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2024-06-06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精选13篇)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1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近年来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过分强调升学率,使得不少任课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现谈谈个人一些作法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例如: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又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深挖掘、勤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数学教学中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要培养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五、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将社会变革中敏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最显著的内容补充进去,融汇

进教学中,诸如增长率、物价、造价、利润、储蓄、规划、生态平衡、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方程等等。数学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促使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工作者应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以正确的眼光观之,所拥有的不止是真理。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美。”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论 朱春玲

2011/1/11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2

一、利用教材辅助课堂环保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等环境方面的知识, 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稳定性等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抓教材上已经列出的关于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的例子, 再结合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悲剧, 精心组织设计课堂教学, 告诉学生破坏环境的后果, 让学生感受到:如果人类还是一味地、不加控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各种资源, 就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如日本由于排放工业污水而引起的水俣病事件和痛痛病事件, 伦敦排放烟雾造成一万多人死亡的悲惨事实, 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 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生物入侵, 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永不衰竭的话题, 我国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遏制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教师要把这些知识都结合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加强课外实践, 深化环境教育

1. 结合本地情况进行课外实践。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教育,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能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化工厂、造纸厂进行社会调查, 留心观察严重污染区域周边的花草树木生长情况, 记录下来, 写出调查报告, 以及治理措施、建议等,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2. 利用好传统的环境教育日, 组织课外实践。

在1997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会上, 明确制订了21世纪的第一个“环境教育10年”, 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因此,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要利用好一些传统的环境教育日, 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无烟日、全球节能一小时等。在这些教育日期间, 教师可以结合有关课题, 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环保知识的讲座、征文比赛、辩论, 以及举办一些环保节目等, 并通过学校的黑板报、墙报、报纸等进行宣传展览。通过这些活动使生态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 在无形中养成参与环保活动的习惯。

3. 开展课外宣传活动。

课外宣传是学生走出课堂, 培养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走出班级, 向其他班级的好朋友, 或者身边的亲人讲解环境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在行动中切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样, 通过实践活动, 来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从而促进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和环保行为的产生。

三、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的方法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高中生物课学生并不重视, 要想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教师就要布置一些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课后作业。如:布置学生做一些资料调查、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作业,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探究《酸雨对植物萌芽和生长的影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收集矿区土壤污染情况;采集一些附近的植物样本, 进行实验观察;收集一些人类破环环境的例子;要求学生运用网络, 调查一些面临灭绝的稀有动物等。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来临前布置办一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 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收集资料的能力, 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李海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等环境方面的问题, 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谓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 长期以来,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 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并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之中有必要融入环保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3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二、充分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例如: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巴期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又比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2008年9月25号晚上9点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深挖掘、勤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数学教学中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废品,体育不好是次品。作为教育工作者观念要创新,树立新的人才观。要培养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诚实信用,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业进取心,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五、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利用诸如编拟数学题组等教学手段,适时地将社会变革中敏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最显著的内容补充进去,融汇进教学中,诸如增长率、物价、造价、利润、储蓄、规划、生态平衡、我国发射的神州三号运载火箭的运行轨迹方程等等。数学教学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促使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作文教学中去 篇4

语文课上,我们编广告,演小品,猜谜语,让语文与生活联姻,我们战《三国》,赏《红楼》,侃《水浒》,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努力拓宽阅读新园地。课下,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去凝听淙淙的小溪,心上动人的野花。享受茂密的绿林。让大山的褶皱撞击他们撞击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绿油油的麦浪激荡他们灵感的诗行。由于有了生活之“源”,学生作文再也不言之无物或者谈“文”色变了。一草一木,一碑一石,一滴露珠,一多浪花都会成为他们笔下的一首诗。张杰同学曾在作文中这样描述“成语表演”活动课的热闹场面:

“最有趣的要算王斌、郑鹏表演的“以身殉职”这个成语了。郑鹏拿着一个三角板当镐,王斌手握长把扫帚作锹,好象两个筑路工人在凿岩,忽然,郑鹏丢下手中的镐,猛的将王斌往身后一推,口中大叫:“同志们,塌方了,快闪开!”随着他口中模拟的“轰隆”一声,只见他身子摇了几下,白眼翻了几翻,缓缓歪倒在王斌怀中。成语猜出来了,可大家笑的早已是人仰马翻了。

“表演起来最有难度的当数我和申俊凯抽的“妇抚而乳“这一句了,在角色分配和情节设置上,我俩一开始扭扭捏捏的,总不好意思,但在大家热烈掌声鼓舞下,我俩大大方方的上台,认真地表演了这个词所应体现的生活情景。这一次老师也融入我们这个快乐的海洋里,放下平日的严肃、矜持,与我们一起开怀大笑。笑潮过后,老师又将“乳”的词性和在此的特殊用法给我们讲了讲,使我们在笑声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引自张杰同学的作文)

