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2024-08-20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共9篇)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1

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

涂山小学段红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再者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呢?对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

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又如学习“狠、恨”时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等对比联系,它们都有一个“艮”字边,再根据偏旁部首来记忆;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

2、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在假期中,就让他们自主阅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绿箭”口香糖、“达能”饼干、“天友”牛奶、“雕牌”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同

时学生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2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证明, 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 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当然自学不等于老师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获得知识, 这样的所获才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 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 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 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学生兴趣盎然, 马上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 ”、“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 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 “园”, 从而明白 “校园、 公园”是 有围墙的 , 以区别“元、园 ”的用法 ;学习“狠、恨”时 , 学生把它们与“跟、很、根 ”等对比联系偏旁部首记忆;学习“爱”字, 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住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的情绪,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边玩边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 所以, 每种方式在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 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2.排队组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 发给每人一张, 让他们到讲台前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 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 指名两三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 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 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 , 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 , 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 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 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 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达到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 , 不可急功近利 , 盲目提高要求, 否则将“弄巧成拙”, 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 我采取“分层要求, 循序渐进”的方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学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 能直呼的就直呼, 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 中等生先读生字, 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 不求快, 但求读音准确;后进生阅读比较困难, 便引导他们“找朋友”, 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 , 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 人人都在“阅读”, 人人都能“阅读”, 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 打点的字越来越多, 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 , 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 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方法。如:发作业本时, 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 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 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 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会是多么兴奋。学生乐此不疲, 此时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 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 , 互相考一考 , 真是“乐在其中”。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3

关键词: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基础;语文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90-01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在刚刚颁布的新课标中,对识字教学也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中,音、形、义三方面,字形是难点,那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就字形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发掘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要融入生活中。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许多汉字;跟妈妈赶集时看见的商品的招牌;大街上张贴的大型标语、广告牌;在家里看电视画面下的字以及自家的地址,村寨名等,数不胜数。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当学生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字,就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对识字乐此不疲,有时还会把学到的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识字,扩大了识字量,为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字形难点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处于瞬时记忆阶段,而且易于疲劳。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边玩边学,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下面介绍几种我采用的趣味识字方法。

编顺口溜识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顺口溜”能帮助孩子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坐”两个人坐在土上。“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颗糖;分部件识字。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购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购字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直观的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编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如教学“碧”字时,教师请学生充分想象编故事,有学生就说:“王大娘和白大娘坐在石头上说话呢。”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碧”字了;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地把字出来,学生不会有多大兴趣去学习,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教师在教学一个生字之前,先给出谜语,让学生猜是本课中的哪个字,也可以和学生就某个难学的生字一块编字谜,帮助记忆字形。如:教学“照”字时,学生较难记住,于是我讲了一个谜语:“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学生很容易猜出了“照”字,并很快记住了字形。

三、阅读课外识字

新课程指出六年级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早进行阅读训练。低年级教师要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更有效地巩固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所学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获得的是“温顾而知新”的效果。

但开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提高要求,否则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我采用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先读生字,而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笔在其下做上标志。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日积月累,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得,在读中提高自己。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程下低年级识字教学 篇4

生字教学

李 宁

【内容摘要】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其低效率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本文着眼于在新教材加大低年级识字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如何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走由复杂到简单、从抽象到具体的识字快乐之路,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识字教学 低年级 识字方法 效率

多年来,低年级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注重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机械地让学生识记,单调地读,重复地写,结果却是高消耗低效益。语文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以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识字的重要性

人的发展首先是语言的发展,“识字”是人的发展轨迹中重要的一步,也是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渠道。小学儿童在入学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听、能说、能交流,只是还没有进行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专门性学习。低年级学生记忆力、模仿力特别强,是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母语的最佳时期。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体现汉民族的精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语种。要使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使他们具备使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其阅读和习作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为前提。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这就确定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构建新的识字理念

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中积存起一定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就小学生而言,大量识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5~7岁的儿童视觉敏感度不断提高,6~7岁这个年龄段是机械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识字教学要确立新的识字理念。

首先,先“识”后“写”,重“识”轻“写”。在人教版课标本教材中,识字的目标要求是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学生识字的重点应放在“识”上,而不是“写”上面。教材编排上采用识写异步的原则,先识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先写一些笔画较少、结构较简单的字,识字写字各自形成序列。如:识字从“爸、妈、我”开始,写字则从“一、二、三”开始。

