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0篇)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篇1
摘要: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与探索,并加之悠久的文化底蕴,中国已逐渐成长为了世界教育强国.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数学教育也开始了它的变革之路.下文中,将会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究,希望能够对数学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探索性教学;教学研究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正式来开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斗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稳步提高.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教育事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高中教育是以训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为主的,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周围环境保持着较高的好奇心,应抓住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文将会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1.教育目的较为片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十几亿人口的竞争中,也只好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来筛选人才.如此以来,高考就逐渐成为了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虽说应试教育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现阶段中国最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众所周知,数学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还是最易拉开层次的学科之一.因此,学好数学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学生难免会形成“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以来,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缺失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降低,反倒是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师生关系定位不准确
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中教育中师生交流匮乏,课堂互动少得可怜.多数学生反映,高中教育枯燥,任务繁重,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的难度随之加深,并且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论是在哪一领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概念都是适用的,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是很难起到效果的,唯有结合有关的课外实践,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数学它是一门看中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包含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理论学习跟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3.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智更加成熟,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中国独特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青年学生应有的朝气和个性已逐渐被激烈的竞争所埋没,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根据相关的统计得知,当代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较弱,只会按照教师教授的固定思路来答题,缺乏自主思考.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地逻辑思维培养的阻碍,更不敢奢求学生的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这样做只能够使得学生一步步陷入思维牢笼之中,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有关探究
1.正确理解教学目的,适当添加数学文化教育
伴随着多年来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文化这一概念逐渐越来越重要.数学文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教育部在制定高中数学教材时,充分重视数学文化理念,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了教材中.高中是学教材注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本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能够通过开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论坛或者课外活动,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目的.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导入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人群,只有教师充分重视起了数学文化的普及问题,真正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来,才能够发挥其意义.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它同高中化学、高中物理等学科相类似,是与相关实验相结合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多数学校为了学生成绩以及学习时间等问题,并没有将这些实验展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然而,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在经历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后,若能够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不但能够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充分重视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每一个高素质人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课下交流,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另外,教师应当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因材施教.
4.构建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与底年级不同的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辨别能力与自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面的对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且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构建适合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探究目标,减少学生思想上的厌学思想,使其能熟练掌握、运用数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教育行业应当通过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相关规定,帮助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消除“为分数而学习”的片面目的.最后,还应当积极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争取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
[2]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Z2)
[3]谌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索性问题的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考数学),2012(02)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篇2
随着21世纪新世纪的到来, 科学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教育科学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 就要从其创新精神和革新意识方面入手。现在我国的高中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教育教学发展机遇, 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为了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教学教育中, 老师将把高中数学分为研究型课题和学生互动性的探究, 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主要对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索性教学。
二、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教学体系, 就要明确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1. 精神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有健康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数学精神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 就是指人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体现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 也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 鼓励学生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 知识教育。
数学知识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知识技能是指教科书上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更好地加深理解;而数学思维是指一些逻辑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思想中, 认为高中的学习资源都是为高考而准备的,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 影响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 与教育的精神方向背道而驰。高考其实是我国选拔高等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 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重点, 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 永远是老师在教, 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 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适当地交流, 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学校和老师为了赶教学任务, 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3.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 没有以人为本, 不尊重学生的地位, 没有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对学生性格的充分关注, 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不具备主动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高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主动学习探究课题, 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记忆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 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探究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释和解决, 其实, 现实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
1. 多多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扩展,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知识的源头, 也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给予表扬和赞同, 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多维发散扩展能力。
2. 在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让学生参与研究, 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 最终把问题解决。还有就是在探究问题时, 让学生找出数学定理的依据, 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数学定律, 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3.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进行对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主要途径, 在实践中, 掌握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 在探究性学习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培养学生的多维扩展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 在评价时, 学会反思, 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使自己的优点得到施展, 还有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敢于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伟松.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6) .
[2]袁志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J].华东大学师范学报, 2012, (26) .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5) .
[4]薛晓黎.关于数学史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 2009, (16) .
[5]齐红.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4) .
[6]赵春霄.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6) .
