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改(精选11篇)
高中政治课改 篇1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模式要求注重知识的构建、课堂的动态生成、评价方式的多元统一。这一切要求教师们在新形势下的今天, 应审时度势, 跟上时代的脚步, 踏着新时代课改的节拍, 配合课改的节奏, 奏响新课改的主题曲。
但在唱响新课改之歌的同时, 对于“老歌曲”、“旧曲”不能遗忘、不能拒之于千里之外。如理论联系实际, 学科间的联系、相互渗透, 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都是课改前就被教育教学家们所常谈、被公认的理论和公理, 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于这些“旧曲老歌”, 在新形势下重新演绎其辉煌, 老曲新弹而唱高中政治课改之歌、填写课改之新词、谱写课改之新曲是一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理论联系实际, 赋予新内涵, 实现生活化教学
高中学生处于特别关键的时期, 他们个性强、喜欢新而奇, 奇思妙想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善于思考、理智解决问题是他们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 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 他们会全力以赴, 直至问题迎刃而解、困难让路。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启发也相当重要。可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 指导自己的实践, 注重思考和观察, 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 使教育教学更有效。
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研究工作的一般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 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打造生活化课堂, 是新课改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社会生活, 注意收集与政治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运用到政治课堂中, 也就是说,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否则, 教师仅仅对知识照本宣科, 学生学的也是教条, 想学好且自由运用是不可想象的, 也是不可能的。如学习《商品的属性》时, 如果教师按照商品的概念, 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用来交换;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教师如此讲的话, 看似简单, 有多少学生能明白就是问题了。但如果教师在教授“商品的概念”和“商品的基本属性”时, 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中的实例, 举例说明哪些是物品, 哪些是商品和劳动产品, 学生就会分清楚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理解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就会简单明了的多, 便会事半功倍。
2.增加实践活动。高中政治教学中, 增加实践环节, 既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又体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如学习《经济生活》的“多彩的消费”时, 让学生课前或课后进行一次社会调查, 或在班级同学中进行调查活动, 了解人们的消费观、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以及人们的消费存在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学生从课本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调查、采访, 通过调查、分析, 整理数据, 分析信息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或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普遍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
二、创新能力培养,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感受文化竞争力”, 教学时仅仅把这部分当做复习前两章内容的“驿站”, 上成一节复习课, 学生会昏昏欲睡。
但是, 如果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询: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如了解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以及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进行对比, 找出中国文化滞后的事实;并结合老子的“一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竞争力, 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 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也可以举办一个中外歌曲欣赏会、举办一个中外名画展览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也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学习、探究的创新学习, 提高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空间和氛围。
三、注重学科间渗透, 做学者型教师
高中政治教材, 和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渗透、包含了各学科的现象、理论等。如“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这个计算无疑要用到数学知识, 因此, 通过编写一个简单地数学题, 将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融于一个计算题中, 让学生通过做数学题解决政治问题, 并抽象出二者的关系, 那么, 学生学起来难度降低、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再如, 学习“文化塑造人生”时, 借助于杜甫的《秋风为茅屋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批天下寒食俱欢颜”的忧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等, 通过语文古诗词鉴赏, 体会这些诗句代代相传的原因, 进一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塑造人丰富精神世界的内涵等。当然, 要实现政治与各学科的渗透, 教师由专业型向学者型转变尤为重要, 教师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教法奇特等都会使课堂焕发生机和魅力。
高中政治教学由于教学的改革、高考的改革, 以及应试教育态势的沿袭, 给政治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设置了重重障碍, 但只要广大教师立足改革前沿, 改变教学理念, 不断超越自己, 用“理论联系实际”之“老曲”演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做个学者型教师, 就可以实现“旧曲新弹”, 打造精彩的高中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王丹萍.高中政治课堂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试题与研究, 2011 (16) .
[2]张新霞.开展案例教学, 转变高中政治教学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7) .
