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如何教学

2024-06-01

高中政治如何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政治如何教学 篇1

高中政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政治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

一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政治教师是采用直接解释的方法, 很少有教师采用渐进的讲述方法, 造成这种现状可能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对于概念教学并不重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教师过度重视概念本身的教学, 对于概念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重视,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 在政治现象的分析中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部分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形式的现象, 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从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 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些任务的区别与教学方式的选取, 但是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概念内容比较零散, 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在常见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往往处在被动位置, 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忽视了情景意境的创造, 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

1. 层次分解还原法的使用

层次分解还原法比较适合于复杂概念的讲解, 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概念或是定义。层次分解还原法就是将概念分解为若干层次, 逐个突破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概念中, 常见的下定义的方法为种差+属概念。针对下定义的概念教学方法, 可以依次进行分解、归纳、区别。如在农业的概念教学中, 将农业概念分解为劳动部门、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和劳动目的四个部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一些概念的句子非常长, 而且结构复杂, 含有多个限制语句, 这类概念可以先将之分解为内涵单一的知识点, 再进行讲解, 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准确的概念。如政治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非常长, 可以先将概念进行省略表示, 指出制造是一个修饰词语, 再分析修饰语的具体含义, 论述其在句子中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使用在如社会保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概念的教学中, 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

2.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比较适合运用在思辨性的概念中, 能够极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主要是因为辨析题的解答要求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不仅需要分析题目的观点, 还需要辩证性地看待问题,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分析判断相关概念以及题目中的观点, 还需要引用原理来说明,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如在民主概念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论来进行教学,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民主概念以及阶级性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全面巩固和深化民主概念以及民主的阶级性问题。在采用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典型的案例, 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覆盖面广, 辩证性强。

3. 联系实际法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会用到联系实际法,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概念教学中, 能够极大地降低教学难度。政治概念很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 将概念还原到生活中,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来讲解概念, 也可以采用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论述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 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政治概念的教学。需要说明的是, 各种创新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兴国.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创新探索[J].大江周刊 (论坛) , 2012 (12) :281

[2]王春柳.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方法[J].知识窗, 2014 (4) :79

[3]李荣志.例谈高中政治概念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 (6) :26~27

高中政治如何教学 篇2

【摘要】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高中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中政治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又是必修课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家长老师们普遍认为高中三年的努力付出,会决定孩子未来的命运,因此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尤其重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金钱在提高孩子的语数英成绩上。而对待政治课程却很少如此重视,认为政治知识主要靠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划好背诵的重难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如果说初中政治课堂的任务是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要使学生能够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学科在高中课堂的重要性,足以引起教师、家长甚至学校的重视。而当今高中政治课堂上还存在着打着课程改革的幌子,施行过去教学方法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对学习政治课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教起来疲惫不堪,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试从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所谓的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高中生虽不像中小学生那样依赖老师,但在学校课堂上对老师还有崇拜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学生就会对课堂环境所营造出的效果很满意,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觉得在这位老师身上学不到什么知识,或者是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还停留在读、写、背的层面,就会让学生对这位教师失去信任感,不愿意配合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学习效果,这样的场景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为了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得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所谓的教师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了提高专业素质,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学习揣摩高级教师们在政治学科中的课堂教学视频,学习他们的讲课思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给自己的课堂增添亮点。

除此之外,在课下还要多和自己的教学小组多多交流上课经验,面对同一个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思路,交流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已掌握学生的学习消化情况,弥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应该严格执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师德,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社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时,如果自己都无法做到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那么不仅对学生起不到很好的说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除了从观念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素养之外,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有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非常端正,备课准备的也很用心,对待学生课后问题也很有耐心的解答,但是教学成果却是不尽如人意,令人很是费解、苦恼。但却忘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足够完美,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由此调动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时候用心还是不够,就应该注重方法。

