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精选10篇)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是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合理地运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 以正面激励为主。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教师对学生做消极的评价, 就会造成学生的紧张, 产生提防心理和不良情绪, 导致不良心理, 从而也会使学生为了迎合教师而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或以他人评价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 学生将从此被束缚在教师、课堂、教材的圈子里, 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想标新立异, 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之举, 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 其创造个性受到抑制。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多欣赏, 要营造出积极的心理环境气氛, 一旦发现学生有闪烁创新火花的行为和想法时, 要积极地评价, 把一声声称赞及时送入学生的耳畔, 把微笑留在学生的记忆里, 让情感进入课堂。学生沉浸在这一美好的心境下, 就会不时地迸发出新的创新火花。
2、因材施教或分层次教学。
良好的学习气氛, 会使每一个学生受益非浅, 进而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低起点, 多层次地进行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要解决好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要进行区别对待, 给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例如对一个情景材料的分析: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夯实基础再进一步提高。而大部分同学要联系材料和实际正确回答问题。而对水平教高的同学, 针对这一材料还可以创设哪些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引导他们对探究性知识的学习, 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提高自信。变原来僵硬被动的“要我学”为生动活泼的“我要学”。
二、鼓励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 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 风平浪静, 投去一石, 碧波涟漪, 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 巧于设疑, 于无疑处设疑, 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独立去获取知识, 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引导学生“学”, 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 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激励学生质疑的具体做法是: (1)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激励学生去质疑、讨论和探索。其材料要多从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 也可以从材料中摘录。 (2) 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 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教师要摒弃权威角色, 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角色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气氛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各抒已见, 畅所欲言;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跳一跳, 够得着, 学生可望又可及,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 增长才干。 (4) 在实施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 及时鼓励、表扬他们勤学好问, 不惟书、不惟师, 敢于问难质疑的良好品质。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问题, 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养成质疑问题的习惯, 培养善学会问的思维品质、自信心和冒险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从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实施主体性参与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1、加强实践活动。
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是进行开放性教学、拓展主体性参与活动空间的有效手段。如开展社会调查、举办演讲会、主题班会和专题报告等, 这些活动不受教学时间、地点、内容的限制, 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进行, 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参与学习为主,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 主动探索、自主地发现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中学会如何搜集资料, 得出结论, 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开展研究性学习促使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 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设, 能给学生提供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创新的机会, 从而激活了学生各科知识储存, 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 同学们基本上能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 从而落实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思想觉悟相统一的原则,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案例辩论活动。
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辩题, 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对于案例的评判, 教师不能一人独揽, 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看法, 在“辩论”中明白是非曲直。通过辩论, 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4、角色体验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节目, 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生活, 或体验典型角色, 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 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是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今后,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高考备考更紧密结合上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涂自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市场, 2009, (31) .