从学生的作文中回眸我们所经历的快乐生活,真像一部厚厚的影集……

快乐镜头之一:雪中大战

去年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好厚!坐在教室里,大家早已按捺不住那颗跃跃欲试的心,迫不及待的想去外边疯个够,感谢老师理解我们,允许出去玩半小时,大家欢呼着若脱笼之鹄,冲进银装素裹的世界中。男同学手脚并用,很快筑起一道银色长城,女同学也不示弱,旋即垒起几米长的雪墙。一开始,双方都躲在各自的掩体后,紧张的制造大大小小的炸弹。战斗开始了,还是男同学力气大,颗颗炸弹准确无误的在女同学脑袋上炸开了花。女同学则趁男同学得意忘形开怀大笑之际,迅速反攻,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掷进一男生的口中。“怎么样,数九寒天吃雪糕,爽酷了吧!”清脆的笑声还未落,突然有人大呼:“大事不好,姐妹们马上闪开!”原来“敌军”阵前出现一个特大雪球,而且,在“一,二,三”的齐声呼号中,正向阵地飞来。多亏大家忙作鸟兽散,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未造成人员伤亡。可精心构筑的阵地却成了废墟。弹尽粮绝,女同学干脆一跃而起,冲进“敌营”,与“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摘自魏正路同学作文)

快乐镜头之二:“诗海遨游”――古典诗歌背诵比赛

…… 当老师出完题时,有的蹙眉沉思,思绪在诗海遨游;有的奋袖出臂,跃跃欲试,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请说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后半句……”话音未落,一双双手臂已象高楼林立。就这样,有的惟恐老师忽略了自己,忘情的违规离座站起;有的为老师没叫自己而愤愤不平;有的沉默后又意气风发,大有重出江湖横扫天下之豪气。尤其打擂时,挑战者和擂主针锋相对,互不示弱。挑战者一方是是挖空心思极力设障,心里曰:非把你逼上梁山不可。而擂主则是信心百倍,一脸的轻松。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势。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兴高采烈,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失败者暗下决心,期待下次华山论剑时报仇雪恨,扬眉吐气。总之,这次比赛让大家深深领略到古典诗词丰富的内涵诱人的魅力。更激发大家热爱古代文化,背诵古典诗词的兴趣。(摘自孟娌的作文)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冬至饺子宴会”、“男女篮球对抗赛”、“男女对歌打比拼”、“迎新年晚会”、“中秋吟诗赏明月”、“快乐乐翻天”、“有话好好说”、“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考察”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由于有了具体真实的.言语实践情景和愉悦体验,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缘木求鱼,无病呻吟,有物可写,有话可说也就容易产生一些令人心动的佳作。

快乐镜头之三:男女篮球对抗赛

篮球本是男生的强项,一对一比,女生肯定不是对手,所以我宣布: 五男抵十女,且可任意犯规。这下可有好戏看了:女同学凭着人多的优势,采取“围追堵截”“推拉抓掐”等战术,在球场上,肆无忌惮的驰骋拼杀,可谓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张琦同学曾这样描述:刚开场,我们的小个带球后位,有“宫藤良田”之称的张国栋虽然有体小灵活之优势,但终究经受不住十个女生左拦右截的包围,有的从怀中挖球,有的拽衣服,有的扯胳膊……,看着地上“呻吟不止”耶稣受刑般痛苦的“战友”,我在一旁虔诚地祈祷:神圣的主啊,请你保佑这个小生灵吧!然后,发扬“前赴后继”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死守篮下……结果,可想而知,女队以38:2的史无前例的悬殊比分大获全胜。

如果天天拥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还发愁不会写文章吗?每天的日记,尽管可以写一句,有谁还会只写一句呢!

