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24-10-23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精选9篇)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1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数学教学实践中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景创设的策略

1.引入疑问进行情景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疑问情景,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不足以影响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景”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为创设这样的情景,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1:

如在进行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从2009年11月起,西南五省大旱,国家水利部门计划在云南修建一水利工程,其中大坝建设的溢流坝横断面形状是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设计。如图所示,上端AB一段是抛物线,中间BC部分是直线,下面CD部分是圆弧。建造这样的大坝自然要根据它的体积备料,计算它的体积就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计算它的横断面积。该断面最上面抛物线AB所围的那一块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案例2:

为激发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可以提出下问,今天以后的第 天是星期几?然后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欲知之而后快”的期待情绪,此情景的创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事实上,新课标下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疑问情景的创设,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也为新课引入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

2.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情景创设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创设情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创设的情景更贴近生活实例和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

案例3:

在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可利用手机话费收取未素材设如下问题:在手机话费通话中,话费金额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你能举出身边能够反映这种依赖关系的实例吗?

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景,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充满张力和亲和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行情景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应数学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很好的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一类背景知识创设的情景,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观念,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层次思考,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案例4:

在进行算法案例的教学时,如秦九韶算法中,可穿插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教学中文化情景的创设,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第三,通过一些数学家事例的介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三点均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精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此类情景。

二、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注意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因而在情景创设时应满足激励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为创设最适宜的情景,应注意一下几点:

1.在创设情景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着眼点。情景应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探索性。离开了知识性和科学性即理论性,这样的东西便失去了情景创设的现实意义;离开了实践性,该情景便没有了生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离开了可探索性,问题就难以提出,情景创设就只能是简单的拼凑和机械的组合,这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教学。

2.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学生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

情景创设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情景自己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与情景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问题能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提的是否科学?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情景和针对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提出的质量如何?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激励作用?能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使不同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为情景而创设情景,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2

一、寻求趣与思的结合点, 激发主动提问的意识

数学测试清楚表明, 我国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明显低于美国学生。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经提出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 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好的情景要能体现情景对问题的指向性与暗示性, 要有利于诱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而不是杂乱无章、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甚至毫不相干的问题。为此, 在设计情景时, 教师要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 创设出能引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情景。我在教学“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应用”时创设这样的情景:为了迎接5·17电信日的到来, 某电信公司推出三种手机卡供用户选择, 收费标准如下:经济卡月租30元, 2角/min;亲情卡月租12元, 4角/min;如意通无月租, 6角/min。

在设计此情景时, 我只给出实际情景, 并没有把问题呈现给学生, 但由于此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很感兴趣, 面对多种手机消费方案, 各自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式, 纷纷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

(1) 每月通话100 min时, 使用哪种卡合算?

(2) 什么情况下, 使用经济卡合算?什么情况下, 使用亲情卡合算?什么情况下, 使用如意通合算?

(3) 每月付费200元时, 使用哪种卡使自己能多打几分钟电话?

(4) 如果一天打10 min, 一个月以30天计, 那么使用哪种卡合算?

(5) 什么情况下, 三种卡收费相同?

(6) 一个人在某月中没有通话, 应选哪种卡?

(7) 当每月通话时间多于250 min时, 使用哪种卡合算?

(8) 每月话费150元, 使用哪种卡合算?

……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知识建立了三种消费卡的数学模型。经济卡:y=0.2x+30;亲情卡:y=0.4x+12;如意通:y=0.6x。接着引导学生做出函数图像, 利用图像直观性, 学生很快就可以看出在哪个范围内选择哪种消费卡合算, 并将结果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检验。

以学生熟悉的“手机话费”设置情景, 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 紧紧围绕付话费的“合算”与“不合算”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重要的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 在教师诱导下, 学生完全可以从设置的情景中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并且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而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同时,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将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然地展现自主合作学习, 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学生自己的数学“再创造”与主动的数学建构, 达到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的目的。

