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2024-05-29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精选12篇)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1

人们常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认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对这些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笔财富。特别是身为一名教师,教龄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数十年的从教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下面,我谈谈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预备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憾而产生共鸣,从而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为此,在政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适时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迫切追寻问题, 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材料能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经过探究和体验,才会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我恰当地运用乡土材料,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用一个梨、一个苹果、一把香蕉,演绎了一个“买水果”的小品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梨、苹果、香蕉与水果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梨、苹果、香蕉这些个体无论怎样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为共性的“水果”,也离不开“梨”、“苹果”、“香蕉”等个体。这些乡土实物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而且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乡土的朴素感情。在学习高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时,我准备了一个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一些细沙、一杯水。先用石头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时,还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还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时,还可以再充进其他气体……看似“满”了不能再装的容器,其容量的潜力原来如此惊人。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力,让石头、砂子、水、空气都发挥最大效用,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潜能无限”的观念,树立自信自强的人格。

二、结合时代特色,进行政治教育

政治课永远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国际风云的变幻,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网络的四通发达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举例时根据教材观点结合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为政治课增添时代活力,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如2004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南18号台风对海南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这些都可引入教学中说明有关的理论观点。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对所讲的内容了如指掌,包括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以及涉及的一些争议观点,另一方面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留心收集各种资料,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内国外形势的热点问题,以及政治动态的最新消息,新的政治法规与社会重大事件。

三、利用学科整合,多方促进教学

发展的社会需要发展式的人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材观点;使学生从不喜欢政治课到很喜欢政治课,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精选典型素材,深挖心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内容中涉及心理课程的相关内容,适时地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常见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的成因中情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学生从中体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何等重要。再如在“优秀的文化可以塑造人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谈体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是个不错的材料。聋哑表演者们对命运的那份乐观、热情和执着,对艺术、对生活无悔的追求,无不感染着很多身体健全的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必然受到心灵的震撼。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和艺术,通过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断促进在政治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和谐共进、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2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的教学相长课题。所谓“有效教学”,又叫高效教学,与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相对。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理念下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活跃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情感性;生活化;自主化

新时期的有效教学,既不表示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又不纯粹指向“在最短时间内教学最多内容”,而是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二是始终关注教学效益方面;三是始终关注准备策略的问题。

一、以情感性策略为引领,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学原则是课程实践活动的永恒指向,没有情感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就谈不上“效率”。教师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性教学活动,则能从寓教于乐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感智力”效益。如教学《虞美人》时,笔者导入如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不同一般的身份?”学生们随即答道:“李煜,他是南唐后主,是南唐皇帝的身份。”“你们只说对了一半。”面对学生的困惑一片,笔者进一步强调:“我们只能说李煜是曾经的南唐后主,因为在创作《虞美人》之时,他其实只是一个阶下囚,准确地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违命侯’。公元987年七月七日,这一天正是李煜的生日,他创作《虞美人》并命乐伎演唱,在惹怒宋太宗后被赏毒药赐死。也就是说,这是作者李煜的绝命词……”这番介绍,既可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生活化策略为抓手,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情趣,丰富课程内涵,拓展学习视野,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从中获得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以阅读篇目《范进中举》为例,笔者把“范进现象”与现代生活中的有些人主动放弃高考,有些人“回炉”深造,还有些人坚持以“圆大学梦”为追求等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认真思辨和讨论比较中切实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幸福指数”。再如教学《拿来主义》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披露了有些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时不是在“学习和借鉴先进”,而是在赌场上“尽显一掷千金的奢靡风采”。这让学生不仅领悟了“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而且高度认识到“拿来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以自主化策略为平台,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程理念呼唤和“核心素养观”感召下,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为主的自主化教学不仅掀起了阵阵热潮,铸就时代教育的最强音,而且越发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强劲发展态势。在高中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个体独立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教学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今、德在千秋”的战略长效机制。以《琵琶行》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提出如下系列问题:(1)我们难以想象,作为一个高居庙堂之上的政府官员的白居易,和作为一个沦落民间卖艺的普通女子琵琶女,是如何相互成为一对“异性知己”的?(2)他俩的情感链接点究竟在哪里?(3)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如何?如果你是白居易究竟会如何感想?接着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共享”的自主化学习活动。作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笔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些必要性“顾问”。

四、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数字产生之后人们便用各种方式将数学知识传授下去,因此也就有了数学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也产生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尽管如此,教育的结果却没有发生变化,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追求成绩盲目的做题,依旧苦不堪言。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如何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勇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课堂知识占据着学生大部分知识。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效率的提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明确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将弊病抛弃,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认清楚教育的目的以及意义,只有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含义,才有可能找出最适合的方式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不断的注重自身的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前卫、活波。另外在传统课堂的影响下,即使在现代的课堂,学生也难以摆脱被动的地位。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便有动力进行学习,学生的潜能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挖掘。

二、明确教学的任务以及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才能一步步前进。因此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 方法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不断养成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学习最值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從初中知识的角度进行研究,来不断的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得出更加简单的方法阿狸解决问题。例如习题y=(x+2)2+2的最小值,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讲这个函数在平面坐标上表现出来,在直观的图像中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得出答案。有了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之前学的知识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进行解决。教学的最大成就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以创新的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塑造。

三、延伸课堂,回归生活

学好数学的真正意义便是江数学知识灵活熟练的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理论的实践场所,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江抽象的知识延伸为具体形象的实物,这种意想不到的联系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的兴趣。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这样的抽象转具象的联系是很必要的。在学习不等式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出应用题的形式 ,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实现新颖题目的设置,例如将建造楼房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件设置为基本支架,然后在增添几个数据。应用性题目的设置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四、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引导

