点拨时切不可出现程序化的应答式提问。譬如, 教授《祝福》这篇课文时, 引导启发学生从文中反复出现的“我真傻”, 领会祥林嫂究竟傻在哪里?启发学生由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 联想到万恶的封建旧社会吞噬了祥林嫂, 使学生再一次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

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教师还应该运用激励的语言教学,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和热情,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优点和进步, 我们要用激励的语言进行充分的肯定, 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我们也要使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 用发展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缺陷。多多地鼓励学生去交流表达,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比如说, 我们在教授《再别康桥》这篇诗歌时, 要重点练习学生的朗诵功力, 可以让那些比较内向, 平时不爱交流的同学尝试着朗诵该文, 可能刚开始时这些同学并没有完全放开, 朗诵得没有感情, 但是这是教师不应该去批评, 而是鼓励他:“还不错, 如果再加点感情的话, 效果会更好。”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紧接着就很有感情地朗诵了这篇诗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高中语文教师的语言形式要准确而不呆板

课堂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语音准确、用词准确。高中语文教师应自觉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不要使用方言教学, 要做到发音准确、吐词分明、抑扬顿挫、清晰悦耳。说到底, 教学语言就是要表情达意。要想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首先就要让学生能够知道教师到底讲了些什么,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 那又怎么去体会情感呢。语音标准是基础, 当然, 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 一篇文章读下来一定要配上生动的演绎,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另外,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还表现在其逻辑严密上, 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一丝不苟, 用词准确。尤其在教学科技文、议论文时, 更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要表明鲜明的观点, 正确地对文章进行评点。当然, 在教授诗歌、散文等文艺性作品时, 也不能忽略语言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 高中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 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摘要: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不但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旨在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牟紫薇.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2, (12) .

[2]王得志.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1, (05) .

[3]夏雪锦.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浅探[J].语文天地, 2013, (10) .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 篇2

江油市诗城小学 唐以凤

摘要: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又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丰富,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通俗易懂,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等。教师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主题词: 教师 语言 语言艺术

“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斯大林(苏)《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德)《法国的现状》。语言既有如此大的力量。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中,起着哪些作用呢?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又如何提高教师语言艺术呢?下面我将从这几方面谈谈自己对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1.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语言艺术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成功的教学无不得益于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科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正像“茶壶倒饺子”一样,那么即使是知识渊博,也很难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2.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人要想在别人面前敞开心房,却痛感言辞贫乏,生活中很多伟大、重要的智慧都湮灭了,完全归咎于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表达形式。——高尔基(苏)《时钟》。无论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因为课堂始终是一种弥散着语言的环境。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与学的语言活动时主要包括讲授、解释、讨论、提问、回答、复述、概述、修正或纠正等。在一些非正规的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但言语活动仍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

3.教学语言艺术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首先,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反映着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口才”好的根源在于“脑才”好,会说在于会想。所以才有了叔本华的“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到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的水平。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言智语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等。其次,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榜样——教师给学生做出的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有效、有声无形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性、言之生趣的教学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最后,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因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本身就可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之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艺术家的语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声音清亮,具穿透力,听来十分舒服;语言丰富多彩,运用自如;简洁明确,生动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让人变得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的语言犹如诗歌语言一般的精炼,小说语言一般的生动,散文语言一般的优美,戏剧语言一般的传神等等。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客观事物有很深的感受和体验,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那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趣味性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再引用时要注意分寸,否则,会适得其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2.启发性

启发性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协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境界,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构,力求每堂课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充实丰富,结尾留有余味。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阐明,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和提出问题,把矛盾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发智力,积极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俗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力求把深奥的东西通俗化,把理论的东西实际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做到寓理于事,深入浅出,举例得当,生动有趣,要善于应用联想、比喻、比拟、对偶、对照等修辞手法与科学语言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教师语言的通俗性往往和直观性相联系,所谓“直观性”就是应当形象、逼真、必要时辅以手势、表情和姿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如讲“前俯后仰”时,教师可用动作逼真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能提高讲授效果。

4.节奏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话也是如此。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生物学家认为,适宜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神经系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带进去。”

5.激励性

教师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和激励性,号召时要让学生听了以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豁然开朗。教师有两个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做人。教师讲话的激励性,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在用词方面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三、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1.要吃透教材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维的衣裳”。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说到底,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身的透彻理解。教师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境地。我深有感触,每次抄教案后去上课,总感到辞穷理屈,言不达意。认真分析教材,上课讲解时会心中有数,语言流畅。

2.要博众家之长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教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储备才能丰富起来。

3.要苦练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寓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的获得,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就需要每位教师学习一辈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读错音,字不认识的现象,或者一篇课文,怎样读出感情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平常的积累与练习。

