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2024-09-14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精选12篇)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1

随着江苏中学教改的逐步深入, 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与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 增加了许多新鲜的内容, 课程更加平易近人, 贴近生活。其次, 由于高考制度的变化, 政治已经不再计入高考总分, 只要求等级。这种变化必然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政治课程的轻视, 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高考分数仍然是大部分人关注的主要指标。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因此感到沮丧。但笔者却认为大可不必, 因为政治课程本身的目标为德育, 而不是单纯去追求分数, 新课改正是给了高中政治课程回归德育本质的良好契机:以人为本, 返璞归真, 重新找寻中国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轨迹。

因此, 高中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德育主阵地的优势, 明确自己的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公民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具备相应的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的提高是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把握好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转智为德。过去人们传统地认为美德是个人素养,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天分, 是不可教的。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句名言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改变了这种落后的观念。美德可以通过知识的提高而逐步建立, 普通的个人也可以通过教育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所谓“修身”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的提高的基础上的, 在这个问题上东方和西方思想趋于一致。德育和智育并非互相抵触发生矛盾, 在很大程度上智育的成果可以转化为德育成果。

转智为德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改变对政治课程的传统认识, 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 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这既需要政治老师具备比较高的理论修养, 又需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做到充分的了解。比较高的理论修养可以让老师潇洒自如地驾驭课程内容, 做到深入浅出, 用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去阐释书本的理论。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命之树长青”, 政治老师的作用就是将灰色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绿色的生活,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对学生的了解可以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当前的90后高中生思维非常活跃, 信息储备极其丰富, 但是普遍缺乏驾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缺乏自身的独立判断, 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传授, 而且最重要的是传授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怎样去处理身边的信息为我所用的方法。

转智为德还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注意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公民教育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即知、情、意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知就是知识, 主要是指人的智力方面的提高, 追求的最高目标为真。情就是情感, 主要是指人的健康自然情感, 追求的目标为美。意就是意志, 培养的是人的道德素养, 追求的目标是善。所以真正的公民应该是在知、情、意三方面都具备一定水准的人。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老式的教学观念总是在知字上做文章, 要求学生去掌握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 去应付考试, 提高分数, 但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要求政治教师应该在情和意这两个方面多做文章。

以今年的南非德班全球气候大会这个热点时政问题为例, 在知识上要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问题的历史根源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 其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时间比较长, 排放的废气总量最多, 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之中, 所以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来保护全球生态。在情感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而我们正在对她进行着破坏,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保护资源与环境上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意志上也就是道德上应该使学生明白破坏环境的行为———程度严重的违法, 程度较轻的违反道德, 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在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坚持从知、情、意三个方面综合的角度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他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相应的改变。传统政治教育过于重视智育的结果, 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理论和应付考试的技巧, 但却并没有真正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重视情感培养和道德培养, 把学生看做知情意三者相结合的活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空罐子。

总之, 笔者认为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到了要转变思维的时刻, 应该让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回归德育的本质, 担当起德育主要阵地的职责, 而这样做第一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第二要求教师具备充分的学养, 能够对枯燥的理论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仅能够传授学生课本知识, 还能够从情感和道德上把书本上的理论内化为学生内心的准则, 因为人做出某种行为, 做出某种改变往往不是因为他学到了什么知识, 而是由于他在情感上与道德意志上发生了某些变化。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变化 ③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④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评价。②说法错误。④指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选C项。答案:C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A.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B.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D.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本题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作出正确概括。A、C、D三项均是对科学发展观某一方面的理解。B项符合题意。答案:B 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这体现了党()①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执政 ③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④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党的报告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了()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②党的主张通过党代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中国共产党正确履行国家经济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党的主张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故②错误。履行经济职能的应是政府,故④错误。选B项。答案:B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面对当今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①依法执政 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③履行政治领导、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

