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2024-10-18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精选12篇)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1

《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均指出:“高中英语教学,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 应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英语课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英语阅读课的完成首先是阅读理解, 接着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的词、短语、句式结构做多种形式的操练, 一方面是对语言的训练, 同时也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的巩固。所以处理好课文中的语言点是一个不可疏忽的方面。但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语言点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同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教师作为指导者, 建构者和促进者的“脚手架”式教学。

1 语言点在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没有重点, 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每个单元的阅读课中第一课时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是对语言点的教学。而往往语言点教学是最累人的一堂课, 老师本着“多多益善”的观点, 把本单元中词的各种用法不加分别通通教给学生。有些课堂上老师把常见的短语都一股脑儿教给学生。一个英文短语对应一个中文短语, 老师讲得很辛苦, 学生听得很晕乎。最后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2) 过多使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在各种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往往走的是程式化路径, 少了教学的现场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更多的是按照备课时的设想来“格式化”教学, 这僵化了教学过程。老师成为课堂的掌控者, 控制着学生思维, 而学生只是忙于抄笔记, 忽视了对语言的基本操练。这种语言学习是简单的“被告知”, 而不是“习得”。

3) 任务设置难度过大或者训练形式单一。

在语言点操练的过程中, 有时老师把任务设计的过难, 学生还没有理解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或者到底是怎么用的时候, 老师就让学生对语言进行自我生成。另外, 在语言点操练中, 单一的训练形式让学生疲惫于课堂教学, 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思考。

2“脚手架”及其分类

脚手架 (scaffolding) ,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 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教学者在支持学习者发展中提供支持结构, 以便学习者进入下一阶段或水平的角色。“脚手架”促进了学习者在以前知识之上的运用能力, 并将新的信息内化。“脚手架”式教学强调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介入的时空。其中学生的“学”是在一种支架的扶持下, 力图跨越最近发展区的学;教师的“教”则是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支架, 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的教。而根据其应用性质的不同, 又可对其进行如下细分:1.目标性脚手架;2.任务性脚手架;3.问题性脚手架;4.方法性脚手架;5.模板性脚手架;6.评价性脚手架。

在语言点课堂上搭好“脚手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习效果。在这里, 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M3U3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为例, 利用目标性脚手架、问题性脚手架、方法性脚手架和模板性脚手架帮助学生语言点的学习。

3 案例分析

3.1 目标性脚手架

作为阅读课的第二课时, 语言点的操练是不可少的:单个语言点操练;用课文中的语言点完成对课文的复述;对所学语言点的运用。在课堂一开始和学生明确在本堂课要达成的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主题Lost Civilizations的理解;2.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授的语言点;3.灵活运用课堂所授的语言点, 完成一篇随堂小作文。当一个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时, 学习动机会增强, 学习效率会提高。我们在教学中把学习目标明确提示给学生后, 学生的学习便更加具体、清楚。

3.2 问题性脚手架

问题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 它可以呈现一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设置他们熟悉的情境, 通过问题层层深入, 来完成语言点的操练。在讲到turn out这个短语的时候, 选择和学生切身相关的, 感兴趣的事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笔者把各个班级的健美操比赛的照片晒出来的时候, 学生兴奋不已;被问到谁是第一名的时候, 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集体荣誉感陡增。笔者顺势说“结果是某班的健美操对获得了第一名”可以用turn out, 常用的句式结构是什么呢?课文里出现过It turns out that.../Sb turn out (to be) .../As it turns out, ...。之后让学生分享此次成功的密诀是什么, 只有多练习才能熟练:It turns out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生通过问题的深入, 从简单的句式操练能熟练运用这个结构了。

3.3 方法性脚手架

方法性脚手架的提供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法指导有相同之处, 但更加开放和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如比较、类比、归纳、概括、演绎和分类等。教师要将解决问题需要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告诉学生, 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千古流传。在帮助学生行进语言点break down记忆的时候, 把它的几个意思糅合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 让学生猜测break down的几个含义。同时帮助学生总结sth/sb break down, 此处做不及物短语。

The carriage broke down on its way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Great Wall.

She broke down when she heard the death of her husband, who was tired to death.

Part of the Great Wall broke down when she cried for three whole days.

笔者认为, 下次碰到这个短语的时候, 学生就会与熟悉的故事产生联想, 教会他们记忆的方法, 学习事半功倍。

关于find+宾语+宾补, 什么形式可以充当宾补, 通过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ing, -ed, adj., n.是常用的宾补。

They found the classroom_______ (break) into when the students returned from the playground.

They found all the books_______ (lie) on the floor.

All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find ourselves_______ (attract) to it.

All the teachers find Class X_______.

通过熟悉的事件、故事作为脚手架来引导学生对宾补做总结, 学生讨论很热烈, 当然效果肯定不错。

3.4 模板性脚手架

模板性脚手架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范例、一个模板, 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对象、一个可以更换内容的框架, 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

庞贝和楼兰都是失落的文明, 在生活中有很多古文明的存在, 比如中国的

长城。很多学生都去过长城, 让学生用be well known来描述长城:The great wall is well known to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a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for its long history.同时通过be well known句式结构的回顾, 完成下列句子:

______is well-known to us______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______is well-known to us____________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______is well-known to us, the Great Wall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The Great Wall, ______________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deserves a visit.

帮助学生搭好框架, 让学生在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能很好运用这个句式结构。

关于result in sth being done这个结构, 先让学生来回顾相近的表达。

The sandstorms resulted in the city being buried.

The sandstorms____________the city being buried.

The sandstorms____________the city being buried.

The sandstorms______the city____________buried.

框架搭好后, 笔者教学时怎么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呢?古代的长城到了现在, 到底是什么情况?有的长城段堆放了垃圾, 有的长城段年久失修,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我们该怎么来维护历史文明呢?让学生根据图片运用result in sth being done来表达长城的保护问题。

It is believed that是学生很熟悉的, 但是sth/sb be believed to have

(been) done是学生的难点, 给学生结构示例之后, 笔者引进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smog, virus H7N9, 和当时紧张的北朝鲜局势来进行句式结构转换。

It is believed that smog has been brought under control.

It is said that the pigeons caused the deadly virus H7N9.

It is reported that North Korea has made full preparations for the war.

4 总结

“脚手架”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结合点, 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在英语语言点教学中, “脚手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操作视角,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搭建“脚手架”, 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它更加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脚手架”这一视角, 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使教学理念得到提升。让他们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点的操练, 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有效使用语言。

摘要:“脚手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支持, 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 实现学生主动发展。英语语言点是高中英语的重要环节, “脚手架”将为学生搭起有效英语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感兴趣的事或者关注的事等语境中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脚手架,语言点,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Bransford J, Cocking R.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 and Experience&School[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0.

[2]Vygotsky 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 chological Processes[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温彭年.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18-23.

[4]张国荣.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

[5]张雪梅.有利于学习者会话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2

1. experiment n. & vi.

(!) n. 实验,试验

do/ carry out/ perform/ make/ try an experiment

learn by experiment 通过试验学习

for experiment 供试验

an experiment report 实验报告

(2)vi. 进行实验

experiment on /upon sb./ sth. 用……做实验

experiment in sth. 做某方面的实验

2. advantage n. 优势,长处,有利条件

e.g.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gave her a big advantage.

One of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at it saves a lot of time.

※ take advantage of 利用;欺骗

e.g. You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fine weather to paint the fence.

The shopkeeper took advantage of the customers.

3. comfort n.& v.

n. 舒适,安慰

His kind words gave me comfort.

This new type of car brings people more comfort.

vt. 安慰

She came up the to child and comforted him.

adj. comfortable 舒服的

4. successful adj.成功的

success n. succeed v. successfully adv.

e.g. The experiment is very successful.

Wish you success!

He succeeded finishing the task.

They held the sports meeting successfully.

5. conduct v. & n.

6. charge

7. shock n. &v.

n. 电击,打击,震动

An electric shock can kill you.

It was a great shock for him when his wife died.

vt. 使……震惊

I was shocked when I heard about your accident.

The accident shocked the whole world.

8. a great deal of 大量的

只能修饰可数名词的:a large/ great/ good number of, a good/ great many, dozens of, scores of, quite a few

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的:a great deal of, a large amount of, quite a little

既可修饰可数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的:plenty of, a lot of, lots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good supply of

9. prove vt.

10. tear vt. & v. (tore, torn)

(1) 眼泪

Tears rolled down her cheeks.

The little girl was in tears for she couldn’t find her mother.

(2) 撕扯,撕裂

He tore the letter after he read it.

The magician tore up a 5-pound note and then made it whole again.

The material tears easily, so be careful when you wear it.

11. control n. & v. 控制

The machine is controlled by this button.

Try to control yourself no matter what you see.

※ in control of 控制住,管理

out of control 失去控制

under control 被控制住,状态良好

under the control of 受……的控制

lose control of 失去对……的控制

12. fasten vt. 拴,系,绑,捆

Have you fastened all the doors and windows?

Fasten your seat belts!

※ fasten … to… 把……拴在……上

He fastened his bag to the bike.

A horse was fastened to a tree.

13. sense n. 感觉,意识,常识,意义

The five senses are sight, hearing, smell, taste and touch.

He has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

I have no sense of business.

※ there is no sense (in) doing sth. 做某事是没有意义的

There was no sense in making a child suffer like that.

