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通用8篇)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1
历史
2017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相比,课程内容上有所增删。
必修课程由原来的专题史变成了通史,按时间排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部分所增加的内容:
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汉朝开疆拓土
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等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变化: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世界史部分所删除的内容:
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
巴黎公社
1929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苏联经济建设以及近现代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内容
选择性必修课程主要新增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块、选修课程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大模块都是新增内容。
地理
1.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
旧版地理科学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学生带来繁杂的记忆烦恼。
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
2.将人地关系作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此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密切结合实际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
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政治
1.课程性质变化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最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员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学业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生到水平四的相关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予以呈现,作为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招生的参考。
新课标增加“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2
新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 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主要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重视知识更新与体现现代化要求
新教材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新教材还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特点的结合
新教材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同时注意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 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 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三、优化了课程编制体系,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教材的编制体系主要以发现法为主。布鲁纳认为, 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确切地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新教材并不直接把科学结论显露出来, 而是先提出与科学结论有关的问题 (多以“讨论”形式出现) , 然后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的物质条件 (如实验、阅读材料) ,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分析、归纳、抽象或做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 发现新的事物, 获得新知识。新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大都为探究性实验。这种编制体系关心学生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从而, 在新教材这个硬件中,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化学在新课改中变化较大, 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高中化学教师, 在这场课改浪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 在这场势如破竹的新课改中, 高中化学教师应作怎样的转变呢?
一、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 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 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 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 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 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 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 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教学只有在激发学生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时, 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下主要强调两点:
1.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 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 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教师在教学中多发挥实验的功能, 不仅做好课标要求的实验, 而且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可以对实验现象展开问题的讨论, 可以以实验来检验某个结论的正确或错误, 可以设计某一实验使现象更加完美或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总之, 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匠, 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 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上, 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者、传授者, 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调整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 提供学习工具, 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 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 给予帮助和指导。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水平, 扩大知识面, 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 更新知识, 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总之, 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 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改变方法, 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 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高质量平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探讨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业务要求。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理念,化学教师,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www.jpgjzx.com/jxky/kgtl/200909/548.html.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统一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教材,这体现了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此《文化生活》在2008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和践行要求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2013年开始,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修正版本在全国开始使用。该版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调整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章节中,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以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同时它还对十八大报告的有关倡导进行了阐释。
二、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着重突出国家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具体目标,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践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修正版本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充分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具体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
另外,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修正版本对文化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补充: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补充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
三、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彰显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理念,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
旧版本的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没有突出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理念,而修正版本对旧版教材进行了重大调整。具体来说,修正版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色。
2015年5月23日,李克强在参观赤峰博物馆时提到,文化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文明社会须有文化作为基石。这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对此也有所体现。
四、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强调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我们必须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努力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修正版本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整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一调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对公民意识的重视。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4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2)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
(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一、国家的介绍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国家类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S国家――新型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
(1)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
(2)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
(3)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民主与专政――P6
(1)民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注意:
第一,一定阶级范围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的民主。
第二,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不是全民。
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保证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2)专政的含义: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注意:
第一,专政的对象往往是被统治阶级;专政的主体往往是统治阶级;
第二,专政存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第三,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实行专政的原因是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具有国家机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优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第一,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P9
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内容―P6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必须具备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人;
③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7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正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Why?)
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写入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第一、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时代内容―P7(How?)
『结束新课』
练习(略)
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
(1) 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2)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国家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和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的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从法律上讲,国家与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依法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简单举例解释一下这六项自由的区别)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是,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许可的权利。
3、监督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Why?――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How?(结合教材的列举事例,简单了解一下。)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适用―法律制定前:立法不平等;
法律制定后:守法和司法的平等。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是不可分离,具有统一性,相辅相成。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
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另一方面是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是一致的。
2、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但是有些时候,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是要以国家、集体利益为主,暂时牺牲个人利益,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同时国家应保障个人合法和正当的利益。
『结束新课』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这过程中,要把握好哪些基本原则。
练习(略)
第三节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那么,我们的政治生活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哪?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呢?
『讲授新课』
思考:结合教材四个镜头,分析中学生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的?