其次,“识”与“写”适度整合。教材注意识字内容的分解与有机整合。独立识字课,使识字教学独立自成体系,又融合于随文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中,互为联系。为了使学生较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又可以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条件,同时也不会给学习程度低的学生造成压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积极采取新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象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实物、图画导入。在教学中笔者在教“蛋”字时,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2)听音导入。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

(3)看录象导入。通过看图、听音、观看录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高教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创设环境,让学生“常”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高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要遵循听的懂、读得准、识得真、记得牢这一规律,积极创设识字环境,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牢记生字。

1、通过社会环境识字。社会是一个学习汉字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孩子学习祖国文字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社会,如店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社会中字词的注意。例如,在认识“丢”字时,平时大家都会遇到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很多人爱乱堆垃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乱丢东西的习惯吗?”很多同学都回答没有,这时就给他们发挥的空间:“那你们看到叔叔阿姨有乱丢东西的现象吗?”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说:看到叔叔阿姨乱丢香蕉皮了、垃圾袋了等等。这时就把“丢”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大家“丢”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他人,大家一定要牢记不乱“丢”垃圾,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2、通过学校环境识字。学校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一些事物在孩子们心目中会牢记一辈子。比如教“表”时,每个学校都有“表扬栏”。同学们对上表扬栏印象十分深刻。这时就可以问同学们:“我们表现好的时候就会上学校的橱窗,那个橱窗叫什么啊”。同学们就会说:“表扬栏”,这时候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表扬栏,谁知道表扬的“表”怎么写的?”很多同学都会回忆“表”字的写法,由此就可以牢记“表”。还有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班级、享受快乐阅读”读书活动。让孩子选购适合自己的图书,不但学会了独立阅读、开阔了视野等等,还认识了大量的生字。又比如在班级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并让学生采用轮流发放作业本的“姓名识字”。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的成果,把一个人认识的字变成全班认识的字。经常开展活动,交流识字成果。

3、通过家庭环境识字。家庭环境是孩子们最为熟悉的环境,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家庭生活。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对孩子们影响就会很大,因此,识字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创设大家都常见的家庭环境来引导孩子识字。比如说“哭”,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哭过鼻子,认识“哭”的时候,我就找两个学生,一个扮演家长,一个扮演孩子,当“家长”责怪“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两只手揉着眼睛,学平时委屈时候学哭的样子,引导大家识字,大家在模仿的过程中就轻松地牢记了“哭”字。

(三)运用技巧,高效识字。

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方法,也就是从“学”出发,发展智力;以“法”入手,培养能力,编一串顺口溜。顺口溜易学易记,小孩对顺口溜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编口诀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学生不仅利用这些口诀轻而易举地识记了生字,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猜一个字谜。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学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生字。

如果能编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这种现象就可避免在学生眼里,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在每个个体里还有丰富的故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1、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方法。这些图画可以是老师或学生的简笔画,也可以是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用这种方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象能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禾”等,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实物接近。让孩子模仿古人造字,画画月亮的样子,说说“山”的形态,想想古人怎样写“火”,融说、写、画、想于一体,不仅识记了字形,而且体会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3、读儿歌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问”字,可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草”字,可编成“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

4、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辉──明”,“二人同行──从”,“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5、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篇5

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要有目的的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这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方法的最优性

现代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发展趋势,使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而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的组织、自我砥砺和自我检查”。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语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教育先进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和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暗示法、情景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型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方法的双法性

教学方法,按其本意理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只讲教的方法,忽视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学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这个问题,只要考察一下过去的语文课程设置,就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就足够了,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也能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展缓慢的时代要求。但现在大不一样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新课程应综合化、趋优化。

要适应课程发展的这种趋势,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发现教学法、自学指导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优学习方式与最优课堂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师与学生合作”。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6

姓名:吴小娟

单位: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电话:***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方法的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主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关系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的识字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识字教学如此重要,要想使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掌握自主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但是由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局限性,如农村孩子活动范围小,而且学前教育底子差,再加上家庭教育薄弱,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低,意识也不强,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农村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缩小和城镇学生的差异,就成了我们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一,开放识字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识字的形式,开展生活化识字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识字,在识字中更好地生活。

其二,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其三,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完善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习惯。有鉴于此,本课题想着重通过“优化识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探讨一些小学生识字的行为及其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符合小学生识字的规律。

三、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识字是指学生识别汉字的最优化态度、方法和策略系统。识字方法的探究就是要对学生识字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和实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适合学生识字认知规律的集中快速识字技术方案,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一年时间内就能比较自由阅读短篇文章的标准,彻底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识字教学作为学生智力开发的手段,有力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

(二)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方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儿童认知水平,结合其生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识字兴趣,提高自主识字能力。⒉整体性原则:

