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几点思考

2024-05-26

中学英语教学几点思考(共8篇)

中学英语教学几点思考 篇1

提起作文教学,大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和困惑。但是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值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花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少,每次考试或作文竞赛优秀作文却不多,而平庸和尚未成文的作文却不少。下面就我个人的作文教学经历谈一些困惑。

从初一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很注重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如两天一篇日记,一天半张字帖,一个学期按教学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名著以及课外读物,并定期检查学生的摘抄本。每天学生感到负担很重,我自己更是身心疲惫。作文课上,我从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一一讲解、逐项训练,学生写完作文,我更是仔细详判每篇习作,可是如此用心教学、认真工作却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讲课与习作双结合。大家知道,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其实不然,在平常教学中,要把讲课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要站在新课改的高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去看待我们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并非是单一的孤立活动,它是在听、说、读、写间构筑的有机训练链,并会产生滚动效应。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都是学一个单元后,有一个和本单元相适应的综合学习的写作活动。如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以写人为主题的五篇文章《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紧跟其后的是写作训练《献给母亲的歌》。我认为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掌握本单元的修辞、语法、词汇以及更多的写作知识,并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利用,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旨所在,能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让学生按要求习作,从一个学生的作文中就能看出他运用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可见平常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备条件,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日记入手,激发写作兴趣。魏书生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求真、向善、爱美。

”从日记入手可激活学生兴趣,开学生写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但要一改以往老师只布置、不要求的不当做法,具体做法:学会观察,写好分类日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教给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分类别写日记的方法。A、写人篇:对一个人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观察描写,不求全,但求真。B、记事篇:注意记叙六要素,注重交待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C、抒情篇:侧重议论抒情,表明对一件事、一个人的看法评价,要去矫情、伪情,抒真情实感。D、说物篇:对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一件小摆设、一幅画、一座建筑物乃至一个奶桶、一件藏袍、一头山羊等,有顺序、有层次、有方法地说明其特征,突出其重点。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要让学生做到写作时心中有数、有法可依,避免中等生以下的学生内容空洞的现象,从而提高整体的写作能力。

三、作文训练要讲科学,要提高效率。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一般审题(拟题)、立意没什么大问题,只要认真专心就完全能做到。学生难就难在选材、构思、行文方面。首先是选材,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资料,感到无事可写,当然就无法思考结构,更无话可说、无法行文了。这其中的关键,一是积累材料,二是尽快将潜意识中的材料变成文章。怎样帮助学生冲过选材、构思、行文的难关呢?不妨在作文指导课上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摒弃一切烦琐程式,从基本结构入手,把构思法明确为:1、基本式——三段式结构;2、横式结构;3、纵式结构;4、纵横式结构。这四种结构基本把握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散文的结构,能把学生从思绪中解脱出来。学生作文,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议论、抒情、说明,不管是什么题材,只要用这些“模式”一套,即可“成型”。再根据文章中心迅速确定开头、中间、结尾的要点,便可构思成篇。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教法中的写结构提纲,只是比结构提纲简洁、快速、明白罢了。

四、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1、逆向思维。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必有的吗?

2、多向思维。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

3、外向思维。即思维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譬如面对《夜》这个题目,可想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昼伏夜出的动物、加班加点的工人、破门入室的小偷、街道巡逻的警察等。

中学英语教学几点思考 篇2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 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教师上课时不停地在黑板写板书, 学生一直在做笔记。这种填鸭式的教法存在很多弊病。首先,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教师讲的太多, 那么相应的给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训练的机会就会很少, 学生则处于非常被动接收的地位, 既没有时间去加以思考也没有办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另外, 如果重点不突出, 学生就更掌握不了知识要领, 那么, 整个课堂气氛就会变得非常沉闷, 学生也会非常厌烦。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主流教学手段, 但是少数教师依然是一板一眼的进行课堂教学, 这样,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英语这门学科感到厌烦情绪。