④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通过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答案:B 6.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政治生活角度来说,原因在于()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④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不是从政治生活角度来说的。②③④符合题意。选B项。答案:B 7.(2015福建卷)从铁腕规范党内生活,到铁面问责严格执纪;从亮短揭丑的民主生活会,到重拳破除各种潜规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A.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C.遵守党纪国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党不能代替国家机关行使国家管理职能,所以B项错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能当选。政府是依法行政的主体,D项错误。材料中一系列从严治党的措施有利于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A项正确。答案:A 8.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2014年秋季学期毕业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在党校培训期间,通过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通过潜心听课读书、开展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中央党校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研修是()A.增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 B.政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C.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的重要举措 D.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解析:学员们通过学习,思想理论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说明党的执政能力增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

避风头

9.漫画《避风头》启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①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④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漫画《避风头》反映某些干部没有真正坚持执政为民理念,也说明缺乏应有的监督,①②是其应有的启示。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 10.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A.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党认真履行市场监管的职能

C.党始终把反腐败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要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行政等无形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 解析:党不履行政府职能,B项错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C项错误。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都不是无形的,D项错误。选A项。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2015年开局打好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关于政党的知识,分析我们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的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党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和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结合教材中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党有先进的指导思想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12.山东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制定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十条实施办法。办法强调,要禁止铺张浪费。省委常委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严要求自己,到基层自觉做到“五个一律”。一律不提特殊要求,不做特别安排;一律在定点政务接待宾馆住宿,不住超规格套房,房间不配高档生活用品;一律不接受宴请,自助餐也要节俭,不上高档菜肴,人数较少或不具备自助条件的安排份饭;一律不到高档娱乐场所和健身场所;一律不接受地方赠送的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要反对搞形式讲排场。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禁止铺张浪费。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山东省委禁止铺张浪费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禁止铺张浪费有利于党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严要求自己。

③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山东省委禁止铺张浪费有利于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实现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传统重认知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变为重视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不再单单侧重于知识内容的灌输,而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一、“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具体内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侧重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然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起到核心的引领作用,教育模式有了令人欣喜的改善。“以人为本”在于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将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在学习上对学生做出指导,同时也生活世界中注重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做人,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

二、“以人为本”的引导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引入是教育取得的一项重大进步。这种理念相较于原本的教学思想更贴近人性的需求。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下,人被放置在中心位置,人是教育过程中培养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事业的进步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能够融入社会,拥有社会所需的技能,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人才会同时实现成就自我的目的。因而在以人为本理念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进一步发现并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以人为本”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引导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习惯性地将学生视为盛放知识的“容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教育者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模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封闭学习转为开放式学习,由孤立学习转变为合作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政治参与”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通过网上搜索资料、查阅书籍等方式来了解民主决策的过程和方式,另一个小组通过深入走访当地物价部门来获取相关自来水价格定价的信息。在两个小组都完成资料的调研搜索后,分别委派代表上台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老师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题活动“新学费定价听证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辩论,最终完成科学的决策。通过这样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还同时开展了主动式、活动式以及合作式的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孩子社会公共参与的意识和

能力。

2.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成为课堂中老师的追随者。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十分缺乏。然而应当认识到,课堂上如果仅仅是老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这样的课堂效果远没有达到以人为本的参照标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适当的表现和发言机会都应当是老师需要努力创造的。我们学校实行“3+1”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研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老师加以适当点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内容,老师可以就当下学生与家长都较为关注又存在争议的话题“公民上街怒砸日系车”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赛,学生在辩论的时候可以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政治认同、法制意识、理性精神等基本素养。

3.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同样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老师相对于其他方面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生最终取得的成绩相比,老师也更注重的是结果,实际上这种评价方式是相对片面的,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因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从更全面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结合学生日常综合学科素养以及学习上付出与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情感投入。评价的模式也可以视情况做出具体的改变,例如按新课改的要求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进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在教育变革转型期间,努力实践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的转变,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俊.以生为本 有备而来:关于综合探究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3).