高中政治课改 篇2
随着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在全县学校的开展,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这一提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普及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在学习此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一下心得体会:
1.教师把课堂还给孩子,能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长能够勇挑重担,带领组员强化记忆,巩固提高。
2.课堂灵活开放,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3.通过对群学,以及小组展示,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各司其职,通过不同质间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能够帮助别人同时提高自己,完善自己。4.不同形式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小组间的竞争和比拼能够发挥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对我的启示:要敢于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强化团队合作机制,督促组与组之间开展目标明确的学习竞赛,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种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1、思想品德课课程建构的基础是初中生逐渐拓展的社会生活,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这种模式仅仅是以书本为课堂建构的唯一模板,以简单的知识点重复与强化背诵作为课堂的教学任务,是“以本为本”的老思路,在理念上讲是不可取的。2.缺乏信息整合和德育成份。
思品课如果没有了社会生活与时事的补充就如同无源之水。这种模式暴露了信息的匮乏:既没有网络与多媒体的运用,也没有饱含激情的情感互动,学生不能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展开问题,所解决的问题仅限于课本。德育升华的环节是残缺的,他们没有创新与升华的教学机制。
3、由于这种模式刚刚起步,师生还在共同探索,特别是九年级学生中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任务重,暴露出很多问题:(1)、时间不够用,效率越来越低。(2)、学生展示走过场,抓不住主要的问题。(3)、当堂训练不扎实,掌握知识不牢固。(4)、小组合作成摆设,组长组员没有齐心协力,各自为阵。(5)、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难,部分学生越来越不听话。
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的教学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既不完全照搬,又不能只看其不足;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任何教育改革都有其本土背景,我校需要学习其合理成份,也要摒弃其部分不适合我校师生实际的东西,批判地吸收与借鉴。
高中政治课改 篇3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固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现代气息,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使初中政治课教学处于边缘化状态。尽管在以往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方法,仍需要及时加以充实和更新。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不断赋予初中政治课教学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是开创初中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多依靠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在未来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便无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也会学得认真、学得开心。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有力保障。
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容,相对于语文课程的内容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和英语课程相比,又因其少了一定的陌生性而使学生减少了对其的好奇度,这也就使得学生在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对政治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當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力量来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创造动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在疑问中拓宽思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在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质疑所发挥的作用。现下,多数教师仍在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却昏昏欲睡。要知道,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是自身道德的修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生根本没听进去,也没学进去。所以,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可调动的因素,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质疑思想,活跃、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认识和把握,还能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使用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生在教学活动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表现于教师的言行中,从而作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高时,那么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我们要知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还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因材施教”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在学习成果上,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动机上,有的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则灵活运用其它记忆法,这种种的不同组成了一个班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思想政治认识误区,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习除了考试之外,并没有了其它实际性的意义。那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这观点之后,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彦笋.试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0(3).
[2]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浅谈高中体育课改 篇4
关键词:教师,高中体育,课改
课改, 这一新的理念, 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 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 是教学反思的新变化。21世纪, 是讲究健康与长寿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人们基本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主义旧时期, 大家追求小康生活和健康身体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高中的体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绩效的片面性教育、应试教育, 而是要把追求健康作为第一目标的终身体育教育。现在社会进步了, 人们的思想觉悟高了, 高中的体育教学也难搞了, 教师的压力也增加了, 面对这些我们要进行有效的实际改革, 在改革中改变老的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 最终把学到的东西发展成为终身体育。2006年我校对体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改变上课的方式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是在16岁~19岁之间, 这期间是他们身体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决定了他们以后的身体姿态形状、终身体育锻炼的方式等。如果我们要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那么就要改变上课的方式。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 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态, 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心态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支配调节作用, 它包括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个人兴趣、注意程度、求知欲望, 以及动机信念、毅力等。学生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差异性, 而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改进方法提供了依据。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理解学生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 关心什么, 反对什么, 哪些是他们的锻炼所需, 哪些是他们的模糊认识, 以确定灵活的教材内容、步骤和手段。当然灵活的选择教材, 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绝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心理。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我校在课改时改变了上课的方式, 首先把同年级的七个班级安排在同节课上, 再根据我校的现状把体育教师分类, 各负其责。其中由两个教师担任篮球教学、一个教师担任足球教学、一个教师担任排球教学、一个教师担任乒乓球教学、一个教师担任羽毛球教学、一个教师担任武术与体操教学。在第一、第二节课, 由教师宣布学生选择的上课内容及上课教师,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选择上什么课, 采取自由式报名, 报名后不得更改。从第三节课开始分到所报的教师处上课, 一般素质练习由各自教师根据所教科目进行安排, 但素质考试项目不能更改。上课内容由所选科目的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制定, 一般为由浅到深。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又能使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得以发展。