3、目前的教育体制, 升学制度, 一定程度的制约了英语教育, 学生参加中考高考, 主要的还是表现在笔试, 对于英文的运用, 实际交际能力考察程度非常有限。因此,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只重视语法, 句型, 拼写, 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一个最忌讳的地方。语言教育讲究的是语言环境的塑造, 身临其境的感受, 有些老师过多地利用母语教学, 导致英语课像语文课一样。丧失了英文原有的魅力所在, 也失去了宝贵的课堂英语环境, 从而不能较好的形成以中英文氛围。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

1、针对填鸭式的教学,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本堂课的精华和重点, 讲课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时间花在讲解重点难点上面, 可以给出一些精炼、典型、实用的例句, 从而让学生去记忆模仿, 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英语。另外,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 把课堂里面的东西进行重新编排、设计、组织。这要求所设计的东西最好是贴近实际, 比较生动有趣并且富有吸引力的东西。让学生到交际场合能够真正用得上的东西, 因此练的方式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深刻的印象, 要活学活用, 激起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针对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补充, 采用相对先进的手段来方便教学。英语教学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 那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目前, 多媒体技术发展非常迅猛, 很多教学普遍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但采用语音室设备、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教学, 还采用了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还没有得到普及使用。因此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中学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针对应试教学这一问题, 应该强化用英语口语讲授, 但不排除母语。一开始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学生听不懂, 但是一定要坚持, 让学生慢慢习惯这个语言环境, 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 让学生慢慢加强英语的听说能力。当然, 对于一些意义很抽象的单词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适当用母语点拨一下, 不仅是允许的, 而且也是必要的。

4、另外, 还应该通过多种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快乐的, 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 这个就需要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总结, 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此, 主要有两点可以借鉴的地方:首先,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 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学生能不能很快的接受, 并根据这一情况来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大程度的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 怎样引出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语法, 怎样用同学们平时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 怎样去刻意的创造一些情景, 让学生去自由发挥, 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印象深刻等等, 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 一定程度上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其次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够始终集中注意力。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 一直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 再加上学生本来就是活泼好动, 思维敏捷, 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分散注意力, 因此, 作为老师要最大程度的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的节奏, 张弛有度。只有生动,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 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之, 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都应该采用。但同时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反馈和思维情况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 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情况, 并把机械性的练习变成了创造性的练习, 使得整个课堂都是在一种互动的情形下进行的,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三、小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在教的过程当中要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还应该在课前备课的时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去营造一个活跃, 快乐的学习环境。克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取相应对策。同时, 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认真听课, 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所谓教学相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双方共同努力, 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一个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凡:《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 《外语界》, 2003 (2) 。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中学书法教学几点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兴趣;方法;引导;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52-01

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在书法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将这门抽象的艺术转化为具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之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书写水平,恐怕是每一位书法教师都特别关心的问题。我在近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条不成立文的经验,愿与从事书法教学的同行们切磋交流。

一、多夸奖奖少批评,尊重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夸奖少批评似乎已成为一条公认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初入书法之门而尚未掌握学书之法的学生来说这一方法更显得格外重要。经常夸奖学生可以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就容易产生兴趣,带着兴趣学习书法接受 理角和消化力自然就快中,书写水平提高也就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无疑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一味的夸奖也会有个负面作用,它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飘飘然的骄傲心理,所以我们一定把握好夸奖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泼点冷水也未尝不可,但是言语不要过重,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要知道,伤了自尊就等于熄灭了兴趣之火,想要重燃起这一把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要让他们的兴趣之火长期燃烧下去,并且愈烯愈烈。

