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24-10-11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精选8篇)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1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宋金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2

一大学生生活素质的现状

生活素质, 是指人们在消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中, 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品质和功能水平, 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态度和行为水准的综合素质。个体生活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生活素质高的人容易适应生活环境, 能够创造美好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幸福。生活素质的基本成分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等五大因素。

应试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力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同样不容乐观, 成为当今大学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与研究的一个课题。许多教育学者提出, 应该在大学阶段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大学生能快速接受新生事物, 拨动时代的最强音, 但他们也不易把握社会变化, 难于把稳舵向, 其生活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倾向所误导。总的来说, 他们的生活素质呈现以下特点:

(一) 以自我为中心的多元化生活

市场经济带给当代大学生的是自主调节、自我发展和双向选择。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价值观上就是主体意识增强, 强调个人自主进行生活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选择, 特别是更加强调个体差异性。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不看重社会和他人的评价, 注重的是自我需求和感受。歌德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被一些大学生曲解成为我行我素的辩护词, 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自私、自我、利己的个人主义。

(二) 注重现实, 忽视理想

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价值的选择上更注重眼前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而对于长远的发展意义需要较长时间为之奋斗的目标采取忽视甚至是逃避的态度。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上, 一些大学生认为, 人类生活的原则是现实性原则, 人要生存, 要过好的生活, 就要以现实为重。而理想是未来的, 是对尚不存在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种付出与得到不能肯定对应的追求, 没有必要作出无谓的付出。

(三) 目标功利化, 淡漠修养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在校园中, 不仅有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 也出现了私家车一族, 在学生中形成了“有钱即是优等”的不健康观念。许多大学生追求功利化和物质享受, 奋发学习的目标只是指向寻求个人发展、追求财富等, 生活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把生活意义简单地看成是“会赚钱”, 把生活目标的实现用金钱的多少来定位, 拜金主义思想在校园里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四) 生活方式世俗化

大学校园先进的教学设施、博学的教师、浓重的文化氛围, 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然而, 由于校园社会化发展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大学生中的“爱情开支”、“人情消费”日益盛行, 聚会、请客送礼、上网成隐、打牌赌博, 部分学生宿舍俨然似一个综合娱乐场所。

(五) 欠缺独立生活能力, 缺乏热爱劳动的品质

长期以来, 家长对子女的溺爱, 养成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 更滋生了他们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性, 考入大学后部分独生子女出现了诸多不适应, 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 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手足无措, 劳动观念更是十分欠缺。

二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方法

生活素质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生活素质, 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活条件, 将来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文明、幸福的人。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 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学习科学的生活知识, 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形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一) 情境教育方式

人生活在社会中, 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面临不同的需要和选择, 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情境教育进行生活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例如, 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境, 在其中包含两条以上相互矛盾或冲突的道德、价值观点、规范或行为, 使学生在对这些相互对立的答案的艰难选择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生活素质、认知能力和生活价值判断能力, 在社会生活角色的体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或教训, 培养社会交际能力, 学习用换位思维法去理解人或事, 继而改变不成熟的生活价值观及生活方式。

(二) 说服教育

传统的说服教育法是目前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以影响其思想意识, 提高其个人素质的方法。但运用说服教育法特别要注重理论及实际的结合。说服教育关键在于说理, 要以理服人。脱离实际的说教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说服引导过程中, 教育者要以热情的生活态度, 坚定的生活信心及温暖的生活情感来包容、理解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师生在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相互感染中交流感情, 提高对生活的认知,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稳定的生活价值观。

(三) 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的内容、状态和特性对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经过良好的环境氛围的熏陶后, 可以逐渐转化,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校园设施、教学设备、教辅工具、校容校貌等是校园的物质环境, 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本身就是美的教化和宣传, 不但可以使人心境开阔, 还可以激发学生爱护环境和自我美化的生活素质。师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校园的精神环境,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信心的形成。

(四) 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生活素质教育需要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中灌输教育的方法是我们开展价值观教育常用的方法, 但是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价值观念在不断变革, 绝对正确且单一的价值观神话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灌输式教育也忽视了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 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忽视了生活的实际而用一种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统筹进行,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个体生活价值观形成的具体环境, 也是生活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开展生活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大环境和个体家庭教育的因素。高校应在了解学生各自家庭生活状况和生活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 并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大学生本人, 使其感受到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期望, 自觉锻炼和提高生活素质。

