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精选9篇)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体系目标的提出,教育领域的现代化改革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论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旨在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发展,高等院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基于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各国间为应对激烈竞争,加大了对文化教育事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培养新时期所需的人才是现阶段社会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不仅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现代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继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创新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理念应运而生。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性国家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发展是实现现代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
2.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校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基本潜能,帮助其建立将理论知识与学习经验转换为技术、管理及实践的能力。并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及展现机会,继而实现学生在学习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及独立性。其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包含众多与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相关的教学内容,高等院校与各大企事业单位有关于人才发展的人才相关合作,落实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大学生全年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学生思想品质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并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1]。
3.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途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力,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有效战略途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有了大幅提升,因此,现阶段的发展重心逐渐向教育领域转移。建设学习型社会及重视教育体系的发展理念成为主要趋势,继而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及整体竞争力,帮助其寻找适合创业的项目与方向,从而,分担其就业的压力。其次,就业压力大的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的需求[2]。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理念的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及能力,还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压力,缓解学生的生活及就业压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统一性
大学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便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帮助其将大学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价值实践,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及发展生产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政治修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中二者具备相同属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看,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教育目标皆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观树立提供方向指引以及精神支撑,且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
2.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政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内容与重要保障。由于我国的教学事业起步较晚,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中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学生总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相对完备,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至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偏差性。基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和针对性,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能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偏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和的现状
1.教学理念存在认知偏差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并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中。首先,普遍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密切,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发展教育的背景,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力度有待加强。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是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且教学内容多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并未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现状及学生的个人主观需求进行创新个拓展。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存在过分重视传承缺乏创新精神、重视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环节的教学问题。
2.教学途径及方式单一
根据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至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传统单一,因此,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和热情较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方式较为单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仍以课程教学和专题讲座为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能力以及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教学中相应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学活动更多是流于形式[3]。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实践方面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座、比赛及合作等形式,无法真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继而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效果不佳。
3.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
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研以及参考资料结果显示,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教学中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学主要内容,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及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学目标设定中缺少针对性。其次,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其教学内容及教育机制的发展并不完善。现阶段,虽然我国出台了关于高等院校普及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法律,但多数高校并未真正将高校思政教育结合至教育体系中,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缺少规范性和针对性,过于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其能力及素质的提升。
4.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率较低,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课后复习任务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写一份论文视作教学活动检验结果。但论文理论性较强并且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无实效性的帮助,因此,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1.加强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内容中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结合,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知识的构建。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需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育能力。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应增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定期组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使用的教材更多是外国教材进行本土翻译而成,教材中的内容理念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是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国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社会的现实情况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2.拓展教育内容及教学途径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中应更多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平台,结合教育内容、教学途径,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首先,互联网平台的教学资源具有海量和多样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课后复习的过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及内容的实效性。其次,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结合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
3.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途径,需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基于社会发展现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环节中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道德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内容,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并对理论知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更多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实践和实习寻找机遇,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整体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如何在保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长效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我国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并可有效缓解现阶段的就业压力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玉,赵丹,冯志强.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8(3).[2]王康.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7).[3]廖若宇.探究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2
