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9篇)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新挑战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上) (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在20九月走进了中学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英语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英语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高一英语第一单元中加入了丰富的图片和录音,从学生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际出发,开辟了高中英语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文字说教,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高学英语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英语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要利用绚丽多彩的英语音像(既语言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英语中充满了美,英语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高一英语第十单元“The World Around Us”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动物图片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各类动物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上新颖的题型设计,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改革后的新教材里有许多新颖的题型设计,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好材料。
如,在教高一英语第九单元“Technology”时,书中有一练习要求学生设计(design)自己的手机。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画出自己设计的手机,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当场描述自己的手机。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评选出“最佳设计作品”。以此来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类活动家,学生既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中学英语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应精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地开展新教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英语语言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的“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 STUDY”、“INTEGATING SKILL”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英语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英语的实用性等等。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们还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
在教法改革中,我们还应防止矫枉过正,避免走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的误区。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4、《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上)2003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2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受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教学方式方法往往多年一成不变,作业形式传统、单一(如抄单词、读课文、家长听写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完成作业马马虎虎,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自身能力及上级部门的考核因素作怪,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的误区,其结果是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这是有悖于真正的学科作业的主旨的。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那么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呢?什么样的作业形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在教学反馈上存在不足,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对英语作业形式的变化进行了探索。
二、英语作业的转变
(一)转变作业的类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又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个体差异。我们布置的作业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作业内容应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作业形式应由单一的抄写背诵向丰富多样的任务型活动发展,既要有机械性的操练,又要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选择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应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形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结合乡下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可行的范围内,我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1.模仿型作业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句型和语法。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模仿写作,以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了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2,我要求学生用本单元中所出现的短语,以“My Day”为题讲一讲自己一天的活动。(注: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气氛活跃,学生有话可说。缺点是部分能力较弱的同学无法完成)
2.竞赛型作业
学生不喜欢抄写和背诵等机械、枯燥的作业形式。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单词竞赛、朗读竞赛和游戏比赛等。竞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记忆单词、短语和课文,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注:适应群体较广,强弱搭配,有较好的操作性)
3.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完成调查任务
完成调查任务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运用起到强化作用,而且容易操作。如:我们学习了What’s your favourit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Sunday?等句型后,让学生对父母、同学和朋友作一番调查。完成调查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机械性的抄写背诵。在完成调查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把所学句型用于实际活动,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2)编写英语手抄报
许多同学都订了一些学英语的辅导报刊。他们非常喜欢英语智力竞赛题、猜谜语、英文歌曲和介绍明星的一些小文章。于是,我要求学生编写自己的英语小报。每班分成八组,每组每星期出一份,组内成员自己分工,有人查阅资料,有人负责排版,有人负责画画。每一期的报纸由同学们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张贴在教室后面。
通过编写手抄报,同学们获得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这些知识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他们不但从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尝到了乐趣,甚至平时懒得动手、动脑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3)学唱英文歌曲
有些同学对唱歌情有独钟。我经常寻找一些适合学生传唱的英文歌曲,在课余时间来教他们唱。如8A unit1讲到席林迪昂,我就播放几首席林迪昂的歌曲给学生听,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又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除了上述几种作业形式以外,还有许多寓教于乐的作业形式,如收集英文标识、制作英语卡片、编故事、编写对话,等等。多种作业形式变单调为丰富,变枯燥为有趣,解放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压力。
(二)转变完成作业的方式
作业形式丰富多彩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以前的英语作业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现在的作业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或师生配合完成。
1.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交流,取长补短。如:合作编写手抄报,出黑板报,大家可以集思广益,通力合作。
2.师生合作完成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如:在学习用英语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语言知识,我们可以设定情节,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增强趣味性。
当然,有些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但由于我所在学校为农村中学,家长多为农民,忙于生计,文化素质不高,只有为数不多的家长能配合学生完成。
完成作业方式多样化,可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缩减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解放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转变作业的评价形式
1.“精”与“粗”相结合
抱怨“作业难改”,“作业难做”是学校师生的口头禅。常看到许多学生忙着写、老师忙着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选材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二是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将每次作业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对某些作业“粗改”与“精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如何“粗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一会”、“二会”(甚至有些含有“三会”)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用语构成的复习性练习,给予对、错评价即可(甚至可依据学生水平层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批阅)。如何“精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三会”或“四会”的词汇、语法或交际用语构成的各类强化、巩固性练习,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更要写好阅后记。“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及时订正。
2.自改与互改相结合
作业完全由教师改的最不利之处在于使学生产生惰性,不主动地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达不到作业应有的效果。小组自改与互改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可采用让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何谓“自改”?就是对那些题型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练习(如单词拼写、句子填充或句子结构转换、判断正误等),教师可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订正。怎样进行“互改”?就是对单元内由“三会”、“四会”内容构成的练习(如补全对话、完成句子、语言运用等),教师先作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让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作批改(也可以在讨论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当面辅导批改(这样可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扫除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障碍,激发求知欲,有利于“转差防差”,从而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最后由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掌握纠正的方法。(注:“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仅仅反馈及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3.听力作业与口语作业相结合
按照英语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而听力、口语作业是英语学科必要的练习形式。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考试、考查中既要有笔试,又要有听力、口语。
虽然不少教师也设计、布置了听力、口语作业,可是往往缺乏对这种作业批改方式的探究,只是布置而不检查,通常只让学生听听录音、读一读,最后与学生对对答案了事;甚至还有少数教师将此类作业都布置为课外练习或根本不作要求。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另一方面也丧失了听力、口语作业的作用。如何批改听力和口语作业?教师可根据大纲中的具体要求操作。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教学。简言之,它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的功能。