(二) 建设宿舍生活教育基地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活的家园, 高校的学生宿舍在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生活服务的同时, 不能把生活教育割裂开来。在进行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时, 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 最好能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晓之以理, 在提供生活服务时进行技术操作指导, 介绍服务产品, 这样既能让学生提高生存生活能力, 又能较好地配合相关工作。此外, 在学生宿舍园区可以进行生活常识介绍、生活技能培训、生活情趣熏陶等, 如逃生与急救演练, 礼仪与服饰展示, 文艺作品赏析, 音乐与运动常识, 健康与环保宣传。

(三) 设立生活素质导师

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人文素养较好或生活素质较高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导师, 从长远的生活规划到一日的时间安排, 从人际交往到个人形象, 从安全守法到个人卫生, 从音乐体育到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教育。生活素质导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对学生进行生活素质测评, 建立学生生活素质档案,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统一培训、分类指导和个别教育。目前, 清华大学已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生活素质辅导员,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提高学生基本生活素质,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四) 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高校是一个全员育人的环境, 各类教职员工都可以成为生活教育工作者。学校领导在学生大会上的个人魅力, 在走访探望时生活细节的展示, 都可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可以开设交际礼仪、文学评论、艺术欣赏、健康与卫生等公共选修课程, 传授学生社会生活中实用的生活知识;政工干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如环保知识讲座、安全与法制案例分析、生活技能实训竞赛、艺术生活讲坛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价值观;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具体工作告知学生基本的人际接触和办事程序、让学生注重生活细节、了解生活知识,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 构建学生生活素质评估体系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时, 生活素质的内容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对学生生活素质进行评估也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生活素质按照其基本组成可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五个方面的因素, 而个人的社会生活主要包括安全、文明、环保、健康、合作、规划、消费、娱乐等项目, 如健康又可细分为饮食、作息、卫生、养生、锻炼等子项目, 这些项目或子项目与生活因素交叉就可构建一个静态的基本测评体系,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时间因素即可形成个体动态的评估数据。

参考文献

[1]何士青, 陈少岚.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遵民.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高德胜.知性德育的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3

关键词:影视教育;影视产业;合作;方法

影视教育建立在影视产业的基础上,影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影视产业。若想将影视教育得以切实发展,不能单单依赖“教育”层面,还需要影视产业相辅相成。因此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影视业与影视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虽是影视生产大国却非影视产业强国, 影视业“量”的繁荣并没有带来“质”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原创性。(2)影响力小。我国生产的影视节目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影响力非常微弱。电视剧输出局限在亚洲地区及其他国家的华侨聚居区。(3)利润少。对于国产剧市场遭遇“量多质不佳”的尴尬,著名编剧石康指出,时下电视剧存在市场激励不足的弊端,每年14000集的产量却只有一半播出,进入黄金档的更是只有区区3000集,资源浪费严重,也让创作者丧失激情。

我国虽是影视教育大国却非影视教育强国,虽然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与影视相关的专业,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与社会需求脱节。电视编导专业、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会操作摄像机,影视高材生“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与影视教育强国还有较远距离。目前我国影视教育主要存在师资力量不够、设备投入不足、理论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而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存在着节目重播率高、国产影视精品少、影视复合型人才少的现状。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新的影视产业与影视教育合作的途径及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的合作效用。

二、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合作的意义

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合作,对实现双方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文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文娱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影视产业作品质量出现短暂性的停滞及发展缓慢的现象,这是由于缺少精通经营营销、了解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强的影视产业人才造成的。影视产业作品在产生到完成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系统,各个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视作品的完整性。影视产业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若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中,满足人们对文娱生活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应在保证影视作品质量的同时,不断丰富影视作品的内涵,以求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强大需求。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影视产业要得到发展、要实现影视作品内涵及内容的更加丰富,要依靠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富有创新思维及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影视教育势在必行。

三、影视产业与影视教育合作的途径及方法

影视产业与影视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促进彼此发展壮大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二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共通性。在影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影视产业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及教学实例,以确保影视教育充分联系实际,使影视教育在有切实案例及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新,也促进了文化发展。同时,也为影视教育提供了将知识带到实践中的平台,使学生在接受影视教育的基础上,能有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另一方面,影视教育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教育为影视产业培养出高素质、有思想、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影视产业的茁壮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若想促进影视教育或影视产业的发展,实现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及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科学、有机的处理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合作,才能使二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影视教育及影视产业的合作可以通过以影视教育为主,以影视产业为辅、以影视产业为主,以影视教育为辅、影视教育及影视产业对等合作的形式来实现。