课堂不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课堂。在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学生得不到参与的情况之下,学生没有高涨的热情,因此学习效率便会变低。授课不是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在一定的程度它也可以看作是知识再造的过程,因此教师既要实现知识的高品质输出,而学生同时也要保质保量的输入。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简单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会产生猛烈的碰撞,一些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新的知识也就不断的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教师可以让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到讲台上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将课堂的时间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时间中真正的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五、情感的融合与渗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在这其中情感则担任着两者之间的连接介质。相对于 学习的兴趣来讲,情感更具有稳定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情感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引导下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研究发现,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头脑运动,而是全身心参与、融合感情的一种运动,可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学生会有许多的课外兴趣,学生会将大部分的心思花在这些兴趣上,教师可以以书信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只有学好文化课知识才能到更高学府去不断的发展现在的爱好。在这种感性的方式之下学生会更富有情感的去认真学习。

除了以上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式。解题方法可能只有一种,但学习方法却是灵活的、多种多样的,学生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成绩才会如虎添翼。要想实现真正的有效性课堂,既要有灵活的教学方式,还要有善于巧用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科学的整改和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存在问题的反思[J].教育导刊,2010(09)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4

“简约化”作为一个教学新理念和新境界, 在2006年新课程改革进入反思期后, 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也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深思。“简约化教学”, 有时又称为“简约教学”“简约性教学”“简约课堂”, 这几者基本上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国外, 目前没有明确提出“简约化教学”并对其作出探讨, 国内有关“简约化教学”的唯一一本著作《简约数学教学》中, 作者许卫兵提出:“所谓‘简约数学教学’, 是指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做到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 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 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 最终实现学生数学基础学力的发展、数学素质的提升、健全人格的生成。”[1]

在中学政治学科中对于简约化教学的研究,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 陈永中在《关于政治教学简约化的思考》中提出:“简约化的政治教学, 要求课堂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语言表达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 使课堂变得简洁、清晰、流畅、深刻,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2]可以看出, 其定义基本上与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概念一致, 只是针对不同的学科而已。除此之外, 朱天红在论文《追求简约的政治课堂》、史圣洁在论文《思想政治课教学简约化解读》中都进行了相似的概念论述。邵志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进行定义阐述时, 强调教师要具有简约化理念,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要、课程标准的规定为前提, 并且将简约化教学的目的落实到“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更进一步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课堂的特征是简约性、务实性、高效性。

因此, 从多个定义中可以总结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内涵:首先, 简约化教学是课堂教学各个层面的“简约化”, 包括教学素材、环节、问题、媒体、语言等多个方面。其次, 简约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再次, 在思想政治课简约化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意义

1. 从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现状角度

邵志萍提出, 简约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精选教学内容, 讲的内容便少很多, 环节清晰而明快, 教学重难点突出, 可以避免学生因应接不暇而造成的走马观花,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对重要问题作出深入有效的思考和讨论,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 拓宽知识面, 加强对常规教学的反思, 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评价能力。潘健提出, 简约化教学通过简明教学目标、简捷教学过程、简化教学评价等, 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 解除过重的教学负担。[3]

2. 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角度

史圣洁认为, 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 教学简约化规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将课堂由冗繁转向凝练, 由浅显转向深刻。其次, 教学简约化契合了思想政治课自身的需求, 从浩瀚信息中去粗取精, 还原思想政治课本身生活化、现实化的东西。再次, 其适应了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 适合当前班级容量大、课时数有限的环境, 以明晰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潘健提出, 简约化教学有利于改变重手段、轻目标, 重形式、轻内容的现状, 锁定目标, 突出内容, 摒除过于繁琐的教学设计, 手段和形式紧密服务于目标和内容, 追求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和最大化。[4]

3. 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质量的角度

邵志萍认为, 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理念如果受到学校管理者的认可, 就会有助于推进一系列的教学研修活动, 从而优化和扩展学校的办学理念,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5]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的教学策略

从已有的文献中可以得出, 当前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策略主要从教师能力和具体课堂教学策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陈铮认为, 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 深入研读教材。第二, 丰富知识阅历, 简化手头素材。第三, 营造激情氛围, 致力有效教学。史圣洁强调,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简约化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并且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脱离大纲, 标新立异, 而要在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对内容进行重构。总之,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丰富知识储备, 广泛收集素材, 还要具备整合素材的能力, 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简约化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准备的简约化

从当前文献中, 对于教学准备阶段的简约化, 主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素材的选用、教学媒体运用这几个方面分析。

在教学目标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提出, 教学目标要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目标, 适当考虑次要目标, 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起来, 而不是三者简单的叠加, 也不可将情感目标抬到过高的位置, 而是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再实现其他两个目标。黄岩提出, 要改变教学目标多而不切实际的现状, 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易度要进行斟酌, 分清教学的重点和非重点目标, 抓住重点, 兼顾非重点。姜玉提出教学目标要“简明”, 即简单和明确, 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 另一方面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 明确自身学习上的强项和弱项。

在教学内容简约化方面, 黄岩认为,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解读教材,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大胆重组教材, 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核心知识提炼出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朱天红认为, 教学内容的简约化, 在于提炼课堂教学的主干脉络, 从而分清重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删繁就简, 深入浅出,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教学素材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提出, 教学素材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材要“少”, 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 切合国家、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二是用材要“丰”, 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多角度开发。三是组材求“优”, 力戒随意组拼素材, 力求将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朱天红提出教学素材选择要做到“二宜二不宜”:选材宜少不宜多, 选材宜简不宜繁。许卫兵认为, 课堂中应精选素材、巧用素材, 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