二、改变考试制度
体育考试是测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 体育成绩是对体育教师成果的有效评价。我们的高中学生也很重视考试, 因为体育不同其他科目, 体育成绩体现出一个人的自身素质。为了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我们把考试分为了三大部分: (1) 身体素质部分, 占总分的60%。身体素质分为100米、立定跳远、800米 (女) 、1 000米 (男) , 评分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试不设单独考试, 全部采用统一考试, 考试名单由班主任提供按学号顺序进行, 考试全部由教师统一计算成绩, 成绩不合格者可在第二学期补考。 (2) 术科部分, 占总分的30%。术科是指学生自选科目的考试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由术科教师自己统一测试进行打分。 (3) 出勤, 占总分的10%。这一部分由学生干部记录打分。在这次课改中我们改变了以前的打分方式, 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并能及时地改正。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 让学生拿到科学的分数, 从而更加投入到统一锻炼与学习中去。
三、增加教师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 学生随心所欲, 可能损害教学内在的功能, 所展现的学生的主体性是假的, 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努力发挥教师引领的作用。
课改后, 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导与帮助学生的作用, 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 教师在其中只为提高学生成绩作一些铺垫, 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完成教学。如: (1) 进行教学比赛、表演比赛, 教师可在上课时把要教的内容, 让学生分组比赛,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 并对优胜者加以奖赏。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班级进行表演比赛, 使学生展现自我, 感受自己所学科目的优越性。 (2) 进行教师之间的互相替换。教师在一定的时候可相互客串指点学生, 改变学生的练习的常规, 使他们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的面前练习、学习。 (3) 多进行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在进行某些难点教学时, 可聘请某教师进行合作教学, 加强学生的理解性。
四、尊重学生的需要, 满足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但不能片面强调满足学生需要就是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其发展的需要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在体育课中, 一个学生要玩这个, 另外一个同学要玩那个, 教师都要一一去满足, 那就不是上课了, 那是哄着学生玩。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时, 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但却不全是考虑学生的兴趣。比如有些项目和练习内容, 学生可能不太感兴趣或者是不感兴趣, 但这些内容的锻炼价值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好处, 我们仍然要选用, 并通过教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总之, 体育课改的目的是使学生回到体育课堂,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锻炼身体, 增进身心健康, 提高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 只能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解毅飞.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撰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中政治课改 篇5
提供别人没有的信息量
4月17日晚,南开大学丁军教授上课前遇到了一点儿麻烦: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临时罢工。她带着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选择:另择时间,或另择地点上课。
原以为学生们会“庆幸”课程暂停,没想到大家一致呼吁坚持上课。于是,上课地点搬到了空旷的礼堂。学生们集中坐在礼堂前排的中央位置听讲。
54岁的博士生导师丁军,今年教授文史哲本科新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每到她上课,学生们都会早早赶到以便占领前排的好位置。
本堂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对文科生而言又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与教材略有不同的是,丁军从“斯大林模式”讲起。今天的人民怎样看待斯大林?她首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看到斯大林与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果戈里等人的墓地。对比之下,斯大林的墓地显得有些寒酸,从侧面寓示出官方的评价。
听着老师富有激情的介绍,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一个普通的村公所前矗立着列宁的塑像,一只水杯上印满了前苏联国家共产党联盟的旗子,一座城市闹市区的大厦上绘着共产党的党徽等宣传画„„
在丁军的电脑里存有上千张与课程有关的图片,那是她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留学时搜集或拍摄的。图文并茂当然只是一个“卖点”,她的授课体会还包括:提供别人没有的信息量,讲课的思路、资料的取舍、切入的角度等方面都要准确生动,下大工夫。
“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激情。”这是丁军的经验之谈。
“老师的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水平很高。所选择的材料跟我们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合得很紧。”课后,南开大学历史系学生史志强说。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上课期间,教室大门敞开着,不时有路过的学生站在门前,好奇地探头张望,或者干脆悄悄进去旁听。整堂课无人迟到或早退,丁军也并未点名。
在砖红色的南开大学范孙楼里,有一所全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它是全国最早开展思政课改革的四个试点单位之一,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承担着多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大课题。
在今天的南开政治课课堂上,传统的课堂讲授正在被更加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所取代。
让学生主动参与
上学期初,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后,南开大学北中医预科班学生高永阳随手将其放到一摞新书里。
在这名“80后”新生的印象中,这门课有些多余,至于道德与法律,“每个人只要独善其身就行”。可没过多久,这门课成了他感触最深的课程之一。
讲授这门课的副教授徐曼,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强调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每节课拿出20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登台讲课,任师生点评。讲课题目和形式都由学生决定。很多学生选择小品、短剧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
徐曼老师认为,通过备课和上课,学生本身就能学习和成长。
高永阳选择了爱国主义的题目,他和组员们一同撰写了讲稿,并以文艺演唱的形式表现主题。“当我们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以丰富的形式获得讲课的成功后,我才发现自己利用这个机会已查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多,也明白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之深广。”
为了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两大课程重点,南开大学文学院的一个10人课程小组正在为作业而忙碌:做一项调查,画一个图表,讲一个故事,提一项举措。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他们通过《中国青年报》了解到“北京小贩崔英杰杀死城管案”的始末,便以此作为调查切入的案例,打算咨询法学专家,调查天津地区摊贩和城管人员,最终为师生讲述调查经历,提出解决之道。
这种课外实践并非可有可无的环节。课堂讲授占总课时的64%,期末考试卷面分数只占总成绩的60%。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课外从事社会公益工作,工作单位出具证明后,才算完成3个学时的学习。老师们相信,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学生们能从社会课堂上实实在在体会到思想道德,接触到法律法规。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确把不少学生拉回了思想政治课课堂。
在近期清华大学2006级学生的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教室的气氛相当热烈,全班106个学生都是学工科的,大部分都是男生。这节课讲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矛盾”,50多岁的任课老师蔡乐苏已经执教了几十年。