第一以影视教育为主,影视产业为辅。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特别是专业性质的院校开设有影视教育这个学科,并且学校管理人员非常重视影视教育这个学科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学校内影视教育学科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学科教学的教师专业能力强,并且学校还会定期的组织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这样就让学校内影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另外,学校在影视教育过程中还多次与当地的电视台、影视公司合作,目的是让学校影视教育能够从理论进入到实践的环节上来,并且还能够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些小型的产业。这些产业并不能算是影视产业,因为学校在于当地影视相关单位合作的时候,能够为学校内影视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一些学校会在内部建立实习的场所,这些基地能够定期的生产出学生的作品,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场所。第二学校在影视艺术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北京艺术传媒学院,其在影视方面有了初步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资金来源于其院校,所以这种探索方式对于学校依赖性很强。所以这回导致一个弊端出现,有的院校资金基础薄弱,这些院校如果发展影视教育则会比较的吃力,虽然影视教育专业学生很多,但是学校对于影视教育学科的投入却不多,所以这阻碍了学校影视教育的发展。

第二影视产业为主,影视教育为辅。我国影视产业规模比较大,全国电视台与广播台共有一千九百多家,单电影制作的单位就有七十多家。为了让影视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将影视人才送入到一些高等院校之内进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这些影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对这些影视人员进行再教育实际上是为了提高影视产业的软件质量,这种影视教育的方式针对性很强,而且效果很显著。

第三是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两者对等合作。对等合作指的是两者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三个方面各占据一半的份额。这种合作的方式在一些专业影视学校比较常见,因为对于影视高校而言,不仅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进行实践练习,所以学校影视教学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例如北京传媒学院,在一年教育中,上半年可能在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下半年则进行实践的练习。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快速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丰富文娱生活,对艺术及文化的欣赏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影视产业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下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作为拥有艺术性、学术性以及实践性的影视教育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机遇。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创意出口国,应把握时机,大力发展影视教育以及影视产业。影视教育及影视产业的融合,不仅会推动影视教育行业发展,也会推动影视产业发展,并从中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影视教育及影视产业的合作融合,必将会实现我国文化内涵及影视作品的结合,使我国千年的文化精华及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播。(作者单位:1.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虹添.对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路径及方法的探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0):249-250.

[2]孟祥文.论高校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J].科学时代,2010(8):255-256.

论小学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篇4

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道德。不诚信,无以立。面对今天物质社会,诚信教育尤为重要。而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小学是孩子心灵的塑造期,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而在小学生诚信教育中,社会,家长,老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诚信 良好环境 榜样 为人师表 道德评估

古人常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大家备受关注的话题。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社会,诚信问题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教育刻不容缓。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诚信教育也必须从娃娃抓起。

孩子是无知的,单纯的。也许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不诚信,可是纵观中国新一代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诚信现象着实让人担忧。冒充家长的笔迹在不及格的成绩单上签字;在大马路上随便找人去给自己开家长会;骗老师身体不舒服要回家休息而逃课去打游戏。。。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非常常见,也许他们还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就是诚信缺失的行为,可是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如果不早点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诚信,并且及时改正,以后不如社会就不仅仅是欺骗老师,欺骗家长这样的小错误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信教育鼻血从孩子做起,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对小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诚信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营造良好环境是诚信教育的前提

社会是学生最好的学校,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与之化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给孩子创造一个诚信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其中畅游,就算不告诉他什么叫做诚信,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也会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学校,校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的氛围一定要好。加强校园道德诚信建设,有花诚信教育的环境,是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树立良好榜样,家长义不容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也是家长,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诚信教育中,家长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榜样作用很重要。试想,一个不诚信的家长,如何能将他的孩子教的讲究诚信。只有家长讲究诚信,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行为处事的时候时刻以自己为标准,这样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才能更加诚实守信。