在教学媒体简约化方面, 朱天红提出, 简约化教学意味着不再一味地使用多媒体, 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设备, 注意设备、软件、教师运用设备能力的整体协调性, 从而让简便的教学设备发挥最大效用。邵志萍提出, 教师课件制作要简化, 一般不能超过15张, 不可过分花哨, 但是同时要精细制作, 符合教学审美化、艺术化的追求。他认为如果教师不用多媒体也可以讲好的内容, 就没有必要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张春英、张家如强调, 在课件中不应当使用太多的文字、过小的字体, 以及太多的艺术字和过多的颜色。

2.教学实施的简约化

对于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实施方面, 当前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语言的简约化进行研究。

在教学方法的简约化方面, 陈永中认为, 简约教法不意味着马虎, 而是选择经济实惠的教学方法, 一般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 重点知识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思维, 难点知识教师进行重点解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 (如新授课、复习课) 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一刀切”。此外, 教师集体备课时可以同课异构, 选择不同方法在平行班级对比使用。由此可见, 通过教学方法的简约化, 是要去除那些“形式化”教学模式, 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环节的简约化方面, 姜玉认为, 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开门见山的形式, 以旧知识带入新知识, 在知识讲授中, 尽量用一个案例、一个故事将知识点串起来, 简洁又有故事性。邵志萍提出了“创境激趣—引思明理—体验导行”一气呵成的教学环节。“创境激趣”要求在政治课教学的导入环节创设贴近生活的、多样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思明理”是教师和学生对情境共同探究和讨论, 解决教学重难点;“体验导行”是另外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境, 引导学生当堂做题或者布置实践作业。[6]

在教学语言的简约化方面, 邵志萍提出, 教学语言要注意把握时机和数量, 教学语言说得清楚、明白、简短、流畅就行, 没必要咬文嚼字, 并且提出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其他的教学语言, 例如语音语调、手势、眼神、身体动作。陈铮提倡简约化教学语言要不嗦、要有幽默感。陈永中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微格教研, 从教学录像中分析教学语言的问题, 努力去除口头禅, 避免对学生的话多次重复……实际上, 陈永中这一观点已经开始涉及教学反思的部分。此外, 课堂教学语言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提问, 因此简约化教学对于教师的提问也作出了要求。邵志萍认为, 教学中提问不可以过多, 一般以3~5个主要问题为宜;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难易适中;问题应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评价的简约化

从现有文献中发现,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简约化”进行分析的非常少。潘健提出,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学”, 而不是“创造适合于教学的儿童”, 他提倡简约化的评价方式, 认为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自查自纠、互评互改, 以此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

四、启示

从已有的文献中可以看出, 国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研究正在逐步增多, 但是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当前相关研究缺乏对于教学反思在简约化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而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因此简约化教学的成功实行, 实际上离不开教师在课后对于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二是对于简约化教学实施策略中普遍缺乏对于教学评价“简约化”的分析, 而实际上, 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繁琐化的问题, 需要得到重视, 例如可以改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 让学生对于错误获得最直观的感受。

三是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研究中, 缺少对于具体“简约化”教学案例的设计, 因此相对过于理论化,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难以凸显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的独特之处。

四是当前提出的简约化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还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 也缺少思想政治课堂简约化教学现状的实证调查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1.

[2]陈永中.关于政治教学简约化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 2009 (12) .

[3][4]潘健.简约化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4) .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5

1、注重示意图、流程图、模型等的教学,形成直观教学

有些教学内容不容易用实验来演示,如炼铁的高炉、冶炼铝的电解槽、工业制硝酸、硫酸的过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实物。但多数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这时一般使用示意图流程图等教具,这些虽然同实物有一定差距,但同样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且这些图形是经过人为简化的,可以排除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情节,突出所要认识的部分。因此,对教学有独特的作用。在绘制和使用这些图像时,除注意图形的比例、整体效果外,还要用颜色等设法突出反映部位、物质流向等重要情节,使学生一目了然。化学教学所涉及的物质及其变化,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的,对于微观粒子的形象、结构及内部运动状况,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如原子、电子,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甚至用高倍显微镜也看不到。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常常使用示意图、模型等这些相对直观的教具。虽然这些示意图、模型的真实性较差,但它通过人为的方法放大、着色等,给这些微观粒子赋予宏观的逼真的`形象,这是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方面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直观材料。如讲甲烷的分子结构时,只讲它是正四面体结构,告诉键角,画出平面结构,学生是很难理解其空间结构的。而做出甲烷的球棍模型,并用不同的颜色做出碳原子和氢原子,那么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甲烷的分子结构很容易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明晰的形象,它的空间构型就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2、充分运用幻灯、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直观教学幻灯、影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给化学教学,特别是在直观教学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如它们可以显示一些不易观察到的实物、设施;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规范化的演示,还能够对受现实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进行演示;而对于物质的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等能变静为动,比模型能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示或模拟出来。因而教师应注重开发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例如还可以将有机反应机理制作成三维动画,能比较真实的体现出新键形成,将“电子云”、“晶体结构”制作成CAI课件,将化学世界变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直观,变看不见的微观为看得见的宏观,“鼠标一点,万语千言”。