二、贴近思维最近发展区, 构筑孕育新知的温床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情景和提出问题, 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促进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就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它是新知识的本原、雏形或胚胎, 具有高生长性、高附加值、高信息量。找到知识生长点有助于找到新知识的源头活水, 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使探求新知识成为可能。

在创设教学情景时, 我们要准确找到“最近发展区”就必须寻求数学的本原, 探寻出新知的生长点。一位教师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已知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高2.5 m, 宽1.6 m, 要经过某一单行线桥洞 (如图1所示) , 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

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是新课程背景下情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该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疑”的情景, 设计了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情景, 为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契机。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 本节课是以探索和认识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其中探索勾股定理是认识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前提, 因此, 教学的重点是基于过程性的探索勾股定理和知识技能性的简单运用。从这个意义出发, 该情景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距离较远, 起到的仅仅是激励的作用, 缺少和学习内容相近的问题。造成情景中的问题与学习较远, 实际上是教者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头脑中 “一般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经验是新知识“勾股定理”的生长点, 所以我认为可以选择既能够引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又容易形成迁移和猜想的折纸问题作为最近发展区, 使生活中的情景通过问题引导成为孕育新知的温床。具体改进如下:

(1) 小红用一张边长为3 cm的正方形纸片, 按对角线折叠重合, 你知道折痕长是多少吗?

(2) 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你的想法;

(3) 如果把折叠成的直角三角形放在如图2所示的格点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2 cm) , 你能知道其斜边长为多少吗?

(4) 观察图2, 完成表格1。

图2中, A, B, C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图2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设计, 找准勾股定理的生长点, 借助学生熟悉的折纸问题, 使学生从简单操作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疑”的问题情景, 使情景中的问题贴近探索勾股定理的最近发展区, 使折纸转化为探索特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问题的温床, 为本节课的核心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 有效的情景应该是一个能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达到渴望获得生成新知的“愤悱”状态的认知环境, 更是一个能孕育和催生新知生长的温床。

三、揭示情景数学化过程, 搭建数学建模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实际背景中思考、探索、交流, 经历把实际情景数学化、形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某一种情景中学得的知识却不能迁移到其他的情景中, 究其原因, 是教师在设计情景时, 出现了把学生由“情景”强扭进“数学”的现象, 忽视了把实际情景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化过程。而研究表明, 知识只有经过抽象表征 (即数学化) 后才有助于促进迁移。

例如一位教师在“抽签方法合理吗?” (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 的公开课上设计了这样的情景:

师:同学们, 明天学校要开团代会, 现我们要从正、副班长和团支书三人中推荐一人参会, 大家说怎么办?

学生热烈地讨论后, 纷纷举手发言。

生: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师:好!那我们就来做一个抽签的游戏。请从每组前后四位同学中挑选三位扮演正、副班长和团支书参加抽签, 另一人记录结果。

学生很快制作出抽签的道具、抽签, 并形成结果。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很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师:同学们, 你们想过没有“这样的抽签方法合理吗?”

生: (极少数学生感性地、不假思索地) 合理!

但更多的学生陷入了沉思……

此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的问题:现有三张相同的小纸条, 分别写上A, B, C后把三张纸条放在盒中摇匀, 三名同学去摸纸条, 摸到A表示中签, 这种抽签的方法合理吗?

师:同学们, 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本课的主题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概率模型, 检验运用抽签方法决定“从三人中推选一人参加某项活动”的做法是否合理?因此, 本课创设的情景必须要为提升学生运用概率建模的能力服务, 而能否顺利运用概率建模的关键是要看学生会不会对实际情景进行“数学化”。这位老师从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情景出发, 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很快就有人想到了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去, 随后,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抽签, 这样既烘托了课堂气氛,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时, 老师及时提出了本课需要探讨的课题:这种抽签的方法合理吗?至此, 本课的教学活动可算是中规中矩, 但随后教师匆忙地用多媒体展示的数学问题的做法却成为最大的败笔!因为从实际情景到顺利形成多媒体中展示的数学问题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建立适当的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数学化”的能力。可惜的是这位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先前组织抽签活动和随后对多媒体展示的概率问题的探讨上了, 反而把重要的“数学化”过程忽视了。如此处理则学生的活动就只剩下简单的概率计算了, 使课堂徒有“温度”, 少了“深度”, 虽热闹、喧哗, 却因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学生灵性的生成, 显得华美、苍白, 学生的数学思考自然也大打折扣。