一、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都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构成。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必须确立的一个原则:崇尚民主与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我们个人可以通过丰富的民主形式,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而有序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宪法和法律保护我们享有神圣的权利,同时我们公民也要尽义务,关心国家和社会,尽国家主人的职责。
可见,作为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国家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责。我国政府也要对社会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物品与服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它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因此,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经济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每个国家对要面对,因此,每个国家都要开放自己,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是机会平等的,对每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自我、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存的更好!虽然我们每个人对这个国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要在中国这个国家内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了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P14)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何在?)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意义何在?)
『结束新课』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5
从平均变化率管窥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思想
最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其中议程之一是听几节课题为“平均变化率”的研究课.活动后感想良多:如何上好概念课?关键还是要把握核心内容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此,教材设计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是笔者从“平均变化率”一课所感受到的教材编写的一些思想.因为课题所限,不可能全面考察,故曰“管窥”.
作 者:石志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5300刊 名:中学数学月刊英文刊名:ZHONGXUE SHUXUE YUEKAN年,卷(期):2009“”(3)分类号:G63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指导 篇6
——基于“有效学习指导”培训的反思与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因此,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根本起点和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
提高教材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当前的学习成绩非常有利,而且对今后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同学们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
一、重视序言和导言——把握知识间联系。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每一单元都有各自的序言,简要告诉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每一课题下都设有一段导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我们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学习中,我 们不妨将各单元的序言、各课书的导言部分按课程模块整理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书的主要学习内容,又能在宏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透彻地理解学科逻辑体系,提高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二、构建知识框架——使学习“纲举目张”。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课本全书、各单元、各课、各框乃至各目,都有其清晰的叙述线索和知识结构,并且分别设有各自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单元标题是一个单元的主题,课题提炼了课文的中心,框题是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出了基本的观点,其内容基本上按一课时安排,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内容。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些标题,用知识结构图表的形式把各个标题按层次“串联”起来,形成脉络清晰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把“厚书”变成“薄书”,这样就能起到一个“纲举目张”的效果,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叙述的条理性。
三、概括段落大意——培养概括整合能力。
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概括段落大意,其实就是对教材内容加以“浓缩”,不仅能方便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培养概括分析和解读整合信息的能力。高中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 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的。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基本观点。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当然,也有一个核心问题是由几个段落共同来阐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
四、划分段落层次——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作为教材的课本,在阐述理论问题时,当然要从不同层次或不同角度进行,力求作到全面。在对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叙述时,又必须“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做到深刻。在每一句话的表述上,还必须清楚明白,力求做到准确。这样一来,对于一个问题,教材就可能出现较大的篇幅,看上去比较“繁杂”。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采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逐层逐层地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材料分析能力、语言概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五、区别不同字体——准确理解基本知识。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是基本观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 与旁边的名言警句及穿插在正文中的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等辅助文,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帮助理解知识。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吃准。
