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科

2024-09-29

高中政治科(精选12篇)

高中政治科 篇1

摘要:适应规范办学的要求, 符合新课改精神, 在影响高中政治课效果的诸多因素中, 科代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 由此充分发挥科代表的核心作用;设法打造优秀的科代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的研究课题。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 千万不能让政治科代表只成为“代表”, 对于他们只起到“列席”、“名誉”的作用应该必须彻底改观。由此, 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便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高中政治,科代表,高效教学,“第三只眼”

不同的领域对于“第三只眼”的界定不同, 从传说到科学种种说法历来已久。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政治一线教学十多年的教师, 也在寻找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第三只眼”, 特别是我省2008年开始执行新的高考方案, 高考中政治学科只作能级要求, 再加上高中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 这一切的一切好像把高中政治课推进了一个死胡同:学生学习的热情顿减, 学校课时安排减少。面对现实, 遵循进一步规范办学的要求, 高中政治课堂更应该重视教学的高效性。从参与的主体来看, 起到极其核心作用的就应该是政治科代表, 也就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第三只眼”。笔者认为, 重视“第三只眼”, 用好“第三只眼”应为上上策。下面就从笔者的实际教学出发, 谈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第三只眼”。

一、政治科代表的重要职能

首先, 政治科代表是“小灵通”。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个性化与教师教学的一元化、共性化之间存在矛盾。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呢?教师可以通过发挥政治科代表的特殊作用来了解学生的需要。政治科代表及时把学生学习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以实现教师较有针对性的指导, 并把教师的要求及时传递给学生, 实现学生高效的学习。

例如, 关于作业的布置, 假如不清楚学生每天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以及学生对本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很容易带来学生对教师的抱怨:“今天作业已经够多的了, 还布置, 又是那么难做。”

而科代表比较清楚学生每天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以及学生对本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就可以根据科代表反映的情况, 进行必要的调整, 考虑作业的难易、多少、收发的时间等, 这样布置的作业比较合理,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其次, 政治科代表是“全面代表”。一般来说, 科代表主要负责日常作业的收发, 有时候甚至是作业的布置以及一些平常学生作业的督促检查, 这都有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课堂的有效延伸。而且高一、高二 (必修班) 每周两课时的政治课教学学时安排, 政治课教师几乎很难完成每次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查、前一天作业的提醒, 科代表则能很好的做好这些, 他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作出必要的提醒、安排。除此之外, 有科代表处理特殊情况效果更佳, 如作业不交、忘交、同学做题遇到困难, 等等。

在新课改形势下,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这就更需要科代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在研究性学习上, 课题研究前期调研, 课题内容的确定, 课外社团活动的安排, 校本课程的素材等, 科代表都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第三, 政治科代表是学生进步的“领头雁”。科代表接触政治教师的机会较多, 并且教师对他们也关注较多, 无形之中可促使他对政治学科产生较高的兴趣;同时担任科代表的同学, 必然要求学习成绩不能太差, 这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兴趣加上压力, 使得科代表的学科成绩提高很快, 再加上科代表“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心, 会给其他同学以无形的影响, 进而会形成较强大的内趋力, 这种力量对形成优秀的班级学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打造优秀的高中政治科代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第三只眼”非常重要, 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着神奇的力量。那么如何打造优秀的政治科代表呢?笔者认为, 作为政治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科代表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担任政治科代表的基础。政治科代表只有对同学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才能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 配合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我有一个科代表, 每次都是被动做事, 叫他做什么, 他就做什么, 几乎是机械地去做事, 有困难大都来问我, 结果是任务大多不能很好地完成。原因是他觉得科代表工作并不重要, 而且也简单, 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像这样的科代表主动性不够, 责任心不强, 对教师依赖性强, 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2.树立科代表在学生中的威信。“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教师要对他们有绝对的信任, 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许多教师对科代表的工作不放心, 认为他们年纪小、不成熟, 容易犯错, 会包庇一些他们的好朋友。首先, 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 永远不让他们犯错, 那他们永远也不会做事;其次, 教师要随时加以教育与引导。