4.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就不会拥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教师只有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发展。

高中英语教师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65-01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人格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而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这一重任。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面对这种现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用自己优秀的语言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科学规范,使学生能够理解专业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每一章节中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于一些知识很难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使用科学、准确、规范的语言,尤其在对一些概念及原理进行表述时,一定要用语准确,不要出现错误,同时也不能够含糊不清,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误解。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要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材,同时要注重自己语言的科学性,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专业概念与理论的时候,能够清晰明确的进行表述,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

二、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激情、豪放,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激情地教学,使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充分流露出感情,这样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的学习。若教师的语言平淡,情绪低落,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奔放豪迈、激情洋溢,用自己语言所蕴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要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真正的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带有丰富的感情,也才能够真正的感染学生。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课激情

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较为抽象,枯燥的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抽象与枯燥的知识中教师若能讲得生动形象,学生便能被吸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只有注重自己的语言,做到生动形象,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语言要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通俗易懂,想听、爱听,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应力求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将难理解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使学生逐渐爱上这门课程。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节奏有致、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想教学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应该做到节奏有致、抑扬顿挫。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节奏要和谐,语调要抑扬顿挫,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速要快慢适中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依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的改变自己的语速。当讲述重点与难点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的语速应当放缓,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当学生精神分散不集中的时候,思想政治教师的语速也要适当放缓,或是突然变换自己的语速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依据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灵活的控制自己的语调,当教学内容高兴激昂的时候,语调要提高,表情要显露出高兴;当教学内容悲伤的时候,语调要放低,表情要深沉。第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中语调的停顿。

五、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语言简洁、有个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应尽量做到简洁、突出个性,使学生能够感到简洁明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繁琐冗长,就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抗的心理。同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突出个性,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4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舞台是课堂, 是三尺讲台。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语言面临着更严格的要求, 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不重复、不啰唆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研究与理解, 力争吃透、吃准教材。尤其是理科教学, 就必须对概念、性质、定理, 做到先深度把握, 然后精准提炼, 最后通俗解释这三步, 让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比如, 在教学如何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 教师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大大取大, 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找不到。”这样几句顺口溜, 既愉悦了课堂气氛, 又简化了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多年来, 这样深入浅出的例子很多, 使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

(二) 教师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生活的调料, 是人类智慧的火花, 是属于艺术性的口语。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 能活跃气氛, 又能处理突发状况, 还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不喜欢没有幽默感的教师, 反之, 有幽默感的教师, 会自我解嘲, 会转移冲突, 运用智慧巧妙地教化学生。

(三) 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皮革马利翁效应”, 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句中肯的表扬或对学生未来的肯定, 左右了学生的情绪, 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犯的错误, 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带有贬低甚至是歧视性的语言, 这样只会使学生更紧张, 甚至思维停滞, 也会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举个例子来说, 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答案呢?即使学生回答错误, 教师若能和蔼可亲地对他说:“没关系, 你的答案虽然与本题有些出入, 但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 继续换一个角度试试?”这样学生就不会尴尬, 反而会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可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 肢体语言———无声的沟通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 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 一束目光, 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学生, 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肢体语言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那么, 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呢?

首先, 面部表情要尽可能丰富。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度。所以教师应不吝啬笑容, 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和、明朗、宽容的感觉。

其次, 眼神反应教师心境。研究表明:教师注意学生的次数, 与学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师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种:一是环视, 针对全班的学生。比如, 起立时, 教师应首先以一种标准的姿势站好, 同时双眼环视全班所有学生, 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教师目光中的温暖和严肃, 同时学生也会自查自纠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二是专注, 这时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巧。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一心二用”, 即授课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 发现违纪行为, 可用眼神注视5秒钟的方法, 让他们收敛并改正。三是虚视, 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时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搞小动作, 他们自尊心很强, 教师可采用看此处而言其他的方法, 点醒他。

最后, 运用手势要适当。比如, 课上气氛过于活跃, 学生积极发言, 开始乱说一气时, 教师可用一个“暂停”的手势, 来制止学生。一个“举手”的动作比千呼万唤更能传情达意。做手势动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 双臂离开身体, 自然、大方。 (2) 不做手势时, 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 (3) 手势应多变化, 但不能太频繁, 否则学生会眼花缭乱, 事倍功半。 (4) 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

总之, 优秀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 尽情展现语言魅力, 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 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二) 文字语言———师生零距离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所以教师不妨尝试非见面谈话式的沟通方式。

方式一:作业批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 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也应与时俱进, 不能单一地只体现“对”与“错”, 而更应关注学生作业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人数较多, 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面批面改, 所以, 作业批注是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一则好的批语, 应有充实的内容, 语言优雅精致, 形象鲜明生动。一则好的批语, 就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份珍贵的礼物, 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久久不能抹去。

