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共9篇)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1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例研究与分析
一、课例与分析
贯彻课改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构件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动脑、互相协作、互相研究,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此课的指导思想。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对于街舞这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因此基础薄弱,但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高。
㈠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合理、简捷、可操作。
1.教学目标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如:“在熟练掌握第一组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单臂支撑前分腿”动作,并练习双人和多人的配合,培养对音乐的节奏感。”
2.教学目标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如:“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腰腹和上肢力量。”
3.教学目标体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发展。思想品德、方法及情感的培养。如:“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表现力,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㈡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内容选择科学。符合学生生理心理、身体状况和体育实际水平,对街舞进行教材化处理。
街舞运动是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把街舞运动引进体育课堂,对其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更适合于广大的中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㈢教学组织教学井井有条。
良好的体育教学组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教师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本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活而不乱。
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练有机结合
⑴教师讲解-慢速练习-正常速度练习-跟随音乐练习-分组练习-双人练习等都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进行。
⑵采用班级教学:受教育的学生多,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较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便于对全班进行管理。
⑶分组学习,对技术进行创编。如6—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多人跳组合的方法,通过生生互动,完成组合动作的练习。学生自己通过研究、讨论编成新的动作组合,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一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对增强体质,掌握与提高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体形态,机能的改善和提高,以及技术的掌握,必须在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刺激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不断地适当增加课的运动负荷,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练习密度在50%左右比较合理。
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影响着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学习新技术、复习前次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和身体律动的掌握。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练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较熟练掌握这一教学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本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项目的特点、注意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在具有趣味性,合作创造的氛围中,用示范表演、启发、激励等多种教学手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培养能力,强身健体,既了解时尚体育又学习基本技术和知识,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讲解时告诉学生踏步转身下落时,膝、踝关节有弹性的缓冲;支撑臂要伸直,贴近身体(应在肩下方),在臀部后方;支撑时身体尽量伸直挺髋,臀部不要向下坐。
小组长在分组之后能够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并练习,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
㈤教学能力
教师驾驭课的能力强。口令清晰、有力、准确。示范动作优美,帮助学生建立动作形象,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参加锻炼。
㈥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较熟练的掌握了街舞运动的基本步伐、身体的律动和音乐的节奏。动作幅度大,有激情,有活力。基本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教学任务。从准备活动开始到最后的抻拉放松活动,整体上很流畅,音乐贯穿始终,学生不仅学习了动作,锻炼了身体,同时还享受了音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和节奏的掌握能力。在组合动作学习结束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彼此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激发了学习兴趣,2
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本节课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㈦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教材的选择有特色,街舞运动是时下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马老师将街舞这项运动引进课堂后,街舞课就一直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将时尚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了高中学生对体育扩展项目的喜爱,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以终身体育思想做为指导。
2.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整堂课结构完整,衔接紧凑,过渡自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音乐。
3.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在学习组合动作时要求双人的配合,在创编环节要求小组的协作,在素质练习中同样要求两个同学之间的默契,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4.教学步骤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法上,注意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师生关系很融洽。
㈨问题:
1.教学重点不突出。建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创编上。组织学生自己创造出更符合他们具体实际的组合。重点:单臂支撑的位置应是肩下方。
2.教学目标不够准确。如:学习“单臂支撑前分腿”动作„„。学习到什么程度没有交待。建议再具体一些如:加上初步学习、进一步学习、提高、改进、等可操作的词语。3.讲解技术时可把音乐关悼。
二、课例录相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2
一、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是人生的财富。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加, 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认为健康即指拥有强健的体魄, 没有疾病等。不少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实际上不单是学生, 不少体育教师也认为如此。因此,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实际就等于身体的锻炼。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 (WTO) 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也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单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 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实际上由于体育教学独特的学科性质, 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大脑发育。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大脑疲劳, 提高脑力劳动效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 人的大脑容易疲倦, 学习效率开始降低。这时倘若人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可以引起运动中枢兴奋, 使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休息。同时, 由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 从而给提高大脑思维、记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可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第二,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人的大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左脑主要是进行抽象思维, 而右脑的记忆容量、形象思维能力则大大超过左脑。一般认为文化学习是以左脑为主的活动, 而体育运动则主要是依靠右脑思维活动。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特殊情况, 中学时期学生们大多只重视文化学习, 忽视体育锻炼, 学生右脑开发不足。因此, 进入大学后, 多参加体育锻炼强化右脑的思维活动能力, 开发右脑, 加强左右脑的配合。
2.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缓解压力。
目前国内外不少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体育运动具有转移、消除人的心理障碍, 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例如, 拉方丹等人 (lafontaine et al) 在1985~1990年间对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有研究表明,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之后, 人们的身体感觉多数是累、疲劳、出汗等, 而心理感觉则多是开心, 放松、平静。在运动中, 由于人们更多地感受到身体的疲劳, 而忽略了心理负面情绪, 从而使人的心理得到放松。
3.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 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 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 使学习得到成功。”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 普遍缺乏吃苦意识, 缺乏意志力, 遇到问题时有畏难情绪。而体育锻炼就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体育锻炼通常强度比较大, 例如在过程中会出现疲劳、酸痛、惧怕等情绪,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 学生面临的困境更多。当长跑途中感到疲惫时是放弃还是继续, 当体育竞赛是面临激烈竞争时, 这些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 体育锻炼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实际也是一次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 克服苦难的精神,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