[7]陈彩堂.浅析“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数学教育, 2010, (18) .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育 探索性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的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而,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研究性学习,另一种是学生互动性学习,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内容
1.素质方面
素质是指人的“素养”,在高中教育阶段,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包含有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将数学教学的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文化方面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既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文化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的概念性比较强,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1.应试教育思想观念严重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知识进行传递,使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而高考只是为了选拔人才而已,并不能对人产生有效的教育价值。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依旧认为高考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价值,所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经常会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才”,这样非常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教学是由“教”和“学”共同组成的,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学生,“教”只是一个引导,“学”才是重点。但是,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口口相授,将自身的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极差,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3.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说明了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着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各异,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千篇一律的开展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
1.实现学习和生活的统一
在探索性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入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寻找数学知识,有效的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数学知识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开展探索性教学,可以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取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主动的进行探索,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也只是局限于数学教材中的固定内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在探索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尝试,并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空间,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适时地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性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让学生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不要只局限于那些已经存在的数学解题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探索,形成一套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4.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索性教学中,教师是将数学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数学知识本事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将探索性教学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和讨论的,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将探索性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育中,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季伟松.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2]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2015,(24).
[3]赵晔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1-45.
[4]肖凌戆.高中数学“优效教学”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5,(Z2).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史教育 篇4
在以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好多弊端。比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应试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慢慢的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感觉数学就是单纯的公式计算或证明,有的甚至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在进行应试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让人们知道到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数学教育,并不是枯燥的,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和完善人们的能力和素质。新课程的改革主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素质,以满足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史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角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必修内容的要求中也多次提到渗透数学史教育,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要求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在算法初步中,要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等等。并把数学史选讲作为一个选修课内容的一个系列。其实,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有很丰富的数学史料,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数学家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勇于探索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艰苦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2.1 更好的理解数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本身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数学知识是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而不断的深入变化的,要真正的理解数学就要弄清数学的起源、发展。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定理和概念的由来,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外尔认为:“如果不知道远溯古希腊各代前辈所建立和发展的概念、方法和结果,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来数学的目标。”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只有给学生讲清楚其来龙去脉才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无理数是由于度量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发现导致几何学在一定时期内独立于算术发展;对极大、极小问题、曲线长等问题的研究,直接促使牛顿、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微积分产生后,出现了许多分支,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在讲解这些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使他们感到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对数学知识会牢牢的记住,同时产生愉快、满足和欢喜的学习情感态度,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讲解数学家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创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了解了数学家的经过好多次证明、推理或一次次的实验才得出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再现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的途径,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加以内化,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数学意识,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象当初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志趣,形成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数学史中有很多数学家勇于克服困难,坚持真理的事例。例如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在他的非欧几何不被理解时毫不气馁,坚持研究新几何学,为新几何学能被人们理解和承认奋斗不息;大数学家欧拉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心算,并且写出许多著作;阿基米德在罗马侵略者闯进家门时还在专心研究数学;俄国女数学家柯瓦列夫斯卡娅在当时社会歧视妇女的环境中,仍能潜心研究数学;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有残疾的情况下靠自学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学家们的这些事迹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学习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发明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也能使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团结协作的师生情意和同学关系。数学史教育的基本方略