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而且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续动力。
三、英语作业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作业过多和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过长的源头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作业的选择性
我们既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的做法(它往往是导致陷入“题海”的直接原因)。我认为,在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针对性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其二,按其形式又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笔头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因此,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作业,就需要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层次)与知识层次(“四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设计巩固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书面作业),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性、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作业的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四会”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作业的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
4.作业的适量性
新的课程标准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减少。该课程计划对学科课时量及课外作业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初中英语课每周4节;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每科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选材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方法上的探索者,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疲倦,知识上的匮乏。”针对我们农村中学硬件条件不高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良心负责的态度,开动脑筋,探索新的方式方法。通过多种作业及评价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地以新颖的作业、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
摘要:目前农村中学英语作业的形式单一, 一味的“题海战”消耗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不仅对教师的个人成长不利, 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之一是改变英语作业的类型;改变作业的方式;改变完成作业的评价形式。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英语作业,作业类型,作业布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 创新教学 课堂教学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跟我们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有关,比如应试模式,导致重知识轻能力的情况也无法避免。创新是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知识和实现新的价值。未来社会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习惯,成为合格的创新人才。
一、中学英语教学进行创新应把握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互动,取决于探究欲望、求知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因素。总体来说,英语创新教学应该把握下面几个原则。
1.情境原则。 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交流活动,英语教学可以通过课内外创设各种合理的情景故事或游戏体验,将英语教学内容精心加入到情境活动中,通过积极健康的愉悦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求知需求,让学生主动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英语情境教学必须考虑到为学生提供英语交际的场合,可围绕日常话题和学生兴趣设计引导。在情境中应当尽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形象东西,进而提高学生的探析创新意识。
2.兴趣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对英语的好奇心,在心理上形成对英语学科的新异渴望。在创新教学中,创新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兼顾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这样的教学创新才是双效的。
3.互动原则。 交流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之一。交流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知识上的,情感上的等各个方面。交流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有课上的,也有课外的,有有意的交流,也有无意的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和实际情况,选择交流互动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实际而定。
4.实践原则。 在英语创新教学中,实践才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学生不应该成为语言和语法的俘虏,而应该是英语学科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英语活动中去。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实践认识求索的角度去运用英语语言,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自应对来自实践的挑战。
二、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
在把握英语教学创新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改革呢?下面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发掘教材创新点,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教育。现在的中学英语教材教辅资料中,有许多都是直接的英语创新教学素材。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授的同时,要注意利用这些创新素材来引导学生积极开拓创新,比如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牛顿的少年故事,等等。我们在教授这些课的时候都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勤于创新的精神。
2.开拓英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求同存异应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准,因为异是创新思维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寻找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独特想法来解决英语问题。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展露自己的个性。另外,教师在英语课上要多用英语来表达引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语言,理解并逐步学会运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慢慢接受用英语描述事物,感受运用英语表达的乐趣,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从母语的环境中跳出来,解决好母语与英语在发音、表达等方面的冲突问题,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切合点,主动去总结英语学科的规律和英语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为创新精神的培育埋下伏笔的。
3.创新作业方式,培育学生探索革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生应该是多面性的,不能被禁锢在同样的课桌上。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方式上,要围绕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探究式的作业,比如可以通过调研、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新的作业方式是开放型的,自主性的,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是集实践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新型作业方式。从作业问题的提出、探究到解决,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操作思考,培育探索创新意识。当前互联网的普及给了学生一个广大的搜索空间,但也要注意不要被其他信息所诱惑。作业方式的革新,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深入认识,培养钻研精神,进行学以致用,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进行创新,在把握情境、兴趣、互动和实践几个原则的同时,还要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创新教学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实现英语教学革新的丰收。
参考文献:
1.钟宁 对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 华章,2009,(24)
2.胡慧宁 英语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 现代教学,2009,(09)
3.陶志洁 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4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amidoing?i'mwritiong/drinkingtea.”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a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areyoudoing?”帮助他回答:“iam reading a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其其他同学:“what's he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法例谈
外语论文
点击:80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接任的班级64名学生,从abc学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未,县统一出题考试,及格率达90%,名列全年级八个班之冠。
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我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5
新教材使用一轮以来,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博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新教材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教师感到内容多、课时少;语法知识零散、不系统等。造成这些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是外语教师未能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实质,以致未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素质滞后。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并成为束缚中学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已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滞后的表现及其原因
1.教学观念滞后
新教材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思路。“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龚亚夫)。不少教师一方面未能正确理解交际教学的思想。片面地把交际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因而排斥交际教学法。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也是旧的。其实,交际教学法不但重视听、说、读、写,并且认为语法知识,包括词语用法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英国的交际教学法专家Littlewood认为交际能力的组成有三点:
(l)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ructures and vocabularies
(2)Knowledge of the potenti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forms
(3)The ability to relate the linguistic forms to appropriate nonlinguistic knowledg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meaning intended by the speaker
可见,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即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但是,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不少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知识应尽量详细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应系统全面。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地灌输,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加上新教材容量大,因此就产生了教不完、课时不够的困惑。
