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2024-10-06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精选12篇)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篇1

政治高考近年来越倾向能力考查, 这使政治课不仅面临更新知识的挑战, 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考验。传统教学为提高能力, 我们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 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 但效果往往不佳。很多老师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认为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 高考的时候新闻都成旧闻了, 殊不知, 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路, 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 从高考的效果来看, 基本满意。我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引入时政。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 知行统一, 就必须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 有目的引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 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 合理利用课本事例, 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注意博采, 广泛选材,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 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因此应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 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在预习中引入时政,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 设置“预习通知单”, 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 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 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 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这样, 从基础知识出发, 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 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 学生希望得到这样的预习通知单, 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

知识点评。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 列于副板书。然后, 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课堂小结之后, 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 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培养了, 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那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时政快讯政治课要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 窗外事也一无所知, 学生视野狭窄, 能力低下可想而知。为此特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 但不确定, 如重大事件发生时, 甚至可以一天两次及时报道, 组织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报道, 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讯员予以奖励。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 开阔了学生视野, 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自由论坛栏目。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 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 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 教师是配角。回顾一下, 曾有许多热点问题我们讨论过, 以政治为主, 也有别的方面的。如:家庭投资与股票、再就业、大学生不包分配, 科学幻想、以及中学生早恋等, 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 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发表意见, 但话不宜多, 否则, 限制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论坛里, 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主动发现问题, 明是非、辨美丑, 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堂内外, 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拓宽了视野, 发展了能力, 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 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 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篇2

摘 要 在当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并且以此提出改善措施,希望对未来高中政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教育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50

On the Politics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LU Guanghui

(Longlin Middle School,Longlin,Guangxi 533400)

Abstract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s in high school.In this paper,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problems,and to propose improvement measures,hope to help for the future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high school education; politics teaching

在高中教育??中,政治课程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升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从实际的高中教学中,笔者却发现,政治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而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同时也表现在教师对于政治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在这两者的影响之下,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就是教师的不重视,让家长和学生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而之所以会导致教师与学生观念上的不重视,是因为进入高中后阶段的学习,会开始进行文科与理科的划分。而在高考当中,理科学生不需要考政治,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教师、学生和家长自然不会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文科生虽然在升学考试中需要考政治,但是,政治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要远远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课程。因此,即便是文科生,也会将学习重点放在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当中,而对于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较为忽视。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完全是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根本无从谈起。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对于政治课程教学的不重视同样也是因为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除了应试与升学以外,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当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政治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及政治思维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与政治素养,是因为面对当前社会上泛滥的错误价值观,譬如“拜金主义”、“笑贫不笑娼”、“享乐主义”及“极端自我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政治教育来加以纠正。与此同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注重政治课程的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及政治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道德观念。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除了前文笔者所提到过教师、学生、家长观念上的忽视以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明显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之所以会导致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高中教育中,政治课程属于文科课程。因此,当文理分科之后,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政治课程就如同鸡肋。而在这个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一般都认为政治知识只是文综考试的一部分,因此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这样一来,就导致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有所提高。而在文科班的教学当中,考虑到政治是文综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政治教师的重视度会相对高一点。但是,对于政治课程的教学也往往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层面。然而,这样的方法较为死板枯燥,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失去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政治课程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2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当前笔者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或者是性格特点,这就导致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是千篇一律,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充足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个学校中都开始了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素质背景之下,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才能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以及行为偏好,这样一来才能根据高中生特殊的心理以及情感状态,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除此之外,在课堂导入环节,目前有许多教师都只是采用寥寥几语来导入,这样一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进入较为兴奋的学习状态,遑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一定要采用较为生动、新颖的导入语来开启政治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提问或是设置悬疑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抱有疑问,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探索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除了注重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外,更加重视的是学生个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课程内容的传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进行合作及探究学习,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通过探究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3)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也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程学习当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然而,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学生大多也只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这样一来,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是在考试之前,学生也只是采取较为敷衍的态度来进行课程的复习及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在政治课程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政治课程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譬如社会调查、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政治课程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也能够运用政治思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2.2 改善政治课程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要想提高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要改善当前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当前政治课程教学现状,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扭转当前政治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高政治课程教学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然而然,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更是要做到?@一点。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的就是在进行政治教学中要将政治的理论知识与当下时事及以前的历史事件相结合。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程知识。同时,通过挖掘时事背后的政治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将政治理论与时事及其他问题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有助于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手段的创新,指的就是结合常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辅助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3)因材施教。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充分了解并且接受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此来挖掘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并且针对学生的优势加以培养,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要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正视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扭转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困境。而笔者认为,任何解决措施的实施,都是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改善当前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岩.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24):90-91.[2] 吴称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探讨[J].学子:理论版,2015(23).[3] 吴琼.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181-181.[4] 王冬梅.基于素质教育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5):59-59.[5] 康德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路径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2(8):144-145.[6] 顾佳.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J].教育,2016(11):00243-00243