教师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设计阶段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整个课堂的基调,如果教师能够用很巧妙的方法引入教学内容,足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那么这节政治课的成功,就起到了一半的作用。在讲述经济生活“货币”的时候,我首先像学生提问,“大家有谁知道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接着提问“有谁知道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最后问学生“你们觉得人民币到底是增值好还是贬值好?”学生们讨论的七嘴八舌,谁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于是由我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货币”,让学生学习之后再思考课前的提问。学生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有道理,一节课在良好的氛围下展开,学生就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几个巧妙的设问,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三、联系实际生活

不得不说,政治教科书上充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毫无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多学生觉得拿起书就昏昏欲睡,更别提上课听老师讲述这些理论了,但是从整体方面来看,政治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看到这个优势,善于利用,所谓的理论要联系实际,政治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个样子,虽然政治书上的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多下工夫,多联系我们的日常实际,让政治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这才是最大的成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

在给学生讲政治生活中选举权与民主方面的知识时,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近几年不同国家总统、总理大选情况,和当前台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选,与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察别的国家在对待这同一问题时解决方法的局限性,以突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讲课方法,让学生更具有代入感,有一种参与其中的亲切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如何突破难点 篇3

那么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归纳出以下五种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是思维的一般过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突破难点,就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理论联系实际,讲究说理形象化。例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难点,其中原因主要是学生往往会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混同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总认为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为了讲好这一原理,扫除学生在理解中的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举一些形象、恰当的事例,如水果包括苹果、香蕉、葡萄、芒果、西瓜等,在这里水果(共性)存在于苹果、香蕉、葡萄、芒果、西瓜等(个性)之中,再如人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少人、黄种人、白种人等,同样,人(共性)存在于男人、女人、老人、少人、黄种人、白种人等(个性)之中,在同类事物的分析比较中,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里面包含普遍性。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讲的东西越是形象的、具体的,学生就越容易理解难点、突破难点。

二、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难点

在哲学方法论中,比较是简单的认识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较为容易的掌握理论难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时,就可运用对比分析。由于学生在学哲学以前就在物理、化学课程中接触过物质这个概念,一讲物质,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而哲学上讲的物质与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这在教学上就成了一个难点。如何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我们应分三步进行对比:首先,相对于意识来说,指出物质表示的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其次,相对于物质形态来说,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千差万别的,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客观实在都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性;第三,相对于物质结构的观念来说,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相对的、可变的,而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却不会由于自然科学的任何新发现而改变。经过这样的对比讲解,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就会较为深刻了,同时师生进一步分析归纳出哲学中讲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加深认识理解,突破难点。

三、根据难点内容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化解难题,俗称“脱衣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时在突破教学难点上,为了强调学生注意,引起思考,我们可以把教材的内容设置为若干问题。所提问题,有时可以叫学生回答,有时可是设问,教师自问自答②。如在讲授“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一开始就连续问三个问题:(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如何进行交换?(2)能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一商品都总是完全按照它的价值量相交换?(3)原因是什么?分析答案后归纳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求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而发生作用的。至此教师又可提出三个问题:(1)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2)价格的上下波动同价值关系怎样?(3)从一个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怎样?一边问,一边分析和回答,同时辅之以实例。这样设问,由浅入深,引导思维,突破难点,就能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脉络和教师讲解的思路同步,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学生对问题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归纳总结,画龙点睛

教师在讲解难点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又要掌握契机,进行总结归纳,画龙点睛。如在讲解“商品的价值”时,教师就可以先指出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它可以用来交换。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列举电视、衣服、大米、钢笔四种商品,要求学生分析其异同,让学生讨论。同时,教师在学生的议论中可适时地点出四者的相同点有: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都是劳动生产出来的。然后可叫学生分析它们的劳动生产过程、工具、原料等。经过学生一番热烈的议论后,教师才往关键上一点:虽然它们的具体形式、形态不同,但都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就把它叫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商品的另一个共同属性——价值。不同商品之所以能相互交换,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比较的相同的基础——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这就是价值!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认识到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五、借助图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直观教学