科代表威信的确立, 需要让他们享有一定的处理事务的权利。只要是科代表能做的, 同时不影响教师了解学情的前提下, 许多的工作完全可以让他们去完成。

要不时地表扬和肯定科代表的工作。比如, 每次班级成绩的提高, 都离不开科代表的不懈努力, 所以在班级第一个要表扬的就是科代表;他们的每一次工作的进步, 要真诚地表扬, 要肯定他们的成绩。

三、如何培养科代表的深思

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工作, 要求科代表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 反思错误做法, 形成成熟的体系, 这有利于提升他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同样, 试用一段时间后, 如果不能胜任, 就应及时更换;通过一个学期的打造, 即使工作较好、成绩提高的, 也应在下学期进行更换, 更换科代表看似尴尬, 实则是对班级同学负责任的表现。

当然, 关于科代表的培养, 还有许多的内容值得去探索、去思考, 作为教师, 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 不断地去总结和完善。

总之, 请关注我们的科代表, 关注他, 也就是在关注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 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05.

[2]哈蒙德.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3]新课程下转变教师角色:效能保证.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 (8) .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要素.基础教育参考, 2008, (08) .

高中政治科 篇2

1、积极思考

虽然政治是文科,但是也是需要思考的,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要积极的动脑筋,给自己出问题,然后自己思考如何解答。

2、勤背诵

既然政治是要背诵的,那么我们更应该多背诵,而且要经常的背诵,多背一点考试就多一点把握,背诵的时候也是要理解的去背,不然背完都不知道给怎么去运用了。

3、多看

看不见要看书,其实国家政治新闻都要看,特别是一些政策的演讲稿和发言稿之类的,这些都是那些国家政治大佬的智慧结晶,通常我们都能从里面得知某项政策或者措施的目的、意义、影响、还有内容已经具体做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的,多听多看才会有所进步。

4、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篇3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通常来说,高中时事政治基于时事新闻发布、时事热点专题以及时事评述文章三点内容开展教学,其课堂形式主要为集体讨论。与此同时,时事政治内容还应根据学年段不同有所调整,保持必要的侧重性。然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由于升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学科系统性、科学性以及知识性的认识仍有所欠缺。其主要表现为:(1)时事政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播报。不少教师单纯将时政新闻生硬地置入课前导入环节,或者简单地用于课后补充,并未深入分析时政内容并将其与课内知识点相互连接。(2)未深入探讨时政热点,利用度不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说服力,难以收到满意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金运.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导报,2014,(14):257-257.

[2]郭慧敏.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J].科学导报,2014,(4):6-6.

[3]段军平.新课改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出困境[J].校园英语(中旬),2014,(4):105-105.

高中政治科 篇4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特点

高中政治科“生活化”,即教师不对教材进行死板讲解,而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联系生活实际讲政治知识,运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理解政治,对实际的政治案例学会分析,并运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观察生活,从而真正地爱上“政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包含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日常生活课堂化。政治课堂上的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相似”。《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曾指出,“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上的生活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充满活力的东西,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归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二,现实生活学生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同样性,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虽然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但对一个人的人生阶段来说,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一次重要的生命活动。因此,高中政治课堂生活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反映现实生活,在课堂的现实生活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投入。正如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言,课程生活“不能忘记学生本身的生活”。

第三,可能生活学生化。学生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学生未来的生活同样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为他自己创立的“生活教育”下了定义,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不断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准备的。

二、高中政治科“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1. 课前准备阶段。

(1)教师:联系实际,变通教材。只有生活化的内容才能进行“生活化”教学。某著名学术流派认为:学生要理解、吸收政治课本知识,就必须结合已有的生活实际,以实现更好地运用。因此,有计划地联系学生普遍知道的场景、事例,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是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步,只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亲临其境,更快地学习看似枯燥的政治知识。但在偏远、落后的贫穷地区,学生都是在大山中长大,很少接触活生生的政治案例,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上的案例相差甚远,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吸收、理解教编想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联系实际,如多收听广播,多看新闻,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治的“生活化”教学。