高中政治教学的道德教育 篇3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全体公民道德水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公德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却屡见不鲜,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规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都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它们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别说见义勇为,直面歹徒,面临生死考验时个别人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应当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而高中生群体中也不乏有这种现象,所以我们政治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的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在较长时间内甚至终身受用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呢?

第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第二,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是以境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情境教育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之一,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念的目的。

第三,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進入21世纪,置身于文化时代,现代人对文化具有旺盛的需求,深受文化影响,其道德人格塑造应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深入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现时代的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的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全面的人才!

让创新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学 篇4

一、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势在必行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 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自主招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录取条件, 选拔出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 考试成绩已经不是唯一被高校录取的指标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升学与就业, 避免变成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推广创新教育。

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融入方式

创新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创新教育提倡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1.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政治内容抽象、枯燥的特点, 教师要提前备课, 结合一些经典的故事、漫画等,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具体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例如, 在讲授哲学中“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内容时, 笔者就结合现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环境污染现象来具体说明。近十年来, 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人们可支配的财物也快速增长, 但是这样的快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忽略了生态学系统的平衡, 透支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 甚至局部破坏了生态系统。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大气、土壤等最基本的物质都受到了污染, 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惩罚。通过这个事例给学生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了教材内容, 还能促使学生从自己做起, 做一名环保志愿者。同时, 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深刻理解政治内容。

2.选用恰当的课堂形式辅助教学,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 必须借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在课本上, 而是在实践中。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 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学习价值规律一节时, 笔者给学生预留了几个思考题:我们住的房子的价值由哪些因素决定?当前影响房子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跟价值有什么关系?课堂上教师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踊跃发言, 把能想到的影响房子价值的因素都列举出来:土地成本、建材成本、税收、供求比例、人均收入、投机等等。通过讨论, 学生得出结论:商品房的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虽然短期跟价值相差很大, 最终房价会回到合理的价位。这种讨论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比较抽象的内容, 而且使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他们发现和研究身边典型的经济现象,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乐学”“好学”,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参与式教学是在“以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中心, 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 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从讲台上走下来, 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合作。为了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笔者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协作, 优势互补, 共同完成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都会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时政演讲”活动。学生演讲的内容很宽泛, 既有国内外重大时政, 也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现象。笔者刚开始给学生指定演讲题目和大纲, 由各小组完成演讲内容的归纳整理, 然后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自己就能选题, 针对选题从网上和报纸上借鉴相应的数据, 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关注时政的习惯和学习政治的兴趣, 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让德育内容潜入学生的心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德育内容丰富多彩、俯首可拾,教师只要有心、用心去深入挖掘,便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如在高一经济常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人民币”上的图案,讲解道: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正面均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我国著名的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分别选用了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学生学习完这一内容,除了了解经济常识的道理,还深深地感到“一个强大的祖国,一定要有强大的信用体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德育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把教材中的思想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可运用讨论法就“人性自私论”展开辩论,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他们的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育智不忘育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思想道德理论融入学生的心中。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洗礼

1、现实的榜样对于德育教育有无穷的力量,最能打动学生心灵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可使用电影、电视等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高三《政治常识》第三课讲解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时候,我选播了电影《孔繁森》片段,电影中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同时,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也体现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典范,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思想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

2、实践是面对面的德育教育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如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节内容之前,为了让城镇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农村,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我把调查我国的“三农”现状作为寒假作业,请高一全体学生利用春节,调查身边的农民,了解农村,从中真实地体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分析该如何发展农业。高一年级上交的560多份调查报告中,380多名同学有第一手资料,占全体的67.9%;其中有50%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农村的现状。与一些贫困地区相比,城镇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机会,要更加珍惜周围的一切。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四、联系时政热点,以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升华

