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24-08-05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精选11篇)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对教师的职能、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及学习中必须的数学知识,又要点拨其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容易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那些丑恶的思想也像瘟疫一样无孔不入,如果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强其识别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是很危险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学生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地给予其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从挫折、失败中振奋起精神,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地学习,反之,就会因困难的积累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排在五育人之首,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也正重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体现

1、从数学资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在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中,我国数学家杨辉发现二项式系数间的规律­——杨辉三角,要比欧洲最早的“帕斯卡三角”早了近四百年;人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称之为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的研究,当时精确到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他的数学论著《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此类在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还可通过选取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祖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等类型的例题及习题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

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这样,将智育、德育有机地同时进行就很自然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注入学生的心田。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地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

从数学语言,文字符号的既简单又具深刻的概括性;黄金分割等方法的和谐性;甚至解题方法的精巧。从圆、正方形等优美图形的既简单又深奥;圆锥曲线、对称式子的和谐、奇异,甚至每一个数学、字母的统一作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美、具体的美、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数学美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点金术”,人们把它喻为“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咒符”,它可以使学生解脱自认为中“苦役”的数学学习生活,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如:祖暅原理、杨辉三角等内容时,可讲述他们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很多,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2

一、学习目的教育, 培养学生为祖国“四化”建设学习的思想

学习目的教育, 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数学学科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位越来越高。无论是工农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发达、人类的进步乃至人们的吃、穿、住、行……都要用到数学, 都要用数据来表示, 用数据来得到。可见, 数学学科几乎进入了人类的每一个领域。如学了平均问题以后, 可让学生计算各科考试的平均成绩;学了面积公式后, 可让学生计算教室、家庭住宅的面积;学了百分比后, 可计算解放初期到现在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 同学们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优生率;学了统计图表, 可到附近的工厂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制作统计图表;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际应用, 深刻地体会到书本上学习的知识, 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使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密切相关, 紧紧相连。从而促使学生为祖国“四化”建设勤奋学习。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1. 实践认识观点的教育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而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我们把一些知识从实际事例中引出, 或指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等。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例如:数学除法中“平均分”的概念时, 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做实验, 把6个糖分成2份。有几种分法?实验得出有三种分法, 一种是一份是1个, 一份是5个;一种是一份是2个, 一份是4个;一种是一份是3个, 另一份也是3个。比较三种分法, 前两种每份不是一样多, 后一种是每份同样多。于是初步得出把6个糖分成2份, 每份同样多的叫做“平均分”的概念。这样不但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使学生受到了实践认识的熏陶。

2. 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生存。数学教学也充满着矛盾。例如:在教学中说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时, 我通过具体例子, 让学生列出算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探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3-02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里就渗透了许多德育因素,如何能较好地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来源和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媒介和工具。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一、充分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以及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树立远大志向,让学生走进科学家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自觉地去磨练自己的意志。例如,在教学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告诉学生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经记载的“贾宪”三角(后世人也称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最早给出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排列,它比欧洲最早发现这个表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要早四百多年。因此,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

二、在教学中创设好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德育的渗透。例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一事件,标志我国航天科技取得跨越式胜利的伟大创举,再引入所要讲的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爱国热情。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例如,在给学生讲指数、对数函数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搜集有关国民生产总值的题目,让学生惊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从而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

三、利用数学辩证统一规律渗透德育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矛盾、运动和变化。如已知与未知,直观与抽象,特殊与一般……。例如,待定系数反映了已知与未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数形结合思想揭示了直观与抽象的联系;数学归纳法反映了事物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由 e<1,e=1, e>1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事物间的种种辩证关系,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四、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实践德育的体验。就数学本身而言,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始终都与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德育渗透还应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查、阅读等途径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在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开展“热爱环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假设以每人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我们全校这么多名学生,一天要扔多少个?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现在的塑料它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这样,再过几年,想象一下,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通过统计、计算,着实地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站在抵抗使用塑料袋的行列里来,减少白色污染;还可以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问题,这些都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五、挖掘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育价值,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它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快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还包括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如数学符号语言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程序框图的简洁明了性等,都能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情操修养得到陶冶,并把它们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 篇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到,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目前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学生年龄特征来看,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生理心理变化快,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也比较强。这样一来,反而自控力减弱,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过于地模仿,盲目地追求新潮;违反力事物发展规律,就容易走极端,偏离力社会道德轨迹。如:青少年吸烟率激增、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犯法。所以,孩子的德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同学校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也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德育教育的可能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并积极从其他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道理;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力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着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已纷纷建立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制订环境保护法律和进行庞大的治害投资。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中就有环保事业的重要内容。因为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是最为严重的。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观看环保影像资料,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议事日程,我们应该随时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是实验安全教育的最佳场所,例如在教学给液体物质的加热时,通过强调学生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使用浓酸浓碱时要十分小心等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合并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即要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质的教育等等。