4.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通常采取合作竞争的方式授课, 例如篮球、排球、羽毛球, 等等。这些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在活动中, 人们不需要言语, 只需要一个手势和眼神就可以沟通交流;在活动中, 为了保证集体的胜利, 有时也需要个人的牺牲和彼此的帮助。在体育竞赛中, 参加者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不小心的碰撞或故意犯规等等。如何来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一次锻炼。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们互相接触, 彼此合作, 不仅认识了更多朋友, 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令人心情舒畅、振奋, 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体育锻炼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由于过去人们长期认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 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心理教育只是由心理教师负责的旧观念, 树立自己也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者的新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 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修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在教学中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体育课堂内基本不涉及心理学知识, 体育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相对贫乏, 因此一时之间他们也很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 我们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调节学生的情绪, 稳定学生的情绪。对部分表现出心理障碍的学生, 教师要多予以关注, 帮他们树立信心, 缓解他们的压力, 消除心理障碍。
3.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由于过去我国体育教学只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 这一现象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利用自己已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 教师在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时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上时, 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传授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设定团队合作项目时, 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等等。
4. 转变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多年以来,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三中心”的观念束缚, 即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这样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 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采取鼓励、赏识教育的方式,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活跃课堂气氛, 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关系, 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体验, 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 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 仅仅依靠一两个心理教师来解决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体育锻炼在加强学生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在心里健康教育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广大的体育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 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摘要: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发, 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审视, 认识到当前我国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深入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促进作用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措施。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3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时常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弱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课余要坚持去做;同时要教育学生树立见义有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小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弱小的高尚品格。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等好品行;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养成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好行为。
(三)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让他们懂得只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要积极为集体争荣誉;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去相互交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同大家友好相处,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生活在和谐合作的集体中,才能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四)培养小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同时要教育学生对失败和挫折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养成困难面前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小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等过程的智能教育。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求真。
(一)培养小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尽量满足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融合和情趣上的共鸣,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求知好学精神。
(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准备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并鼓励孩子们设计布置运动场地、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等。这样既能使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又能调动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小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身体活动机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把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调控到最佳状态。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科学安排,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促进小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孩子们的体质。使小学生能够练就一个强健的体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逐步学会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提高自理自护能力,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小学生锻炼强体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鼓励孩子们坚持身体锻炼,努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学会在锻炼中寻求进步,在锻炼中体验快乐。在教學中重点开展一些大众体育项目,比如长跑、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武术、游泳、垂钓、舞蹈、自行车等,这些项目都可以成为终身健身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和科学的健身理论,让孩子们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和游戏活动,也可通过体能测试或身体达标测试等活动,来培养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提升孩子们的心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正确处理各类心理亚健康问题,重点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知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测试,使孩子们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常的生活学习心态。
四、小学生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小学生传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引导孩子们在动作技术的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同时还要加强小学生的形体训练,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力争做到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要求学生要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动作美和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小学生自选兴趣体育项目的方法,调动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和真实需求,从而使他们领悟和品味到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艺术魅力,发挥出他们的艺术才能和运动特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身为一名小学体育工作者,不仅要树立起对国家负责、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大责任感,而且还要以实际行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工作中去,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精神,坚持做到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培养小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时,要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有用之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立鹏.现代教育思想.2001.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 篇4
作者:刘善斌
(飞山学校 湖南 麻阳 418000)
摘要: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欠发达的经济、落后的观念等综合因素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解放思想,发扬舆论监督与管理,走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在解读新课程标准之后,就农村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做一简单阐述。
