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2024-09-28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共14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篇1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 王 霞

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正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 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

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 以由评改课中适当侧重来完成。淡化文体教学也符合大纲的要求,同时符合学生感性认知较灵敏的特点。

2、模拟生活有助激发灵感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可学生确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可以在写作课堂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他们直观的震慑。小品,视频或课本剧,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意外“戏”。作为写作的元素可以想象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平时温文尔雅的你在作文课上因学生做小动作大发雷霆,该生由顶撞了你出言不逊。学生或忿忿不平,或左右为难时,你抛出作文题目“脾气”。此可谓不愤不启。学生写作自然手到擒来。若说也会产生千篇一律的情况,因为材料是同样的。模拟只作为点燃思维的烛。可让学生适当联想生活中的种种。题材宽了自然文章活了。

3、评判生活有助思维深化

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人生活,心人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评判生活在先,挥毫扬墨在后。让作文课堂成为辩论课。让辩论成为写作的开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深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得通透才写得应手。前人质胜于文,质在文先就是这个原故。

二、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是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创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使生活更贴近学生。从群体中走出,以学生自我为着眼点才是生活化的取向。

1、个体带动群体具有互补性

优秀作文各有各的优势,因材施教,优势互补,是作文之道。评讲作文不能只关注某一个训练文体,对于出格的学生大加责难,或无动于衷是不对的。写记叙文,他却抒情。写议论文又生出记叙。无伤大雅。应看他写出的文章有无可取之处。

2、个体分类指导具有层次性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又有着不同的感受。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文指导应当从个性特征出发。面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写作方案。有人长于抒情,有人长于叙事,有人长于描摹。先扬长避短。使他们写作的特点更突出,更扎实。然后再有十八般兵器样样通的奢求。使写作教学层次分明,又渐趋一致。

3、个性张扬使写作有自主性

苏轼云“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一条死胡同。兴趣在于个体创作热情的有效激发。有了个性在关注就有了个体的自觉。写作的老大难问题得以缓解。学生作文写出自我,教师指导肯定自我。这样自己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己生活的把握就更确实,更细腻了。作文自然也写得更确实、细腻了。

三、强化文体到强化心理,体验有情的生活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说写文章要开展想象,想得很远很远,静静地专心思考,就会联想到千年的人与事;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时,思路已扩展到万里以外了。想象力是写作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的源泉。体验有情的生活,才有真情的文章。

情感使语言更真实,情趣使文体更自如,情操使文章更深刻。作文教学中捕捉学生心理世界的波动,关注学生的内心的微妙变化,以此为契机带动课堂教学。言为心声。心灵的教育是作文教学的根本。

1、让写作课形成心理场

语文教师应当是心理导师。让作文教学打一场心理战。把学生的所有情感调动起来参与到一种场景中,从中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转化。如一位名师给学生心理测试,拿出纸笔,写下至亲至爱的人姓名,逐一划去。每划一个意味着从他的生活中消逝。学生都泣不成声。此时让学生谈感受,去写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同平日。让写作课形成心理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感情悟。使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又有了一种新的角度,使生活中的平凡人丰富动人起来,使学生心底的爱潜流呼之欲出,再去作文就有了动人面目和动情语言。

2、让体验深入生活

从生活中来,到写作的课堂。只是被动的感承受。从课堂到生活中实践才是主动的体验。让体验深入生活。使学生真正将心灵放飞,真正将心门打开,融入生活并改变生活,写作就不只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性的生活了。学生往往 将某种感情挂在嘴上,缺乏真切的体验。未赋新辞强说愁,没有情感的体验何来情感的认知。只能闭门造车了。教师此时,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汨汨而出了。

四、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反映,一个学生纵然能有出色的文采,但如果认识水平较差,其文章充其量也只能徒有一个华丽的外壳,缺乏神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认知水平。这当然不是朝夕之功。可学生心中有了理想对于生活的看法就有了主动的思索。用批判的眼光看生活,才能使作文有了意识。而不是简单的翻版。这是写作追求的境界。也是课堂生活化的本质所在。作文课堂不只是在进行写作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的平台。当写作能达到这样的作用时,写作本身就会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用理想审识现实,写作交流把美的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理性面对现实生活,学会思考,自觉自主地去想、去说、去写。

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写作的规律。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写出语句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作者

