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2024-11-18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1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形成。而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也是高效课堂有效实现的方法之一,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之中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生活情景的创设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并逐渐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景:1三年级(1)班有25个人,老师打算以每小组4个人进行分组学习,思考:能够分几组?还剩下几个人?2有37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还剩多少盆?3小明拿50元去超市买6元一瓶的饮料,请问能买多少瓶?还剩下多少钱?…… 组织学生对上述的生活情景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操作情景的创设

动手实践作为新课改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能够说明动手操作对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实施,教师要改变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思想,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操作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进而,在行动上搭建有效的操作平台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自主操作中轻松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24小时计时法》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也为了将课堂更加直观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表盘,然后,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时间兑换”练习,比如,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时间点,比如:下午5点,另外一名学生要说出:17点,并在自己制作的表盘上进行标注。或者是一名学生说出:20点,另外一名学生要说出晚上8点,并在表盘上进行转动。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表盘中加深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小组游戏活动也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逐步实现在玩中学的效果。

三、探究情景的创设

探究情景的创设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更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打破封闭式教学模式,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探究情景进行授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每人每天大约吃大米450克,一个食堂有80人,一个月大约需要大米多少千克?这道试题从表面上看并不是难题,因为思维定式的原因,“一个月”这个字眼我们想当然的就会将其看作为30天,但事实上,一个月并不只是存在30天的情况,还包括31天、28天、29天三种情况,所以说,要想确保该题答案比较完整的话,我们就应该都考虑这几种情况。而这样的练习过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以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场景之中来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能力,进而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以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应用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2

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质量。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把班级作为实例,班级总共45人,分成6组,提问同学们还剩下几个人?学生就可以很准确地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虚拟一个商店,让同学们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买卖交易,这样就可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2.2创设操作情景

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操作情景,加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内容的时候,数学任课老师可以相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定理、原理进行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折叠正方形、长方形,让同学们找到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正方形、长方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把握,在学习《计时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制钟表,每个人在钟表上摆出自己的起床时间,从而让课堂更加具有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在玩中学的效果。

2.3引入计算机教学情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情景教学法应该积极引入计算机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内容与情景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立体图形,让同学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立体图形,能够非常直观的对图形进行掌握。所以说,通过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展示,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4创设问题情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还应该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数学应该提前对课堂中应该出现的问题进行创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相应的探索目标,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比如:在学习除法的课程内容中,可以给同学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这个关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关系式?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对教学内容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以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把枯燥的教学兴趣化,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总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9).

[2]胡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1).

[3]王晓欣.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如何开展[J].吉林教育,2014,(19).

[4]勾志来.论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98-01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对策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思想,其中,实现小学数学课的情景教学就是题中之义。我们知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设铺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可以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具有重要作用,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设计如下情境: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块圆柱体的橡皮泥,然后提问:“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说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后,就可算出它的体积。教师接着又提问:“如果我们要求学校大门中圆柱体水泥柱的体积,又应该怎么办?”这时,学生陷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学生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碰到了困难,产生了探索未知的内在需要,激发了他们急切寻求一种普遍而适宜的方法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之中。实践证明,创设铺垫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認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理解和感悟的数学知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更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所在。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究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内心的数学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讲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认知,从而限度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甚至抑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往往称之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在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真正的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这门课,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指导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时教学时,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表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让爱充满着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形成了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良好关系。课上,老师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为师生、互相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参考文献:

[1] 刘 洋.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J].中华少年,2012,(11).

[2] 刘宏伟.试论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有效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8).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4

一、创设疑问情境, 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需要巧妙设疑, 有意识地制造悬念,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 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 由疑诱思, 以疑获知。如在教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时, 笔者先让学生随便说出几组数字, 然后立即把数的大小关系表示出来。学生就问:老师, 你怎么那么快就能判断出两数的大小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吗?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判断的规则吗?学生们立即就很有兴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能快速判断这些数字的大小的。就此开展要研究和学习的问题。在教学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时, 得出结论:先比位数, 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少的数小。教学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 得出结论:先比最高位, 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这时激发学生们思考, 位数相同的数, 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这样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就一下子