I don’t think there is much sense in asking him to come here.

※ make sense 讲得通,有意义,能被理解;有道理

No matter how you read it, the sentence doesn’t make any sense.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let children play with matches.

14. doubt n. & v.

n. I have some doubt about her honesty.

She had her doubts whether Jim could come.

I had no doubt that he will succeed.

※ beyond /without a doubt 毫无疑问地;确实地

I’ll be back on Friday without a doubt.

v. 怀疑,不相信

I doubt the truth of the news.

I don’t doubt that he will come.

I doubt whether he will come.

※ doubt为肯定时,后面的宾语从句用whether引导;doubt有否定词修饰时,后面的

从句用that引导。

15. conclusion n. 结论

conclude v. 使……结束

draw / reach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jump to a conclusion 冒然断定, 过早下结论

II. Keys points in each part:

§ Warming up

1. Give an example of what you learn about for each field of science.

※give an example of 举出……的例子

follow one’s example 以……为榜样

set sb. an example = set an example to sb. 给……树立榜样

for example 例如

e.g. The monitor likes to arrive early at school to set an example to others.

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of Eskimo’s life.

I have many hobbies--- fishing, for example.

§ Speaking

2. Well, in my opinion, it’s a waste of money.

※ It’s a waste of money/ time to do sth. 做某事是浪费钱/时间

e.g. It’s a waste of time to argue further.

※ 当waste做“废料、废弃物”讲时,是[U] n.

e.g.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more and more waste is produced every day.

There is some dogs’ waste in your garden.

※ waste vt. 浪费

waste time/ money on sth. 在……方面浪费时间/钱

waste time/ money in doing sth. 浪费时间/钱做某事

e.g. He wasted a log of money on horse racing.

You shouldn’t waste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3. We should make more use of this new technology.

※ make good/ full/ little use of 好好/充分/不充分利用

e.g.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our spare time to study.

Waste materials must be made full use of.

§ Reading

4. Having realized that I could use a kite to attract lightning, I decided to do an experiment.

having done 是现在分词的完成式,在句子中做时间状语或原因状语,表示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前。此句相当与After I had realized that I could use a kite to attract lightning, I decided to do an experiment.

e.g. Having finished the work, they went home happily.

Having had a lot of food, he didn’t want to eat anything.

Having lived in this city for many years, he knows it very well.

5. I was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experiment would not work.

work vi. 奏效,起作用

The medicine worked.

Your idea won’t work in practice.

The clock hasn’t been working since I dropped it on the floor.

6. The string was getting charged!

get + 过去分词(done)有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和get连用,多表示某件事意想不到地、突然地、或偶然地发生。

They got trapped in the heavy snow on the way home.

The group of people got lost in the forest.

If you go after dark, you must be careful not to get attacked and robbed.

7. Tie the corners of the handkerchief to the points of the cross, and you will have a nice strong kite.

(1) “祈使句+and/ or + 陈述句”中,祈使句表示条件,陈述句表示结果。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and you will also win others’ respect.

Think the question over, or/ otherwise you can’t work it out.

(2) tie… to… 把……拴在……上

He tied his horse to the tree and had a rest.

8. Add a tail to the frame and tie a long string to the cross so you can control the kite.

add… to…把……加到……中

add to 增加

add up 总计,加起来

add up to 总计是

Add up these figures, please.

The music added to our enjoyment.

The bad weather added to their difficulties.

These figures add up to 365.

9. This ribbon, which must not get wet, will protect you from the electricity.

protect A from/against B 保护A免受B的伤害

阻止……做……的短语有:

stop…(from) doing…

prevent … (from) doing…

keep … from doing … (from不能省略)

e.g. Put on more clothes to prevent yourself from the cold.

I must do something to stop/ prevent the ceiling falling down.

Nothing can stop/ prevent/ keep us from doing it once we have decided to do so.

§ Integrating skills

10. British law says that every new drug must be tested on at least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such as mice or dogs.

test sb. on sth.. 测试某人某方面的能力

The teacher tested the whole class o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11. Choose one or two arguments from the reading that go against your view.

go against sb. 对某人不利,反对

go against sth. 违背

The war is going against the people in the two countries.

Don’t go against your parents’ wishes.

Unit 16

Useful expressions:

1. pros and cons 2. give an example of

3. in ones’ opinion 4. a waste of money

5. much too expensive 6. in the future

7. make a noise 8. make use of

9. conduct/ do an experiment 10. a number of

11. just then 12. get charged

13. close to 14. be made of

15. tie…to… 16. the next three steps

17. fasten…to… 18. protect… from…

19. conduct electricity 20. around the world

21. be tested on 22. there’s no doubt that

23. have no right to do sth. 24. make clear

25. in one’s own words 26. be made up of

27. be of great help 28. take on the American nationality

29. leave A for B 30. take an/ no interest in

Sentences:

1. Have realized that I could use a kite to attract lightning, I decided to do an experiment.

2. I was beginning to think that the experiment would not work.

3. Tie the corners of the handkerchief to the points of the cross, and you will have a nice strong kite.

4. Fly the kite when a thunderstorm appears to be coming soon.

5. There is no doubt that 100 years ago animal testing was cruel but today animals are very well take care of.

Unit 16

1.赞成和反对 2. 给出……的例子

3. 在某人看来 4. 浪费钱

5. 太贵了 6. 在将来

7. 发出噪音 8. 利用

9. 做个实验 10. 大量的

11. 就在那时 12. 被充上电了

13. 靠近14. 由……做成的

15. 把……捆在……上 16. 接下来的三步

17. 把……拴在……上 18. 保护……免受

19. 导电 20. 在全世界

21. 被测试…… 22. 毫无疑问……

23. 没有权利做某事 24. 弄清楚

25. 用某人自己的话 26. 由……组成

27. 有很大的帮助 28. 加入美国的国籍

29. 离开A地到B地去 30. 对……有/没有兴趣

句子:

1. 在我意识到可以利用风筝来吸引闪电以后,我决定做个试验。

2. 我开始思考这个试验不会有作用。

3. 把手帕的角拴在十字架的顶端。

4. 当暴风雨看起来快来的时候,就放风筝。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3

摘 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谋求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平衡发展是教师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语言点教学这一课例中,作者试图将它们有效地糅合起来,让学生在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能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因此,作者以CIR原则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语言点教学的课堂实践。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语言点教学 CIR原则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们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交际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实际上,对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的传授和操练,依旧是不可避免的话题,例如语言点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如何才能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的学习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以CIR原则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语言点教学的课堂实践。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更注重后两项的内容。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指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都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首先,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不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不掌握足够的词汇,不了解英语的语法,就不可能发展任何的语言技能。其次,语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语言实践活动。传授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要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学习英语,因此,语言技能的训练是教授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参与上述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训练①。

二、CIR原则的内涵和功能

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糅合,需要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研究教材、学生的前提下进行。

C-Correlative: 语言点教学无法脱离课本。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单元教学,着力于学生在话题知识的引领下,提高其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基于此特点,语言点教学应该统筹兼顾单元主题内容的巩固,在主题与语言点相关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情感目标在内的三维目标。

I-Interesting:传统的语言点教学最大的障碍在于课型本身的无趣性,进而带来学习的无效性和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要努力结合学生本身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语言能力的层次,将语言内容教学赋予更多的趣味性,以求得语言点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R-Reoriented:尽管语言点教学无法脱离课文,但是语言点教学有其本身的散落的特点,可以结合其他的相关主题,将语言点本身、课文主题糅合至一体,于无形间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原则

在一次市级赛课活动中,尝试以CIR为原则,基于牛津高中英语M4U1 Advertising这一单元中Advertisements一文,设计一节语言点教学课。

1.教学内容浅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高一第四模块第一单元的语言点。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运用能力,针对高一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水平及对本课Reading部分的理解,教师应该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开展语言点教学。

2.课堂设计总体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基于一个主题的语言点教学课型,主要以讲解与操练为主。这一课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现状,以输出带动输入,以说和写带动更有效的听和读。由于语言点分散,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采用本身Advertisements这一主线,结合电影Titanic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在字、词、句理解和使用的基础上,向语篇的理解和生成跨越。除了完成单元语言点教学,在让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形式加以重视的同时,完成对Advertisements这一主题的升华,渗透更多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

四、教学案例设计

1.精心导入话题,结合课文,呈现语言点。

【设计】Lead-in

Look at the picture, which one is me, Apple, Betty or Care? (以图片拉近距离)

Introduce a slogan —— If you want to be a better teacher, come here and join us.

It tells me that I am a good teacher; come here and I’ll be better.(直接引入Advertisements主题及其作用)

【说明】因在外校开课,此举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快速导入与课文相关的Advertisements这一主题。

【设计】Review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ds, including commercial ads and ?摇?摇 ?摇?摇?摇 service ads, ? are meant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a ?摇?摇 ?摇?摇?摇 or service or to believe in an idea.

On the one hand, the commercial ads, using some skilful methods, often? fool people into ?摇?摇?摇 ?摇?摇 a lot of unnecessary things.So people should be made? aware of the skills and don’t? fall for them.There are also ?摇?摇?摇?摇 ?摇 to? protect people from them.

On the other hand, ?摇?摇?摇 ?摇?摇 all ads play tricks on people, though.PSAs? aim to ?摇?摇?摇 ?摇?摇 us and help us lead better lives.So judge wisely? when it comes to the ads.