关键字:新课标;农村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
强健的体魄是一个民族兴旺和发展的基石,而一个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因受到乡镇经济与落后观念的制约,体育教学开展难度大。学生体育运动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感觉到为这一困境找到出路的紧迫性。
1.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器材缺乏与师资短缺
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最大困境就是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短缺。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上篮球课应该达到两个学生玩一个篮球,然而,这个要求离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实际情况显然太遥远。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跑道也没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迫使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体育教学工作。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即使有个别专职体育教师,也不能保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被忽略,加上农村条件艰苦、待遇较其他授课教师低,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自尊和积极性。
1.2 实施新课标进行教育教学不理想
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教学又创造了新的奇迹,各地纷纷积极学习新课标,各种新课标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完成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任务。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新课标的变化仍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美、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1],其他学科只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体育学科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劳动就是体育”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了阻碍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2]。大多数教育部门的领导者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具体执行者,并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随便自由活动。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2.2把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在广大农村,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就是比赛,为参加比赛而进行的体育训练才是体育,而平常的学校体育课之类的都是无所谓的。殊不知,强健的体魄是一个民族兴旺和发展的基石,而一个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一个好的身体,才是孩子学习的基础。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孩子们的体育课不仅可以调节心态,释放学习压力,更加能够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各方面健康发育。只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全方面发展,健康的成长。1.2.3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体育教学功能的丧失
人们“望子成龙”心切,为考上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家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把分数和智育放在第一位。分数在家长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学生的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一切事情都好办,自己的孩子就是优秀,所以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而不去参加体育活动。这种错误的思想,把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发展抛之脑后。另一方面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学体育“没出息”。也一偶那次,学生素质逐年下降,给社会也造成一种倒三角知识的结构,高智商、低能力的当代学生体现,给当代社会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这种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也带来很大的阻力,学校体育很难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1.2.4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未形成有效的体育教育管理系统,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大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教研室形同虚设,更有学校没有体育教研组。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处于模糊状态,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更使体育教育工作得不到有利的开展。这种情况,导致大多数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存在许多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体育教育价值的宣传
教育部门加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通过社会舆论进行大量宣传,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使家长和学生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改变农村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错误思想,认识到体育不但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培养高尚的道德
[3]观念和良好的情感、情操以及审美价值观,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一个多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2狠抓新课标教育的实施
第一,尝试教学法。新课标主张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让学生自觉地学习、锻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对该项目进行探究式学习、尝试学习,在适当的时机老师给予点拨。第二,改革教材内容,增加特长教学。新课标里没有像过去教学大纲中给教师们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是对体育教师的一种解放,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做到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的结合。第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注重健康知识的教育。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放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片、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动作技术分析等,加强对学生理论教育,这也是对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2.3 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教育局成立专门的体育教学监督小组,对管辖教育系统内的学校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学校也要完善体育管理体系,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进行管理,加强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更规范、更科学。
2.4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针对农村学的的具体条件,放宽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体育教师参与到农村的体育教育建设中。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优质教育的前提,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综合水平。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通过各种培训班,观摩课,公开课等形式提高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为兼职教师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完善体育教研组功能,通过研讨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4]。
2.5 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学校和上级,适当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经费,同时争取社会赞助。针对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要求不高能用就行,自制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器材。
关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出路的探讨并不止这些,以我们湘西为例,可以开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体育项目,比如踩高跷、苗谷、等。技能对场地要求不高,又能有效地缓解体育教学资金不足的压力,同时也传承了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林翠鹃.论中国农村体育的出路[J].先体育学院报,2005(22)[2]刘曦.对发展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乌蒙论坛,2007(6)
[3]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报,2008(3)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5
【代写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实施,在学校教育中小学体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德育又是组成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论文首先简单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后详细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以显著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效果,帮助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小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方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即便是体育优秀的学生在日常中的行为表现却也不是很理想,不禁会违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为学校管理带来不便,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为个人行为影响到社会正常秩序,危害到社会安全,造成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极为重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成长。
2、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其特点表现为不管哪种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与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各种信息发展变化快,这些现代化信息的涌入,增加了学生鉴别事物、选择行为的复杂,因此这以现状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小学体育教学中肩负着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不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3、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育体先育心