事实上, 好的课堂要把知识的生成权交给学生, 让知识在自主的学习中自然增值。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需要, 也是我们以往数学教育的一大不足, 是需要积极改进的。

四、注重情景系列化呈现, 提供学习新知的线索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 最初对信息的加工线索将直接影响以后对信息的提取, 通过适当途径建立自己的线索, 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心理价值, 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如果问题情景具有系列性, 就能自然地引出后续的学习内容, 从而构成促进学生学习与记忆的有效的认知活动线索, 使情景在后续学习的知识“生长”迁移方面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

应该说, 新课程的实验教材对此已有一定的尝试。例如在浙江版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 (下) 7.1“分式” (一) (分式的概念) 教学中, 设计了如下的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在从学校到博物馆的行程问题、博物馆的门票分类价格与平均价格问题、博物馆的展厅个数与面积关系问题等情景中产生分数和分式, 体会分式的实际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对得到的式子进行运算结构的分析, 从中抽象出分式的结构特征——两个整式相除、分母中含字母;然后从字母表示数出发, 引导学生思考在分式中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通过求分式的值 (变化字母的值) 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分式中分母不等于0的本质要求;最后通过在参观博物馆的回程中设计追赶问题产生分式undefined, 让学生分析得到的分式undefined的实际意义, 在实际情景中理解b=a和b

我们甚至能在一节或一章内容的学习中用一个问题情景来贯穿, 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一章, 起始课的情景引入——用火柴棒摆正方形的活动, 不仅解决了字母表示数引入的必要性问题, 还引入了代数式的概念, 以及后续的代数式求值、合并同类项等内容的学习, 是问题情景系列化的一个体现。

当然, 对教师来说, 问题情景的系列化确实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沈仁广.情景创设中存在的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 (6) .

[2]顾继玲.有关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的意义与实施[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 (3) .

[3]吴增生, 吴振香.数学课堂中的认知线索及其运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11) .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3

一、情景创设的策略

1. 引入疑问进行情景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疑问情景,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不足以影响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景”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为创设这样的情景,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1:

如在进行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从2009年11月起,西南五省大旱,国家水利部门计划在云南修建一水利工程,其中大坝建设的溢流坝横断面形状是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设计。如图所示,上端AB一段是抛物线,中间BC部分是直线,下面CD部分是圆弧。建造这样的大坝自然要根据它的体积备料,计算它的体积就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计算它的横断面积。该断面最上面抛物线AB所围的那一块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案例2:

为激发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可以提出下问,今天以后的第 天是星期几?然后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欲知之而后快”的期待情绪,此情景的创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事实上,新课标下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疑问情景的创设,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也为新课引入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

2.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情景创设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创设情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创设的情景更贴近生活实例和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

案例3:

在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可利用手机话费收取未素材设如下问题:在手机话费通话中,话费金额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你能举出身边能够反映这种依赖关系的实例吗?