时政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德育的焦点。它新颖、快捷,最扣学生的眼球和心弦,教师切莫错失教育良机。在《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之际,我给学生全面分析两岸关系后,学生由衷地为这一部法律高兴,他们说:“一个国家法制的健全对促进国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分裂国家法》就是这样一部适时出台的法律,它可以遏制台独势力的扩展。但是,仅仅靠一部法律还是不够的,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换来国家的和平统一。”

中美发生纺织品、服装贸易等磨擦,我抓住时机给学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学习汇率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热点、点评时政;还给学生拓展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平价购买力”等理论,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和支持中国的汇率制度,从内心渴望祖国强大。

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讲哲学人生观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他们,用先进人物在科学荣辱观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引导他们,用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他们。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育模式;教学改革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教育,是推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因而必须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和创新,特别是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政治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高中的重视,但当前我国一些高中在开展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高中以及广大政治教师深刻认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于破解当前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一、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随着新形势、新任务对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此需要高度重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推进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科技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能够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特别是通过培养高中政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将走在持续创新的道路上;另一方面,推进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主要是由高中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所决定的,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当前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还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知行合一”还没有得到加强,对此必须积极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二、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高中都高度重视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也积极引导高中政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缚,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体现在“三个缺乏创新”。

1.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须高度重视理念创新。但从当前个别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比如个别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没有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目标,理论教育过多,导致高中学生尽管掌握了很多政治理论,但却没有达到“知行合一”,这说明个别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还不够科学。

2.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当前我国一些高中政治教师尽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但教育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比如从当前一些高中政治教师开展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讲、学生听”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横向联系,但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同样制约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3.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对于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但当前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偏重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内容十分薄弱,很多高中政治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只是要求学生将“24字方针”背诵下来,并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的解释,学生只是掌握了24个字,但却缺乏深入的理解。

三、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

1.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重要的基础。这就需要高中要对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目标,积极引导高中政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学校要为政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条件,比如应当多开展一些座谈会,让广大政治老师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再比如要加大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强化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教育和培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知行合一”成为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还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合作,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化建设;要积极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探索情感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拓展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3.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强化高中学生“知行合一”,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要在遵循高中政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比如要高度重视“红色教育”,多开展一些体现革命传统的实践教育内容,特别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紧密联系起来,提升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再比如还可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参与社区活动,多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是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绝大多数高中都高度重视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但按照“新课标”特别是“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内容都存在创新不足之问题,这就需要高中特别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大力推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重点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霞.隐性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周鹏.高中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

高中政治教学要渗透国防教育 篇7

一、明确“国防之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平时教学一定要突出国防在改革、发展、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哲学与生活》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看到发展是目的, 改革是动力, 稳定是前提, 而国防是确保稳定的“硬件”。没有强大的国防做保障, 就不能为改革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就不能为经济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活》教学中要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上认识国防的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立国之本, 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被载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有助于发展人民民主, 实行民主法制化, 决策民主化, 践行依法治国。而人民民主专政的这种重要性正是通过国防建设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只有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 才能为国家安全、统一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渗透“国防之念”

国防关乎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 关乎国家的政权完整和统一, 关乎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关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更与我们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强则民富, 国弱则民穷”, “大河有水小河满, 大河无水小河干”, 都说明国与民的关系。因此, 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国家之事, 更

筅甘肃省漳县第一中学张军智

是每一个公民之事。《经济生活》教学中, 要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这种理念渗透和迁移到学生的心田。在我国,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当我们生活在和平、宁静、安逸的环境中时, 当我们举家安居乐业时, 当我们的改革、建设顺利进展时, 我们可想到过国防?我们可想到过千千万万戍边守国的将士?可想到过许许多多忠诚的和平卫士?可想到过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要让学生懂得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 从而使国防观念深入人心。《政治生活》教学中, 在讲解公民与国家关系时也要强调这种理念, 渗透这种意识, 做到“心有国防”, “情系国防”。

三、剖析“国防之理”