3、促进联想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6

一、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传统模式,也像别的学科一样,利弊共存,且弊端明显。

程翔(2004)认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趣,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等优势。张廷凯(2012)则指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生产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人们的交流、促进人类的文明和推进社会的前进,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丰富课堂内外教与学的信息量,使教学更贴切信息时代的节奏和特点,课堂教学的物理时空被突破,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时空也在不断扩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与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具体有“1.突破教学难点……2.优化教学过程……3.强化教学反馈……”。这些正是人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中的作用的普遍认识,正因为如此,正如张廷凯先生(2012)所言,“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促进有效教学,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但是,在传统的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也像别的学段、别的学科一样,作用有限,远没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严格说来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功模式可言,一定要概括的话,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用课件”,也就是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就只是教师“用课件”而已。遍观这些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实质上还只是纯粹教学手段的变更,即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的状况变成利用多媒体手段(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用课件”)辅助教学而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状况没能根本改观。也就是说,这仅仅是教学手段(或者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教育理念以及根本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却很少有实质性变化。关于这一点,许多人都先后指出过。吴伟民、李婷、杨玉洁(2011)总结出了三大误区,即“课件使用不当(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课件控制欠缺灵活(教师被课件控制,按照固定程序演示教学内容)”,“把课程整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同等看待”。朱晓民(2012)指出的“多数课堂教学的课件数量与用时过多,课件主宰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重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环节,‘提升与‘延伸存在明显不足”的毛病,尽管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而说的,其实也十分符合高中语文课堂现状。这种被张廷凯(2012)称作“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偏向”,孙绍振(2013)有着更加形象的揭示,斥之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豪华包装”,孙氏还概括出这种“假繁荣”的“豪华包装”的三种类型,指出,“第一类,音像资料与课文完全游离,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但未起任何作用,成为空热闹,而且干扰了学生兴趣的焦点”;第二类“音像资料表面上与课文相关,但是,在内涵上却与课文矛盾”,因而“则更为严重一些。如果说第一类造成的干扰还是隐性地转移了学生兴奋点的话,这一类就是显性地遮蔽了”;第三类则“一味以感性的图画展示为务”,它“更复杂一些,因而有更难以觉察的歪曲性”,并毫不客气地指出,“沉溺于多媒体的豪华包装,不能不对文本解读造成遮蔽”。而吴康宁(2012)的分析与揭示更理性、更深刻,他把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分为四种类型,即“塞入”式、“加入”式、“嵌入”式以及“融入”式,而前三种类型基本上就是先教后学流程下学科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运用信息技术的常态,尤以前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吴先生(2012)指出,“塞入”式的目的基本上是“点缀”,“塞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成了‘无关教学的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陌生‘路人的‘凑合关系”,“此时的教学也就可称之为‘疏于技术的教学”。这种“塞入”式教学类型在广大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但为了论说的方便,只称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下同)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应景”(即吴先生所说的“点缀”)课件甚至是直接下载的结果,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来,不加任何修改,就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加入”式则“是想针对教学中的某些不足,进行必要‘弥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前一种类型的‘点缀变成了‘改善”,尽管它“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用的因素”,“不过,由于其作用仅限于对个别教学环节的改善,故其在教学中也只是处于‘边缘的地位”,“从对教学的作用的角度来定性,‘加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属于‘辅助教学的技术”,“此时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状态便可称之为‘若即若离”。这种状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说句老实话,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其实是应归入“较有头脑”、“较认真”之列的。而“嵌入”类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完全不是为了点缀,也不再是为了局部性的弥补,而是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效果整体性地上一个台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教学中的‘边缘变成教学中的‘要件——用以改变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支撑教学的技术”了,“此时的教学便可称之为‘基于技术的教学”。这种类型已是先教后学课堂中的最高境界了,而能呈现出这种境界的绝大部分只是大中城市尤其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能做到这种类型的虽说不是凤毛麟角,但实在也不是普遍现象,就是在大中城市,为数也并不太多。虽然如此,这种类型其实还有待提高。

二、先学后教的融合模式

丁念金(2014)认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古代的教育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近代教育的主流转向以教为中心,当前教育又重新转向以学习为中心”,“优质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并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实践”。陈佑清(2014)指出,“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其中,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是以学为本、少教多学和以学定教”。方展画(2014)也强调,“先学后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但是目前许多的课堂包括高中语文课堂却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林良富(2012)通过大样本的调研,指出“‘重教太过、‘重教轻学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他大声疾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改革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教模式,并最终导向学习者的理想家园”。

时代呼唤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在要求,正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吴康宁(2012)指出的“融入”模式恰好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精神实质。吴先生(2012)指出,“融入”表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已达到了这么一种境界,即“相互调适、相辅相成、相互贡献,以至于亲密无间、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融入”即“创构”,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而创构出全新的教学时空,这种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联结学生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创造,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完整地感知尽可能完整的世界”,“此时信息技术便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关键因素”,“在这种类型中,信息技术的性质便会出现一种根本性变化”,“它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了,因为它已经按照育人的要求自然地、无缝地乃至艺术地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无法再把它从整个教学时空中分离出来”,这时的信息技术可以称为“教学化了的技术”(或“教育化了的技术”)。而这正是人们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它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省会都市中已有了先行者,取得了值得人们珍视、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宝贵经验。

杨甲寅(2014)介绍了广州市番禺区的好做法,他们对“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四种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模式:“自主合作导学模式”、“读写互动展示模式”、“随机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正如杨先生所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变革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学习方式改变要以教的方式变革为前提,教的方式不变革,学的方式改变就无从谈起。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当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他们总结出的那四种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就是在先学后教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来的“融合”(吴康宁2012)式高效模式,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具有“学习活动的目标都指向语文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学习活动的策略都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学习活动的结果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特色,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胡慧莉(2014)具体介绍了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的做法,胡培兴(2014)也介绍了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而王湘英(2014)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这些在先学后教理论指导下的教与学模式的探索,都有很实在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

三、对我们进行课题探索与实践的启示

我们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我们拟开展的“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学模式”,符合吴康宁(2012)“融入”式要求,只要坚持下去,是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的。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bxj002)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DJK13ZX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程翔.试论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教育研究,2004,(8).