六、划分句子成分——全面把握基本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高中政治课涉及的概念特别多,有些概念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有些概念是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我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就是很难记住,即使当时硬性记住了,可过一段时间后又忘得一干二净了。显然,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理解和巧记概念,效果就会好很多。
七、归纳易混易错知识——巧破学习难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部分选择题,就是在某些易混易错词上做文章,用来考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如:“决定”与“影响”、“根本”与“基本”、“来源”与“途径”等,就属于易混易错知识。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易错词,扫清学习中的“拦路虎”。
八、注意对应词——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政治学科的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把握这些对应词,有助于我们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如:《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投资”与“融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市场调节(无形手)”与“宏观调控(有形手)”、“引进来”与“走出去”等等。学习中,我们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相应批注,这样有助于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巧妙迁移、灵活运用。
九、善抓关键词——准确理解定位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如:最重要、首要、前提、基础、关键、核心、主要、主体、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源泉、标志、目标、目的、原则、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以在学习中能有重点地突出,加深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定位。
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7
我们在学习中沿袭的是老版高中教材, 对政治包含的各方面内容都有一个较为详尽的描述, 而且层次划分较为细致有序, 新课标高中教材对一些老版的提法进行了一定补充, 而且加入了最新的诠释, 融入了我国发展的最新理念, 从“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和课堂”等方面, 需要做到“新旧结合, 优势互补, 改进教学, 完善内容, 全面提高”, 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 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角色及意义
1.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地位及角色
政治课程其实在小学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 那时叫做“思想品德课”, 并没有称之为“政治”, 因为根据教学心理学的观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重在形象直观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打基础, 理解事物现象, 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 适当引申道德、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思维理解, 这是初步的意识培养, 并不是让学生做到很深理解和独到的眼光。
我们发现小学的思品课程, 大多是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 这个道理不是用说教的形式来阐明, 而是通过故事自然引申, 让你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这就是道理的初步认知。
从初中开始, 我们开始叫做政治课, 从国家制度、文化道德、法律、各个方面社会现象和民众作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 到了高中就要求全面系统融会贯通,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现象, 提出自己的见解, 锻炼抽象思维, 为我国政治建设出谋献策。
可以说, 小学是认识和认知, 初中是理解和评价, 高中就是见解和创意。高中政治要求学生要对我国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有个深刻和全新的感悟和理解, 紧跟时代发展动向, 摸清时代命脉, 做出最优决策,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需要洞悉政治, 创新政治。
政治在教学中居于思想主导地位, 从政治、经济到哲学和文化, 从国内到国外, 从眼前到未来, 这些社会知识和软科学, 都是大家日后所必备的, 是健全人格的一剂良药。所以政治课不可或缺, 要抛却传统主副科的偏见, 将政治课居于主体课, 学生思想上要重视, 认识到政治课不但是考试的重头课, 更是知识的先行课, 不但是立足于社会的保障, 更是完善人格的万灵丹。
2.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及学习意义
“国家建设, 政治先行, 先纲后目, 纲举目张, 全面引导, 相互促进”, 这是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国有国规, 家有家法, 全面了解政治是社会的需要, 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政治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学校代言人,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学生带头人, 从理论上给予宣传指导, 实践上给予指引纠正, 辅导学生学业, 匡扶思想, 渗透生活, 融合工作, 教给学生处事原则, 立人根本, 适应社会,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生学习政治, 培养提高个人政治素养, 全面熟悉掌握国家社会方针政策, 规章制度, 身体力行, 学有所专, 生活以社会文化为基准点, 工作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 在实践中培养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行动, 明确责任, 作出贡献。
二、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知识及层次设置比较分析
1. 课程设置及内容编排
(1) 新老教材知识点结构模块的设置
新老版本的教材有个共同点, 按照结构都可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模块, 经济常识又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宏观调控五部分分别阐述, 哲学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入手, 政治常识包含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及国际关系等。
老版人教版教材是我们目前使用时间最长, 普及最广的教材, 内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 模块展开, 细节分条的形式一步步展开。如由“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随之论及到三大产业、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税收, 最后论及国际贸易。同样哲学部分也是从唯物论到辩证法, 物质意识、发展联系、主要矛盾, 最后谈到正确的价值取向。政治常识从国家制度入手, 谈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然后是国内外的政策, 每个部分又分别从各个层次展开论述, 就是框题,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按逻辑关系编排内容, 层层推进。