王 发平单位

郭 桥 中 学

2007年6月20日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篇2

一、营造自由的空间, 创新的氛围。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 是学校中最坏的事, 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 在教学中老师的指导和提示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反过来学生想法和感受也值得老师来借鉴, 这样在鼓励和尊重的氛围中, 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大胆想象, 也不用担心与老师的观点矛盾, 这样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素质教育倡导的, 学生不仅能够写出美文佳句,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独立个性。

2. 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无论是讲读课文, 还是作文课, 都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创新。例如,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一课, 在讲授完内容后, 我让学生以“我就是昔日湖边的胡杨林”为题写一段话。有学生写到:“我是昔日罗布泊边的胡杨林, 这里原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绿洲, 我和我的家人、朋友相亲相爱的居住在这里, 马、鹿、野骆驼、鹅喉羚等百余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 我们沐浴着这里和煦的阳光, 吮吸着这里甘甜的湖水, 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湖水变成了沙漠, 没有一棵草, 一条溪, 天空中再没了鸟的身影, 动物们早已不知去向, 而我们也已成为干枯的‘木乃伊’。人类呀, 你们醒醒吧, 不要再破坏你们的生存环境, 否则, 有一天我们的悲剧也会在你们的身上重演。”学生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拟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还富有哲理, 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学生的自信心受到鼓舞, 创新的意识得到增强。如果想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去创造,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 还需要极大地耐心, 因为学生要找到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答案必须有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过早评价, 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驰骋联想, 各抒己见。例如, 教学《警察和赞美诗》时, 我提出问题:苏比入狱的情节是否有悖于情理?学生纷纷从不同角度作答, 我没有过早表态, 而是让他们自由的发挥, 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 既启发别人, 也受别人启发, 形成了活跃的、互动的激励环境, 收效明显。

3. 展示教师个性。

但凡名师, 哪个没有自己的个性与风格?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欧阳黛娜……他们的教学充满了个性, 充满了创造的魅力。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 教师的主观色彩会更浓。这种主观性体现在他们的备课中, 又通过他们的教学展示在课堂上。每个教师由于家庭环境、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对教材的分析和安排必然有自己的特点,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刻都在感受着教师的个性魅力, 而这种魅力又激发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有个性, 有自己的标志。

4. 激发创新激情, 让空间无限化。

在写作时, 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话题, 而不要固定作文题目, 然后让学生自己确立中心、选择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自己的叙述。在体裁上不做限制, 字数上也不刻意要求, 学生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思, 想写什么写什么, 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特点, 就是一篇好的作文。这样的练习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时, 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就如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但有一点必须说明, 给学生创作的自由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 并不是说教师无所事事, 而是说激发创新激情让学生进入创作的无限空间, 而学生在创作之初, 教师则不应该用很多规矩束缚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写作时考虑较多的是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认识, 而不是写作的技巧。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之后, 教师此时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只有如此, 学生才会把真情实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5. 交流合作, 拓展创新思维。

学生交流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产生思维碰撞, 从而更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学生的交流合作是在学生写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可以吸取他人的优点并进一步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二、强化变形创新。

“变形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 根据表达的需要, 对其内容或形式进行改造, 使之与原有的素材有所区别。在作文教学中就体现为仿写、改写、缩写、扩写之类, 这都是“变形创新”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打好写作基础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写作知识和技巧, 还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 并从中体会到如何在平时的阅读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知识和技巧。我们都知道文学来自于生活, 因此学生除了在阅读中去进行变形创新, 更应该学会对“生活素材”进行变形创新。因为无论我们写的是什么, 都来源于生活, 要写出新意, 就要看谁能更好的对“生活素材”进行变形创新。

三、发挥创新联想和想象。

虽然在写作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作文一定要流露真情实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扼杀。要有创新的思维当然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尽情的飞翔, 才能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脍炙人口的名著《西游记》和《格林童话》, 近日热映的影视作品《阿凡达》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不都是联想和想象的杰作吗?可是很多学生单调乏味的生活, 势必积累不了丰富的素材, 难免作文就会出现模式化、套路化和空洞化。即使有的做了一些变形处理, 但立意却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 夸张的说要想找到有创新意味的作文真是比登天还难。但这不能怪学生, 又要“真”, 又要“分”就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其实无论联想还是想象都是根据写作的需要,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 以抒发真情实感为宗旨, 创新变形各种材料, 构思成文。因此,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经常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出别致的佳作来。例如, 我在讲《饮酒》这首诗时, 我就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诗中写景的画面。通过这个练习, 学生在遵循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创新, 让原本单一的景中有了人, 有了情。