(2)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经验。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建构起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积累经验,体验生活,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感性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经济生活”模块“股票、债券、保险”一框内容的前几天,就布置任务:到本地区的金融机构收集些简单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与走访,使之对金融生活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就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使课堂富有趣味性、生活味浓。

2. 课堂教学进行时。

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

(1)设难置疑,激发生活经验。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学知识中,并设计成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首先借助以往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中收集的资料加以解决。但学生还是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由此就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学经济课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的价格总是不超过十块钱一斤,有时候还低至一块钱一斤呢?再比如一辆自行车,价钱在几百不等,即使遇到降价也要上百元,而绝对不会是1块钱一辆,这些价格为什么只是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动,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教师顺带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灵感,引发了他们的思维,由此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2)探索知识,创设生活情境。想解决问题而不得的紧迫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教师就扮演着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角色,为此,可通过具体讲解政治理论,同时联系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解答。这样,学生既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又能学到新东西,而且还能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设施,教师可以开发学生联系实际的平台,比如定时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时事热点等。同时,也可以利用摸得着、看得见的直观问题,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一交流提高来解决问题,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深入探究新知所需的技能、知识、方法。

(3)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课堂,总结、归纳知识。学生通过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总结,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思维方法正确化,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教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过的知识,养成新的思维方式,并懂得一些人生道理。

3. 课后延伸生活化。

让学生通过现场直观体验,有想法,有判断,深刻理解、吸收知识。要锻炼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及时恰当地布置任务,要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际探究问题,使学生针对问题,展开实地调查,让他们自己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立体。

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目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政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合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有关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件,使生活成为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总之,政治教师应在政治科教学中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多密切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提高学生政治常识的敏感性,提高政治课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刍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7).

[2]林国.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实施初探[J].文科爱好者,2010,(2).

[3]李亚芳.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科教论坛,2010,(6).

高中政治科 篇5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

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

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高中政治科 篇6

[關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时事政治 影响 策略

时事政治是某个时间阶段发生的新闻总结,对政治局势的评价、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用时事政治案例,并加以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内外时事大事,从而更好的表达政治观点,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论教学联系时事政治

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加入时事政治案例,例如:学习货币汇率的影响,如果人民币汇率下调,那么对到泰国旅游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本身经济的影响呢?近几年来,到泰国游玩的中国旅客越来越多,如果人民币汇率下调,旅行途中的购物、食宿等开销是在出境游过程中消费的“大头”,海外购物不再像过去那么便宜了,去泰国旅游的成本必然提高。中国是工业和农业大国,泰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农产品、零件、原料等,人民币汇率下调后,泰铢相对增值,泰国从中国进口的成本降低,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做出补充,或者教师先分析,然后让学生举出反例。通过这样方式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教师与学生讨论时事政治

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新闻,新闻中有很多案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多看新闻,并利用课前的十分钟用来与学生交流、讨论时政新闻,频繁的师生互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情。通过互动帮助学生养成每天看新闻的好习惯,让学生每天了解时事政治动态,看看哪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二手房交易税提高、银行利率下调、以及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等。学生与教师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教师受社会影响比较大,因此其言论比较偏政治。而学生喜欢彰显个性化,喜欢与众不同,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讨论过程中,教师长久以来的主导势力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应当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辅助作用。学生随着知识量和社会经验的不断增加,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关于阅兵也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中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中国提出和平发展理念是什么?很多问题往往没有绝对的答案,只要你分析的有道理就可以,这种类型属于开放型题目,教师要利用好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更好的开展政治教学。

三、对历史时事政治的分析

时事政治包含现在和过去,我们还应该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分析,以史明鉴,借古看今。历史与政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我们用综合的思维进行思考。例如:商秧变法的思想和举措,不但改变了战国的格局,而且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现在商秧变法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让学生对时事政治分析有很多优点,一是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时事政治,二是对不同时代的时事政治有一个大概的思路,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三是巩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将政治理论应用于案例解决中,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讲课内容变得突出、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前些时候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高中学生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大致知道主人公是张学良将军。教师可以结合这部电视剧的情节,追溯电视剧中出现的历史“时事政治”。在日本特务要求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投靠日本的时候,其出于民族大义没有答应,结果发生皇姑屯事件。再有就是对蒋介石的双十二政变,这件事的起因也是非常复杂,主人公联合共产党扭转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实现国共合作,一致对外。