新课程的高中政治内容与顺序与老教材基本一致, 但是在课程内容的论述上简化了许多, 新课程的框架完全是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 只论述关键点, 不作展开, 一个主题一框, 同时将老课程的细节分支统一归纳到一个主题下面, 新教程中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包含了货币、价格、生产与消费制度等, 统一归于生产和消费旗下, 不再做逐条分析, 而老教材的“生活与消费”是分别单列讲解的, 包含了基本的生产制度和消费制度, 新课程只是在后面填了一个“多彩的消费”。
(2) 新老教材知识模块下的框题设置特点简介
新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尽量形成模块, 统筹分支内容, 简化细节, 将老教材某个方面发散出来的内容, 统一起来, 且在教材中不再详细叙述, 只论其主旨即可。
举个例子来说, 老教材的政治常识中用了整整两大课来讲解我国的国家制度, 且分为上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又详细地分成“国家职能”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部分就开始阐述“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其实是把国家制度基本分成了四大块。而在新课程中, 并没有单独说哪些是国家制度, 它省略了繁杂的国家机构体系讲解, 简化了国家职能, 以小专题的形式出现, 比如“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生活准则”, “民主与法制”, 这些原本是统一归在国家制度旗下, 而拿出单列, 给我们几个信息:一是简化了内容, 只提取关键点, 形成了模块化, 二是对教材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看似简化了的条目, 却包含要提到的各种问题, 只不过对问题描述比以前压缩和更新了。
(3) 新老教材内容的侧重和融合改进
老教材的人教版高中政治, 论述详尽, 对知识点的起源、发展和结果, 都做了阐释。例如对货币的发展, 从物物交换谈起, 历朝货币的衍变及替代物, 到纸币的产生, 引申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问题, 最后谈到国家的货币政策, 在整个货币主题的下面, 包括货币各个方面的框题内容等。除此之外, 老教材编写的侧重点是“基本理论知识和推理方式的阐发和论述, 事例求典型”, 目的是为了阐明理论。
简言之, 老教材重在夯实理论基础, 同时适度引申案例分析进行结合, 因为是固定教材和内容, 持续使用, 无法显现国家最新理论政策, 而且课本列举事例没有显现新时代的新问题, 这样在教材创新方面略显不足, 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后力不足。
新教材改进后, 基础理论知识保持不变, 但在论述上开始简化, 只提到关键点和基本理论, 不在大范围展开论述, 这样的一个不足是使学生缺乏对基础理论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 新教改的理论知识融合国家新的政策和经验, 新的事例, 在基本概念的阐释上加以纠正、改进和补充, 做到了与时俱进, 做到更新、拓展思维。
(4) 新老教材内容阐释的语言特色
在老教材的人教版政治中, 知识分层细致严密, 语言以官方语言为特色, 书面语强, 且论述严谨、客观, 只谈到客观事实, 说出理论, 将事情的本来面目摆在学生面前, 几乎不带主观色彩, 理论性强, 政治语言特色丰富。这样的一个好处是丰富学生政治语言表述, 提高理论性水平, 但是内容略显抽象, 记忆繁杂, 由于在中间缺乏过渡性的衔接,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和背诵当中的厌倦情绪。
新教改的政治教材, 语言叙述的理论性简化, 去掉了繁缀冗杂的理论, 将语言进一步压缩, 留下本质意味, 易记好懂, 官方意味减弱, 语言融入了趣味性, 生动形象, 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如将货币赋予“神奇和神秘的意味”, 价格和消费分别用“多变”和“多彩”去形容, 而其余的经济常识, 也通过题目直接点出而且语言概括力加强, 整体性加强。由于减少了层次的逐条划分, 在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上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和易于接受的心理预期, 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政治学科新老教材内容异同及特点分析
政治部分在新版本的课改中与老教材的提法有很大不同, 分别进行了减缩、改动和融入。我们仅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对于纸币, 老教材的提法“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新教改中的提法是“纸币是由国家 (或某些地区) 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补充新内容“某些地区”, 更强调其本质“价值”, 内涵增加, 这是我们在时代发展中根据经验的融入和完善, 引导观念跟进。
另外还有直接新增的知识点, 如“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等, 这都是在老教材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方向是向着“以简练的语言概括更加全面的意味”, 并且直接点出本质, 说明道理。
此外哲学常识方面, 新课改的方向是向着“概括归纳”和“词意阐释”方面走动, 即将有关联的知识点归结到一起, 不再单分, 需要进一步阐释的知识点, 再做进一步阐述以更加明了。此外, 哲学常识也增加了新的知识点, 老教材所没有过的, 如价值判断选择, 劳动和奉献创造价值, 利用哲学常识引申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在政治常识中, 基本概念的概括性更强, 归纳内容更加精炼, 而新增加的知识点更加贴近民生, 贴近民主, 在民生和民主方面趋向化更强。例如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阳光工程, 政府权威等内容, 都是在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凸显和重点关注的内容, 将其融入政治, 在学生当中进行宣传和普及。
总结起来, 新课程的趋势就是“适度压缩, 适度删减, 细节概括, 整体归纳, 最新补充, 要点详述”, 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四、教材内容优势互补完善
我们目前仍旧使用老教材的前提下, 需要从教材内容上予以补充完善和改进, 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掌握老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本来阐述, 明白基本原理和演化过程, 同时学习语言表达, 正规的书面语, 总体把握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 掌握理论分析的思维结构等。
同时, 新教程没有的提法, 老教材里不可丢掉, 要给予提出和强调, 让学生知道去掉的知识点的本来面貌, 进行阐释和分析, 如何运用, 解释为什么在新教材里要去掉, 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是把新教材的新提法和新的知识点融入老教材, 加以对比整合, 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进行知识的继承和更新。因为在新教材里有一些提法保留了老教材的观点, 说明保留的这些观点是很重要的, 不能忽视。另外对于补充进去的内容, 在老教材的内容里更要进行补充, 必须要把新的提法写进去, 因为新的提法反映了我国最前沿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 同时显现我国最新的国家政策。而总结新提法的同时, 对于一些旧的提法, 我们尽可能把它本来的意思融合进去, 用合适的语言将新旧两种意思同时表达出来, 做到完善全面, 如果是已经废除的提法, 或是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提法, 我们直接予以删除, 仅保留新的提法即可。