[2]陈芳.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2
强化初中政治新课导入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李凤梅
淮滨县第一中学,河南 淮滨 464400
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新课的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初中政治课堂导入的现实意义,然后提出几种政治新课导入的实用策略与注意事项。
一、初中政治课堂新课导入的意义
新课导入是老师开始正式的教学活动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有效的新课导入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起来,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其次,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学生从课间活动到课堂学习的过渡,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深入学习;最后,课堂导入可以实现新知旧识的有机融合,学生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有的知识系统之上的,温故才能知新,因此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时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政治课堂新课导入的策略
其实教无定法,只要得其法即可达到效果,相应的初中政治课堂上导入新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灵活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旧课复习法
所谓旧课复习法即是在教学开始时先复习旧的课堂知识,然后利用知识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性将新知识合理的引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尊重与维护隐私权”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隐私权?生活中哪些方面体现出你的隐私权?可以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就提出“如何通过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问题,即可将课堂主题引出。这种方法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十分有效。
2.生活导入法
任何知识均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相对其它课程而言,政治课程相对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但是如果可以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学有所有”的切身体会,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保护与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时,即可举例如下:你到超市去买东西,但是逛了一圈之后发现没有满意的,因此空着手出来了,但是商场的保安人员却阻拦你,并要对你进行搜身,你认为商场保安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吗?他是否侵犯到了你的合法权利?(政治教学论文 )你会如何保护自己?这个例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班上就曾有一名男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因此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发言、互相讨论,最终得出结果: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我的人身权利,对我的人格尊严是一种伤害,不仅要向顾客道歉,而且还要做出相应的赔偿。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时,要懂得自我保护,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政治课堂上采用集视频、图片、音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显然十分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新奇、直观又不失热闹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而且将相对枯燥、抽象的.政治知识形象化处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比如在学生“融入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播放“汉字的前生与今世”,即甲骨文的纪录片,介绍汉字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地位,配乐选择中学生喜爱的偶像SHE的《中国话》;然后再进一步展示我国传统的中国结、中国印,让学生充分体味民族情结;最后再编辑一些民族性的时事热点新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产生“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重要性。
4.故事导入法
在课堂上穿插一件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故事,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故事导入法深受学生的喜爱,效果也很好。例如在学习“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一个年轻人向一个老者问路:“老头儿,XX地方怎么走?离这里还有多远啊?”老者就答他:“还有二百五十丈。”年轻人不高兴了:“别人说路程都是用“里”,你怎么用丈?”老者就微微看向年轻人说了一句:“你的眼里还有‘礼’(里)?”学生听到这个故事无不会心地微笑起来,并且明白了与人交往过程中尊重他人、恪守礼节的重要性。
三、初中政治新课导入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导入方法不可过于单调,如果千篇 一律采用同一种方法导入新课,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其次,导入内容要紧扣主题,因为“导”的目的是为了“入”,如果故事导入法与教学内容不相关,那么导入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再次,导入时间控制得当,导入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如果仅导入环节就浪费十几十二分钟,则会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高中政治;课堂导入;创新
G633.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好坏,也离不了导语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通过播放音乐、动画、电影片段等比较形象的方式较好地引入新课。但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学校的硬件设施匮乏,绝大多数的教师仍然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那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又应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种方式,以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传统的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一种比较传统、保守的导入方式,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提问上节课所讲的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两句过渡语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在第一框题中学过的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可以回答出“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然后教师设计过渡语:“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价值决定的基础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处于一个时涨时落的变动过程之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价格的变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当中。
复习导入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较好地体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但它不够新颖和生动,缺少吸引力。因此在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实验班中运用比较好,而在普通班中运用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利用新闻事件导入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关注到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生活的内容。因此,报纸上总会有与课堂要讲的知识点之间相联系的最新的新闻报道。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关注新闻时事,渴望了解课堂外的事情的心理利用新闻事件导入课堂。
三、音乐导入
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一首动听的音乐往往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因此音乐导入是教师普遍欢迎的一种导入方式。虽然在农村中学中缺少多媒体设施,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音乐导入这种方式。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录音机播放;一种是利用MP3和小音箱播放。由于前者所用的磁带较难买到,所以这种方法不太方便。而利用MP3却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需用的歌曲,小音箱也便于携带和利用,因此后者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利用MP3和小音箱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氛围,利用他们欣赏音乐后的感受自然引入课堂。
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我就利用MP3和小音箱为学生播放了一首“愚公移山”的歌曲,让学生带着“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感受和认识走进新课。
四、图片导入
