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2024-09-2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共8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1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

(试行稿)一.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坚持以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诚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诚实勇敢、情绪稳定、坚韧意志的健全人格;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适应未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为提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推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大纲。

二.总体目标

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创造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三.阶段分目标

(一).小学阶段 1.小学生特点:

1).开始步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学校管理,接触系统的学习; 2).开始掌握规范的、书面的语言,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的思维; 3).开始有同学、集体的观念,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的生活,有意识的人际心理行为。2.教育目标: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的能力。

2).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

3).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从理性和感性上塑造他们的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二).初中阶段 1.初中生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变化;个性形成的关键期;

2).出现青春期的躁动,出现对异性的朦胧感,有自觉不自觉的向往异性的心理;学习上、个性上易于出现两极分化。

3).情感丰富且脆弱,个性不稳定;出现自闭心理,爱好易于转移,易于烦躁;不爱交友,缺乏与父母沟通;认识上、行为上易于出现极端。

4).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不全面;存在“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社会适应能力弱之间的心理矛盾;有明显的“初中现象”心理,是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危险期。2.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4)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高中阶段 1.高中生特点

1).情感逐步稳定,意志逐步形成,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逐步增强,个性情绪相对稳定。2).接近成人,自我意识较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增强,思维能力增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3).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较广泛,有一定的朋友、异性和父母交往意识。

4).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学与择业的双重压力,面临自我发展的问题。2.教育目标:

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2).培养高中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四.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

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集体生活、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教育内容(适应、意识、行为)1.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校园、适应环境)2.我成为小学生了(学生意识、角色意识)3.新老师、新同学、新朋友(适应群体、适应集体)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

5.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激发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6.管住自己 养成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行为意识)8.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

二年级目标

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意识和集体意识。●教育内容(合群、乐学、自我认识)

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角色意识)2.歉让、友善朋友多(交友体验、人际交往)3.“三个和尚有水喝”(群体生活、合作精神)4.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5.谁的发现好又多(学习方法、学习能力)6.告别“小粗心、小拖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7.我是好学生 我会做得更好(自我认识、自我意识)8.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

三年级目标

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教育内容(善学、情感、学会关心)

1.我爱学习我真聪明(勤学习、动脑筋)2.巧解难题真快乐(善于学习、挑战难题)3.情绪“气象台”(了解情绪、认识情感)4.选择快乐

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5.当我烦恼的时候(调节情绪、控制情绪)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具有爱心、同情心)7.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学会助人)8.愉快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

四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己,充满自信;正确对待别人、诚实对待他人,有集体荣誉感。

●教育内容(自信、诚实、集体荣誉感)

1.我能行 我来“露一手”(了解自信、培养自信)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表现自我)

3.人人平等的说“不”没关系(具有自信、实现自我)4.谁说“我不行” 大家显“绝招”(排除自卑、展示自我)5.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6.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

7.别人进步我高兴 班级成败我关心(排除嫉妒、关心集体)8.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教育教育内容(角色、交往、审美、幽默)

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责任意识)2.我是男生 我是女生(角色意识、角色辅导)3.男女生

对对话(异性交往、交往辅导)4.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人际关系、交往技巧)5.勇而有谋 急中生智(自我保护意识)

6.相貌与成功 幽默与快乐(审美能力、幽默生活)7.勤奋与积累 学习与状态(进入状态、升学准备)8.合理安排时间 投入全部精力(合理安排学习)

六年级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毅力、学习方式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获取“一份辛劳、—份收获”的愉悦感;指导学生减少面临升学的压力,摆正态度,迎接考试。●教育教育内容(进取、毅力、学习方式)

1.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学习状态、自我认识)2.巧识记 反思考 主意多(学习方式、思维习惯)3.时间的妙用(学习习惯、学习技巧)

4.勤劳无价

毅力无穷(学习毅力、不断进取)5.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松弛训练、消除焦虑)6.我的小学生涯,骄傲!(总结自我、)

7.说一声:再见吧,母校!(师生情怀、母校情结)8.中学新生活,向往!(中小学衔接、心理准备)初一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内容(独立、情感、个性)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环境)2.注意力与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3.管理自己 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4.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体意识、自我价值)5.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情怀、开朗心态)

6.做情感的主人(了解情感、调节情感)7.敞开我的心扉(克服自闭、排除自卑)

8.消除犟脾气 养成好性格(情感控制、培养性格)

初二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知识和生理、心理变化,正确对待性心理和两性交往,把握青春期的行为;培养学生富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进取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内容(青春期、性心理、两性交往、学习品质)

1.接纳青春 拥抱青春(了解青春期、青春期知识)

2.青春期心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度过青春期)

3.友情与爱情(性心理、性教育)

4.如何增强交往能力(社交技巧、沟通能力)5.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6.与父母长辈沟通(亲子关系、个性修养)7.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品格、学习品质)8.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全面素质)

初三年级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客观的、全面的评价自己;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教育内容(意识、评价、人格)

1.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欣赏自我)2.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自我超越)

3.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知识力量、人格魅力)4.自重、自爱、自尊、自立(独立人格、良好个性)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际交往、个性品格)6.什么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完美人生)7.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好本领、学好知识)

8.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 迎接挑战(面对升学、面对就业)高一年级目标

认识高中阶段,适应高中学习,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学会交往、学会合作,适应竞争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命运,具有社会使命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 教育内容(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

1.学习目标与发展计划(适应高中、适应学习)

2.学会负责 勇于负责(人生观、责任感)

3.竞争与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合作)4.理解他人 欣赏自我(学会交往、学会理解)5.国家命运系我心(历史使命感)