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景,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充满张力和亲和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行情景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应数学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很好的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一类背景知识创设的情景,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观念,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层次思考,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案例4:

在进行算法案例的教学时,如秦九韶算法中,可穿插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教学中文化情景的创设,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第三,通过一些数学家事例的介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三点均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精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此类情景。

二、 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注意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因而在情景创设时应满足激励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为创设最适宜的情景,应注意一下几点:

1.在创设情景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着眼点。情景应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探索性。离开了知识性和科学性即理论性,这样的东西便失去了情景创设的现实意义;离开了实践性,该情景便没有了生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离开了可探索性,问题就难以提出,情景创设就只能是简单的拼凑和机械的组合,这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教学。

2.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学生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

情景创设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情景自己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与情景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问题能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提的是否科学?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情景和针对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提出的质量如何?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激励作用?能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使不同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为情景而创设情景,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4

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三岔明德小学 王红芳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创设有效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

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剪下1米长的纸条,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1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想象1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学生对1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1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三、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

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456。”有学生立即反驳:“ 229却不能被3整除,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

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姓名: 王红芳

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分析的论文 篇5

摘要:创设适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创设合理情景,利用教具、多媒体,利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将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具体化。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是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平易友善的态度,有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创设;多媒体;自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心理学家朱贤智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学习的内容适合学生心理水平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这就表明在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感受教材,进入角色方面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中介作用。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将使数学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具体化。

一、利用教具,展示教材大环境

现代教育要依靠科技,多媒体课件是当今教学手段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上“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由七巧板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动物、房屋等物。让学生看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利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样,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在情感的愉悦中得以学习提高。

二、利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无动于衷的教学,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客观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用语言创设情景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例如在上“图案设计”这一节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穿着爱好,为自己设计一个图案,这样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将创意好的图案进行全班展示,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三、利用学生的心理,创设自学环境

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激情是青春的一部分,有效的利用激情,是培养学生自学、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直接手段。在小组形成结论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形成自学互帮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实施有效组织,创设引导问题、条件,让学生自由发挥,对成绩肯定,对错误更正,注意引导,真诚相待,维护激情,营造良好氛围。

四、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创设情景的保证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统一是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理念。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相互交流,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般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的进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消极、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平易友善的态度,爱护尊重学生。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要多给他们尊重和爱护,才能消除隔膜,扫除思想的障碍,让学生信任老师。其次,不断学习提高是解决新问题和提高教学方式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掌握教学技巧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新的东西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最佳境界是启迪学生的心扉。满足学生渴望的追求。它不应是有意的炫耀,故弄玄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更不应该絮絮叨叨,拖泥带水,生填硬塞,使学生感到无味咀嚼,食而不化。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6

——反思《Food around the world》中的情景创设

龚谨

【内容摘要】情景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以情景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其强调语言和环境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文旨在对《Food around the world》中的情景创设探索,反思英语教学中以生为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达到有效课堂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景 创设 反思

引言:“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厌烦心理。因此,营造情景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语境,学生才能把英语学好、学精。清华大学英语系教授刘世生也认为,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情景英语教学法的成功应用能够使传统的呆板,低效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高效。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现以《Food around the world》中的教学实录,探索情景创设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效与反馈。现将《Food around the world》整课情景教学设计原则归纳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这是一篇以各国食品为教学内容的话题教学,所以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除了生疏的重难点单词,重要的就是异域饮食文化的理解。在课前,先将同学分成7个小组,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课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给予以下任务:1.各小组合作梳理课前生词。2.按照所抽签决定的国家合作设计食物。3.以小组合作制作该国食物,(可找家长配合),记录食物的食材,制作方法,录视频准备。所有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并会给予相应的评分记录。按照教学内容,这7个国家分别为:印度,意大利,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摩洛哥,日本。通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教学设计,我发现,首先,孩子们对食物文化,尤其是异域食物文化带着先天的好奇以及浓厚的兴趣,接着,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优生的积极能充分带动学困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而在最终的课堂实效展现中,我发现,学困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超过了学优生。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模拟情景已经创设,带着好奇与兴趣,孩子们愉快地提前进入了本课的模拟情景中,所以,①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③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在做好了大量的课前准备之后,我发现,不仅孩子们在憧憬着这趟关于美食文化之旅,连我自己,都在憧憬着这堂关于美食的文化之旅。