四、强化教师时事政治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学习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时事政治的分析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避免人云亦云。高中生面临高考,学生不但压力大,而且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没有时间去观看新闻或关注时事政治。而政治教师专门研究政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政治上,那么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天观看时事新闻,并对这些新闻进行整理、总结,系统的讲给学生听。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每天观看新闻,增强自身的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并且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篇7

很多同学认为高中政治没有初中政治好学, 这是为什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

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 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 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 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 但如果你肯下工夫, 并方法得当的话, 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我认为, 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 “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 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 进行活学活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 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 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 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 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 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 充满兴趣, 主动地去感知政治, 研究政治, 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 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 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 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 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 二者合而为一, 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 不勾的就不背, 就这样把范围缩小, 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 要提高阅读速读。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 明天二行, ……这样, 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 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 此能力会立大功的。

最后, 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 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 而要留有余地, 供今后补充, 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结合实际来看, 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 论述题往往是同学们回答的难点。

其实, 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 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 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 在认真仔细全面的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 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 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运用表格、图形 (包括漫画) 表述的题型, 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 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 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 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 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 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 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 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 对有些类型题来说, 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 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 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 体会其中的含义, 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其次,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 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 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三是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 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 第二要有重点, 第三要具体化, 第四要灵活有创新, 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 调理清楚, 逻辑严密的予以表述。

高中政治教学小议 篇8

很多同学认为高中政治没有初中政治好学, 这是为什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 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 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 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 但如果你肯下工夫, 并方法得当的话, 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我认为, 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 “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 进行活学活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 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 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 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 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 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 充满兴趣, 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 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 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 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 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 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 二者合而为一。其次, 要提高阅读速读。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 明天二行……这样, 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 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 此能力会立大功的。

最后, 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 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 而要留有余地, 供今后补充, 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结合实际来看, 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 论述题往往是同学们回答的难点。

其实, 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 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 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 在认真仔细全面地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 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 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运用表格、图形 (包括漫画) 表述的题型, 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 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 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 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 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 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 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 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 对有些类型的题来说, 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 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 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 体会其中的含义, 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其次, 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 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 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三是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 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勾画在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 不勾的就不背, 就这样把范围缩小, 提高了学习效率。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高中政治科 篇9

大政治眼光是相对于日常的政治学习而言的, 在日常的政治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够获得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往往不能用来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判断事物的是与非时, 还都是凭生活经验或者直觉, 而不是依据所学到的政治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二是我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三是钓鱼岛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我曾与学生讨论过这三个问题, 让人深思的是, 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 都觉得民主建设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各级政府选举一个领导班子似乎没有他们的事;关于第二点, 有学生想不通国家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的精力与资金去发展军事力量, 反正不打仗, 钱不如花到别的地方去;第三点, 有学生认为反正钓鱼岛的面积也不大, 为什么要争来争去的呢?值得重视的是, 附和这些观点的学生还不是个别的, 这就说明我们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大政治眼光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实质。

大政治眼光, 意味着我们的政治学习应当将所举的事例放到大的政治环境下去分析。只有背景大了, 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才能更为精确合理, 大政治的眼光也才能真正形成。

以人教版 (下同) 的“经济生活”的教学为例, 我向学生讲授消费、生产、分配和生产背景等知识体系, 如果分别对学生施教的话, 这样的知识是零碎的、分离的, 不利于学生形成大政治的眼光。但实际以时间为序的教学又不可能让我们在每个知识的学习中都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宏大的背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 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分析与学习的机会, 如在本册教材学完之后,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达到目的:结合教材, 选择一个具体的商品为分析对象, 判断它的价格走势。而在这个例子中, 要做出准确的判断, 学生就要从商品成本、商品利润、商品数量、商品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在经历了这样的综合思考之后,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宏观的眼光, 形成了大政治眼光下的综合判断能力。