四、提升学生的创新品格。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 思想是语言的内质。思想成熟, 深刻, 有创新, 那么写出来的语言也会清新脱俗;反之, 思想狭隘、浅薄写出来的语言也就显得愚昧无知,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因此,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他的创新品格对于写出有特点、有创意的作文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渗透或自习课、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积累如下几类材料:自我与时代类;自我与祖国类;自我与学校类;自我与传统美德类;自我与家庭类;自我与生存环境类。在搜集、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的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使他们的作文和做人不断的得以提升, 为作文创新做好引路人。

参考文献

[1]赵明,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论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韩蓁, 创新作文365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6

[3]金嘉佩, 创新作文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8-01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因

1.生活是最大的作文素材库

生活就像一本大的教科书,不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可见,语文作文变得生活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记录生活,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用语言真实地表述出来,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时文思枯竭,想不到要写什么内容。可见,生活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生活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教材

生活就如同一本丰富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生活中的人,还是生活中发生的事都能对学生起到一种启迪和教育作用。并且人们从生活这本素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比其他任何教材都更具教育价值和意义,影响程度也比较大。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思想上的认识和他们真切的情感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生活的领悟能力以及总结生活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情感和体验,对于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设置了太多的限制,比如,作文的题目、内容及结构,甚至是作文的思想等,这样就致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一些活力和灵气。高中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任务的时候,可以对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选材范围及方向予以规定,比如谈勤奋、议环境等作文话题。至于如何进行选材和选题以及从什么样的角度表达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文章创作整个过程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总之,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写作意愿,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最终实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2.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好比泉源,文章好比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自然会流淌不息。”因此,高中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紧密地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把理性知识和感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思路。

(1)实地观察式作文教学:说到莫泊桑,我们都会想到著名作品《项链》。其实,莫泊桑在写这篇文章时,曾受到他的教师的教育和指点。起初,教师让莫泊桑每天观察从门口经过的车夫。然而,莫泊桑不知道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后来,老师就告訴他:只有用一颗认真的心去观察生活,才能发现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自此,莫泊桑就听老师的话,认真地观察和研究生活,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大作家。高中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用心地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认真地记录下生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事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饲养一些小动物和花草虫鱼等,多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和民俗,为写作积累素材。

(2)生活娱乐式作文教学:丰富多彩并且紧张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教师在教导学生写蜗牛生活素材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抓来一些蜗牛,认真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生活,有的学生用菜叶去喂养蜗牛,有的同学把蜗牛放到屋外,让蜗牛感受一下阳光的味道,还有的同学拿蜗牛和同学比赛跑步。通过生活娱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使他们深刻地体验生活,将生活用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3)阅览模式作文教学:阅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丰富学生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发展成自己的第一兴趣,并且将其作为作文教师生活化的一个口号。虽然学生在写关于亲身体验的作文时,可以写出最真实、最真切的感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在电视、电影以及网络文学的影响下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还应鼓励学生多听一听时事新闻、经常上网浏览一些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关的文章,还应该多模拟一些逼真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学习写作的渠道。

3.优化作文的评分机制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分的过程,要在肯定学生作文优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修改建议,这样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学生的性格差异性较大,事物又都具有多面性,这就致使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实现逐步提高自身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占东.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1期

生活中学语文作文 篇4

我已记不清第一次接触语文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是语文,把我带进美丽的童话世界;是语文,带我在书海中尽情遨游。直至现在,我对书籍依旧那么热爱。

在开始系统学习语文后,我愈发爱上了阅读。我用老师的方法,一遍一遍地读,地至对对情节滚瓜烂熟为止。在不知不觉中,它提高了我的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当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时,我在想,这都是书的功劳呀!