2.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在上课之前,我播放了正在热播的《厨艺大师》,用一段视频告诉孩子们,对于美食,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也都可以热衷,当然,减肥的除外,孩子们哄堂大笑,简短的视频在愉快的气氛中导入了今天的话题:Food。然后,我用一些图片,迅速地扫清词汇障碍,用小组比赛方式检测课前小组分工准备效果。图片抢答形式让刚才在观看《厨艺大师》的兴奋变成了激动。乐趣是在有趣的定向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较有趣而言,它有一定的专一性和坚持性,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让自己主动地进入英语教学的情景中。教师应为学生自然地从感到英语的“有趣”转变为对英语的“乐趣”创造契机。乐趣是兴趣的升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就会找到乐趣。

3.在创设的情景中协作学习

接着,开始我们的“Food around the world”,按课前的小组准备,由小组自由发挥,利用各种形式再现各国美食的制作过程,以及成品展示。1小组介绍的是印度美食。由一名女生在一段他们小组播放的印度舞曲中跳着印度舞出场,全班哗然,然后,一名男生头裹白布端着食物出场了,他先微笑着给大家讲他们的食物食材,还像模像样地在黑板上板书词汇,另外几个孩子分别讲述制作过程,虽然中间出现语法错误,以及一个孩子害羞的小声音,但全班同学还是很兴奋地给他们拍手鼓励。2小组介绍的是意大利美食。他们小组的道具十分新颖,他们模拟了一段电话订购食物,以及视频展示他们制作意大利美食的过程,还别出心裁地用一句意大利语欢迎大家。3小组介绍美国美食,他们成功地模拟了一段餐厅点食物的对话,充分复习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然后,现场播放视频并现场配音讲述美食制作过程,效果十分好。4小组介绍的是墨西哥美食。对于我们并不太熟悉的墨西哥,这个小组采用了一段视频先介绍了这个国家的地理文化,然后,再介绍他们的美食,看的出来,这个小组的孩子们是花了功夫做足了准备的。5小组介绍的是摩洛哥美食。这也同样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国家,一个孩子先在黑板上画了地图,然后展示了他们制作的PPT,介绍摩洛哥,当摩洛哥美女展现在PPT中的时候,孩子们一片惊讶欢呼,估计,他们记得的美女比后面的美食更影响深刻吧!6小组介绍西班牙。结果,一个带着牛面具和一个拉着红布的孩子上台,全班哄堂大笑,他们给大家印象深刻的西班牙记忆,然后再介绍的西班牙美食。7小组介绍日本。孩子们用美丽的富士山,美丽的樱花,以及大家不再陌生的寿司引出了日本,然后再介绍的他们小组制作的日本美食。所有小组的展示都有亮点和独到之处,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在小组展示中积极协作,共同为小组的精彩展示尽自己的努力。这个阶段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情景,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那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言中产生。”学生在与他们生活相符合的情景活动中学习英语,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浓厚的兴趣又会使他们更主动、更富有成效地参加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给人以鱼,一日食鱼;受人以渔,终身得鱼。”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就是“授人以渔”,学生将终身受益。所以,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二、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情景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

4.在创设的情景中分享成果

在各个小组呈现完本国美食之后,我迅速地再次以图片形式检测孩子们是否掌握重难点词汇。原本以为孩子们在笑声中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会有更多的遗漏,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掌握的挺好,甚至一些小组在介绍本国美食时补充出的词汇,一部分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再现词汇,所以,我在赞扬了孩子们的小组表现之后,再次给出一个大的情景创设。请各个小组将你们小组所做的本国美食摆放桌面,所有同学,都可前往你所向往的美食前,不需要付钱,只需要说出食物名称以及食材名称,你就可以享受美食。全班一下子兴奋了,大家雀跃着本向美食,分享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一直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模拟交际活动是为真实性交际做准备的练习活动。学生对英语结构和句型的掌握,经过模拟交际的活动,才能运用英语去建立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兴趣对学习的态度与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会话,表演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要注重过程评价。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任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搞好初中英语的情境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面对以上要求和庞大的教学内容,如果再走以前的以语法教学为主,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老路,显然既痛苦又徒劳。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持之以恒地置于浓郁的学习气氛中,而英语情景教学法是创造这种浓郁学习气氛的最好形式。记得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学习或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英语学习更是如此,英语是外来语,要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并非易事。它需要英语老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总之,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孙辉.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年14期 [2]李建坤.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N].学知报.2011年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7