3.1 结合教材,进行渗透 为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现在数学史已经作为阅读材料被写入中学教材。但是,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不重视数学史教育的现象,认为用讲数学史的时间还不如多讲些习题,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而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本身就应渗透数学史教育,并且二者必须同步进行,协调一致,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教学中不能为学数学史而学习数学史。数学史要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就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分寸,亦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在教材中对一些定理或概念应结合数学史恰当的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阅读材料也可以详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完整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知识讲解数学家的发明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体验数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再现数学家思维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课内外相结合与开设专题报告 在数学史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好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有强烈渴望了解数学史的愿望,但是,在课堂上穿插讲解的又不能很多,毕竟课堂的时间不是很多。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对一些数学史内容有所提及,然后留给学生在课外搜查这些资料,在下节课上课前和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在自己查阅数学史资料时,也会对数学的发展有比较好的认识,从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看到数学的每一个定理和概念都不是简单的由来,会刺激他们对未知知识领域的好奇心,同时经过了查阅资料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也可以在课外时间开设专门的讲座,学生从这些讲座中认识到数学家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过哪些大胆设想,克服过哪些困难险阻,最后才创建新的学说、理论或取得成果。在讲述过程中可以结合目前所学的知识,不仅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讲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多媒体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内容可以是一个定理或概念的由来,也可以介绍数学家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都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3.3 利用习题进行数学史教育 当我们进行解题时,老师可以根据适当的内容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进行了数学史的渗透。比如当讲尺规作图的题目时,可以给学生引申几何作图的由来,告诉他们几何作图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方法。早在古埃及用绳子进行测量测定地界的方法被认为是几何学的起源之一。最早将几何作图规范化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在解题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同时有联系了实际。让他们知道数学的发展是和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数学能力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知识工具。数学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推进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数学史介入教育,有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通过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史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数学发展的规律性,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勇于探索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史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有特殊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数学史的现代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即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分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差别,后者的应用模式是在现代教学体系之中的,即在学生学习课堂上进行运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不断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术观点。但本质上说,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将教师的精力进行合理支配,最终实现整个集体学生成绩的提升。
简单的分层教学模式为:通过新知识的讲解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划分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代表掌握程度最好的学生,第二等级代表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第三等级代表掌握程度差的学生。分层教学开展的模式是,针对第二等级的学生进行再次辅导,掌握程度依然无法提升的编入第三等级,已经进入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学生自行安排学习任务,教师重点扶辅导第三等级的学生等到第三等级的学生掌握之后,再开始新的教学课程。
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体制化之后,人才的培养是第一需求,分层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整体人才两极分化的问题,这是节约人才的一种表现;否则放任第三等级类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采取冷漠对待的方式,必然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出现。从这个角度说,分层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以学生主体为对象应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应用手段。高中期间的数学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数学理论与义务教育阶段完全不同,甚至有一些颠覆的性质。例如,在中小学期间所学习的质数、素数、分数等概念,都有唯一确定的计算结论,而在高中之后接触象限、区间、排列组合等内容,不仅要从数学基本计算考虑,还要融入数学研究理论。
可以说,高中数学的特殊性质导致学生在接触之后,就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够快速掌握的在日后的学习中必然不断前进,而无法掌握的学生会越来越吃力,因此,需要教师拿出经历及时解决。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方式就比较固定,会有一批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末端。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不能够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感觉到自己是落后,需要老师的特殊照顾。
由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分层过程中进行的划分方式也不同,通常可以按照1:6:3的形式划分三层,由好到差进行处理;很显然,中等部分是变化较大的学生群体。
(二)以教学目标为对象应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学习结果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能够将两方面都掌握的是优等生,而只掌握“知其然”的为中等生,而两种都不具备的是差等生。这种分层方式较为粗犷,也可以通过细化教学目标方式实现。
例如,对于优等生层级的学生要求理解新知识点内容,了解概念,自己能够归纳所学知识并举一反三;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要求立即教学内容,记住概念并会计算习题;对于差等生层级的.要求能够了解内容,记住概念。
(三)以课堂教学为对象应用
课堂教学是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分层教学对象,实际上是对教学任务的不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先要要求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对于优等生层级要有的放矢,鼓励他们预习之后主动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与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点与本节课做对比,找出不同,尝试提出问题。而对于差等生层级让他们熟悉了解新知识的要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不懂的内容及时发问。
(四)以课后作业为对象应用
以课后作业作为分层教学的对象是最容易实施的方式,教师首先要针对课后作业的内容进行筛选,一般情况下涉及多种题型,有难有易。如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和提高能力题。选择题、计算题对于中等层级的学生而言问题不大,差生层级也可以完成,而应用题需要的知识点角度,应该孤立中等阶层的学生大胆尝试;对于优等层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有余力可以尝试做提高能力题。
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评价分层、学习态度分层等多种形式。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不一一列举。在尚书的四种主要分层教学模式中,既可以采取单独一种发挥的形式,也可以综合使用,但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自尊心。
三、高中数学教育中分层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首先,分层教学不能形式化。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式,必然会造成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否顺利执行还存在问题。一些院校对分层教学的方式存在误解,只追求形式上的改进,例如,将优等生集中在一起,相对应的形成了“优等班”,很显然这其中存在智力歧视的成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从教师角度出发,除了不断优化对高中数学的教育方法之外,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模式体现。
其次,从高中数学的教育特点来看,教师是绝对的主导者,因为其较高的难度导致学生无法从其他资源获得指导。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对某一类学生产生偏见。