Let’s begin our story with the 8 items.

【说明】以课文复习为过渡,直接导入八个语言点。

2.两个话题螺旋状带入各个语言点的教学和操练,充分发挥学生听说读各方面的能力。

【设计】Learn and practice 1

The film company means this video clip to promote the film “Titanic”.In other words, this video clip is meant to promote the film “Titanic”.So it functions as an ad.(以第二话题Titanic 复习第一主题Advertisements的功能,同时导入相应的语言点,进行解释和多方位的操练。)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mean)

电影公司旨在用这部电影娱乐观众。

The film company ?摇?摇 ?摇?摇?摇 this film ?摇 ?摇?摇?摇?摇 entertain people.

This film is ?摇?摇?摇?摇 ?摇 ?摇?摇 ?摇?摇?摇 entertain people.

本片针对(适合)所有年龄人群。

This film is ?摇?摇?摇?摇 ?摇 ?摇?摇 ?摇?摇?摇 people of all ages.

Fill in the blanks:

This film, ?摇?摇?摇 ?摇?摇 ?摇?摇 ?摇?摇?摇 entertain people,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This film, ?摇 ?摇?摇?摇?摇 ?摇 ?摇?摇?摇?摇 people of all ages,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说明】以Titanic的广告片为眼,导入广告目的,利用这一契机,开始be meant to这一词组的理解和使用。练习的设置紧扣第二主题,从广告片的目标到电影Titanic的目标,进行多纬度形式的操练,从字到词进而到句,层层深入,并且延伸到mean的其他用法,在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方面同步进行有效的拓展。

【设计】Learn and practice 2

From the movie we know 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people we love.We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people we love.(以第二话题Titanic的情节,导入另一个语言点,在强化理解的同时,结合图片信息进行操练,增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Make up sentences with the help of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aware)

The man was aware of ?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The man was aware that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

【说明】以主题内容直接带入aware的用法,导入图片情境,引导学生使用该用法。

【设计】Learn and practice 3

I’m aware of how the story starts and how it ends because I’ve watched the film more than 10 times.I’m also aware that there’s something special with the film in 3D.Do you think the ad can fool me into seeing the movie for an eleventh time? (以第二话题Titanic电影,以及Advertisements的功能同时导入另一个语言点,设置一个与自身相关的情境,在强化理解的同时,对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以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操练。这一情境将延伸到下列几个语言点教学,一脉相承。)

Fill in the blanks using proper words.(fool)

The ad company tried to fool us ?摇?摇?摇 ?摇?摇 that ad.

Should I be fooled ?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 ?摇?摇 my money and time?

Should I be fooled ?摇?摇?摇?摇 ?摇 wasting time and money watching the film again?

【说明】用教师本人对Titanic的了解导入fool一词,并展示其用法,以教师所设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设计】Learn and practice 4

In fact when it comes to ads, I don’t hate all of them.Only some ads can fool us into spending too much money and time.

“When it comes to something” often means “when we talk about something”.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en it comes to ?摇?摇?摇 ?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Extension: come across /come up with/ come true/ come about / how come

【说明】依旧以主题内容为引子,导入when it comes to这一词组,并对come这一字的用法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语言输出,以说和写引导学生由句子生成向语篇生成发展,带动语言点的巩固;针对话题,进行有效总结,提升单元主题的深度延伸并达到情感升华。

【设计】Consolidation 1

Watch the ads and try to make up sentences using at least one of the phrases we’ve learnt.(be meant to do, fool into, be aware of , protect from, when it comes to, not all, aim to do, fall for)

【说明】基于两种形式Ads的出发目的,和两张广告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发使用八个语言点。

【设计】Consolidation 2

Make up a story or a passage within 4 minutes in a group of four, using as many language items as you can.

Sample Passage :

When it comes to films, people often talk about a great one, Titanic, in the last century.Not all the films have the chance to come back, but today it returns.Titanic, is meant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love, courage and sacrifice.The director aims to make it a better film by using high tech.People are aware that this is not a new film.They still choose to go to the cinema not because they are fooled into doing so but because they want to experience the great event again.They are still moved when Jack, a poor young man tries to protect his girl from being hurt.It’s a good film.

【说明】 样文在内容上是对本节课两条主题的有效总结;在形式上是对本课时八个语言点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以此为眼,引导学生着眼于语篇的生成。

【设计】Conclusion

In the world of the ads, we can appreciate a lot of beautiful things, love, care, sacrifice and responsibility.This is a wonderful world.It is not the ads but the way we treat them that matters.So read carefully, and act wisely.

【说明】这是对两条主线的升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Ads,培养其正确态度, 同时渗透社会意识和文化的教育。

五、总结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兴趣的引导下参与课堂教学,并以主动的态度进行有效的操练和巩固。学生的创造性是本课堂的高潮所在,在脱离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之后,学生在语言点的操练中多了自己的个性,也显示了他们对于这些语言点的掌握程度,这是教师很乐意看到的,这样的操练应该予以更大的重视。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是本节课的一大缺陷。

注释:

① http://pett.gxtc.edu.cn/jy/showdetail.php?mid=132&aid=227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第一版.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英语阅读中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篇4

基于语篇评析的语言点教学, 主要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篇的理解之中, 把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文本分析、说明、评估、推理、判断、鉴赏等评析活动结合起来。语言点的理解或顿悟是这些评析活动的成果之一, 反过来又助推评析活动的进行。笔者把这种基于评析活动的教学, 称为“评析性教学”。文本阅读中语言点的评析性教学通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基于关联词语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关联词语是指意义相近、相同、相反、相容甚至相斥的一组词语。在语篇中构建词语的关联, 能够促进学生对某些语言点的理解。

1.意义相反的关联词语

比如, NSEFC Book 8 Unit 2的“CLONING:WHERE IT IS LEADING US?”中有这样一段话:

On the one hand, the whole scientific world followed the progress of the first successful clone, Dolly the sheep.The fact that she seemed to develop normally was very encouraging.Then came the disturbing news that Dolly had become seriously ill.Cloning scientists were cast down to find that Dolly’s illnesses were more appropriate to a much older animal.Altogether Dolly lived six and a half years, half the length of the life of the original sheep.Sadly the same arbitrary fate affected other species, such as cloned mice.The questions that concerned all scientists were:“Would this be a major difficulty for all cloned ani-mals?...”

On the other hand, Dolly’s appearance raised a storm of objections and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media and public imagination.It became controversial...

针对第一段, 笔者先提问学生:What were scientists’responses to the first clone?逐步引导学生根据sadly一词找出意义相关联的形容情感的词或短语:encouraging, disturbing, cast down, concerned等。在此基础上, 请学生猜测首句主题词汇———follow the progress的意思 (b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and in the way it develops) 。由此说明克隆科学家虽然有时会担忧和沮丧, 但实际上他们都对克隆动物的研究乐见其成, 持正面积极的态度。所以第一段的主题句即: (On the one hand, ) the whole scientific world followed the progress of the first successful clone.

第二段列举了科学界之外的人士对克隆动物的态度。通过请学生画出句子中表达负面意义的关键形容词:evil, nervous, conservative, forbid, controversial, 让学生更明确地理解首句中的关键词objection (being opposed to sth or disapproving) 的意义。由此得出第二段的主题句是: (On the other hand) , Dolly’s appearance raised a storm of objections.

接着, 把这两段的主题句合并起来, 学生就不难看出这两段话描述的是两个阵营的人士对克隆动物截然相反的态度。这时, 学生就可以发现,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是用以引出两个不同的观点、尤其是相对观点的一对信号词。通过对一组意义关联的词汇进行评析, 使学生自我发掘和探究语言点“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的使用语境, 从而更加深入和明晰地理解它的用法。

2.语义外延有交集的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未必一定要意义相近或相反, 不同词语只要有语义外延上的交集, 都可以称为关联词语。比如, NSEFC Book 2 Unit 3的“WHO AM I?”中有这样一段话:

In 1936 my real father, Alan Turing, wrote a book about how I could be made to work as a“universal machine”to solve any difficult mathematical problem.

虽然universe和any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 但universal machine的这一称谓和它的作用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可以提问学生:“What was the universal machine like in Turing’s mind?”universal用以形容某物suitable in every situation or can be used to solve any problem。而Turing心目中的universal machine只是用来解决“any mathematical problem”, 而非“any problem”。可见当时他虽然高瞻远瞩, 但对计算机未来的巨大作用, 还是缺乏更丰富的想象力。今天的计算机, 已经是在医学、金融、商业、军事、科学各个领域无所不能的、真正意义上的universal machine了。对universe一词与其相关的any一词进行评析, 让学生领会到了文中的universe的局限性, 并同时理解了universe的真正意义。

所以在进行关联词语的评析时, 教师必须能深入理解特定词汇的语义、涵义、概念, 才能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关联。基于关联词语的评析活动, 可以让学生通过语篇中相关词语的不断重现, 从不同角度丰富读者对目标词语的认识, 从而对语言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基于推理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1.归纳

推理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归纳。归纳帮助我们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概念。[1]在文本的条件下, 常常有一些词汇、句子或段落牵涉到个体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清这些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本间的内在关联并推测出目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以NSEFC Book 7 Unit 4的“A LETTER HOME”的第2、3段为例。这两段主要描述的是作者 (志愿者) 所在学校的恶劣条件。为了讲解condition一词, 教师先提问:The bush school is in terrible conditions.Can you name just a few of the conditions?