在书籍中,我会结合学习,思考作者当时的境地,在书上运用的修辞方法,并想为什么它要这样刻画人物。每次看完书,我把心里清零,然后写下书里的人物名称及性格特点,结局如何等等。后来,我把这种“白纸法”用到学习语文上,对复习非常有帮助。

语文是一种美。一种特别的美。这种美在每个人的心中,它无处不在。它带你走进文字王国,带你走进言世界,在书海中遨游,在学习的路上进行不一样的精彩。

书籍让我学习到了语文这种美。我很庆幸,我能接触语文,热爱语文,会和人畅谈世界,和人交流合作。书籍记录了语文的发展,帮助了我们学习语文。由此可见,书籍与语文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我们,则是这当中最幸运的受益者。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中学作文 篇5

因为思考,我们跨越了一道道难关;因为思考,我们感悟了真挚的情感;因为思考,我们读懂了认识的大书。

思考,你横跨在成功与失败的门槛;思考,你面对困难时的绊脚石;思考,你何时浪费金钱和时间;思考你是否在寻找优美的风景、聆听美妙的足音?

知识的思考非常深奥。

“知识有限,学海无涯,学习靠珍惜时间。”思考生活中你学到了什么?思考生活中你明白了什么?思考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思考生活青春的短暂,时间的流逝。

生活的思考非常顺利。

深刻的思考生活,犹如花儿成长中少不了枯萎,只有适应环境,才不会被大自然淘汰。

深刻的思考认识,犹如树木成长中少不了裁去多余的枝条,才不会做蒸腾作用时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能量。

生活的思考非常漫长。

漫长的思考生活,找出疑难问题中的破绽,思考解答问题的思路,这样才不会中途而废,放弃思考的能力。

漫长的思考生活,领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思考人的内心的问题,找出光明之路,沟通“心灵之桥”,只有这样才不会切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克制沟通的行动。

生活的思考如风,清风拂过面颊,淡淡的青草味,让人有一种心醉的清香。

生活的思考如水,洗涤了人类的灵魂,感受水的甘甜与清凉。

思考,思出成果,思出智慧。思考,推动了历史的年轮,思考;打开了探索之门。

生活的思考要深刻、要坚持,在不懈努力下思考;在成功的时候思考;在困难的时候思考……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作文 篇6

我和郑传丽,刘一君一组。我们首先向周围进发,和大家一起走到了一家蛋糕店前,我首先在蛋糕柜上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价格签上的“蛋糕”写成了“旦糕”。我走到营业员阿姨面前,刚要指出,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心想,我和阿姨素不相识,这样指出错误她会不会生气?这时我心里砰砰直跳,脸也有些发烧,犹豫了一会儿,我还是鼓起勇力,对阿姨说:“阿姨,您看,那个蛋糕的‘蛋’写错了写成了元旦的‘旦’了。”阿姨说:“谢谢你了,小朋友我们马上改过来。”

我们小队的同学检查得也很认真。你看,刘一君一会儿睁大眼睛看价格标签,一会儿翻查字典;郑传丽也把自己认为错的字写在纸上,然后去查字典,一上午我们共查了六家店找到了不少错别字;把“苹果”写成“平果”把“葡萄酒”写成了“卜淘九”一家小菜店把“土豆”写成了“土头”……

活动结束了。我们大家议论纷纷,我们一直认为,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规范汉字的运用,也为社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篇7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学生厌学、畏学, 加上语文学科中“少慢差费”现象严重, 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如何扭转这一现状, 我认为,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推进语文教学生活化进程是最好的出路。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 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开拓学生视野, 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具体体现在:

1、课前演讲体现生活化。

新课程《语文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进行演讲, 内容大多自己选择, 可以评价一本自己最喜爱读的书、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句名人名言;可以讲述一个动听的小故事;可以评述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评说某种行为或现象, 总之要讲自己最熟悉的、最愿意说的。这样按照学号坚持进行, 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当众说话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阅读、写作教学体现生活化。

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已为人们所共识, 就阅读教学而言, “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绵, 不是水泥的隔离层。” (刘国正语) 教学语言宜与生活实用语言贴近, 教学内容宜有时代特征, 书中的间接生活宜与现实生活接通。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 应根据不同的课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演演、画画、写写, 让学生成为演员、画家、作家等。

课堂训练着眼于生活。即应以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为出发点, 可把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融在课堂训练体系中, 学以致用, 常学常用。所用训练材料, 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课文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引导他们感知社会生活。例如, 那一次, 我给学生上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这篇文章语言朴实, 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怎么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会呢?于是,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回家作业:每天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半小时。一个星期以后, 我让学生根据观察完成命题作文《背影》, 课堂上出现了以前少有的全班埋头写作的情景。看着学生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作文, 我被文章中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看着看着, 我由衷地笑了, 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又如配合团组织搞一些纪念性活动, 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这样,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成立语文活动小组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增长能力,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些活动为课堂学习语文作了良好的铺垫。