◇◇◇◇◇◇◇◇◇◇◇◇◇◇◇◇◇◇◇◇◇◇◇◇◇◇◇◇◇◇◇◇◇◇◇◇◇◇◇◇◇◇◇◇◇◇◇◇◇◇◇◇◇

三角形, 但“三条中线相交一点”的事实却没有任何改变, 从而能够让同学发现这一规律, 很快产生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 再让同学们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顺利有效地完成了发现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3.动态几何为协作模式提供了有效展开活动的平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倡导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协作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非常严谨的学科, 为学生设计数学学习活动对不少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观察、实验、验证、推理和交流是组成“数学活动”的主要因素,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形成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 这便是将“数学活动”带进了课堂。动态几何的应用软件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对象更加形象, 其多角度的动态变化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的实验环境。

21世纪初, 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 进行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动态几何凭借其强大的动态作图功能, 为师生提供了教学和学习的有利工具, 填补了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鸿沟, 促进了发现模式、自学模式和协作模式的发展, 有效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景中, 江春莲, 彭翕成.《动态几何》课程的开设在数学教与学中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3) :1-5.

[2]毛雪琴, 何姝珊.动态几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57-61.

[3]王立海.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7, (3) :7.

[4]孟笑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 2006, (4) :143-145.

[5]陈晓军.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 (初中) , 2004, (1) :3-5.

[6]徐汝成.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7]曾秋玲, 曾振柄.动态几何在中学几何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研究, 2003, (3) :12-14.

[8]唐卫宁, 齐晓波.动态几何与计算机辅助教学[J].昌吉师专学

报, 2000, (5) :46-47.

[9]冯芝明, 李现龙.利用《几何画板》, 研究二次函数[J].陕西教

育, 20008, (3) :93-100.上来了。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一致认为: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 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 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 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临下课的时候, 笔者说下节课要教万位数, 提出:“那么它们又是怎么比较大小呢?”又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

二、创设愉悦情境, 以趣引知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 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 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空间与图形”时, 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 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 从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 笔者组织学生模拟实情的表演, 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什么叫“相遇”, 什么叫“相背而行”, 什么叫“终点的含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 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 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又促进了大脑思维, 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保证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数学学习, 个个成为学习主体, 创造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创设议论情景, 力求创新

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 能让学生集思广益, 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 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 使学生产生独特、成熟的见解,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议一议、论一论的情境, 让他们自己去争论。在学生激烈地争论当中, 很多疑难、复杂的问题会在学生们随意地“高”谈“阔”论中很轻松地梳理清楚并明白。如教学“复习元、角、分”时, 分组讨论购物方案 (每本练习本4角钱, 每支铅笔2角钱, 每把铅笔刀1元钱) 。请学生用3元钱正好买这几种学习用品, 每种学习用品至少买一件, 可以怎样买呢?问他们能想出几种购物方案?然后笔者让学生4人一组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 得出了5种购物方案。这样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创新。

四、创设激励情境, 促使学生进取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课堂上可开展以下活动:在口算时,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 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 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 看谁最先解答出来等。然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你们看, 这位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准, 老师都佩服他了!”“你回答得真好, 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 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很好, 你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 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这样, 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五、创设应用情境, 培养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多年来, 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这样的训练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 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每学到一个新知识, 教师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学了简单乘法后, 以家里的母鸡生蛋为题, 提问:小朋友小明家里共喂养了6只母鸡, 一只母鸡一天生一个蛋, 那么这6只母鸡一天能生多少蛋呢?一个同学就写起来:1+1+1+1+1+1=6。另一个同学就说:老师, 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6×1=6。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表扬, 然后笔者又问:小明的妈妈每个晚上又煎1个鸡蛋给小明吃, 那么还剩多少鸡蛋?有同学立马就回答说:还剩5个鸡蛋。又如学完了“比和比例”后, 让学生算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学完“长方形”后, 让学生算出家里彩电屏幕的周长。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而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从而意识到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养成有意识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 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 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里进行探索研究、合作学习,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孙娴.小学数学“学习解决生活原型问题”的实践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8, (2) :106-110.

[3]曹美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80-81.

[4]曹奇祥.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 2007, (6) :87.

[5]孙琳.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J].时代教育, 2007, (10) :93.

