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2024-10-05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通用10篇)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1

《社会体育对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1、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性别分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按职业分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育、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

2、小学生体质健康:是指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身体成分、心血管机能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如肌肉的力量、耐力、柔韧度等)的健康。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测试相关规则,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

2、“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大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高校开设“社会体育”这一专业,国家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过,改善了群众锻炼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全民体质健康。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国家、社会、学校及家长的关注。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测试相关规则,说明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同时,“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大家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应计划发展学生进行社会体育活动和锻炼,对社会体育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青少年肥胖的比例逐渐增加;同时,由于网络、电视的普及、电子游戏的盛行,他们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导致锻炼时间的减少,使得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另外,各学校虽然对学生体育逐渐重视,但是学校体育课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开展社会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社会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参考意见,促进社会体育在小学生中的开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及锻炼意识,通过小学生参加社会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目前体质健康现状研究。通过对本学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及其他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当前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研究。

2、社会体育在小学生人群中的开展情况。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和谈话的方式对小学生目前的锻炼方式和对社会体育的认识、社会体育在小学生人群中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通过实验法对二个实验班进行对比实验,找出社会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看看经常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学生和不常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是否存在差距。

五、个人课题的进度与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进度

研究进度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

(1)调查研究,找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学习有关论著。

(3)搜集与本研究相近的文献资料。

2、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5月)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阶段性实验计划。

(2)按计划分阶段实验。

(3)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对课题进行总结、收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小学生目前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社会体育在小学生中的开展情况。

2009年7月,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通过查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了解我校学生体质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我校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把握,为下一步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参与的社会体育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小学生有没有进行社会体育锻炼。调查内容包括:参与的项目、锻炼时间、锻炼的地点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外锻炼活动,掌握了学生锻炼方式及锻炼情况,对进行下一步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能开展的社会体育项目提供了条件。

2、开展社会体育,正是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

调查显示,有25%的学生体质健康不达标,有高达21%的学生体重超标。学校体育的局限性如:项目不能因人而异、项目单调乏味,学生缺乏锻炼兴趣、时间的局限性,远远达不到小学生每天锻炼所需时间等,对学生体质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调查显示,有高达74%的学生平时不锻炼或很少锻炼,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也是目前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剩下的26%的学生中,仅仅有50%的学生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和比较科学的锻炼方式。因此,开展社会体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并参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学生体质健康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的需要。

3、实验对比,社会体育成学校体育的主体。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法来探讨社会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此,我在我所教的五年级二个班进行了对比实验,一个班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而另一个班主要进行社会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在学期结束时,通过体质测试达标状况,对二个班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看社会体育是否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对该课题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社会体育对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质健康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上尤其明显,自主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明显提高。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社会体育对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开展社会体育改变了学生运动的观念和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

3、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业余活动不再只是看电视、上网等,发展了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

在研究中发现,社会优育虽然对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作用,但社会体育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场地、空间的限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地区性限制导致社会体育难以开展。

我校处在山区,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在农村,社会体育很难开展起来,没有固定的团体和场地,学生很难进行交流,导致运动兴趣缺乏,难以坚持。同时由于经济等原因,使其开展的项目也比较单一,也使得得学生兴趣缺乏。通过对城镇小学生社会体育开展状况调查发现,他们可以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如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广场等,而且人也比较多,可以相互交流,甚至还有很多各种社会体育项目培训机构,这在山区是很少甚至没有的。

2、学生能自主安排的时间较少,导致锻炼时间的缺乏。

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能自主安排的时间其实非常少,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在学生中开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算有学校给学生安排了课外活动课,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课外活动课都是名不符实,让其他老师上课了。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1、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越来越低。在实践中我发现,就算是在体育课中给学生传授社会体育知识后,还是有高达20%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能达标。有近50%的学生在平时还是很少锻炼和基本上不锻炼。怎样让学生自觉参加社会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2、发展和开发符合当地环境和条件的社会体育才能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并促进学生体质体质健康。

社会体育项目虽然很多,但不一定受到本地的人喜爱,同时受场地空间等的限制,适合当地的社会体育项目就会更加少。因此,社会体育要想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小学生和当地条件的项目。开发、改进当地现有的项目,如民族体育,也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学校体育到底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说到体育课,很多人会想到体育课就是锻炼身体的课,就是现在很多体育老师自己也是这样认识的。但是,课堂中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课,体育课也是这样。所以说学校体育不只是锻炼身体的课,而是让学生掌握了解锻炼方法,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树立健康观念的课。学校体

育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场所。这一观念需要体育老师、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的共同改变,才能改变目前学生的锻炼状况。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2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社会学和教育教学角度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体育行为和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了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行为和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与措施;有学者从家庭教育、家庭因素角度对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和解决方法,但是从家庭因素视角下探析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行为的研究较少。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立足。“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映出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深层次说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与家庭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素质、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体育行为、家庭健康观念等九个方面探讨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问题。