6.我是未来的社会建设者(社会使命感)

7.发展自我 体现价值(自我意识、体现价值)8.是金子,定能发光(价值观、使命感)

高二年级目标

驾驭人生、选准自己的发展前程与人生目标;增长智慧、磨练意志,刻苦学习、努力成材,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育内容(发展、目标、智慧、意志)

1.如何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动力、学习方法)2.创造性学习与发展性目标(创造思维、发展目标)3.增长智慧 开发潜能(智慧开发 潜能开发)4.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效益观、方法观)5.善于思考 善于学习(学习能力、学习方式)6.战胜失败 磨练意志(耐挫力、意志力)7.职业能力的自我测定(择业指导、能力培养)8.如何面对压力(应激指导、压力免疫)高三年级目标

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发展的道路,面对未来、面向成功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能娴熟地自我调节考前情绪,完成升学阶段的最后冲刺,能够作出升学或择业的最佳选择。●教育内容(人生、奉献、成功、适应)

1.人生发展计划(人生辅导、发展指南)

2.把握“高三” 把握“成功”(合理运筹、把握成功)3.掌握系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4.如何调节应试情绪(压力松弛、系统脱敏)5.关心社会

奉献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6.推销你自己(面试技巧、职业辅导)7.条条道路通罗马(面对未来、面向成功)8.告别母校 迈向人生(报答母校、报效社会)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003年10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2

一、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 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等;同时, 辅之以一般能力的训练, 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 简而言之, 就是字、词、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 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识记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 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 可以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 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中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 就必须强化操作训练。

二、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陶冶情操就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点,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 应讲究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 既要到位, 又不能越位, 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入手, 但自始至终要强调的一个根本点, 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为人, 先做人”, 这是文道统一的原则的本质要求, 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 文道统一原则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语文课文本身是文道统一体;二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地贯彻文道统一原则。

三、教学中锤炼学生的个性品格

锤炼品格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德修养教育。小学虽然是基础教育阶段, 但也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格训练, 为他们逐步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打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准确性、具体性等方面的训练以及语言构造 (字、词、句、段、篇关系) 与语言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 既要将语言文字品格训练贯彻始终, 又要注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要求、不同训练重点, 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格训练中, 应以语感训练为基础, 以语言规律为指导。

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3

一、新体系教学目标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哲学有三种:形式主义、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无论是在音乐美学还是在音乐心理学的争论中情感主义者一直是占上风的,而在当代,情感论更是音乐价值论的主流。

普通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音乐教育面对的是普通学生,所以新体系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将音乐教育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学会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抒发情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使学生们在校和一生的精神生活更美好。

人的音乐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音乐形式和情感形式的“同形同构”。这种音乐体验可以称为形式性情感体验,可惜对于多数音乐作品来说,只有具有一定音乐天赋者才能直接识别这种纯粹由音乐形式来表达内涵的情感,而其他的人则需要借助自己或别人的体验经验。形式性情感体验是直接情感体验,主要是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在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时使用。

2.对于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而言,情感是与意义、事件、场景、画面、人物、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即人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首先是从作品的内容入门的。所以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音乐,可以将体验内容获得的情感过渡到体验音乐旋律与节奏上。这时的情感体验是间接情感体验,也可以称为内容性情感体验。

3.在内容性情感体验实现之后,学生可以逐渐排除或淡化内容,把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直接与体会到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记忆成为音乐经验,并且再用此音乐经验去体验相似的音乐形式(旋律与节奏乃至力度和音色),这时产生的体验就是经验性音乐(形式)体验。这种音乐体验是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培养获得的。

在现行音乐教学中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在音乐课上只求把歌唱会唱准,不求有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偏离音乐本质的教学;二是在教唱歌时,只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歌词体验歌曲情感的水平上,即只实现了内容性情感体验,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这时的体验并非是从音乐的声音中直接得到的,学生仍没有建立起个人的音乐体验经验;三是学生还没具备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就直接从形式性情感体验开始音乐教学,结果导致音乐无法打动人,未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新体系提倡通过内容或动作性情感体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形成体验经验系统,最终获得经验性情感体验的能力。这是新体系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体系音乐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是:

1.帮助学生实现内容性或动作性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享受,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并喜爱音乐。

2.把间接体验到的情感与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对应起来,并在下意识的记忆中(一般是反复出现形成的)建立学生的音乐体验经验。

3.指导学生运用上述音乐体验经验直接体验音乐情感,并养成习惯。

二、新体系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为了准确有效地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建立个人音乐体验经验储存的教学目标,新体系课程设置包括了五项基本教学内容:音乐律动、歌唱、器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即兴。

(一)音乐律动

音乐律动是音乐(唱、击、奏)的体态动作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联动,其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将音乐节奏的动作外显,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情感体验。

音乐律动是与音乐运动同形同构的身体运动,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两种运动都是外在显现的,一个能听见,一个能看见,不像情感运动是主体内在的,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学生不容易掌握。由于律动除了能引起视觉还能引起主体动觉,而主体(律动)动觉可以和主体音乐听觉一样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所以律动可以与音乐共同唤起主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单独由音乐听觉引发的体验要强烈。音乐律动经常作为实现和强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手段。在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新体系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律动作为音乐教学的入门内容。

1.音乐律动常识(建立音乐律动基础经验)

一是介绍什么是音乐律动,怎么进行音乐律动。音乐律动必须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律动动作来自与音乐节奏的联动,目的是用律动表达和显化节奏。所以说:倾听音乐、认识自己的身体、运动身体等是进行音乐律动的基本条件;二是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音乐律动动作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依赖乐曲中的节奏而存在的。如最初级的经验包括:稳定拍、重音的周期与转换、舞线、乐句、呼吸、空间与方向感、能量释放与控制等。