造成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受传教学观念的影响。旧教材在编写上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语法系统为线索;在教学思想上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
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2)受高考的影响。语言能力或语言水平的考查按理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由于客观的原因,NMET试题未能
对听、说加以测试。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仍不能以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应试准备上;(3)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认为不管什么教材,语言的教法总是一样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就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知识与能力滞后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中心,体裁有故事、科普小品、书信、日记、说明文、对话、短剧、传记、通知、童话、广告、记叙文、政论文、诗歌及应用文等。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语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些教师不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除了课文和语法外,其它方面知之甚少,因此上课内容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名讲师(lecturer),而新教材要求教师集各种角色于一身:在复习时是记忆激活者(activator),在呈
现新内容时是示范者(demonstrator),在操练时是组织者或指挥者(organizer or conductor),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是管理者(supervisor),在巩固环节时是帮助者(helper),在五个不同环节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教师能力滞后体现在只会当演讲者,无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变换角色,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激发
起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
造成知识与能力的滞后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学师资状况欠佳。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生源欠佳,大部分在中学时英语学得好的学生不愿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从而造成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弊端,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师范生学的是以语言知识和文学为主线的课程。虽然师范类院校也开设教学法及心理学等课程,但一般来讲这些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所体现的交际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都有所了解。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知识知之不多。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采用“单词一课文一巩固
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乐当演讲者的角色,不愿尝试新的教法。因此,其它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得不到锻炼,个别人甚至连用英语组织教学都有困难。再者,教研风气不浓,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些教师满足于对课本的教学能过得去、学生能听下去就行,整天埋头批改作业、卷子,而深入钻研教材、提高业务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样,原来在学校学到的那点东西得不到充电。正由于有些学校教研风气不浓,对于听课、评课流于形式,难以鼓励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甚至可能下降。
二、关于英语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
英语教师素质滞后影响新教材的使用,那么英语教师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按照英国爱丁堡大学应从语言学专家PeterStevens的意见,有三个方面:
1.个性品质。内在的品质特征应是身体健康无缺陷,有较高的智力,有坚强的性格,感情上成熟;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有比较广泛的知识,精通掌握所教的语言。
2.教学能力。对教材要有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会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与设计,有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识别所教学生的成绩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速度达到最大限度。
3.事业心。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并为之奋斗;能正确理解语言教学形势和发展趋势,并有正确的观点。
美国有一项调查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的比例应为:
学识 20%
教学态度 10%
工作计划性 20%
组织能力 15%
表达能力 15%
教学方法 20%
可以看出,学识和个性品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教学能力赖以发展的前提,而教学能力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就我国的实际来说,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
品质、必要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是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的性格和民主的态度。知识水平包括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汉
语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教育学及外语学科理论知识。智力水平指教师应具备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工作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按照英语教学的特点,具体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教学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教学法研究乃至语言教学研究等工作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决定素质教育能否实施、怎样实施、实施成功与否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第三次全教会把提高教师素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英语教师本身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也需要学校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创设条件,让教师更快地提高。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
1.教师的自我进修。自我进修包括两方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语广播。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更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另
一方面,教师应订阅有关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之类的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此外,外语类学科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等书籍也是教师自我进修的理想读物。
2.发挥教研组作用。教研组可以开展各种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活动:(l)组织集体学习、观看有关教学录像,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新教材培训录像、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录像等;(2)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组织听课、评课,开展“说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3)开展“创优课”活动和“教改实验”:第二届全国英语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我们通过“创优课”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而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参考书目:
1.周流溪主编《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东北大学出版社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龚亚夫“正确理解交际教学思想”,《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期。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6
江西省铜鼓中学乐饶贵
我省实行高中英语新课标已经一年了,理论上说,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及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索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然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使用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一年以后,我发现存在一下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现归纳如下,供同行探讨。
一. 新教材容量大,教学课时不足
新教材将原来的每学期一本课本分成每期两本,但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每个单元相对独立,容量很大,任务很重,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完成,尤其是高一上学期(军训、节假日多)。虽然允许教师对教材作适当的调整,但我们都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调整,还有待于探索,更何况教师除了写教案、上课、总结,还要批改作业、听课、找学生谈心、出习题和试卷,还要应付各种检查。
二。教材难度偏大,学生学习吃力
新教材中的词汇量相对较大,不少单词的复现率低,每个单元要求记忆的词组和短语也为数不少。这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此其一;其二,笔者任教的虽是一所省属重点高中,但学生英语水平相差极大,他们来自不同的班级和学校,尤其是来自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水平很低,基础差。面对高一新教材的内容,他们很难适应,加之考试与教学上的不一致,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便丧失信心甚至失去兴趣;其三,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教材中的WarmingUp&Speaking几乎形同虚设,高中生的心理变化使得他们不再相同于初中生的那种表现欲。教学过程中,我们任教的都是50—65人的班级,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尽管老师一再启发、鼓励或运用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仍然是沉默;其四,新教材中的听力教材较难,Workbook中的听力不与教材同步。教过新教材的教师都应该有这种感觉,学生对新教材中的听力材料的反应很多时候是茫然,因为新教材中的听力一是语速多数时候偏快,二是所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很难较快地从材料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即便有些稍好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如《英语周报》上的听力问题的设置和语速。
三。测试与教学不同步,影响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每教学完一个单元后,都应有一次针对性的检测,但目前教师新教材方面的参考资料相当有限,即使有一些,多数也是不与教学、学生水平同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己出习题和试卷。然而每学期几次的大考就不同了,实用的试卷难以符合我们的要求,几次考下来,学生哀鸿遍野,感觉学与考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结果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导致高一学生的英语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按照新教材模块考试的要求,有些词汇和内容的难度是不应该设置过难的。如今,任何一所高中学校或许都把高考看成是生命线,一切教学都是为了高考服务的,这就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围绕这一中心教学而不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可以说,这是新课标教学中的又一大障碍。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7
一、目前中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新兴行业的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操作人员, 特别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适用性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 但是现有教材“职教”特色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偏重理论性, 缺少相应配套的训练类学习资源。
中职教育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但目前中职专业课教材缺少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即使有少量的教材附有操作题和案例题, 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用, 所以教材实践性不足已成为制约中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2. 教材内容滞后, 缺少与地区、行业发展相匹配的教材。