即使没有多媒体,不能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图片,但教师仍然可以将图片打印出来,上课前直接展示给学生看。教师平时也可以注意搜集报纸上的有用图片和漫画,以备上课之用。
例如,在讲《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时,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打印出来的关于“千手观音”、“展示时装的模特”、“奥运场馆——鸟巢”、“扭秧歌的大妈”等相关图片,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引起学生“体味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
中学生还是一群半大的孩子,他们童心未泯,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导入课堂。
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口酒壶里。”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孔武,要当作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講完故事,我用了以下的过渡语导入了新课:在这个世界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矛盾。那么哲学上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呢?矛盾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都是咱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六、名言、格言、广告语导入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名言警句、格言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还有一些广告语、俗语俚语虽然比较短小,但内涵也非常丰富。如果运用得好,这些短短的一两句话也能起到将学生引入课堂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用到了中央2台经济频道《理财》节目中的一句经典话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非常的有意思,学生听了以后都会会心一笑。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追问一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呢?”从而自然导入本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以上几种方式是我平时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此外还有典型案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简单操作的实验导入法等等,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在传统课堂中起到良好的导入效果,至于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还需教师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而定。
参考文献:
[1]岑春云.浅谈政治教学中坚持贴近的原则[J].百色学院学报,2006,19(S1):58-58.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4
1. 课程改革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 我国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在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 教育和课程也全面照搬苏联教育模式。这主要是当时只注重双基教育, 即劳动类与政治类教育相结合, 其实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 教学改革方向就确立为培养智力和能力服务的双重目标上。此后, 相关改革中教育界人士在不断探索中结合实践, 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意见和思路, 并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 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这样才能达到教改的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发展, 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因此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应当随之有所改变。单独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而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和拓展性思维则成了新的教学改革的目标, 同时也对学生的情商培养提到了日程上, 即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而最近的一次课程改革延续至今, 人们不再强调简单的智力因素培养, 而是将政治与时政挂钩, 使学生能在学好政治的基础之上, 学会关心国家的一些大事。
2. 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区别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的“以教而教”, 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是以往的以背为主, 新课程在教材的革新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再是以往的单纯地背定义, 而是需要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及时地与时政挂钩, 将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见解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3. 新课标的创新点
(1) 对课程目标的改革和创新, 这就是对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要帮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技能, 采取何种方法实现目标, 树立何种情感和价值取向;而政治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为突出。举例说明:在高一关键学习我国的一些基本国情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国策, 到高二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 一些基本的政治专业术语。而到了高三, 文科学生为了冲刺高考, 面对政治不再是抱着一种开心的态度去学, 而直接是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这样的话就与我们课改所提倡的思想背道而驰, 这就是教学中的败笔; (2) 课程结构的创新, 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以往学生必须全程修习, 不管你上的是文科还是理科, 你都得修习。而如今已变为选修课, 那么就更能体现该学科所体现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而政治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体现了教学当中的科学性; (3) 用课程标注取代过去的要以教学大纲为主和教学计划为主模式的转变。
二、课程及教学中的创新
1. 区别于原有的教育课堂的原有模式
如今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不再使用老一套, 如教师上课写板书, 学生下面个个做笔记, 一堂课下来, 学生累, 教师更是吃够了粉笔灰。而是灵活机动, 异彩纷呈。
2. 课堂教育的建议
(1) 如果有条件,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去看看视频,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我想学生就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排斥心理。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像法院宣判一样照本宣科, 而要加入自己的简介。不能是书本上如何写就给学生如何讲, 这样就完全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精神南辕北辙。 (2) 有时间可以多带学生学习一下党的一些新的章程, 建议学生多关心国家政事, 少为学生留一些毫无意义的简答题与填空题, 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留下一个任务, 在下节课开始之前, 要求一名学生讲讲自己最进所听到或看到的时政问题, 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同学交换意见。每节课留下五分钟讨论, 如讲到国家法律法规时, 教师可当堂模拟法院审查案件的全过程, 并由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
三、讨论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在新课标下的一些见解与建议, 很多地方都不太完整与详细, 各位同仁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多注重新课标的精神理念, 不要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教学;要教会我们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各位同仁持有独到见解, 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让基础教育精神真正惠及学生。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探索, 要求广大教师应根据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来教学, 优化师生结构, 提倡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在新的课标理念指导下,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 篇5
一、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为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这门学科中,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类比方法得出的。教师借助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将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类似的已经学过的概念来接受新的物理概念,最终达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电势能时,教师可以与重力势能类比,从而引入电势能的概念;还可以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从而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把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把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引入电压的概念,将交流电相与相差类比于简谐振动,可以建立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等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旧知识,还能顺利引出新知识,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