三、老师引导,诚信教育不可缺少的法宝

老师是孩子前行道路上的指明灯,老师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方向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在小学生诚信教育中就要发挥好优势,让学生懂得:一个不具备诚信的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时刻向学生灌输诚信思想,如考试不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辨是非。明白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沾染上这种毛病,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四、在道德评价中强化诚信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教师应当日常的生活课堂中向学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借助一个科学的道德评价来更好的为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通过反复向学生输送这种道德标杆,来更一步的强化学生对于诚信的意识。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评价体系,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通过运用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来向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例如拾金不昧、好人好事等行为在同学中间出现的频率还是挺高的,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来进行诚实信用的宣传和表扬,例如通过口头的表扬,或者在学校的广播、黑板报中进行指明表扬。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做好人好事的同学,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对于其他的学生进行一次正面教育。通过向他们传达道德模范的标准,来敦促他们也投入到其中。通过建立道德评价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诚实信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为日后更好的指导他们的行为活动而奠定基础。

五、结语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美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从发展角度来看,通过对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需要。

参考文献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5

与实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并开发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素质。[1]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是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逐渐暴露。不少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职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把职业指导等同为就业指导,只为毕业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就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和创业意识的指导。同时相当部分职校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重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活思想准备不足,且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竞争观念、创业观念,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不只是要教会学生创业的能力,也不是纯粹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上。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1、创业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很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较淡薄,因此,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善于捕捉和创造商机的市场意识以及创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意识等。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2、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创业是富有挑战性的,存在风险,因此要求创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

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良好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前提与基础,要特别重视培养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合作性等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创业意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3、创业能力与知识的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学生在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好能力及知识的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实践以及创造性地解决创新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总称,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和强力保障。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创业过程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

二、提升创业能力的途径:

实践活动是培养创业能力的职业指导,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研究欲望,提高所学知识和将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创业基地,开展各类模拟就业见面会、创业方案论证会。

(1)学校可建立自己的创业基地,如建立超市、洗车行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创建一个创业活动小组,选拔学生来组建公司,以用于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利用他们所学专业知识对外营业,让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业学会创业。

(2)并确定就业方向,如“我打算如何谋取职位”,谈自己职业理想及如何适应工作岗位见解和做法等;要求小组参与,设计创业方案,如“我计划开办××洗车行”。通过调查,设计好洗车行的主要业务,经费来源,合伙人、人力资源的分配等前期准备,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最后模拟外聘的创业成功人士出任公司的顾问,指导学生创业方案运作,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进行创新创作。

让全体学生以参赛的形式,学习了解科技发明的过程、科技发明的方法,结合当地企业实际所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发明,积极设法将其转化为产品和商品,实现创新发明的价值,并学会以专利的法律形式保护智慧成果。、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到用人单位、人才招聘市场学习参观,请教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倾听企业家谈成功的经历;请毕业生及家长来校谈岗位创业的感受,从而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发展,如与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校友建立联系,由他们提供学习基地,提供创业成功的榜样,调动学生的创业兴趣。

4、在模拟公司中检验创业能力。

让学生身临职业环境,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职业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我校创办追忆摄影公司、校园服务娱乐公司、响亮销售营销公司等模拟公司,由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运作。这些模拟公司与实际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所有岗位的工作均由学生担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运转流程,在这里从事真实的、有实际商业价值的经营活动,帮助学生将创业理论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与提升。

5.坚持运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勤工助学。

对利用的寒暑假或周六、日在外打工的学生,学校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追踪,并给予舆论上的支持。在假期开学初,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班会,让学生们介绍打工的经历和经验,展示自己的打工的“成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勤工助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因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勤工助学让学生感知了职业的内涵,体会了从业的苦乐,懂得了创业的艰难。

论文: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6

2011-05-14 15:30:23|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良好的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性都属于心理健康范畴。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国家振兴的教育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对学生的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富裕家庭子女的消费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自卑心和自暴自弃;不良家庭造成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棍棒教育的摧残,金钱刺激、放任等等造成的心理扭曲;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和成绩的竞争压力、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的紧张、拥挤、污染、攀比、竞争和新旧体制、新旧观念交错中的冲撞带来形形色色的刺激和迷惑,使未成年的学生心理发展受到过重的心理困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

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二、实验假说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说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素质基本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层结构。在这三者关系中,我们认为生理素质是物质载体,是心理素质的自然基础。心理素质是学生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从生理素质发展为社会文化素质的中介。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协调发

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课题属于发展性的实验,在发展中加以预防。实验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正常发挥,个性品质得到良好发展,心理潜能受到正确开发,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与生活有较全面的适应性,预防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这一目的。