方式二:试卷批阅

素质教育, 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 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试卷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因分数的高低而一锤定音。试卷上不能只有学生的分数, 应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 个性差异, 在试卷的空白处, 写上内容简洁、言辞亲切的评语。比如表扬性评语:“你的解法真妙”“你真聪明”“你思维敏捷”“祝贺你, 又一次取得好成绩”“再接再厉, 继续努力”。期待性评语:“失败并不可怕, 怕的是失败了就不敢站起来”“不怕差, 就怕不用功”“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 再接再厉”提示性评语关注学习中的错误:“马虎不改, 难有作为”“数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在这些激励的话语中, 学生既可以直接感受到师爱的暖流, 更可以激发自己继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方式三:小文章———大舞台

我会时常记录我与学生相处的点滴, 放到班级开辟的“心灵园地”展示出来。一段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定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 走进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借助我的文章读懂我的良苦用心, 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虽然不是演讲家, 也不是语言学家, 更不是演员, 但是教师却游走于这些角色之间, 他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在舞台上, 一个在讲台上, 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 一个是面对全班的学生, 他们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希望教师都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用完美的语言艺术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

摘要:教师教育学生, 从事教学活动, 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 通过说话教育愚者, 赞誉智者。

关键词:课堂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

参考文献

[1]周明华.教师基本功的修炼[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2.

[2]郭启明.教师的语言艺术修订本[M].语文出版社, 1992.

感悟教师语言艺术大全 篇5

大鹅庄小学

张发全

教师理应把语言艺术当做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修养。摆事实,条理清楚;讲道理,论证有力。做到晓之以情、授之以理、动之以荣。何愁课堂不生动、不实在、不成功?何愁学生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以致像脱缰的野马?

由于工作关系,不时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感悟了部分教师的语言艺术,联想到一些教育家的精辟论述,以期对老师们有所启发。

比兴、类比性语言,让孩子们听起来轻松,理解起来准确,具体做起来到位。

现举例:“大家知道,射箭必须找准靶心,我们学习也必须首先明确学习任务(目标)。”随即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学生们学有目的,有的放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帮‟,这是说明了合作的力量巨大,我们这节课也要发挥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实施生生互动)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这么一提示,那种“要我合作”立马就变为“我要合作”。

比兴、类比性语言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知识的果实。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 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儿童化、学生化的语言,让孩子们听起来更亲切,更自然,更便于激起孩子们的情趣,打开思维。

“骑上一根竹棒像骑马一样。”“座上一条板凳开起了火车。”这是一位教师在讲《童趣》时为了激起孩子们的情趣,说起了小时候所做的一些游戏,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听起来感觉心里暖洋洋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譬如:教师讲课过程中反复说“同学们”、“同学们”,课堂上屡次引起同学们的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故事”;“非常棒,真聪明”;“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也很会读书,边读边划”既肯定了部分同学的读书方法,也为部分不会读书的同学介绍了成功的做法,诸如此类,一方面既密切了 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成为自觉行动。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综观一些名师的课堂,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确如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语言,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例如有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说到:“真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意的思考啊。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不要紧,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因为你们是最自信的人。”……一句句激励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再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常常这样激励学生——对回答得不对的学生说:“感谢你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对回答时不够流畅,声音小的学生,反复启发仍不理想的学生说:“理解他吧,他把自信藏在心里了。”对答错的学生说:“也表扬你,表扬你的勇气!”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其实面对学生,教师的话讲得得体就是感染力,讲得精彩就是影响力,讲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讲得深情就是冲击力,所有这些“力”加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它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也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

诙谐性语言,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使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强调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联系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边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6

关键词:课堂语言 肢体语言 文字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虽然语言不是蜜,但却能黏住一切。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是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教师。教师的谈吐体现着自身的修养,体现着人格的魅力。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有体会。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展示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呢?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是三尺讲台。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语言面临着更严格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不重复、不啰唆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研究与理解,力争吃透、吃准教材。尤其是理科教学,就必须对概念、性质、定理,做到先深度把握,然后精准提炼,最后通俗解释这三步,让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如何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教师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这样几句顺口溜,既愉悦了课堂气氛,又简化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多年来,这样深入浅出的例子很多,使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

(二)教师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生活的调料,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是属于艺术性的口语。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又能处理突发状况,还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不喜欢没有幽默感的教师,反之,有幽默感的教师,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运用智慧巧妙地教化学生。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皮革马利翁效应”,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句中肯的表扬或对学生未来的肯定,左右了学生的情绪,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犯的错误,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带有贬低甚至是歧视性的语言,这样只会使学生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也会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举个例子来说,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答案呢?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若能和蔼可亲地对他说:“没关系,你的答案虽然与本题有些出入,但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继续换一个角度试试?”这样学生就不会尴尬,反而会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可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肢体语言——无声的沟通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肢体语言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呢?