随着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小学体育以其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忽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重视体育教学对增强体质、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往往轻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育者缺乏启发诱导、耐心,甚至有的老师因为操之过急而采用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放任自流对教育方法,造成教育的片面,严重影响到小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培育体育的前提是先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作用,才能最终发挥体育锻炼身体与培育人才的功能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品德教育,需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策略与方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学校体育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与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1、运用体育课堂常规,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要求,这个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培养小学生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优秀品质。在体育活动中,体育规范比赛活动的条件。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课堂常规的规范作用下,学生逐渐养成习惯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从队列与队形着手,对学生的姿势、自觉性进行训练,严格集体活动的秩序。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之下熟练整齐的完成动作,保证动作的协调性。最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集体主义意识强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小学生年纪小,而且生性活泼好动,由此在体育课堂中会不自主的将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表现出来。因此关于队列与队形的教学,教师统一指挥安排,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表现不佳的同学给予批评和教育,指出他们个体行为对整体队形不整齐的影响,教育小学生在日常中遵守纪律刻苦训练,提高动作准确度,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项目的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着装干净整洁,保持体育场地整洁等文明行为。
2、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严密的课堂组织相融合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严密的教学组织本身就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中要求学生遵循课堂秩序,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内容及要求上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促成和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作风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保护,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作风,组织学生布置教学环境,整理场地和归还体育器械,保护现场体育设备,这些都是对小学生爱护公物热爱来的培养和教育。
3、注重教师言行,做好体育德育教学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重视老师的仪表和语言。体育老师上课就必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老师的形象,学生能够体察和感受到教师的气质、对工作的热情与信心,这些都影响着学生是否向老师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要保留庄重与严肃,还要拥有充分体现职业特点的健康活力气质。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仪表重要性的认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中老师用语要简练、文明,注重逻辑性。对于体育老师来说,语言可以幽默,但是切记低级庸俗。在课堂中,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其次,体育教学中视师生之间的配合。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不仅要一起研究教学事业,通常还要再操场这样一个大课堂中上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往往让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体育老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能够互相配合和帮助,让学生从老师的团队中感受到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
教师的崇高品德表现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优秀品德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体育运动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一些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体育老师要有耐心帮助他们,不能够采用讽刺的语言刺激和侮辱谩骂学生。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还要为体育技术水平能力较差的同学创造锻炼的机会。
在体操锻炼中,老师除了找出表现较好的同学师范外,还可以让动作表现较差,不过在某个环节有所进步的学生在做练习,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带领全班同学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一些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更要严格要求,通过外部条件的提高要求,在学生内心形成积极向上和不断向前的动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应当以帮助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有耐心和爱心,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而且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性质的问题,灵活的采取说话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勇于改正。
4、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思想性很强,例如,体育基础知识具有体育目的、任务,而大部分的游戏教材规则则具有主题、情节,也较为严格,具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因此体育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教育。另外,部分体育教材缺乏思想性,或者思想性不明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融入到教学过程里,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
现在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锻炼,怕苦怕累。因此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严格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例如,田径教材耐久跑枯燥乏味,但是长期坚持练习,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是在同伴之间互相配合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此外,在体育课堂中,结合教材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5、通过教学组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学组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首先组织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跳跃或者障碍跑等运动项目的教学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果断勇敢,不畏困难与失败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克服除了自身身体素质原因之外心理上的问题。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学生的精神因素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借助这些体育活动项目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古都按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其次,借助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集体的感染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极为显著。建立一个优秀的集体,运用集体的感召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体育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建立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的集体,运用集体的利用教育每个学生。当前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因而掌握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规范的制度下积极维护集体荣誉与利益。针对一些不良行为,老师可以通过启发与教育的形式,批评学生帮助学生改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最后,抓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随着多变的情况发生,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不同的行为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抓住好的或不良行为,通过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体育课堂中,班级体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环境,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抓典型事例,并面向学生及时教育,获取优质的教育效果。
6、体育老师加强自我教育,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多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体育老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水平以及言谈举止等都在小学生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往往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老师。由此,体育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必须严格加强自我的教育,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话中,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6