现行教材以纸为载体, 平面文字叙述, 很难表达职业教育中的过程性和操作性内容。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难以满足职业教育贴近岗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需要, 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教材内容缺乏可读性、趣味性, 较少考虑与相关教材、后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教材内容重复, 难以满足中职教学的要求。
3. 教材的使用对象不明确。
培养目标是教材定位的基础。在对现行教材的调查分析中发现, 70%的中职学生反映教材“原理过多、过深, 听不懂”“没有趣味”等;82%的中职教师反映只有大量删减教材内容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导致了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茫然”。这说明, 教材既没有针对具体的就业岗位, 又没有针对具体的学习对象。
二、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教材适用性对策
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持续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 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境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 才具有课程的意义。因此, 中职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知识点及其难度, 要与相关行业的需求相适应, 这有利于中职学生的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1.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中职教材内容要满足绝大部分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注重基础, 突出技能, 对内容的组织要求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应用为主;面向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的工作需求, 涉及基本职业素养;融入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如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职业意识。学生拥有了这些也就有了职业能力, 有了职业能力, 今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得心应手。
2. 以应用为主线, 体现中职教材的职业性。
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岗位技能发展要求, 而且要随着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中职教材编写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 从应用的角度讲述, 弱化理论分析, 突出与现实生活和职业岗位的联系, 教材可以设计体现职业岗位要求的若干栏目, 设置“岗位情景描述”“职业岗位演练”, 安排“岗位知识积累”“岗位基本技能”等, 体现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现在的技术日新月异, 所以, 中职教材要及时增加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的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如通过“观察与思考”“实践导引”“生产生活案例”等从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入手, 引出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与探索”“技术与应用”等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拓展知识的应用面, 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编排和版式生动活泼, 呈现形式多元化。
中职教育的对象一般处于未成年人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其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 这就决定了专业课教材必须与教育对象相适应, 以达到适用、好用的效果。中职学生乐意接受那些“简练、直观、形象、务实”的知识, 教材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综合应用线条图、加标注图、实物照片图、模拟图等多种形式, 以增加教材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物流机械”就属于技能训练课程的范畴, 教材可以通过图片、模型的介绍,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流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运输工具和搬运、装卸机械, 认识其基本构造;电子类教材尽量配置电工、电子元件的实物图和电路图, 把高深的原理变化或操作过程以图解的方法叙述、展示。教材要突破单一的以文字为主的纸质媒体形式, 开发“教材+数字化资源+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体系,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在模拟场景中的感受来获得知识, 同时提供答疑等服务, 形成交互性的网上学习社区。
4. 改革教材编写模式, 体现“做中学”的职业特色。
中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中职教材编写要克服“繁、难、偏、旧”的弊端,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真正做到“够用和实用”, 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在专业理论知识上, 教材内容应能够基本指导具体的生产, 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专业技能上, 教材内容要能按照实际操作步骤将每一个环节阐述清楚, 突出操作重点, 交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并提出进行实验实训的具体要求, 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 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紧密联系企业一线的生产实际, 体现时代特色, 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 既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又兼顾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有利于“学中做, 做中学”, 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5. 加强中职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有效衔接。
“双证制”或“多证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知识经济时代, 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 中职教育必须向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能力”培训, 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广泛需求。中职学校在分析和甄别各部门、各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及其培训教材的基础上, 筛选出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 找出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 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将其融入学校教材中, 使教材更能适应新产业、新工种和新岗位的需求。中职教材融入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 学生毕业时既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 又具有特定职业岗位快速上岗的条件, 真正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
对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的若干思考 篇8
[关键词]教学创新 教育改革
新高中语文教材,可使师生们舍弃那些烦琐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注重对语文文字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施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以下鲜明的优点和显著的作用。
(一)新教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力避纯理性分析。新教材教学要求根据语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品味语言作用、积累语言常识、提高语言能力。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自然原野、农村城镇,观察体验、总结积累、动口动笔、演讲描绘,把教材中的范例迁移到生活中去实践,再从生活中提炼精华,从而丰富语言知识。
2.这是首次把一部中篇小说的全文放进中学语文教材。如《阿Q正传》这样千古不朽的名著,是值得全面研读的,因为它的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不仅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进行深入探讨、广泛争论的中心,也同样值得广大中学生学习、研读,通过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对文中所反映的国民性、农民及女性等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
3.坚持了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历史、再现历史的原则,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中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生活。文学作品虽有不少虚构的成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因此,通过文学作品感知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迭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分辨出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做出取舍,从而体现教材既再现历史又能教育感化学生之功效。
4.德育纲要强调用爱国豪杰、民族英雄、文化名人的美德品行、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因为中小学生既有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是非观薄弱、好奇心模仿力强的特点,也有求知欲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特点,对他们比较适合正面引导,并且正面教育也容易接受。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描绘名山大川、歌颂为国为民的英雄豪杰,推崇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的适应教育的作品,即便是涉及爱情内容的作品也是描写纯洁、高尚的爱情,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描写的都是坚贞不渝的纯洁之情。这些课文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遨游世界、领略风情、走向生活,从而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获得真、善、美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二)新教材的创新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的改变要求教学指导思想的大变。比如新教材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世纪人才需要的语文素质培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眼前的自学能力和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教材选那么多内容,设那么多点面,不是要教者还像过去那样,一点点地掰碎了喂给学生,而是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自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由重教转变为重学,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得学习。
2.教材对教学的要求有了大变,而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尚未大变过来。过去的教材教学,在教参的导引下,呈现出千篇一律,条块分割的“八股”模式。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与教参导向呈现出重点突破、一线拉动的新思路。学年度有学年度的重点,每册有每册的重点,每单元有单元的重点。既然重点明确,教学中就应紧扣重难,突破重点,带动相关问题化解。
(三)综合思考
新生事物的产生都会有它的两面性。新高中语文教材也不例外。
1.新教材的选作题有难度。选作题虽是新题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不太适合现代中学生。往往学生盲目而论,教师和学生陷于两难境地之中。
2.选文有的过于陈旧。新教材所选课文多是现代以前的作品,距今较为久远,虽是名作,但普遍缺乏现代生活气息,阅读后所产生的教育感化效果就不大明显。
3.题目的设计不够合理,新教材课文的思考与练习几乎都位于课文后面,并且缺乏灵活性。其实思考与练习应灵活地置于课文的各部分。
4.阅读测试难以落实,自读课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它难以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时掌握了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技巧,但不会灵活运用。
总之,新教材走出了语文教学重基础轻能力,重训练轻读写,重传统轻创新,重课本轻实践的误区。让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正确的观念,可以产生正确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基础,更重要的是教观点,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终生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无论教材怎样变,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化知识为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美兰.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思考[J].广东教育,2002,(1).
[2]肖家芸.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1,(6).
[3]葛振佳.高中语文新教材之我见江西教育科研,2000,(4).