[2]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教育导刊,2013(2).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转换,初中政治,教学思维,途径

长久以来, 初中政治一直被认为是“副科”,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受到影响, 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初中政治课堂的效率比较低。而实际上, 在义务教育阶段, 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 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 也恰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准确适度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对于学生意识形态的定位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目标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 围绕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教学原则, 开展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思维的创新, 不断深化政治课堂教学思路的改革与完善, 对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本, 转换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思维的主要途径

1. 加强情感沟通, 转换传统标准化的授课模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所以, 以人为本的课堂, 更多的应该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真切的了解学生学习的难处, 需要什么, 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 一些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喜欢与否, 很多时候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不同, 同样一单元的知识, 同样一个教室, 有的老师则很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率也高, 而有的教师则恰恰相反。原来这是两个教师所教, 其中一个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肯定这个学生, 而另一个则采取了相反的态度, 这就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的结果。教师应对于学生的一些进步及时的进行鼓励, 并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因人而异的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因势利导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班级人数不是很多, 教师精力允许的时候, 可以开展分层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人为本的开展教育。

2. 丰富教学方式, 转换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

以人为本的课堂, 就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枯燥的课堂, 应该是适合初中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多姿多彩的课堂, 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进入初中政治课堂。比如, 讲授“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 可以让同学们对公交车遇到小偷的情况展开讨论, 同学们可以分组, 自愿组合, 让大家对遇到小偷偷乘客东西是该站出来告诉乘客, 还是该小心的提醒乘客, 还是躲起来假装没看见进行讨论与辩论;也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 如针对“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设置一个场景, 几位同学买到了假货, 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如拨打消费者维权电话, 还是直接跟商店老板谈等, 角色不同、分工不同, 同学们都参与进来。最后由教师讲解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另外, 也可以在每节课的结尾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下节课的知识点, 让同学们去预习, 每次上课时有一组的代表利用5分钟的时间做一段简短的发言, 讲述本组关于这个知识点与实际结合的例子, 或者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角度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并能为学生提供一次非常适合于锻炼组织、协调、口才与展示其它才华的机会。

3. 创意提问, 转换学生与教师的思维模式

以往的课堂上, 都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学生被动的回答。固然, 学生回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反映出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也仅限于此。至于, 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多少, 则不能有效反应。以人为本的课堂, 就是要转换这种提问模式, 由教师提问改为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好处在于, 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维的变化情况, 而且学生要想有效的提问, 自己也必须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 只有理解了, 消化了才能有效的进行提问。

二、结语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 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教育事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提炼学科价值性和教学质量全面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只要教学过程中, 坚持反思、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为最终培养目标, 那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必然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钱莹.浅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 (5) :168

[2]罗馨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活”中学思想品德课[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09.25 (5)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5

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16年12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全部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各民主党派新一届市委,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民主党派都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 ②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由广大人民选举产生 ③各民主党派成员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④各民族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年1月3日下午,牡丹江市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就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人选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进行民主协商。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 ②各民主党派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 ④我国在野党对执政党具有民主监督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2016年12月26日,重庆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成果汇报会举行。重庆市市委书记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采纳,更好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这折射出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关系 ②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执掌国家政权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坚持和完善基本执政方式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是

①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②让各民主党派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③完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的制度

④保障公民依法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

②完善执政方式,扩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利

③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④坚持正确理论指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④

6.党中央强调,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 D.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这是因为()①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

②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人民政协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决定权

④政治协商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2016年,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协商议政,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②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

③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④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在2017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和联合执政 ②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③它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在过去的2016年里,人民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人民政协

A.对国家重大事务有决定权 B.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C.可以依法直接处理行政事务 D.是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机构

11.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说明()①依法执政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新形势下党的干部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必须把保持清正廉洁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就要

①增强党性认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依法执政,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一、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纷纷发言建言献策。他们赞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 形势的分析和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鼓励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完善基本住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保障创新,对动员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

请结合材料运用关于政党的知识,分析我们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的理由。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课时训练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由此可见①③正确符合题意。民主党派的组织不少人民选举产生的,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相互独立,②④观点错误。