学生列出具体的conditions (no electricity, no textbooks, no equipment, muddy tracks, no water available) 后,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这些conditions的共性, 即:particular things you see, hear or feel。然后, 教师进一步提出:Besides the terrible conditions, does the school have other things to worry about?

通过学生提供的答案 (如:The students have no concept of studies.Parents can’t afford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 教师指出:The school is actually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这样通过对文本信息的归纳, 教师用不着举更多的额外例子, 学生就明白了situation指的是combined things, 而condition主要是指具体的条件。

在同一文本背景下, 作者提到“Science is my most challenging subject”。为解释challenging一词, 教师向学生提问:Why does the writer say it is“a challenging subject”instead of“a difficult subject”?Does he happen to choose the word at random?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 请他们立刻查阅词典, 可知challenging的意思为:most difficult but in an interesting and enjoyable way。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文本找到作者作为志愿者教师生活清苦但依然乐此不疲的语篇信息, 如:He ended up as an experienced and imaginative teacher;As a volunteer teacher, he is always willing to do better because he came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等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归纳, 学生对challenging一词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在文本背景下, 我们不建议学生查词汇表、查词典。词典编纂者不会将社会意义、心理联系与词语本身联系在一起。文本则比词典有更为丰富的语义, 而且学生若能从文本上下文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 不仅能发现关联信息的蛛丝马迹, 也锻炼了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演绎

与归纳相反的是演绎的方法, 它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导出特殊情况的一种推理方法。以NSEFC Book 8 Unit 3的“THE PROBLEM OF THE SNAKES”为例。课文中提到了捕蛇的程序 (procedure) , 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procedure的意义, 我们可以将捕蛇的程序列在PPT上, 但中间夹杂非程序的一些信息, 比如器具描述、试验结果和试验反思等, 然后请学生把它们挑选出来。

1.First, I bought an ice-cream maker which was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2.Between the outside and the inside walls of the bowl there is some jelly, which freezes when cooled.

3.Then, I put the bowl into the fridge and waited for 24 hours.

4.At the same time I prepared some ice-cubes.

5.After that, I placed the frozen bowl over the snakes’habitat and the ice-cubes on top of the bowl to keep it cool.

6.Finally I covered the whole thing with a large bucket.

7.Then I waited.After two hours I removed the bucket and the bowl.

8.The snakes were less active but they were still too fast for me.They abruptly disappeared into a convenient hole in the wall.

学生通过对以上8个陈述的分析、识别, 界定它们是否属于procedure的一部分。这一活动是对procedure一词的概念的理清。这种通过文本具体例证去证实概念的演绎方法, 对理解语言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推测

除了归纳和推理, 利用推测的思维活动也能进一步理解语言点。例如, NSEFC Book 7 Unit 4的“A LETTER HOME”讲的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志愿者教师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支教的故事。他给国内的朋友写信, 里面有一句话说:Thanks for your letter, which took a fortnight to arrive.教师提问学生:What i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additional part (which took a fortnight to arrive) ?这是一个推断的问题。有些学生答, 这说明作者patient;有些学生答, 这说明作者感到grateful。这些答案, 暴露了不少学生的思维弱点:其实, patient有两层意义: (1) wait calmly, (2) without being angry, 但语篇中并没有提到作者如何平静地等待。而依据前文提到的thanks for your letter, 也不能推断出作者对朋友的感激。这时, 教师引导学生去推测fortnight一词是表达一段长时间还是短时间。一封信需要fortnight才能到达, 说明作者的支教地一定地处穷乡僻壤。所以, 这里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took a fortnight to arrive并不是用来限定letter, 而是用来做补充和说明。通过这样的推测, 学生既明白了fortnight的意思, 又掌握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

三、基于背景知识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任何文本, 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等语境支撑。文本评析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比如, NSEFC Book 3 Unit 1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有这样一段话:

Festivals can also be held to honour famous people.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China honours the famous ancient poet, Qu Yuan.In the USA, Columbus Day is in memory of the arrival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in New World.India has a national festival on October 2 to honour Mohandas Gandhi, the leader who helped gain India’s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

本文对这三个名人只作白描式的描写。但是, 如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更可以进行语言点的教学。以本段的arrival和gain为例。教师可以提问:Which festival celebrates a person from a different culture?学生知晓Columbus Day是用来纪念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所以这个节日基本是北美洲的一个庆祝日。但是, 北美洲当今还有不少人 (比如说美洲土著后裔) 很憎恨哥伦布, 因为他们认为他的到来 (arrival) 几乎摧毁了土著人的文化, 给他们带来痛苦的记忆。而圣雄甘地为追求印度独立, 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数度被捕入狱而矢志不渝, 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 终于赢得 (gain) 国家独立。gain的真正意义 (gradually achieve something that is valuable)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支撑而更加清晰和丰满。

词汇如此, 语法点的理解也一样。比如,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有这样一句话:If the neighbours do not give any sweets, the children might play a trick on them.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情态动词might等的用法。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度提供万圣节的背景, 指出万圣节夜晚小孩挨家挨户讨糖果, 大人们总是会满足他们的愿望, 因此小孩对屋主play a trick几乎没有付诸实践的机会。这就是文章中为什么要用might (用以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的原因。

四、基于语篇情节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语篇中的语言点实际上是作者根据具体语境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选择结果, 因此语言点不能孤立分析, 而应该与语境充分结合在一起。比如说NSEFC Book 1 Unit 3的“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中有这样一段话:

I am fond of my sister but she has one serious shortcoming.She can be really stubborn.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she insisted that she organize the trip properly.Now I know that the proper way is always her way...Once she has made up her mind, nothing can change it.Finally, I had to give in.

Several months before our trip, Wang Wei and I went to the library...

文中的can表达“有时可能会”的意思。我们可以建立在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提这样一个问题:Is Wang Wei always a stubborn person?学生进行讨论, 充分发表见解。然后教师继续提问:Who might have first come up with the idea of doing some research at the library?

事实上, 不管谁提出去图书馆做个资料研究, 只要Wang Wei去了, 就说明她还是能够听从别人意见, 而不总是一意孤行的人。所以, 基于语篇的情节, 学生就可以较好地理解情态动词can在肯定句中表示“有时可能会这样”的用法。语言点教学若能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 就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各种隐含的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

五、基于语言鉴赏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

文本阅读的大部分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和了解他人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 阅读同时也会提高一个人的语言鉴赏能力。我们在文本阅读时, 也应该充分注意文本的遣词造句对文本信息传达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 NSEFC Book 3 Unit 1的“A SAD LOVE STORY”中有一段话:

She said she would be there at seven o’clock, and he thought she would keep her word.He had looked forward to meeting her all day, and now he was alone with his roses and chocolates, like a fool.Well, he was not going to hold his breath for her to apologize.He would drown his sadness in coffee.

显然, Li Fang因为女孩的爽约, 心情极其郁闷。想到女孩可能故意放他鸽子, 不由得心生怨恨。作者使用了短语hold his breath和drown his sadness, 极其传神地把Li Fang的气恼和郁闷描写了出来。而如果将这一句子改写为:He wouldn’t expect her to apologize.He would forget about his sadness, 句子平淡而寡味, 意蕴全失。教师可以从此扩展开去, 举出更多使用breath, drown等词使得语句更加生动的例证。如:Don’t waste your breath.He was drowning in frustration等等。

再如, NSEFC Book 1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是描述唐山地震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明喻 (Simile) :Bricks were like red autumn leaves;暗喻 (Metaphor) :Hard hills of rocks become rivers of dirt;重复 (Repetition) :The water in the wells rose and fell, rose and fell;幽默 (Humor) :The cows would never give milk:the cows died;拟人 (Personification)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夸张 (Exaggeration) :The world was at an end;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描述事实的手法重述以上的句子, 让学生去发现使用修辞手法和写实手法之间的差异。这个评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at an end, rise and fall等词汇的用法。

总之, 教师必须认识到, 绝大部分语言点都可以附着于文本上, 而文本又有着丰富的张力。教师不能盲目接受文本中语言点的“字面”信息[2], 不能为了教语言点而教语言点, 不能视语言点的学习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 而应该引导学生跳出文本, 以评析、批判的态度, 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读课文、评价课文、欣赏课文。这样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阅读态度, 可以促进语言和意义最大限度地交融, 给语言点的学习注入更加多维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理查德·保罗, 琳达·埃尔德.思考的力量[M].丁薇,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249.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5

1. accumulate (v.) 积累;搜集;聚集(某物)

He quickly accumulated a large fortune.

收藏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集足够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如果不打扫房间, 灰尘很快就会积聚起厚厚的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ll the time一直地 at a time 每次

at all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 at on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

at th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

I kept it all the time to remind me of you.

每次吃两片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 should at all times be aware of our own shortcomings.

At one time I played a lot of sport, but I seem to have lost interest now.

I told you at the time that I thought you were stupid.

3. tradition传统观念、看法等的总称(不可数)

By tradition, people play practical jokes on April 1.

tradition一种传统习俗做法 (可数)

It’s a tradition that the young look after the old in China.

traditional adj.传统的, 惯例的

4. get excited

1) Hearing the news, they got astonished.