中学篮球游戏化校本教材试用本 篇9
一、篮球运动的概念
篮球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
篮球运动是一项趣味性较高的运动,教师要保护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丰富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篮球理论知识和运动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从而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由一般的兴趣转化为执著的热爱。
二、篮球运动的教学功能
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来讲,它就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它的特点是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除了具有一般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外,篮球运动复杂多变的比赛过程,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以及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篮球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加人的运动经验积累,能为今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一定帮助。
三、初中篮球游戏化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2、通过篮球游戏化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水平。并能在篮球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
3、发展学生的灵活、机敏、反应快捷,以及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4.在从事篮球游戏和比赛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集体合作意识,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
(二)教学内容 篮球的基本技术(1)双手胸前传接球(2)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3)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4)行进间低手投篮(5)传接配合
(6)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7)二攻一配合(8)半场人盯人防守
(三)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特点,结合游戏的趣味性和比赛的竞争性学习基本技战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反应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3、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一定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要注重组合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4、教学中要教与学并重,给学生营造思维、创造的空间,并结合技术、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
以上目标、内容和要求,只是建议性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篮球游戏化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一、传接球游戏
(一)双手胸前传接球──传球抢球游戏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接球方式,是各种传接球技术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传球抢球等游戏进行教学,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和厌烦。在注意传球手法的同时,注意传球落点的控制。特别是比赛和游戏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扩大学生的视野。
1.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游戏
传球抢球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限定一个区域。游戏开始时,攻方用一个球在同伴之间传递,守方断球、抢球。要求进攻方不得运球、带球走、使球出界和被守方触摸到球,否则攻守交换。以一方一次进攻中累积传球次数多者为胜。
2.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
传球要点:持球正确,蹬(地)、伸(臂)、翻(腕)、抖(腕)、拨(指)、拨指动作协调连贯,双手用力均匀。
接球要点:手型正确,触球时收臂缓冲动作柔和,连贯。
游戏要点:持球者开阔视野,找无人防守同伴传球,不持球进攻者摆脱防守。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1)、接球方法不正确;用手掌握球,指端没贴住球;肩、腕关节紧张、传球时两肘外展;伸臂和翻腕动作脱节形成挤球;两臂用力不均匀;全身动作配合不协调。(2)、接球手型不对,易手指向前。
纠正方法:(1)、学生做好持球准备姿势后,由教师的两手上下握球。让学生做传球时腕翻转和指拨球的动作,使学生从中体会动作方法;并多做徒手模仿动作。(2)、讲清错误原因,练习时语言提示,监督练习。
4.教法建议
(1)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要注意与传接球游戏结合的问题,在考虑教学步骤时,可在示范讲解和简单的练习后就进行传接球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动作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什么时候应该传直线球?什么时候传弧线球等。结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后,再让学生做传接球练习。可反复进行。学一段、用一段,学用结合,不断提高要求,从技术的掌握逐渐向技术的运用过渡。
(2)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的传球游戏。比如二传一抢、三传二抢、三传三抢,或相同的多人传抢。根据不同的游戏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并能运用双手胸前传球。
(3)教学中要教与学并重,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预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如:比赛中球应该向哪儿传?传给固定站立同伴时,球的落点控制在什么位置?传给移动的同伴时,球的落点怎么控制?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4)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学习态度,要鼓励学生表现自己,不能做好做坏无所谓。比如传球的同学要为接球的人着想,怎么传才能使接球的同伴更便于进攻,怎么传才能使自己的动作显得比较精彩。
(5)传球教学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视野,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配合思路。不能只掌握传球方法,而在比赛时不知传给谁、不知怎么传,造成大量失误。可以多做一些三传二抢,三打二等以多打少的游戏,培养学生传球给无人防守同伴的能力。
提供参考的传接球游戏
(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抢球游戏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比赛中应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经常练习不但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还可以提高手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程度。手脚协调配合与保护球动作是技术的关键。
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游戏(1)动作方法(图8-2)
运球队员要从对手右侧突破时,先向对手左侧快速成运球,当对手向左侧转移身体重心准备堵截时,运球队员突然变换运球的方向,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并靠近身体向左侧送拍球,使球的落点靠近左脚,向身体左侧反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步,上体左转侧肩,以臂、腿、上体保护球,换左手按拍球左侧上方,从对手右侧运球突破。
(2)运球抢球游戏方法
方法一:在半场范围内每人一球运球移动,另设两个学生进场抢球,被抢球的学生继续抢别人的球。方法二:在半场范围内,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一组在场内运球移动,另一组一对一抢球,抢到球后两人交换攻守。