陈红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他们没有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在校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含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学生集体体育活动时间)”。然而,在我们这些边远落后的农村学校,由于受传统意识、观念、器材及场地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体育教学改革和确保小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问题的严重性更为突出。作为一名乡镇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发展,现谈一点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现的现状及在教学中采取的对策。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是传统观念影响。在边远的农村小学,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从光碟、数字电视中知道成龙、李连杰等影视明星,却不知道科比·布莱恩特、邹世明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这是因为信息的闭塞使农村对新事物的认识不够充分,对高新技术领域的认识十分缺乏。绝大多数家长只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培养。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要走一两小时的路,回家还要帮助家里干农活,活动得已经够累的了,所以家长宁愿把钱用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用具等方面,也不会给孩子买跳绳、篮球之类的运动器材,认为这些都是多余的花费,因此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恐惧因参加体育活动而损坏衣物和鞋,回到家怕挨家长的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是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就我校现状来说,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在周一、三、五学生上课间操时每班站成方块队能正常进行,可是在周二、四的大课间时,每班五六十个学生只能拥挤在那划分的30多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做着各种游戏活动,这根本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也买进了不少,但也就是一些跳绳、篮球、乒乓球之类的,数量也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沙坑有一个,里面也积满了水,同时连单杠、双杠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是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农村小学教师老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我校只有两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大部分安排了兼职教师,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或者变成了“主课”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面对以上这些情况,那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简单谈谈一些小对策:
一是加强对体育价值的宣传。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身体结构和肌肉的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教师应该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思路、多形式和多角度的从各方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实用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学的革新。二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时对乡村小学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建立辅导信息群落,努力提高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立体结构,使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创新和充满活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水平。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面对如今学生多,场地狭小、器材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农村小学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比如:横向使用沙坑。我校目前只有一个沙坑,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2至3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又比如: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材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教学。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还可在篮球场地上组织足球赛。只要广大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开拓创新。既然场地和器材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创新意识,特别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对一些平时没什么用的东西多留心,使其变废为宝,直接改造成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 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第三是设计好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这节课的组织形式。由于体育课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每位体育老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
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7
1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内涵
1.1 素质教育的本质
所谓素质教育, 按《决定》表述:“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决定》继承着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承认个体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 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1.2 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 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教育界普遍认同, 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活动中人文的手段和方法得到普遍运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 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每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阶段教育后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标准, 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都能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决定》将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大到各级、各类教育, 这就赋予了素质教育以终身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3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 其根本目的是育人, 是更好地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个社会的人应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 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体育就是为健康而奋斗, 就是为使我们的学生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得到增强而奋斗!”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因此, 体育教学也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并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2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1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关注主体发展的教育,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及组织教法的开放性、自动性和创造性上, 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 体育教学要围绕学生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来进行,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塑造个性品格, 使其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发现学生的潜能
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杨福家院士指出:“教师和家长应将教育的重心放到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兴趣上, 让每个孩子都能点燃心中的火把, 使其心中的火把持续不断地照亮他们奋勇前进的道路。”打破110米跨栏世界纪录的飞人刘翔, 据他的启蒙老师顾宝钢回忆:刘翔上小学时, 他就注意他了。那时他只比其他孩子高半个头, 体质看上去过于单薄。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田径队, 通过2年的观察, 顾指导发现刘翔柔韧性好、速度快, 于是带他训练田径。1996年夏天, 在上海市青少年100米比赛中, 刘翔跑得轻松自然, 不仅速度快, 而且节奏好, 这让看台上的孙海平眼前一亮, 很快决定让他改练跨栏, 从而使刘翔最终取得了打破世界纪录的骄人成绩。
3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1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健康与体育, 什么是健康?身心健康才是健康。身心健康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健康的心理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因为即使有再健康的身体也会因不健康的心理而毁于一旦。大学生马加爵事件, 正反映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 只有具备健康心理的人, 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 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在体育教学中, 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 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时, 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 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陈嘉庚曾指出:“体育运动, 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 虽主旨在训练、健身, 然对于道德精神关系更为密切, 若注重体育而忘道德之现象, 深可慨叹者者也。”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 将“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 能使学生团结, 并能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更易让学生接受,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3.2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善于动脑, 通过自己的理解, 尽快掌握技术关键。可运用学生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所学动作的原理, 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外, 还可利用室内课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 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
3.3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学习阶段重复出现,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 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若学生在一些技术细节上解决不了, 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 而后放手让学生练习, 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 在练习过程中练习一个动作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 在进行准备活动时, 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 教师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 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以及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 并且给每个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 教师作适当引导, 从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课外体育活动课可让学生自由锻炼, 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为其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 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的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 培养其自我实践的能力。