1 家庭养育方式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加之现代家庭结构普遍为“4+2+1”,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给每个家庭养育孩子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水平,但是家庭养育方式的好坏则与小孩体质健康有着不可分的关系。据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在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体能素质和肺活量下降、肥胖学生增加。现在的家庭,在生活上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的家务事,不让参加体育锻炼,生怕小孩受到一点的伤害;在饮食方面,没有科学安排,对小孩不加控制,认为小孩饿了就要吃饱,小孩想吃什么就给什么,小孩不想吃的就是再有营养也再不给他们吃,这很容易养成小孩的挑食、偏食的习惯,身体肥胖,还会出现成年人病症。这说明,家庭的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好的家庭养育方式会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较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才会更有帮助。

2 家庭结构类型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非常强的国家,家庭的组织结构形式较为稳定,但到了现代社会,受社会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工作关系、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社会不可抗拒因素等原因,家庭的结构类型开始出现较大的改变,离婚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几代同堂家庭等都开始出现。例如:离婚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打击和伤害不可估量,容易造成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不够完善,在性格不完整;几代同堂家庭对青少年更多是过分的溺爱,出现家长教育,祖父母外公外婆姑息纵容,造成家长教育没落到实处,让青少年养成较多不良习惯,更对小孩的身体健康没有帮助。在这几种家庭结构类型下,父母无暇顾及小孩,或是怕小孩吃苦受累不让小孩参与体育锻炼,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体质不会有较大的改善,甚至青少年的体质会不断地下降。

另外,在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禁锢下,有相当多的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和山区地域,男孩子能获得较好的教育,获得学习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的机会;而女孩子就没有上学或较少的上学机会,接受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方面教育较少,加之农村和山区地域卫生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营养膳食差,经济文化落后,女孩子对卫生知识不是特别了解,更易造成体质健康方面的问题。

3 家庭体育文化氛围与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氛围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制约过程中造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可使青少年养成较好的体育锻炼参与心理。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中,其父母忙于生计,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对体育锻炼、体育文化不重视,造成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很差,在青少年心理上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认为体育锻炼没有用。殊不知家庭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培养青少年从小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对青少年的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打好基础,给青少年极大的启示。

4 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在教育方式不是千篇一律,如果天下父母都能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青少年则能养成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有利的环境下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较大,否则青少年会在我国学历教育的压力下,得不到较好的体育锻炼,会一直追随“高考的指挥棒”努力学习,直接和间接地造成青少年的体质下降。

家长给予青少年更多尊重、理解,与青少年进行沟通,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给予支持,创造较好的体育锻炼机会,把体育行为作为青少年成长必须的过程,这会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会有较好的帮助。相反,家长反对将会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制造障碍,无形之中降低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会受到制约。

5 家庭成员素质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家庭成员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家庭成员文化素养较高,他们会把对下代的要求和期望用知识去影响,在各方面给予较好的指导,不会因为自身没有达到的要求去干预子女的全部生活,从而限制子女学习生活方式,限制子女进行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学习,让子女完全按照他们设计好的路线进行生活和学习;相反,会鼓励子女在学习之余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子女良好习惯,更能促进学习、促进成长。据调查,随着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对子女的照顾与对子女要求的发展越来越全面,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较为合理和科学,并能充分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会重视和鼓励子女进行体育锻炼,这更会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情况好转。

6 家庭居住环境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家庭居住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体育文化、锻炼方式、锻炼场所和可选器材上。城市的健身器、体育用品种类、体育锻炼场所较多,体育活动开展较为普及,体育文化宣传较为频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较大,这为城市的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保障。而农村和山区地域偏远,体育文化较差,体育锻炼器械和体育用品基本没有,体育锻炼场所较少,这制约了农村和山区地域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性,使其体育锻炼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目前农村和山区地域青少年更多的是参与家庭的农业劳动,这一点在有利一面是锻炼了青少年的身体,但是过量劳动会损害其身体健康。其次家庭居住环境也制约了不同环境下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在城市青少年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而农村和山区地域青少年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制约了不同地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性,深层次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7 家庭经济收入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体育健身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属于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与青少年的参与体育锻炼存在较大的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会使家庭青少年在体育消费投入发生变化。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有较为充裕的金钱提供给子女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子女在体质健康方面的投入;城市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不会有很多的金钱提供给子女进行体育锻炼,在子女的体质健康方面会较为马虎;在农村和山区地域的父母,受经济制约,更多的是关注能把子女养大成人就可,对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没有较多的金钱投入,这就制约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机会和体质健康观念的建立。

8 家庭体育行为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由于家长是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样,其父母的行为习惯会对子女的影响较为深远。父母正确健康的行为习惯更容易让子女肯定,并被继承和传承下去。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家庭体育活动每周固定有几天或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则其子女更容易养成锻炼的习惯,其子女的体质会相对健康,并且其子女会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深层次上更能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会通过自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子女建立体育锻炼的深刻意识,让子女感受其锻炼带来的乐趣和强身健体的好处,对积极带领子女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子女进行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家庭体育行为可以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建立无形的标榜。