3、课堂学习方式体现生活化。

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 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 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 大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比如有的习惯于听觉学习, 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 有的喜欢独立学习, 有的却喜欢在小组中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 能自己说的一定自己去说, 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进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 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 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 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 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 都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而语言文字又是思想情感、科学文化的载体,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内容,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学好语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那种死守着课本不放, 而忽略教材以外广阔天地的阅读教学, 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课外书籍它们不是对生活的一般描绘, 而是对有关生活现象的一种深刻解剖。或蕴含一种深刻的哲理, 或抒发一种博大的情怀, 或抨击一种腐败现象, 或歌颂具有时代特色的杰出人物等, 加读这些时文精品,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客观事物进而认识生活的方法, 陶冶学生情操。

三.师生关系生活化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环境中最基本的关系, 不但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 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 甚至超过与父母的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提供了满足。在这样的关系中, 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 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 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 他们体会友谊, 充满力量, 感到自信, 从而喜欢集体生活, 喜欢社会生活, 对人生充满希望, 进而形成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 这种心理品质还可以升华到更高层次, 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 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建立平等、民主、朋友似的师生关系。经常深入学生之中, 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活动, 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成为学生的伙伴, 学生的朋友, 学生的师傅, 学生的“父母”。只有这样, 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发生质的转变, 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小名”来称呼他们, 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很亲, 就像自己的父母、朋友一样。这样就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从而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环境氛围生活化

教学的环境, 主要指教室, 也就是“学生的家”。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都处以狭窄封闭的教学环境中, 基本上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 教室成了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为了使学生随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氛围, 我在布置教室时尽量做到生活化, 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的空间。每学期一开始就发动学生精心布置, 建立生物角, 粘贴名言警句, 设置语文园地、知识窗、展示窗、擂台赛、未来作家栏、阅报栏等等。让学生有一个收集锻炼的机会, 也给了他们展示的舞台。比如在生物角中, 通过养蚕、金鱼、泥鳅、龙虾以及各种花草等等,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 而且还起到了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教学;诊断;调节;激励;生活化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从现实的语文课堂看,教师比较注重教材内容、教学流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只是一厢情愿地训练讲解,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看教学效率,这样做往往是事倍功半的。长此以往,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倦的心理。而在不能不为的强迫之下,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语文是人们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工具。课本作为教学资源有其独特的价值。其实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后都站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当课堂中师生用智慧与他对话,就可以发掘其价值。另外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与实际生活贴近,注意力只限于课本,学生很难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本质和学好语文的必要性,这样就很难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所以希望通过此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活,同时把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源泉,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语文“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内涵:“第一,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二,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第三,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三点,正告诉了我们“生活化语文教学”具体的做法。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的生活化

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预设生成结果,使语文课堂能走近生活,走进生活。传统的课堂生活以知识为中心,学习教材是学生生活的唯一,使得学生的课堂生活单一、枯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努力寻求生活化的素材;从教材中寻找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善于创设利于学生参与思索的情境,在一定的氛围中讨论、交流。改变学生体验渠道,由单一体验走向复合体验。以课本为原点,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从生活中来,与生活相结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人,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语文课堂的评价不能停留在正确、错误的简单层面上。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语文也是人文性学科,要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不被动接受评价,要主动参与评价,以评价来促进学习,促进交流,促进师生的发展。传统的课堂评价以甄别、选拔为特征,评价标准与形式单一,评价主体是教师。使学生中的大多数感受到的是学习失败和由此带来的心灵的伤害。因此,课堂评价不改变,学生的课堂生活仍会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改革课堂评价,就要不以纸笔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标准,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可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式,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诊断、调节、激励、反思、记录等功能。学生成长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样,评价对象的主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弥补了传统的评价方式的不足。这样的评价充分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意识。对改善学生的课堂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庭生学校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如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等等。另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总之,语文与生活的相辅相成,在生活中语文是朴实无华的,在语文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有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内在紧密联系才能更好的生活,也能更好的领悟语文的真正魅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课堂生活的重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

[2]洪永山.构建生活的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02,(4).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作文 篇9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无情的烘烤着塌地,我赶紧跑到一个广告牌下面避暑。就在咒骂天气太热的时候,忽然看见了几个醒目的大字“千万不要卖掉你的黄金,除非找到合适的买主。”底下的署名是“芊芊金店”,咦,这不就是专门收购黄金的金店吗?