2.音乐律动体验(建立节奏的情感体验经验)一

(1)体验律动对音乐的影响(体验音乐节奏感的强化)

通过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或击拍动作,体验有律动或无律动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歌唱和有律动歌唱对比体验律动对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倾听音乐和随乐律动,体验律动对音乐节奏感和节奏体验的影响。

(2)体验律动对情感的表达(体验节奏能够单独表达情感)

律动在无音乐情况下直接表达情感;

体验律动在感知内心音乐时对情感的表达。

(3)体验音乐对律动的主导

体验与音乐节奏协调的律动和不协调的律动对情感体验的加强与抑制作用;

体验音乐与律动变化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3.音乐律动表达(建立基本律动表达经验)

掌握了最初的音乐律动经验后,就可以进行音乐律动表达教学。音乐律动表达主要有四个层次:endprint

(1)对指定音乐进行律动表达:凭经验随乐律动;

(2)对指定的情感进行律动表达:可凭经验选用合适的音乐进行律动表达,也可通过创作合适节奏进行律动表达;

(3)用同一音乐(同一节奏)不同律动所表达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比,感受节奏体验的个性特点。

(4)表达性情感交流:在前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随乐律动或仅用合适节奏进行律动与他人进行表达性情感交流。

4.舞蹈性律动(在一般音乐律动上加丰富的姿态和表情)

(1)节奏性舞蹈律动

(2)旋律性舞蹈律动

(3)情绪性舞蹈律动

(4)情节性舞蹈律动

(5)经典或传统性音乐体裁舞蹈

律动是以表达节奏为核心的。舞蹈性律动是音乐律动的拓展,也可以算是它的一个部分。

5.运用律动活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对教师)

(1)在集体教学中让节奏显化,使节奏感弱的学生能看见节奏:

(2)在变节拍、节奏教学中,使节拍节奏显化,让学生容易掌握;

(3)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通过律动反应,训练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4)在音乐节奏教学中,通过律动活动的联觉记忆,使节奏感内化。

以上五项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可循环数次。

(二)歌唱训练‘歌唱是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歌唱可以学习音乐旋律和其他音乐要素。科达伊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切通过歌唱”。

1.知识性歌唱(建立基础歌唱和曲目经验)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歌唱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经验,而不是专业歌唱者和公共表演者所需要掌握的乐理知识。

(1)首先,通过简单歌曲的歌唱介绍什么是歌唱,怎么歌唱的知识。包括:歌唱时良好的发声方法、正确的站姿、口型、呼吸,不喊唱、不捏着嗓子唱等。

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

(2)通过更多简单歌唱(5-10首)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如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稳定的拍子,基本的音高、音强等,这种经验是包含在曲目、乐段之中而存在并纳入记忆的。

(3)熟悉不同类型歌唱基本曲目20首,建立学生最基本的、对不同类型曲目的歌唱经验。

知识性歌唱渗透在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中,随着歌唱教学的深入,歌唱经验的丰富,歌唱知识也随之不断扩展和深化。

2.体验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体验经验)

学生有了最初的歌唱经验和歌唱曲目之后,就可以在此音乐经验基础上进行体验性歌唱。体验性歌唱主要是一种自我情感体验。这里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对歌曲旋律的经验性情感体验,而不是对歌曲旋律的形式情感体验。所谓经验性情感是指被体验的旋律曾经在歌曲、歌剧、舞蹈、视觉配乐、标题音乐中所表述,并被主体体验过后形成了旋律与情感相联系的记忆,当再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就会较容易地体验出已经形成经验的情感。(这时旋律已脱离了最初的有意义内容的音乐作品,从内容性情感体验向经验性自我情感体验过渡。)

(1)朗诵歌词体会歌词情感

在没有建立基本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之前,可以借助于歌词(包括童谣)的明确意义进行情感体验,并通过歌词的语音语调语气,长短快慢、轻重缓急来加深对这种情感的体会。

(2)唱词曲体验歌曲情感

把朗诵体会到的词义情感迁移至歌唱,在歌唱中体验这种情感。可通过反复歌唱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经验。

(3)只唱歌曲旋律体验音乐情感

去掉歌词哼唱旋律,从凭唱词曲所得的情感体验过渡到对歌曲旋律进行音乐情感体验。这也是歌曲情感内在转化的二次体验。这时得到的就是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

(4)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通过学唱若干首歌曲积累各种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并体验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对情感的影响。

(5)音乐情感体验的显化

用已学歌曲的旋律,按各自的经验(各人有异)重新填上与原歌曲同类情感的内容,将自我情感体验显化,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可以互鉴。

体验性歌唱与知识性歌唱一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轮回,歌唱教学不断深入、深化。

3.表达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表达经验)

建立了最初的知识性歌唱和体验性歌唱的经验后,就可以进行表达性歌唱教学。表达性歌唱是指用歌唱来表达在某个特殊时刻、场合、情境、事件中,涌现出的具体情绪、情感或感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歌唱表达和用什么歌唱来表达此时此刻欲表达的心境。表达性歌唱主要有四个层次:选择性表达、模仿性表达、创造性表达、交流性表达,根本的是用情感体验经验来实现欲表达结果。

(1)选择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合适的段落歌唱,使歌唱中自我体验的情感符合所要求的情绪、场合或情节。

(2)模仿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歌段,通过改词进行与自我体验相符的歌唱。

(3)创造性表达:即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用音乐经验改词改曲进行自我情感表达。