2) Be careful or you will get yourself hurt.

3) If I got ________ in the UK,I would expect a present. (marry)

4) Keep away from the fire. Don’t get _______. (burn)

5. 1)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s I know nothing. 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 car came to a stop. 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water came to my waist. 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 bill came to $5.50. ___________________

5) Suddenly the words of the song came to me. ___________________

6) At last he came to oneself in hospital. ___________________

6. celebration n. 庆祝 (不可数). 庆祝活动(可数)

1) All night long the celebration of victory went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re were celebrations in the streets.

3) 那天晚上我们组织了一个庆祝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celebration of The party was in celebration of mother’s silver wedding.

celebrate庆祝;庆贺

1) We celebrated the New Year with a dance party.

2) He celebrated his birthday with a banquet.

7. settle v.

1) 定居;使定居

我儿子已经在美国定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落下;栖息

The insect settled on a le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平静,使安静,使镇静

Wait until the excitement has settled dow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决定,确定;解决

他们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Well, if you had joined the chat room ten minutes ago, you would have known what…

本句为虚拟条件句, 表示与过去相反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 条件句中谓语动词一般用had done结构, 而主句中谓语动词用would/could/should/might have done 结构

1) 要是你准备功课再仔细一点的话,你就能通过考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f that hurricane had happened at night, there would have been more death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clarify vt. 阐明, 澄清

1) His explanation clarified the myste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纸条是用来澄清事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participate vi 参加, 参与(常和in连用)

1) Harri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tests(抗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参加昨天的讨论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icipation n.

11. reception n.

1) Jan had an enthusiastic reception when he returned h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e were given a warm recep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获胜的队伍在家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adjust vt 调整, 调节, 使适应

1) The desks and seats can be adjusted to the height of any child.

2) You can’t see through a telescope unless it is adjusted correctly to your sight.

3)我必须得调一下手表,它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整你的语言以适应听众的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ust vi. 适应

1) My eyes haven’t adjusted to the da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很快使自己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justable adj 可调动的, 可调节的

adjustment n 调整, 调节, 适应

The newly-weds ne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13. royal adj. 王室的, 皇家的; 豪华的, 极好的

1) The royal family consists of the King and Queen and their relations. _________________

2) The millionaire treated us to a royal feast. (宴会) 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astronauts received a royal welcome. ___________________

14. Should you come to Brunei, you would have to take off …

1) If I were in good health, I would go with you tomorr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f you had told me earlier, I c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f you should call, you would have to call in the afterno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6 Unit 3 Reading

1. accumulate (v.) 积累;搜集;聚集(某物)

He quickly accumulated a large fortune.

收藏书籍___accumulate books 搜集足够的证据accumulate enough evidence

我们如果不打扫房间, 灰尘很快就会积聚起厚厚的一层。

___Dust will accumulate quickly if we don’t clean the house.__ ___

2. all the time一直地 at a time 每次

at all times 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 at one time ____曾经;一度_______________

at the time ________那时候___________

I kept it all the time to remind me of you.

每次吃两片药。____Take two pills at a time._____

We should at all times be aware of our own shortcomings.

At one time I played a lot of sport, but I seem to have lost interest now.

I told you at the time that I thought you were stupid.

3. tradition传统观念、看法等的总称(不可数)

By tradition, people play practical jokes on April 1.

tradition一种传统习俗做法 (可数)

It’s a tradition that the young look after the old in China.

traditional adj.传统的, 惯例的

4. get excited

1) Hearing the news, they got astonished.

2) Be careful or you will get yourself hurt.

3) If I got __married______ in the UK,I would expect a present. (marry)

4) Keep away from the fire. Don’t get __burnt_____. (burn)

5. 1) When it comes to politics I know nothing. __谈到;说到 _________________

2) The car came to a stop. _____达到______________

3) The water came to my waist. ____达到_______________

4) The bill came to $5.50. ____________共计_______

5) Suddenly the words of the song came to me. _____突然想起______________

6) At last he came to oneself in hospital. ______恢复知觉_____________

6. celebration n. 庆祝 (不可数). 庆祝活动(可数)

1) All night long the celebration of victory went 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re were celebrations in the streets.

3) 那天晚上我们组织了一个庆祝活动. ____That night we organized a celebration.__

in celebration of The party was in celebration of mother’s silver wedding.

celebrate庆祝;庆贺

1) We celebrated the New Year with a dance party.

2) He celebrated his birthday with a banquet.

7. settle v.

1) 定居;使定居

我儿子已经在美国定居了。_My son has settled in the USA._______

2) 落下;栖息

The insect settled on a leaf. ______一只昆虫落在树叶上。_______

3) 使平静,使安静,使镇静

Wait until the excitement has settled down. ___等到兴奋劲都平复下来。________

4) 决定,确定;解决

他们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问题。 _They finally settled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mselves._

8. Well, if you had joined the chat room ten minutes ago, you would have known what…

本句为虚拟条件句, 表示与过去相反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 条件句中谓语动词一般用had done结构, 而主句中谓语动词用would/could/should/might have done 结构

1) 要是你准备功课再仔细一点的话,你就能通过考试了.

__If you had prepared the lessons more carefully, you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____

2) If that hurricane had happened at night, there would have been more deaths.

____要是飓风晚上发生的话,会有更多的人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clarify vt. 阐明, 澄清

1) His explanation clarified the mystery. ______他的解释澄清了谜团。______________

2) 这纸条是用来澄清事实的。___The note is intended to clarify the truth._________

10. participate vi 参加, 参与(常和in连用)

1) Harri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tests(抗议). __Harris参加了抗议。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参加昨天的讨论了吗? _Did you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yesterday?_______

participation n.

11. reception n.

1) Jan had an enthusiastic reception when he returned home. ___热烈的欢迎____

2) We were given a warm reception.热烈的欢迎

3) 获胜的队伍在家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__The winning troop received a warm reception in the homeland.

12. adjust vt 调整, 调节, 使适应

1) The desks and seats can be adjusted to the height of any child.

2) You can’t see through a telescope unless it is adjusted correctly to your sight.

3)我必须得调一下手表,它慢了. ____I must adjust my watch. It is slow.____ ___

4)调整你的语言以适应听众的年龄.

You should adjust your language to the age of your audience.

adjust vi. 适应

1) My eyes haven’t adjusted to the dark. __我的眼睛还没有适应黑暗。

2) 他很快使自己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_He adjusted himself to the new way of life quickly.____

adjustable adj 可调动的, 可调节的

adjustment n 调整, 调节, 适应

The newly-weds nee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13. royal adj. 王室的, 皇家的; 豪华的, 极好的

1) The royal family consists of the King and Queen and their relations. ___王室_

2) The millionaire treated us to a royal feast. (宴会) ___盛大的宴会________________

3) The astronauts received a royal welcome. _____盛大的欢迎______________

14. Should you come to Brunei, you would have to take off …

1) If I were in good health, I would go with you tomorrow.

Were I _in good health, I would go with you tomorrow.

2) If you had told me earlier, I could have done something.

Had you _ told me earlier, I could have done something._

3) If you should call, you would have to call in the afternoon.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6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学术英语 启示

1.引言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三十多年历史,逐步在当今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门认知科学,也是一门语言科学;它是由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综合而产生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既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过程和结果,又是认知活动的工具。”简而言之,语言反映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人类通过语言进一步认知整个世界。因此,语言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而相对应的,学习者的认知影响着其学习外语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广泛地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启发。

2.学术英语发展现状

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的回归是近年来外语教学界一讨论热点。学术英语(EAP)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是被普遍运用的,适用于各学科各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例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查找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等。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则针对专业领域(如医学、文学、金融等学科)所需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交流能力。

国内学术英语研究者认为,当今中国面临着对外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现今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而且是为各个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用英语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提供语言支撑的。此前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是打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大学前所接受英语教育的延续。在大学这样一个科研学术氛围浓厚的特殊场所,大学英语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将英语真正运用到对其自己专业知识的研究中,加快中国学术研究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通过学术英语的学习,大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还具备让研究成果被世界所看到的能力,用英语自由地进行国际交流,以此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价值。

3.认知语言学对学术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注重核心词汇

范畴化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概念和词义形成的出发点。整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是世界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性,人们通过感知这些特性认识物体,并且对感知到的物体进行分析继而分类,这种分类被认知语言学家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分类的过程就是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分类的结果就是“范畴”,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正是因为有了“范畴化”这样的高级分类,人类才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的能力,赋予事物意义,才有语言符号的意义。

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就是对于词汇的掌握。在学术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的与一般英语课程有所差异,他们并不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学习的根本目的,而是需要通过学习,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能力,一切努力都为“学术”服务。因此,仅仅将GRE红宝书、TOFEL词汇等词汇书死记硬背并不能充分达到学习效果,反而使学生的词汇量过于复杂,没有重点和中心。因此,学生更需要的是学术英语的核心词汇。具体来说,是对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专业核心词汇,比如国际商务会议常用词汇,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英译本等专业常用词汇。这类核心词汇的输入能让学生更直接达到学习目的,帮助他们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多知识和成果。

(2)利用原型理论教学

原型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加州大学认知心理学家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的基础是范畴化。认知语言学对原型的研究是从对颜色范畴的研究开始的。原型理论认为,在 同一范畴中,各成员所代表的该范畴的程度不尽相同,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其中典型成员或中心成员是构成该范畴的原型,对该范畴所有成员具有普遍意义。原型就是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具有典型性。原型普遍存在于语言范畴之中。