在统一思想指导下,从大语文观出发,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以及学生内心需求考虑,调动多方面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教育功能,用整体优化的思想和方法,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⒊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取得最佳效果。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包括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造规律、总结识字方法。学生将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运用,学习汉字音、形、义,初步感悟汉字文化内涵,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既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共同的规律,又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

⒌实效性原则:

重视研究的实际效果,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通过实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增加识字量,提高自主识字能力。⒍灵活性原则: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如随文识字、归类识字(构字识字、韵语识字、看图识字、部首识字、姓氏识字)。

(三)课题的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四个:

1、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差异情况,找出原因。

2、寻求低年级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

3、形成提高学生有效识字的教学策略。

4、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情感激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枯燥识字”为“趣味识字”,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彻底解决识字难的问题,并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四、选择此课题的价值(1)理论价值

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

(2)实践价值: A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五、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收集、汇总、分析同一领域研究新动向,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探究科学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为了使“自主识字方法”既科学又实用,并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不择优,条件不特殊,不改变课程计划,不增加师生负担,坚持在普通条件下进行常规教学研究。边实验边研究,使研究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

3、调查法:实地调查,测试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调查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分析儿童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和汉字识字写字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不足,不断修正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

1、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实验教师的有关理论的学习,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对班级学生的识字差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

2、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

1、寻求低年级学优生有效的识字方法,整合资料,探索提高学困生有效识字的对策。

2、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识字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作出进一步的试验,初步判断其成效。

3、总结前半年的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

1、撰写课题报告。

2、汇编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吴小娟:对具体措施的实施进行落实;调整并修改课题计划;提供个案。

王丽娟 高战国:提供理论支持;整理和分析数据;资料收集整理。

张沛 吴小娟:参与小学识字教学实践;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阶段总结。

八、本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进行了实验教师培训和前测工作,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1、采取集中辅导和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畅谈教学研究中的体会,撰写学习过程中的心得。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实验的老师加深了对“优化识字方法”的理念、内涵、理论依据、应用的多种识字方法及具体操作等的认识。

2、前测主要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总的来看,学生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汉字又是母语,在身边到处可见,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入学之前,学生都有一定的识字量,据调查,学前孩子对新教材第一册生字表中生字的认识率平均达40%,好一些的甚至平均达70%。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对答案的选择无大的差别,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儿童无识字兴趣、无识字能力、无识字方法,识字教学仅仅是你教我学,即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的分布比较均衡。综上所述,觉得识字任务主要还是教学策略的问题,不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刻认识识字教学任务外,关键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识字,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阶段:课题进展阶段。

实验中我们逐步改进、发展并完善对优化识字方法的教学,进行验证性研究,看能否探索出一套优化识字方法的教学策略。本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重视集体备课,加强听课指导,进行教学反思,实验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策略。

1、构建语文学习方式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材对应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识字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学习意识,在自然、轻松的生活中认识汉字,又能激发强烈的识字愿望。

①生活融入于课堂。以前教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讲如何记字形、结构、字义上,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记得慢,学得苦,语文能力提高也很缓慢。我们把生活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与实在的事物的撞击、交流中去认读字形。如在教学《菜园里》时,让学生带蔬菜到学校,教师准备好各种蔬菜标签,然后组织学生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说说蔬菜的特点,记记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又快又准的贴出物品相应的名称,通过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

②课堂回归于生活。生活可以走进课堂,同样课堂也可以回到生活中去。如教学《超市里》时,就可以走出课堂,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主地识字,这样的生字教学轻松愉快,效果又好。这时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不再只是符号的记忆,而是表象的记忆,表象记忆中个每个表象将大量命题以一个功能单元存入记忆系统,可节省很多记忆的空间,减少记忆的负担。

2、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校园里的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1)认识新教室里的物品,提高识字量。走入新教室, 教室里已有很多现成的物品,如门、窗、讲台、黑板等,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将教室里的物件向学生们一一地作介绍。在学生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名称的基础上贴上写有名称的卡片。课余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一起读读、问问、认认,还相互纠错。有的不认识、念不准的、争执不下的字,在得到老师帮助下终于认识后,孩子们兴奋得很。这样识字轻松自然印象深。刚入学的孩子急于认识新同学。可请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小朋友课间多去“串串门”,看谁结识的小朋友多。活动中小朋友们奔来跑去,充满快乐。为巩固他们对同学姓名的认识,还可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生发放同学作业本。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能力逐步提高了。