一、课前布置预习, 感知数学来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众所周知,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活实践。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验证了从生活出发, 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这一教学思想的可行性。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 大量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 就要善于给学生搭建一个认知的平台。

比如, 教材中关于各种度量衡的认识, 各种平面及立体图形的理解, 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去感知这些生活常识, 然后再把它们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 这样更容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预习,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容易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中。

当然, 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 要做好指导工作, 我认为,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 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说,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 更不能有创造。在观察之前, 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在预习“圆的认识”时, 可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车并提问:“为什么车的轮胎都要作成圆形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先让学生思考, 开拓思路, 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轮胎若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后车子走起来会怎样, 把车轴装在圆心外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答方法, 而且能在直观的演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中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 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 而不是提供现代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采撷生动的生活实例, 安排设计生活情境, 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生活真有趣, 数学真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 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 可以让学生看时刻表, 联想平时几点起床, 几点上学, 几点放学, 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钟面, 学生都能联想到他们的实际生活片断。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 如拍球的次数, 呼吸的次数, 跳绳的次数, 写字的个数, 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 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时、分、秒的单位。

再比如, 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 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 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个小朋友带了261元钱去买东西, 他看中了三样物品:一是复读机199元, 二是麦当劳套餐52元, 三是书包48元。教师根据这三个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如果只能买一样, 你认为小朋友会买什么东西呢?他应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做, 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就有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方法。比如, 有的说可能小朋友饿了, 会去买麦当劳套餐, 那么他可以先付给营业员50元, 找回2元, 再把这2元和剩下的211元加起来, 就得出最后所剩的钱, 列式就是:261-48=261-50+2=211+2=213。又有的说可能他会去买复读机, 回来学英语, 那他应该付两张100元, 找回1元, 列式为261-199=261-200+1=61+1=62……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学生可能因此将课堂上的数学实践于生活中的数学, 使教材和生活达到真正的结合。

三、课后加强指导, 将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 教师要捕捉时代脉搏, 联系实际生活, 开展相关课外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商店、集市等进行社会调查, 使学习内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富有趣味。

例如, 学完米与厘米的认识后, 可以要求学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宽, 家中床的长、宽, 桌面的长、宽及自己的身高等;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花盆中的泥土、鱼缸里的水等体积;又如, 完成面积一节的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回家度量客厅的面积大小等。

再如,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居民丢弃垃圾的时间和次数, 以便工人们合理安排清洁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更多的统计内容) 例如, 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调查:⑴请问你们一般是什么时候丢弃垃圾的?⑵一天一般丢弃几次?⑶垃圾一般丢弃在哪里?等等。这一调查活动, 可以放在教学之前, 学生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带到课堂上来, 然后小组讨论, 制成合理的统计表。课后, 还可让学生把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试着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种生活化味道很浓的活动,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位置, 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应用,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用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8

关键词:创设;情景教学;教学情景;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而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为交际”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英语纯粹当作语言知识来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用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当一名出色的“导演”,创设各种良好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真正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要想成功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功底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尤其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更高,要求老师的知识既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因为教师的思想 、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可见,英语教师的思想素质、英语水平素质、 英语教学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决定外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出色的示范表演者,又应是教学过程优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能根据课堂内容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限的45分钟内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应创设英语教学语言的特色

教学语言(teacher language)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又称为教师语言。一个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实际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应该:

1、认真严谨组织语言,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教学语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2、使教学指令语言简洁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时使用的语言(即指令语)应该力求清晰、准确、精炼。减慢语速是教师简化指令语的手段之一。