2、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指导纲要》。

(2)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论述。

(3)国内外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

三、实验目标

1、构建适合城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城镇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实验,对学生的心理适应、发展进行辅导和教育,以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心

理发展,开发心理潜能。

3、通过实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实验原则

1、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

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得到启迪

与引导,从而接纳教师对他们的良好期待,而不是教师单向灌输、强制的过程。

2、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该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倾诉与发泄,让学生在倾诉、发泄内心的苦闷和烦恼中得到心理调节,同时也使教师能较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导。压抑学生的发泄和粗暴武断的批评,只能加重学生的压抑感,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3、环境改造与创设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学校环境是主要条件。现存的学校环境既有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对有利的因素要加以利用和发掘;对不利的因素要加

以改造;对缺少的因素要创设。

4、学生整体的健康心理设计与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有优势与劣势,不可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每个学生,因此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个别辅导,从而把共性的要

求个性化,在学生整体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五、实验对象、方法、步骤

1、实验对象:选取我校1—6年12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实验方法:主要采取自然实验法,辅以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3、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9.3—2009.4):成立课题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培训试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召开了实验开题会,请我县教育科研室、德育研究室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开题论证。查阅、学习相关

理论资料,进行实验前测。

(2)实施阶段(2009.5—2010.3):按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团体辅导,相互启发、诱导,进而改变学生的观念、态度、行为。成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健康讲座,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决具体问题。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

题。

(3)总结阶段(2010.4—2010.6):对学生进行反馈测试,对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加工提炼,进行

论文、案例、个案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召开结题会,整理有关材料,申报验收。

六、实验的具体操作

为了达成实验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实验:智能训练、学习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生活社会适应指导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不流于形式,不排斥其它学科的教学,不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加重小学生负担的又一砝码,而应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和特点,激发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贴近小学生生活,针对小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保证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如下优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适应、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能够有保证;通过课程的形式,教师事先可经过培训,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可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规范教学行为,从而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各科教学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含在生活中的教育,所以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渠道,这既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补充,也是

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性的客观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的心理主要在生活中形成,如良好的情绪、人际关系适应等都必须在日常的活动中加以培养。因为许多非知识性内容,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还有的内容无法由心理课来完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

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改革旧有的教育工作模式,能够带来教育效果的显著提

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4、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一般面对的是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学校应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帮助解决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行为的矫正。但目前咨询教师的素质不高,应通过培训、研讨等形式加以提高,以适

应实验工作的需要。

5、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创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环境,因为心理教育环境是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环境。学校心理教育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它包括宣传心理健康

知识、传授心理技能、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的建立、个别咨询、培训与研究等许多方面。

6、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学生心理咨询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它反映了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从学生心理档案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考察我们教育措施的效应,因此可以借助学生心理咨询档案来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及教育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实验工作中根据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

生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

七、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摸索出了一套“五位一体”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上文“实验的具体操作”,不再赘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

学校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学生的自我意

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自我意识方面,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战胜挫折的能力有了加强。在集体意识方面,学生们逐渐懂得了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在集体活动中,能互相配合,互相协

作。

学生初步具有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适应性。学校进行的意志力测试表明,经过学习,学生的对生活

态度和社会适应性的认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使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自己的成材之路,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2、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教师,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研究中,我们总课题组中期实验成果显著,教师撰写的有关实验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获省、市、县级奖励;国家级优质课1节、省级优质课1节、市级优质课2节、先进个人3人。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课题研究对解决心理教

育师资短缺问题有了很大帮助。

3、学校的德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我县2009年德育工作评比中,我校德育工作获第一名,科研工作获第一名。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还先后获得江西省教育厅授予的“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和谐校园”、“江西省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家长示范学校”称号,被评为“宜春市文明单位”、“宜春市德育示范学校”、“宜春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八、结论和建议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主渠道在学校,但问题也是存在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单靠学校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援助,而这正是一个不易完成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从各方面入手,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面临人员短缺的严重问题。从理论上讲,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但目前学校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不是专业人

员。队伍的培训机制亟待加强。

3、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必须打破。要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将各种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发挥

学校教育资源的合力。包括整合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家庭、社会资源。

4、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职业原因,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浅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篇7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归结为两条途径:一是自学, 即内因;二是搭台, 即外因。

1. 自学是指教师独立学习专业知识, 独立提高专业技能, 独立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