[2]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3]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4]朱晓民.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5]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4).

[6]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7]丁念金,陈佑清,方展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探索课程改革深水区的问题——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专家精彩内容集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8]林良富.学教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9]杨甲寅.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J].语文月刊,2014,(4).

[10]胡慧莉.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初探[J].语文月刊,2014,(4).

[11]胡培兴.浅谈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2014,(4).

[12]王湘英.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的研究[J].语文月刊,2014,(4).

[13]张荣华,刘电芝.高效学习:学习策略的生成和掌握[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14]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基于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7

系统梳理以上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04年以来, 理论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视角出发, 一是从教学的视角, 一是从课程的视角。教学视角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主要视角, 现有研究成果99%以上都是从教学视角进行研究的。

1 教学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教学视角研究的面特别广, 内容特别多,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到原则, 从教学方法、手段到教学模式, 从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到实践教学的途径, 从实践教学开展的依据到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与作用, 从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到考评机制的建设等等, 应有尽有。比较突出的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经过梳理, 概括起来, 主要学者主要从教学环节、模式、方式方法等三个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解释。

从教学环节角度解释,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一个环节, 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唐文利、赵新燕、伏虹玲、阎占定、陈丽明等等。如, 唐文利认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1]赵新燕认为, “作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2]伏虹玲认为,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3]阎占定认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4]陈丽明认为, “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和手段”。[5]

从教学方法角度解释,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余万芹、傅新禾等。如, 余万芹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6]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解释, 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持这种观点的学龄前者主要有朱振玉、李松林、吕志等。如, 朱振玉认为, “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7]吕志, 黄紫华等学者认为, “实践教学是实现‘外化’和‘内化’、‘知’和‘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8]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

这是所有的理论研究者都绕不过的问题, 理论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难或问题。当前学者已经梳理出来的困难或问题很多, 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 孙丽珍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主要面临四个现实困境“认识不够一致”、“经费不够充足”、“师资不够强大”、“管理不够到位”[9];二是教学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 吴玲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缺少周密的教学计划”、“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足”、“实践教学开展的随意性”[10];戴军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不容易操作”、“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实践教学过程难以操作指导”[11]。三是认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如, 李德敏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认识不足”, [12]没有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糜红缨等认为“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与智育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样, 侧重解决知识性、理论性的基本问题”[13]。

这部分研究大多数学者对问题的发现还不够全面, 也不够深入, 往往对保障方面的问题和认识方面的问题发现得比较多, 而对真正需要解决的教学方面的问题发现不够, 也有些学者常常停留在找问题的层面, 缺少原因分析, 有些学者误把原因当问题或是误把问题当原因。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近年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当多, 也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学者张森年提出“感———行———思”三阶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感”就是体验, 感悟, 主要依托体验型教学形式, 如参观、考察等等, “行”依托的是践履型的教学形式, 主要是让学生亲身实践, 如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等, “思”依托的是研究型教学方式, 主要是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14]学者李旺珍提出“321”的实践教学模式, “3”就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采用3种形式:每周一次重大新闻播报, 看两次纪录片, 搞两次课堂讨论;”“2”指“课后校园内的实践教学2种形式:一次演讲比赛和一次征文比赛”;“1”指“校外社会实践教学采用一种形式: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15]何琼提出“二·三·三”模式, “两个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三个实践教学平台:课堂、宿舍、校内实践基地;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感知型、应用型和参与型”[16]另外还有很多, 学者解根法等从学时分配的角度, 构建了“3+1+1”的教学模式, 即课内学时占总学时的3/5, 课外占1/5, 社会实践占1/5[17];宋鑫成提出的“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18]等等。

但也有些学者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解不清, 混淆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形式的概念, 以“教学形式”代替“教学模式”, 如学者周润提出的四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课堂、校内、校外和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再仔细看文章内容, 发现周学者提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讨论、专题讲座、模拟教学、影视片赏析、演讲辨论”[19]等教学方式, 其他三种教学模式也没有构建出什么模式, 都是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展开的。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这是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操作层面的问题, 也是当前学者研究兴趣比较高的问题。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教学环节着手研究适合的实践教学形式, 如张国镛认为, “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有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 “课后实践教学有调查、考察、参观、生产劳动、志愿服务、法律咨询、岗位见习、挂职锻炼等”[20]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谢洪兰, 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含义和形式研析》一文[21], 学者李克荣等也是从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环节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22]

一些学者从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着手分类研究合适的实践教学形式, 如刘建涛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三类:“体验性的、践履性的和研究性的”, 体验性的内容主要采取考察、参观、赏析等形式, 践履性的内容主要采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生产实习等形式, 研究性的主要采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形式。[23]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落不到实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保障, 因此有大量学者研究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以提供理论支持。学者黄蓉生等提出确保实践教学的“三个基本保障: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24]学者朱振玉则撰文强调“争取经费支持、加强基地建设、健全组织保障、建设师资队伍”, [25]宋成鑫则从机制的角度提出六大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经经费保障机制、基地保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26]

当前理论研究的不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宏观研究较多, 缺少操作层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分析, 实证分析不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陈述较多, 对原因深度挖掘较少, 常把属于表象的问题归结为属于本质的原因, 以致于提出的很多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研究常常流连于概念的字面辨析, 对很多概念的内涵依然把握不准, 以至于很多研究的概念含混不清, 误把教学形式当作教学模式研究, 把教学环节当着教学含义研究。