2、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点
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降低,蹬跨、转体探肩迅速,注意保护球。
游戏要点:运球不要盲目奔跑,在对手过来抢球时利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使球移到远离防守一侧。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运球变向时蹬跨、转体探肩慢,护球不利。纠正方法:原地做运球变向和蹬跨、转体探肩动作。
4、教学建议
(1)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时,可考虑先做运球抢球游戏,然后做原地和行进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待学生能完成基本动作后,再做运球抢球游戏和一对一运球突破练习。
(2)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与一对一运球突破结合运用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变向后,加速超越对手的决心和勇气,尤其是运球队员变向运球已经避开防守正面堵截时,要敢于与对方拼速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精神和自信心。
(3)教学中,在学生动作出现错误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必要时可提醒他们观察正确动作和与自己同样的错误动作,互相比较,找出答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与教师集体纠正相结合,既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也能保持正常的教学效率。
(4)在做运球抢球游戏时,应视人数多少来确定游戏的范围,避免场地过小,在拥挤中造成伤害事故。
(三)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三传二抢投篮游戏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投篮技术。也是比赛中应用广泛的技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比较简单易学,结合罚球和投篮比赛等练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教学中要利用动作本身易于评价和学生喜欢投篮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动作要点,通过练习,在个人基础上提高投篮命中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三传二抢投篮游戏方法:(图8-1)五人一组,三人为攻方,二人为防守方。
攻守双方站位如图,游戏开始,由攻方互相传球或投篮,防守一方积极移动抢断球或干扰对手投篮。攻方传球失误或投篮不中,以及手中球被对方触及时,与其中一位防守者互换角色。规则:(1)攻方不能移动。(2)攻
方投中一球可保险一次,连续投中多个球也只算保险一次。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持球手型正确,蹬地、抬肘、伸臂、屈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球出手后,手要指向球篮。
投蓝站立姿势
以右手持球者来说,右脚应靠近罚球线,稍领先于左脚,指向篮圈中央。每次罚球你都做同样的姿势。这种固定化模式非常重要,是关键所在。
持球手势:
1.五指自然张开、手指掌沿稳球,食指放在球气眼向外移一食指距离右手拇指放此,左右手拇指成“T”形。
2.右手持球于肩前上方, 左手扶著球的左侧 3.举球时双肘成倒“v”字。膝 我提倡罚球时稍微屈膝即可。像其它投篮,膝关节必须保持稳定与一致。基本前提就是:投篮越简单,动作就越小,获得一致的稳定出手的机会就越好。
球出手和出手后手臀跟随动作
球出手时,投篮手的手臂、手腕和手指应充分伸直。抖腕柔和,不能太猛——这样使球有必要的后旋。正确的出手跟随动作是:手腕与手指呈鹅颈型。
[投篮时,脚后跟要抬起,前脚趾与地面相触。投篮时注意脚后跟。] 下面我们就几种较常见的,错误的投篮出手后的手形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勺形(如图1)二.外翻形(如图2)4)
三、勾形(如图3)
四、屈指形(如图
正确的投篮出手后的手形是:投篮的手持球时应尽可能张大,投篮的手持球时是什么样的手形,投篮出手后还应该是什么样的手形,我们把它形象地叫做持球形,(如图5)。
单手肩上投篮出手后的手形与出手用力的关系:
正确投篮出手后的手形,投篮时的出F用力时:中指指尖对准球篮,食指、中指、九名指均衡发f力,拇指和小指至两侧控制球的重心。其优点是投出的球
飞行方向准确,不偏左、也不偏右。一般就球篮而言,投篮的球不中篮时有4种情况:即偏左、偏右、力量过火(大劲儿)和力量不足(小劲儿)。采用这种投篮的用力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偏左、偏右的情况,只剩下力量过大和力量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提高50%的投篮命中率。如果解决好投篮的弧度和用力的火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游戏要点:真假动作结合应用,投篮时应有意识的调控心理状态。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1)投篮弧度过低。(2)手臂用力方向不对。
纠正方法:(1)语言提示,要其抬肘,或设标志物,让其投篮时超过标志物。(2)语言提示,要其投篮出手后,手指向球篮。
4.教法建议
(1)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学生较喜欢的技术动作,也是投篮技术的基础。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方面,即投篮技术动作的掌握,投篮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投篮时机的选择。既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又要学用结合,将掌握动作与游戏、以及在比赛中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动作的同时感到运动的乐趣,更好的把握技术动作要点。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要与投篮游戏相结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时数的可能,采用不同的游戏,如:五点投篮游戏,比赛连续投中次数游戏,三传二抢投篮游戏,直至在比赛中练习投篮。通过游戏学习单手肩上投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发展学生运用技术能力,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教师可预先设置部分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比如:投篮时的用力顺序,投篮时球飞行的弧度,投篮时球的旋转方向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握投篮技术动作的要点。
(4)投篮教学中可设立适当的问题情景或营造一定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心理的调控能力。如:两队比赛罚球投中次数,一个人投中与否将影响全队的胜负,自然有一定压力,引导学生在压力下如何控制情绪,发挥正常水平。也可数人一起比连续投中次数,尤其在连续投中几球后,随着累积次数增加,压力会越大,在此环境下锻炼控制能力。
(5)教学中要适当的鼓励学生表现自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当他们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为他们创造机会去体验、去尝试,逐渐培养对运动的兴趣。
(四)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投篮比赛
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一项运球与行进间投篮组合的动作。学会此组合动作对学生参加比赛会有很大帮助,因为此组合动作解决了个人移动和投篮问题,甚至可以用此动作跳在空中传球给同伴。此组合动作关键在于两动作的衔接与在空中平衡的控制。
1.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运球投篮比赛游戏方法(图8-3):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两组进行运球投篮比赛,在单位时间内比两队累积进球次数(每组一球)。2.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跨步拿球双脚要腾空,跳起投篮时要控制住身体平衡,投篮出手动作连贯柔和。
游戏要点:掌握好跨步拿球位置,靠近篮下碰板投篮。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初学者跨步拿球时容易跨错脚。
纠正方法:增加徒手分解脚步练习,逐渐加快速度。4.教学建议
(1)在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可用徒手脚步动作练习解决跨步拿球、跳起举球的行进间投篮的脚步动作,然后练习跨步拿同伴手中球后起跳投篮动作,在上述动作基本掌握后,可做运一次球后跨步拿球上篮动作。逐渐过渡到半场距离运球上篮和运球投篮游戏中去。