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或者课下“演示”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行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

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大力投入,产生表达激情。将游戏的观念引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课题。通过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投入,紧张竞争,忘却作文动机,产生表达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之下,形成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氛围,构筑了写作表达的前提与基础。

“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游戏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学生对写作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充满乐趣的。写作时总是神思飞扬,笔底生辉。每次作文,我都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笔下充满一道道独具魅力的风景,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新颖观点,一簇簇睿智闪亮的思想火花。我深深的感受到:快乐作文就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旅行,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阳光灿烂的地带,他们一定会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快乐的起舞,纵情的歌唱。

参考文献:

作文游戏活动教学的几个问题 李白坚语文教学通讯 .7

让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 - 作文教学研究 - 黄莲清

让游戏走进习作课堂 王晓红 小学语文教学.6

让游戏走进课堂 -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 周月霞

电脑游戏走进教学――英国Teaching With Game项目简介 - 教育技术导刊 - 付志文

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5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提出了要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挖掘数学德育素材,教学过程从德育渗透教育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数学教育中,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学科德育教育资源,有效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知识技能的教育的全过程中去,通过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

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数学特有的美学价值。比如,数学思想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强,通过引导学生接触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数学内容的逻辑性很强,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切实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意识;数学中也有很多概念、命题、定理的表述简洁明了,准确而深刻,在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条理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切实的态度和敬业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挖掘中国数学史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爱国教育是每个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我国灿烂的文化,向学生展示我国灿烂的数学古文化,使学生认识我国数学的悠久历史,体味到中华民族的渊博智慧,不断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爱国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向学生展示一些伟大的数学家,使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奋斗的力量。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介绍华罗庚在做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的时候,如何刻苦学习,熄灯之后还继续看书的刻苦的精神,介绍华罗庚是如何边看书边思考的,在碰到难点问题如何苦思冥想,解决问题的。介绍华罗庚是如何成为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的,通过华罗庚的故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要做出一番成就是需要具有献身精神的,通过这种素材培养学生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攀登数学高峰,挑战数学难题的精神,这对于增加高中学生的学习斗志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三、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在创设的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教师可以先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2008年9月25号,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的事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引起世人瞩目。通过这种情景设置,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神七发射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教师可以引入相关评论,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在重要性,增加学生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

第二,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合作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阐释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解析式——性质——推断函数图象的过程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攻克学习难关,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认识到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针对(1)定义域(2)开口方向(3)值域(顶点)及最值(4)对称轴(5)单调性(6)奇偶性(7)零点(8)图象这些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共同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认识的发展,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第三,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要抓住课堂评价环节,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巧妙地对学生的优点进行突出,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更正,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做题严谨认真,教师就要对学生这种品质进行突出表扬,如果学生懂得合作,能够积极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这种助人品质进行表扬,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掌握方法,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这种态度给予高度评价,以正面的评价教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被关注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如果学生学习不努力,盲目或者是思想狭隘自私,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问题,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认真做人。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6

位: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名: 秦琳

联系方式: 电话:***

邮编:050091

摘 要: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一直困扰着高中的数学教师,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同行们有一些帮助。

关键字:德育,渗透,高中数学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会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限制,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很难像一些学科一样用语言,故事,视频等手段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如何把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困扰高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一、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时不能喧宾夺主。

我觉得数学教师要明确一点,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和可行性不能喧兵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 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但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数学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好的情境创设不但可以做到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有效的渗透德育教学。比如我在讲《变化率》这一节时,用嫦娥二号环月飞行为例创设情境,不但符合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渗透德育。

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往往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教师忽略,其实这些材料很多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国家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还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巧妙利用应用题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图形,数字,数学符号,这些很难和德育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一种问题形式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那就是应用题。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应用题,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应用题不但可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我们国家的巨大发展。增 强民族自豪感。

4.利用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渗透德育。

数学是基础学科,它与其它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比如在讲函数图像和立体几何时,让同学们感受图形之美,对称之美,进而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再比如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在上《变化率》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我截取了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并用FLASH设计制作了慢动作动画。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再简单介绍一些刘翔受伤后继续坚持训练比赛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重受到德育教育

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解决教材中实习作业所布置的任务,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将德育融入阅读教学 篇7

一、紧扣文题, 听中激情

导入新课时, 紧扣文章题目播放相关课件, 让学生认真去听, 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可以先声夺人, 激发情感, 为学习课文定下情感基调。如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文, 一上课我就马上播放《志愿军之歌》, 同时配乐朗诵:“1950年, 美帝国主义悍然入侵朝鲜, 又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信念, 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三年之久, 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如今志愿军就要回国了, 朝鲜人民赶来为他们送别。然而又有谁忍心分别呢?此时此刻, 他们都在心中深情地呼唤:再见了, 亲人……”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文中特有的情境, 使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 同时为中朝人民那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所感染。

二、品词析句, 朗读感悟

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时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单靠字面分析无法体会, 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品味得出。写景状物的文章尤其如此。如《观潮》一文, 由于学生缺乏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 所以我紧扣重点词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教学“潮来”一节时, 我先指导学生初读想象, 感受大潮磅礴的气势;再细读理解, 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水墙、白色战马”的气势和“山崩地裂”的声势;最后诵读体会, 激发情感。这时, 我适时发问“: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情绪高涨, 纷纷发言:“这大潮太壮观了!”“大自然太神奇了!”“祖国山河真美丽!”同学们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三、入情入境, 表演体会