说来也怪,自己要收购黄金,当然希望别人卖掉,可这则广告的第一句却是“千万不要卖掉你的黄金”。店主站在对方的立场,为买家着想,岂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然而当我想到后面一句是,不禁为之赞叹。“除非找到合适的买主”仔细想想,就感到了他的高明之处。真正的含义就是:黄金自然是要卖掉的,可是也要找一个很好的买主,而这个很好的买主,不言而喻,自然是“芊芊金店”了。

这则广告先是巧妙的设置悬念,以便吸引观众,最后才给人们一个答案,不得不说,这种手法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再比如说,电风扇中有一则广告这样写道“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如果人们不知道在宣传什么的情况下打眼一看,绝对会产生误会。因为每个厂家都在夸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名气有多大,而这条广告却说“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令人疑惑不解。但是只要一看“电风扇”这三个字,便会恍然大悟,而且还会让人拍手叫好。

这几条广告语中,都附有语文的色彩,艺术的美妙。他将语文的美充分的展现给了人们,是人读后充满美感,回味无穷。

语文就是这样,广告中的语文,聊天中的语文,游戏中的语文,报刊中的语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正如鱼儿离不开水。让我们善于发现语文,让语文的足迹点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吧!

论语文教学中学习与生活之联系 篇10

湖南省炎陵县三河镇学校张新云 邮编 41251

1内容提要:在阅读教学中,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和谐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是阅读理解立足于生活经验。二是情感体验交融于生活实际。三是言语实践再现于生活情境。

关键词:生活经验生活实际生活情境阅读教学

生活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阅读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自己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发掘童心,寻找童趣,把一个个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可感的图像。在阅读教学中,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引导学生由课堂的小范围走向社会的大环境,由有限的学习空间走向无限的实践天地,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广博而富有内涵。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与和谐发展。

一、阅读理解立足于生活经验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新的知识是构建于原有认知结构上的。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并积极创造机遇与氛围,努力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意义建构的基础和深入探究的动力,否则,脱离生活的阅读理解必然缺乏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缺乏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阅读理解也就必然肤浅。

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在阅读理解这首词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对老年夫妇的大儿、中儿是那么勤劳,整天锄豆、织笼,他们却不喜欢,反而喜欢那顽皮的小儿,这是为什么?”这是个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我没想到的,但与我的阵脚没有乱,而是灵活巧妙地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是呀!为什么呢?你在家是最小„„”于老师的话语被一只只迅速举起的小手淹没了。“老师,我在家最小,爷爷、奶奶特喜欢我,他们把我视为掌上明珠。”“老师,我听大人说这叫什么‘隔代惯’。”“我原来是的,可是自从我有了弟弟就不同了。”„„“老师,我现在明白了:老年夫妇的小儿子那么活泼淘气,又是最小的,多讨喜呀!”“是呀,大家看挂图,图中小儿子趴在小溪边摇头晃脑,剥着莲蓬的样子多讨人喜欢呀!”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历成了学生阅读理解的依托。

我在执教《古诗文五首》一文时,“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两词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教学时,我适时地启发学生寻找原有经验中相似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镜头,让学生边想象各种有关云雾缭绕的的景象,边加以动作演示,收到了良好效果,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可以化难为易,促进阅读理解。

再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做为范进的岳父的角 1

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伴同学提出了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窨是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这种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已质疑,自已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不仅教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引发学生的创见,而且一些说明文也可如此

二、情感体验交融于生活实际

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再现与教学内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对性的生活实际情景,会让学生在迁移或对比中丰富、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记得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羚羊在濒临绝境时所做出的令人惊叹的抉择,我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情境说起:“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过动物逃生吗?它们是怎样逃生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相举手回答各自的见闻:“壁虎被天敌抓住时会挣断自己的尾巴逃走。”“黄鼠狼遇到天敌后会放出臭屁。”„„在这样的生活情境的铺垫下,我便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联系起来了:“当一群羚羊在后有猎人追赶,前是万丈深渊时,老羚羊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小羚羊的逃生,是何等痛苦的抉择呀!又是何等伟大的抉择呀!”在随后的感情朗读中,同学们的朗读情不自禁地多了一份悲壮,多了一份赞叹,读得真切感人。在这一教例中,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学生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实际而实现的。