(2)待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基本掌握后,可结合各种要求的游戏进行练习。如:1分钟内往返三分线与篮下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游戏。半场往返两次投中四球的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游戏。全场绕场上三圆运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往返一次投中两球游戏等。
(3)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评价、分析和比较。适当时候可组织学生讨论,提高自己认识动作能力。对动作有问题的学生,可先提醒他们,让他们先自己找问题,再帮助他们解决。也可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在班级内养成互帮互学的风气。
(4)在练习或游戏中要鼓励学生自己找窍门,如碰板的位置、拿球位置,投篮的距离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经验。
(五)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 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
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组合技术。由于它的技术特点是投篮动作柔和、稳定,出手点在身体前上方,所以一般在快速奔跑中或身体前方没有防守人时使用。此技术动作在所有行进间投篮技术中,是命中率较高的一种投篮形式。与运球接行进间投篮相比,在衔接部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应注意动作的技术特点。
1.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游戏(图8-5)(1)动作方法
(以右手投篮为例)当球传来时,右脚向前跨出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向前上方跳起投篮。投篮时,单手持球,托球的下部,手心向上,手臂向前上方伸出,用手腕、手指柔和地上挑动作将球投出。
(2)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方法:全场三对三攻守,要求进攻者少运球多传球,防守者全场人盯人。目的:提高行进间传接球水平,培养学生在有防守情况下传接球接行进间投篮能力,提高练习负荷强度和学生心肺功能。
2.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要点
跨步接球与腾空举球动作平稳、流畅,单手托球高度与奔跑速度成正比,手腕、手指的上挑动作要柔和。
3.游戏要点
(以进攻为主)主要强调传球给无防守的同伴,传球落点要远离防守、要有一定提前量。
4.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投篮时单手托球点低,造成奔跑中投篮动作过大,降低命中率。
纠正方法:原地持球做单手托球向前上方伸展练习,并讲清问题症结,再在行进间练习,随着奔跑速度加快逐渐提高出手高度。
5.教学建议
(1)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一般安排在运球接单手肩上行进间投篮之后。教学中可以先练习接传球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然后练习原地持球的单手托球向前伸展动作。接着,在篮下3米处,右脚在前持球练习上一步单手托球向前上方伸展投篮练习。待投篮出手动作掌握一定程度后可练习运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逐渐过渡到接传球单手低手投篮动作的练习中去。
(2)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动作的学习要结合游戏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能力。在进行全场三对三比赛之前,可以先进行传接球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接力赛(图8-6)。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两队,每队一球,每队选出一名队员站在罚球区弧顶给大家传接球。每一个队员经过传接球后上篮,投篮不中须补中,然后运球过中线后才能传球给下一位同学,先进行完的队为胜。也可以半场传接球往返上篮计时赛(图8-7)。从中线开始,传接球后上篮,投不中须补中,往返一次,投中两球,计所需时间,时间少者为胜。
(3)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动作掌握的较慢,或出现错误动作,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中好的和差的两方面类型的动作,并加以比较,然后让他们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比如有的学生投篮动作基本正确,但命中率较低。实际上是因为传球同学给球过早,以致造成此同学每次投篮距离较远造成的。启发他观察别的同学,自己找原因,找到原因后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的办法可以是:让传球学生晚一点给球,或在离篮距离较远接球时运一次球再上篮。
(4)行进间投篮教学中,易忽视一个问题,学生在初学时速度较慢,以致经常在两脚着地情况下、或后脚着地情况下拿球。实际上以这两种情况下拿球上篮是带球走违例。所以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应在双脚腾空下拿球上篮才是正确动作。一般来说,只要在奔跑状态下拿球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5)行进间低手投篮的投篮命中率一般较其他投篮动作高。但教学中会经常发现部分学生投篮命中率始终偏低,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出手动作不稳定,和精神不集中造成的。投篮时精神集中与否是习惯问题,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强化,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比如采取一些连续进球的比赛,要求连续进球二或三次,要求投篮时看碰板点等等。
(六)传切配合──半场控制球游戏
传切配合是篮球比赛中应用较广泛的进攻基础配合形式。比赛中实用性强、易于掌握。应结合基本方法的学习,鼓励学生在比赛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尤其是在对抗状态下,传、切的时机、路线的默契会影响配合的成功率,配合成功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过程。
1.传切配合的游戏
半场控制球游戏方法:在半场范围内,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一组互相传球,另一组人盯人抢断球。要求进攻方同伴之间拉开距离,无球队员频繁在中间穿插跑动,接同伴传球后向外围跑动,继续传球。防守方积极抢断,如抢断到球或迫使对方失误后,交换攻守。比赛双方传球累积次数。
2.传切配合要点
切入者切入时应抢在防守前侧身看球切入,传球者传球时应结合投篮、突破等假动作,及时准确将球传给同伴。
游戏要点:进攻方频繁移动,距离拉开,反复传球,控制传球落点与时机。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传球落点控制不好,有时传球到攻防队员之间,没有远离防守队员。有时偏前或偏后,同伴不易接球。
纠正方法:讲清控制传球落点的方法,在有防守和移动的情况下练习传接球。4.教法建议
(1)尽量采用有攻防的游戏方法练习传切配合。开始时可采用简单的游戏方法,逐渐提高难度。如开始时可采用二攻一守传球游戏,以提高有防守情况下传球落点的控制。再用三攻二守传球游戏提高传球选择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再用半场控制球游戏提高传切配合成功率。然后在教学比赛中提高传切配合的实用能力。
(2)配合练习中要注意集体意识的培养,针对目前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鼓励学生应以集体利益为先,以全队的胜负为重,不能只顾自己进攻而失去良好的进攻机会。在传球时应考虑同伴的需要,要培养为每一个球,为全队胜负,而负责任的态度。
(3)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累和总结传切配合的经验。如怎样摆脱防守,什么时候切入,什么时候传球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4)传切配合练习要让学生动起来,不管是游戏还是基本练习,都要使学生保持一定的移动时间。练习形式的安排应有连续性,应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多的接传球和跑动。
(七)二攻一配合──全场二打一游戏
二攻一配合方法是快攻结束阶段以多打少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赛中常见的进攻形式。掌握二攻一的基本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以多打少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战术配合意识,加快进攻的节奏,提高进攻成功率。
1.二攻一配合的游戏
全场二打一游戏方法(图8-4):
把学生分成二人一组分别站在两端线外,一组传球推进前场投篮对面出一组,其中一人到罚球区防守,另一人到边线等候。如进攻组利用二攻一配合方法进攻得分,则防守组拿球向对面球篮二打一,如进攻组进攻失败,则拿球返回另一端球篮二打一,直至二打一投篮成功。