对故事性强的文章, 可以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想象故事情境去表演, 这样既能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又能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加深理解。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 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表演“英勇跳崖”一节, 真实地还原文中“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 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 然后走到悬崖边上, 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情景。五壮士那种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就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深深地留在学生心里。

四、读写结合, 练中升华

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补写或谈感想, 不但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能让学生的情感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如教学《穷人》一文, 我让学生以“渔夫回来以后……”为题续写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当时渔民的悲惨命运和善良心地。教学《燕子专列》后, 我让学生以“贝蒂,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话, 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另外, 学习课文后, 让学生写读后感, 也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8

关键词:品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贯彻全面普及性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起着极大的作用。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去,这是当代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代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已经一再指出,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的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在许多知识点教学处都融入了品德教育,比如说尊老爱幼品德的培养,积极进取的心得历练,互助与分享思想的渗透等等。在数学教育中这些品德的教育不单单拘泥于平淡的讲述,而是与数学教育中的各种几何数据,图表方程相结合以全新的,立体的方式陶冶学生。这种品德教育对于刚刚走出家庭、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有着深远影响,也更易于接受。所以这就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育不再单单拘泥于加减乘除,更要积极地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一、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的现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不少先驱者在数学教育中融入品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就,今天我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一看当代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是如何将品得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的。

1.在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渗透品德教育

老师是学生的灵魂向导。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举止行为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谙世事的小学生来说,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本能反应。所以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用我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渊博的文化知识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渗透品德教育

老师必须尊重学生,小学教育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单一地向学生教导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知识,师生之间不在单单拘泥于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娱乐的关系。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更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老师通过这种平等对话来了解学生,让学生通过这种平等对话来彰显个性。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更加容易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学生不惧怕老师,当老师是朋友,更容易让学生积极主动向老师学习。这种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3.在数学的日常应用中渗透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充斥着数学知识,大到航天火箭的制造,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我们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在日常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牢记品德教育。

4.在讲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中渗透品德教育

可以通过讲解我国古代优秀数学家的一些经典典故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列举优秀数学家成功所具备的优秀品德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为人处世标准,更好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二、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的发展和实践

知识与品德的统一,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可能性的保障。老师要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授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导入学生正确的品得教育,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

1.结合课本知识有效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首先我们必須了解,数学教育中的品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德育课一样枯燥地讲述如何树立良好的品德,也不能像语文课一般通过对文章的讲解来讲述主人公的良好品德。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不能生搬硬套一些德育的内容,要将品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去,将数学的知识点与品德的统一性挖出来,结合数学课本身知识独特的品德性来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像在数学课本上讲解的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的数学成就:“祖冲之发现精确的圆周率”“曹聪称象”等等及讲解了数学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甚至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未来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增添光彩的鸿鹄之志。

2.结合生活素材有效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结合生活素材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更加仔细地留意生活细节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和品德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来说:在某道数学统计题中大背景是学生集体打扫教室,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孩子们在干什么啊?”“他们积极打扫教室卫生好不好啊?”“为什么他们一起打扫教室才比较快啊?”等等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喜欢清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这种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品德知识与同学们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既不会耽误数学教育本身的质量,也能巩固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能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与品德还是存在很大的统一性。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仔细备课,就能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百元.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N].伊犁日报:汉,2008-12-24.

[2]肖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N].黔西南日报,2009-09-05.

[3]张晓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N].汕尾日报,2009-04-18.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实验小学)

浅谈如何将游戏融入到地理教学 篇9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第二中学

陈 媛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体现课程理念、构建课堂文化的主渠道,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强调地理观念、方法和思想的培育,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优化。一位教育家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实验和游戏,创设生动的情景,或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俗语引入,以“玩”为明线,以“学”为暗线,寓学于玩,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游戏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地球和地图中“用经纬网定位”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我在上课一开时就设计了一个 “小游戏”把纵排学生定为经线,横排学生定为纬线,并让每排学生记住自己的度数,主持人发号口令时,学生自动站起来,这种游戏方