考点:民主党派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2.【答案】A 【解析】材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就重大事务主动与民主党派进行协商,体现了民主执政的方式,也是民主党派积极参与政治协商的体现,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我国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④观点错误。

考点: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政治协商职能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3.【答案】C 【解析】材料揭示了重庆市委与各民主党派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开展通力合作,体现了我国的政党制度,①④正确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执政的方式,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②观点错误。

考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我国的政党制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4.【答案】B

【解析】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 提出建议制度,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但不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选的协商。②表述不准确。④阐释的是选举民主而不是协商民主,排除。

考点:协商民主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5.【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扩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权利”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是参政党,排除④。

考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6.【答案】B

【解析】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是基本方针,C是根本活动准则,D不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考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7.【答案】A 【解析】①②是对政治协商的正确认识。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职能,但不具有对重大决策的决定权,③观点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观点错误。

考点:人民政协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8.【答案】A 【解析】“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协 商议政,多进诤言、多谋良策、多出实招,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①②。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排除③。人民政协不少执政党,④观点错误。

考点:人民政协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9.【答案】B 【解析】③④是对我国政党制度的正确理解。①观点错误,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夸大了民主党派的作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只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不能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考点:我国的政党制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0.【答案】B 【解析】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作贡献是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的体现,B项正确切题。AC观点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没有这样的权力。D观点错误,缩小了政协的外延,人民政协不仅仅是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机构。

考点:人民政协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1.【答案】B 【解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执政,排除①。经济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②观点错误。

考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2.【答案】A 【解析】保持清正廉洁,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依法执政,贯彻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①③符合题意。执政的主体是政党而不是党员干部,排除②。“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排除④。

考点:加强党的建设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二、非选择题。

【答案】13.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答案】14.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党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题中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和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结合教材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本题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拥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为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 教学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一方面实现人的社会化,培养合格公民;另一方面实现人的个体和谐发展。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以人为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着我们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追求。在我看来,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明确思想政治课程在人的发展需要过程中的功能。

从教育本质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既要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本性,它是实现意识形态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保证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实现社会的思想统一,也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与精神引导,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必须重视它的终极目标本性,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所实现的‘创造人自身’是由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身、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生活,理解人生,从而来提升人性,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实现对人的精神引导与塑造。

二、秉承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基本素养,懂得他们有什么、没什么、需要什么。

在社会学视野中,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在社会塑造与个体学习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对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社会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基础性和前提性的工作。如果社会有更多让人学坏的机会和学坏的条件,要求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这是不现实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视而不见,而是说,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且实际可行有意义的事是,不仅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精神,‘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或隐晦地’影响着眼前准备参加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青年人,而且要本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本质,深入了解大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真实状况,懂得他们有什么、没什么、需要什么。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从他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基本概念入手,了解他们对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理解,进而了解他们对这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作用的认知状况。

多年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次课、第一时间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人是什么?’,结果如何呢?笑声一片中,此起彼伏的回答是‘人是动物、人是高级动物、人有思维’之类,隐约能捕捉到一个微弱的声音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简单评价之后,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社会属性有哪些表现?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结果全场肃静,通过诸多启发才听到有人窃窃私语‘社会属性是通过教育形成’。第三个问题是‘回顾中小学学过的思想政治类课程,结合刚才谈论的几个问题,谈谈学习思想政治类课程的作用?’这时课堂不再充斥着诸如‘为振兴中华’之类的大话套话空话,同学们认真思索着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社会属性养成过程中的作用,思考着它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我告诉他们这个教育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自身发展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包括的社会化内容、社会化的载体和社会化完成的时间等等。全场肃静,绝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听说社会化这个词,第一次把思想政治课程放在自身成长过程中考虑它的功用,感受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深刻而鲜活的现实生命力。

同样,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一次课,我从‘什么是政治思想?’开始提问,到‘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有哪些?’;从‘孔子的儒家思想怎样成为正统?’再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怎样成为救世良方?’;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公民或小小村长,提出改良家乡、造福民众的思想,是不是政治思想?’通过这些问题,引导他们对过去思想政治学科零散的记忆碎片进行整合,理顺他们头脑中日渐模糊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关系,让神秘而令人敬畏的政治理论走下神坛,恢复它具体而鲜活的生命力。