在原型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解释学生知识范围和文化接触外的生词,特别是名词时,除了照搬字典上的抽象解释外,利用该词所指的原型的图片则显得更为生动而容易理解。尤其对于学术英语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专业词汇,将繁杂的专业词汇转换成形象的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会让学生更容易记得和接受。

此外,英语中常常出现多义词。在同一词的众多含义中,有一个意义具有最具典型性,即原型,它是使用者一提及此词首先会想到的词义,而其他词义与这个典型词义并非完全不相关,基本上,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详细讲解一个词义的同时,还要将词的意义进行引申,以使学生能更宽阔地把握词汇;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一词多义的词汇时,首先应理解并牢记词汇的原型意义,然后学会尝试通过扩大、缩小、隐喻等方法,从原型意义逐步引申出其他相关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学生根据词汇的原型意义推测词汇具体语境意义的能力。

(3)结合语境教学

认知范畴的原型不是固定的,它紧紧依赖于具体的语境,语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范畴的变化。更广意义上来说,认知范畴依赖于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因此,词汇不可能独立于语境而存在使用,失去了语境的词汇,从某种角度上说,便是没有意义的语言符号,由此可见语境对词汇应用的重要性。

结合语境教学普遍表现在对多义词的处理上。原型的不固定性导致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在特殊情况下,同一个词不同的发音与语调甚至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和学习中,绝不能将词汇和语境割裂开来。将词汇和语境紧密联系起来的教学,具体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方面,通过上下文所传递的意义,结合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猜测词汇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语境记忆词汇,通过不同的语境和例句记忆词汇的不同意义,教师在课堂上举例子,创造语境,引导学生记忆词汇,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效率的提高。

除了多义词外,基于原型的文化依赖,即便是单义词,其所指事物也不是固定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因为习俗、文化熏陶、历史传统等差别,原型概念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词的定义也就会有差别。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结合词汇对不同文化环境的人的意义区别,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多样化理解,树立跨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少一些困惑,有利于让学生以更广阔的心态进行外语学习。

4.结语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结合学术英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分析认知语言学对学术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包括注重核心词汇,利用原型理论教学,结合语境教学。词汇教学并不是枯燥和无法克服的,词汇教学也能在语境和文化的巧妙融合中展现其规律性、多样化和趣味性,众多科学理论都能给词汇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8.

[2]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张颖秋.元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7

1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 注重语言点的教学, 尤其是对于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教学, 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素养的重要方面。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英语语言点教学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诸如语言点教学的界限不明确, 教学的方式过于传统等, 都是语言点教学在适应课改要求、寻求创新教学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1.1 语言点教学界限不明确, 出现“一把抓”的教学形态

新课改的推进已有几年, 英语作为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形态上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语言点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形态上出现了“一把抓”的问题, 造成教学界限不明确, 语言点的侧重点混淆, 教师总是抱着“多多益善”的态度, 语言点教学贯穿于整堂课。于是出现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疲倦”的教学状态。笔者在一堂英语公开课上, 对此点有着深刻的体会。该堂公开课上, 涉及重点短语“turn to”。教师首先将“turn to”的几个重点意思写出, 并随之写出“turn to sb for help”的重点短语搭配。教师写完后, 就直接利用PPT, 把有关的“turn”短语罗列出来, 并要求学生赶紧都抄写下来, 课后进行背诵。此时, 我看到学生满脸的不理解和不情愿, 教师的强迫式、满堂式的灌输, 造成了师生教学的疲惫感。

1.2 语言点教学的理论性成分过多, 出现了教学“不和谐”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框架下, 语言点教学侧重于理论性教学, 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 把重点的、不重点的“一桶水”式的灌输给学生。于是, 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 唱演着“独角戏”, 自问自答地完成一堂课程, 并且一堂课下来都是在板书, 学生在疲倦中成为了彻底的“观众”。在这种演与观的教学状态下, 学生开始对教师的“疯狂”感到厌倦, 厌倦于一节课下来厚厚一叠的笔记, 厌倦了死记硬背的语言点学习要求。在这些厌倦的支配下, 学生的情绪开始抵触英语, 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态度变得冷态, 进而演变成恶性循环的“不和谐”教学问题。这点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十分的突出, 也产生了较大的教学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3 教学工具使用不合理, 出现教学衔接中断的问题

在信息科技时代, 新的科技产物流入教学领域, 尤其是多媒体应成为教育改革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 教师的板书时间变短了、词句的书写工整了。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多媒体的使用也给语言点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尤其是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需求不匹配、教师的依赖性增加, 削减了教师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渗透下, 英语教学出现的依赖性。在实际的英语语言点教学中, 不少年轻老师, 过度的使用多媒体, 使得现成的语言知识点, 僵化了教学过程, 师生各自的“轻松”感, 反而造成了不良的教学效果。同时, 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中, 造成教学的“四不像”, 于是传统的教学形态下, 多媒体的使用造成了教学的中断, 出现了所谓的教学“衔接”问题, 这点对于老教师而言, 表现的更加的突出。所以, 不合理的多媒体使用, 打乱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进程, 且教师过分的依赖教学工具, 反而束缚了老师的教学方法, 这些是教学改革中所不能出现的。

2 优化英语语言点教学的若干措施

新的教学环境, 衍生了新的教学要求, 尤其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已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面对目前英语语言点教学出现的问题, 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但关于具体的教学优化, 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教学形态的转变、教学侧重点的明确、多媒体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 尤其是关于教学形态的转变, 需要克服传统教学形态对于语言点教学的束缚, 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较大。

2.1 把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丰富教学形态

应试教育支配着教学的进程, 固化了教学形态, 以至于教学出现了“一把抓”的形态。对此, 要正确的认识高考与教学的关系, 把教学目标定义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非单一的高考通过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把教学贴近生活, 以实际生活的元素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形态, 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这对于消除学生学习的疲惫感非常的重要。从笔者从教的经验来看, 语言点教学的有效性, 源于贴近学生生活的词汇、短语的教学, 并以精讲的方式来强化特殊状态下的语言点学习, 这样便于学生课后的延拓学习。例如:笔者在第二单元的英语学中, 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want to do;hope that;need to do sth;require sb to do sth;call for sb;exchange sth with sb;mean doing sth;make good use of”等。学生在一段时间的配合之下, 开始敢于主动的把自己的看法以英语表达的方式反馈于笔者, 并且学生也开始喜欢上英语课, 课堂上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 学生在这种教学形态下, 书面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学生善于扑捉生活元素, 并将其融入于书面表达之中, 使得词汇和短语亲切而富有说服力。

2.2 以实践“武装”教学, 实现实践性课堂教学

目前, 语言点教学最大的缺点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 过多的理论性教学, 恶化了教学氛围, “尴尬”了师生关系。所以, 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 教师要学会以实践教学来“武装”课堂, 把语言点教学变成实践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 语言点教学的最好效果是实践, 在实践中学会词汇、短语的运用, 体会不同场合和背景下的意思。这样既突出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有实现了实践教学下的语言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例如:在《School life》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呈现出这样的语句:“Falling into the river on such a cold day means losing your life”和“Learning English means spending a lot time”。再次此之上,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mean doing sth”的结构, 并让学生利用“mean doing”的组织句子。学生在语句组织之后, 教师可以进行语句展示, 以分享的模式, 对于学生组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并可适当的给予鼓励,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教学模式下, 学生对于短语的使用技巧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尤其是在遣词造句上, 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2.3 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多媒体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其表现出的“双面性”十分的明显。据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削减对多媒体的依赖性, 传统的板书式教学不能丢失。并且, 多媒体应该是教学连贯性的桥梁, 教师要善于看到多媒体的利弊, 只是把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一个工具而已。同时, 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教师单方面的提升该工具的主体地位, 反而会造成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这点教师要特别重视。

3 结束语

教育改革事业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而英语教育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从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 英语语言点的教学形态和模式存在较大的漏洞, 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进程。于是, 在面对新课改的需求, 优化语言点教学显得势在必行, 关于教学模式和形态的创新发展, 是切实解决已存在问题的基本举措。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英语教学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在语言点教学上。该文基于高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其中系统的论述了教学形态、教学模式、教学工具上的问题。最后, 基于语言点教学上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论述优化语言点教学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常彩凤.浅谈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师, 2012 (14) .

[2]王嘉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2011 (8) .

[3]乌兰.高中英语教学多媒体导课的方法[J].吉林教育, 2011 (5) .

[4]熊书梅.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 2012 (12) .