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方式,或用分角色扮演、读图找邻居;或用名言词导入;或用一个事件……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如,我讲“亚洲”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组长为亚洲,其他成员分别扮演亚洲周围的4个大洲和3个大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周围与四个大洲、三个大洋相邻。角色扮演这种游戏活动,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让学生更加明确了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周围的大洲与大洋。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授《地图》应用时,避免了一些说教,而是课前复印了《新疆市交通旅游图》发给大家,角色模拟导游、游客,要大家在图上找出熟悉的红山、二道桥等地,辨别它们的相对方向及由学校到该地的行车路线,并简明扼要介绍这些景点,学生们对这些地名是再熟悉不过了,一个个争当小导游。这个游戏的运用,使原本较

难把握的地图学习因变得生活形象而易解决,学习目标也就易达成实现。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以 “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师生间的互动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能否将人口均匀地向西部迁移”这一问题的分组辩论中,通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两组之间激烈辩论,其间,教师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事先提供一些资料(剧本),教师的示意没有倾向性,虽然结论没有唯一答案、标准答案,但采用这一案例教学却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这不仅可以积极地减轻学生负担,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俗语引入,以“玩”为明线,以“学”为暗线,寓学于玩,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挖掘他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10

1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是必要的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对人才的数学素质、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职学院数学教学已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数学建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传统的数学让许多学生感觉高深莫测、枯燥无味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在高职学院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把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增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掌握、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2关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研究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通常数学建模的过程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修正及模型的应用与推广等。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完整展示以上过程是有难度的。我们不妨把数学建模分成两个模块。第一部分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第二部分是求解数学模型检验、修正、应用。显然传统数学课程教学侧重于求解,然而实际应用中模型的构建是十分关键、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同时在构建数学模型中数学语言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双向”翻译也特别重要,如果不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翻译出来,那么将无法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积分中蕴藏的数学模型题材,突破这个难点,比如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下面以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3《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定积分在微积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深刻的理解、掌握定积分的概念,有助于运用定积分的微元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传统定积分概念授课方式是照讲解两个引例,即引例1:求曲边梯形面积;引例2:求作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通过引例的结论过度到定积分的概念。当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难以接受用大量数学语言讲解的引例,特别是在校高职生普遍对数学语言不太熟悉,对定积分这样大段落数学语言表述的概念更觉得难以理解。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学习掌握定积分这个重要的概念?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现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选择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引例1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将引例一讲清楚、讲透彻。引例1的讲解是采用螺旋式的方法:分步讲授,逐层递进。分三部分逐层讲解,具体如下:

第一步:按照构建数学模型(模块1)的思路讲解。①提出具体问题:求自然界中任意一片树叶的面积;②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抽象出主要问题: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③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分割、近似。④提出问题:如何提高近似程度。分析得出结论: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好。将上述过程小结为“分割、近似、求和”。实际教学中,这一步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

第二步:采用螺旋式的讲解方法,对第一步中得到的结论细化。用数学语言表述“分割、近似、求和”等步骤。如:在“分割”中用插人分点的方式分割曲边梯形,逐步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出学生已经认同的结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进一步讨论第一步的结论: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不同的数值,引导学生观察数值变化趋势。运用极限将普通的近似计算进行升华,用和式的极限解决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在此,学生不仅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更深刻的理解、运用极限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小区间的划分方式、毛的取法等问题放在第三步中解决。

第三步:完整的用数学语言将求曲边梯形的过程叙述一遍,并分析、探讨小区间的划分方式、毛,的取法对运算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问题: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应用于其它问题上吗,顺利进人对引例2的讲解。这正对应着数学建模第2模块中的检验、修正、应用。数学模型的检验、修正、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常常被弱化。

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1-01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使一门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学生的信息素养中讲到这样一点“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信息技术课已经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有关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时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计算机,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计算机教室上课的,但一个计算机教室不是固定为某个班专用的教室,而是许多班级上课的地方,然而有些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心理和想法:“反正不是自己的教室,班主任也不会来要求我们打扫管理计算机教室;反正我上完课就走了,计算机教室怎么样都跟我没有关系……”然后学生在上课时就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在机房里吃零食,随地乱扔垃圾,有的甚至将垃圾塞在电脑的主机里,让你发现不了;上机时随意操作电脑,不珍惜和爱护电脑及相关配件等等。因此,我在高一新生来上的第一节课时,不急着教授书本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课前教育,制定有关的计算机教室上课规定,让学生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上课习惯。有关规定的内容简单如下:必须保持计算机教室干净整洁,严禁吃零食,乱扔垃圾;不擅自摆弄计算机,严禁在显示器、课桌上乱涂乱写,不有意损坏键盘和鼠标;不准擅自携带个人外存储器在计算机上使用,防止病毒入侵;下课时学生将凳子、键盘等摆放整齐才能离开等等。经过这样一节德育的教育课,学生就知道以后上信息技术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们就会在以后的课上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上课学习习惯了。