首先,面部表情要尽可能丰富。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度。所以教师应不吝啬笑容,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和、明朗、宽容的感觉。

其次,眼神反应教师心境。研究表明:教师注意学生的次数,与学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师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种:一是环视,针对全班的学生。比如,起立时,教师应首先以一种标准的姿势站好,同时双眼环视全班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教师目光中的温暖和严肃,同时学生也会自查自纠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二是专注,这时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巧。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一心二用”,即授课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发现违纪行为,可用眼神注视5秒钟的方法,让他们收敛并改正。三是虚视,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时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搞小动作,他们自尊心很强,教师可采用看此处而言其他的方法,点醒他。

最后,运用手势要适当。比如,课上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开始乱说一气时,教师可用一个“暂停”的手势,来制止学生。一个“举手”的动作比千呼万唤更能传情达意。做手势动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双臂离开身体,自然、大方。(2)不做手势时,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3)手势应多变化,但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眼花缭乱,事倍功半。(4)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

总之,优秀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尽情展现语言魅力,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二)文字语言——师生零距离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教师不妨尝试非见面谈话式的沟通方式。

方式一:作业批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单一地只体现“对”与“错”,而更应关注学生作业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人数较多,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面批面改,所以,作业批注是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一则好的批语,应有充实的内容,语言优雅精致,形象鲜明生动。一则好的批语,就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一份珍贵的礼物,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

方式二:试卷批阅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试卷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因分数的高低而一锤定音。试卷上不能只有学生的分数,应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个性差异,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上内容简洁、言辞亲切的评语。比如表扬性评语:“你的解法真妙”“你真聪明”“你思维敏捷”“祝贺你,又一次取得好成绩”“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期待性评语:“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就不敢站起来”“不怕差,就怕不用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再接再厉”提示性评语关注学习中的错误:“马虎不改,难有作为”“数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在这些激励的话语中,学生既可以直接感受到师爱的暖流,更可以激发自己继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方式三:小文章——大舞台

我会时常记录我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放到班级开辟的“心灵园地”展示出来。一段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定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借助我的文章读懂我的良苦用心,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虽然不是演讲家,也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演员,但是教师却游走于这些角色之间,他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在舞台上,一个在讲台上,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面对全班的学生,他们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希望教师都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用完美的语言艺术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周明华.教师基本功的修炼[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郭启明.教师的语言艺术修订本[M].语文出版社,1992.

[3](美)吉诺特.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2005.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篇7

在《纲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对师生关系有了重新认识, 并给自己重新定位, 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学习行列, 成为幼儿忠实的、有能力的伙伴。 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 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 是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 教师只有把对幼儿、对教师职业的爱, 用发自内心的真情, 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 才能注情于声、以声引人、以情动人。 只有通过包含慈爱、信任、朴实、动人的语言, 才能感染孩子, 拨动孩子的心弦, 在孩子内心引起共鸣, 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在设计活动时, 教师应明确《纲要》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要求, 掌握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求, 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认识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 及时根据幼儿的反馈情况, 调整计划、教案及自己的教育行为, 以赢得幼儿积极的配合和回应。 在日常生活中, 要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 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在宽松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 如教师应经常说:“我和你一起来, 好吗? ”“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没事, 你来试试, 如果需要帮助就和老师说。 ”“你想玩什么? ”等等, 不能常用“你应该这样做。 ”“你这样做不对。 ”“那不行! ”“你不可以。 ”等, 这样会在有意无意中扼杀幼儿的自我创造力。 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 应多使用平等、民主的语言, 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 在与幼儿交流时, 我们还要面带微笑, 并伴有弯腰、下蹲、抚摸、拉手等动作, 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和自己是亲切平等的, 师生交往如同伙伴的交流, 使幼儿敞开心怀, 自然不拘谨。

二、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纲要 》 把培养幼儿 “想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作为语言培养的目标;把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作为艺术教育的目标等, 体现了把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予以充分尊重。 但是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思维方法和动手能力上的限制, 他们在学习中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要注意体察幼儿心中的疑惑, 理解幼儿的失败, 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支持, 让幼儿有安全感, 并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如幼儿感到灰心与失望时, 我们可以说:“你再去试试, 失败了也没有关系。 ”“再想想看!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啦? ”“发生了什么事呀? ”等等。