另外在新教材里还有一些新增的内容, 新增的内容要按照要求进行完全的添加, 在老教材的合适位置, 将其加入, 这也是在原有基础知识上的补充。新教材的新知识不是孤立的, 它和老教材里的知识点是有密切关联的, 所以新知识的出现往往是以补充的形式进入老教材, 当然不排除有单块的模块知识补充, 即使这样, 也是根据老教材的内容和顺序添加的, 可以融入老教材的某一课或某一章节。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经济常识中, 当我们讲到按劳分配的内容的时候, 这时我们发现, 新旧提法已经不一致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这是旧的提法, “在公有制经济中,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这里是知识点的补充和更新, 里面重点有两点“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和“劳动数量和质量”, 前一点是论述上的补充, 详明严谨, 后一点是对于劳动的阐发, 强调了“劳动质量”这个关键词, 这时从价值观上给予补充。为的是提高人民的责任意识, 这一点是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这个新的知识点应融入老教材里面, 做到双向认知。
总之, 以老教材为前提的教学当中, 要引进新教材内容, 优势互补, 在老教材内容的传授过程中, 同时做到新教材内容的传授, 完善教材内容, 提升课程品质。
五、教师的引导与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起引领和指导作用, “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当将新旧教材知识整合归纳, 推陈出新, 将政治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给学生, 将新教程的新知识引入完善, 以老教材为版本, 按照既有格式进行讲解, 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详述, 同时“去粗存精, 去劣存优”, 将已有的新知识和新提法加入课程, 灵活搭配,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论述, 教给学生政治理论和处事原则。
教师和教学是紧密联系的, 所以在此将两者相提并论, 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引发学生兴趣。坦言之, 政治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官方语言浓重, 且政治术语多, 给人难读和难理解的印象, 而专有名词也要使学生进行查询和思考, 最后才能根据每一句话的理解, 做出对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讲课当中不可照本宣科, 这样会使学生昏昏欲睡, 如何生动形象地讲授政治课很不容易, 这是教师需要关注和思索的重要课题。
新教程简化了理论, 语言更富有主观性, 因此相比老教材来说, 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有可读性, 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政治知识和政策理论。术语的解析化和分支的进一步概括, 更加以整体把握全局, 这样容易形成更加简练的思维模块, 有助于分层记忆, 且不容易忘记, 而且提取知识速度快, 效率高, 准确性强。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 不可放弃老教材的内容, 也不可一味地讲解新知识, 可以说, 教材改革后, 我们必须要选用一种版本, 但是要融合两种版本的内容, 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 更要费一番心思去思考, 将政治课的模块结构归纳整合, 完善理论知识, 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到知识, 学会应用, 学会分析和思考。
现在政治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使学生自己分辨和选择新旧教材的内容, 学会自己整合,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这个方法, 而不是教会学生做对一个题。因为政治的习题可以随时变化的, 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 包括新旧教程的, 理解了理论的内涵, 就可以根据要求自己提取有用的知识, 进行随机变化和搭配, 使之符合题目要求的框架内的知识需要。因此,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有必要把两种版本的教材引入, 加以比较和分析, 将其融合到学生思维当中。
鉴于新版教材中的新提法比较多, 且关乎实际案例, 在实际教学当中, 教师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再现理论政策的背景, 再现彼时彼地的场景, 让大家能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例如在讲到十七大的各项政策时,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电教, 将会议的视频搬上屏幕, 让大家通过各种感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讲课中, 教师要组织语言和组织搭配, 以简洁概括度更高的话语让学生听明白, 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全体同学都明白这一节课的道理。
总之,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的目的就是将最完善的政治理论以一种“多、快、好”的方式交给学生, 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何做人处事, 知道学生的知识、理论、道德和思想情感的全面发展。
六、学生角色在学习当中的行使
客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主观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学生学习的好坏, 在外界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更主要的就是内在因素, 就是学生自己的因素, 这包括主观的努力和重视程度、勤奋度, 能否积极思考和使用调整正确的方法, 自己对教材形成的感悟, 对知识的把握和融会贯通等能力。
教师的讲解只是把知识摆在你的面前, 不需要你花费力气去加工了, 但是对知识进一步的整合, 融合到自己的血液中, 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咀嚼, 别人无可替代。
学生要用毅力客服自己的惰性, 特别是在新老教材的过渡阶段, 因为老教材的内容, 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使用和应用了, 而对新教材的取用也不是拈手而来的, 需要与现行的知识进行合理和必要的整合, 方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学生要主动研究教材, 这是学习中的主要因素, 教材里面已经把知识罗列得很清楚, 需要学生进一步加工分层, 做出探讨, 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融入自己的头脑, 这需要下一番工夫。教师在这方面起到的也是点拨作用,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可以把新老教材的异同一项一项地展示出来, 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怎样的, 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 去归纳, 形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才能随时取用, 随机应变。总体原则就是, 以老教材带动新课改, 新老知识共通共融, 合二为一, 自己思考哪些是新知识, 为什么要有新知识, 这些提法的意义何在, 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应该怎样理解等。
其次要时刻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 前者是最新政治理论的传声筒, 往往在考试和日常生活当中有所应用, 而这些如果单凭老师讲解, 效果是很弱的, 不容易形成体系。对各种媒体新闻和时政的关注是学习政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对照课本知识点, 有目的地关注社会各界和此有关联的政策, 随时补充, 以适应新的需要。而国家大事就是现在最新的政治实例, 比如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问题”, “统筹平衡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和我们政治息息相关的内容, 不可能都写入课本, 但是在教材里已经有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分析, 学生只需结合理论, 进行简单的事实分析, 做到认清事物本质, 明白事物前因后果, 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 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是一种好方法, “温故而知新”, 可以发现以前的疏漏, 加以改进。新旧教材的内容多有不同, 而且不同的提法, 含义不一样,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洞悉, 这就需要复习。其次要形成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之间要沟通交流, 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将新知识融入老教材的过程中, 如何融入, 怎样融入, 通过什么语言融入, 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很难有满意的答案, 这时就需要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互相交流经验。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 最后归纳出完美的结论, 教师加以评价和引导, 通过各方努力, 将新老教材的内容合为一体, 综合运用。