二、手、眼、脑并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位家长曾经这样问我:我的孩子每天都在家里练两个小时的字,现在已经坚持半年了,为什么还是不见长进?我觉得这位家长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是时间上的错误。勤奋刻苦学习书法固然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花费太多的整块的时间去练字,那们会使学生脑子变“钝“,我们不如把这整块的时间打碎,把它化成多个零散的时间后再去红字,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大脑使终保持清醒,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好。第二个错误是方法上的错误。前面 已说过书法 是一门抽象艺术。以行外人的眼光看来,书法是一门“一雕虫小技”,只要平时用心每个人都能把字写好。其实不然,书法虽不像一些所说的,“以白首攻之”的那么深奥,但是确实也需要下一些苦功夫才行!前面的那位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多写多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果一味的动手练习而不去让他用眼观察,(读贴)用脑思考,这就有些不可取了。就像我们开车去某一个地方。我们得先杨一想哪一条路比较便捷,再看一看哪一条路比较平坦,然后把握好方向盘驱车前行才能准确及时的到达目的地,只是让司机随意乱开车,这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解说作用。所以我们的精力应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上,而不是放在机械的讲解上。为什么同一个班级里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存在?这可能与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关。(但我更相信“没有都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这句话。”)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在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写完字让我批阅的时候,我从不直接指出他们的缺点,然后再告诉他们如何改正,如何书写。我先让他们自己先把把脉,看看自己欠缺在哪,同时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示。培养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 的能力。这样的时间久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看出自己字中所在的问题,甚至老师所说的范字他们也能指出不足。这里补充一点:为学生做范字时有时故意露出一些马脚也是锻炼他们的眼力和胆量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故用疑惑的口气问他们:“老师写的对吗?哪错了?我写的没错吧?“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敢于辩驳的胆量!他们的眼力提高了,思维敏捷了之后,再多动手练习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

三、讲述古代书家习书趣事,丰富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正是因为书法比较抽象,所以有些知识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即便是描述出来 也容易变得枯燥和入味。如果能在这时增加一点笑料,给学生讲古代书家习书的趣事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效果一定会很好的,同时也能使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柳公权精通经典,懂韵律 ,善诗赋文章,才思过人。因此唐文宗十分器重他,称赞他可与三国时能七步成诗的曹植相媲美。有一年夏季,天气非常火抗,文宗与各位学士们在一起作诗联句。文宗首先赋诗前两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立刻吟接下两句:”薰风自南来,殿阁生佘凉。“其他学士们虽各有赋诗联句,但文宗听来都一不太称意,唯独赞赏柳公权的联句:”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于是命他挥毫题写于殿壁之上,字大五寸,气势非常壮观。文宗边看连赞叹道:”如是钟繇.王羲之又重生了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书家不但要书艺精湛,而且还要思维敏捷知识渊博。

关于中学英语微课的几点思考 篇4

一、引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之下,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近一段时间以来,与此相关的两件事对教育的影响最大,一是慕课,另一个是微课。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慕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批著名的高校正在陆续推出慕课课程,而在中学英语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是微课,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把它运用于自己的英语教学之中,许多机构也适时地组织了各种竞赛活动以促进微课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笔者有幸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某省微课大赛的评审工作,观看了大量的微课,也与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笔者在钦佩广大一线教师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笔者就某些思考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二、关于微课的定义

微课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目前人们对于它的定义还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微课是对实际课堂教学的记录或录像,即课堂实录的微型视频。例如,百度百科(2015)中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许多教师对于微课的理解就以此为基础。在国内某外语微课大赛中,许多教师提供的作品就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录像。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微课很容易被视为传统的课例片段,而一个微课作品只不过是从传统的课堂中截取一段而已。因此,微课就是一种微型的课例。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微课与实际课堂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录像,而是根据网络技术或者移动通讯技术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专门制作的视频课程。例如,胡铁生(2014a:33)指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不可否认,第一种观点具有教学情景真实的优势,可以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容易进入角色,可以使人切实感受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是,正常的课堂与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课堂录像不利于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而在第二种定义之下,微课就会成为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和新的课程资源类型,它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视听技术加强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景感染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薛峰和石蒙(2014)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们指出微课不等于微课例,两者在服务对象、目的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微课例的服务对象在于教师,其目的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其内容则主要呈现教师公开课的实录视频,重在展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微课的服务对象则是学生,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内容则更加关注知识点的演绎和推理的过程。