当幼儿有新的发现和想法时, 教师应及时用语言给予鼓励, 诸如“嗯, 真不错! ”“你真行! ”“你比上次有进步! ”“你这个方法老师倒没有想到。 ”等语言, 再加上对幼儿翘大拇指、微笑、点头、拍手等动作, 对幼儿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并让孩子产生成功感, 提高自信心。 在此, 教师语言艺术的一大功能———鼓励幼儿表达自我、宣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另外, 我们应鼓励双向提问, 比如问幼儿:“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的呢? ”这样可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让孩子把疑惑的问题提出来, 改变以往单向提问的方式:老师问幼儿答。 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提升自我价值感, 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提高, 又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三、用针对性语言满足幼儿的不同心理需求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幼儿老师的语言应当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要避免枯燥无力的语言, 避免使幼儿昏昏欲睡的现象发生。 教师应力争语言表达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 使孩子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再次要风趣幽默, 诙谐机智。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幼儿, 加上积极的情绪 (面部表情) 和夸张的动作, 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 让孩子得到心灵上的感应, 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 使师幼达到双向投入的境界。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由于受知识经验局限, 受教师权威威慑, 幼儿很少主动借助语言向教师传递真实想法, 不利于自身个性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它体现了对幼儿的人文关怀、权利尊重和对所有幼儿的关注, 充分体现了“给每个幼儿均等的机会, 通过教育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的当代儿童观。 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 力求“因人用语”。 例如问小班幼儿的两种问法, 第一是:谁愿意表演故事的请举手;第二是:愿意扮演小狗、小猫、小鸡的请举手。 显然, 第二种问法效果会更好。 再如不同性格的幼儿, 语言的使用也不同。 比较内向、性格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 教师应更多地运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跟他们对话, 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对反应不快的幼儿, 教师要有耐心, 在语速上适当放慢一些;对脾气急躁的孩子, 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更加沉稳、语速适中, 使幼儿的情绪得以缓和。 总之, 对不同的幼儿, 教师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做到因人施教, 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语言可以启迪幼儿智慧, 发展幼儿思维,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 当一个问题出现后, 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而是应以一种中立的态度为幼儿创造宽松的谈话环境, 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 大胆回答问题, 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所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 我们应多向孩子发问, 并做到少一点再现性的提问, 多一点探索性的提问, 少一点直截了当的提问, 多一点启发性的提问, 如“为什么会这样? ”“哪一种方法更好? ”“你还发现什么? ”等比较性、分析性的问题, 更利于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从多方面更多地、更好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并产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总之, 在《纲要》的引领下, 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就必须努力探索和提炼教学语言, 在实践中多观察、常思考;细领略、勤摸索, 使教学语言艺术不断升华,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幼儿早期阅读环境创设初探[J].教育时空, 2009, 11.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8

一.教师语言的特殊性

1.权威性。教师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具有权威性,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有时老师就是真理的化身。这就要求教师说话不能信口开河, 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2.评价性。学生都非常关心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 都影响着学生对自身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要适当、客观、公正, 过高则易使学生产生骄傲心理, 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

3.导向性。教师的语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理想,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成绩, 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使学生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特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启发性。教师的工作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心智,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使其不断进步。所以, 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点拨”的特点。“点拨”恰倒好处, 就会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感, 使学生茅塞顿开, 印象深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善用比喻, 变抽象为形象, 把工作中收集到的信息, 转化为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5.激励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 使其超越自我, 不断进步。著名的皮格玛利蓉实验表明, 教师如果以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 以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 尤其在给学生下评语时, 能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 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惰性心理和试探心理突出的学生, 宜用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 宜采用点拨式语言。学生在激励语言的影响下, 就会自发产生学习的动力, 换醒学生内心中的奋进意识,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多的使用积极的语言

1.多使用建议性的语言, 少用武断性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具有权威性和评价性, 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学生有了进步时, 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学生行为有了过失, 更应该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而不应该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如常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来打击学生的心灵, 久而久之, 学生就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孩子”, 什么事也干不了, 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应多用建议性的语言, 这样既启发了学生, 使学生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2.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少用责备性的语言。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 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不那么全面, 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情况, 与他们的不成熟心理和缺乏经验有关, 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耐心地鼓励学生去争取做好每一件事,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指责过多, 会使学生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越来越没有主见, 最终成为缺乏创造性的、没有个性的人。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不要害怕失败。要使学生明白, 经验是在失败中总结出来的, 在失败中前进, 才会不断进步。

3.多使用期望性的语言, 少用批评式的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 期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鼓励作用。尤其是学生, 常常把老师的期望当作自己学习的动力。所以,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运用期望原则, 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 促使其不断进步。即使学生有了失误, 也要批评适度, 指出其前进的方向, 鼓励其克服不足,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关爱,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使其不断进步。