浅谈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篇5

数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10年后,成功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发展,使“情境教学”跃上了“情境教育”的新台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在诸学科领域中实施的可行性。何谓“情境教学”?用李吉林的话说,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2.1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在“趣”中“思”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3.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

小学数学适合情境教学,现行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行的数学教材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含有多余条件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答案不拘一格,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

3.2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自身特点”的强烈关注。创设活动情境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玩,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现象或事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追求一种:“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生成数学,寓数学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教学境界”,如果只追求“兴趣化”而脱离“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教学价值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6

关键词:德育;情景创设;组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0-01

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好课要有恰当的情景创设。一堂课头开得好,情景创设得体,就能先声夺人,就能激起学生渴望新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根据我教学的体会,我认为情景创设应注意“十求”。

一、求德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例如:教学“年月曰”,我首先提出今天是几月几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几年几日,从而揭示课题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二、求准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在新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把新旧知识溶于一炉,组成新旧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

三、求实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新知识的引入,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选用了我们的教室能容纳多少学生,我们的操场能容纳多少师生。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数学素材,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还能感觉到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真多,产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它的想法。

四、求奇

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让学生说出许多多位数,老师添上一个数字,使所得到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心想老师是怎么知道的,这里一定有什么“诀窍”,并想知道这个“诀窍”。这样就能使学生怀着急切的求知心理进入状态,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五、求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六、求妙

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组织教材,应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这节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一支新粉笔,说明一支粉笔可写100个字,接着在黑板上写上“分数应用题”五个字,然后设计一组提问:①这支粉笔己用了几分之几?②还剩下几分之几?⑧怎样求剩下的还可以写多少个字?顺势引入新课,衔接自然,顺理成章。

七、求活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可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例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以指导学生摆拼学具,8根小棒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法:1根与7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怎样分才合理。学生得出最后一种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说明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取新知的快乐。

八、求新

小学生对新颖的问题,新奇的讲解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时,必须不断更新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咱们倒过来让你们考老师,好吗?你们可以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老师,同学们可高兴啦,于是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教师把这些分数分别填在两个集合圈内,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和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起初他们感到怀疑,经过检验,结果确认教师的答案无误,这样他们由怀疑到信服。

九、求变

教师精心组织感性材料,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充分提供抽象概括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排除求知的

障碍,叩开探究新知的大门。例如教学“反比例,”的概念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和列表创设情境来突出这一本质。

十、求度: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7

一、课前布置预习, 感知数学来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众所周知,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活实践。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验证了从生活出发, 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这一教学思想的可行性。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 大量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 就要善于给学生搭建一个认知的平台。

比如, 教材中关于各种度量衡的认识, 各种平面及立体图形的理解, 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去感知这些生活常识, 然后再把它们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 这样更容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预习,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容易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中。

当然, 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 要做好指导工作, 我认为,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更不能有创造。在观察之前,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在预习“圆的认识”时, 可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车并提问:“为什么车的轮胎都要作成圆形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先让学生思考, 开拓思路, 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轮胎若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后车子走起来会怎样, 把车轴装在圆心外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答方法, 而且能在直观的演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中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 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 而不是提供现代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采撷生动的生活实例, 安排设计生活情境, 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生活真有趣, 数学真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 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 可以让学生看时刻表, 联想平时几点起床, 几点上学, 几点放学, 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钟面, 学生都能联想到他们的实际生活片断。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 如拍球的次数, 呼吸的次数, 跳绳的次数, 写字的个数, 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 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时、分、秒的单位。

再比如, 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 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 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个小朋友带了261元钱去买东西, 他看中了三样物品:一是复读机199元, 二是麦当劳套餐52元, 三是书包48元。教师根据这三个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如果只能买一样, 你认为小朋友会买什么东西呢?他应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做, 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就有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方法。比如, 有的说可能小朋友饿了, 会去买麦当劳套餐, 那么他可以先付给营业员50元, 找回2元, 再把这2元和剩下的211元加起来, 就得出最后所剩的钱, 列式就是:261-48=261-50+2=211+2=213。又有的说可能他会去买复读机, 回来学英语, 那他应该付两张100元, 找回1元, 列式为261-199=261-200+1=61+1=62……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学生可能因此将课堂上的数学实践于生活中的数学, 使教材和生活达到真正的结合。

三、课后加强指导, 将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 教师要捕捉时代脉搏, 联系实际生活, 开展相关课外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商店、集市等进行社会调查, 使学习内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富有趣味。

例如, 学完米与厘米的认识后, 可以要求学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宽, 家中床的长、宽, 桌面的长、宽及自己的身高等;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花盆中的泥土、鱼缸里的水等体积;又如, 完成面积一节的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回家度量客厅的面积大小等。