三、关于微课的功能 对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等同于正常的教学,在此情况下,微课的设计就不考虑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点,分别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相对比较完整。例如,在词汇教学微课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重点词汇,按照导出新词、领读读音、讲解词义、示范用法、学习使用的步骤依次进行。另一种选择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来进行的。可能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或者学生掌握起来具有特殊的困难等原因,学生对某个语言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某项技能训练环节开展得还不够充分,那么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就要与正常的教学有所不同。至于要选择哪一种,笔者认为要根据微课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要用微课的形式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的话,第一种选择应该比较合适。而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可能第二种选择更为合理,也就是说,要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结合,把微课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起到查缺补漏,巩固强化的作用。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微课尚不能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时间绝大部分由学校和教师所掌控,他们没有多少自由的时间,也没有多少机会上网学习。据笔者的了解,虽然很多学校都装备有电脑机房,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使用。另外,很多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也就是说,把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是目前中学英语一线教师更好或者更具现实性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微课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资源,这样可以使得微课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他们能利用这一资源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四、关于微课之“微”

微课与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等一系列概念并列在一起,显示了我们正处于大数据背景之下的微时代。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其中的“微”字。微首先意味着短小,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8分钟,再长一般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就使得微课具备了方便、容易传播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英语。更为重要的是,把微课限定在10分钟之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短小只是一种时间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微还意味着“妙”,微妙是微课的应有之义,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巧妙地选择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过程。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一节微课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考虑这节课有何微妙之处。有的微课作品看完之后让人回味,也有的微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关键就在一个“妙”字上。英语微课比较容易达到微妙这一要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构成要素,例如语音与语音之间、语音和拼写之间、词汇和词汇之间等,都具有丰富的、内在的联系,充分利用语言的交际属性,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分利用语言的文化属性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的社会属性可以把语言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充分利用语言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则可以把不同的语言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微妙的效果。“微”还意味着“精”,就是要做到设计制作精致,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精准,具有明确的指向。要做到这一点,即在10分钟以内很好地完成一个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或者某个语言技能点的训练,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选题精准,而且要有意义。所谓精准就是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贪多求全,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完成教学的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所谓有意义,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所选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地把握微课的教学点。从目前的微课作品来看,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课的质量。第二,主题导入迅速。在微课的开始教师应向学生交代教学的内容或目的,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对微课具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因为时间所限,这一环节应简短迅速。但是从实际的微课作品来看,教师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的导入离题太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焦,一开始就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个作品的教学内容是几个常用的单词,但是在一开始教师就讲环境问题,然后突然转向要教授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和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内在关系,究其原因,原来是这几个单词所出现的单元的主题是环境问题。第三,语言精炼,说话不啰嗦。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微课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炼准确的语言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授课内容,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第四,收尾快捷,不拖泥带水。收尾是微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好的收尾要能够总结微课的核心内容,画龙点睛,强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与记忆。

五、关于微课之“课” 一个“课”字反映了微课的基础属性,尽管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具有许多的不同,但它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微课大赛的评分标准都把目标的达成作为分值最高的一个评价项目。但是,从笔者所观看的微课参赛作品来看,许多教师对于微课的课程属性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象定位不准确。微课所面对的对象首先是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是许多参赛作品被做成了“微说课”,教师不是面向学生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是向同行讲解自己的教学思路。第二,提交的作品不完整。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除了教学视频之外,还要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包括微学案、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微课件(微学件及相关的拓展媒体素材及学习资料)、微习题(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等)、微反思(微课教学的反思、使用建议及发布后同行的留言评议等文本性资源),它们与教学视频一起构成一个情景化交互式的完整学习环境(胡铁生,2014b)。但是目前各种比赛的参赛作品一般只是局限于微视频。第三,课程的结构不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完整的微课结构应该像正常的课堂教学一样包括导入、讲解、训练、总结收尾等环节,但是许多教师的作品都存在着不完整的现象,有的缺乏导入环节,更多的则是缺乏总结收尾的环节。

微课的课程属性决定了教师的核心作用还是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具体到英语教学,传道就是要教授语言知识。这首先要求授课的内容正确,没有错误。笔者遗憾地发现,在许多教师的微课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错误,这反映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的欠缺。微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在一般的课堂上教师讲错了还有可能纠正,而在微课中如果出错,这些错误就会一直留在那里,这对学生会产生误导,对教师的形象也有许多不利之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讲稿写好之后,多向同事和专家请教,在所有内容都确认无误后再录制微课。另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微课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课本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机重构,从而使得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授业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的培养要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的教学要以技能的培养为依归,语言技能的培养要以知识的教学为基础。解惑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得学生的语言知识明晰化,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关于微课的技术性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元素的相互配合。在英语微课中,这些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提供语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的,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把语境展示出来。第二,展示意义。语言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有时很难用语