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使用道德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对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电视在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那些低俗的肥皂剧、大量的暴力场面可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看电视也减少了人们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还比如因特網虽然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便利,但网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网络病毒、垃圾信息、谣言邪说和网络诈骗,很多青少年都患上网络成瘾症等等。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给学生有关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就有讲到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要做个有自护意识的文明网民。在上课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讨论“上网有利还是有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要合理使用网络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并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个有自护意识的文明网民。这样的一节课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把德育渗透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的学生,大概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之间越来越缺乏这种美德了。在课堂上,学生有什么不会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问老师而不会去问身边的同学,有的同学自己会的知识就是不愿意去教给其他同学,只想自己独享。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上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第六章讲到网站的制作,这时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共同来完成一个网站。学生们首先一起讨论确定网站的主题,虽然其中也有过争执,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文字素材,有的负责收集图片、音频、动画素材,有的负责网站的框架构造设计,有的负责用学习的软件将相关的素材内容组合起来,最后每个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教学结果非常的好,学生们从中既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任务,因此在我教授的信息技术课中也经常渗透着这样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Word软件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使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以“诚信”为主题的小报,学生在收集图文素材的时候,会注意到什么是“诚信”,怎样做到“诚信”,有关“诚信”的一些具体事例。这样,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在心灵深处也会对诚实守信有一定的触动。又比如,在三月份的时候学习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刚好可以配合三月份“学雷锋”的主题,让学生创作完成一个动画,在学生完成作品时,也进一步学习了“雷锋精神”,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渗透到平时的作业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教学内容,也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培养。

在平时的工作中,上好每一节课,教会学生相关学科的知识很重要,但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领导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教授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德育渗透到学科中,让学生在上课时拥有双重的收获。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12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从初中起就成绩较差, 有的还有一些自卑心理, 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些年龄在十四五岁、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离开父母以后到了职校, 发现学习压力较小, 对前途、对未来缺乏信心, 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更有甚者, 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当面顶撞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说, 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更为重要。因为, 对大多数职教生来说, 职业学校的三年是他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最后机会, 三年后他们将走上社会。中职阶段也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教师应在为人处世和职业道德与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教育, 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竞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始终在中职学校有一席之地, 特别是这些年来, 倡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放在首要地位,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就是不仅要解决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的问题, 更要充分考虑中职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强调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突出职教特色。加之语文课既具有文学性、典范性, 又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特点, 语言课堂更应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窗口。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职学生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 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 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

一、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笔者从事职业教育近30年,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 职业学校学生规矩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技术不好不要紧, 重要的是人品要好。”这也是无数企业向职校提出的要求。每个新学期开始, 当面对新生时, 笔者知道, 这些学生来到一个新学校, 面对一位新老师, 他们多少都有好奇心, 他们想知道上课的老师与中学的老师有什么区别, 这个学校和他们曾经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因此, 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 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 而是告诉他们,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如何学着适应, 怎样和陌生的同学交往, 一个人想成功, 最重要的是什么, 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的区别在哪里。在两个课时的时间里, 笔者会用许多事例, 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 到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 之前表现什么样没人在乎, 重要的是以后的你在企业是什么样的。同时, 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要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职业学校和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区别, 这样,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会被学生接受。

二、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职业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语文课更应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窗口, 把教学和育人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年, 由于语文课时缩减, 叙述典型人物的内容少了, 因此更要抓住教材内容。比如《项链》一文, 讲课时要放大课文中女主人“诚实守信、勤劳坚强、纯洁高尚、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并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照, 使学生明辨是非。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 可以把小说中的人物放在职场中分析, 王熙凤和林黛玉谁更有能力管好贾府?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哪些东西我们应该放弃?给学生充分分析、讨论、辩论的机会,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 也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很多老师说应用文教学枯燥、单调, 很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实不然, 关键是教学方法。比如讲“计划的写法”, 可以采用设计悬念法,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做事要有计划、有安排。比如对学生进行一分钟测试, 一分钟写字, 一分钟读书, 一分钟记忆, 然后对一分钟的成绩做统计, 并写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算每天的课余时间, 他们计算了每天在校的课余时间后会发现, 每天有近五个小时什么事也没有, 一学期下来就是将近600小时, 怎样利用这些时间?学生们就会不知不觉制订学习计划。还可以列举一些职场的成功人士如何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达成目标的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他们自然就会认真学习。再比如讲“记录、日志”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者其他的一些形象化手段, 把某种情形、状况、景象表现出来,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 多观察, 多思考, 学着对周围的人和事作正确的判断, 把感受和看法记下来, 这就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是增加阅历的最好方法。学习“做记录”, 可以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 在班里开个现场讨论会, 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和常遇到的问题, 边开会讨论, 边学习会议记录的写法, 教学效果显著, 让学生明辨了是非, 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 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可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在讲解社交口语“说话和听话”内容时, 有篇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这是一篇学习社交口语对话的课文, 表现的是一个大陆留学生和一个台湾留学生维护祖国主权统一的爱国故事。说到爱国, 学生都感觉很空洞, 听课的热情不高, 此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知名人士的爱国表现, 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兴趣听课, 知识内容才会被接受。有时候, 一句网络用语, 一个经典小故事, 或者是班级学生中发生的事件, 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在学习形式上, 注重班级、小组、个人学习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 除必要讲授外, 灵活采用感知、欣赏、任务、引导探究等方法。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用课堂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 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这就是我们说的教书育人的辩证关系。要求不宜太高, 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失去信心, 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 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 使之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 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将德育教育春风化雨般渗透进学生的心田。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 借助于教材,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数学德育论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篇13