我们在一些难点的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图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直观、生动、活泼。在“量变与质变”一节内容的讲授中,教师就可以把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绘制成图表并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在量变和质变两栏中,定义里的两种变化、特点上的运动两种状态,原因中的都是矛盾引起和依存、破坏的两种情况,辨证关系中的准备、结果、开始、无限交替等都特别进行强调。同时还可以剪辑、下载有关量变、质变的生动事例、制作成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体会量变、质变的概念及其关系。这样,学生学完这一节内容后,一般都可感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并进而懂得这是事物由于内部矛盾运动推动起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过程和形式。由此可见,直观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突破难点的方法。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 篇4

一、明确学习政治的意义

毛主席说过“要做一个又红又专的人”, “红”是前提。因为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高度。如果思想品德不好, 政治觉悟不高, 他的专业和技术再好对人民的帮助也不大。所以, 学习政治的意义, 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而是让他们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 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婚姻道德等, 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 将教学与社会现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过去一些老师上课, 不是对着课本、对着教案讲, 就是在黑板上面板书“第一、第二、第三”, 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其实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都是从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这些理论就可以用来分析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当前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 就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而且, 这样做也能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同学们将来步入社会处理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鼓励同学主动地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政治的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简单来说,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体的看法, 方法论则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提出,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所以, 在同学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时候, 要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 不能片面化、简单化。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 首先就要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 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 勇于创新, 正确对待新事物。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墨守成规的话, 必然会跟不上时代, 和历史脱轨, 和实际脱节。学生也不会喜欢听这样的老师讲课, 也就学不好政治。老师只有不断地创新, 批判地接受新事物, 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变观念, 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现在的学生, 大多数都思维活跃、性格活泼, 并且有较强的自尊心。老师如果一味地站在讲台上, 以一种权威的身份去教训学生, 必然会引起学生们内心的抵触情绪。老师如果能放下姿态, 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则更容易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同时老师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变陈旧的考试方式

(1) 减少记忆题的考试比重, 重视分析题和综合题的考试。过去, 由于记忆题太多, 学生平时学习时便对政治这一门功课不重视, 只求临时“抱佛脚”。如果在考试中增加分析题和综合题的比重, 同学们就不可能依靠考前的突击复习获得满意的分数, 这样就“逼”得他们平时不得不好好学习政治这一门课程。而且, 分析题和综合题的考查, 不仅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还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减少书面考试的次数, 增加同学们社会调研和群组讨论的机会。社会在进步, 学生的考试方式也应该跟着进步。让学生多一些参加社会调研, 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意识, 还可以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多组织同学们进行群组讨论, 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5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张国章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常听到学生在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也有老师发出感慨:“我工作很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工夫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这些反映的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学生学得是否辛苦,老师教的多或少,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备课,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论的备课理念和方法。在备课理念上,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新课程,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二、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设计主线问题,体现教学实效

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旦与相应的情境特别是与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情和情境结合起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更能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观点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逐步得到贯彻,这种产生良性循环的政治课教学也将更为有效。

注重情境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投入的内容,挑选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当然内容要与课时主题一致,还需要注意分量,要适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量”不等于“效”。诚然,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常识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四个点构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使课堂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比如,我在《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的教学中播放影片《大决战》关于辽沈战役的片段,同时利用多媒体把当时东北局势的地图显示在大屏幕上,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如何搞好高中政治课教学 篇6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 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其实讲授法自有它的优势,简洁高效,在单位时间内信息输出量大。正确运用讲授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也是有益的。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呢?