从大学生把握和回答问题的状况,我发现多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理解为人的社会化和自身发展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更没有把这些基本理论系统建构在理解认识人自身、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生活,理解人生,从而来提升人性的平台上,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程功能,不知不觉中消解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却习惯于把责任简单地归罪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感叹如今学生素质如何差,很难反思自己真正做了什么、给了学生什么、能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什么,甚至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工具’,或者以思想政治的工具性为由,应付了事。对于学生来说,哪一天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基本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理解思想政治课程对个体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从心底理解和接受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基本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上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鲜活的思想平台,提升课程的内在价值,让大学生获得认识和改造自身和社会的资源。

实事求是地说,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程及其教师的地位日渐边缘化。这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提升自身的价值,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足工夫,从深度和广度上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鲜活的思想平台,提升课程的内在价值,让大学生获得认识和改造自身和社会的资源。

1、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都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但在处理理论和实际关系时,往往忽视理论的透彻讲解,满足于‘是什么’层面,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案例搜集和故事新奇方面,追求课堂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派只能把思想政治课程推向更坏的境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更要从深度上发掘,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使他们真懂真信,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讲第七章第一节关于改革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改革这一社会事物,我先从一般意义上围绕改革层层设问:

①什么是改革?为什么要改革?为了让他们从理论到社会实际真正明白‘改革是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一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辨证关系如何?

二是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学生回答无果情况下,我以生活中事例告诉他们,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方面的各种具体制度、政策或措施表现出来,形成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不同的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发展快慢高低取决于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政策和措施;当一定的制度、政策或措施剥削或掠夺劳动者的利益的时候,就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主张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劳动者就会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反抗,比如农民起义和工人罢工。

三是为什么改革为什么大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呢?让学生懂得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②结合历史上改革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谈谈改革为什么非常艰难?让学生明白改革是说到底其实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对待改革,不同利益集团会有不同的态度。改革过程中人们因受益程度的差异而在心理上造成的不平衡,这是影响稳定的社会深层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从书本理论到现实对今天的改革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特别令大学生,这些未来的劳动者和社会管理者深思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大到政府,小到一个单位,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激励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社会和单位发展是多么重要的问题。

2、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努力拓展教学内容的外延,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例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背景时,通过内容拓展,形成一个大的逻辑链条:什么是主义?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又是什么?难道中国就没有自己的‘主义’?如果有,是什么?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主义’,为什么不高举这面旗帜了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主义或者旗帜呢?为什么不是别的旗帜而是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呢?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7

一、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思想领域,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鱼龙混杂, 此起彼伏。政治课教学要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对人要求的变化、各方面环境条件的变化、人自身的种种变化而与时俱进。政治教师只有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社会、了解学生, 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二、贴近学生的认识实际, 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的认识总是一步一步提高的, 我们应该遵循认识运动的规律, 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认识与选择。无论是理论问题还是实际问题, 都应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鼓励不同意见的争论。争论和探讨不一定马上有结论, 能够受到启示、引发思考就很不错了, 如果硬性下结论, 可能会适得其反。一些涉及道德要求、人生观方面的内容, 教材的期望值较高,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循序渐进, 学生才有可能接受。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是主体的感受, 具有明显的主体性。人们通常说“思想感情”, 说明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形成过程中, 主要对形象的、具体生动的东西感兴趣, 看问题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尤其是看待社会问题。因此,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必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主观感受联系起来, 从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行情感教学。

1. 以情生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的情感资源可能会越来越枯竭 (不易被感动) 。中学生受上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有情感麻木的现象, 表现在有的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漠不关心, 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等。通过情境教学, 可以以情生情, 以境生情, 丰富并升华学生的情感。