——龙 慧

摘要

随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入,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知识量不断扩大,有些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抓考试成绩,只单纯的地重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能够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与智育自然融合,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是个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教育;融入策略

前言

在英语新课标中明确的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进行了规定。在课标的思想引导下,英语的学习不但是小学生借助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语言应用水平,还是小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克服困难,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方法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但要积极的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进行更多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多多的吸取知识中的情感“营养”,树立品德思想,形成良好的人格。

随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入,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随着年级的提高,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知识量不断扩大,有些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抓考试成绩,只单纯的地重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能够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与智育自然融合,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是个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广东省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自己,关心他人

(二)文明礼貌,合理作息

(三)保护环境,亲近自然

(四)遵章守纪,热爱祖国

(五)国际理解,尊重差异

根据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德育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解析教材和运用教材两方面入手。它获得成功共的关键是建立在英语教师可以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的,仅仅把握教材里的德育要素,运

用其去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将德育思想自如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落后的小学英语教学里,知识和道德教育常常被作为两类教育元素被人为的隔离开来。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未能在知识中融入道德思想,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有些教师往往是在完成语言知识教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教育,把做人的道理直接灌输给学生。例如,在《The Story of Rain》中,教师在教授完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后,在课的末尾直接告诉学生“Please save water.(请节约用水。)Don’t pollute the water.(请不要污染水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很难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其作用必然是有限的,其效率必然是不高的。

二、深入解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关注学生情感

在教学里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认真的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仔细的找到课本中能够承载道德思想的知识点,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购物、旅游、饮食、家庭、环保、人际交往等话题,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将道德教育自如的运用在教学中。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四季”这个主题开展,其单元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会四个季节:“spring,summer,winter,fall”的基础上来阐述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反复地问答:“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I like spring/summer/fall/winter.”这样便会表现的较为单一,长期下去,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里,我按照家乡的四季变化,结合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来说说自己喜爱的季节及其原因,在我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的思路渐渐打开,思维也活跃了起来:

有的学生说:“Spring is beautiful.It’s warm and rainy.I can fly kites in Luoyan Park(落雁公园).I like spring.”

有的学生说:“I love summer!In summer,the weather is hot and sunny.I can go to Heping swimming pool(和平游泳馆).Wow,it’s so cool.”

有的学生说:“My favourite season is fall.I can pick oranges.I can eat many oranges Wow,they are big and yummy.I can go hiking and climb Chicheng Mountain(赤城山).I can see many flowers,trees and birds.”

还有的学生说:“I like winter.It’s cold and snowy.I can go to Shiliang(石梁镇)and play with snow.I can make a snowman.It’s cute and nice.”

学生在进行英语表达的时候很开心,言语中透露出对自己家乡的向往和热爱,并对未来的生活流露出向往之情。通过该课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解析教材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以及个人喜好。所以,英语教师才可以不断的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让学生能够自如的将内心的想法告诉老师。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学习状态,还未今后德育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方向。

三、巧妙处理教材、灵活使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一)巧妙处理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按照具体的情况有机的、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的固有知识,要学会跳出去,结合教材外的元素去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科书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对教材进行适度的调整,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授水果单词apple,pear,orange,banana时,针对城乡学校的不同情况,我对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我则为学生了创造了去水果销售店为父母买水果的场景。而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时候,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偏远农村的孩子来说,水果店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迫于经济压力,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会有去水果店购物的经历,因此创设去水果店购物这样的情境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我根据当地农民普遍种植水果这一情况,创设了孩子们帮助爸爸妈妈照看果树的情境。当孩子们看到形形色色的水果花卉,亲切感油然而生,很多学生自豪地介绍起了自家种植的水果,还有的学生骄傲地说自己能够分辨各种各样的水果花卉。所以,要按照实施去进行教材的处理,更容易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最有效的效果。