再次,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念,杜绝升学率怪圈。所谓的升学率,在高中阶段有另外的含义,并不是单纯地指考入高校的学生,而是指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这必然是优等生中的精华部分;分层教学模式重点体现的是公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如先古丽·依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2]邓燕,王引观,刘静。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7(3)。
[3]阿米娜·依明。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4]朱红燕。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24)。
[5]杨帆。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
[6]陈鑫。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3)。
★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论文
★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教学年度总结
★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篇6
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数学组 朱加俊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由于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的能力差距比较大。在统一要求、同一教法授课的模式下往往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能够树立个性化的思维,顾及所有学生的成长。因而,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成为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环境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离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2.2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能、学习动机、学习能动
性及学习方法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取得提高,共同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1)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后辅导时,在教学评估中理应区别对待;
(2)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3)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应在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使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得到升华。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次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保证。协调好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2 教学目标层次化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比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因材施教。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为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4.3 课前预习层次化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
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可要求C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尝试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生,或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仿效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受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来解决问题;A层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主动推导定理、公式,先行独立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这样,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量力而行。4.4 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按层设计,按难度设计,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主攻方向,能够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4.4.1 课堂提问层次化
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要筛选不同的内容,做到分层次提问。对C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对或错,都要加以鼓励,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对A层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对他们故意施加压力,训练其能力。此外,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答问题的机会,提高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4.2 课堂练习层次化
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选内容,设置分层练习题,题目应具有弹性、可攀性。通过课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同步发展。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 3
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对B层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让其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A层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其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层次性的合理性设计,是成功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4.5 课后作业层次化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作业量要与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习题跨度要稍微大些,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层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A层学生吃不饱,挫伤积极性。作业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和思考题具有一定灵活性和综合性,只要求A层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B、C两层学生的作业要特别仔细些,有时可进行面批。对A层学生可同他们交流、探讨较深的问题,或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习题集。分层布置作业可使每位学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4.6 单元检测、评价层次化
单元检测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鉴别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编拟单元检测题时,既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也得顾及每个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比如,可在同一份试卷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附加题面向B及A层次学生;也可将检测题分成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每次测验后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均有尝试成功的机会,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基础好的学生则不敢有丝毫懈怠,会保持足够的努力,从而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予适当的评价。分层评价、形式多样。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以激励为主,要多给予表扬评价,肯定其取得的进步,使他们看到提高的希望;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既要指出不足,更要指明努力方向,促使 4
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另外,每学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共同分析原因,帮助其进步。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4.7 课后辅导层次化
课后辅导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受时间、精力以及学生基础层次差异所限,统一标准的辅导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前提下,可以尝试实行学生逐级辅导,即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概念,帮助分析课内外作业的错误原因及习题中的疑点;A层辅导B层,着重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好课外作业。A层学生由教师直接辅导,讲解一些综合性题型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向更高的方向迈进。这样既可打牢B、C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A组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又可减轻教师课外辅的负担。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潜心研究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问题,采取针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基本教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尽量缩小学生发展中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与发展优势,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篇7
一、目前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习题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还是以讲题为主,整个课堂教学模式依然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需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学习,事实上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思维定势。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未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从习题设置上来看,习题类型较为单一,未体现出综合性,部分题目难易差异极大,不利于学生学习。