由于教学的不断进行, 在实践当中同时并存有两种版本的教材, 比较和改进会不断进行下去, 所以会有更多好的高中政治学习方式出现。以上仅从政治学科的特点结构、知识设置及异同、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和引导以及学生方面展开阐释, 其核心就是“新老教材优势护臂, 完美融合, 教师适当引导, 全面提升教材品质”。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谈出的一些个人见解, 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结束语
新老教材的同时出现, 无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可以比较的余地, 有助于我们加深知识印象, 拓展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 各方面的因素不可或缺, 教材、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齐头并进, 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学习平台, 钻研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不断更新学习手段, 进一步完善课程, 做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毅春.新课程学习指导与评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2]刘文川.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技能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4]王立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5]陈海燕, 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6]吴松年, 王军主, 王立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7]刘建芹.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发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运用;把握课标;有机整合
什么是“用”教材呢?教材,就是讲授内容、知识的材料。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它区别于“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由于有些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古板,方式陈旧,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所以,要“用”好教材,就应找准“用”教材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悟:
一、认真仔细阅读教材,要读懂、读透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是继承了新课程前的许多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教学生呢?如《生活与哲学》中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框,课文内容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揭示出创新的意义和内涵。而作为教师仅懂这些并仅以此传授给学生那并不是真正读懂教材,作为创新我们更需要从现实中读懂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好教材。
二、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
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三、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1.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
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
2.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
作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拓展。如《生活与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中,教材对其这一方法论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就可以从认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内容的拓展中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
3.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
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每所学校的资源如果善于开发的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有丰富文本资源、多功能的教师资源、团结互助的学习资源、现代化的媒资源、众多的研究展示类资源、和谐的社会资源等等。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径
高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体现这一点,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把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不管是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还是提问、讨论等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把教内容装点的花里花俏并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办事情总不能千篇一律,认为课改那就什么都得改是形而上学的办事方法。作为课改,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教师该重在用讲授法那就用讲授法,教学方式的展现即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确保教材能“用”好。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变化】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教材目录05-25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06-07
高中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心得体会08-29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政治江苏专版:课时达标检测(三) 多彩的消费07-24
高中政治教学的原则10-07
登山的乐趣——高中政治论文09-15
高中政治课的情境教学08-28
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09-07
关于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心得07-05
掌握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