(4)交流性表达:是用音乐对他人进行情感表达(有词或无词歌),所以必须在具备接受与理解别人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及自己具有了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性表达。

表达性歌唱同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深化。

4.合唱(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

合唱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只有在每个人都具有了基本的知识性、体验性、表达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进行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的训练。普通学校一般有两类合唱:同声合唱(一般小学与初中合唱属于此类)和混声合唱(初中以上),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多声部无伴奏和有伴奏合唱。endprint

合唱教学有三个层次:跟随性合唱、表达性合唱、表演性合唱。

(1)跟随性合唱:初级的合唱是从集体跟随性合唱开始的,必须建立在具备基本的知识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在跟随性合唱教学中训练基本的共同音高感、节奏感,整体呼吸、统一起声、跟随指挥、互听互靠、吐字咬字等知识与技能,在声音和谐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共同的音乐情感体验目标。

(2)表达性合唱:在基本歌唱情感体验和歌唱表达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培养共同情感表达经验。合唱有音域更宽广、力度变化更大、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特点。表达性合唱需通过学唱若干首合唱歌曲,体验多声部音乐要素(音域、音色、音量、音层等)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3)表演性合唱:表演性合唱是合唱教学中的最高层次,只有在积累了一定水平量与质的丰富合唱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之后,才可能进行表演性合唱训练。表演性合唱也是交流性合唱,这里的交流是通过合唱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也更强调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

在小学六年歌唱教学的整个进程中,这四个部分应经过十余次螺旋状的轮回,循序渐进地上升。

(三)器乐学习

器乐是指以乐器演奏为主的表演形式或解释为音乐来源的一种声音材料(另一种是嗓音),乐器是指可以用来演奏音乐的工具。器乐教学是指通过各类不同的听、奏来体验和感受器乐音乐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与歌唱、音乐律动等同类情感体验和经验的相互转化与联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强、更深、更广的音乐情感体验,及更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1.器乐知识

(1)器乐介绍与欣赏

通过声音和作品了解各类器乐(中西),如:键盘乐、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2)乐器原理与体验

介绍常见乐器的发声原理,主要体验器乐的表现功能,音色、音量、音区、速度等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常见乐器的个性特点及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影响。

(3)器乐演奏知识和实践

课上主要通过教师介绍和简易乐器操作来了解演奏知识,器乐演奏实践主要靠课外兴趣活动实现。

2.器乐音乐体验

器乐音乐体验与歌唱体验有共同之处,但因歌唱受个人嗓音条件所限,在音域、音色、音区、音量等表现限度上不如器乐音乐表现范围宽广、丰富、复杂。所以对器乐音乐体验又不完全等同于歌唱体验,应该说器乐音乐体验比歌唱体验更细腻,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但因缺少来自歌词的内容情感体验过渡,器乐音乐的情感体验不容易获得和分辨。教学中可将歌唱情感体验的经验移情到器乐音乐体验,也可与音乐律动教学互通和互动,还可靠舞蹈、画面等内容性情感体验过渡,以联觉增强器乐音乐情感体验。

(1)器乐元素体验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同一器乐曲或片段中不同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的作用。

(2)不同器乐的元素(旋律、节奏)体验特征进行对比。

相同的音乐元素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得到的体验不同。

(3)不同器乐体验对比

不同经典器乐作品感受它的体验特征。

通过同一个经典曲目用不同乐器演奏来对比它的不同体验特征。

3.乐器演奏训练(以奥尔夫乐器为主)

(1)熟悉奥尔夫乐器的音乐功能。

(2)欣赏奥尔夫乐器作品。

(3)练习演奏奥尔夫乐器。

(4)奥尔夫乐器演奏简单运用(简单固定音型伴奏、简单旋律演奏等)

4.小型乐队训练(以奥尔夫乐器配置为主)

(1)乐队知识

(2)简单曲式结构

(3)即兴段落演奏

(4)为歌唱伴奏

(5)小乐队合奏

5.交响乐知识与实践

(1)交响乐知识:通过交响乐作品了解性质、形式、体裁、编制等。

(2)交响乐要素和乐段乐曲音乐体验

(3)课外交响乐队训练

(四)音乐欣赏

音乐活动分为两大类,律动、歌唱、奏乐属于表达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属于接受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从外至内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新体系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是:学生在之前音乐教学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经自主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规范性体验,获得具有社会公认意义的音乐体验经验,以此继承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财富,提高学生进行社会音乐交流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1.获得与社会公认经验同类的音乐体验和近似的情感共鸣;2.体验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包括体裁、曲式、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内容包括题材、标题、歌词、情节、场景、动作、画面等)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影响;3.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内涵及音乐体验的影响。要注意规范性体验不是由教师替代学生体验后将结果告诉学生并叫学生记住,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实现基本方向的自主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也应分初、中、高三个层次。

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内容属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经典作品公共体验的基础经验,培养他们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身心智发展特点,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实践活动(律动、歌唱、奏乐)是此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形式,因此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音乐活动中。小学音乐课音乐欣赏内容的方式(实践)、方法(体验)和教材应与律动、歌唱、奏乐同步互通互动。在教师的诱导下聆听简单经典曲目进行音乐欣赏,使学生获得与公共评价相近的音乐体验经验,初步习惯音乐欣赏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特定小型经典音乐作品创设特定音乐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小型经典曲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诱导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特定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开拓学生的音乐联想与想象空间。endprint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和情感需要的发展,此阶段的音乐课应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音乐课可以继续在较复杂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对常见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欣赏。在教师引导下,用已积累的公共评价音乐经验和音乐欣赏方法对经典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审美体验,掌握音乐形式与内容对音乐情感的影响,进行较复杂的特定的音乐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经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高级阶段。随着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化和(对音乐理论知识)求知欲的增长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此阶段的音乐课一般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形式和内容。新体系的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基本习得了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方法,掌握了音乐情感体验的基本经验,记忆中已形成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就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对较大型的,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产生的影响,知晓一些社会文化的概念,通过对代表性经典作品的艺术欣赏进一步积累(规范性)系统的音乐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系统)的基础,以利于终生享用和传承人类音乐文化(宝藏)。