一、用游戏引入新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否成功 ,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学的成败。一个新颖而巧妙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学习上, 使学生更专注于新知学习,更主动、更积极,这样自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新知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 并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正是有效导入、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判断数字能否被3整除的游戏引入新知。这个游戏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也可以在师生之间展开。随着游戏的深入,数字变得越来越大,而学生判断起来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多,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判断出来,而且由于繁重的计算,学生的判断结果还不一定准确。用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此时教师再相机引入,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掌握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简便算法。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新知学习上,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二、用游戏展开计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反复训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算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活动,如抢答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各小组中随机选取几个学生,在小组间展开激烈的计算抢答赛。这样学生不仅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而且各小组为了取得胜利, 自然会发挥小组的优势, 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互助式学习,一些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会积极地帮助“差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算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这正是传统枯燥而机械的计算题目训练所难以取得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设计一些智力闯关游戏,而一道道关卡正是一道道数学计算题,要想闯关成功就需要准确计算结果。这样既可以在学校的微机室展开,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中自由展开, 从而真正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打破课堂教学界限。实践证明,这样的游戏复习训练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更有利于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作业是课堂教学有效补充与延伸, 是升华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作业往往是机械地完成教材上的训练题目,作业形式单一,而且作业量大,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学生只是在消极地完成,抄袭现象严重。不仅没有取得作业应发挥的巩固与提升功效,相反还将学生求知的火焰湮没在繁重的作业中。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更具灵活性,更符合学生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完成的积极性更高, 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作业,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在学完认识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钟表,可以在表盘上画出时间,也可以在表盘下写出时间,然后同桌互换完成。这样的作业更富有趣味性,集活动与娱乐于一体,更能激起学生完成的激情,从而实现了学生独立而自主地完成。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更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设计开放式的数学游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 篇3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一、前言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学生们在资源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面对的教育游戏的种类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游戏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游戏精神与数学教学发展如影随形。那么,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数学课程的时间不长,再加上初次学习时可能会遇到不适当的引导,导致了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科学有一种恐惧、恐慌、畏惧的心理,这无疑是对教学课程的实施设置了极大的障碍。而游戏具有趣味性、引导性、教育性,因此,探讨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育游戏的内涵
严肃游戏特指以教授专业知识和技巧、提供相应的专业训练和模拟为游戏内容的活动形式,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军事、教育、培训、工业、科研等领域。而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针对特定的教育目的进行专门开发的游戏,具有游戏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此类游戏的设计,有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游戏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的宗旨和目的。
三、游戏与数学的关系
维基百科曾对数学下了这样的定义:数学是研究结构、数量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种科学学科,是透过逻辑推理及抽象化的使用,再由计数、量度、计算和对物体的形状及运动进行观察而产生的。
许多人对于游戏的认识总是有一些偏见,认为游戏对于成人来说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耽误学习进度、促使学生学坏的工具。但是在许多数学家的眼里,游戏是表现数学的一种方式,数学就是一种游戏。在17世纪的时候,一些只为消遣的数学书籍出现了,而其后的200多年间,数学的游戏、谜题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长,到了19世纪的时候,人们逐渐对逻辑学、几何、概率等领域有了兴趣,从这些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的问题中探讨出数学的奇特性、迷惑性和灵活多变性。在我国,游戏与数学关系也源远流长,例如《九章算术》、元宵灯会的猜谜传统、《易经》、机关里的奇门遁甲等等,这些无不与数学相关。
总体而言,数学和游戏是有机的一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统一。游戏伴随着数学在历史和未来中徜徉,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游戏中获得实现,游戏的精神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教育游戏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马丁.加德纳对于教学中的游戏是这样评价的: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智力题、数学游戏、悖论、笑话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心态等特征分析,无不表明着感性的材料教学和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教育游戏对于小学教学的重要。
1.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游戏是通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进行设计的,与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非常相似,这就极大地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了便利。例如,《华容道》、《完美数独》等益智类的教育游戏,可以让小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和认识几何空间,从而发散符合其年龄段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理论与现实自然结合的进程。
2.拓展数学知识领域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了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统计和概率四个方面,而教育游戏不仅仅包括以上内容,还包括了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整合[3]。这样的背景下,把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把相关的知识体系悄然无息地存储在学生们的大脑之中,拓宽其知识体系和外延,还能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改善、调节学习环境和氛围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平凡,特别是小学数学。按理说,从实现中去教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可行性非常高,但是目前我国的课外学习环境比较复杂,不适合小学生深入其中学习。因此,把教学游戏代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利用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地调节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善单一的“写作业”教学环境,释放学生们的活泼、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的。
五、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1.积极引进益智类游戏
益智类游戏的侧重点在于注重游戏者的逻辑和思考的能力,需要从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策略,这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寓教于乐的重要表现。如七巧板、积木、数字游戏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积极引进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各个教学阶段都应用地非常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网上或者线下的资源,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接受能力等方面,制作出适合各个阶段的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活动,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征。对于活泼好动、性子不稳的小学生们来说,鲜明的图字和趣味的画面都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引进
据青少年儿童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物的角色扮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不能抗拒的诱惑力。而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的引进,可以给游戏中的学生们创造出极大的想象空间,再把数学知识融合进去,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还能从中获得想象力的培养,进而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游戏的发展历史还是从数学的发展进程来看,数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牵连极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就是一种游戏,游戏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在面对心理和生理并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利用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体系的广阔,结合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更有效率、有质量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数学的影响.[J].自然辨证法通讯.2012(2).