2. 习题教学未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合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良好的教学手段,但是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却未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从客观角度上来看,老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借助多媒体环境来进行习题探讨; 从教学现状上来看,多媒体技术应用得还不够,这让学生的知识接触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
二、提高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1.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通过习题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扩展并通过分析、类比等方法,让学生从思维定势转变为扩散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应用也可以更加从容地把握,同时对题目可以进行深层次地理解。以“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是BB1的中点,O是底面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证: OE⊥平面ACD1”的解题过程为例。
上上题题事事实实上上考考察察的的是是学学生生对对线线面面垂垂直直能能否否进进行行准准确确地地判判定定。从从该该题题中学生若要证明OE⊥平面ACD1就需要先证明OE与平面ACD1中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而在解题过程中就体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思维转换方式,由线面关系转变为线线关系。由此可见,转换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习题教学中应该将这种思维方法充分融合进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通过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2. 优化数学习题
从习题本身来看,应该让数学习题的综合性得到加强,同时也应该让习题满足多维性特点。综合性习题有利于让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合起来,如将函数题、数列题、解析几何等整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可以完整地、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多维性,主要是指习题应该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阅读题型或者是操作题型,同时让这些题目能够紧扣教材,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来进一步提升解题策略。例如,已知水渠在过水断面面积为定值的情况下,过水湿周越小,其流量越大。现有有以以下下两两种种设设计计,,如如图图::
图图1的的过过水水断断面面为为等等腰腰△ABC,,AB = BC,,过过水水湿湿周周l1= AB + BC; 图2的过水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AB = CD,AD平行于BC,角BAD为60度,过水湿周l2= AB + BC + CD,若△ABC与梯形ABCD面积都为S,求l1与l2的最小值并在流量最大情况下给出最佳设计方案。
本题事实上是典型的函数最值问题,但是却是以平面几何形式描述,同时还考察了学生对不等式的应用。通过该习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平面几何以及函数知识进行串联,从而让学生的解题思维面得到扩充并且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习题教学中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习题教学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习题得到更加形象化地表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大大地降低解题过程中的繁琐程度。例如,在立体几何的解题教学中,通过三维模型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图形立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其中的点、面、线关系进行更为准确地把握,并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教育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79-01
前言:高中数学教育出了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提升学生的数据运算能力外,还肩负着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在知识性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和训练。倡导学生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数学运算的思想,形成辩证统一的数学思维体系。
一、高中数学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1、数学思维能力概述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指运用数学公式、逻辑体系思考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面对的问题不仅有指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还包括其他学科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主要包括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体系的教学,是学生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知识。
2、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解放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完善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面对高考对数学知识的考察,还需要承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增加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学习效率,还能够将学生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我国不少省份已经开始了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是无论是在何种制度下,数学依旧是考察的重点。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让高中数学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当前高考试题对试卷命题的落点和原则也增加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察,因此增加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也是应对未来考试改革的重要武器。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环境变化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都已经进行数据化改革,其中高中数学在未来企业的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不仅是通过教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思维打下学生的逻辑思维基础。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提高对未来社会数据分析等工作方式的学习和接受速度。
二、高中数学思维的教学方式探索
1、分析性思维教法探讨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逐步逻辑推理的教学内容之上还需要增加分析性思维的教学。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授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数学公式和解题思路之外,还需要通过书本的思路及练习题来训练学生对问题的解题步骤推理和分析,借以掌握数学课程中包含的数学思维和思想。以高中“集合”的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子集)关系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集合的认识程度,然后在通过练习题的锻炼增强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结合集合知识点对后期知识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推导后续的课程和知识,为后期学生容易混淆的几个重点知识增强可分析性。
2、创造性思维教法探讨
对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就是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课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因为当前高中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同质化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已经成为束缚学生创造意识的一道枷锁。因此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解题方式中汲取新的灵感。
高中数学思维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例题的精讲,因此教师需要在精讲阶段融合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比如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在课堂上当堂讲授,通过对比增加方法的不同之处,学会触类旁通。尤其是运用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公式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索未知的奥秘。
3、实用性思维教法探讨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对比、运算和检验等能力,所有的问题出发点都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和演绎类似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高中数学要树立实用性的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对不同解决途径的拓展性思维。比如,在高中几何教学中,有关于“向量”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向量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来提升对向量应用思维的拓展。向量的运用可以从数学范围中的平面向量扩展到空间向量,也可以从数学向量扩展到物理向量,也可从几何向量表示扩展到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方法等。总之通过实践来增加数学思维的实用性。此外,实用性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数学竞赛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锻炼。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解决竞赛中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题目。
结束语:在教育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拥有顺应教育变革的前瞻性眼光,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保证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教学,还需要增加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工作中,仔细揣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秀兰.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J].《教育》2016年第10月03卷.
[2] 姚 进.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5(2).