[5]钱建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反省任务型阅读教学[J].学苑教育, 2012 (2) .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8

一、当前我国在离中英语语言点教学中的不足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比较强的学科,十分注重语言点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但是在当前新课程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教学的界限不明确。

英语学科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语言点教学的形态方面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和束缚,还普遍存在着“一把抓”的现象,这就使得教学的界限并不明确,混淆了语言点教学的重点,教师通常都是将语言点教学贯穿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样长期下来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学习英语语言点的兴趣,难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疲惫感。

2. 理论性教学过多。

在应试教育之下,我国高中的语言点教学比较重视理论性的教学,教师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经常自问自答地完成语言点的教学工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当中,难以激发出创新精神,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学习英语语言点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不理解教师的行为,这就给高中的英语语言点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教学体制的改革。

3. 教学工具应用的不合理。

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很多新兴的科技产物进入到了教学领域之中,特别是在当今多媒体的使用日益普遍的时代,教育的现代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语言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缩短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是多媒体技术在为教学过程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同教学的实际要求不匹配、增强了教师的依赖性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年轻的英语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使得教学过程出现了僵化现象,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我国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水平的建议

在当前新的教学环境之下,我国的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亟需英语教师转变传统的观念,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1. 丰富教学形态。

由于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对教学的过程产生了支配作用,因此就将教学的形态加以固化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要单一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尽量使教学实践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教学形态的丰富,用丰富的生活元素来对教学的形态加以拓展,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拉近学生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提升教学的实践性。

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的一大缺陷就是缺乏必要做题的准确性有所下降,这时就应该继续调整,适当放慢速度,以保证准确度。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9

一直以来, 英语语言知识点课型总不为教师所青睐, 教师在各类公开课、评优课中展示较多的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确实, 上阅读的第一课时容易找到切入口, 容易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和活动, 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般说来, 在阅读的第一课时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掌握其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技能, 同时进行相关重点词汇的学习, 但是基本只触及词的形和义, 而不涉及词的用法、搭配和句型结构等。词或词组的用法、搭配及句型结构则是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 所以语言点的教学课则显得相对枯燥、乏味一些, 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不少语言点课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对着课文或教学案一体化的材料逐词逐句分析讲解, 学生记笔记, 随后辅之以单项选择和填空题的练习为检验手段。这种急功近利的“灌输”导致学生被动、机械地模仿和死记硬背, 不仅使课堂枯燥、乏味, 还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同时也遏制了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尽快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 赋予语言点教学的课堂以活力, 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实践探索

带着这样的思索, 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 笔者对语言点课型进行了初步探索, 并在备课组内开展了积极的研讨, 采取了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学习优质课等形式互相切磋和讨论, 交流和探索有效的语言点教学模式和途径, 并积极投入到围绕这一主题所开展的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中。经历过这些实践之后, 笔者认为, 在语言点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在文本的语境中体会认知——在互动实践中理解操作——在语言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另外, 在语言点教学中, 要切实提高有效性, 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应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

关键点1:语言点的教学必须基于教材文本, 进行归类梳理并有所取舍。

不少教师在语言点教学课上, 基本上把课文撇开, 抽出几个词汇或者语言结构孤立地进行讲解。这样, 既不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熟悉, 同时, 也脱离了语言点的语言情景和语用意义, 不利于学生在上下文中准确理解和体会词汇或者新的语言结构的基本用法。在语言点的教学上, 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文本, 对文本进行梳理, 并对语言点进行归类整理, 以选定教学内容, 同时, 还要有所取舍, 有详有略, 把握教授这些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的实施环节, 教师要紧扣文本, 将语言知识与语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进行语言输入, 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语义, 体验语用, 从而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1:

《牛津深圳版8A》Chapter 5 Historical stories的课文The night of the horse文章不算长, 但词汇量大, 如果面面俱到, 全部涉及, 不仅课时不允许, 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吸收和掌握。在仔细地研究文本电脑之后, 笔者发现文中的词汇可分成两类:一类词汇在现阶段只需认知即可, 对它们的用法课暂不做要求, 如tales, capture, drag, celebrate;另一类词汇, 如rush, order, except for…enter, succeed in doing sth., 这5个词汇的重点用法则是第二课时语言点教学的内容, 这样就很好地凸显了重点。

案例2:

《牛津深圳版7A》Chapter 1一文中的“own”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文章中, own是以动词的形式出现, 那么, 教师是否需要将own的形容词用法和代词的用法也在课上教授呢?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发现:own这个单词在8Achapter3中还会再次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据此, 笔者决定本节课重点对own用作动词的用法进行教学和操练, 既不分散学生的关注点, 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阶段性和系统性。

关键点2:语言点的操练必须通过师生互动, 在语境中进行训练和拓展

学生对语言点的真正掌握不能只靠听教师的教授和讲解, 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笔尖和纸上。教师应该从文本中的语境出发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坚持与学生交流和互动, 激发他们的思维, 领导和组织其在互动中体验真实的语境, 并进行初步的语言操练。

同时,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 还应注重情境片段的交际性和内在关联性。在某个教学时段, 学生如果一下子接触了一大堆语言点知识, 往往会来不及消化。因此, 最好学习1~2个语言点, 然后再通过言语交际实践活动运用这些语言点。值得注意的是, 后续的学习情境应为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交际使用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操练、巩固机会。实践证明, 掌握语言知识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 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案例1:

《牛津深圳版7B》Chapter 1一文中“provide”这个四会词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让学生掌握provide sth.for sb., provide sb.with sth.这两种结构, 在通过图片和例句呈现了两种结构后, 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其实际的“虚拟情境”, 让他们自由造句, 并在造句过程中注意使用不同的结构。

When I grow up, I will provide… (my parents/my school)

If I have$100, 000, 000, I will provide… (my friend/the poor)

自主造句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输入转化成知识输出的过程, 在上述操练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在虚拟情境中创造出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句子, 多次体会词汇的用法,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这样, 学生就赢得了主动体会语言的机会, 扩大了思维空间, 增强了其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热情。

关键点3:语言点的运用必须创设真实情景, 以任务驱动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课文文本中接触到的词汇、语言结构等, 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初步操练之后, 最后还需要教师创设围绕与课文主题相关或者类似的、新颖、有趣味和多样化的语言环境, 根据学生完成所需的词汇句型, 有效设计任务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学生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机会, 使之主动、愉快地学习英语。学生有之前大量有效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入为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就有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案例1:

《牛津深圳版7A》Chapter 2一文是关于whizz-kid一天的生活的,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经过讲解和操练之后, 笔者让学生从yourself in 2031, your father or mother, Bill Gates中选择一个, 用本节课的重点词汇:business, discuss, achieve, continue, return, collect来描述一个人的一天。这个设计让初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 学生在这个环节表现得很踊跃, 充分使用了课文中的词汇和语言点, 最后的口头作文很多都出乎笔者的预料。

三、启发与思考

1.语言点的有效教学模式不应该形成唯一的一种套路, 不能完全排斥讲解和归纳。教学中既要重视结合情境和交际运用能力的教学, 又不排斥传统的、经济的语言讲解和归纳总结, 关键是教师要在“精讲多练”上下工夫,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能讲到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处, 讲到学生的需要处, 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语言、活用语言,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语言知识, 又具备较硬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需要情境, 但并非有情境就好。教师需要创设切合每一课的情境, 所呈现的画面或意境必须与所要呈现的语言点意义相吻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相关语言知识产生某种必然、肯定的理解和结论。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底, 并经常钻研, 还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睿智的应变能力。

3.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 避免“喧宾夺主”。既要避免多媒体技术变成高级的填鸭式教学的工具, 也不能过度使用多媒体, 更不能过于花哨, 否则会导致学生的视点无法聚焦所学语言目标, 思维也会游离于相关的语言知识之外, 并无形中挤占学生语言交流的时间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10

一、挖掘语言趣味点,激活英语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觉得有一点更值得讨论,既挖掘语言本身的趣味点,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起对英语语言的真正兴趣,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关于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

1谚语&名言佳句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通过谚语,我们可以对了解到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语言的精悍与传神,它是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宝库。

比如这句人尽皆知的话,“E ast or west,home is best.东南西北跑,不如家里好.”还有这句“E ven H omer sometimes nods.即使荷马也有过失。”第一句话让人想起了我们中国的那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样一句老话。后者我们同样可以在汉语里找到与之对等的语句,那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人无完人,金无足金。”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英语的时候应改忘掉母语,但语言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通性的,毕竟人类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而繁衍生存下来的,所以人性相通性体现在语言中也不足为怪。所以我们常常能在英语中发现一些中国的谚语的影子,它们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接触这些类似的谚语,减少了我们对英语的陌生感,增进了亲切感。

还有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谚语。如“A n E 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国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英国人自古重视他的财产和领地,非法进入别人领地的人称为“trespasser”(非法侵入的人),因此别人不能随便进入他们的家。当然在他们家里就更不能指手画脚了。一位名叫英格尔斯(J.J.Ingalls)的政治家讲过这么一则笑话:虽然天上的风可以在英国人的小屋周围肆无忌惮的呼啸,但英国国王却进不了这小屋。再如“A 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吃苹果,医生不来烦我。”从这句流传很广的谚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人对苹果这种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的水果所具有的神奇保健效力的重视和偏爱。从这两句很英式的谚语里,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些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对英语学习的进一步的兴趣,因为这些谚语短小精悍,易于记忆且活泼有趣,生动形象,掌握更多的英语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一些有趣的习语

英语中易让我们“望文生义”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那些我们熟悉的词语才容易引起我们错误的猜测,其中大多数是口语、成语、俗语等。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应多听多看,博览群书,勤于查阅工具书,在浩瀚的语言海洋中汲取生动活泼、色彩纷呈的英语知识来丰富自己。

I'm a small potato.

误译:我是一个小土豆。

正译:我是一个小人物。

分析:potato是西方人十分喜爱的食物之一,所以英语中含有potato的短语或成语也随之而生,而且数量不少。如:to tell that to potatoes(不相信);a hot potato(棘手的问题或难对付的人)等。

H e cut his father dead in the street.