言来加以描述,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意义则更是如此,而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三,说明原理。所谓原理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规律,如词汇的构成、语法现象等,利用动画技术就可以很形象地把这些原理演示出来。例如,WHO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由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三个单词所构成,我们不妨首先在屏幕上先把三个单词呈现出来,再凸显首字母,然后让首字母通过动画形式从单词中脱离出来,让它们进行组合构成一个词。采用动画的形式可以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第四,引起注意。注意是一个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重点与难点用变化字体或者颜色的方式凸显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增强记忆。心理学家Treicher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心理空间,2015)。在对待微课的技术性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它与课程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课程性是微课的本质属性,教育技术的采用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笔者所看到的微课作品来看,在教育技术的采用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育技术的滥用,有的教师把各种技术都运用于自己的微课之中,整个作品看起来很炫,但是教学性很差。还有的教师把一些毫不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插入其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个问题是技术使用不足,有的作品就是一个简单的PPT课件演示的录像,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这也使得微课失去了它的突出优势。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关系。从目前英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动画等多媒体的制作技术。针对这一问题,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团队的合作,这个团队由英语教学专家、一线英语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英语教学专家提供有关的咨询,参与总体的设计,以确保设计理念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则负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七、关于微课之中的学生

中学英语教学几点思考 篇5

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合了知识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计算机的课堂氛围中去,更多更全面地接受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方面。新教材比旧教材变革比较大,新教材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让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以来就增加了老师在上课时的难度。如果一味讲解书面知识会是学生感觉到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一味讲解应用步骤,就会使学生不知道所学科目的意义,不知所措。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期间,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个度。这既是考验老师的时候,但也是老师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

2.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现状。中学学校中,特别是高中学校中的学生有来自乡镇、市区的学生。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收到的教育也有一定差异。面对这个不同的群体,在教学中学校要下很大功夫,因为这些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化教育起点截然不同。市里的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大部分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乡镇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和学习电脑知识机会相对城市中学生较少,因此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全体学生接受情况会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老师的授课效果,假如不认真处理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

1.教学内容的安排。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可以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要根据自身学校实际计算机硬件情况来确定,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对每个学生照搬教学大纲。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内容整合化。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性。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缺少必要的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也直接影响到了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使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的发展。在这过程中在课堂上有效地设置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然后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让信息技术课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随后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传送到网络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极大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学习效果会更好。

3.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

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小结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6

内容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的主体,初级中学又是其中转折的一环。班级管理又在学校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现状、班主任老师需要的素养、以及工作方法谈谈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

主体地位 自主管理

素养

农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主体部分,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教育上。农村初级中学的问题既代表义务阶段教育,又代表中学阶段教育,可以综合反应出整个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因而最具有代表性。

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对学校的校风、学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

农村初级中学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学历问题偏低。2.业务素养不高,4.教师待遇低。

(二)学生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品德问题: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不能很好团结同学;学生纪律越来越差,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学校难以管理;学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学习方面动机较弱,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难。

2.厌学问题:

3.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缺乏必需的礼节素养。

此外,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还存在学生流失问题、学生安全问题、法制意识差、学生处罚难、教育难等教育问题。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 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班主任老师需要的素养: 对职业的积极态度:

一、放大显微的职业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魏书生认为:“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这并不是一种阿Q主义,而是自觉地培养职业情感。

二、积极自重的角色观,魏书生主张“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有了积极自重的角色观,就能根据教育的不同需要扮演好各种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就能在环境变化时及时作好转换角色的身心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魏书生认为,“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三、轻物重心的幸福观

他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总感觉,幸福应该是精神上占的面比较大。在教学期间,我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他认为,“幸福不能规定一个物质的尺度”,“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是幸福的。”魏书生还将幸福与自身改造、特别是心灵的洗礼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战胜自身“某种狭隘的东西的感觉”,“人最强烈、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四、利在增能的负重观