2 课程视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的学者当前较少, 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当数侯云霞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育教学思考》一文中, 首次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具有独立形态的一门课程。”[27]但没有说明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来设计, 只是提出了“课程论”的思想。

到目前为止, 在中国知网能搜到的从课程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6篇。傅开梅, 宋海萍合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初探》2008年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上, 重点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体现了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28]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并没有详细展开。曹洪军的《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化》一文2013年4月发表在《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上,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 他虽然提出“课程化”的概念, 但并没有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几门学科的界限, 依然不能解决内容重复的困难, 真正实现多种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共享一个活动。邓红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刍议》2011年8月发表在池州学院学报上, 文章提出“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是认为要“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9]其余几篇有周超光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2010年1月发表在《教育与职业》上, 李金杰的《对以课程化方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2010年2月发表在《教师》杂志上, 刘建涛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构建探究》2013年1月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基本上还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化的必要性、含义、内容和方式进行宏观研究, 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只能起一个观念上的引领作用, 因为缺少微观的深入的研究, 还不能真正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摘要:理论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从教学和课程两个视角出发。教学视角研究的面特别广, 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面临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模式、形式、保障条件等方面, 但宏观研究较多, 缺少操作性且偏重于理论分析, 实证分析不够;课程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 同样缺少微观深入的研究, 还不能真正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文献综述 篇8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双全”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育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的能力情感的发展。新课标指出,高中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根据其身心发展水平,对学习不能以疲劳战术取胜。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多样,没有形成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多数研究者都能够理解到有效教学概念的主旨:有效教学要实现教学中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有的学者则提出有效教学是在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的地理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内在地理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地理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的全方位发展。

目前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并且研究的内容多有重复,研究的问题不深刻,层次不清晰。

1. 有效教学的现状。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和学习方式上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以偏概全,缺乏有机整合。许多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忽视了思维训练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有机拓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被动学习,缺乏地理思维能力,死记硬背等。

三是教学方法不当,重演绎、轻归纳,缺乏有效的探究。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思维的方法是区域地理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但许多教师过分注重演绎而忽视归纳,表现在先给出概念、规律和原理,让学生去验证。演绎式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推导能力,但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归纳式教学则鼓励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要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清楚地分析,并加以适当地处理。

(1)部分研究者以实验调查为基础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①外部因素调查分析。社会对地理学科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对地理学科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这两个群体又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所以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正面引导。②学生心理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包括四个方面:兴趣与动机、学习情绪与态度、学习智力与思维、学习意志与自信。其中学习兴趣与动机、智力与思维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③教师行为调查分析。教师行为主要包括爱教育、爱地理、爱学生等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两方面。其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的能力和爱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2)部分研究者从思辨的角度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出影响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如下:①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激发学生的质疑、想象和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充分发挥课堂的功效,把培养的理念融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跳出教学只是传输接受现有知识的传统观念。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要能够对教材内容熟练、灵活地加以运用和整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③教师创新能力和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议、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达到最优。但事实上教学艺术要建立在厚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标题应该和内容密切地对应,不能提而不谈。

3. 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找到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有研究者提出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从三个侧面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应该本着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态度以及和蔼的教学态度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不是机械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交流产生共鸣后,能更高效地促进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开展。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所以,这是实现有效地理教学的第一个途径。

(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需要老师能够主动地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应该学习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加以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知识类型而适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产生疲惫、乏味的机率。

(3)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教师在充分阅读、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选择有代表性、基础性、探究性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教学的方式,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不能集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节奏安排学习的节奏。

4. 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有效地理教学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形成高质量的有效教学设计。有效的地理备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备教材,具体做到统观全局,整体把握;重点解读,吃透教材;加工重组,拓展延伸。二是透备学生,把学生视作课程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和态度的活跃程度。三是活备教法,活动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形式是目前地理课堂中最常出现的教学形式。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重视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重视教学方法与学生情感教育结合。四是预备突发事件,在目标与环节方面进行弹性设计,不是一味地主观展示课前教案一成不变。注意将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将课堂中易发生的突然思维提前思考做好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提出的奇思异想,以此生成课堂的亮点。

5. 有效地理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有效地理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有效地理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评价的概念分类;有效评价标准的确定;有效评价方式体系的建立;有效评价主体的分类;有效评价时机的选择等。对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研究缺乏深度,如果能在上述的具体方面做出更深刻的阐述,则更能推动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

6. 有效教学的调研方法。

进行教学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目前较为常用的调研方法是问卷调查,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使用对比实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较为少见。有研究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探究。该问卷调查以江苏省三十个学校的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为对象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根据外部环境、学习心理、老师行为三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加以分析,发现了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容易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最后针对结果所呈现的问题提出了有用的建议。

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而且更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但是我国的学者在有效教学研究方面还比较有限,大体处在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初步研究的阶段。着眼于目前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理论层次比较浅显,研究的角度相互重叠而不全面,研究的方法缺乏独创性和充分的实践性。因此,笔者希望广大研究者能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有个客观概览,在充分了解研究现状的情况下对有效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万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06-08.

[3]侯建成.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6).

[4]马连山,杨春萍.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利学版),2010,(2).