1.经典声乐作品欣赏

(1)独唱;(2)重唱;(3)合唱;

2.经典器乐作品欣赏

(1)有标题器乐作品;(2)无标题器乐作品;(3)经典戏曲、歌剧、舞剧欣赏。

(五)即兴表达

所谓兴是指人的情绪,即兴的意思是按人的情绪进行音乐活动。情绪的来源是主体的思想、心情、处境和客观环境、事件、时机的影响。音乐活动包括:律动、歌唱、演奏、创作。新体系进行即兴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1.即兴律动

(1)同一乐曲指定不同情绪做即兴律动。

(2)同一乐曲指定不同场合做即兴律动。

(3)同一乐曲按自我心态做即兴律动。

2.即兴歌唱

(1)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节奏节拍。

(2)指定歌曲,按情绪在旋律主干音上变化旋律(加花或缩减)。

(3)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歌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的安排)

(4)指定歌曲,按场景改词改曲。

3.即兴演奏

(1)指定乐曲,按情绪改变节拍节奏。

(2)指定乐曲,按情绪在旋律上加花或删减。

(3)指定乐曲,移调并体验感受。

(4)指定乐曲,按情绪重新安排乐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并重新体验感受。

4.即兴创作

(1)节奏创作:为词配节奏。

(2)旋律创作:为节奏词配旋律。

(3)创编音乐。

三、新体系教学方法

新体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其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和音乐教育核心理论(新三论: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是实现其教学目标和完成其教学内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新体系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的是元素一整体教学结构,其教学结构图示如下: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一个老师)

感受、体验、表达、交流教学内容

知识点:指构建音乐知识结构的最小单位,既是本课音乐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又是后续学习的认知前提,通常一次课仅用一个新知识点让学生在已有音乐经验上通过音乐作品在音乐活动中获取新的音乐感知、体验、表达和交流经验。

元素线:同元素的点组成时间线条,保持同知识点的连续发展,循序渐进。

知识面:(迄今为止)学生整个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由知识线上的点组成的。所以它是线性平面,面上的线就是元素线(某元素知识线)。

教学线:每次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组成教学线,它应该由一个作品,一个活动,一次表演所包含。因为只有在对实际作品的感受、表演和再创作中,学生才能体验到艺术情感。

在年、月、周的音乐课程安排中,元素一整体性结构表现在:

教学的元素性:就是要将所教的音乐知识分解成知识线,可以从由浅入深,逐点渐进实施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的整体性一就是要使不同知识线上的点组合成每次课的教学线。每次教的知识点组合在音乐作品或音乐艺术活动中,如不能把知识点组合在其中就不能实现艺术体验,就无法赋予感情。教学的整体性二就是要把知识线和教学线(感情的)结合成网络,主要靠音乐经验产生联觉和联想。

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两点:

1.每课把知识点组成感性的艺术活动。

2.每个知识点必须和同元素中的其它知识点前后相连,即这节课教的是上节课的发展,又是下节课的准备。

要防止两种情况:

1.一次课上的知识点是散的,形不成艺术活动,无法进行艺术体验。

2.同元素的知识点在前后教学中是散的,不能连成由浅入深,从零到整的元素知识线。

知识面是由元素知识线和教学艺术活动线交叉而成的。每个交叉点都是知识点,也是艺术感觉的组成点。所有这些点构成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艺术情感面的整体经验。

结语

新体系教学方法新在素质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感性音乐经验为主要学习成果的考评要求。

新体系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新体系虽然探索了十多年,但仍然在起步时期。要想使之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成为主导体系,至少还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每一位学校音乐教师只要为“让音乐使人生活更美好”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都能成为新体系实践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高建进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探讨论文 篇4

关键词:数学;课程目标;探究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5

健康领域

一、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与卫生,养成爱清洁、讲卫

生的习惯。

二、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1)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营养和保健教育,使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通过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

惯。

(2)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促进大肌肉动作协调性、灵

活性的发展。

(3)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小肌肉动作,促进动作协调性、灵活性

的发展。

语言领域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鼓励幼儿主动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大胆运用词汇,体验语言交流对自己的 意义。

二、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1)培养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理解日常生活用语、成人要

求、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语言信息。

(2)引导幼儿知道能从图书、电视、电脑、广播、口头交谈等多种途径得

到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感受。

三、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鼓励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喜欢提问,积极回答问题。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内容,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1)提供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感受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能从前到后有顺序地阅读,认真观察和理解画面内容,了解

故事的情节线索。认识页码。

(3)引导幼儿喜欢听儿童文学作品,会复述故事、续编故事,学习和仿编

诗歌。

社会领域

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允许幼儿自己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互助与合作,能尝试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创设机会,使幼儿体会规则在各种活动中的意义,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和行为。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给幼儿创设给他人服务的机会和条件(如做值日生等),有初步的责任感。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鼓励幼儿认识经常为我们服务的人(如医生、售货员、司机等),知道尊重他们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引导幼儿关注亲人的兴趣爱好,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 热爱。