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演示得出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使学生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课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做一个成像的实验,为学生讲解产生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原因,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理解这个概念。又如,在学习弹力概念时,教师通过挤压气球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变形,学生观察教师松手后气球被弹出的现象,可以直观地看到弹力是怎么产生的,这样也就能深刻地理解弹力这个新的物理概念。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理解和掌握新的物理概念。
三、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应该选择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些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力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推和拉这些常见的力的外延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概括力的概念。在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外延的方法进行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导入
因为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运用激趣的方法进行新课导入,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验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五、高中物理教学新课中运用设疑的方法进行导入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设疑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后接受新知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新知识的效果要好。例如,教师想引入全反射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再逐渐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为什么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反射光的强度却加强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疑问,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得出全反射的概念。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立疑问,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刚。谈高中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A].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高小丽。说说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12)。
高中地理新课导入教学初探 篇6
一、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导入
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 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设计导入时, 若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中引入, 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 自觉积极地学习。
【案例1】
课题: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化
这是一节评特级教师时在省级考核中上的课, 当时从第一节课到第五节课每个教师上的课题是一样的, 所以课堂设计新颖尤其重要。
对我来说, 教材是熟悉的, 关键是如何在课堂设计中融入新意?学生是陌生的 (外校借班开课)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边思考边开始了紧张的备课, 而首先考虑的是导入的设计。
这节课的设计, 我采用了活塞队与热火队的球赛图片作导入。上课前我在大屏幕上显示的不是课题的名称, 而是一幅NBA球员的扣篮画面, 学生们就围绕着这幅图片议论起来, 因为6月1日正好是活塞队大胜热火队, 而我上课的那天正好是6月2号, 选取的正好是这场球赛的图片, 当时有学生就问我:“老师, 这节上什么课?”“你们猜猜?”我反问学生, 但我心里已经兴奋起来, 师生互动的基础有了,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一开始上课我就由活塞队和热火队的名称和城市区位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再由美国到中国, 到长三角城市群, 到嘉兴的城市区位和城市化, 特别是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嘉兴20世纪80年代的中山路、北京路的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照, 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非常顺利地导入了城市区位和城市化的主题。
【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导入之所以比较成功, 一是自己备课真正做到了不光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考虑到现在的高中学生不管男女都非常喜欢看篮球赛, 于是从学生感兴趣的NBA球赛导入, 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 (嘉兴的城市区位和城市发展) 着手分析, 使得师生之间有深层次的互动, 有情感的交流, 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二、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知识, 把身边的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这些地理现象, 从而真正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地理问题。
【案例2】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这是一节在异地 (浙江江山) 上的公开课, 而且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导入既要简洁又要快速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最重要的是要与本节课的主题贴切。带着这三个目标, 我设计了用五幅图作新课导入, 第一幅图是浙江省地形图, 在图上标出嘉兴与江山, 在这幅图上一是让学生了解嘉兴与江山的地理位置, 一个在浙东北, 一个在浙西南;二是让学生从高度表上看出嘉兴位于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区, 江山则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区。给学生展示的第二幅图是嘉兴南湖景观, 第三幅图是江山江郎山的景观, 通过这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有不同的自然景观。给学生展示的第四幅图是浙北平原的水稻生产, 第五幅图是浙西南的红壤丘陵植被, 通过这两幅图, 一是让学生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是让学生理解嘉兴与江山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而导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导入成功之处在于把授课教师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当地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进行对比, 让学生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异, 从而为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打下基础。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上, 嘉兴和江山的对比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张张图片的展示、递进, 引人入胜, 非常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三、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导入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 它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 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过渡到新课也会十分自然, 但复习提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案例3】
课题: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设计导入时, 我准备用一幅中国地形图, 并提问“我国地形有什么特征”来引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 耕地比重小”的结论, 从而导出“因为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所以要开发和利用山区的农业资源”的正题。然而, 在正式开课的时候, 我指着中国地形图, 让一位学生来回答“从图中你能看出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吗”。那位学生居然回答:“我不知道。”一瞬间, 全班鸦雀无声, 学生的眼光都在看着我, 坐在后排听课的教师也在看着我如何面对这个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当时我心里确实震惊了一下, 这是我开过的多次公开课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境, 我停顿了一下, 微笑着面对那位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学生, 先请他坐下, 然后告诉他, 其实也在告诉全班同学:“没关系, 正因为不知道我们才要学习, 还有不知道的同学吗?”此时全班肃静, 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回答, 我用关切的眼光环视教室一周, 让和我陌生的学生看到我眼中的真诚, 然后我说:“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好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我看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我也如释重负, 微笑着向同学们娓娓道来……