3、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以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教师讲解时,要灵活调整句子的长度,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避免用复合句。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英语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应尽量运用精炼、清晰、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指令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尽力营造真实的英语氛围,为学生创设多听、多讲、多练的机会

实行值日生制度,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从教二十多年以来,笔者一贯坚持上课前5分钟让值日生进行Duty Report,内容可以是唱英文歌、猜谜、小故事、歇后语、脑筋急转弯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全班学生就值日生所述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的能力。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轻松,每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他们对此很感兴趣,由于上台机会多,消除了不敢开口的畏惧心理。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不仅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自觉使用英语的快乐。

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

1、创设“问题情景”。在讲授新课文之前,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习题或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将课文与实际结合起来提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时注意要小而具体、 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富于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基础上,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问题情景”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创设竞争氛围,激发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学生对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如速读速记比赛、 男女分组抢答比赛 、学习小组竞赛等。例如:在复习表示“提建议”的几个句型“Let’ s ……” “Why not ……?”时,教师没有给学生总结出另外几种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型,而是让学生抢答。学生们跃跃欲试,快速抢答,兴趣盎然,学生们很快就答出另外几种句型“You’ d better……” “What about……?“Why don’’ t you do ……?”“Shall we do ……?”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现代人的竞争意识,为他们今后进入竞争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3、创设交际情景。当学生掌握了解一定的语言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充分利用其想象力,灵活地进行英语的社会运用,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将书本上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培养其交际能力。

例如“How much are the socks?”这一单元,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一段有意识的操练,然后让学生利用帽子和衣服分别装扮成售货员和顾客模样,在讲台上摆上衣服、鞋帽、袜子、文具等实物,这样就把教室设计成一个购物场所。一位手拿文具盒的“小顾客”走上前,大个子“售货员”礼貌地问:“What can I do for you ?” “小顾客”回答:“I want the pencil case .How much is it?” “售货员”接过文具盒,看了看后回答说:“It’s 15 yuan .” “小顾客”付款后说:“Thank you very much .”然后拿着文具盒回到座位。这一交际活动将生活搬进了课堂,生动形象。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4、多媒体教学展现情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也走进课堂,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用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假乱真的虚拟现实,从而使教学所涉及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例如:在学习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时,随着节奏强烈而动感的音乐,一幅幅神态各异,千奇百怪的机器人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同形状的机器人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有的充当医生,在医院工作;有的充当汽车制造师;有的甚至还会跳舞……。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动感的画面和优美的语音语调吸引。运用“跟读”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参与能力后,再点击“角色扮演”,挑选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机器人进行操作和讨论,系统可将扮演者的读音录下来,再播放出來,供教师和学生分析发音的准确性。这样,让学生进入模拟的现实生活进行尝试,教学效果非常好。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9

【内容摘要】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培养。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境、模拟生活场景,将语言材料变得真实、生动、鲜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创设的情境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为提高和优化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从无效情境创设和有效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重点通过几个教学片段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共性瑕疵做出分析和思考,以给教师提供鉴借,提高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关键词】情境创设 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这一习惯养成,首先是从课堂上获得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那作为现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本文就笔者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情境创设的共性瑕疵做一些分析思考,以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摒弃无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所谓无效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对学生学习效果作用不大,甚至起消极阻碍作用的情境1。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们为了创设某个情境,花大把的时间准备,课堂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最终又没有达成教学目标,1 张治业,新课程研究[J]甘肃教育出版社[J],2012(2)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殊不知这样的情境创设,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习得效果。

(一)无效情境——哗众取宠

[教学片段](2008年县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听说认读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上课前教师就在桌上摆满了要学习的水果。看着一个个美味的水果,学生们很兴奋,乍看起来情境创设的很不错。但在呈现单词环节中,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要抢着来试。结果很多同学猜完饮料,猜食物,猜来猜去。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引导,也没有达成目的。课堂一片乱哄哄。老师一会儿跑这一会儿跑那,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下课铃响的时候,单词还没掌握,重点句型还没呈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分析与思考]这节课只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学生却没有知识性的收获。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合理的分配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则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所有的情境创设,都应该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服务,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形式。

(二)无效情境——造景

[教学片段](2009年县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Where is my ruler? A Let’s talk)教师在上课开始就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一边寻找一边说“Where is my ruler? Where is my ruler?”