自学是途径, 阅读、反思和写作等是方法。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 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对于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要不间断地阅读, 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他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 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 多一份反思与监控, 就多一份提高, 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 即反思。波斯纳先生与林崇德教授提出的公式均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写作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提升。单纯地读与思考, 都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而以写带读、带思, 可以使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书而不读书、写作, 无疑是教师生涯中的一大憾事。实际上, 教师是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 又在教学中提高研究水平的。只要我们想做一个专家和学者型教师, 就必须用心教研、用心写作。

2. 搭台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相关的平台, 辅助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搭台是途径, 举办培训班, 组织教师基本功竞赛, 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和学习, 聘请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和作报告等是方法。

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模型是师范毕业生通过岗前培训成为入格教师, 入格教师通过岗位培训成为合格教师, 合格教师再通过自学与教育教学实践成长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 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再通过自学与参与教改实践与研究成长为名师, 名师再通过带领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成长为专家和学者型教师, 甚至成为未来教育家。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近年来, 我市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方法, 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些方法主要有: (1) 岗前培训。 (2) 岗位培训。 (3) 结对子。 (4) 学理论。 (5) 做研究。 (6)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当前,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个省市全面实施, 为了取得新课程改革的成功, 为了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水平高的老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让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8

一、德育教育排在首位的必要性。

做人先立德,道德为本源。道德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德惟治,否德乱”(1)以德治国,天下就会太平;否则就会大乱。“德,国之基也”(2)即对国民的道德教育,立德是一个国家兴盛与发展的根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负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且格”(3)即是说,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齐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进制自己免于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老百姓不但知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这就是说,良好的道德教育能使人心悦诚服,以改革其心;而良好的政治手段虽可以防乱于外,但达不到征服人心。使百姓衷心拥戴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价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5)“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即是教育学生立德做人为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是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7)“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说:“一个是道德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两手都要硬” 。(9)还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0)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类各级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11)。党的新时期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话中都谈到德育,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的重要性的发表。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对小学生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德育,不可忽视对青少年儿童的灵魂塑造。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施的方法与

途径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指导,他们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列宁指出:“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2)。尤其是改革开放,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进行前人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思想的冲突,接轨各种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很重要。

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我主要朋以下几个方面的。

1、“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如上《桂林山水》、《草原》等这样的课文,我让学生领略伟大祖国的秀美的山川,幅原广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长城》、《秦兵马俑》等,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课外活动中,我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争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程度地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在娱乐的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做到润物无声。如上期开展的“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中,校园的公共卫生,学生争着做,吃零食的没有了,有的把自己心爱的花草看搬到学校美化教室,美化校园。

2、“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充分利用学校内对学生可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如利用“节日庆典”活动、晨会、班会、队会、升国旗讲话、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学期我定期按捺家长会做到与家长信息畅通的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思想表现与动向,做到与家长的密切地配合,定期请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革命史,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定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给军烈属、敬老院老公打水、扫地、捐献、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日等送温暖活动。收集废塑料袋、扫马路、植树地、栽花等活动。又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家乡、爱大自然、节约用水等活动,都到了良好的效果。

3、“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我除定期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教育外,结合时事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奥运会期间我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勤奋、拼搏、积极向上的热情,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精彩镜头,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和英雄少年的事迹。我还下载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成就,通过数字、图像资料等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发展前景,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通过少先队组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我为大队添光彩活动、入队宣誓、队的知识竞赛。例如;开一个极普通的“中秋赏月会”也能使队员们感到新颍别致,第一次是吃月饼,第二次可改成了篝火晚会,而第三次改成了公园赏月,第四次又改成了音乐赏月,学生都说同样一个活动而他每次做得都不一样。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办活动。例如低年级的小队员喜欢直观形象的活动,就让他们玩吹肥皂泡,比谁吹的大,飞得高,再讲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绚丽多彩与雨后彩虹的道理,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得新知。高年级的队员喜欢自己动手做自己喜爱的热门游戏,便组织高年级的队员自己做各人热爱的小发明,小制作,然后再给学生讲原理。再比如:“祖国啊!妈妈”这个活动他把活动分成几个层次,由“爱父母、爱师生”到“爱班级、爱学校”再到“爱家鄉,爱祖国”又比如他通过“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听妈妈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加倍努力学习。

经过多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涯,我收获颇多,我所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我所带的班多年被评为道德的模范。

上一篇: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下一篇:网申简介,写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