[2] [美]马丁.加德纳.《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林自新译.[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3]张传春.针对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4).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4
杭州市胜利小学
徐丹芳
我的作品系本人原创,不会与其他媒体(包括网站)出现版权纠纷,如出现版权问题,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摘要】通过计算机实现操作的游戏化了的教育,教育的游戏化称为计算机教育游戏。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作为课外拓展和训练的一条新渠道。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运用从学生角度看,能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达成分层学习、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良好情感的形成。从教学角度看,是一种新的载体,可以和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拓展有机整合,有效扩大了教育领域的时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机教育游戏 游戏教学
当前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计算机游戏谈虎色变。然而 ,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当今的计算机游戏与过去的街机游戏有了天壤之别。美国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 Thiagarajan、Prensky、Johns on、Beck、Reeves、Brown、Gee以及 Shaffer)的最新研究表明 ,计算机游戏有许多积极的教育价值。
计算机教育游戏就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操作的游戏化了的教育,教育的游戏化。它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环节;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作为课外拓展和训练的一条渠道;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渗透情感的体验。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性、抽象性,使教学更需要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加入,以达到教学和游戏间的有机渗透和平衡。
一、计算机教育游戏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新助力。
1、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很多的作业和任务,也来自于课堂的学习。在游戏和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是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可以将严肃的“讲数学”和枯燥的“学数学”变为活泼的“玩数学”和轻松的“用数学”,使教与学的气氛轻松而有趣。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新思维《数学》第一册《几时与几时半》时,几时半的认识是难点,特别是时针的位置很让孩子们头疼。可以通过“龟兔赛跑”的操作游戏,在类似过关的游戏进程中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学习压力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课上知识掌握的好,课后作业量也会相应减少,作业压力也较好地释放了。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有声、有色、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也最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计算机教育游戏运用了欢快的音乐、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配音,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的独特优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特别是一些平时很难用语言描述的问题,通过计算机的直观形象操作,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
例如:思维专项训练课教学“一笔画问题”时,可以用一笔画系列游戏共计15个,以“七桥问题”入手,由易到难。教学中,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形象的动画,学生的视觉立即被吸引,学生在逐一解决一笔画系列问题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解题的策略提高了解题能力。当15个游戏一一被自己破解的过程中,学生该是多么高兴,多么有成就感啊!这时教师还会担心学生遇难而退吗?计算机教育游戏使抽象的思维解题转化成形象的图像解题,将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达成了学生学习的公平性。
近来,教师总力求教育的公平性。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分层作业等以求教育达到公平。但事实上,教师如何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能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有些需要停下来多练练,才能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的课堂,数学知识的序列化需要学生的学习不能脱节。计算机教育游戏的过关进程很好地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例如:思维专项训练课教学“数独”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教育游戏“三唐
数独”。游戏随着过关进程,学生由易到难完成数独,在进程中渐渐掌握解决数独的技巧。游戏还设置了等级、分数等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当第1个等级没有圆满解决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是进入下一关,还是继续当前关闯关。有了让学生自主评价、自由选择的平台,每一个玩“三唐数独”的学生都很有序地一级一级过关,提高了解决数独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育的公平性。
4、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理性与逻辑思维,即左脑的开发利用。而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运用等右脑的开发利用较少,使小学生的左右脑的开发利用很不均衡。计算机教育游戏参与教学时,能使学生手脑并用,视听并举,调动了大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右脑的开发利用。将计算机教育游戏与传统的教法相结合能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左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学习连加的课程后,运用计算机教育游戏“超级连加”。游戏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连加等于右侧圈内的数,并且连加的步骤越多,所得到的分数也越多,直到盘上数无法组成连加为止则游戏结束。在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场景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可以很好地训练连加的技巧,提高连加的计算速度,也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教学效果很好。
5、培了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新课标提出,在重视学生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应用,正是现代科技在教育上的体现,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尤其是交互性的引入,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对他们的情感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采用计算机教育游戏“营救宝宝”,游戏需要学
生利用大、中、小三个不同的钟和两只墙上会转动的戴着帽子的甲虫将蜡烛的火点燃最终把一根绳子烧断,打开机关,救出宝宝。教师简单说明游戏规则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同学间互助和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游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失败、不断地前进,经受住了挫折的考验,勇于进取,心智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计算机教育游戏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新载体。
1、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随着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网络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以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用的游戏。将游戏运用到教学环节中,或者某些教学环节本身就是游戏,不仅使教学富于乐趣,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学习充满饱满的情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
例如:在教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就有一个同名的游戏。游戏需要学生将4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实际教学:游戏引入(让学生通过游戏去感知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小组合作(让会比的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小组总结方法,全班交流)——用2个例题检测——游戏练习(闯过3关后全对的可以说明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已经掌握,出现错误后可以循环练习)——进行变式练习。可以看到整节课都贯穿着游戏,游戏与教学已经整合为一体,分不清哪个环节单纯是教学,哪个环节单纯是游戏了。
2、游戏与课后练习有机整合。