1. 自主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

2. 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合作学习? 其次,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3.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学习被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三、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我认为,当学生的回答很好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明确的、求实的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高中政治如何教学 篇7

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概念原理抽象,学生畏学。所以我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融入一点点的趣味性,把理论的阐述同形象化的叙述融合为一体,这样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完全可以起到由此及彼的效果。比如在讲全面的观点的时候我引入了“瞎子摸象”的实例;在讲发展的观点时引入了“刻舟求剑”的实例;在讲规律的客观性的时候引入了“缘木求鱼”的实例;在讲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时候引入了“掩耳盗铃”的实例。讲解中学生精力集中,积极配合,兴趣浓厚,讲解后学生理解深刻,印象深厚,便于巩固。

二、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星火花,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持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1]所以我在备课时十分注意教材中的大量的漫画、图片和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挑选的,具有较高典型代表性的,充分运用这些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兴趣会油然而生。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要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教师必须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原本固定的书本知识具体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让学生愿学、乐学。

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则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我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生若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了一种活跃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则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烈、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联系实际,以“用”致趣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原则,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决不是讨厌政治课本身,而是对那些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不感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克服以往的“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做法,因为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的外部原因之一。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讲解答疑与练习的方法,对学生采取的是“授之以渔”式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授之以鱼”式的满堂灌的呆板的教学方法。

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应力求多样化,不能给学生总是“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甚至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最终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而教学方法则并不是单一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我们有新授课、复习课、讨论课、自学课等,教学手段就可采用多媒体、实物挂图、问卷测验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提高了,睡觉、说话、玩游戏的现象也就慢慢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迎合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的内动力也才能得到激发,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继而自觉地接受教育。

摘要: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让大多数高中生感到厌倦, 要改变政治教学中原有的状况就要不断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 怎样创设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阐述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兴趣教学方面的一些观点, 以期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刍议如何选用高中政治教学素材 篇8

一、选择素材的原则

素材是用于说明事理、印证论点的事例。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策略。

1. 选择有时效性的素材

有时效性的素材是指反映时代特点, 反映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材料。教材的稳定性带来其滞后性, 这就需要通过收集和积累最新资料, 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党和国家的重要举措、国内外重大事件、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热点以及学校生活和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等都是时效性极强的素材, 需要我们进行有效选择。这样不仅能增强现实感和真实性, 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2. 选择有针对性的素材

一是针对中学生普遍关注的、但又认识不清的“疑点”素材,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使学生掌握理论, 澄清模糊思想, 提高认识。二是要针对社会现实问题, 即党和政府重视的, 社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热点”素材, 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澄清社会上的是是非非。三是能为教学服务的,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的素材, 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奥理论浅显化的材料。如果举例缺乏针对性, 脱离实际、脱离教材, 牵强附会、例不切理, 或者生搬硬套、囫囵吞枣, 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3. 选择有真实性的素材

我们要选择那些既能论证基本理论观点, 又能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信服并接受的材料。为此, 选材时要注意:

(1) 宜新不宣旧。选择的材料离教学的时间越近越好, 离学生的生活空间越近越好, 这样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可信, 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果所举例子是学生亲耳所闻, 亲眼所见的, 那么, 他们会从内心深处相信老师讲的道理是正确的。

(2) 宜实不宜虚。所谓“实”就是引用的数据要真实, 不能编造数据;引用的事例要可靠, 不能用道听途说的事例说明问题;引用的原话要准确, 不能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最忌讳的是假大空, 泛泛而谈。只有实事求是, 言而有据, 方能以理服人, 明辨是非。

4. 选择有正效应的素材。

正效应是指学生知晓事例之后, 不会产生副作用, 或产生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选择的材料要符合学生各年龄段的思想、认知和心理特点, 一定的材料适宜一定的学生, 如果我们所选的事例脱离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把只有成人或干部才能理解的问题, 不分对象, 不加选择, “一刀切”地搬到课堂上来, 那么就难以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运用素材的原则

用材比选材更重要, 因为素材效能的发挥在于教学过程的运用, 根据我们的教改经验, 在运用素材时, 应突出以下原则。

1. 素材呈现的有度性和多样性

素材的呈现是有度的, 其度的原则要求是:结合教材内容,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利于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探究、参与和合作,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等。