3.4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 社会分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 首先要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既要养成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 更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另外, 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 应使学生摆正个人位置, 妥善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 增强其合作意识。
3.5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狂热崇拜, 其原因之一是它是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 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学校体育可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可通过比赛和游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断进取, 超越自我。在体育比赛中, 胜利与失败并存, 对学生进行胜败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 在胜利中找不足, 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 以顽强的毅力争取胜利。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 振奋精神、克服困难, 做生活的强者。
由此可见, 体育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宗旨, 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并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同时,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 体验运动乐趣。严格的体育课堂教学、各种体育竞赛都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学生学习动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所学动作原理的习惯,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 并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 从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 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摘要:以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内涵为基点,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 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进行阐述。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8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格教育;体育教育
体育精神指的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当今小学生体育教育要注重体现出体育精神的价值。
一、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常常被忽视
当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精神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体育课程中身体上的锻炼,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需要得到的体育精神并没有得到,当下的体育教育只注重体育教学的表面教育,而没有把体育精神传达到学生当中。
二、体育人格教育分析
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小学生由于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主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的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出一些体育的美出来,展现出体育竞技所带来的个性,如球类、游戏,我们要注重开发出学生身上的灵性,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对于运用变化的掌握。
三、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教育是建立在更高基础上的,是深层次的体育教育精髓所在,应深度挖掘。
2.小学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
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小学生精神价值在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及愉悦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身心健康,并符合社会发展的个性需求。
四、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何为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综合社会发展认知论,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积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尤其是一种人文思想的影响,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细胞,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认知社会。而体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其独特性,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能够让他们理解体育活动中体育的实质,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从而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并且让学生能够竞争与拼搏,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对待人和事的基本看法和准确判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格教育以教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性完成人格培养的飞跃高度。
体育精神是一种心理资源,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作用的意识,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动力源泉。独立之人格,是体现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重要特征,主张对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是教师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一个很好的实践。
参考文献:
孔令智.社会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 篇9
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小学生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小学生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小学生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小学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避免长期采用静立性练习。**-**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小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二、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小学生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小学生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小学生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小学生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小学生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小学生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小学生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简单容易模仿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M,**M跑。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小学生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作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
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http://
四、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
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五、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正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加强分化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http://
我被丧尸了
年
六、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小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
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体育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小学生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七、在小学生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小学生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田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徒手操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小学生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小学体育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小学生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小学生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学生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学生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炼神领域http://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与素质教育、文档】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8-15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反思08-24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11-11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在教学的运用09-10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创新论文10-26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1-04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06-08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08-22
浅谈小学体育课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克服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