将游戏整合于课后练习中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减少部分书面作业,替换成玩数学游戏,一定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以数学游戏来代替书面作业,即能减少学生作业带来的压力,同时激发了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解题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乘法知识后,随乘法学习的步步深入,课后作也可以安排《种花能手》、《拼翅膀》、《电唱机》系列游戏,20以内的乘法——40以内的乘法——乘法变式练习,层层加深,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3、游戏与课外探索延伸有机整合。
数学的世界是很美妙、很广阔的,仅仅依靠学校的数学教学时间,是远远满足不了的。数学毕竟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并不容易。游戏与课外探索延伸有机整合起来,能成为学生探索课外数学知识的一块很有分量的敲门砖。
学习数学需要有许多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也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川岛博士脑力训练》、《阿达儿童脑力训练》等游戏软件的开发,正是对玩家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直观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专项训练,多多玩这一类游戏,确实能提高玩家的IQ以及发展认知能力。此外网络上还流行各种益智性、策略性、冒险性游戏,合理应用,可以使玩家越玩越聪明。
三、计算机教育游戏应用的几点反思。
计算机这种全新的媒体以及网络这种信息获得的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小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多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危害健康、人格异化等,需要教师予以恰当的引导。
1、恰当选择游戏内容。
选择的计算机教育游戏要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情感体验和科幻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的游戏要具有游戏性、要能体现数学学科科学性、要有对学生自身的挑战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定要考虑它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中。
2、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教师要和家长沟通计算机教育游戏的使用建议,争取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教育性游戏操作。在教学中,游戏的引入,不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体验情感的工具。课堂上有教师引导,安排游戏时间,课后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学生安排游戏时间。每次游戏的时间宜控制在20分钟以内,超过了时间容易引起视觉疲劳降低视力,同时也容易游戏上瘾。
3、适度把握游戏尺度。
在教学过程中,不提倡单纯地使用游戏,单纯地以产品化的计算机游戏或动漫进行教学,缺少教师的教和评价的跟进,教学效果不好把握。并不是有了游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各有优势又各存弊端;并不是开展教学与游戏整合,就必须每堂课都要有游戏,即使明知没有应用价值也要牵强地放进来。
4、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5
【摘要】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扩充课堂知识容量,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合作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以生为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改新理念,所以,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然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对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扩充教学容量,提高小学认知速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就借此文,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合作,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多停留在教师照本宣科地说教,学生听讲后做练习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属于被动灌输,而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完善,多以形象认知为主,所以他们会感觉课堂乏味,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借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就可以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具体的数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带入到具体情境,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形象认知和切身体验,能第一时间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为协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校本教研材料或者是导学案,录入信息化,便于同学们在自主预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及时参照,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认知效率。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或者是微课视频专题录制,这样不但能给同学们提供展览演示、论坛交流、成果体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还能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模块化的微课讲解进行自主探究。其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让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契合了学生以形象认知的发展规律,也给他们提供了自我探究和展示的平台,让数学教学更多元化,全面保障同学们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二、如何完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入融合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这两个认知特点进行知识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能借助多媒体将数学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和情境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
比如,我们在教学《图形的变换》内容时,传统教学除了口头的说教,就是让同学观看教材上的图示。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认知空间。而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以形象的方式给孩子们展现更多的图片,如战国时期精美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青花瓷等。还可以以动画的方式,给同学们展现一些图片,旋转和对称所产生的效果。这样的认知方式形象、灵活,能有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参与度高。再如,学习《图形的变换》中的“欣赏设计”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动手制作图形,然后以多媒体的方式给大家一一展示,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形象认知,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值得借鉴。可见,多媒体展现知识的手段比较多,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学生认知针对性的整合教学内容,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认知效率。
2.动态展示,破解难题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了让学生体验整合逻辑变化,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多媒体动画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认真观察和体验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完善认知链接,生成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的例6时,以前的课堂教学法是通过量杯的图来进行数学教学分析。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总是落后一个维度,不能生成深刻印象。借助多媒体,我们可以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视频展现量杯画面,然后放入一个适当大的物体,同学们就能看到量杯的水面上升。很显然得出结论:水面上升的那部分睡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这其实和课前讲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原理一致,我们还可以返回来展示这个故事动画,?学生深层次理解,这样的方式比口头说教显然效果好得多。
除了几何类问题,数字类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动态展示而形象化。例如,学习分数和比例后,许多同学在应用题中无法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①一根绳子长2米,剪去1/3米,还剩多少米?②一根绳子长2米,剪去1/3,还剩多少米?……只通过字面理解的话,这俩题同学看不出破绽,那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就会形象认识到:第一题的1/3后面带有单位米,是确切的长度,所以剪去后还剩下5/3米;而第二题中的剪去的是1/3这个比例,也就是剪去了2/3米,所以剩下4/米。通过这样的演示,同学们会豁然开朗,认识到此类问题中的数量逻辑关系,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法门。可见,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不但让孩子们形象认知几何空间关系,还可以让孩子们捋顺数量关系,不亦乐乎!