误译:他将把他的父亲杀死在街头。

正译:他路遇其父却佯装不见。

分析:cut somebody dead是习语,意为“不理睬,假装没有看见”。

这类习语的学习可以降低英语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出乎意料中感受英语带来的一份乐趣。

3一些有趣的英文电影名

如美国电影W aterloo?Bridge这一片名原意为“滑铁卢桥”。众所周知,1 81 7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上出资建造了滑铁卢桥,以此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而取得的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如果依据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乍一看,观众定会认为这是部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战争片或介绍与该桥建筑有关的纪录片。但看过此片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有着许多与之相仿的神话传说。陕西省蓝田县一年一度的“蓝桥相会”等。而“蓝桥相会”的传说与W ate rl o o?B ri d g e故事情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译者把原名“滑铁卢桥”译成了“魂断蓝桥”,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城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域;而且“蓝桥”这一隐含中国文化的意象能使观众一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再如电影R ambo《兰博》,美国好汉,威武强壮,喜冒险,现已成统称。意指具有男子汉气概的超人。前总统里根1 986年下令轰炸利比亚,感情用事太冲动,曾被称为R ambo R eagan.

4广告语

广告英语常常利用同音异形(异义)词的语言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使广告显得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如:

E ricsson:make yourself heard爱立信:理解就是沟通

W 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有路必有丰田车。

A sk for more.渴望无限(百事流行鞋)

O lympus:focus on life奥林巴斯:瞄准生活

这几则大家熟知的外国产品的广告,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爱立信的广告宣传语运用了make oneself done这样一个语法知识;丰田公司的广告用语更巧妙,直接套用了一句广为人知的英语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百事和奥林巴斯的广告语分别使用了“ask for&focus on”这两个非常重要和常用的短语搭配。这几则广告语非常巧妙,达到了“于幽默中见智”的效果,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些经典的广告语来教授单词和词组或语法点的话,就会使这些看似枯燥的单词,词组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语言都有其值得称赞的魅力.英语作为一种古老并在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性和历史特征,同时它也处处体现在生活中.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活”的一面和与现实世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面.这样,才能有助于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情趣帮助学生认识到原来英语并非是枯燥的a.b,c,它也是活泼生动,内涵丰富的。

摘要:如何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而非被动消极的学习英语,挖掘英语语言本身的趣味点是一个出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接触英语,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帮助学生变英语学习为一种乐趣。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语言趣味点

参考文献

[1]边玉珍:《英语言语荟萃》.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11

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因此,“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句话已被我们的英语老师喊了许多年。学生在课外可能很少有接触英语语言输入的机会,所以课堂上英语老师的语言输入对学生习得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的语言输入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吸收,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语言输入的几点做法

一、应用语言本身的魅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词汇量有限的学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也要有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识,要努力做到用标准、地道的英语去吸引、感染、熏陶学生,用学生能听懂的有限的词汇和语句组织教学。我们都知道,英语是语调语言,语调富于变化是英语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明显特征,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得英语课形成了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鲜明对比。既然英语本身有如此大的优点,教师就该利用好这一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改变自己的角色,让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富有吸引力。

我曾经将下面的一句话用三种不同的语调读出,让学生去体会。“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In great surprise, in great pity, in great enjoyment) 读好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我的语气与语调中理解了我的意思。接下来我便告诉学生语言的魅力,以及传输语言者的意图,希望学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推测出说话者的意思。课后,我惊讶的发现很多学生在模仿这句话,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相信这句话一定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借助体态语言

记得上次“双高课”教到了一对反义词 “pull” 和 “push”,如果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对反义词,然后告诉他们汉语意思就行了。而这次我是先请了一位学生帮忙,我把这位学生请到讲台上来,并且告诉他我的用意,然后将他一推再一拉,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推测,说出这两个动作的意思,可想而知,效果是什么样子,学生都争先恐后得举手。当然,最受益的应该是那位帮我做示范的同学,我相信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两个词。

在英语课堂中正确使用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质量。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少用汉语,这样体态语言便成了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和理解的必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列斯总结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语言和表情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教师能用适当的表情传递相应的情感,那将会使原本看似很难的英语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要记住,教师的面部表情通常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生动、活泼、甚至一些夸张的表情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如果教师能在语言输入时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那么,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板书来突出视觉效果

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板书时,黑板上的重点词汇或用彩色粉笔书写或在词汇下加上着重号,或将重点的词汇的大小写成几倍于其他词汇都能达到提高学生视觉的效果的目的。

板书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是指用粉笔在黑板上直接写出的语言,而现代的板书可以理解为使用多媒体所制作的课件。这是一种新型的板书形式,可以借助动画效果,背景图画、文字以及字体的设置和声音等形式给学生视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知识的输入。如果每位英语教师都能重视板书的视觉效果,认真完成备课里面的“板书”环节,那么,语言的输入将会变得异常的清晰和便于掌握。

四、应用情感态度去提高语言的输入效果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中给情感态度的定义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不难理解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重视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学生只有在感情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老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谆谆教诲,模仿老师的言行。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可是如何才能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呢?首先,要放下老师的那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如果你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你该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你再大一些,你就该以一个慈父或慈母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当然,所有的一切身份,取决于你的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转换,只要你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育,那么,这就是另一个境界。其次,切勿在学生面前宣传“唯英语论”,让学生在喜欢学英语的同时,还要学好其他文化课,千万不要给学生这样的错觉:学好英语,皆大欢喜。再次,不要过分的强调分数,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而不是应试,如果过分的强调分数,学生迟早会因为没有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而降低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对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2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语言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 这些困难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也有其主观因素.客观原因是数学符号的高度抽象性和复杂性, 主观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语言时的心理障碍, 具体表现在表述、理解和书写数学符号三方面的困难.

第一, 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困难方面主要表现在:复合符号的存在令学生难以表述, 如“±”读作“加减”或者是“正负”, “≤”读作“小于 (或) 等于”;符号语言的多种表述方式, 如“a÷b”可以读作“a除以b”或“b除a”或“a与b的商”;还有不恰当的表述容易产生误解, 如“-x”读作“负x”, 学生容易理解为是负数.

第二, 一个数学符号有时包含多种含义, 例如“-”可以理解为相反数的符号、减号、负号;多个符号表示一个含义, 例如12÷3123都是表述12与3的商;相同数字组成的符号并且形式近似, 例如:-34与 (-3) 4, 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着特定意义的数学符号, 由不同字母组成结构相同的表达式表述不同的内容, 例如a2+b2=c2表示勾股定理, x2+y2=r2表示平面上的以坐标原点为圆心, r为半径的圆, x2+y2=r2表示三元二次不定方程;一个对象有不同的数学符号, 例如高中教材中的直线方程有五种:y-y1=k (x-x1) , y=kx+b, y-y1y2-y1=x-x1x2-x1, Ax+By+C=0 (其中A、B不同时为0) , 但是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直线;等等.

第三, 学生在书写数学符号时容易产生负迁移.例如, 如果k、x、y是实数, 则k (x+y) =kx+ky, 但是对于三角函数未必有sin (A+B) =sinA+sinB.

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符号语言产生的困难, 在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教学策略

1.运用对比性教学, 给学生对形似而意义不同的符号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例1】 数列{an}中, 已知0<an<1,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1·a2…an≥a1+a2+…+an+1-n.

分析:有的学生在验证第一步时, 对“a1≥a1”不理解, 其实诸如“-3≤2”、“3≥3”等, 我们也是经常遇到的, 那么上述的式子是否正确呢?答案是肯定的.

数学问题中常会碰到两个符号联合使用的情况, 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AD和BC, 有AD平行且等于BC.这里平行号“//”与等号“=”可联合使用表示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上例中的符号“≥”, 是大于号“>”与“=”的联合使用, 但它的意义不是大于和等于同时满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也不可能同时满足.它的意义是“大于”或“等于”中有一个成立.因为“a1≥a1”中, “a1=a1”成立, 所以我们说“a1≥a1”正确.同理“3≤2”, “3≥3”也正确.

2.将数学史引入课堂, 介绍符号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 经常运算过程中对开方号“”书写不规范, 造成运算错误, 我们可将开方号“”的演变过程讲述给学生:

人们一开始用开方号形式是“√”, 如4和a2+b2的算术平方根是“√4”, “√a2+b2”, 但不久后发现人们对类似于“√a2+b2”的式子, 经常产生歧义, 有人看作是“a2的开方与b2的和”, 有的人看作是“a2+b2”的开方, 显然这种情形在数学中不允许出现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人们又添了一个横杠, 将被开方的式子全部放在它的下面, 这样就一目了然.以上的知识能给初学开方号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然而然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3.提示数学符号的含义

例如x就是x2, 而412与4a形式一样, 但是隐含的意义不同:412=4+124a=4×a等等.

4.加强数学符号语言与其他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的培养

同一个数学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则生动, 用符号表达则简练, 用图形表达则直观形象.但是不少学生不善于对数学语言进行多种形式的转化, 尤其是对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常常回避, 造成死板、思维僵化的结果.因此数学语言形态间的互译, 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使学生熟悉数学语言本身, 能够合理简洁、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

【例2】 若方程1-x22=x+m无解, 求m的范围.

上一篇:历史维度下一篇:核心财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