4.多使用商讨性的语言, 少用限制性的语言。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观判断事物。而未成年的学生, 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顾及到集体或他人利益, 往往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来。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能简单地以“不能这样做”或“不该那样做”来训导学生, 而应采取商讨式的方式, 帮助学生分析某件事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9

一、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启发性的语言, 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用脑去思考问题, 用眼去观察问题, 用口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动手进行操作练习, 从而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

如有位老师在引入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时, 用死谷之迷来引入:印尼有条死谷, 有两人带着一条狗, 误入这里, 狗晕死了, 一个人蹲下去救狗, 也晕死了, 而站着的那个人却安然无恙地走出山谷。那么凶手是谁呢?今天我们就做一次侦察员, 利用我们的知识找出凶手。这样通过启发语言的叙述,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如一位老师在课结束时, 有意识地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学生渴求知识结论的欲望被激发后, 来个“且听下回分解”, 促使学生课下预习, 寻找问题与所学知识间的关系, 为下一堂课埋下“伏笔”, 铺好“路基”。

启发性教学语言形式多种多样, 集灵活性、技巧性、创造性于一体, 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巧妙地运用启发性语言, 做到导教有术, 启发有方, 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正如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亦说:“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 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优秀的教师是示范, 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

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最耐人寻味, 最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因而受学生欢迎。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 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 唤起学生的听觉。教师还必须讲究用词造句, 讲究语言表达的修饰, 讲究多种句式的变换, 增强语言表达的色彩。如讲我国西北有些地区一天之中温差很大的情况, 就用“朝穿皮袄午披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来描述,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 无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所教的各门学科, 都是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上, 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因此, 教师上课要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准确性即准确地表达概念、原理、定律等, 而不是错误地或含混不清地表达。规范性即无论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如发言要标准、吐字要清楚、用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的心田, 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的心田。对学习较吃力学生可以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进行激励。如“你和同学们赛跑得了第一, 老师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像你们赛跑一样得第一的。”

数学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 篇10

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数学教学语言要规范精练.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系统的,而教学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精练,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当地表达内容,突出要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语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句读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教学语言的通俗形象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向学生施以较一般数学信息更新异、更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优势兴奋,促使信息有效地存储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之中.所以,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有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增位的错误,我马上让他们停止练习,说:“刚才,我在一个同学的练习本上抓到一个‘特务’,现在看谁能找到他?”随即出示上面的竖式,全班学生兴趣盎然,认真观察,很快就找到商中间多写的“2”来.这时用红粉笔将这个“2”圈起来让大家思考,“这个‘特务’是从哪里来的?”大家又很快发现是第一个余数大于除数造成的.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使做错的学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做对的学生更加深了对法则的理解.记得后来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只提醒大家说:“注意,计算中要防止‘特务’呀!”全班学生都会心地笑了,因为他们对之前的“特务”尚记忆犹新.

又如,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可以把教具上的半径涂成红色,半圆周长涂成白色,在拼近似长方形之前,特意提醒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它们俩(指涂色的半径和半圆周)一会儿要跑到哪儿去?”一个“跑”字,把半径和半圆周拟人化,学生的注意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且,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演示也因此“活”了起来.课后检查,学生对圆面积计算的算法算理都记忆深刻,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初学用竖式计算除法时,常常不能准确地把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准.可以编顺口溜:“除法竖式真可笑,画个厂字当除号,被除数在厂里住,除数厂外把门敲,抬头看看厂房顶,商在上面把手招.”此外,我让学生用谐音的方法把圆周率π的值3.141 6记作“山顶一狮一鹿”,等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学生记忆深刻,有的甚至终生难忘.

三、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性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例如,在数学兴趣小组课上,教师让学生解一道鸡兔同笼的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可就是说不出来,因为鸡的两只脚与兔子的四只脚混在一起.如果让兔和鸡的足数一样,那题目就容易解了.于是教师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足.”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惊奇地睁大眼睛.师:“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只头,下面该有多少脚呢?”“45×2=90(只).”学生齐声回答.师:“和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生:“少了26只.”师:“这26只脚哪里去了呢?”生:“被兔子们提起来了.”师:“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了吧?”学生欢叫着:“有13只.”这样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清晰.这是教师幽默、形象地讲解所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11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情感色彩

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鲜活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话语,赋予数学内容以生命力,使数学课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数学本身是无生命无感情的,但带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却可以在数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以及数学的有趣和魅力。带有情感的语言,不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一踏进数学课堂,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产生由对教师的爱转移到对数学课程的热爱,甚至能让学生把对数学的爱变成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

二、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时教师要抓在关键处,要善于“引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