在今年的视导工作中,我有幸和一位老师学习了苏教版第二册《雨点》的阅读教学,感受颇深。这是一首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形象地描绘了雨点落在“池塘、小溪、江河、大海”里,分别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情景,表现了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所表现的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这位老师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提问:“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它又会表现得怎样?”很显然,这一问题的设计,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维由眼前的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跳舞。”“雨点落在稻田里,在稻田里欢唱。” „„甚至有一位学生答:“雨点落在小河里,在小河里哭泣。”听到学生的这一回答,我的头脑里立即闪现出:远离课文“美丽、欢快”的基调,立即纠正!谁知这位教师没有急于“封杀”,而是随机追问:“你为什么说雨点在小河里哭泣?”“因为小河的水已经又黑又臭了。”我折服了:多好的回答,这样的生活现实在孩子心中已留下烙印。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课堂生成的回答,不正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渗透,激发了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感情吗?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交融,既拓展了文本,加深了学生的情

感体验,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关注周围现实生活的习惯,更好地生活,如此循环往复,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达到“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

三、言语实践再现于生活情境

将言语实践活动置于模拟的生活情境之中,无形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现实需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起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因此,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言语实践活动就更加简便有效。复述课文是阅读教学中一项较为枯燥的“说”的训练,教学中尽管我们可以变换多种形式(如自己练说、同桌互说)来进行,但显然还是限于严肃的学习情境,训练的也只是学生的语言智能方面,比较单一。但如果我们稍稍变换形式,将单调的复述变成诸如“角色对话、情节表演”等形式,那么由于有了一个模拟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说的兴趣来了,“说”起来也更容易些,也自然会加入一点动作、表情等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孔已乙》这篇小说篇幅不长,结构紧凑,故事发生的场景集中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小说通过主人公几个生活片段的串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题。这篇课文是要求学生复述的,但如果仅仅要求学生为复述而复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得也少。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在教学本文时设计的一段“老板和孔已乙对话表演”的言语综合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很好启示:在课堂上,薛老师扮演“老板”,由一名学生扮演“孔已乙”,扮演“老板”的老师抛出一个又一个似乎有些刁蛮的理由,促使学生拿出一个又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在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以激活,思想得以启迪,言语得以锻炼,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文章内容,“不是麻木的看客,而是文中的角色”,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参与、同桌交流、动作演示、上台表演、角色互换、课本剧演示等多种途径使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发挥,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表现的热情和积极性,文章的内涵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此举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口语交际等都可以和学生平时生活情境相衔接,进行模拟,提高训练效果。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学生互动

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要在基础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即可积极开展。研究中不难发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已决定了教学中可采用生活化方式,语文学科的理论多元化,和先进的教育理论值得人们去探索和延伸。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将单调的知识采用生活化教学,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一、寻找生活元素,填补单一课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对自己平时常接触的知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对初中生来说也一样,当教师讲授自己从没接触过的知识时,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完善,学习的积极性便会降低。初中生对生活元素理解也不广泛,所以,教师在当中便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更是如此。在初中作文学习中,教师便可将其与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留一篇“和家人一起幸福的一天”的题目,在写这篇作文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与家长的每天生活叙述,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细节与快乐,叙述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写,让学生可以适当地抒情,将自己感悟写出来,让学生了解到语文学习是可以将生活谱写出来的。

二、引入科技辅助,加强学生互动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是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对于学生来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如果加上枯燥的授课方式,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听课效率,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课堂45分钟极其珍贵,所以,要让学生在每一分钟里都学到知识,老师的授课方法很重要。现在的教师很喜欢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方法很好,不仅会有视觉的吸引力,还可以在某些课文中放一段符合文章旋律的音乐,做到吸引学生的关注。比如,在一些抒情的课文讲解时,用多媒体搜索和课文相关的图片,配上课文中的文字,在某些段落讲解之前,可以选择某些舒缓的音乐,比如,《卡农》这种抒情的纯音乐的钢琴曲,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还会浮现他们所幻想的和文章有关的情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加上良好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大脑得以充分开发,教师要用心引导,用心去教,学生自身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积累阅读、写作的经验,最终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1(0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听众”, 教师是“朗诵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学生和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而且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 为了改变语文是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 教育工作者就需要解放语文, 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做到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回归本质。