运用素材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文字材料的情境呈现。运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二是精选材料。有些教师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 喜欢选用大量的事例进行阐述, 这种教学, 不能给学生留下清晰的思路, 也难以分析透彻。在文字材料情境创设时, 务必精而典型, 一则材料反复使用, 一个情境贯穿始终, 在情境的层层推进中完成教学目标。三是文字材料要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要增强材料的可读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2) 语言描述的情境呈现。语言描述情境呈现的突出特点是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语态, 能实现师生情感的相融相通, 心灵的共鸣共振。要用自己对真善美追求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实现思想教育功能。

(3) 多媒体情境呈现。运用多媒体呈现素材, 有利于创设具有感知色彩的仿真的场景和氛围, 有利于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情境创设。主要形式有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正反方的角色辩论等。这种让学生唱主角,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的方式, 其重要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参与体验, 能加深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 素材和理论的链接

运用素材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通过对素材的解剖, 感知理论的正确性;二是用理论剖析素材, 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任务的完成, 只能靠素材和理论的有机链接。在操作中需解决三个问题:

(1) 提炼观点。选用材料不能就事论事, 而要就事论理, 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所需的观点, 材料的分析要为观点服务。

(2) 挖掘教材。政治课内容, 理论性较强, 又比较枯燥, 学生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加以补充、扩展, 甚至“超越”, 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9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 拓展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高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 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 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作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 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启迪学生思维。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我们应组织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等, 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等时事性较强的电视节目, 并作好摘记;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 进行全校评比。这样, 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 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体, 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 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灵活”, 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就是要尽量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课时, 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 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三、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 探索开放型试题, 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 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一种意识”, 即

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 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 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质疑, 大胆想象, 独立思考, 各抒己见, 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2. 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三方面注重”:

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 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 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 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 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3.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 可以采用“三类思路”:

一是抛出“二难推理”, 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 启迪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 学会分析论证、归纳演绎, 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 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 让学生主体参与, 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 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

开放型试题要求政治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说,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 要给予肯定与支持。

在人类跨入信息社会的今天,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中,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 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 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 教育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因此, 在高中课程中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 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正是大势所趋, 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有了现实的紧迫性。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具体来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

和影响力, 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 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变得至关重要。

4.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应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 要将学习视为享受, 而不是负担;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能够自我组织、制定学习计划, 并能够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进而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

1.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只有教师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 才谈得上把信息技术应用在自身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此,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3.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 选择“整合”的切入点

所谓整合的切入点, 就是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激发学生兴趣,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口, 而切入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各门课程学科的特点、具体

浅析高中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政治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篇10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的基础或者前提就是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想改善高中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就需要搞清楚该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或者根本影响因素是什么, 经过相关的专业人员的调查以及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发现,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问题, 就是需要营造一种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学生能够喜欢这个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那么他们对该老师的课程讲授就不会出现排斥的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民主的师生关系, 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就是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相对放松以及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

1. 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同学

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怀着平等的思想以及观念对教育所有的学生,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正视到老师对其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程度, 尤其是对于成绩不是非常好的学生来说, 这种平等对待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学生们更加喜欢该政治老师, 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政治课程的相关知识。

不论以前学生的成绩如何, 这并不表示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没有提高或者改进的可能, 如果老师能够一视同仁, 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表扬, 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更加认真地听讲, 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以及兴趣。

2. 政治教师需要拥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功底以及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学生之所以能够对任课老师产生尊敬甚至崇拜心理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 就是该老师拥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 与此同时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教学经验。鉴于这个因素, 政治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能够在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仅如此, 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老师, 还需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的教学思想, 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电子教学装置, 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 以及基本的教学技能, 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改善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建立高效的政治课堂的关键工作之一就是任课老师认真细心的备课

1. 政治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对相关的教学所用的各种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及研究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工具就是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备课之后的教案,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对相应的参考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 与此同时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状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政治教师的作用以及职能。