2. 以情明理

以情激趣、以情动人、以情启思, 达到知情统一。创设能使人产生强烈情感的情境, 并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表达来感染、打动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关注学生的审美需求, 为学生营造美的环境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他们对一切自认为美好的东西都感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力, 以美启真, 以美导善。

1. 创设真挚、自然、亲切的美的情境

“美”与“情”有着天然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设置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既有真实情境, 也有虚拟情境;既有静态情境, 也有动态情境;既有和谐的情境, 也有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的美, 美在亲切, 美在自然, 美在真挚。也就是说, 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时, 情境本身以及教师的情感表达必须真挚、自然、亲切。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享受到情感的愉悦, 又获得理智、认知的满足。

2. 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 进而感悟美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者, 循超逸之快感。”审美活动要在轻松愉悦之中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 反而不容易产生灵感。学生如果过度紧张, 是不可能进行感悟活动的。教师只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才能促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 去感悟政治课的美。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8

那么,思想政治课如何贯彻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呢?

一、要尊重和了解学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所谓自尊心,它是一种建立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之上,要求社会和集体承认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思想感情。其具体表现为不愿向别人屈服,不容许别人岐视和侮辱等方面。一个具有正常自尊心的人,总是珍惜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个人在集体中的声誉。一般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既然是一种动力,那无凝应当保护。可我们那些导致学生委屈跳楼、犯罪杀人的教师却反其道而行之。显然,这样的教师至少还不太懂得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是教育立脚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单凭教育者外在的教育影响是不能奏效的———这是简单而重要的教育原理。

作为老师和家长,潜意识中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这种对“完美境界”追求的潜意识,导致某些老师和家长,因学生一时不好,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孩子;因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睛;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暇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二、要学会宽容学生

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若大的胸怀。

宽容的教师深韵教育的艺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学生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宽容的教师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宽容的教师修养有素、魅力无穷,它对下一代的成长极为有益。

需要指出的是,宽容并非放纵。我们强调爱护、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并不意味着放纵他们的自大,自以为是,爱护虚荣等性格上的缺陷。这不是正常的自尊心。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掌握方式和分寸的前提下,该批评的就用批评,以仰止他们的自大狂妄心理。同时还应当帮助学生把个人自尊心引向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上,使之在优良的心理品质方面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与心的沟通,只有在宽容的教育氛围下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三、要学会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和保护学生

首先,对学生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更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给予信任性委托等措施。即采用赏识教育,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其次,设置荣誉称号并按不同水平的要求规定荣誉称号的序列,激起学生争取与保持荣耀称号的意志行动,并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获得各种称号。

其三,创设一种积极的气氛,使全体学生对荣誉称号获得者保持一种羡慕、尊敬的感情,以鼓励竞相争取获得这种称号。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9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

1.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被提出, 儒家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的起始教育理念, 在儒家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孔子思想中的精华是“仁”的提出, “仁”这一学说是以“人”为本, 研究人的一项学问, “仁”的基本体现是“爱人”, 即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关爱, 都和自己一样有思想和追求, 这就表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孟子的重要观点“性善论”就是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具有善良的本性, 这种天生的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孟子还从理论上回答了人为什么要学会爱人, 以及什么是人的价值?就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 这是在孟子提出的理论中重点说明的。孟子作为“性善论”的提出者, 在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个体, 只要将其潜能尽情地发挥出来, 那就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仁、义、智、礼的理想的人。

2.现代社会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论。

现代西方的教育中“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种思潮, 它和人本的思想结合在一起, 演变成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力和价值为教育的目标, 自从20世纪以来,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已经被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不断地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本思想, 解释了人们对于人本思想的一些误解, 使某些有利于指导教学的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以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是体现了尊重人的性格和思想的教育。

3.马克斯主义中的人本思想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的发展是社会的发展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所以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教育必须要有促进人发展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一直主张发展个性、解放个性, 积极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 而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国情,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性、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青年, 应尽情地将自己的个性得到发挥, 而江泽民同志则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胡锦涛同志就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来, 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不断出现, 日益更新。目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在不断地推行中, 科技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 社会发展变化对于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的要求不断增加,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不断成熟和学习如何接触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形成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方面的指导。