小学语文的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生活的结晶。因此, 学好语文的前提就是需要懂得生活。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板一眼地板书朗诵, 学生呆若木鸡地瞪着黑板, 现代语文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个方法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老师的教学负担。通过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放置到生活中去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教学形式

(一) 到生活中去

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进入到生活中去。要知道, 虽然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 但是却不完全等于生活。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都是取自于生活然后经过加工处理的。因此, 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完全地领会和贯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学生有时候就不能够完全地懂得理解课本的内容。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揣摩和理解。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 要帮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这样,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请教他人之外的选择, 不得不说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被课堂所限制, 而是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 再现生活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要知道单单观察生活还是不够的, 同时还需要将生活情景再现。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录了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因此, 学生不仅仅需要观察生活理解这些内容, 还要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将这些内容再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有些书本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 学生学习起来不顺利。因此,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等多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之下, 学生就会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去。

(三) 体验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生活, 学生才能够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感性的, 因此老师应该牢牢抓住学生这个时候的思维特点, 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课文描写的形象或者说景象就算是再生动, 如果是没有经历过的话, 那就是难以想象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带学生亲自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比如当课文讲述到春天的美景的时候, 老师应该带学生到一些最能体现春天之美的地方去看看走走。当讲述到劳动辛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力所能及地尝试一下劳动的感觉。这样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只有到生活中去语文才能够真正的焕发升级、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理解生活、明白生活, 更加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将所学所想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懂得更多。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甚至可能出现创造性的想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间去,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懂得更重要的是运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语文教材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联系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书本的内容。此外,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完成书本的内容, 而是要将思维发散出去来联系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和技巧。从生活中去发现素材并且不断地积累素材。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客观的提高。要注意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联系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联系, 在不断的积累之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 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摘要: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因为语文的外延可以一直延伸到生活的深处, 所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说的就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生活是语文取之不竭的源泉, 为了满足教育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有必要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笔者认为,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在此,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认识, 主要谈一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之.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篇13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大海,那语文就是那必不可少的一滴水;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棵大树,那语文就是那必不可少的一片树叶;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条珍珠项链,语文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生活处处有语文,有语文的点缀,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诗人李商隐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的老师。如果没有了语文,就没有优美的词句,更不能表达诗人豪迈热情的气概,抒发内心的感受,让人们明白自己内心急切的话语,想与人分享的一份愉悦。所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做伴侣。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眼前顿时目不暇接——一条条新颖独特的广告标语呈现在眼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给窗户装上玻璃吧。“这是一条眼镜广告,营业员们用新鲜独特的语言创作一条条广告来吸引客人的眼球,来推广自己的品牌,给人一种新的体验。如果没有了这么新颖独特的文字,就没有这么惹人喜欢的品牌了,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新颖独特的文字。

悠闲的时候,打开播放器,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跳入耳畔,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伴随着跳动的音符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唱起了愉悦的歌曲。正是这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是这一个个跳跃的文字,才有了这么优美的音乐篇章,所以说,生活总会有语文精美的装饰。

语文就像一条无穷无尽的长廊,愿你能走到尽头;语文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愿你能找到它的彼岸;语文就像一片高深莫测的天空,愿你能摸着它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语文就是一门能说会道的本领,学会它,你将走遍全天下;拥有它,你将拥有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搓摸它,你将有更高的本领;思考它,你将更上一层楼;运用它,你将变得更加灵活。语文是一杯美酒,久酿醇香;语文更是生活中沟通的桥梁,让你结识更多新朋友!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篇14

以来,我市先后提出“三案六环节”、“六模块生态高效课堂”课堂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指导。笔者根据这两种模式,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学语文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创建探索研究,现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给予的快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扶者和促进者。2.营造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最佳语文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跟着教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

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课堂内的自主探究,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独立认知、思考的过程,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民主文明的重要标尺。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于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知识上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直接回答、相互答疑;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三、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形式,在小班化课堂中,由于人数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才有发生的可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当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共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2.有效互动。交流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问答结果,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注重指导。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四、分类指导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并且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真正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1.学生组别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进行研究,同时根据学习情况定期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3.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教学要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五、多元评价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调节、激励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随时给学生以激励。

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上一篇:修理厂培训计划下一篇:特异体质学生排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