简单来说, 教学所使用的各种教材, 就是政治教师将所学的内容传输给学生的一个中介物质, 所以教师在备课或者课程教授的过程中, 都需要对相关的教材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 使得部分高中政治的教材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或者改革, 从而使得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以及经济形势, 所以需要政治教师对这些内容以及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删除。

2. 政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以及国际形势

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 他们不仅仅需要讲解教材或者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关注当年所发生的大事和相应的国际形势, 其中不但包含政治形势同时也包含经济形势,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各种政治知识对政治问题以及经济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研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搜集相关的时政, 将其与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融合, 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相应的政治事件, 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在课堂上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想法。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时政事件比较关心或者关注, 所以如果政治教师能够在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加入一些时政事件,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增强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

三、结束语

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对其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以及影响, 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 甚至是工作带来很多积极性的作用以及影响,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或者方法, 提升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尽管我们当前的高中学校在进行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努力, 一定会提高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无论是对于哪个阶段的学生还是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 政治知识都能够对其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在校期间尽量采用相关的方法, 构建相对来说比较高效的课堂教学工作, 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通过三部分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其中前两部分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解说, 第三部分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关键词:高中政治老师,高效的课堂,政治课程

参考文献

[1].赵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大观周刊, 2011 (22) :34-43.

[2].舒清.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1 (02) :15-25.

浅论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篇11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承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探索性学习方式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也起到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氖的效果。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教师可采用一些探索性问题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因而恰当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旧时还要求教师要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承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利用学科整合多方面优势培养促进教学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问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个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五、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不同观点或引发更深次思考的话题。在开展话题时,常用的方法是讨论、启发、引导。形式可以是同桌、小组讨论,男女生轮流发言等。面对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的主动发言,努力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中学政治的哲学部分和经济学部分还略微好些,而政治学部分很多学生就用“假、大、空”来形容。可见我们的政治教学在过去是多么失败的一个结果。政治课的教学,不管是对老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点的强调,同时也运用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来表达教师自身对知识、对学生、对课堂的情感。在语气上,通过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进行教学,在语态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体现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激发出来,主动性自然就发挥出来,也就不再有政治课毫无生趣的结果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

六、注重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心理学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使他们觉得所学的知识不是空洞的,而是切切实实能够在El常生活中用到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尽量举他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或者是能够听到、看到的现象来作为实例。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准、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确实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同时也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浅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创新教学 篇12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负责知识点的灌输, 学生进行被动的知识学习。学生在呆板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不能积极灵活地进行思考, 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学到的都是死知识, 在解决政治实际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和运用知识。

首先, 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在新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使师生之间有双向的有效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学生能够从和教师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深入理解政治知识, 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一语带过, 对于存在疑问的知识要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探究欲望的引导下来分析、领悟知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使他们提高运用政治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眼光, 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其次, 灵活整合教材, 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要摆脱教材对教学的束缚, 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来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让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要实现教材的灵活整合, 教师要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研究教学大纲,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 把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有效整合, 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在进行教材的整合过程中, 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进行。在以人为本的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巧妙地把政治知识和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学生在解决富有生活化的政治问题过程中能产生好胜心, 能积极地对已有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在分析过程中会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学习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政治学习。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现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要使教学实现改革, 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发挥积极性, 创设有活力的课堂, 教师不仅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要不断进行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应对出现的情况, 有效利用动态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教学创新, 使课堂教学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要求,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政治专业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 把生活和政治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理解和内化政治知识, 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 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还要多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把优秀的教学经验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使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实现创新、高效。

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随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创新的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首先, 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探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故应在讲解之初就设计好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可能回答的方向以及如何引导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好对学生活动的调控尺度, 最终通过总结得出结论、明确主题。在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 教师要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尤其应该注意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这样, 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情况。

其次, 通过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 做到既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探究某个问题时, 首先, 要确定讨论的内容,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 要确定探究方向, 不能漫无边际, 过于笼统;再次, 讨论结束后, 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既是参与者, 又是驾驭者、调控者, 不能失控, 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上一篇:排班模式下一篇:海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