【自我反思】
该节课的导入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尴尬局面, 主要是我在设计导入时, 只考虑了教材因素, 只设计了如何一步步引入主题,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当时借班上课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而我上的课题是高三教材中的内容, 学生头脑中没有关于这节课所需要的一些铺垫知识;另外, 中国地形知识是学生在初一时学过的内容, 到了高二自然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一上课我没有对旧知识进行任何复习就开始提问, 学生只能回答“不知道”了。虽然这节课凭借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把可能引起师生交流障碍的危情巧妙地转化了, 但预设的导入失败也让我有深刻反思: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任何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 也就是说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以上三个新课导入的案例, 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有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案例1”和“案例2”的导入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贴近学生的思维;“案例3”出现的课堂小插曲, 是因为教师在用承前启后的导入方式时, 只考虑了如何“启后”, 而没有关注在“承前”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储备情况。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7
关键词:课堂导入,温故知新,悬念导入
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 开场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无味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成功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积极思维, 活跃课堂氛围, 还能帮助学生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提高注意力。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具有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一、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是激发探索动机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强化情境创设功能, 创设好奇、疑惑、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兴趣, 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故事、游戏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 讲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老师给他一道题计算, 求1到100的和。小高斯很快得出:5050。“你们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小时候已经听过了这个故事, “他把算式两端的数以及与两端等距离的两数相加, 一共就有了50个101”, “也可把原式数顺序颠倒, 两式相加得出:1+2+3+…+100+100+99+98+…=101+101+101+…+101=101×100, 被2除后就得到原式的和。”“对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1+a2+a3+……+an怎样求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小典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经过探讨, 他们很容易地掌握了数列的求和方法, 得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 (a1+an) /2。
二、设置疑团导入, 点燃学生好奇心
如果对某些问题故意制造疑团变成悬念, 设置一些只有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 就能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球冠》时, 设置这样的疑团:“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恰好把球的一条直径截成个四等分, 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是多少?”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一般猜测两头面积较小, 认为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1/4!”再质疑:“这难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 中间的圈大, 可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内容:球冠。”通过这样的疑团导入, 学生自己就解开了它们的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迷。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使这个结论经久不忘。处理好教材内容, 设置好疑点, 是教学艺术的表现, 良好的设疑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三、由浅入深导入, 温故知新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新旧知识环环相扣, 只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 才能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所以, 老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特别注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四、悬念导入, 激起探究欲望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的任务, 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 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 不悬会让学生一眼望穿, 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 也就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 才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琢磨思考。
五、利用故事导入, 扣动学生心弦
“教师的巨大技巧便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导入新课, 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无理数之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下无理数的来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是有一天, 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于是努力研究, 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 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 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 将他处死了。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 被称为无理数。这个故事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从而在下面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篇8
一、导入新课的重要性
良好的新课导入不仅能吸引住学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探索,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教学效果上看, 导入新课有如下三点作用:一是凝聚指向作用。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上课铃响后, 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激发深化作用。一次精彩的导课, 能激发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使其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消疑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 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和敬佩感。
二、导入新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导入新课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 但有时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 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导入方式单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囿于旧有的教学方法, 尤其在导入环节因循守旧, “复习导入法”盛行, 但并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导入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导入时间把握欠缺。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的时间设置。为了充分利用时间, 新课导入环节是有严格限制的, 一般限定在5分钟内。由于有些教师不能合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不是草草引入就是“收”不会来。三是导入内容流离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忽视了导入内容的重要价值, 所引用的内容有的相差甚远, 有的牵强附会, 有的成为累赘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究竟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三、导入新课的主要方法