3.模拟仿真,迁移过程
模拟仿真技术的运用主要是要依靠数学软件,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软件我们只需一两分钟就能画出动态仿真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很多几何图形,如果我们在黑板上画的话,不但浪费时间,还不容易画标准,无法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数学软件,给同学们生成标准的数学图示。比如,圆锥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图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还可以在关键内容处设置反复闪烁。
在解决实际性问题时,也可以给同学们用多媒体来形象展示,启发理解。比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有一个实际性问题“为长16dm,宽12dm的室内铺长方形地砖,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这样的问题,对于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都感到困难,他们既缺乏装修经验,也缺乏实际想象力。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具体情况,帮小学生建立形象认知,让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完善抽象表达到形象认知的过程。具体操作中,可以边演示,边启发学生如何综合分析地板砖长和宽的相关性问题,如何找出共同的因数。如果不确定的话,还可以将自己的方案以模拟的方式呈现一下,这样便于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客观地说,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索性是师生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技术,能够让学生关注实际数学问题发展的全过程,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生成最大的认知效能,值得借鉴。
三、总结
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怎样巧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心得体会。总的来说,学生的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体有针对地整合教学内容,让数学知识以形象、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多媒体有集合影声于一体的优势,正好符合了形象展现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展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完善更深的数学探究,我们要注意科学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所以切记滥用。
参考文献: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6
1、 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比体力劳动更需要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宽松、愉悦的环境气氛中,学生就会产生满意的、愉快的、甚至是精神振奋的内心体验。 对于学生应该有一个有安全感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活动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学生清楚理解开展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2)对学生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要给予积极支持、大力弘扬。(3) 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关心、多照顾, 鼓励有困难或胆小的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4)活动的主题要生动有趣,加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5)对学生的表现,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表扬、夸奖,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允许学生犯错。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决不横加指责,而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及时纠错 。(6)纪律严格,宽严有度。
2、 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就是按照学生性别、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将各类学生进行精心搭配,形成各个实力相当的共同体。这种分组形式,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积极进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使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交流,团队的力量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具体来说,以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作好组内成员的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在每个小组内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学习活动有序展开。
3、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知识的学习与建构,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生命成长和知识接受同步进行。
(1)投入。在数学学习活动的导入方面,运用图像、录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中,首先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参与学习过程。
(2)展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设想,选取合适的课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协商、讨论,确定活动目标,并让每一名学生都明确活动的目标。在这里,教师要为学生引好路,作好指导,应该由学生展示自我能力,半扶半放,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好活动的步骤,使学生的活动从计划到结束有一个系统性的程序,这样,他们就不会做无用功。
(3)深入。根据制定好的活动步骤,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收获成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比较好的做法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失,以利于吸取经验教训。
4、 优化操作活动。
儿童地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小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高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和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操作活动可以架起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桥梁。
在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明确的操作目标。
(2) 操作要适时、适量和适度。
(3)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积累表象。
(4)将操作活动、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5、 以“问题解决”形式组织教学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7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古诗文诵读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营造书香校园,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打好人生底色。
走进西固一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校园内的各种大幅展板、标语、走廊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宣传画、宣传板报、多彩的美术书法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楼梯台阶上的古诗文、教室和专用室的标语、学校图书室、各班的图书柜,都是同学们求知、长智、明理的和谐体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成为学生学习经典的座右铭。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2.发挥宣传作用,实现舆论育人。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学生懂得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依托小学生古诗文的诵读,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明白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有可能改变人生的终点。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点燃一盏阅读的心灯,拥有一轮人生的太阳。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二、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古诗文诵读与学生品德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