2.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性和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应该作为初中生思想教育发展的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方面的教育课程, 为了考试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应主要发挥它的德育教育作用, 和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中的教育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制, 所以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 才能更好地焕发其活力。思想政治是一门建设性的学科,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来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把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 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注重养成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要善于将学生易理解的事例和学习方法相结合, 塑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之在学习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榜样的指引下, 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向学生慢慢地传授, 润物无声。

3.思想政治课改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逐渐实现了教育的变革, 基础的教育课程在改革中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为了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势在必行。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 也是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的规范, 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逐渐转化到社会实践之中,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早在古代就在儒家思想中得以体现, 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体现在尊重人的性格和思想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倡导促进人的发展, 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爱国思想。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倩.中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敖丽娜.思想品德课游戏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为关怀,高校,思想政治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未来。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当今信息的多样化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迷茫,只有从思想政治教育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各种问题。如今,面对的问题是:首先现今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因为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对问题的思考都不到位。造成了片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就是大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不重视。当今大学生大多都是90 后,个性都比较自主。简单说,就是个性鲜明。他们认为自己的思想很正确,不需要什么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错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形式太多单一,而且有太多的时候都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学生本身的忽略,高校只是单纯地把要讲解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却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以及思想状态,所以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从学生本身入手。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所谓的“以人为本”是一种哲学价值论概念,而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指“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与任何事物相比,无论是神还是物,人都是更重要的、更需要人们关注的、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这一道理,就如我们的口号“学校教育,学生为本”一样,在教育必须要注重学生本身,思想政治教育就更不能脱离学生。其次,还有“人文关怀”。它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总之“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因为学生就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如果在教学中没有人文关怀的话,学校就会不了解学生思想内容,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甚至是不尊重学生的看法。如若这样的话,高校怎么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好学生呢?其实无论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也罢,无论哪种措施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上理论,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考虑问题时要充分注意学生们的反应。只有明白学生是怎么想的,才能更好地将课程进行下去。而在讲课时,学生们的直接反应就是最好的反馈。要是忽略这一点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去讲的话,就会造成讲解与学生的脱节。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的以“学生”为本才行。其次,在课程进行之前,对于要讲解的内容要做到充分的了解,不能只是人云亦云的讲课。要注意学生们的心理情况。对于要讲解的内容要想想学生会怎么看,要想想自己真正想要学生学会什么等等。这些都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前考虑好。如果不做这些准备的话,就无法与学生成功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上的这些步骤,也可以说成是老师要认真地备课,只不过备课的同时,要求老师要好好地考虑到学生这一方的上课状态。只有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认真地贯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当今大学生有更高的思想上的觉悟。

三、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身边大学生思想品质中的闪光点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既然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对于学生本身来说,无论学生的年龄是多大,不管他是80 后还是90 后,任何时候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的存在,使得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混乱,为人处世上也多了许多的不确定。这时候,老师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老师关注身边学生在思想品质中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处事方式给予积极的肯定。这也是从某种方面肯定了学生的价值观,加强了“以人为本”教学观念,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其次,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要想让学生们听得用心,那么讲解的内容就应该生动活泼,让人记忆深刻。尤其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点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加强人文气息来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讲解比较枯燥,讲解的时候,如果以身边学生的真实事迹入手,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同龄人的感受来看待问题,所以更容易获得学生们思想上的共鸣。这样,会使得教学中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得更加顺利。

(二)树立人本理念,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俗话说:一个人真的强大并不是身体上的健壮,而是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顺利进行,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其一,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心理素质教育的讲座。这样,学生们一旦思想上有了什么烦恼,即使不告诉别人,也可以有一个指南针,自己去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既可以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处,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通过与人沟通,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人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加强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通过以上手段,可以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们思想上的觉悟。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会感觉到自己在被学校时刻关心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方法能够加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但无论哪种方法都会使“以人为本”的观念得到加强。所以高校们应当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