(二)灵活使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广东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指导纲要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认知水平以及英语学习规律,通过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避免在课的结束“喊口号”、“贴标签”的现象。

例如教授新单词sofa,phone,shelf,table,fridge,bed时,对于家中的几件最常见物品,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爱表演的特点,将六个单词串联起来,创编了小男孩 Michael的故事,虽然 Michael还只是一名小学生,但他会照顾弟弟、会收拾书房、会摆放碗筷、会整理床铺等等:

The Story of Michael Michael is a great boy.Michael :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Father and mother sit on the sofa and drink some tea.(Michael’s father was answering the phone.Then,Michael’s father and mother went to work.)Michael :Baby brother and I stay at home.My baby brother is very naughty.(Michael’s baby brother was in the study and put the books on the floor.)Michael :Oh,no.The floor is not nice.(Michael put the books on the shelf.)Michael :Wow,the floor is nice and clean.(Michael’s baby brother was under the table and made the forks and knifes on the floor.)Michael :Oh,no.The floor is not nice.Let me set the table.Wow,I’m great!I can set the table.(Michael’s baby brother was near the fridge and opened the fridge.)Michael :Oh,let me close the fridge.(Michael’s baby brother was on the bed and made many toys on the bed.)Michael :Oh,no.The bed is not nice.Let me make the bed.(Michael’s father and mother got home.)Michael :Look,the bed is nice and clean.Father and mother:Wow!Good job!这样的呈现方式比单纯的单词、句型学习更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饶有兴致地来欣赏 Michael的故事,在进行操练和欣赏的时候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随着故事剧情的流转而不断变化调整,在快乐的情景下深化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样一节课下来之后,许多的学生便可以熟练的掌握并应用这几个单词。还有些学习快的学生能够在提示下进行故事的复述。教师创编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快速地掌握词汇和句型,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故事中一步一步渗透情感教育,让主人公Michael的行为不时地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去观察、去领悟,并自发地去发掘同龄人Michael身上的可贵之处。

在欣赏完故事之后,教师又呈现了一组Michael成长的照片并辅以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From your parents you learn love and laughter and how to put one foot before the other.你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微笑和爱心,学到了如何走好路.They work hard for you every day.他们每天为了你辛勤地工作。To do something you can is the best love for your mother and father.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这便是最好的孝顺。Take good care of your parents.照顾好你的爸爸妈妈。

最后,我又将主动权交给了大家,问到“Is Michael great?” 教师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Michael is very very very great.He can put the books on the shelf.He can set the table.He can make the bed.He can„

教师继续提问:Michael is very great.Are you great?What can you do?这下学生的表现更积极了,纷纷举手发言:“I’m great.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window.I can clean the teacher’s desk.I can „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完全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从这里可以看出,灵活的结合教材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不但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语境中学习知识,又能将情感教育较为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被影响、被感染,实现了英语教育中的德育目标。

四、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与意义

(一)活跃思维,彰显个性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为了实现最佳的德育结果,老师要多选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人,提高学习的趣味,让学生积极的学,快乐的学。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完成既定的目标,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勇于表现,彰显个性特点。

(二)提升能力 培养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话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其形成美好的品格。例如教授四年级下册Read and write: Mokey:Can I help you? Zoom:I want five apples.How much are they? Monkey:They’re three yuan.Zoom:Oh,I also want ten bananas,ten oranges,five pears and two big watermelons.Monkey:That’s fifteen yuan.在教授该课时,我增设了这样的情境。Zoom:I save money every day.Look,I have so much money.Let’s go to the fruit stand.在买完水果之后,Zoom回家把水果送给了爸爸:“Dad,look,so many fruits.Today is Father’s Day.Here you are.”故事发展到这里,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Zoom每天辛苦地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给爸爸庆祝父亲节。然后我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能为爸爸来做些什么事情并创编相应的对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一直在渗透正确的消费观念,相比较单纯地教学生买卖东西,融入了德育教育的课更具内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 论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的长河里都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英语是理论和应用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又是一门承载人生和人类经验学说的学科。从这里可以看出,德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基于此,因故意教师要牢固的把握机会,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寓教于学,不断渗透德育思想,让孩子们在德育的道路上获得人生的飞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读《国家行动》有感1500字下一篇:小学美术《水墨画动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