[5]朱丽侠.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学实践,2010,(3).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9

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虽然研究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而采用何种手段展开的。董娅在《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取向》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思想教育要求和内容,使教育对象思想转化,促进内化的中介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步进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存在状态和教育效果有直接决定作用。”(2)郑永廷在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对教育对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称。”(3)著名教授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归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对反映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被教育者个体的经验、品质、评价和行为习惯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对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说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老师讲、学生听,由于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所想、所需、所求,忽视了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马小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就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5)

第一,缺乏平等性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而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人以严肃无亲和力的感觉,缺乏现代教育平等性理念,效果很差。而新的时代条件下,信息传播快,范围广,大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难被现在的大学生所接受。

第二,重“群体”轻“个体”。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了。由于受到当前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的影响,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形式大多是开会、学文件等,即使是上课也是不分对象、层次,不考虑个体差异性,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灌输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主要是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育方法上重“群体”轻“个体”的倾向不利于大学生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第三,单一、呆板、无活力。传统的灌输教育重视“灌”而轻视“输”,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比如不分条件、对象或是不讲艺术、不负责任、不求实际效果而乱进行的现象发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强硬的灌输方式便凸显出来。然而,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强硬的灌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方法,还有如温和式灌输、间接式灌输等其他方法。要想真正地把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形成的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灌输给现代大学生,不采用多种方式而只是强硬的灌输是不可能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

第四,缺乏民主性。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采用“我讲你听”的“讲听”式、“我说你做”的“说做”式、“我令你止”的“令止”式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完全的对立关系,只承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严重违反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3.1 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结果

当前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确立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区别,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变化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生新变化。郭志钦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思路》中说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现象变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第二,公民社会的意识显现。第三,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多元化。”(6)这几点影响了当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的“道德滑坡”现象产生。

3.2 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全新的阵地,并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陈宇瀚,郝艳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中指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仅仅局限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或是周围的环境,互联网为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提供了新的道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障碍的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条件,使大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掌握新闻资讯、培养创新能力和开发研究潜力等。”(7)但是,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在网络上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谭忠毅在《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中说到:“有关部门加强了网络监督力度,但是只限于对其打击,要使大学生彻底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只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8)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

3.3 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制约,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郭志钦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思路》中提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传统的单一式、灌输式、说教式方法为主。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一,脱离了实际,变成了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其二,教育途径单一,缺乏整合。”(9)不可否认,这样的讲授方式可以达到整体的理论效果,但却扼杀了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常情况下,教师本位为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自身的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而没起到必要的作用。同时周成友在《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中提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以灌输为主的方法。首先,这种方法是以教育者的水平高于受教育者为前提的。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0)因此,为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创新。

3.4 适应大学生思想观念及心理要求的迫切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要做好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在大学生思想心理方面,谭忠毅在《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中提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在向社会化转化的阶段中身体和心理发育不可能同步进行,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局限于从高层次的政治理论方面去宣传,而没有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畸形发展和心理问题的不断加深。因此,我们要加大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力度,使心理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这才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方面,很多学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部分研究者提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创新要从思维方式的转换,理论基础研究的加深,现代化研究方法的强化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万美容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中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逻辑起点、理论基础、时代内容、现代趋势等方面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要吸收中国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坚持党在此基础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注意在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建设、信息社会等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怎样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不断探讨,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继承发展。一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发展,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继承创新;潘莉的《说理教育法研究》在系统地对中国共产党说理教育法进行理清的基础上,强调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重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创新发展说理教育法。

第二,借鉴发展。不仅包括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引用,而且也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工作方法进行借鉴。主要是对心理咨询方法的吸收和借鉴。在不断探讨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心理咨询方法,成为了重要的方法。佘双好教授在她的一系列论文中系统的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询方法。

第三,探索实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应对现在的形势在实施实践中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发展。胡钰博士在论文《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研究》中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论述了“建设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注重BBS的舆论导向、完善校园信息网、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的起点”等;杨直凡与胡树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和创新》中指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和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

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明白,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他们共同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方面,研究者们主要的观点集中在综合化、社会化、融合化三个方面。郑永廷教授1998年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中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条件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化与综合相统一的发展趋势”、“社会化发展趋势”、“手段现代化发展趋势”等。万美容教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的现代发展趋势,认为综合发展包括多样化的发展和综合化的运用,以及在业务工作、经济工作等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上方法的发展和重新建构。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方向综述 篇10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由于这种特殊性质使其在中学课程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且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加大文言文的比重。但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书面语言势必会给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形成一种障碍, 而要想成功地进行文言文教学改革以及全面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下就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 在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内心的感受、体验以及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而不应该盲目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需要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并非只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的理解能力毕竟高于学生, 传统的灌输教育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抵触情绪, 这种不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以及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阻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够注重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应该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其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阅读的导师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方法, 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文言文。然而长期以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依旧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学生阅读为辅, 这样一来就严重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也就造成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相当费时而且收效甚微。

(三)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够注重对于学生文学赏析能力的培养

由于目前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仍旧普遍存在着教师注重对应试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结合课程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将一些古代语法知识讲得足够细致透彻而把一些蕴藏在文字当中的历史文化讲得毫无生气、枯燥无味, 极大程度地淡化了对于文学赏析能力的培养, 这样一来也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面对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自然也就失去了继续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 虽然在掌握语法知识方面有些效果但却无益于学生对于文言文整体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发展方向

从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来看, 过于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制约其今后健康发展的瓶颈, 因此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对于高中文言文的发展方向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阅读数量, 而是注重阅读能力的养成, 主要靠多读多练。应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对文言文的阅读中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 而且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巩固提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指点方法, 启发思考, 答疑解难, 把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二) 重视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所以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不应该是主体, 而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文言文知识, 要关注学生情感以及态度的培养,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由于文言文本身是古奥难懂的, 因此教师的讲解过程就要结合一些历史文化背景让内容更加富有趣味性而且这些文化背景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书面语言, 因此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 要去学习和掌握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困难, 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不进行变通, 不仅让学生在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理解运用上没有任何提升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甚至会造成一种逆反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根本目的。况且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地流失, 使得我们必须对文言文教学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实践当中, 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的赏析能力而并非应试能力, 同时这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当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结束语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漫谈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69