(2)认识校园里办公室、宣传窗、名人名言、校纪、校训、功能室牌匾等,提高识字量。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这样,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在生活中识字。如上学路上,通过路边广告牌、店名来识字,在家庭通过家中的事物来识字,在商店通过商品上的名称来识字------在看看、想想、问问中自主的来识字,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要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在课余时间,通过举办“识字大王”、“读书大王”、“小小书法家”等比赛活动来识字,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

4、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切入口,深入走进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寻求适合孩子心理、能力习惯的识字方法,激活自主识字的意识。兴趣是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识字必须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新课程和识字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十分重视激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平常的识字课里,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象识字”、“会意识字”的识字方法。

(1)熟字换偏旁:“编-偏”、“钱-线”、“优-忧”。(2)熟字加偏旁:“哥-歌”、“交-郊”、“占-站”。(3)加一加:“日+月=明”、“鱼+羊=鲜”。

(4)形象识字:如学习“品”字,把它形象的理解为三张嘴在品尝美味的食物。学习“心“字,把它形象的理解为锅里炒了三颗豆,一颗跳到左,一颗跳到右,锅里还有一颗豆。

(5)会意识字:如学习“灭”字,把他理解为在火上加一个盖子,火就熄灭了。学习”休”字,把它理解为人靠在大树旁,休息后再走。还有趣味识字法,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台和游戏中识字。如“猜字谜识字、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

(1)顺口溜识字法。如学习“碧”字,编顺口溜: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习“床”字,编顺口溜: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里面有个木,就当一张床。

(2)谜语识字法。如学习“坐”字,编谜语:两个小人土上蹲,一左一右两边分。学习“告”字,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

(3)归类识字法。如把“桃、树、松、梅”,“搭、捉、拨、打”“跑、跳、跟、路”,“河、洗、江、游”这些字按偏旁归类,理解他们分别与树木、手、脚和水的关系,就容易识记了。

(4)游戏识字:例如设计一个棋盘,每一步上面标上汉字,读错一个倒退几步,读对的前进几步,谁先到达终点为胜利。用橡皮做个小色子,儿童乐此不疲,下课后同桌的两个人还在那玩儿,并且边玩儿嘴里还边叨咕着。在游戏活动中,儿童没有心理压力,能充分释放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5)故事识字法。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警”这个字时,可以编这样一个小故事;“我看见了一位警察叔叔,赶忙向他敬了一个礼,对他说前面有小偷,说完他赶紧去抓小偷了。”这种识字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

(6)动作演示识记:如在学习“揉揉”、“扭动”、“往上钻”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做动作来识记。

(7)借助实物识字:如学习“笋”、“黄莺”、“玫瑰花”这些字时,通过出示竹笋这种实物来引导孩子们识字。

汉字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在新课程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重视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途径,培养起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优化语文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效果

1、超额了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阅读水平也逐年提高。课程标注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识字量2500个,实施这一课题一来,我班学生超额完成了识字量。孩子们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的学生已能流利朗读一篇长度为500字的童话。

2、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识记字的办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拼玩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歌诀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游戏识字法、规律识字法等许多种识字的方法。

3、形成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教学策略,学生的识字热情空前高涨。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教师不断研究,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内和课外识字的实效。

九、结论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识字策略,学生不但学会在课堂上识字,更学会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自主识字,掌握探索识字规律,提高识字兴趣,让识字更好地为阅读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个方面的能力。

十、问题与思考

1、学生评价方案可能还不够准确、全面完善,如何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学生有待深入研究。

2、在课内外识字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真正做到以课外识字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 教学困境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74-01

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高级的阶段,然而,在新课标的影响下,高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革新,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为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与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

所谓的新课程标准,指的是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对于各大基础课程作出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促使教材的编排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的出题规律等都能够在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确保学生的具备更加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一)形成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学会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来有效的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更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与引导,这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教师不能良好的适应新课标

国家的教育部门之所以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学习自信心。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对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进行全新的规划,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且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所要面对的还有来自高考的挑战与压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

在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更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并没有真正的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引导,而是更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学知识的归纳与创作理论的传授,使得课堂内容通常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进一步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能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学与语言等的专业知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培养起更加深厚的理想人格与人文精神,确保学生在进行语文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人文气质,并将民族文化充分的体现在个人的精神面貌与言谈举止中,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一)继续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必须面对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依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诗歌的讲解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与欣赏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述的情感,而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时,则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经典人物进行形象与性格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有效把握。高中语文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基本的词汇、句段以及诗词等的学习和运用,还要求其能够充分的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使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来为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鉴定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仔细的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能力,积极的组织小组学习,营造出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成立教学小组来实现统一教学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多变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来,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立教学小组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能在相互学习中一起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项来对症下药,在努力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统一教学与整体成绩的提高。