再以“政治生活”为例, 我们在向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时, 要强调“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因为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只凭语言讲授学生非但不认同你的观点, 还会有一些相反的观点出现。与其如此, 不如将教学的目的放到一个大背景下让学生去分析。笔者选择的是当下热门的“城管”事例。学生都知道当下城管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 谈到城管就想到一些典型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提出问题“城管应该取消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应该”, 而在深思之后就会发现问题:如果没有了城管, 城市又会如何?不少城里的孩子都知道如果小区没有了管理者, 如果城市道路没有了管理者, 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推理, 学生终究发现:要做的不是取消城管, 而应该依法管理城管, 城管也应该依法管理这个城市。于是, “法治”渐渐成为讨论的主旋律。而通过这样的学习, 以后他们在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 就会依照大政治眼光下的高水平直觉去判断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管窥 篇10

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依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研究学生的喜好、个性、心理、生理, 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灵活教学, 改变自己, 改善教学, 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要相吻合。

二、触类旁通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政治教师应积极主动地研究与知识息息相关的现实, 掌握与学习有关的各类数据、凡是能够促进学习的信息皆有收纳, 并灵活巧妙、积极主动地运用于教学上。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要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如果政治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敷衍了事, 那学生毫无所得, 即便是学生想学这门课, 结果也必然是上不好的, 事倍功半, 徒有劳苦。政治的内容, 并非艰难深奥, 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简单明了, 学习起来易于理解。教师要主动去研究现实, 利用生活现象加以说明, 反过来, 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如在讲授商品的属性时, 商品、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区别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些要靠生动明了的语言加以解说。因为, 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从理论上讲得有条不紊并非难事, 但学生对于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兴趣不大。因此, 教学必须结合实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 才会乐学不疲, 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注重体验

体验的结果, 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增加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 同时能够养成运用知识的习惯, 如果学而不用, 就不会分析现实现象, 不会进行社会调查, 达不到实证理论的真实性的境界, 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 不了解政治学科的深层意义。

四、会学比较、参照

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紧密的、内在的联系。同时, 不同之处也存在, 只有会学比较、参照, 寻找异同, 才会有所发现, 让思维扩展, 让大脑得到很好的启发, 使学到的知识升华为头脑中的知识, 从而更准确地加以运用。比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解说传统文化的伟大, 对国内和国外的文化共同分析, 进行深入的比较, 弄清楚传统文化为何传唱不衰?为什么说有的传统文化并非优秀应该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挥?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什么文化?它们和传统文化比较孰优孰劣?通过这样的对比, 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

五、政治教学要勤于思考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 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是宇宙里的精灵。学生充分思考的课堂是科学的课堂, 是灵动的、最有效的课堂。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和认知冲突, 灵活地提出疑问, 引发高潮, 学生群情踊跃, 一个个开动脑筋, 深入挖掘, 大家的思维在一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的学生思维独特, 追根问底, 直到得出完美的结论。教师创造情境, 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巧妙, 要悬念迭出, 精彩纷呈, 旁敲侧击, 把教学打造成一种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 让课堂上其乐融融, 散馥流芬, 春光熠熠, 打造出政治课的魅力。比如, 讲解《政治生活》中讲“我国的外交政策”, 提出问题引发大家讨论:中美贸易出现摩擦、美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我们的国力不断强大, 是和美国一决高下还是暂时包容它?你认为怎样处理更有利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经过一番热烈的辩论, 问题的产生, 矛盾的出现, 逐步回到教材核心观点: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任何时候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同时和平处理与别国的关系。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学会了缜密的思考。

谈高中政治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比较优势,因此,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主动性、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法手段虽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但其力量就显得比较单薄,对学生感官刺激比较单一,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这对于发挥学生参与性,并最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一味依靠教师讲解而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并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

2、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媒体作用加以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高二哲学“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时,利用FLASH动画“小鸡是怎么长大的”科普知识,形象地说明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动感的画面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并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并且可以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优化教学内容。