高中阶段,政治课程记忆的内容很多,涉及的方面很广,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这几个大的版块。具体看来,都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经济生活中对于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学习中有很多定义,难以掌握;学习哲学时,很多学生对于抽象的哲学理论都难以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哲学观,什么是唯心主义哲学观,什么样的哲学理论对应什么样的方法论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很难以理解。因此,高中阶段政治教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和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对于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要耐心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从而取得新的进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增强课堂有效时间利用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增强政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政治学习防范,有侧重点地掌握课程内容,抓住重点,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程

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繁多,按照版块的划分,《大纲》对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给出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师要充分参透其中的要求,对《大纲》提出的要求进行仔细地揣摩和安排,根据自己的安排进行合理分析。同时,对于大纲重点提出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安排多一些的教学时间,对于没有重点做出安排的,教师可以简单地带过。总之,教师必须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自己的课程安排和计划。

当然,教师对于课程安排的计划和安排要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为准。对于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速度,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对于比较难的课程,比如,经济版块中商品、商品价值等的学习,很多学生一开始都难以理解。因此,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放宽教学进度,有步骤地安排学生理解知识点,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内,如果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就帮助他们课下学习,对于不懂得地方进行专门地讲解,直到他们掌握了为止。高中政治课其实难点很多,有些需要学生们以背诵为主,有些则需要学生们以理解为主,教师要按照学习的内容在具体进行安排。

二、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总结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课程一方面内容的理解比较难,另一方面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多,相对来讲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提不起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对于正是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要学生明白政治课程的教学意义。当前教育形式下,政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的桥梁,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国情,了解国家法律法规,了解我们的政治制度,思想引领等等。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打开学生思路的一扇门,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紧密关注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地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课外的政治知识,可以是新法律法规的颁布,也可以是国家重要文件的发布,在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学生的政治学习意识就培养起来了。同时,政治课必须紧密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所讲的知识适当与社会实际案例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度。

三、做好沟通交流,耐心教学

首先,高中政治教学应当紧紧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总的来讲,现在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跟不上进度,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也没有做好,很多还没有弄懂的知识学生不主动去询问老师,教师可能也无暇关心,因此,做到统筹兼顾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放低身段,坚持自己的教学原则,树立起平易近人的教学形象,让学生们对于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敢问敢讲,真正作学生的助力者。

其次,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学其实略有些枯燥。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必须耐心地教授学生,以自己的一腔热情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对于学生不懂的难以理解的地方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不能怕麻烦,要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在政治教学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态度,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互相交流,教师的榜样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要培养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必须充分地调动起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适当地拓宽知识面,安排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商品交换的环节时,教师可以按照具体安排,进行一场物品交流会,让大家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掌握商品的含义,商品交换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商品的交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等等。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让大家尽情领略其中的奥秘,课堂内容就很容易理解了。将课堂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小组讨论,让大家在政治学习中各抒己见,充分调动起大家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们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进步。教师还可以安排专门的政治宣传栏,让学生们做自己的主人,策划自己的板报专区,积极交流政治常识。开展政治课学习方法讨论会,鼓励学习好的学生积极地带动学习落后的学生,让学生们在互相学习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更好的学习防范,取长补短,融入到政治学习的热情中去。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12

1. 传统教育的误区

多年来, 我国的英语语言教学都将培养认知技能放在首位, 而忽略了学习个体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 目前的英语教学应走出两个误区。一是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忽视情感发展, 以至于出现“情感空白”。二是忽视情感与认知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尤其是情感对促进或阻滞语言学习的作用。实践证明, 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助于发挥积极情感, 如自尊、自信、动机等, 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英语教学工作中, 很多教师对情感因素的重视不够, 未能发挥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2.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以情感化学生。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加强与学生交谈并经常进行情感交流,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消极影响, 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教师以充满爱的胸襟和真诚的态度去关心学生, 不但可以引导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 而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 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根本依据, 也是师生传递、加工、转化信息的主要来源。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 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话题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的各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情感因素, 把教材传递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 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他们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使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第三,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教师应了解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 消除其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因素。为此, 教师不仅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还要注意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首先, 应创造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最后, 课堂练习要扫清语言障碍,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确保人人都能开口。此外, 课堂教学交际化可以弥补学生性格上的缺陷, 使内向型和外向型学生形成互补, 是克服情感焦虑的有效途径。

第四, 建立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既是认知过程, 又是情感过程。人本主义学习论主张教师角色的转变, 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并注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教学的互动。教师应做以下努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二关于情感的理论综述

长期以来, 人们对情感的认识主要由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主宰, 而情感教育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20世纪70年代起, 语言学家们开始充分认识到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一事实。

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 情感与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是完整人应具备的两个方面。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实现和发展。因此, 人本主义教学尤其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为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由情感所推动着的“参与”活动会导致奇迹般的教学效果的发生。

三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学说有了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进程中, 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英语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 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 还取决于他们的情感因素。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关于情感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 本文结合情感因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 分析了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 并对比传统教育全面地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是外语学习中存在个人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下几个主要情感因素影响英语学习的速度和效果:一是动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愿望和推动力。二是自信心。Krashen认为, 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英语学习的效果有关。在个性因素中, 尤以自信心最为重要。三是焦虑感。英语学习过程中, 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焦虑是由个人因素或令人担忧的学习环境所引起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英语教师, 应随时更新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 注重情感教学, 以情辅教、以情育情, 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只有在英语教学的各环节中, 教师充分考虑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下一篇:规模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