2.二攻一配合要点
两人拉开距离,球远离防守人,尽快结束进攻。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传球时机控制不好,过早使防守人退回,过晚被防守人封堵。
纠正方法:要求在接近防守前运球前进,确定防守确实上前堵截时再传球,在半场反复练习。4.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考虑先做篮下的二攻一守的攻守练习,解决在中间有防守情况下的传球问题。再做从中线推进的二攻一练习,开始可不要求尽快结束。然后再从半场过渡到全场的快速的二攻一配合练习。待二攻一配合成功率达到50%以上时,再做全场二打一游戏。
(2)在二攻一配合学习初期,学生行进间投篮和篮下近距离投篮命中率较低时,应穿插二攻一配合方法的学习,进行一些行进间投篮的练习。待无人防守下行进间投篮命中率达到50%左右时,再设消极防守,进行二攻一练习。逐渐提高防守的积极程度。
(3)二攻一配合成功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当防守欲前后兼顾时,持球人要果断运球上篮。所以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在防守队员似防又没全力去防状态下强行运球上篮。待防守全力上前堵截时再传球,以免被防守假动作所迷惑。
(4)二攻一配合学习初期,学生盲目跑动、传球和投篮的较多,所以成功率很低。在这时要降低速度,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进攻的优势所在。使学生自己找到进攻成功的办法,才能使后边的练习顺利进行。
(八)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五点跳投比赛
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最常见的投篮方法之一。它既可以增加投篮高度,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容易与其他动作相结合,所以深受学生喜爱(但一般女学生做此动作有些困难,可安排女生练习在跳起后上升阶段出手投篮的动作方法)。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在中、远距离投篮方法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应是先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然后学—→随跳随投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急停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移动中接传球急停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的衔接与区别对待。
1.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游戏
五点跳投比赛游戏方法:在半场范围内,围绕球篮、以不同的距离、选择最常见的投篮位置、设立五个投篮点,并排好顺序。学生5~10名一组,每人一球或尽量多的球,依次按顺序在五个投篮点投篮,每人在1号位置投中后方可进入2号投篮点,以此类推,比赛谁能尽快的投中五个球。要求学生除技术因素外,考虑取得胜利的其他因素。
2.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随着用力摆臂、两脚用力垂直起跳,待身体上升至最高点时,用力抬肘、伸臂、屈腕、拨指将球投出。
3.游戏要点 第一、二个球投篮要慎重,争取尽早投中,在投篮时要注意其
他投篮者干扰。4.易犯错误与纠
正方法
易犯错误:投篮出手时间过早,上升阶段就出手,会影响今后跳投动作进一步提高。纠正方法:讲清道理,缩短投篮练习距离,要求其延缓出手时间。5.教学建议
(1)在开始教学时,先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徒手起跳投篮模仿练习,体会全身用力。然后可让学生两、三人一组互相跳投模仿练习,体会出手时间,与用力的大小。在能基本完成动作时,再对篮练习,练习初期可在近距离进行,动作熟练后再逐渐加大投篮距离。
(2)跳投的学习要结合游戏穿插进行,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可以分成两队,每队每人投一次,比赛各队投中总数。可以两队各一球篮,队员依次投篮,比哪一个队连续投中的数最多。比赛个人的连续投中次数。比赛五点投篮。比30秒钟内在三秒限制区外投中的累积数等等。在游戏中要结合学生遇到的具体情况穿插进行基本动作练习,以保证学生动作的掌握。
(3)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跳投时经常出现投不到球篮的现象,这是因为出手时间晚,起跳方向偏后,球举得太高、手指手腕用力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可组织大家分析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跳投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是不可分的,可结合各种竞赛游戏提高学生运用跳投技术能力。如在一对一攻守中结合持球突破练习跳投、二打一、三打二时练习跳投。以及教学比赛中练习跳投。重点在于移动与起跳的连结,和跳投时机的把握。
(九)半场人盯人防守──半场五对五比赛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以个人防守为基础,综合运用防守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战术。一般分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和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中学教材安排的半场人盯人防守指的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的防守范围小(一般在7米左右),防守移动距离短,给攻击者留下的篮下空间少,所以说相对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消耗体力少,给对手的突破与传切和篮下进攻造成一定困难,因防守者之间距离短,所以也容易同伴之间协同防守。一般用以对付外线攻击力较弱的对手。
1.半场人盯人防守方法(略)
半场五对五比赛方法:(参见教材中三对三擂台赛的比赛方法)2.半场人盯人防守配合要点
分工得当,强防强、弱防弱。分工负责,谁的人谁负责。个人防守的位置、距离、姿势、步法要正确。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防守位置经常站错,比赛时经常不能保持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纠正方法:讲清防守位置的重要性,通过一防一、二防二练习提高保持正确防守位置的意识,并随时停止比赛检查强化。
4.教学建议
(1)人盯人防守教学时,首先要进行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分工负责是集体配合的基础。针对中学生愿意进攻不愿意防守的情况,在练习前或比赛前先指出这种现象揭示出来,并加以否定,同时鼓励和表扬那些认真负责防守的同学。
(2)人盯人防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防守能力。脚步灵活程度,防守意识,面对各种对手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等。开始可以进行一些重点的防守步伐练习,如滑步、后撤步、侧身跑、急停急起等,然后结合进攻进行对抗练习,如一个队员徒手做跑、停、跳等动作,另一个队员紧跟模仿练习。或运球一对一全场攻守,或者做半场的三对三传球抢球练习等,逐渐过渡到教学比赛中去。
(3)在教学比赛中练习人盯人,首先要注意位置、距离、步伐姿势等要素的控制。先示范讲解各要素控制要点,然后在比赛中加以验证。开始可以让防守人随着进攻者传球移动,然后检查防守人位置站得是否正确,距离是否合适,步伐姿势是否恰当,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然后在比赛进行中,停下来检查防守人实践情况。逐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4)初学者打比赛时,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大家都奔球去。所以在人盯人防守教学开始阶段,可不要求同伴之间协同防守。主要强调各自防守好自己的对手,最大限度的防止其得分,或发挥别的作用,待比赛比较正常后再培养协防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试用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高中英语新教材实验的思考11-22
关于我国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12-2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09-25
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思考10-23
基于高中英语新教材07-31
关于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11-10
关于“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若干思考11-09
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考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