1.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展示活动。
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扇窗,引领着孩子走进了文学的殿堂。在读书节期间,书成了学生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读书成了学生最好地学习方式,在推动校园阅读活动的深入,扎实推进“学习型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同时,让全校师生在读书活动中享受快乐。读书节活动多,规模大,影响深,获得了所期的效果。尤其在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汲取养料,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快乐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2. 把古诗文诵读与学校德育教育系列活动相结合,作为让学生明荣知耻的重要手段。
①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活动,如:“我身边的文明行为或不文明行为”、“我们的节日”、“感恩成长”、“我的家乡”等等征文比赛。
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提高写作水平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境界。
②每年的艺术节,学校都要进行经典文化学习的汇报活动。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其中,有诵读活动,有吟唱活动,有“写”古诗、“画”古诗、“舞”古诗、“演”古诗、“说”古诗活动,有“走近诗人”、“亲近自然”、等探究活动;有版报展示,歌舞演唱,情景剧和小品等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符合古诗文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儿童智能发展呈多元性的规律,它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③红领巾广播站开办了“古诗文赏析”栏目,每期介绍一篇优秀古诗文,使学生加深理解,增进记忆。
④开展“古诗文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编辑、绘画、书写能力。
为了使诵读活动扎实有效,不但会背诵,还要落在纸上,我们要求各班办五份古诗文诵读方面的手抄报,低年级可让家长帮助。大队部从版面设计到报头及内容的选取、安排等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精心设计,查找相关的资料,认真安排版面,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手抄报诞生了。通过读、背、想,学生理解了诗文的含义,在构思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也在编写手抄报过程中练习了书法、绘画。
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彩活动,激发学生古诗文诵读的兴趣
班队会是发挥学生主动性最好的机会。每学期各班搞一次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专题班队会,把无形的意境编成舞蹈,相声、小品等,活泼生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举办一次“为古诗文配画”等活动,组织增强学生审美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体育活动中渗透古诗文诵读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大课间活动中,我校的自编操改变了过去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的单一模式,自编了“西固一校文明礼仪三字歌”,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听音乐做律动。 “入校门,衣冠整;情绪昂,步履正,操场区, 勿穿行;见师长,问您好;遵校纪,护校风。”一时间成为同学在校园里最爱传唱的歌谣。三字歌教学生“如何做人”,切实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争做文明学生。
4. 放学路上诵读经典诗文。
各年级选择符合各年龄段的诵读内容。积极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学生站队从学校出发开始背诵古诗,直到老师送到路口为止。在固定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形成德育新特色。
三、不断总结与改进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利用红领巾监督岗进行检查监督,以确保经典诵读与读书热情持续高涨,经久不衰。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8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结合小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趣味性引导, 并结合所学学科的特点, 对其进行诱导性教育,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保障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教学; 学习兴趣;
一、趣味性教学的意义
把趣味性教学引入数学教学, 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对学习有个良好的印象, 摆脱以往对学习的恐惧和排斥心理,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趣味性教学主张挖掘学习的趣味性, 摆脱以往的枯燥教学形式, 也有助于小学生情商的开发和培养, 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处于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完全放松, 在这样状态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开阔他们的学习思维, 发挥潜在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 找到自身兴趣和学习的融合点, 真正地喜欢学习。
二、小学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趣味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注重维持其兴趣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 趣味性是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厌烦情绪。但是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 在教育者及家长的眼里似乎只有获得了高学历才能更稳的在社会上立足。其实, 这些都属于过度成熟的想法, 这些过激的观念间接的`扼杀了学生的童年, 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趣味性,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掺杂趣味性, 将学生爱玩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 将两者做到有机结合, 从而或者教与学的最大化。更有据相关研究表明, 个体在不同状态下接受的知识, 对于后期在自身的消化和构建具有很大的差异, 越是在愉悦的情况下的知识越是便于后来的使用。很多时候, 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将自己的思想附加于学生身上, 只是为了单纯的教授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 以便能够拿到高成绩, 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小学生是不是乐于接受这些知识和技能。
2. 违背规律, 不注重学生的兴趣点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发展也是如此, 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顺序,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唯有顺应这种顺序才能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教学。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不注重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更没有去关注小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征, 不注重对其兴趣的激发, 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逻辑性较强, 空间感较高, 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学心理, 以至于教学较难取得理想效果。人们往往关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小学阶段尤其明显, 探究欲望强烈, 倘若老师舒服了其探究欲望, 无事其兴趣, 则无法调动起自主性。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应该是小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和兴趣点, 在教学中立足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抓住兴趣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一味地不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不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注重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甚至按照教学方案一步一步进行, 这样容易增加学生的厌倦情绪, 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 教师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生自身也不能实现全方面平衡发展。