再如,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居民丢弃垃圾的时间和次数, 以便工人们合理安排清洁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更多的统计内容) 例如, 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调查:⑴请问你们一般是什么时候丢弃垃圾的?⑵一天一般丢弃几次?⑶垃圾一般丢弃在哪里?等等。这一调查活动, 可以放在教学之前, 学生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带到课堂上来, 然后小组讨论, 制成合理的统计表。课后, 还可让学生把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试着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种生活化味道很浓的活动,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位置, 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应用,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用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对策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思想, 其中, 实现小学数学课的情景教学就是题中之义。我们知道, 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 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 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 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 让学生观察思考, 引起学生的学习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多媒体技术——最形象最直观的情景创设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使得目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手段, 并丰富了其课堂内容。我们知道, 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集生动性、形象性、深刻性和直观性, 集声象字画为一体, 并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数学知识, 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统一, 这是依赖黑板、粉笔和老师讲解的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传统数学课堂, 纯粹地依靠老师的枯燥的讲授, 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有用性, 几乎没有涉及到情景教学的任何因素,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在这种环境下, 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容乐观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 针对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体,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这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会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生活实例——最有情感体验的情景创设手段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人本化的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体验式教学, 实现常态化的生活化教育,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强调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尝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并且有运用同化理论和知识的迁移功能把复杂繁琐的数学疑难问题转变成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问题来解决, 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 所以他们不可能处理很复杂的数学问题, 对于直观的知识他们则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情, 创设情境,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在低年级的数学口算教学中, 如教学建立9+3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苹果的篮子, 另外再准备3个苹果的篮子,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放就能一眼看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很快就有学生说:“我从另外一个篮子的3个苹果中拿1个苹果放进9个苹果的篮子里, 篮子里就有10个苹果了, 篮子里还剩下1个, 所以总共11个。在表扬这名学生的同时, 我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从而建立了表象, 还为学生的口算打下了基础。当然, 创设情境,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 建立表象也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 作为教师要始终坚持, 创设情境知识一种辅助教学发方法, 而非目的, 其只要是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因此, 教师不能过多的拘泥于过多的情境创设, 只注重表象的提供而忽视数学教学。

三、提出问题——最实际有效的情景创设手段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们能感受得到、亲身经历的问题, 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增加学习情趣,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课每一课都可以设置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自主地思考。

例如, 我们班级要组织全班同学一块去郊区春游, 去领略田园风光, 经报名最后统计得出40名同学参加, 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我们都要坐汽车去, 每人需要车费9元钱, 我们有预计车费380元钱, 够吗?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条小河对面的山上, 到了河边, 我们发现, 每条船上最多乘坐7个人, 请问我们学生需要租用几条船才能过去?你打算怎么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为这些都有是他们生活中的, 是他们所关注的, 是他们身边的事情, 因此,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 投入的努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做到学有所思, 学以致用的目的, 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 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游戏教学——最乐于接受的情景教学方法

以往,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没有形成真正的教育教学模式, 收效甚微。一般来说, 传统的数学课堂, 大多是老师讲解内容, 然后同学格式化的学习这些内容, 呈现很大的应试性和填鸭性, 这样的数学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小学生天性好玩, 在数学课中很难实现注意力的集中。鉴于此, 数学游戏环节的设置, 大大改善了小学数学的教学, 它切合小学生的特征和小学教学的需要, 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 要结合学习内容设置有效的数学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并获得一定的知识, 实现自身的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可以实施报数来练习, 掌握数字。在讲到3的倍数时, 可以交给学生玩3的倍数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J].中华少年, 2012, (11) .

[2]陆谦.浅议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2) .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尝试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数学教学情景时, 首先要考虑到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实际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让他们从实际操作中直观的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比如说, 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用软铁丝做成的圆, 学生们想要测量圆的周长就需要把铁丝剪开, 然后拉直就可以测出圆的周长是多少了。然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做好的圆硬纸片, 要求学生自己想出办法测出圆的周长, 学生们经过讨论会发现可以用透明胶带沿着圆硬纸一圈, 然后测出胶带的长度就可以了, 最终学生们对圆的周长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如何在生活中或是教学中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以用细线拴好一个小球, 从不同的位置作圆周运动, 这时, 学生会很容易的发现原来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是有关系的,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圆的欲望, 达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通常对于学习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在学习数学分数应用题时, “一本书, 第一天我看了六分之一, 第二天我看了全书的五分之一”, 然后, 就可以让小学生们自己设计补充好条件和问题后作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还拓宽了学生思考数学题时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二、创造数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知识大部分内容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而得来的, 数学的运用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 教师在指导教学时不要过于注重理论式的教学,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 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一点, 使得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生活, 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难如登天, 很多小学生开始厌恶学习数学, 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数学中的应用能力而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 恰当的将生活中的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两者相结合。当然, 学生中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同时也要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数学教学,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交叉学习, 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后要进行课后检测, 在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时也要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以肯定,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三、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