及发展思维的目的。

三、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直观

教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此外,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幽默感,以增加语言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如有位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老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个学生却折出了1/8,老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说:“你的想法真是太让老师感到意外了!你不仅想到了用折纸的方法可以表示1/2,而且还学会了老师没讲的更难的方法!其他同学想不想学学他呀?来,动手试试你们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批评学生的艺术

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听不进自己的批评,其实,原因并非全在学生身上,有时与教师的批评方法不当,批评缺乏艺术性关系很大。有些教师一批评学生,便大发雷霆,甚至污言秽语横飞,这其实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更何况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有经验的教师都深知批评不等于训斥和责骂,也不等于讽刺和挖苦,更不等于拳头和教棒。他们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雨、循循善诱,令受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被人接受,批评同样需要幽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批评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学生逗乐了再讲,效果也不错。如选用长度单位:“教室长80()”一题,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填厘米。”教师假装吃惊地说:“哎哟,不得了,我们竟然在不到1米长的教室里学习呀,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商店里卖的小泥人了,能行吗?”于是让学生用手势演示1厘米、1米的长度,学生个个开怀大笑。这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错误,其他学生也都加深了印象,学生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五、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例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够准确,这些不科学的说法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读音、用词的准确性,上课的口头禅太多,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

六、运用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题:428÷2,教师说:“根据这道题的特点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有勇气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全班学生都做对时,教师又说:“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极大的鼓舞和推动,同时师生的情感也得到发展。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我们真好”“我可喜欢学数学了”“我非常愿意学数学”。

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该及时地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你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可以让他回答,并及时表扬他、鼓励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教师也要鼓励他,“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你大胆发言,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说,老师能表扬、鼓励他,他当然非常高兴,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发言,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会很快地得到提高。

教师批评语言艺术摭谈 篇12

一、不可讽刺挖苦, 伤其心灵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过错, 教师应及时批评教育, 批评时应以诚恳、善意、诱导的语言,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以发挥批评语言的教育功能。不可说反语, 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 教师批评他:“你很来劲了, 这次在全班第二名。” (实际是倒数第二名) 有学生上课打盹, 教师说:“李霁野先生有一本书, 名叫《给少男少女》, 书中说有一种动物, 特爱睡觉, 他们信奉‘食睡哲学’, 大家说这是什么动物 (指猪) ?”诸如此类的反语, 对学生冷嘲热讽, 甚至污辱性语言, 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达不到教育目的。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并以真诚和善意, 用美词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 才能使他们认识错误痛改前非。教师的批评语言应该是“温柔的惩罚、诚恳的忠告”。电大中专学生已成“小大人”, 他们对老师的语言已能辨别, 他们能听懂并知道老师的话是不是真诚善意的。老师批评学生经常用反话讽刺他们, 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而且降低了老师的威信。

二、不可当众揭丑, 损其自尊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读初二时曾因为数学老师而在班上当众出丑。教师在班上说:“我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 今天老师请她吃两个。”老师用毛笔蘸满墨汁, 在三毛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还说:“不要怕, 不痛不痒, 只是凉凉而已, 转过身让大家看看。”可以说三毛当时心凉透了, 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会因教师的一句不恰当的话, 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不能学好其所授功课, 甚至影响他 (她) 的一生。现代教育思想认为, 贯彻主体教育思想, 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当人看”, 用伤害自尊的语言批评学生, 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 是教师批评学生时语言方面的一大忌讳。

有的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贴进橱窗, 在班上宣读, 搞得成绩差的同学心理负担很重。有的学生与我谈心时说, 老师你们恐怕不知道我们最怕什么, 我问是什么?他们回答道, 最怕老师在班上宣读考试成绩, 考得不好让全班同学都知道太没面子了, 真的受不了。

三、不可粗暴过激, 诱其逆反

学生出现过失常在群体中, 在公共场合。在这特定的环境中, 教师批评学生一定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注意批评语言的语气、语调、用词, 和风细雨, 轻言慢语与学生交谈。要记住, 在众人面前不给学生面子, 教师就会丢面子。有的教师发现学生课堂上不听讲课做别的事, 非常生气:不听我讲, 做别的作业。遂命令学生到墙角站着, 学生不从, 老师恼了, 动手便拽, 并说:“今天这个班有你没有我, 有我没有你!今天治不了你, 我就不姓×!”结果这位同学真的离开了班级, 离开了学校。他心想, 这班上肯定不能有我了, 还能让老师走吗?