3、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法,由于教学媒体的简单(粉笔加黑板模式),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教学内容,这种逻辑分析讲授过程的课堂教学法,也限制大量的信息,材料进入课堂,从而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从信息材料中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二、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发挥政治课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特点,同时对学生观念转变,素质培养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利状况。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注重Cai课件的“二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整合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在制作Cai课件时应重视以下两方面:

(1)、课件的灵魂----科学性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仅从政治学科的辅助教学软件的角度看,我认为首先是看它是否体现了政治教材的教学目的,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表现形式,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内容要与教材一致,必须正确无误,无任何科学错误,这是一个成功课件的前提。其次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多媒体手段可以将字幕、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但这些都要围绕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可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要体现辅助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

(2)、课件的生命力----实用性

不言而喻,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评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要能为教学所用,除上述的科学性之外,有时甚至还可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是要体现出课件的易用性,因为教学过程决定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教材分析、传授和师生交流上。

2、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自觉抵御网络不良现象

由于网络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除加强管理外,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

3、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政治课教学带来全新的机遇,使政治课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也对政治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求政治教师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纠正教学目标单一的传统思想,把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较广阔的知识面。政治多媒体课件应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目前国际时势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最新动态,能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充分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再次要求教师能熟练地驾驭多媒体硬软件系统,尤其是对软件的应用,应能充分利用软件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功能,注意课件的背景颜色与布局,文字的字体,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质量,使多媒体课件具有更高的欣赏价值,既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

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篇12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

1. 师生关系的不公平性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为了解决某些必要的问题, 在课堂上往往只能与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进行交流。如学校或省里举行的公开课、临近考试的复习阶段等, 教师更多的会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或者与教师接触距离近的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以节省时间。这无形当中将政治课堂变为垄断性的课堂, 很多学生变成了无关紧要的旁观者。

2. 师生关系的预设性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与学生进行目的性的交流, 想通过此种预设性的教学活动教育学生。这种预设性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比较被动, 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产生很好的共鸣。学生作为政治课教学的主体, 其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和差异性, 教师如果想通过自身预设的教学方法或者方案进行教学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在知识、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需要, 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调整。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单单只靠学生的备课和教材内容, 更多靠的是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知识互动。尤其是在此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获取更有创新性的学习方法。

3. 师生关系的形式化

过于形式化的教学关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存在, 这类关系往往给学生传递的都是毫无实质性的内容, 其形式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姿百态的。试想如果教师开设课程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 在此过程中没有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考虑在内, 那么无论该教师采取多么好的教学方法都没有办法让政治课堂丰满化, 这种关系也不会对学生产生政治学习的刺激, 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对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片面性

1. 政治教材的地位被低视

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资历, 经常向学生列举超过教材本身的内容, 偏离了高中政治教材的本身, 让高中政治教材失去了支撑性。还有的教师过多强调政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向学生传授了过多的生活实例和素材, 对书本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片面的删减, 让学生失去政治学习的重心。

2. 情境设置目的性过强

根据高中政治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政治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建立形态、解释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目标方面都要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事物,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意识。但是在政治教学情境的设置方面, 很多教师目的不明确, 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只用于摆设, 既缺乏实用性, 又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让政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教学中要充分教会学生将政治与生活相接轨。但是政治教学内容的实际化必须是真正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而不是单纯地只将其作为政治的衣服。日常政治课堂教学中, 很多政治教师将政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牵强地连接到一起, 不仅帮不到学生, 反而从整体上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政治教学资源的搜集过于形式化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大家很容易发现一个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教学中只要涉及某些知识教师就会让学生去自主搜集资料, 即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这样在无形当中给学生施加了过多的学习压力。不仅如此, 教师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知识资料却不对这些材料进行处理和运用, 只是将这些材料展示给大家看。对学生而言通过材料的搜集可以更好地学习政治, 对教师而言学生搜集材料是展开新教学的前提, 对学生和教师的素养都有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政治方面的素材和资料,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让教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真正实现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

上一篇:运行检修新模式下一篇: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