3. 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 一般教师上课就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忽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按照教学计划讲授知识的内容太多, 虽然表面看教学任务完成了, 但是小学生实实在在的学到多少, 对是否正确的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漠不关心。长期以来, 传统教育的模式讲究的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知识的学习, 导致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 单纯的向小学生灌输而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 小学生学习的素养得不到发展。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有两个表现:一方面, 教师往往是语言上的评价, 缺少肢体上的语言, 应该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结合, 导致教室的课堂没有灵气, 显得枯燥, 致使小学生感觉教师没有全身投入, 自己也不努力;另一方面知识的传递只是单方面的教师向小学生传授, 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没有交流,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 没有互动就没有生气。
三、趣味性数学开展的方法和策略
1. 创设学习环境, 进行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 在小学生园的活动中、生活也是处处都暗藏知识的, 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小学生阶段的教学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中, 小学生教师如果真正想让小学生爱上学习, 就应该引导引导小学生注重将学习的眼观放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学生园和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着知识, 唯有从生活中发现知识, 才能在生活中成长。我们很容易注意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需要学习的知识, 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充满知识的世界。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一般说来, 小学生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都有着本身的情绪在其中, 小学生自己喜欢的环境、自己喜欢的氛围就会有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 让小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应该设置学习的环境, 把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当作背景, 唯有在舒适、适宜的环境中才能保证小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这样才会达到成长中快乐学习的目的。
2. 注重教学方式多元化,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教师利用教具抽象性的演示从而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这种方法不能形象的说明数学问题, 给小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的只靠听和看, 还应该动手实际操作验证小学生教师传授的知识。小学生教师作为小学生的主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 应该为小学生注重在讲解的时候借助一些适宜的教具, 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学生们在操作中, 能够获得相关的经验, 从中获得欢乐, 感受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再加上小学生的理解力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小学生的教学和其他的教学不一样, 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
3. 勇于表扬, 激励小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生时期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小学生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一时的热情, 三分钟的热度, 不能一直关注。通过激励表扬, 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持久的兴趣, 激励表扬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能够推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许多的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从而奋斗不止, 老师的指导成为小学生奋斗的方向。对于信心不足的小学生, 教师要特别关注, 应该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 激发学习内在动力;性格内向、学习困难、不参与集体活动的小学生也要经常鼓励, 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小学生, 多给予鼓励将对这个人的各项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小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 可以制造鼓励小学生的契机, 在大家的面前表扬他, 他会对教育活动产生兴趣, 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有时表扬不要一直是语言上的, 一定情形下还要有物质上的, 过多的语言奖励可能会使语言奖励显得不重要, 所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有时更能激励小学生的心灵, 增强信心。
四、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在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强调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让成人的思想左右了学生快乐生活的质量。最后,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与建议, 希望能够对小学阶段趣味性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以真正实现趣味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方志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三个结合[J].时代教育, , (8) .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 篇9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选择“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作为贯彻《纲要》的切入点,就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吸收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经验,改变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把教育过程构建为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过程。
正文: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形成教育整体,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年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入大班的幼儿,每天都要进行多种的观察记录、新闻播报、天气预报,计划自己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等等,这都离不开幼儿对日期、时间的观察、认识。至此,教师想利用挂历这一包含丰富教育价值的物品为孩子们搭建自我发现、自我操作、自我展现、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孩子们在与挂历、与同伴交流互动中收集、整理、总结其中的信息,从而获得发展。
在教师期待和对幼儿的观察中,幼儿从认识月、星期、日的数字开始。很快,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兴奋得把他的发现告诉老师“挂历中的数字大小,还有字体不一样”。一个发现带动和启发了众多小朋友的关注。随后小朋友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不一样。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月份与天数排的规律不一样,年历的大小不一样,图案、颜色、形状、质地、来料、厚薄都不一样……。随着一个个的发现,孩子们对挂历的兴趣、探究的需求也越来越浓。于是,关于“年历”的主题伴随着幼儿的兴趣探究不断的深入和扩展。
年历、挂历过期了还有什么用?教师抛给小朋友一个问题,围绕问题孩子展开了讨论。这么漂亮的画制成画册、叠成小帽子、做成小裙子、做成装饰品摆在屋里……。多好的建议呀!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教师赞赏的给与支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的欲望。