国防之理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许多章节, 蕴含在其各个部分。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剖析, 要明确其深层内涵, 理解其精神实质和行为要求。《经济生活》教学中,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既需要“把蛋糕做大”, 也需要“把蛋糕切好”, 而“切好”中就要涉及消费中国防开支所占的比例问题。财政在资源配置、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人民生活、国家政权巩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发挥财政在巩固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就涉及到财政对国防的支持问题。《哲学与生活》教学中要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明确: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要性。用意识反作用原理分析理解: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导方针的必要性等。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剖析:国防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等。《政治生活》教学中要明确: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对内和对外职能的应有之义;我国国家机构中,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灵魂, 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国防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国防, 反对“台独”、反对民族分裂行径, 反对披着宗教外衣破坏和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切勾当;加强国防既要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又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们的国防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践行“国防之举”

要建设国防、加强国防, 就党而言, 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国防建设的坚强的领导者。只有加强党的建设, 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才可能建立强大的国防后盾。就国家而言, 国家机构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为国防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分配中要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 确保合理而适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国防建设。要履行好文化职能, 培养国防建设需要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发展国防科技, 为国防实力的增强提供支持, 为综合国力增添法码。要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推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长城。要积极履行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对外职能, 反对外来侵略、干涉和颠覆。就公民而言, 要心有国防, 情系国防, 在行动上支持国防,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参与国防, 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从而处理好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军与民的关系等。

总之,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承载着国防教育的重任, 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国防之义”、“国防之理”、“国防之举”, 从而达到“明理、怡情、导行”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材中

“边角史料”

在教学中的运用

筅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王永中

现行高中必修人民版和选修人教版历史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穿插了许多“边角史料”, 如【导语】、【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史学争鸣】、【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图片】等。这不仅是它的一大特色, 也是它的一个亮点。这些“边角史料”的内容具有灵活性、新颖性、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等特点, 科学地运用它们可以增强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丰富教材正文内容,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些处于辅助地位的片片“绿叶”,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途径, 来凸显正文这朵朵“红花”。然而,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这些“边角史料”的存在与作用却视而不见, 把它们当成真正的“边角料”, 只要看见, 他们不是一笔带过, 就是照本宣科。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尝试和体会, 就历史教学中“边角史料”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运用“边角史料”导入新课

现代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研究发现, 在40分钟的一堂课中, 学生思维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常规教学中学生思维变化呈如下规律: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10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 在第10~30分钟内思维处在最佳活跃状态, 而最后10分钟内思维水平则逐渐下降。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就要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8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 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 生怕说错话, 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 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 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 更谈不上创新。因此, 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这样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 “不怕学生观点错, 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 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

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 认为这是消极的, 造成中国与世隔绝, 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 敢于“质疑”, 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 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 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 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 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 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 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促使学生积极质疑, 大胆创新。

二、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创新

(一) 是要善于设疑, 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 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 制造学习障碍, 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 点燃思维的火花, 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如讲“商品”时, 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 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 (1) 一提到商品, 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 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 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 (2) 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 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3) 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 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 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与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集体主义”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进行“班训、班徽设计”比赛,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讲经济常识可组织“股市追踪”;讲哲学常识可进行“哲理辩论”;讲政治常识可以举办“时事述评”等等,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形式。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大力改革课堂教学,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 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 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 搜集材料, 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 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 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 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 “老师”必须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 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 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2)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而课堂讨论是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有效形式。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篇9

社会生活中,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 等现象依然存在。学校生活中, 学生对地上的垃圾、破损的玻璃等视而不见。主动问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少之又少。

政治学科以其唯真的态度, 丰富的素材, 精密的反思等独特的学科优势, 在中学生担当教育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如何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渗透担当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教材, 正面宣传, 渗透“担当”

重视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与担当教育有关的显性课程要素。高中思想政治课每个模块都渗透担当教育的内容。比如《政治生活》, 要求学生要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要了解政府的性质职能, 支持政府的工作, 监督政府的行为;要心怀祖国, 关注世界, 维护国家利益等。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 达成三维目标, 渗透“担当”思想。

深入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与担当教育有关的隐性课程要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担当教育的隐性课程因素主要有:第一, 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将拓宽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担当教育。第二, 政治教师要具备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政治教师要为人师表, 行为示范, 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榜样的力量”的教育。第三, 民主的教学氛围。民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 愉快地合作, 快乐地互动和分享,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激发“担当”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增加乐趣,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 对提高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创设激发学生担当意识的情境呢?常见方式有这么几种。