合作学习能够更为容易的使学生发散思维, 使教学能够开展的更为顺利,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竞争,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从而形成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比如, 在学习教学《三角形面积》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让学生通过拼接把三角形拼成学到过的任意图形, 这样学生通过合作便能很快拼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们在合作中发现里另一种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对学习数学也会更加的积极。

四、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创设

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 要从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出发, 让小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内学习数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游戏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和思维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大的作用, 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态度。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 情景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中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手段之一, 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数学。将情景教学法恰当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到解放, 缓解在学习中的压力, 所以, 对于打造高效课堂, 情景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J].数学通报, 2014, (10) .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初探 篇10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 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课标要求, 教师要转变角色, 善于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激发诱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 让学生发现问题, 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习进取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快乐游戏引入教学, 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观点。小学数学游戏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动手做游戏的活动课教学。这种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根据儿童爱玩、爱动, 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学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 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 如丢手巾、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抛沙包、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活动面广, 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 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兴趣盎然, 其乐融融。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 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 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 (不进位) 的加法。将游戏规则交给学生并让其熟悉, 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按照牌上的实物点, 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 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大部分学生, 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 “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 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 再继续多要一张牌, 又要一张牌, 只见他们已咧开嘴, 边笑边做出小超人胜利的动作, 手舞足蹈以庆祝自己的成功。这样自主、自由、有乐趣的数学课堂, 难怪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 在小方格本上进行口算练习, 学生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种变化, 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 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的教学是我们多少老师梦寐以求的啊!

三、增强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与成人劳动一样, 都有成就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和进步, 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 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感到自己有进步, 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当堂练习课, 教师把全班学生喊到操场上排成两行整齐的队伍, 从中选出13名学生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个男生扮演老鹰, 11名小一点的学生扮演小鸡, 一个大点的女学生扮演母鸡在前面挡住老鹰。游戏开始了, 只见扮演老鹰的那个学生左跳右跳, 想找机会抓住小鸡。小鸡在母鸡的掩护下左躲右闪, 由于他们求答案心切很快就被抓住了一只站到一边。教师要大家数一下还剩几只鸡, 学生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只剩11只鸡了。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领悟出原来大家都没有把老鹰除开, 其实原来一共有12只鸡。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来了13-1-1=11 (只) 通过这次简单的数学游戏教学, 同学们领悟了一些题目不单单只看几个数字的意思, 还含有另外一层意思的道理,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充分奖赏评价, 增强学生自尊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意义;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24-01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者引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学生思维及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情景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和青睐,成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的良好手段。

一、实施情景教学的意义

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将情境教学引入课堂,通过情境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情境教学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接受的过程。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参与者,自主去学习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注入很好的加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入更多的感情,创造出丰富的情境,有力的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3、情境教学体现出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数学问题情境的构成要素是由未知知识、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生认知的可能性组成的,在建立上需要具有问题性、创新性、思维性和主体性,在策略上也要注意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方式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要能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二、情景教学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铺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可以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具有重要作用,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设计如下情境: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块圆柱体的橡皮泥,然后提问:“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说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后,就可算出它的体积。教师接着又提问:“如果我们要求学校大门中圆柱体水泥柱的体积,又应该怎么办?”这时,学生陷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学生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情境中碰到了困难,产生了探索未知的内在需要,激发了他们急切寻求一种普遍而适宜的方法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之中。实践证明,创设铺垫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 杨素红.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成功,2009(9).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 篇12

一、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

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理工类学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积极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带动学生更好地沉浸于教师的教学当中。对此,教师可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包含丰富色彩的特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导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比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校标志性的建筑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接着利用大屏幕展现到学生面前,然后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教学。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事物,对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数学与生活情景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应用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推动情景化数学课堂的发展进程。 比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超市为背景,让不同的人物购买不同的物品,接着引导学生对最后的总价进行计算。 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所为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为其取得更多收获做出积极的铺垫。

三、小组合作推动情景发展

小学生心中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消极的课堂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几个人一组对知识进行探究,为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营造优质的空间。比如,在“测量”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内的物品进行实际的测量,帮助他们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增强知识在他们心中的印象,为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点创造机会,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体会到合作的奥妙,进一步提升其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推动为数学情景化积极发展。

教师积极地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沉浸到知识的探究当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小学是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时期,教师利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数学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对他们更好地参与数学课堂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网络游戏服务端设计下一篇:彩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