“我觉得不少青年人能力差,工作平平,原因恰在这个观念上,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力气的机会也放过了。”他坚信,“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推掉工作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他认为“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五、笑对人生的境遇观

人对自己的境遇有时是没有选择权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来都是一个令人难解愁眉的话题,失败感、怀才不遇感常常缠绕着教师们的那本就脆弱的神经。魏书生倡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有一段话早已成为供料议论文的经典材料,大意是: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他认为应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他主张淡化世俗功利,从宇宙意识的高度,“采取一点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小视自己。他建议用笑使人生的不幸减半,用多做实事和情感迁移来排解忧烦苦恼。

六、着眼未来的人才观,他说:“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知识,更要培养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书生的学生眼光高远,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难道是偶然的吗?

七、辩证全面的学生观第一,学生是平等的人,即将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人格上尊重他们,教育教学中信赖他们。民主化的教育思想正是以平等的学生观为基础的。魏书生主张教师的心灵应向学生敞开,让学生监督老师的言行,是更深层次的师生平等观。第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即承认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优良个性。当学生的个性不适合教师的口味时,魏书生主张克制自己,“迁就”学生。第三,学生是发展的人。师不仅承认差生可以进步,还允许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他认为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作第101次的转化工作。第四,学生是内心世界复杂的人。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是广阔的世界,心灵是复杂的宇宙,他承认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多面性,他让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第五,学生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再调皮再淘气的学生也不会令人厌恶。可以肯定,要学魏书生,不接受魏书生的学生观是行不通的。

八、少斗多助的人际观 “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别人的长处没学来,就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没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很困难的,魏书生的人际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九、持恒守一的养成观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他主张“巧妙地利用惯性。”魏书生认为好的习惯只能来自持久专一的训练、培养。他强调一件事只要做了,就要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学生会成为内驱力充足,意志坚强,感情丰富的人”。魏书生坚持让学生进行身体长跑和道德跑(写日记),坚持十数年办班级日报、练气功,坚持每天抄记格言警句一条,“每天点燃一盏思想明灯”„„这些都是持恒守一的养成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世界上许多事情难就难在每天如此,难在长期坚持,魏书生的养成观正是治疗“五分钟热度”的特效药。

十、多边选择的方法观 魏书生教书育人点子多,称得上是教育界的点子大王。因为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懒汉意识使很多人将多边选择的方法观堵在了门外。魏书生常常跟学生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100种做法。”魏书生搞教育教学改革,就是搞的多方数法,在比较中选优。他坚信,“人的思想从一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天地也十分广阔,方法非常之多”。他说:“运用某种方法挺好,也无须骄傲,无须固步自封,因为事物在发展,方法在更新,我们目前运用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再往前去寻求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正是充满创新意识的方法观使魏书生的许多做法异于他人,也正因为魏书生把这种方法观灌输给了学生,他的学生才有了固门防风的十种不同措施,才有了吃感冒胶囊的数十种方法,才有了开阔的思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一、惜时重果的效率观

重视效率已是一个常识,魏书生只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效率观。首先,他把效率感的有无看成是造成事业上极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他把讲究效率提到了延长生命的高度上:“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就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又其次,他认为,“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再次,他以为:“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最后,他甚至认为效率意识的强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族素质的优劣。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思想高度,魏书生才有了一系列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他主张通过抓紧时间,减少犹豫,形成习惯,利用生物钟,重视计划,科学量化,多搞竞赛等来提高效率。

十二、重律崇心的管理观他说“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这一点尤为重要和可贵,因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强制与自觉(或外制与内克)的统一,制度约束和道德自律的统一,合理性和适情性的统一。它不仅仅是深刻的,也是最为“现实”(哲学意义)的。

十三、积极明智的沟通观 对教育教学的科研态度:

一、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

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多家之言,才使自己有可能掌揭必要的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才能使教学研究少走弯路。

二、坚持写日记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积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

日记能帮我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人很奇怪,许多好的、成功的做法,不知不觉会忘了做,甚至记不起曾经做过。写了日记,常翻一翻,能使我们达到昨天曾达到的高度。至于要搞教育科研,写文章,需总结回忆自己过去的有关情况,日记当然是最好的材料库了。