离下课还有20分钟时,毛泽东诗词鉴赏时间到了。这是蔡老师布置给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任务,由老师规定一些题目,3名同学一组完成并制成幻灯片,每节课的最后20分钟进行演示。
3名汽车工程专业的男生姚力、陈杰和兰光,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接着分析、鉴赏,《七律·长征》还是唱出来的。精美的幻灯片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史料图片,同学们纷纷辨识着这些图片上的历史人名。
“为完成这个作业,我们准备了3个星期,查资料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姚力说。
“没有学生要故意跟老师作对的。学生不认真听课,怪不得学生,责任在老师身上。”蔡乐苏说,在他这里,没有什么老师学生的概念,平等交流是第一位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每学期的前3节课,蔡老师都觉得自己是在跟学生“拔河”。他知道,学生是带着观望的态度来听课的,有的甚至有逆反心理,所以他得使双份的力气,在前几节课把学生“拉”过来,否则学生就不会再对这门课感兴趣。
蔡乐苏表示,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告诉学生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不至于太逆反;二是深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不至于受蒙蔽。
应把最优秀的教师留下来讲思想政治课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介绍,学院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非常整齐,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相比国内许多高校的“两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是从各个学院抽调而来,该校从1997年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以来,所有“两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由该院承担,从不把任务分配给其他院系单位。该院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岁,70%拥有博士学位。
武东生说,不少学校把讲课讲得不好的老师派去教思想政治课,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门课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应该把最优秀的教师留下来讲思想政治课”。
去年9月,该院公布了一份关于教学秩序和教师规范的规定,认定“教师不认真备课”、“被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差”等19种情况为教学事故。相关的处罚甚至包括扣发教师一年的工作津贴。
南开大学还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力度,在每年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为课程建设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在最近3年里,每年将不少于50万元。丁军说,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了好的环境。老师们在课程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都很重视,每个课程组都有了新气象和好风气,大家齐心协力,铆足劲儿要建设精品课。
在南开大学,随着新课程开通的“晨钟博客”,改变了学生们对教师的既有印象。在这里,教师们用着“海天一色”、“见习医生”、“程门立雪”之类的网名,讨论着或严肃的课改课题,或轻松的教学心得。
用心
爱心
专心
青年教师徐延庆还记得,当他在第一节课上告诉学生,老师们在学院网站上集体开辟了群体博客,并将在那里公布优秀的学生作业时,教室内一片哗然:“这么时髦!”同学们一下子很难将严肃的政治课教师与文风随意的博客写手之间挂上钩。
该院前不久开展了一份匿名抽样问卷调查,邀请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打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75.8%,整体评价较好的学生占71.6%,认为课程内容贴近实际的占92.3%;对教师综合素质满意的学生占92.2%,认为教师讲课水平较好的占78.2%,认为教学方法较好的占75.1%,认为教师编写的学习资料有帮助的占86.1%。调查还显示,87.6%的大学生认为课程重要。
武东生说,这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努力受到了大学生们的认可,但离“真心喜爱”的理想目标仍然差距不小。
告诉学生实际情况,不要让一个假期颠覆一个学期
如何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建生认为,这需要教学内容结构进一步科学,教育教学更加有时代感、现实性和针对性。
“学生自身的问题是最主要的。”熊建生说,时代造就了“80后”大学生,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赋予他们新观念、新知识,但也使他们存在一些弱点和片面性。他们阅历单薄,经验不足,缺乏生活锻炼和环境磨炼,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重物质轻精神。这些都增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
熊建生认为,要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首先教师要使自己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要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知识含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凡的事例、平实的风格面对学生。
“‘两课’教师应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这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张海燕提出的教学主张。她把办公室电话和自家电话号码公示在学生宿舍区门口,用心
爱心
专心 5
将自家电话用作了学生“心理咨询热线”。“有问题去找张老师”已成为该校不少学生的习惯。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提出一个“一个假期颠覆一个学期”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把一些道理阐述解释得很好,学生也能接受;可学生假期回家后,接触到社会现实的东西,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和现实社会实际起作用的价值体系是相背离的。“不如把实际情况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满腔义愤,更真实地认识社会。”武东生说。
思想政治课也是一门科学
北京某高校2006级广告学的一位王姓同学表示,“两课”不吸引人,还有一个原因是同学们感觉上课时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只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两课”的“非学术性”,一直有这样两种说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课程”而不是“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借其他学科的码头才能出海。
武汉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黄代翠称,执教这门课15年来,她遭到过不少人的质疑:你教的这门课,能算一门科学吗?思想道德这些东西,能通过课堂来“教”吗?“甚至有人觉得,低水平的老师,才被分派去教公共课。这样的认识误区一直存在到今天。”
她认为,虽然跟一般的专业课程相比,“两课”的知识性不是那么突出,但其理论性和政治性更强,不能认为它就是非学术的。它传递给学生的不是条分缕析的知识点,而是观念意识上的影响。“准确地说,它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学术的角度去对待这门课的教学和研究,潜心于这一学科的建设,开拓这一学科的研究空间。”
在新课程改革方案中,“两课”的学科建设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一门课程没有学科支撑,课就很难上好。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学科点,有计划地培养适应新课程的硕士甚至博士,为教学源源不断地输送成果和人才,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用心
爱心
专心 6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其下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也已正式确立。
“毫无疑问‘两课’是一门科学。”武东生说,从功用上说,“两课”的功用是政治理论教育;但从学科上,它的任务是探讨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在《关于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武东生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在对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那些取得事业成功的毕业生认为,他们的成功与大学期间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正相关的关系,尽管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
“‘两课’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要企图‘改造’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真心真意地接受一些观点,多年后还能回想起政治课堂上一些对他们有益的东西,就是‘两课’教师和课堂的成功。”武汉大学教授宋俭说。
用心
爱心
高中生物课改体会 篇6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并有个性的向多方面发展,并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这一点上,就能明显看出新课程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崭新的理念把这些特点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二、教材的特点
1.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本模块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确定教材编排体系要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2.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教材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