六、初步了解社会常识。

在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你的幼儿初步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意 义,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科学领域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身边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

续的观察,能发现事物和现象的差异和变化。

(2)支持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现象大地猜想和主动探究。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交流、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提供各种机会,为幼儿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常见几何图形

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和理解世界的含义。

(3)鼓励幼儿运用初步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

保意识。

支持、引导在幼儿照顾小动物过程中,感知动物的生活习性,初步理解小 动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艺术领域

一、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

(1)初步感知感知歌曲中的节拍和节奏,从中感受韵律美

(2)引导幼儿感知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区别。

(3)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丰富色彩,并感受其中的美。

二、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

(1)引导幼儿模仿舞蹈动作,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体验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好情感,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

音乐的感受。(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体验动手的乐趣,并喜欢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装饰。(4)通过美术的作品,丰富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三、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 情绪和体验。

(1)鼓励幼儿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2)引导幼儿随音乐的节奏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做

到动作协调优美,并表现出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

(3)尝试结合语言、歌谣即兴表演,创编简单的节奏短句。

(4)运用乐器按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乐曲、舞蹈作即兴伴奏,并具有

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5)引导幼儿愿意尝试合作表演简单故事情节。

(6)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作品,发现不同作品的表现规律,并能按这些规律

进行创作。

(7)鼓励幼儿利用色彩工具和材料,尝试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表现。

四、具有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6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讲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字词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字词内容的梳理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听《高山流水》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性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中相互交流中也很好地弥补了鉴赏的不足。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熔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必须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第一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分析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失意人的人生经历来达成,我在课堂上呈现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了三、四两段能够体现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段落。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了“天涯沦落人”的悲剧情感。

而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诵读、共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齐心协力找出使用比喻手法的八个经典句子,并根据注释感受期间音乐的旋律变化。之前已分析过琵琶女的颠沛人生,对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也就了然于胸了。

这个课设计的美中不足是容量偏大,课讲不完。若要快速讲完,学生们就得做好预习工作。否则出现的另一结果是课讲完了,学生的音乐、对文本的感悟并没有绝对的同步。

附:《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重难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学生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概括能力不够高,学生对琵琶的了解不多,想象和联想能力还不太强。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诗是唐诗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尤其是对琵琶声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意境,特别是集中描写音乐的第二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箭双雕。

学习课时:三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学具准备:语文课本 导学案 同步练习册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好,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这首诗的序言。

二、体悟感情

(1)诵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事?

转换语: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由此可知,这篇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2)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导学案上所提供的白居易生平经历,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附诗人人生经历)白居易: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29岁进士及第,32拔萃登科,35岁授翰林学士,36岁授左拾遗,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明确:①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彼此都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才华横溢)。

③彼此都遭遇不幸(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直言进谏“谪居卧病浔阳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悬殊,生活态度也有所不同,更是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失意者天涯沦落、同病相怜,故诗人在听曲之后,产生了共鸣,咏叹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三、分析鉴赏琵琶女的演奏。

转换语: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高度赞美了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恨歌》和《琵琶行》。毋庸置疑,本文的音乐描写就如诗中所言,早已妇孺皆知、千古绝唱。关于音乐,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江头送客忽闻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处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第三次是在最后一部分“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侧面烘托琵琶声悲伤凄切,表现了音乐给作者的震动。这两处描写都是略写,趋于简单。

在这三处描写中,以第二处描写最为经典。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全班齐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请找出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并思考这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2)、从琵琶曲旋律变化的描写中你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吗?请从诗文中找出证据说明之。明确:(1)、八个比喻句及其描摹的音乐特征

经典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柔美细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高亢激越

铁骑突出刀枪鸣 雄壮气势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转换语: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乎情。“不得志”是琵琶女琵琶声中倾诉的主题,那么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你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了吗?好,有请第一组代表发言。(2)琵琶曲旋律的变化和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

1、浔阳江口,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低沉抑郁)

2、强烈的生活反差勾起她对往昔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急切愉悦)

3、好景不长,时光不再,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幽愁暗恨)

4、渴望爱情抚慰,但薄情丈夫却重利轻别离(高亢激越)

5、收束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愤激抗争)

小结:这节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以声喻声,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诗与音乐达到和谐灵动的境界,使我们领略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同时通过乐曲的变化,表现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真真如诗人所言:“我闻琵琶已叹息。”

四、背诵琵琶曲部分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天涯沦落”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闻筝

【明】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白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比喻(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

答案示例:(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

(2)①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②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板书: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声中诉悲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7

关键词:本科生,目标教育,市场营销专业

大学, 是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确定职业方向、适应社会的准备阶段。树立明确目标、积极规划和设计未来对大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 在校大学生人生目标缺失使得他们的大学四年看起来充实而忙碌, 实际上却很盲目, 最终在学习、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遭遇种种不顺。

一、本科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目标教育, 是指根据所在组织管理目标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状况, 制订一定时期的组织 (或个体) 教育目标, 以及为实现该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实施大学生目标教育, 使大学生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1.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学习。

当前,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读大学前学习一直都处在老师和家长的密切关注中;上大学后, 他们远离父母, 老师的时时监督也不复存在, 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弱。

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例,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及对素质能力要求的综合性要求他们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广泛涉猎经济、管理、心理等知识, 并具备包括沟通、协调、写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虽然可以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一部分, 但扎实的知识底蕴和娴熟的能力更多地则要依靠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然而, 根据笔者了解, 多数学生因为“不明白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就业能做什么”而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去积累知识、锻炼自己;因为目标缺失而缺少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不在少数。