(三)增加教学实践活动,使人文观念深入人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学实践。所以,要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气息,就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不可否认,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实践的形式更容易使学生们接受。因此,要是在教学实践中注入人文观念的话,在师生的心理就会加强对于上人文观念的理解。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学实践的重视,教学实践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让学生们就一社会现象排话剧,或者是辩论会,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来吸引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增添教学中的人文气息;学生们会更觉得学校所教授的课程与自己息息相关,进而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这时候的行为就加强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因为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学校对自己的关注。这时候,学校的“以人为本”也将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人文观念将会深入学生们的心。同时,学生们的直接反应,使老师们会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他们也会更加关注所谓的人文关怀。这样,人文观念将会得到全体师生的关注,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成功。

(四)与学生一起讨论某些道德观点,加强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11

一、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1.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完全从教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注重的是如何来讲这篇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的教,没有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的机会,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不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考虑的是当学生面对这些内容时学生会如何展开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应如何指导学生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制订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流程,完成教案的预设。这样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2. 树立全新的教材观

对于教材的处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唯一资源,严格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教教材”的观点,而是要以教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以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为中心,设计一些先基于教材、后高于教材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训练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深入与升华,使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将所学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这样的设计环节既可以满足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开展有效而深入的探究活动,同时可以将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语言,促进学生英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教师将条条框框分析得非常详细,学生只负责听与记,而使得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机,造成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在教学中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也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解决任务的主体,以任务为核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任务,从而在学生间展开积极的认知活动,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Unit 3 Places of interest时,对于课文内容的讲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充分的阅读与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参与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主动的探究,教师在各组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启发,加强引导,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这对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让学生得到“鱼”,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将所有的知识没有悬念地传给学生,要学会“留白”,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发言,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处于不断的置疑与释疑的互动学习中。对于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要让学生自主解答,主动探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展开时,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给予必要的启发与引导,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则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各类考试对阅读理解的考查题型有很大一部分是推理论断题,也就是说学生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需要根据全文大意与细节来进行推断。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利用好每一次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猜测与推断,以此为例,使学生掌握这一类内容的学习方法。词汇、复杂的句型也是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当学生遇到生词时,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查工具书,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构词法或联系全文猜测词义。当遇到复杂的句子一时无法弄清句意时,不要停下阅读的“步伐”,而是继续读下去,要让学生学会结合语境与全文来推断。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学会找到全文的中心句、主题句,找到段落的中心句,学会结合全文大意来推断与猜测。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将新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深入落实,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 篇12

一、转变观念, 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进行指导, 使他们能够高效地进行探究, 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通过探究和思考来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他们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让学生在新颖的学习环节深入探究,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高效进行。在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 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

在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他们的兴趣和数学知识结构进行设计,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己的需求作为学习的动力, 激发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在进行设计时, 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的本质, 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 结合课堂讨论进行教学,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开展讨论能活跃课堂氛围, 在轻松、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情况, 他们通过讨论, 能够从多个方面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 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 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效率,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开展讨论教学方式, 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同时, 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对他们进行指导, 让学生的讨论能够始终以解决数学问题为目标, 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用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全部学生,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结构、智力等因素存在差异,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和进步也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探究和思考, 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进行分层, 可以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层次进行。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分层教学的本质:采用分层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而不是对他们人格的分层。教师要尤其注重差等生的心理状况, 让他们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探究,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从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 逐渐达到发展目标, 使分层教学获得实效。

四、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开展合作学习, 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小组成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 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 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上, 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 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学生发言时, 教师要认真聆听及时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点。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 可以设正方、反方, 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 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 在思维的碰撞中,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刻, 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常会遇到一些障碍, 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 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 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其思维过程,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 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并适当点拨,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抗挫能力, 引导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与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和量。

总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教学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 获得新知。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能极大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转变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卜益伟.运用“学讲练点”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

[2]阮江辉.探索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

上一篇:神经干细胞移植下一篇:星级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