第一, 演讲会、辩论会、讨论会形式。在学习“企业的经营”时, 举办“企业应该重视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的辩论会。在学习“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政策”时, 举行“如何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 这种形式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担当意识。另外学生在搜集资料、积极讨论、辩论、演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对相关问题的责任认知, 有利于学生形成责任情感和担当意志。

第二, 角色模拟。在学习“创业与就业”时, 让学生分组模拟“就业招聘会”。在学习《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 让学生举行“实行阶梯电价”的听证会。在学习“主权”这一知识时, 可以举办一场“我国政府关于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的新闻发布会。角色模拟通过学生设身处地地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增强了学生在一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的创设和角色的进入, 架起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使学生感受社会, 理解社会, 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成为勇于担当的公民。

第三, 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去采访一位人大代表, 要自己约定时间, 自己设定采访提纲, 特别要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 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和采访感想。实践使学生体会到了守时的责任、尊重对方的责任、独立思考的责任、关心社会的责任。

三、联系现实, 启发思考, 内化“担当”

要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得以增强的担当意识内化, 并产生自觉的担当行为, 高中政治教学就必须联系现实, 启发学生思考, 形成反映时代要求的担当意识, 并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对政治学科来说, 学生应当内化的责任意识最基本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 尊重政治的负责精神。日本的教科书事件, 各种影视文学里的戏说政治, 为了“眼球效应”的所谓野史、新论, 都是对政治的歪曲和捏造, 是对政治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应当教导学生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明辨是非, 坚守真实的政治。第二, 肩负政治使命的社会责任感。当我们指责学生缺乏对国家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时, 首先应当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 尤其是我们的政治教育。众多的优秀素材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产生一种责任需要?我们的课堂设计应该让学生自主产生“悟”, 达到情感升华。比如讲到“国际关系”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用数字、图片、影视材料展示, 不需太多的语言, 学生就能进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意境里。因为爱所以有保卫她、建设她的责任需要。第三, 为自己的行为担当的品格。人类疯狂掠夺自然, 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稀缺, 人口资源环境的不协调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 人类要尊重自然, 科学发展。政治教师应向学生揭示的是一部人类必须学会负责的政治史, 这样的政治教育所滋养出的是一个敢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现代社会是竞争性极强的时代, 谁有担当、谁有创新, 谁就能生存和有话语权。没有担当, 就没有正义的举措, 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摆在高中政治老师面前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如何敢于担当、敢于做事、敢为人先。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篇10

一、努力创设和谐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 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大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 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 只有在宽松、平等、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 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有多种方法, 其中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至关重要。虽然高中生大都比较自觉, 但毋庸讳言, 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比如某日下午, 我正在讲《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发现一个学生似有睡意, 讲了没几句就听见了他的鼾声, 学生的注意力也全被这鼾声吸引住。有的学生偷偷发笑, 有的学生紧盯着我看我怎么处理。这时, 这个打鼾的学生也被他的同桌推醒了, 正不好意思地左右环顾。我说:“请大家不要责怪他, 这两天他确实辛苦了。他奶奶刚去世三天, 白天在这上课, 晚上回去要尽孝, 想睡觉这很正常。也希望这位同学中午抓紧时间多休息一会。”我的话中不仅没有丝毫责备之意, 而且明显地站在这个学生的角度说话, 打鼾的学生立刻站了起来说了声“谢谢老师”, 不少学生也都松了一口气。课堂教学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 教师可以将责任拉到自己身上, 或者用幽默的口吻调侃一下, 以缓和班级紧张的气氛, 千万不要怒气冲冲, 颐指气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播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是创设和谐氛围的好办法, 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 , 我常注意使用导入的技巧激发兴趣, 比如运用设疑导入、故事导入、课件导入、鼓励导入等, 也常以活动的形式、探究的方法、辩论的手段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温馨,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认真构建互动课堂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也就是师生关系。在这统一体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也该尊重教师的劳动, 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 才能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为此,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彻底转变, 从传统的权威讲坛上退下来,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互动课堂上的教师还应该作为统一体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所有活动, 而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比如, 学生交流, 教师不应该袖手旁观, 而应该走到学生中去, 跟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如果学生开始辩论, 教师又何妨参加其中的一方,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让学生时时感到教师的亲切随和。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 我组织学生辩论, 正方的观点是:管得越多越是好政府;反方的观点是:管得越少越是好政府。我与学生互动, 作为正方的一员参加了辩论。通过辩论, 大家逐渐统一了认识: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既不“越位”、也不“虚位”、更不能“错位”。教师的参与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这种情感的和谐为学生的认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 我组织学生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 应该怎样建设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我也自始至终参加了班级一个小组的讨论, 并在大家阐述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总之, 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不能置身其外, 而应深入其中。