明确的目标对人们日常行为具有动力性的引导作用, 因而以确定目标和促进目标实现为主要任务目标教育将会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学习。

2.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营销专业和其他专业学风的对比情况, 笔者调查了解了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五所高校, 通过对数十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班主任和数学、计算机、英语等公共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 从专业对比来看, 几乎大家一致认为,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普遍较为活跃, 但学风却有待提升。经笔者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到, 市场营销本科生学风不佳主要根源在于学生对专业不了解, 总觉得营销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 错误地认为不学好专业课照样能做好营销实践工作。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目标认知, 因而不知学有何用, 丧失了对专业的兴趣, 影响了学习风气。

笔者认为要改变市场营销本科生目前的学风问题, 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学生们加强目标教育, 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通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理想境界, 激励其良好的学习行为。

3. 促进学生就业“专业对口”和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虽然, 目前

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已经成为常态, 但多数人把所学专业丢在一边而完全从事一份陌生的工作不仅不利于其职业的发展, 而且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就市场营销专业来看, 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在所有的大学生本科专业中排在第68位。为了了解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和职业定位问题, 笔者曾连续关注了两所学校的2009年和2010年两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共220名, 调查表明近60%的学生就业倾向和职业定位与市场营销无关。从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甚至不少非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而市场营销本科生就业又存在较大比例的专业不对口。究其缘由, 不仅仅在于人才需求和大学教育的脱节问题, 还反映了市场营销本科生职业目标教育的缺失。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曾经就“你为什么选择市场营销专业?”以及“你觉得自己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将能做什么?”这两问题进行了不同班级的课堂调查, 调查表明, 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该专业时很盲目 (被调剂或觉得录取分数线低) ;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将来就是“卖东西”, 学这样的专业几乎是在浪费时间。选择专业时的盲目及对专业定位和看法的偏差决定了他们没有职业自豪感, 并造成了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笔者认为, 市场营销专业目标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展职业目标教育, 通过职业目标教育使学生认可、接受并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有认可、接受和热爱自己的专业, 才能促进其自觉、自愿的学习;才能培育其过硬的专业素养, 从而使其从容就业, 并在职场上顺利发展。

二、本科生目标教育的内容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的分析

目标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内容的确定。一般来说, 大学本科生的目标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价值目标教育、能力目标教育及职业目标教育。这三大体系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却因专业不同而有着较大差异, 适应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和本科生培育目标的要求, 其具体内容如下:

1. 价值理想目标教育。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亚群体, 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 因此, 对大学生加强价值目标教育是大学教育应有之义。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 但多数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 在学习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对未来的就业更无法踏实、刻苦地去对待, 这充分体现了市场营销本科生人生价值目标的不确定和不清晰。针对市场营销本科生人生价值目标不确定和不清晰的情况,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目标的内涵, 帮助他们进行自我价值的定位, 使他们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激励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2. 能力素质目标教育。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能力素质目标总体来说包括基本能力和业务能力两部分。基本能力素质是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及从事经管类工作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完成学校规定学习任务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公关、沟通能力等。多数大学生对基本能力素质的重要性都有着较充分的认识, 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提高自己。但由于对专业认知的模糊, 多数学生对业务能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业务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更无从谈起。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 业务能力素质是指胜任市场营销工作应当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调查、预测与分析、市场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公关关系、商务洽谈、客户管理等专业能力;对特定行业和企业生产制造和商品流通方面的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此外, 市场营销实战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能力。

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 大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 但如果学生不能对各种能力目标要求有所了解和认识, 是很难针对目标积累能力的。因此, 我们必须在引导学生确定科学的能力素质目标的情况下,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职业发展目标教育。

关于职业发展目标的教育, 虽然几乎所有的院校都针对本科生开设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相关的课程, 但实践来看, 这些课程并没有专业的针对性, 因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效性也相对较低。对市场营销专业而言, 市场营销相关的职业发展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不仅可选择的行业的是多样化, 可选择的职位类型也是多样化的, 这就决定了针对市场营销本科生开展职业发展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专业的服务行业众多, 所有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行业都需要各层次的营销人才。不同的行业所要求的营销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存在较大差异, 如乳品企业和工矿企业的营销工作所需要的行业知识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应首先考虑职业发展所依托的行业。对此, 专业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1-2个行业进行持续的关注, 观察思考一些营销现象, 积累对本行业的了解和知识。

除了职业发展的行业选择外, 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学生们在进行职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时还应当确定岗位目标。一般来说, 岗位目标可以从实践型营销人才和研究型营销人才两个方面考虑。实践型营销人才的岗位包括生产企业销售部门的业务员或业务主管岗位、零售企业或批发企业的销售及营销管理等岗位、还包括企业营销部门的市场调查、市场预测、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及各类咨询公司的相关岗位等;研究型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等岗位。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性格等指导他们选择自己的行业目标和岗位目标, 并针对他们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对象的目标教育的实施

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目标教育的实施营销按照如下程序和方法开展:

1. 专业认知和目标选择教育引导。

专业的兴趣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更切实的作用。当前大多学生选择的专业, 或出于父母的愿望, 或出于升学可能性的考虑, 或被调剂而不得已选择。为此, 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座谈会等形式, 结合各专业、本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 从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市场需要及社会意义, 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从而培养强烈的内在学习目标。

2. 目标的设定和分解。

设定目标是目标教育的中心和基础。市场营销本科生目标教育可以结合上述目标教育内容的不同方面进行选择和设定。在价值理想目标的指导下, 结合能力素质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制定出本科期间的总体目标, 将本科期间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分解出具体的、可衡量、可分阶段实现的具体目标。这个过程需要班主任 (最好专业课教师任本专业学生的班主任) 或者通过导师与每个学生的沟通进行有效的目标设定和分解。