三、坚持写文章

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另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写作文又是输入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人平时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往往不够强。如果写《谈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篇文章,那么这个学期就会制订出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效率感的计划、措施。这个学期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就明确得多。实践一个学期后,按提纲写文章,总结本学期的得失利弊,边写边明确了下个学期地措施、计划。这样下个学期的实践效果一定会好于本学期。坚持写文章确实有助于输入教学能力,决不象有人认为的那样,会将原有的教学能力也输出了。

工作方法:

毛主席主张政治上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班级上又何尝不是这样好。这此需要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主活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等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价值追求,它无疑应成为学校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学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这一思想应贯穿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四大环节。如何在每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1、共同制订计划,增强自主意识

无论是班级工作计划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计划的制订中,不但能集思广益,做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周密、更可行,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因为计划是“自己参与”订的,是自己认同的,不是老师强加的。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

在让学生了解上级要求、把握班级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确定计划的具体内容。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大家讨论确定学期工作目标或阶段活动目标。在讨论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启发,适时点拨,巧妙归纳,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目标一要具体明确,二要适当,既要在班级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使目标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又要是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目标具有可行性。

2、自行组织和实施,培养自主能力

组织实施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保证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步骤。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么是包办代替,把组织活动视为自己的专利,要么是部分地施舍给少数班干部。这样做,束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并人为地造成学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改造班级内的组织结构和班级活动的运作机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组织、管理和实施的机会。

(1)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

(2)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多种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应成为新型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为此,可采取两种策略:

①丰富班级管理角色。②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

3、自查互查结合,实行自我监控

检查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师生了解、掌握计划执行的情况,目标达成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改进以后的工作。这一环节仍然要坚持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行自查与互查相结合。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能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而自我反省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前提,自我监控则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心理基础。

4、引导学生总结,学会自我评价

总结是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周期的终结性环节。经过一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和督查,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教训必须吸取,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都必须进行总结。从时间上说,总结有随机小结,阶段小结(如周小结、月小结)和期中、期末总结;从范围上说,有全面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从涉及对象上说,有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和班集体总结;从形式上说,有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不管何种总结,均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时要注意三点:

1)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资料。个人可设一个记事簿,把日常表现、取得的点滴进步记下来。小组和班级可设小组日志、班级日志。

2)要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总结,教育学生不说假话、空话,一律用事实说话。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进行总结,既要讲进步、说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存在的问题。

3)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个人或小组的成绩是怎么取得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今后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存在的缺点、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今后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会这样分析,今后才能扬长补短,不断取得进步。学生总结,要在小组中或班集体中进行。总结之后,要让大家进行评议。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从他人的评议中,调整自我认识,对真实的“自我”获得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学生当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越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班级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自动化的首要问题是先使建立自治班级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其成为班级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前期舆论宣传工作。为此,我给学生讲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讲了“勤父母常培养出懒孩子” “懒老师往往能带出勤学生”的规律,并通过讲一些短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大作用,讲了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然后才在全班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制定了“创文明集体,建文明班级”的班级目标。并将其书写成标语,悬挂于后黑板两侧,使学生一进班就能看到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努力。

建立自治班级的第二步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德育手册的基础上,动员班级全员参与讨论制订了班级的根本大法---班规。里面明确规定了从入校到离校各个时间段学生的行为规范,并明文规定违反者应受的制裁,以及各项条文的监督执行者。并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班规,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怎样做才是合格成员。

再次是要培养一拨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发现并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是班级自动化管理能否成为现实的关键。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及有意识的培养锻炼,本开学初先由班主任根据一学期观察,提出班委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在全班公开发表竞选演说,再让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表决,选出班委会。这样产生的班委一般能力强,威信高,亲班主任。这就为班级管理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其三是要调动班级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否则,班级管理自动化就成了空话。

为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以下管理制度

①专项承包责任制

②值日班长制

设立值日班长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给每位学生提供尝试当班长的机会,提供其施展才能与使用权力的机会。该制按座位进行轮流,轮到时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

班长轮流当,不但使学生锻炼与展示了自我,使他们具有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常务班长的工作量。