三、积极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不同, 思维特点各异, 兴趣爱好不一样, 教学时,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张扬学生个性, 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无数实践都证明, 积极持续地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才有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 我努力身体力行。学习了《多彩的消费》以后, 我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活动, 如家庭消费结构调查、高中生消费心理调查, 然后组织学生点评。为了张扬学生个性, 我让点子多的几个学生进行策划, 让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学生负责活动主持, 让总结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总结。由于不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活动开展得也相当成功。考虑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有时, 我还反向张扬学生个性。比如组织学生演讲, 我让不喜社交的学生组织稿源, 让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上台演讲, 或者是让开朗型跟内向型的学生各自成为一组, 进行演讲比赛, 事后都对他们表扬鼓励, 以使他们逐渐适应竞争模式。虽然高中阶段这种活动并不频繁, 但对学生的启迪还是相当大的。

论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篇11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背景

1.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分取人”的势头有所抬高,日益成为新课改的阻碍。在这一形势下,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通常被培养高分学生的目标所取代,素质教育也开始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政治教学课时,对德育教学应付了事,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意识形态的冲击使得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阻碍,加大了德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难度。

二、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策略

1.以德育作为政治教学的先导。

教师要摒弃“唯成绩论”的落后教育理念,以德育作为政治教学的先导,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习惯,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立场,客观审视现实问題,提高是非判别能力;另一方面要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将德育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审视社会、思考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高中教学改革进入良性循环。

2.把德育当作政治教学目标。

在高中德育实践中,学校必须整顿教学环境,加强正向引领,把德育当作政治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此,学校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道德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评价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此,要想实现德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心服”。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演讲、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自由表达观点、看法,从而使德育深入学生内心。

3.发挥教师的德育引导作用。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迟到早退、着装不雅、态度怠慢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引导作用。当然,在政治教学实际中,教师难免会犯错误,但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指出错误后及时加以改善,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行为榜样。

可以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就是最好的道德教育。对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样就能赢得学生尊重、信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德育教育政治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态教育,渗透

有效地渗透生态教育,会让高中政治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体会会更加直观,也更容易感受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生态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要点,首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要明确自身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与思考探究的空间与平台。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主体性,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获取。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进行生态教育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这是学生能够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究,并且能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生态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凸显,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互动中慢慢理解相应的内容,进而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非常重要,这会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高效的思考探究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如这个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其他周围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能不能把“周围”二字去掉,变成“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相互辩论等探究过程,能够充分认识到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合作学习的逐渐深入中,学生慢慢意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知识点的内涵,对于这个哲学问题也能够形成正确认知,这才是生态教育背景下应当收获的有效教学成果。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生态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要让学生对于困难有克服的决心与毅力,并且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思考与分析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些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伴随学生,并且激励学生,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比如,在教学“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猪肉的价格比较低,很多商贩都不卖猪肉了,改卖水果,这是为什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兴趣,问题解决后也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学生只有喜爱政治课程的学习,并且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点,并且充分理解与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三、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

提供给学生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样是开展生态教育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梳理思路,把握知识要点,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慢慢增强。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课堂上要多引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同时,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时教师也要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碰到思维瓶颈时要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探究问题。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可以让生态教育在课堂上得到更充分的渗透。

比如,在教学“商品的概念”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把书本中的商品概念讲给学生听,使学生理解商品的概念,如果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展开课堂上的生态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前备课活动,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要引导好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预设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与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积极地给学生以指导。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这会让学生找到更多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得到有效发展。

上一篇:高中生的特长培养下一篇:中学生数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