[分析与思考]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的寻找来教会学生句型:Where is my ruler?本课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尺子就摆在笔盒

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

二、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的教学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主动 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2。

(一)有效情境的“目的性”——事半功倍

[教学片段改编](2011区年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教师同样是让学生猜猜什么水果来呈现单词部分,教师出示一个水果盘,并露出食物特征明显的一个部分,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教师直接引入单词学习。这个情境比前一个情境创设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比前面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这个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英语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英语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创设的情境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情境的“真实性”——情景相融

[教学片段改编](2014年学校调研课,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过去式的复习课)一般来说,复习课非常枯燥,而且过去式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位老师用她的智慧创设了一个富于想象力又符合生活实际的语境,为英语教学增添亮色。

上课前,老师用中文讲了一个昨晚她与嫦娥相遇故事,故事的结尾却是一个梦境,其实这个就是为本堂复习课埋下过去式的伏笔。课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有关梦中用到的原形动词,开课后马上让学生写出一般过 2 徐启全,情境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去式。然后复习特殊疑问句型: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并板书。教师接着利用what 及 how问句把学生带入与嫦娥相遇的梦境故事中,创设了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操练相关知识点。从而,浑然天成的一个篇章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教师趁热打铁,利用故事生成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一个个梦境把学生们带入了过去式的学习中,即真实又有效。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展现了过去式与梦境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感到即真实 又新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认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这位老师梦境的创设,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三)有效情境的“新颖性”——思疑互动

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学片段](2009年10月光盘教学优质课评比:We love animals Let’s learn)教师出示课文配套的光盘,小动物们演奏着各种乐器排着队走过来,当出现小猴子尾巴的时候,教师按暂停键,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当出现小猪鼻子时,再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学生们被可爱的小动物吸引着,又期待着自己能猜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举着小手跃跃欲试。

[分析与思考]这原本是一节枯燥乏味的光盘教学课,按传统的方式一定是学生边观看边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限,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来。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这样的情境就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有效情境的“故事性”——化静为动

有趣的故事情境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加上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

[教学片段](2014年4月学校教研公开课: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教师并不是直接呈现文本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听文本、观图片,把学生带入四季里Zoom和Zip的故事里。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又利用自身的表情的动作等为文本增添故事性,如夸张地吃水果,快乐地在水里游泳,冬天的呼噜睡等。教师优美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情,有趣的语音语调都让学生置于四季情境中,所以当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时,同学们都能加上表情、生动有趣的表演出来。让听课的教师叹为观止。

[分析与思考] 该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每个情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迅速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故事是小孩子十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故事情境的创设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给他们输入大量的语言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演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

(五)有效情境的“文化性”——一石二鸟

[教学片段](2013年11月省优质展示课:Dinner’s ready? B read and write)该课在warm-up部分,教师就让学生欣赏一首用餐歌,What’s this? It’s a fork.What’s this? It’s a plate.What’s this? It’s a knife.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位置,并把学生带入一个西餐厅的情境里。

[分析与思考]该教师通过歌曲和动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歌曲中感受西方国家的用餐文化,为后面的环节做下铺垫。在学生表演对话环节中,学生就很自如的运用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这种文化,学生一定不能感受到西方用餐的不同文化,更不会对接下来的用餐交际语的学习感兴趣。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由此说明,英语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际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的背后反映出了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价值和思维观念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文化教学,创设这种“文化”情境,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受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中的知识,犹如汤之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英语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魅力。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这才能体现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价值。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雪国中学生读书心得下一篇:报警怎么报 今天的相声说的是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