1. 复习旧课导入又称温故导入
即通过温习已学过的旧知识, 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导入新课的方法。如, 在讲授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时, 先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归纳得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引导学生看书本第19页的材料, 然后提问:该材料说明什么?引入新课。
2. 故事呈现法
例如, 在九年级教材关于《谁在对我负责》的教学中, 教师呈现了两则故事, 通过两则故事的呈现和学生对事件的讨论、感悟, 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要对他人负责,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新闻报道法
例如, 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中, 教师及时展示的一则新闻:中国电影导演为抗议澳大利亚政府邀请“疆独”分子热比娅到澳大利亚访问, 并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 毅然退出墨尔本电影节。通过新闻报道及相关背景的介绍, 引导学生感受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4. 图片展示、音乐欣赏法
例如,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渲染课堂气氛, 随后分组讨论:在北京奥运, 特别是开幕式上融入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接着在《北京欢迎你》的背景音乐中, 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相关图片:《击缶而歌》、《水墨画卷》、《太极拳》、《京剧》……
通过音乐、图片的呈现, 创设了精彩、生动的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北京奥运充分融入了充满魅力和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元素, 震撼了世界, 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四、情境导入法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用的程序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情境导入方法, 创设指向主题、目标明确的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实用、高效, 达到预期的目的, 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 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针对性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入时, 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而设计。导入要具体、简洁,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新知识的视野之中, 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求。三是趣味性原则。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 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兴趣, 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 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五、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
导之有法, 导无定法。导入新课毕竟是一门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 再好的导课方法如果一而再, 再而三地使用, 那么其结果是不但起不了启思激趣的作用,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 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与反思, 努力提高导入新课的水平。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法 篇9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 写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 单刀直入, 主体明确, 论点鲜明。一些新授数学课, 如果很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这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本课的教学目的, 学习重点、难点, 立即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在学习《二面角》一课时, 教师可以直接导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 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导入课题, 一方面介绍了这堂课产生的背景, 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教师导入直截了当,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授新知识上。
二、复习导入法
当新授知识与已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时, 常用回忆旧知识来导入新知识,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常称之为复习导入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利用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联系了新知识, 使知识能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向高一层次发展, 有利于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来启发学生思维, 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 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将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基础上顺利导入, 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三、悬念导入法
语文教学时教师常常运用制造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的高度关注与兴趣, 同样, 数学教学运用得法, 也能起到相同作用。所谓悬念, 就是运用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知识的积累,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此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 引导学生从“折纸”这一现象入手设置问题:一张薄薄的纸片需对折多少次就能达到珠穆朗玛峰高度?学生感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思议。教师就顺势提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 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观点。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观点形成强烈的反差, 造成悬念, 能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将学生带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新知中。
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恰当适度。设置悬念的高度不够,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能理解, 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处于思而可解的状态, 学习兴趣才会高涨,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考的前提。有了疑问, 才能引起思考。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使学生不知不觉掉进教师设置的“问题陷阱”中, 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 教师趁机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 引出新课。运用设疑导入法必须注意:一是设疑要巧妙。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 熟练把握教材, 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关键点、内容的空白处等角度巧妙设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要善问善导。设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在瞬间活跃起来。对此, 教师要懂得设问的方法与技巧, 善于在关键处点拨, 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
五、趣味导入法