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化学史,在很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辉煌的化学文化。从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的教学开始就有目的地介绍一些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的科技以及化学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金属和烧制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化学工艺,这些技术的发明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而现代化学发展的伟大成就比较多了如:纳米材料、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鸟笼、直径为6mm粗尼龙绳、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研制成功等。在讲到《燃烧与燃料》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以及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的伟大成就。在《金属》这单元里,介绍了我国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通过一系列的介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把历史、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贡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渗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由于辩证唯物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化学学科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和质变、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因而,学习化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这些观点的培养。如在《化学改变了世界》部分,阐述了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世界的物质在不断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和在氧气中产生现象不同的两个实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是由浓度变化引起性质的变化等启发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又如铁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缓慢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这揭示了化学变化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说明了内因与外因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许多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作为—名化学教师,应当知道,所教的书不仅仅是化学,其中有着比化学知识更完善、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不断挖掘化学教材中这些内容,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同时得到升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成熟。

化学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很多污染事件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中的优良品质教育

1、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2、身教重于言教。

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规范操作的实验,工整的板书,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好机会。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6

当城中学 周河莲

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思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学生生活为主线,将学生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国情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来谈一谈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寓德育教育于故事讲述之中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重点讲了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全体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教育,学生从中认识到:邓世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者的反抗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讨论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有助于学生分清是非,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讲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我发现不少同学由于对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再加上受电视电影的影响,只看到了他们的功绩,看不到他们的过失。为此,我引导学生如何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在班上展开大讨论。使学生既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绩,又看到他们不断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灾难。培养了学生全面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寻找感悟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人、英雄、仁人志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涉及。这些人物令学生敬慕崇拜。他们迫切想了解探究,甚至想一睹为快。我们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开展读书活动。开展了“伟人少年时代”演讲比赛。“英雄在我心中”讨论会。“革命先烈”故事会等活动,激发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学生们四处找书借 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刻苦读书、求学,寻求探索革命真理的艰难曲折历程,常常吸引着学生,打动着学生的心灵。以至在讲故事听故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榜样引路,教育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以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在讲《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这两位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榜样,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围绕我们应向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思学习什么展开讨论。大家通过讨论明确了以下三点:第一、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为人类谋幸福;第二、要勤奋学习,服务社会;第三、好好锻炼身体,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又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通过分析比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 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分析比较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浅析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7

关键词:德育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 我从事着“百年树人”的光荣职业。一转眼, 我已经在三尺讲台站了近十三年。从二十岁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清纯少女到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然小小少年, 用近十三年的光阴经营一件事, 我曾经迷惘过、彷徨过, 我以为自己不爱这片土地或者爱已经麻木……可是今天, 当我认真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做过的事, 我才终于弄懂了自己。我不得不承认:不爱教育事业, 不爱孩子, 那是假话!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上的一点感想。

一、爱的力量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 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 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 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原来我班有个叫杨芳的学生, 父亲重病, 母亲也丧失劳动能力, 家庭情况十分困难, 因交不起书费, 几次无法来校就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我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爱心捐助, 为解决他吃饭住校问题。我还向学校申请减免他的伙食费, 并给他一定的生活补贴, 使他亲身感受到教师们的爱意, 集体的暖意, 同学们的情意, 从而激发他学习的信心。几年后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来信, 信里杨芳同学写道:“老师, 几年没能和您联系, 我非常想您。今年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 我也要做一名教师。因为在我生活的低谷, 不是别人, 是老师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身为教师, 最大的快乐, 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有出息, 我很欣慰我的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颗草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二、信任的力量

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经常会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 越教越没劲!”其实,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 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2010年4月16日, 我接到学校的任务, 被派出去参加教研活动, 要出差四五天。一下子出去那么长的时间, 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 学生能否出问题, 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教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思忖良久, 我决定放手一试。首先, 我在班里向学生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学习几天, 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 我们实行‘自治管理’, 如果你们表现得好, 回来我带大家去爬山!”后来, 我不在的那些日子, 班级非常平静。小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 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儿的时候都好!”听后, 我微微一笑:“你们都长大了, 老师信任你们, 老师感觉你们都能行!”我坚信,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 要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让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 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和学生同呼吸, 共成长, 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

三、榜样的力量

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校李老师那个班有两名学生爱吸烟, 他做过多次的思想工作, 效果很差, 找过家长也是没太大效果。后来某一天午自习, 他在办公室休息, 也在吸烟。正巧那个平时抽烟的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 一看到李老师就发出了诡笑, 而且眼睛盯着桌子上的烟盒, 李老师当时也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利影响。于是, 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耐心地做学生的工作, 又和学生打赌说:“我把烟戒掉, 你们也不许吸烟了。”那些学生本不相信他会戒烟, 但通过一段时间互相监督, 李老师不再吸烟, 那几个学生真的也不再吸烟了。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很重要, 如果教师吸烟做学生的工作不叫他们吸烟,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反向的, 学生内心不会服。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培养他们诚实守信, 积极向上、不畏挫折的品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 提高道德水平,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有位名师曾说过:“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 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 民主、宽容、仁爱, 这一切, 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 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我认为,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 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 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十多年来, 我勤勤恳恳, 呕心沥血, 把我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的学生, 我的事业。回顾过去, 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 任重而道远, 但我会永远守住心中的那份责任, 为了孩子的明天我将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工作与素养.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数学 数学教材 数学史实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6-02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除了所具有的客观性、知识性与工具性特征外,还具有思想性、文化性等特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除了向学生讲解数学各个理论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对数学所包含的思想和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树立积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品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本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属于隐性内容,所占的地位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极力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这一节时,本节内容是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的,而希望工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绝佳素材,于是,笔者就充分利用本节课,将德育教育有效深入了其中,具体方式为:

一上课,通过电脑投影给学生普及了“希望工程”的知识,播放了有关“希望工程”的图片,如著名的“我要上学”的照片,一位大眼睛小女孩手握铅笔,眼睛直视前方,眼睛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同时,还播放了很多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生活和学习的图片,如一群孩子靠着教室的墙根吃着清汤寡水、自己排着队洗碗、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另外,还呈现了多个通过希望工程活动帮助贫困地区学生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以及顺利升入大学完成学业的事例。

随后,笔者向学生问道:“看了这些图片,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生1:感觉他们很可怜,条件这么艰苦,吃不上有营养的饭菜,穿不上干净得体的衣服。

生2:很值得敬佩,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十分强烈。

生3:感觉自己的心灵被触动了,与贫困地区的孩子比,我们太幸福了!

……

师:那么,你们以后是不是要懂得珍惜,不浪费任何的学习和生活资源,并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也积极帮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脱离生活和学习的困境?

生(齐声回答):是!会的!

这样,我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希望工程的资料图片并谈所见所感,让学生懂得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努力、积极地学习,长大后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从而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二、利用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往今来,有无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源源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并获得了很大的研究成就。所以,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引出数学的发展史实,让学生对我国古往今来数学的发展有详细的了解和认知,对优秀数学家的研究成就产生敬佩之情,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比如,在讲述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我们就可向学生介绍:公元前2000年,为了将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禹就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使这一难题轻松解决,这要比西方国家对三角术的研究早出了2000多年。通过这一数学史实,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讲述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发展简史,如给公元前十一世纪,数学家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根据这一典故,将勾股定理称为商高定理。公元三世纪,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制作了勾股圆方图,通过使用数形结合计算出了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详细的证明。另外,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有关我国古代注明数学家在数学研究领域所获得的成就,如刘徽的杰作《海岛算经》《九章算术注》是我国宝贵的数学遗产,还有祖冲之得到正确的求体积公式,写了《缀术》一书。北宋人贾宪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等等。这样,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实以及著名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所获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承担和付诸于实践的教学任务,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还能得到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9

现阶段高中生缺乏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急功近利,稍作努力就希望有很大的进步,要很明显的成绩;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付出的回报立竿见影,如果进步不明显,或者没有进步就退宿了;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如下办法希望能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帮助。提高现代教学质量。

一、以讲座的形式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生动、具体、真实的介绍我国古今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华罗庚学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便发出“粱园虽好,非久居之处”的呼声,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通过讲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也告诫学生,学习好坏关键看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数学史无疑是数学家的奋斗史,数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毅力。数学家海帕西娅,无视罗马教皇的禁令,坚持传播科学知识,被暴徒们残酷地施以肉刑,然后投入熊熊的烈火中;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学者帕索斯对本学派“万物都是数”的错误命题提出了异议,被同伴们当作“叛徒”,抛入大海里淹死。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的轶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士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听了数学家的事迹,必然会心潮澎湃,倍受鼓舞,通过百折不挠的磨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认识到只有经过自己奋斗才能取得激励人和鼓舞人的成就。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同时要注意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三、利用数学美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与数学美,好比人有了血与肉。我们不仅要研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把它付诸实践,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数学。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是源于对一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这种对数学的好奇求解的欲望和解决之后的快乐是数学魅力所在。数学知识中的对称、运动、周期等等,都给人以美的领悟。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做出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此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开掘数学美,这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希望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数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讲授相应知识时要注意渗透,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四、借助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数学语言十分精确,不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结论,数学中不仅没有伪科学,不允许学生的弄虚作假存在,不屈服于权贵,数学更让人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这样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对教育者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方法 实例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作用

1.1 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1.1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通过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

1.1.2 培养理性精神。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1.1.3 磨练意志品质。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1.2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学生会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TT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1.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2.1 从教师的示范导行、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2.2 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2.2.1 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2.2.1.1 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 Tr< 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

2.2.1.2 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

2.2.1.3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2.2.2 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1

一、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德育的中心内容----爱国主义。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2、科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正确的科学态度---道德品质教育。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以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 、教学中应该努力实现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个人修养,素质培养方面也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个人形象和发挥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教师的责职是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学生都期望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教育有时并不局限于口头表达传授,言行举止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育,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品行,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影响。

(二)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物理作为一门学科,本身就存在辩证的思想方法,这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充分的体现,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使其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用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素材,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和体验事物的相对和绝对、抽象和具体、表象和本質、对立和统一、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教会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讲授某些物理定律或物理概念时,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建立并不是随随便便凭某些人的主观意念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证实、推导而来的,物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多少前人的血汗和智慧。

上一篇:我爱我的祖国作文;我爱您,中国下一篇:英雄施救 恶魔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