本模块遗传学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4.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同时,要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
三、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整合教材
2.利用模型构建知识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要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有效掌握知识,而且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真核细胞的结构就是通过模型的方法建立起来的。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备课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
3.提高教学技能是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应该是毕生的追求与努力。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教学技能都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的关键。这也是自己在一学期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这将是自己工作的重心。希望能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更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有效的进行教学。
高中物理课改中的创新教法 篇7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l.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举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显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l.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牛顿第二规律、欧姆定律、法拉第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建立)、数学法(动能定理、动量定律、理想气体方程的推导)、等效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热功当量、交流电有效值)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其科学素质,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摘要: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课改 篇8
就化学课堂而言, 教师感觉非常忙碌, 设计导学案、发放导学案、收集导学案、批阅导学案, 课堂把时间留给学生交流、探讨, 往往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搞得教师“心急”。学生课堂上非常热闹, 课后简单问题不会解决。“展示”“演示”往往成为极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学生在实验中依赖性强, 完成一个简单实验也需要他人帮助。有的学生三年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个实验, 在学业水平实验测试中尽出“洋相”。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 “讲记背练”和“重复演练”的现象依然严重, 学生被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考试成绩上不去, 搞得学生和家长“心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到底需要改什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 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 认为化学课堂教学不论怎么改,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 都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化学学科素养, 简单地说, 就是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其重点在于对化学学科的态度、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及具有对化学观点的批判精神。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极其丰富, 五彩缤纷的物质均由多种元素组成。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直接构成物质 (如金刚石、金刚砂等) , 或形成离子, 由离子构成物质 (如氯化钠、氟化钙等) , 或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 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干冰、蔗糖等) 。这些物质间有些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反应, 产生了新的物质 (如溶洞景观的千姿百态就是物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热爱大自然, 是人之天性, 热爱自然, 就必然热爱化学;热爱化学, 就要学说“化学话” (化学用语) , 以化学知识、原理为基础, 用“化学话”解释自然界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现象, 用化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必须重视实验,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只有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自觉遵守化学实验规则, 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才能保证化学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瑞典马飞龙教授创立的“变异理论”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 教师研究、设计教学活动的关键依然是“研究教学内容”。一切可成为科学的理论, 都是由基本概念与基本逻辑分析规则及其结果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人类创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所以抓住“教学内容”,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科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上, 十分必要。只有准确把握相关的化学概念, 学生才会说“化学话”, 才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 用化学的分析方法, 认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才能进一步实现学习主题的社会性发展。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有条不紊地掌握化学知识。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优化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我们要相信, 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 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 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围绕问题, 眼、耳、口、手并用, 去观察、去听讲、去交流、去讨论、去展示表达、去实验探究,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课堂上应是到位不越位,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环境,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譬如,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根据化学学科定义便知, 不外乎其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应用。中学重点掌握其性质, 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外乎其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学习过程中应有侧重, 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如氯气的物理性质, 应知道是黄绿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有毒, 易液化 (黄色的油状液氯) , 密度大于空气 (71>29) , 通常情况下, 1体积的水中可溶解2体积的氯气。至于密度是多少, 熔沸点是多少不必死记, 需要时可查阅。这样, 通过一两种物质的学习, 其他物质便可自主学习了。
再如, 电化学部分不外乎就是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必修一中,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就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自觉的自控、自励能力, 习得切合自身的自主学习方法, 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未来社会的文盲, 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四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教育的需要, 也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塑造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人才, 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尊重每个学生的这种需要, 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教育观, 他指出实施创造教育的“六大解放”, 即: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 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 不逼迫他们赶考, 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观察是创造的窗口, 思考是创造的源泉。要弱化约束学生思维的定式, 善于开展想象, 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学生创新的内驱动力, 创造宽松的环境, 鼓励他们质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利用化学学科优势, 通过探究实验, 大胆实践。