四、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能力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就需要学校中的各位领导与教师,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不断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促进高中阶段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88-89

[2]付宁.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应当注意:

1、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在小学的一、二年级要求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字会写。由此可见,低年级要求的识字量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识字量的一半,要求会写的字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分之一。识字作为1—2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明确提出识字“质”和“量”的要求。在“质”的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出生字的字音;掌握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就能识记生字的字形;学会两种查字典的方法,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渐渐地就能自己解决。因而,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识字和写字这个重点,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新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要求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这是我们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底线,因而我们务必要千方百计把它完成好。

2、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识的字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写字基础。在教学中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大量的词语解释。

3、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为主要材料。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的识字比课内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快。因此,不断复现是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儿歌、句子、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儿童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良好的语言习惯得以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途径与方法 篇9

朱凯

一、作业改革的背景。

1、陈旧的作业观。课后一定要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具备三、四本。只要认真写“作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业布置“一刀切”。多数的数学科任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看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布置要求一样、数量一样的作业,评价标准也统一。学生在作业问题上没有选择的权利。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当成核对答案,根据错多错少,给一个具体的分数;一些教师批改作业,常常是走马观花,似秋风扫落叶一般,几十本作业一挥而就。据调查,学生拿回经教师批改的作业后,67.2%的学生“只看分数”,只有2

2.1%的学生“看错在哪里。”

2、当前作业的弊病。(1)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2)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3)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4)脱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业少。(5)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

(6)个体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完成的作业少。(7)课内作业多,课外活动作业少。

二、作业改革的理论依据。

1、什么是学生作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简单地说,学生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手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研究作业改革的目的:(1)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3)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做作业是一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尝试从作业这一角度,使学生能在一种适当的负担下愉快、高效地作业。

三、从学生出发,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探研。展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又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这些作业一改以往单

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

享受。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数学作业的合作性与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定期布置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或出好《数学墙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图书室或上网等收集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相互交流、研讨探索、动手制作,一份以数学内容为主,给人启发和教育,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思考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形式多样的“报纸”或墙报应运而生。此种作业,除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阅读、审美等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数学日记的情感性,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还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可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作为数学作业之一,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从而使数学作业更富个性和情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东西都可以。例如:在课外书、电视上或者从别人口中等途径看到、听到的趣题、难题记录下来,尝试自己解答或者向老师提出疑问。如:有个同学,他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等方式把“度”的含义总结出来:“3月6日天晴。这一周,我上网查了‘度’的含义,发现了‘度’竟有很多种不同的意思,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自来水表上的‘度’。计算耗水重量的单位,1度=1吨水。2)几何中的‘度’。角的计量单位。弧长等于半径时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3)眼镜片上的‘度’。眼镜片上的一度是

镜片屈光度的100倍。例如:当眼镜片的度数为200度时,此眼镜片的屈光度为2度。4)电表上的‘度’。计量耗电量的单位,一度为一千瓦时的电能。区区的一个‘度’字却有如此多的意义,真是学海无涯啊!” 如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4、探究性作业——网络化学习,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探究性作业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学生上网查询了各种价格,设计了不同的出游方式,计算了各种方式的价格,提出本组的出游方案

5、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评价,主要是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较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根据数学作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问卷调查有一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批改学生的作业?”有72%的学生提了“如果我是老师,我除了打上分数外,还会打上评语,我希望老师也能做到!”受了此启发,教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特别的地方他们会写上一些评语。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纳起来,这些语评的内容大致可分为:

(1)对一些学习认真,作业工整的学生评语是:老师能改到你书写漂亮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希望你继续发扬,相信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2)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

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解得巧,方法妙;你的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4)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这么难的题,你都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5)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评语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有字如其人就更好了。陌生而新鲜的评语,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地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的迁移。当然,写评语时本身要简洁、明了、亲切、贴切,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数学作业的改革,要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作业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作业改革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多年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关注作业的实效性,作业质量有保证,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总结出了好些思路,学生的作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如:通过学生写情感型、整理型、摘录型、创新型等类型的日记,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密切了,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思维活跃了。在班上出现了不少爱思考、爱质疑的“问题少男”和“问题少女”。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某个问题的实践、反思,总结出一些经验或做法,并运用于实践中,得到一些效果,再将此经验上升为理论,这就是科研过程。总之,通过对

上一篇:银行走进社区活动报告下一篇:银行卡组织和资金清算中心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