1、围绕主题创设区域、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原有的区域、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经过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原有的环境、场地,区域设置发生了变化。中国彩色年历展厅、年历设计室、年历玩具厂、年历服装厂一个个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区域游戏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游戏内容、材料,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小组。活动中他们自己分工,寻找相关的材料用品,共同讨论、设计、动手制作。区域游戏
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主题活动使幼儿转变了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
区域的调整、游戏内容的改变转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制作服装的小工人、小小设计师、玩具制作人、时装模特等等。幼儿置身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一件件利用废旧年历制作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相互介绍、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言语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对幼儿的活动给与适时的支持、引导,教师和幼儿共同体验着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新年活动时,时装秀掀起了主题活动的高潮。孩子们穿上用废旧挂历自制的服装,为爸爸妈妈展示精彩的时装秀。看着孩子们神采飞扬的样子,家长无不流露出赞赏与欣慰的笑容。而此主题也满载着孩子和教师的收获落下了帷幕。
二、区域游戏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在主题活动为区域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的同时,教师们感到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适宜的材料、创设自由的环境空间、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都可以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1、适宜的区域材料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
新学期开始了,为摆脱小班孩子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教师专设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玩具区,允许幼儿从家中带喜欢的玩具来园。通过对幼儿所带玩具的观察发现,男孩子们带来了的几乎都是汽车。有小汽车,吉普车,消防车,翻斗车,赛车,挖土车,吊车,警车,双层汽车、以及可以摇控和开启门窗的车模。丰富的汽车玩具同样感染了女孩子。不管是过渡环节还是区域活动,汽车总是强烈的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就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忘不了自己的汽车。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兴趣点,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教师调整分析幼儿对汽车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汽车所包含的知识,情感的教育价值,有关汽车的主题生成了。教师着手收集整理资料;确定有关汽车主题的目标;预设活动方案和形式。活动中孩子么们轮流介绍汽车、交换玩具、观察比较汽车的不同,了解汽车功能,搭建汽车停车场,师生共同创设模拟公共汽车、汽车制造厂,扮演司机、制作汽车票和制作未来的汽车等等一系列活动展开了。
作为教师,我们惊奇孩子们对车的特征用途及功能表达的是那么完美和贴切。也使我们意识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但兴趣带给孩子们的有意观察却是无限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了对车的喜爱和认知,幼儿在主题中学习观察、学会比较相同不同的事物,激发了全体幼儿对车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丰富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区域中的自由环境空间,有利于教师捕捉兴趣点生成新主题。
秋天慢慢向我们走来了,踏着金秋的落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望儿山边,去找寻秋天的踪迹。看着挂满枝头的柿子,满山遍野的山枣树,他们欢呼着、雀跃着。但孩子们对秋天渴望了解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却是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的。于是,科学区中的“问题
墙”诞生了,在这块自由的版面上,孩子们可以任意的去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渐渐地“问题墙”上的问题多了“柿子有种子吗?”“满山遍野的山枣树是谁种的?”“小草上一串串黑色的小豆是种子吗?” ……在老师整理、归纳孩子们的问题时,发现孩子们的好奇都集中在关于种子的问题上。带着孩子们探求的渴望和浓厚的兴趣“秋天的种子”主题产生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大院内的南山、中心花园、道路旁,寻找、采集种子。开始,孩子们不知小小的种子藏在哪里?正当大家疑惑时,不知谁发现狗尾草穗里一抖,有许多的小粒粒掉下,这一下引发了孩子们采集的方向。幼儿很快在路边的狗尾草、野苋菜、车前草的草穗中发现了小小的种子。一触即发,幼儿又发现了、地雷花、喇叭花、鸡冠花、松树果……,还找到了豆角,大豆,玉米,丝瓜,山枣,南瓜,荷花,等种子真是丰富极了。孩子们收集种子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是他们发现探究的过程,也是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过程。
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种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小朋友惊讶的发现我们周围原来有着么多的种子。看,它们有的扁扁的、有的圆圆的、有的黑黑的、有的还带刺呢?孩子们观察着、摆弄着、讨论着,随即问题产生了:这都是谁的种子啊?种子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孩子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带着问题孩子们自发的去寻找各种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把自己收集来的植物图片及实物,对应摆在了活动室内,孩子们拿着种子、对着图片、实物去寻找、验证答案,看着孩子们认真、专注的探究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展现,我们也由衷的为孩子们的发展高兴。
种子的妈妈找到了,可这么多种子混在一起多乱呢?孩子们讨论、交流、协商,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按不同的想法进行分组、操作。有按大小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种子特征分的(如蔬菜类、花草类、粮食类)。怎么让大家看到小朋友的分类方法呢?按自己的分法做成表格进行记录……。就在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使孩子学到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此时,我们意识到创设适宜的环境空间,能为教师捕捉主题活动的兴趣点提供极好的时机。
3、教师关注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活动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可以诱发主题的生成。随着新年的来临,街道上迎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这时老师发现美工区的孩子们在寻找各种材料做小吊饰、贺卡和礼物。老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便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过新年?因为教师相信幼儿有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
孩子们选择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庆祝新年,老师是导演、小朋友做演员、爸爸妈妈当观众,还要有两个小朋友当主持人。可在孩子们制定计划、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孩子们想邀请家长表演节目,怎么让家长报名呢?庆祝会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谁来表演、怎样报名?道具由谁来做?主持人由谁来当?在哪儿演出、场地怎样布置?演出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怎样邀请客人参加?庆祝会的程序怎么定?……“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题活动就在孩子们亲身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感受、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协商、学会了合作。作为教师不断激发幼儿思考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论文】推荐阅读:
数字游戏与教育论文09-13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10-03
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06-26
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05-28
教育游戏理论与开发07-16
信息素养教育游戏论文05-23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0-11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09-23
探究式教育游戏论文11-01
益智游戏与课程的融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