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 是以对人自身的关注为内在规定, 以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最高准则的一种价值取向, 是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总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创新教学理念, 落实人文教育。挖掘教材内容, 培养人文精神。如加强绿色化学教育, 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利用化学发展简史, 弘扬人文传统。亲近学生, 关爱学生, 建立和谐关系, 体现人文关怀。
总之, 我们应不拘形式, 立足于教学目标,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去具体地研究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斌编.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高中政治课改 篇9
一、体育课改实施现状和对策
1. 课改现状。
温州市直部分高中体育课开设情况:有一部分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 根据学生的意愿打乱班级选项教学 (如二高、二十二中) ;有几所学校, 在两个班级之间进行个别项目的选项教学 (如一中) , 这类学校归为半实行新课改的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 没有实行新课改, 按过去的老方法男女分班教学 (如八中、十四中、十九中等) 。
2. 课改现状分析及对策。
(1) 实施课改的学校, 在选项上是按照学生兴趣和意愿进行的, 满足了学生的爱好和心愿, 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教师不用再为督促学生练习而苦恼, 而部分实施课改的学校表面上认为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 实质上却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性, 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抑制。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不重视, 让两个班一起去做, 让外人看来是在实施新课改, 实际上却挫伤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2) 没有实施课改的学校, 一方面是学校不重视, 认为体育课改不改没关系, 且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课改的目的和方法, 怎么让教师去实施;另一方面是教研组长缺乏统帅力, 严重影响了课改的推行, 课改要体育组长出面和学校商讨应该怎么排课, 怎么安排老师, 怎么组织备课、上课, 以起到规划、组织带头的作用。
(3) 对策: (1)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 在明确本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必修内容学习的同时, 还应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学校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 班级少的学校可以进行班内选项教学, 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或年级界限实行选项教学, 开展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内容。 (3) 教研组长应多督促学校, 多和领导沟通, 促进学校课改, 同时, 上级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学校课改的监督和管理, 以便能更合理、有效地进行课改。
二、体育学习评价操作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1. 学校学习评价操作的现状。
温州市直部分高中体育课评价情况, 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学习评价标准, 具体操作概括为以下几点:
方案一:先了解学生的基础运动情况, 再制定评价标准。进行模块学习前, 先了解学生情况, 然后制定模块的评价标准, 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修订, 最后用来评价学生的模块学习。
方案二: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 以分数段为评价标准, 比如, 优秀不是一个分数, 而是一分数段。
方案三:评定成绩采用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其中, 绝对性评价标准主要是实际测试成绩所对应的评价标准, 相对性评价标准则是针对进步幅度所制定的评价标准。
方案四: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如下表:
2. 问题分析和对策。
分析以上四种方案, 方案一事先在学习前进行了解, 没有技术, 没有竞争, 会导致最后的评价标准定得太低, 容易达到, 最终造成学生学习不认真, 学习效果不好;方案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漠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长、体育学习类型和体育学习策略, 结果往往造成一部分学生总是被排斥在评价标准之外,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教学的不公平现象, 那些运动天赋好的学生即使不好好学习也会获得好的成绩, 而那些运动天赋差的学生不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较高的分数, 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展;方案三和方案四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能够发挥他们的潜能, 增强自信。但是, 一个教师要面对几百个学生, 如何确定个体差异的标准?如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基础和提高的幅度?最后要一个个地进行整合, 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综合上面四种方案, 要想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就必须制订出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同时, 也应考虑到体育教师工作量的问题。
三、模块学习与体质健康测试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 模块学习与体质健康测试之间存在的问题。
(1) 体质健康测试与模块学习关系处理问题。模块学习、体质测试都是高中阶段必须进行的项目,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 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主要是对一些身体形态和体能指标进行测试, 而模块学习主要从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五个方面进行学习评价。中学阶段的体质健康测试需要练习时间和测试时间, 整个过程下来几乎占用了一个学期的三分之一, 如果不能代替模块学习取得学分, 那么, 模块学习的时间就会更少, 从而在三年时间内很难拿到11个学分。
(2) 高中模块选项学习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关系处理问题。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模块选项教学是根据课标对普通高中体育课程进行的改革, 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二者评价的标准不一样, 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因此, 两者标准怎样协调和统一的问题很重要。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选项学习后,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随着模块的学习, 学生的偏项技术越来越明显, 综合素质能力受到影响。从同学们的选项就可以看出, 田径模块的选项由于田径运动的单调、枯燥、辛苦几乎没有人选, 通过调查得知,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田径这个选项模块, 久而久之, 也就影响了体质健康测试。从去年的体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优秀率在降低, 不及格率在提高。
2. 问题分析和对策。
首先, 把体质测试当作模块学习的一部分, 给予一定的学分;其次, 加长学生锻炼的时间, 每天要达到1个小时左右, 加强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同时, 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 开出了“运动处方”, 力求在学校平时的锻炼测试中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最后, 改变单一的田径教学模式, 把田径运动贯穿到选项教学之中, 或者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四、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问题。
(1) 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 尤其是高一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 有些学校由于受中考体育的压力, 基本以素质练习为主, 有的项目如排球、体操等在教学中几乎从不涉及。因此, 在高一教学中, 学生的技术技能基础差、水平悬殊大, 教师组织教学时需要区别对待, 从而阻碍了教学的进程。
(2) 在教学中,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要至少有一至两个专长项目, 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田径基础、体操基础。同时, 能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改变, 这就对教师要求增高, 相应的, 教师的压力也就变大了。
(3) 可参照的科学评价体系不够明确。我们知道, 新课程中允许学生在一个项目上学完18个学时后可另选其他项目, 也允许学生学完一个项目后再选同样的项目, 学生必然存在水平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个项目最好能开设两个模块,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但很多学校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 为此, 教师必须在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这样就影响了学习进度, 也给教师评价增加了难度。
(4) 体育选项和其他学科选项的要求使学校的排课增加了难度, 特别是平行班级较多的学校, 原有的行政班力量渐渐削弱, 班与班之间的竞争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 给学校的运动会、年级竞赛等活动带来了影响。