有的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语言粗秽, 导致学生反感, 产生破罐破摔现象。“就比猪还笨, 死木头钻两眼子!”学生心想, 无所谓了, 反正老师也看不起我。对有了过错的学生, 如果教师缺乏雅量, 批评语言粗鲁甚至谩骂学生, 这不仅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在同学面前颜面全无, 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隔阂,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影响教育效果。

四、不可程式固定, 缺少变化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往往是“三步曲”:“错了没有?”“错了。”“写个检讨。”有时为完成“第一步”用几天时间, 学生不知错在哪里或者根本不认错。“三步曲”无法完成。有的学生戏称这样的老师为“三步”老师。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套路”心里有“底”:大不了最后写个检讨完事。

教师批评学生“三步曲”式的对话, 好像学生服了, 教师满意了。其实学生不一定认识到错了, 错在哪里, 这样的批评不一定有效果。教师批评学生可以在散步中对话, 凉亭、石凳上谈心, 必要时可倾听学生诉说, 等等,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关系, 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的批评语言才能发挥功效。

五、不可语言干瘪, 无感染力

教师的批评语言与教学语言有区别, 但有相通之处。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如果干巴巴, 晦涩难懂, 甚至别字、错话不断, 不仅缺乏感染力, 甚至闹笑话, 有悖教育者的初衷。有位教师被学生气得相当难受, 把学生叫到办公室, 劈头便问:“你要把我气死啊?!我不怕你, 我从来不怕辣 (实际是棘) 手的学生!”学生忍俊不禁, “老师, 我不是辣手的学生, 我只是令你棘手吧。”试想想, 老师这样的语言功底能教育好学生吗?

教师批评语言, 要体现学者的儒雅, 哲人的思辨, 艺术家的情感。教师批评语, 可以是有声的, 可以是无声的。所谓无声的批评语就是教师通过自己丰富准确的表情, 给学生以某种暗示。如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师可用严肃的目光在其身上停留一下, 这样, 学生可从教师的表情中接收到批评信息而纠正自己的行为。教师的眼神、手势等无声的但却有形的体态语言是很重要的批评语言。

六、不可时间滞后, 缺乏时效

教师的批评语言要用得及时, 不说过时的话, 讲究批评语言的时效。

学生有过失、过错, 教师应及时找其谈话, 以恰当的语言、适当的方式对其批评教育, 使其改正。如果说学生的言行出现了偏差甚至犯了错误就像小树苗长出了不规则的旁枝乱叶, 那么教师适时批评就像苗圃修剪师的及时修剪。如果时过境迁再批评, 效果不会太好, 违背教育的及时性要求, 如果不及时对其批评, 放任自流则会贻误教育的最佳时机, 致使学生将小过铸成大错。

学生有过错, 即使教师没有批评教育, 学生自己改了, 不再重犯, 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再找学生谈话、批评, 不能揭学生的“伤疤”, 不能算“旧账”。揭学生的“伤疤”会使他 (她) 们身心痛楚, 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破罐破摔”, 跟老师对着干, 这样的批评语言千万要不得。

七、不可形式单一, 缺乏灵活

语言直接体现态度, 教师批评学生时还应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不要有居高临下的姿态, 漫不经心的感觉, 不冷不热的语气, 不耐烦的神态。“你听明白没有?我说 (表达) 明白了没有?”这两句话哪句听起来更顺耳、舒服呢?显然是后一句。 (某地习惯语言:啊 (还) 懂啊?!苏北某地话:你懂不懂啊?!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个人感觉听来不太舒服。) 即使著名电视主持人如果不注意语言方式也可能会引发诸如“下跪门”事件。老师批评学生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面对同样情形, 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语言批评学生, 效果可能截然相反。

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 电脑已成寻常物, “上网”已不新鲜, 网上炒股购物、聊天交友……已不再是时尚而是一种需要, 学生上网已很普遍。在网络条件下, 老师如果还用老掉牙的陈腐理论和呆板单一的语言批评教育学生, 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 而且会适得其反。很难想象, 在网络条件下一位从不上网, 不知“QQ”、“博客”、“交互”等为何物的老师, 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的批评语言和方式要引进时代活水, 融入时代潮流。网络时代, 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方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手机短信、及时通讯, 也可以是电子邮件、QQ聊天、论坛、博客、微薄、UC, 等等。教师运用这些丰富多样的语言方式和手段不仅方便快捷而费用低廉, 更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良药常常苦口, 忠言往往逆耳。制药师会在苦药外面包上糖衣, 教师也应当给“逆耳”的批评语加上“糖衣”, 就是要注意批评语的艺术性。总之, 要更好地发挥批评语言的特殊作用, 教师必须加强批评语言的修养, 注意批评语言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0.

[2]胡吉成.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生交互.全国基层电大发展援助项目第八期教师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材料, 2009.11.

[3]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6, 第1版.

[4]葛斌, 茅洪波.论人格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上一篇:装配工艺模型下一篇:设计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