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枯燥的, 但钻进教材又有着无限的兴趣。所以, 教师的引入很关键。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很多, 教师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趣味, 活跃气氛, 创设情境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一课时, 很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 这时,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可讲玩“多米诺”骨牌的游戏。因为在港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此游戏, 学生有所了解。玩此游戏有两条主要原则: (1) 玩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 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 (2) 推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教师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 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总之,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 也可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教无定法, 关键在于能够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方法得当, 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先导。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设疑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选取恰当的导入法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论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与对策 篇10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又叫直接引入, 它非常的形象与直观, 可以将实际的声音、图画、物体等当作是教学的工具, 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示出来.而当一些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借助旧的知识进行导入时, 就可以开门见山点明课题, 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比如在教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表示方法时, 就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可以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 作如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的概念, 它的数值都是根据两条线段的比例值来确定的, 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不便, 如果是一条线段的话, 应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仅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 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回忆追溯导入法
当数学知识的新旧内容联系比较密切时, 就可以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导入,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巩固复习了原有的知识, 又可以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由浅层到深层、由简单到复杂, 进而用知识的相互联系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使新知识也掌握得非常牢固.此种方法体现了哲学中联系的观点.比如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教学中, 可以先复习两角及其公式, 在此前提下顺利地导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 亦可以在复习二倍角公式的时候将半角公式导入.再如讲对数、指数不等式的解法时, 可以对比相应的方程式解法.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也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理解.
三、观察发现导入法
教师要启迪高中生从一些数学现象中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此种方式可以让高中生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也会增强对新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比如在立体几何“锥体体积”教学中,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和一个与圆柱体同高同底的圆锥形容器, 等到注满圆柱的水注入进圆锥形容器中正好可以倒满三次时, 就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知道两者之间的体积关系吗?”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实验, 很快回答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一结论.与此同时,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思考:这种关系是否对所有的锥体和柱体都成立呢?如果成立, 又如何从理论上严加证明这种结论呢?可见, 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有趣的实验发现逐渐步入缜密的推理之中, 对教材内容来讲可以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衔接, 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一种思维上的满足.
四、设置悬疑导入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意制造疑团, 从而形成特定的悬念, 并对学生提出很多必须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获取答案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立体几何“球冠”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悬疑:通过两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 恰好将球截成直径长度相等的三个部分, 那么这三个部分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 可以留给学生们几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两头的面积较小, 而中间的面积较大, 这时教师就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部分的面积大小都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31.”还可以补充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 两侧部分在视觉上很小, 中间部分明显很大, 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球冠’这一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们可以有效解答它们的面积为何相同这一疑惑,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让学生对结论记忆深刻.
五、趣味故事导入法
高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还可以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小趣闻,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合理添加趣味成分, 使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本节课的知识学好.比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 可以讲少年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八岁时, 他的数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很“刁钻”的问题, 要求学生们计算从1到100的和.很多学生都在一点一点的做加法运算, 而高斯很快就说出了结果5050.很多高中生都听过这个故事, 教师让学生重温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记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即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再除以2.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再问:“那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a1+a2+a3+…+an’又该如何求解呢?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这一问题.”通过讲故事的导入方式,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能够很快地掌握各种数学公式和原理, 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总结总而言之, 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基础.精彩的导入既可以提高教师教的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使师生共同受益.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才能发挥更大的实效, 只有运用得当的方式方法, 才会使导入更具生命力和艺术力.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环节一定会更加完善和进步.
摘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整堂数学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导入是否恰当.新课导入得好, 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质量.本文旨在论述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对策.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策略05-20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05-20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知识点07-14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08-12
高中政治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教案09-05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09-25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教案09-05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10-11
高中政治教育07-21
高中政治德育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