2. 问题分析和对策。
(1) 在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和个性特征, 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组织教学时多采用分组和小组比赛法,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多安排教师去进修学习, 以提高其专业运动水平与教学能力。同时, 加强校本培训,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并鼓励体育教师自我进修, 多读书学习。
(3) 选项最好每学年变化一次, 以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同一个项目开设两个模块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4) 安排课时, 先排好体育课再进行其它学科的编排。平时, 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困惑、问题为我们推行体育新课程带来了许多阻力和障碍。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解决,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如果体育教师执法不严的话, 学生即便是体育学习不认真、考试不及格, 也照样能够拿到学分。这样, 学生是否还会愿意去上体育与健康课呢?其结果只能导致这些原本就没有体育学习兴趣的学生远离体育, 久而久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信心的过程, 相信经过广大体育教师、专家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走出迷茫, 取得成功。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教学中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从课改的现状、体育学习的评价操作、模块学习与体质健康测试之间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操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以便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有所改进。
关键词:温州市直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高中政治课改 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实践,体会
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纪念馆, 走访一些历史故地, 访问相关的人员等, 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
3.解答质疑, 展开讨论
在解答质疑的环节,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研究表明, 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采取解答质疑的探究环节, 针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 主要有其产生原因、内容、评价三条主线, 因此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大组, 而原因中又有内因和外因, 大组又可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都落实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后能够针对自己的任务进行相应的探究, 可以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自己小组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回答。通过课堂交流后, 小组之间的探究成果又能够得到分享, 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探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经过课堂探究后, 教师可以针对本次课堂做出总结, 对于学生小组探索不到位或是错误的地方予以补充和纠正。这样一来, 一堂历史课就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中一步步进行, 井然有序又充满挑战,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三、新教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要将采取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成为符合新教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实践的过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因此我们要注重总结实践经验, 从而逐步提升探究式教学的质量。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要想运用好探究式教学, 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只有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 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或是讲述一些历史故事, 创设教学情境时结合教材内容加以一些创新更能引人入胜。例如在讲授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2]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大萧条时期的图片, 适当播放一些电影片段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大萧条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经济状况。
2. 善于抓住矛盾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可能会与未知的知识产生矛盾, 而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适时抓住这样的认知冲突, 从冲突入手, 慢慢引导学生去探索, 从而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光是知识之间的矛盾需要抓住, 课堂上学生之间产生的不同见解的矛盾也需利用起来, 在产生见解矛盾的情况下, 学生更容易激发出求知欲, 想证明自身的见解的正确性,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和利用便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探索之中。只有抓住了课堂中的矛盾才能够激起思维的火花, 活跃课堂气氛。
3. 教师要掌控好课堂探究过程
所谓的掌控有以下几个方面:鼓舞和激励学生、组织管理课堂探究、灵活应变等。高中生在课堂上往往善于扮演听者的角色, 想要改变这一点, 教师就少不了要多多鼓励学生, 让他们逐渐有信心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并且与同学互相交流, 只有先从改变课堂氛围入手, 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探索式教学。其实即便是在实行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的情况, 例如无人应答或是讨论场面过于混乱等, 倘若教师不能够快速地处理好此类“意外”, 便会大大降低整堂课的质量, 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详细地做好组织工作, 确保能够活跃又不失秩序地进行教学。
4.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增强新课程改革的意识。[3]不仅如此, 教师还应当在行动上做出改变。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牵制, 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知识内容上都有所体现, 应试教育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更是养成了逐渐依赖教师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的号召, 从教学方式上来改变现状, 采用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实践能力。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放开约束、畅谈自己的看法, 不要过多地用大纲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彻底地转变了教学观念, 才能够改变以往以正确的模板要求学生的模式,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但是教师需要在学生猜测过后做出正确的引导, 而非一味地放任学生臆想。
例如在讲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时, 学生可能会猜测条约签订的原因, 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所猜测的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会认为条约的签订是前苏联为了保存自身利益的一种谋略, 那么这时教师课上让学生对其猜测加以分析, 让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这个猜测是否成立, 即使学生的猜测略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教师就应该给予他们鼓励, 并且讲解正确的原因。
四、总结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因此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够很快地替代传统教学理念, 因此导致了不少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缺陷。在探究过程中, 一些教师对教材的内容驾驭能力不足, 特别是书中学术性较强的章节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些在实施历史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而这些不足更是教师们不断去改进教学方式的动力。因此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更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握好教学方式的运用,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将内外因素相结合, 才能够真正地贯彻落实好探究式教学, 不断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彩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梁院平.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作法与体会[J].改革与开放, 2011 (2) :166—167.