对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篇9
一、开放式教学内涵
对于开放式教学来说,它的主旨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表现形式就是使课堂形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开放式教学中,其方法就是通过对新型教学方法以及丰富信息资源进行利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高中数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要将教学目标作为其发展方向,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开放式模式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知识得到增强,从而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不但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二、实行开放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并且是以复习为主体的,要想在高三课堂上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应有效果,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以营造课堂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营造出一个比较特殊的氛围,以此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同时,创设一个合理的课堂情境,也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有所增强,使之在课堂讨论上更加积极。比如,在对对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时,由于这是高二内容,学生已经学过,这时教师可以将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函数图象列举出来,让学生根据图象求出哪一年人口数可以增长到
16亿,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去寻求答案,从而对对数问题进行复习。
2.师生之间有效合作,使之全面发展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在开放式教学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也有着不同的掌握程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及交流。教师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要复习的知识来提出相应问题,并且按照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比如,在对指数函数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形式进行区别“y=2x”与“y=(1/2)x”两个图象,然后根据“y=2x”的图象画出“y=(1/2)x”的图象或者是根据“y=(1/2)x”的图象来画出“y=2x”的图象。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种图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能够加深印象,并能掌握它们各自特点,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3.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传授课堂知识的,但是没有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所以,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认识以及把握,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
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在教学中所涉及的公式以及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当学生遇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再给予一定帮助。这样一来,在无形当中就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比如,在学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进行学习,使其先简单了解一下根式,并且对xn=a这样的式子能够理解,明白在式子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意思,比如说x是a的n次方根,但是,n为奇数和偶数时的不同,教师要通过进行深刻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样一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就能够有一个较好理解与掌握。
4.学生自主开发创造性思维,挖掘内在潜力
为了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开放式教学法在很多学校都得到广泛应用。因开放式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把开放式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当作核心内容,要注意使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同样一道数学题,其解法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入手,注意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加深探究,抬高其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有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对数函数有关内容加深探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型,如,“已知,函数g(x)=loga(x-4),f(x)=loga(x+2)(a>0且a不等于0),求g(x)+f(x)的定义域。”这样一道题就是根据学生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设计的,在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发现,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内在潜力在无形当中被挖掘出来,使开放式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5.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比教师教学更加重要,它不仅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有着很大关系,并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以及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所以,为了使得开放式教学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要注意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其学生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布置作业的方式,以此使学生对知识加深探讨。另外,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适当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使学生对课堂讨论能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将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及协作的能力提高。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要想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使其主动去学习。
高三是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过渡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三教学中合理应用开放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效率。笔者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其合理利用,为学生以后有一个较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30)。
[2]殷晓辉。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1)。
[3]宋绪纯。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2(8)。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0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要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1.在数学史的学习中渗透德育。例如,在给学生讲授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我告诉学生,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经记载了著名的“贾宪”三角(后世人也称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最早给出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排列。再例如,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因此,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
2.在实际应用问题中渗透德育。数学离不开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利用数学应用题,如市场经济情况,税收问题,时政应用题,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通过应用题的背景及计算的数据,使学生明确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可通过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如市场经济情况、人口增长情况、交通运输情况、税收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等。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实际,又反过来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3.在数学思想方法中渗透德育。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引导高中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高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知识点,如实数和虚数的对立统一;向量加法和向量减法、指数和对数的对立统一;精确和近似的对立统一;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另外辨证的思维方法诸如分析与综合、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高中数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动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运用知识、实践知识的过程。教师就是要根据这种认知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操作、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动态生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很多潜在的德育因素,只要我们肯做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灵活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同样可以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1.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述“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在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一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又一次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热情。
2.在美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到处闪现着美的光辉。早在二千年多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极度赞赏整数的和谐美,圆和球体的对称美,称宇宙是数的和谐体系。第五世纪著名数学评论家普洛克拉斯进而断言:“那里有数,那里就有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中处处存在美,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3.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在课堂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三、充分发挥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通过调查、阅读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在学 “统计”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开展“热爱环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假设以一个家庭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我们全校这么多名学生,一天要扔多少个?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现在的塑料它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这样,再过几年,想象一下,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通过统计、计算,着实地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站在抵抗使用塑料袋的行列里来,减少白色污染。
【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教育的积极作用论文06-03
高中数学语言艺术的探索实践论文09-02
教学中高中数学09-12
问题教学中高中数学07-25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11-20
高中数学中的对比教学05-26
高中数学中的情境教学05-30
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09-18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