③班会轮主制

班会轮主,也即班会课由几个主要班干部轮流主持。在工作中,我采用了“反馈、控制、协调、总结”的八字方针。

反馈是及时获取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比如参与班长招集的班干部周会,察看各种记录,组织组长座谈,定期交流,个别谈话,走访科任老师等,这是工作的前提。

控制是对实施自动化管理过程的控制,实行程序、层次、质量、内容和形式上的宏观、微观控制。这是工作的难点。

协调是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比如不同组的学生与学生、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值日班长与常务班长的关系;学生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之间出现的问题,这些必须由班主任去协调。这是工作的深入。

总结是对实施过程的回顾。班主任及时总结点上及面上的成绩,分析失误,正确引导。这是班级自动化管理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1 学生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认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1.2 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喉干舌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1.3 教学设施陈旧

社会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而中学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速度相对缓慢。学生必要的学习软硬件不能及时到位,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够及时的实践所学理论知识。从而造成学生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多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1.4 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 Point小模块等。

1.5 师资情况复杂

中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组成相对复杂,部分是其它专业改行的教师,只有较少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因此教学经验较为欠缺;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水平较低。

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定位

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不能够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的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 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动手操作能力,只能够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不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对学生来说是及其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筛选考核制度,严格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我们要建立明确细致的奖惩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专业教学做好准备。

3.3 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属于有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课程,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定方面,应该以实践上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方向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让学生多方位的全面掌握基础,在基础的层面上加深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3.4 更新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备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中学教育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的、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

3.5 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6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传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改革,必需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摘要:该文根据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孝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2003(8).

[2]李兴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3(5).

[3]许映连.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的新视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4]周媚,姚茂群.关于探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调查报告[J].天津教育,2002(4).

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率;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77-01

一、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如果不懂英语,我们很难与外界交流;如果不了解国外的科技、文化,我们更不能与国际“接轨”,很有可能会成为新时代的“文盲”。英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考博,英语的地位不容小觑,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言、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只有提高学习效率,夯实基础,才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再次,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英语课堂来看,教学依然存在着低效的因素,例如,教师只注重单词的记忆和语法的背诵,没有关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学用脱节,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更不用说提高教学效率了。

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方法

鉴于英语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做出自己的努力。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简略总结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体现出兴趣的重要性。与其让学生愁眉苦脸地死记硬背,不如换种教学方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都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那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呢?

(1)多媒体营造乐学的氛围。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积极利用音像、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一改“黑板加教材”的枯燥局面,能生动、活泼地为学生呈现要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有关音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一首优美的Yesterday Once More引入话题,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用英语讨论。又如,在学习关于天气的部分时,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Sunny、rainy、cloudy、snowy等不同的景象,并让学生根据图片编写对话。

(2)用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快,印象深刻。例如,为了考查学生的词汇量及反应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根据首字母说单词的活动,第一个学生以字母A为开头说单词(可以由易到难,如airplane,able,ambulance,at-mophere),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说过的单词,想不出来的要讲个英文故事或唱首英文歌,以此类推到B、C、D等单词。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学生活学活用,轻松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当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信任的基础上。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全局进行掌控。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才能實现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1)教师要富有爱心,能将爱心洒向讲台,并将爱心与智慧结合,使教育过程变成一种美的享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爱的阳光,所以,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无条件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情感,发掘他们的积极因素,鼓励和赞扬学生。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等,不能将自己放在“教者”的圣坛上俯视学生,而应该将自己看作学生的指引者,共同学习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而应该仔细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当学生出现知识上的纸漏时,教师不能粗暴地用“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这都不会”等语言伤害学生,而应及时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亡羊补牢”,避免以后的错误。

(3)教师还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优等生成绩好而对他们另眼相看,更不能因学困生成绩暂时的落后而对他们冷漠。相反,教师对待学困生应该更加关心,用教师的关爱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保护他们避免伤害。

此外,小组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要注意总结和思考,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弄巧成拙。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保持对英语课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感悟,希望能对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2.

[2] 王惠玉.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淄博师专学报,2010(2).

[3] 程传刚.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2010(4).

上一篇:中堂镇第四届工商模拟市场开幕司仪词下一篇:童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