浅谈高中生物课改教学法 篇11
一、课堂有效性和参与式教学法的含义
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有效性就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课堂有效性在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参与式教学法的参与包含以下3个层次:行为参与(动口、动手等)、认知参与(自主思考知识形成过程)和情感参与(兴趣、体验等)。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角,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参与式教学法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几种方法
1.实物激趣法。实物激趣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作为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我们教师要留心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鲜活资源。利用实物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趣味盎然。其程序是:实物激趣——提出问题——相互讨论——练习巩固。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教师首先拿出1包加酶洗衣粉,把问题呈现给学生:加了酶的洗衣粉为何洗涤效果好?学生看到平时经常使用的洗衣粉居然与上课内容有关,顿时兴趣大增,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相互讨论得出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洗衣粉的使用说明,提出新的问题: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温度为何不能超过60℃?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最后要求学生用该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加酶洗衣粉如何保存,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同时检测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实物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离生活实际并不遥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就感,渗透快乐教学的理念。
2.图片法。图片法是指通过动手制作图片,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把课本中的理性知识形象化,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抽象词语。因为抽象的知识是从具体的感性材料来的,只有正确地返还到生动可视的材料中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图片,能够更好地掌握图片所传递的信息、知识。其程序是:确标——作图——交流——练习。例如,区别减数第1次、减数第2次及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图形往往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图片法来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出示教学目标,接着让学生观察“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征,然后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自己动手绘制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形。同样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绘制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形。通过绘制图形,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特点,掌握各时期的特征。再让学生把有丝分裂、减数第1次分裂和减数第2次分裂中期和后期的图形加以比较,相互讨论找到它们之間的区别,最后以练习的形式巩固知识。
3.导生实验法。导生实验法是指在实验课前选出几名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导生,教师先教这几名学生,在实验课中,再由这些学生指导小组其他学生进行实验的方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目前中国绝大部分中学都是大班教学,实验课上教师往往不能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观察、操作等,致使学习效率降低。针对这一情况,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导生实验法。其程序是:示标——演示——引导——评价。
4.情境讨论法。情境讨论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提出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争论,相互启发,讨论结束时,教师应作总结,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表层走向深层。其程序是:目标定向——创设情境——师生研讨—巩固练习。例如,在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时,先由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为教与学进行定向,接着创设一个小情境: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阑尾炎患者和“非典”患者,两人准备走进教室,问其余学生,是否欢迎他们进来。学生思考后不让“非典”患者进来,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请学生思考。接着,播放“非典”的视频资料,包括“非典”时期的新闻报道、人们新的卫生习惯、政府及医院采取的措施以及控制SARS病毒的研究成果等。这段视频资料创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现有疑似病人要隔离?人们出门为什么都戴上口罩?等等。每个小组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后,相互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再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成果,最后师生由“非典”这一传染病的例子,共同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5.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中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赢得别人的称赞,在称赞中他们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主要是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教学中反复尝试这种方法,发现学生特别乐意参与这种教学活动。其程序是:选择主题——准备活动——实施活动——评估总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使用角色扮演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经验来进行选择。例如,在讲授各种细胞器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学生扮演1种细胞器,先小组内部讨论自己扮演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然后每组推选1名代表模仿马季相声中的“五官争功”来夸夸自己,这样易混淆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就能清晰地被学生记住了,接着让7名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使学生体会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三、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机会能参与进来。设计原则是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兼顾少数理解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有兴趣参与,并逐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并能求同存异。当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能面露微笑,尽管他说的不对,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指出期待。
3.避免生搬硬套分组讨论。参与式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分组,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分组与否,要看该班学生是否容易掌控,所设问题有无小组讨论之必要。如果分组的话,小组人数一般不要超过4人。还应该注意,不是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中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分组便给他们集体说话、不思考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课堂效率就势必低下,所以在分组讨论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高中政治课改】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07-20
高中思想政治课08-16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05-10
高中政治课活动教学06-04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08-13
高中政治课的情境教学08-28
高中政治课评课稿09-05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法10-21
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论文07-0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汇总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