3. 指导目标实施。

目标实施既是目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目标教育的结果。笔者作为两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班主任, 在学生对发展目标的分解和实施方面的指导做法如下:大一开学要求每位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能力发展目标、职业发展目标, 并书写下来;大一下学期开学将自己的目标及未来三年多的分解目标和计划写出来并交给班主任;随后, 根据每个学生所写的规划与其进行面对面沟通, 了解其对发展目标认识是否恰当, 并根据其兴趣和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大二、大三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沟通, 给予必要的督查、指导和鼓励, 主要是及时提醒学生未完成的计划, 并提出调整建议;大四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目标进行求职指导, 引导其顺利就业。

四、结论

大学以专业的分界区分了每位可爱的学子们不同的人生走向。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要求, 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目标教育必然应当有所区别。本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及实施问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 笔者衷心的希望我们的所教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 也衷心的希望学生们的所学能够支撑起人生航程的顺利前进。

参考文献

[1]郭晶, 王红梅.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缺失简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8 (10) :112-112.[1]郭晶, 王红梅.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缺失简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8 (10) :112-112.

[2]周艳荣.加强大学生目标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 2008 (10) :160-160, 153.[2]周艳荣.加强大学生目标教育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 2008 (10) :160-160, 153.

[3]文敏.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2 (4) :91-92.[3]文敏.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2 (4) :91-92.

[4]李德全.从目标管理到目标教育[J].重庆师专学报, 2000, 19 (4) :64-65.[4]李德全.从目标管理到目标教育[J].重庆师专学报, 2000, 19 (4) :64-65.

[5]张玲玲, 张文新, 陈光辉, 陈亮.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6 (2) :64.[5]张玲玲, 张文新, 陈光辉, 陈亮.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6 (2) :64.

[6]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99-104.[6]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99-104.

[7]黄希庭, 徐凤姝主编.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212.[7]黄希庭, 徐凤姝主编.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21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社交能力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是朦胧、初步的,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然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必须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环境、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实践。

1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

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定位,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变化,所以及时培养学生的稳定心理和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形式有所不同,幼儿园的生活主要以游戏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教育的功能开始显现,学生的主要任务从原来的游戏转变为现在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性开始增加,娱乐性开始消退,伴随着课时的不断增加,学生们或多或少会感到些许的不适应,同时身心感到疲劳。

例如:在多数幼儿园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小朋友进行一些娱乐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而在小学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即使组织游戏活动,也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这是幼儿园与小学学习形式上最大的不同。

学习环境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往往在环境中体现的是童趣、美观、丰富多彩的教室布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教学气氛,而在小学的教室中,这种娱乐的味道则减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讲台、黑板、桌椅等教学用具,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了不少。

例如:在某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具都非常具有特色,据幼儿园的教师讲,这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他们在教具的颜色、声音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师生关系有所不同,幼儿园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照顾,幼儿教师会像父母一样同孩子们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游戏,但是进入小学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给予的帮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被拉大。

例如:据某幼儿园中的一位幼师介绍,平时教学内容很少,大多数都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组织孩子们吃饭、游戏、午睡等等,相比于小学阶段,教师对这些生活上的照顾则会逐渐减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会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中会养成各种知识的传授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是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实现,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则以书面形式和教师讲解为主,当然不排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更多强调的还是知识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相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则显得更加严格。

例如:在大多数的幼儿园中,教师往往很少对孩子们进行严肃的课堂教育,而是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学工作,寓教于乐,而小学则不同,小学有规定的上课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相关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有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孩子入学以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活是学生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惊喜,同样会出现些许困惑,不论是在心理变化上,还是在环境改变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换句话说,这需要一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入学以前,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对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动机,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当培养孩子渴望学习的心理动机和积极入学的愿望。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儿童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小学生活、投入学习状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提前去小学校园进行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孩子们和小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在他们的心理上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实例:某机关单位幼儿园组织孩子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小学的氛围,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和哥哥姐姐们互动交流,认真听老师讲课,提前投入到了小学生活中。孩子们对这种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小学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幼儿教学的末期,幼儿教师需要营造出小学的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对学习用具放置于固定位置,可以设置上课铃声,保证孩子们在铃响以前进入教室,等待课程的开始,提醒孩子们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在课后进行认真复习,做好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养成回家之后先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让同学们掌握规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

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年龄尚且幼小,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所以,培养孩子们对身体健康的初步认识,传授他们简单的自救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遵守交通法规、右侧通行、能够对信号灯进行准确识别,不与不认识的人搭讪等等。

3 家长配合的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首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内容,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些和小学生活有关的图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休息日和平日的生活中要求孩子按时起床,与此同时,家长应当注意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变化,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多鼓励孩子,切忌打骂孩子,争取在入学以前,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家长应当敢于让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大限度上为孩子们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老师的批评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使他们的心态更加阳光。比如:在晚饭过后,教孩子刷碗,在每天起床的时候,约束孩子自觉叠被,平日里,尽量多地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形成自理能力。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及时联系沟通,让孩子们养成礼貌、谦虚的态度,在和其他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际能力,尽量让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使孩子成为一个了乐于交往的人。家长还应当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

以上便是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如何顺利过渡等问题的相关思考,其中的建议可能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心差异,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小学入学前的教育,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广大幼儿教师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最终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学华,知识外储化趋势对传统教学优势的挑战[J],教学研究,2000,1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上一篇: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下一篇:教你四招,避免掉进求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