9 家庭健康观念与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关系

家长把家人拥有健康身体视为家庭健康幸福的一部分,家长对家庭幸福的看法会影响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在家庭健康观念较强的家庭,家长会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不再是认为孩子不生病就行,而会密切关注孩子各时期体质健康变化的情况。家庭健康观念强的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注重与孩子进行交流,影响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看法,从而促进青少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进行有效地体育锻炼,抑制青少年出现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病症,让其真正认识到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青少年体质健康、体魄强健,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一面。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其体质健康基础是在家庭环境里打下的,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因素好坏决定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基础和体育行为建立,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应该通过有效途径大力宣传教育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影响,平衡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其强身健体的意识,最终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付出努力,把当代青少年培养成具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可用之才。

摘要:主要从我国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素质、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体育行为、家庭健康观念等九个方面探讨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问题,分析影响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原因,从而使人们认识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因素,青少年,体育行为,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海艳.略论现代小康生活中家体育的作用和形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4(1):34-36

[4]沈建华.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6-8

[5]骆风.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0

浅析青少年健康体质的研究 篇3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体质却在下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何又为体质?这是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的。

关键词 青少年 健康体质 研究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需要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生理机能、形态结构、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我们研究群体面向的是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与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反映了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旺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能映衬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控,让他们自己也清楚的认识到体质的内在含义与其重要性。

很多家长愿意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在中学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是少数,而到了高中愿意把学习的时间拿出一部分进行体育锻炼的就更少了,而且有的青少年自身对体质健康锻炼的意识也是很淡薄的,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认为跑步、打球是枯燥无味的。从而,很少去关注自己的体质。但是,我们要知道,体育不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自然层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健康体质的青少年肺活量的生理标准指标为男生2500~3000毫升以上;女生2000~2500毫升以上[1]。但是如今的青少年男女生肺活量下降的非常明显。这是由于升学压力大及体育设施、条件相对不足导致锻炼缺乏,课外体育活动少造成的,而且长时间学习用眼过度,频繁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锻炼。再加上现在是网络时代,即使有休闲时间,也是上网、看电视,完全忽略了体育锻炼。

长时间不参加体育锻炼或不进行被动用力做功,身体机能得不到刺激,肌肉的横断面积会不断的“缩水”。使得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肌张力变差。

青少年正是骨骼、肌肉发育的时期,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多,因此,骨的致密性高,柔韧性好,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青少年由于缺乏运动,经常看书而且姿势不正确以及书包过于沉重,都会造成脊柱的不正常发育,单肩挎书包也会久而久之形成身体侧弯。

学校、家庭、社会三因素都是影响青少年健康体质的主要因素。处在学校中的青少年们,他们虽然每周都有体育课,但是少的可怜的体育课是难以满足学生们对运动的热情[2]。首先,我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时候依然是应试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他们标准的达标水平,这就造成有的孩子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讨厌体育,放弃锻炼身体的机会。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长辈都十分宠爱。当然这有利于让孩子们感受到亲情,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正是这种宠爱阻碍了孩子们前进的步伐。很多家长不懂得营养搭配,看到孩子学习辛苦,一味让他们摄入过分的营养物质,而忽略了让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觉得体育锻炼是在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无情的剥夺了孩子们玩耍、运动的时间[3]。从而,出现了很多年纪轻轻却体型肥胖的孩子,青少年正处于爱美的时期,肥胖、臃肿的身材会让他们感到自卑,尤其是女生,对其心理会产生障碍,并且据调查显示肥胖会严重影响健康。因此,增强青少年体质是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知识经济社会,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竞争压力是非常激烈的,如此的快节奏与高压力迫使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健全的心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体,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精神,做好体育宣传工作,改变旧的思想观念,让人民群众正确的看待体育带给我们的益处,而且愿意投身体育事业,为体育的推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进青少年体育体质健康的意见[J].2007.5.25.

[2]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M].2005.1.

[3]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

[4] 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2.

[5]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综报.2008.6.

[6] 丁锡琴.运动与心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4.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4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不断下滑,体重超重和近视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高。针对此现象建议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学生饮食,缓解学生压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建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育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学生 体质健康 成因 对策 1 前言

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此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和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希望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进共识,共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我国最近的几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和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有关数据,搜索了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网站等多家体育类和教育类网站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数据。

2.2.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有关学生体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到其中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2.2.3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所获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得出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的含义与内容 3.1.1 体质的含义

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容和指标是综合性的,并不能用某一单项的指标去代表。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3.1.2 体质的内容

体质的内容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生化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状态、适

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3.2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握力水平提高,部分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但另一方面,以上调查和最近的一系列报道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3.2.1 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

2005年与2000年相比,7~18岁汉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85毫升、303毫升、237毫升、259毫升。

3.2.2 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反映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反映力量耐力素质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反映耐力素质的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等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

3.2.3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

7~18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另一大因素。

3.2.4 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的特点。

3.2.5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有调查表明,因心理异常以至自杀身亡的学生占了全国每年自杀人数的最高份额。另外有很多学生因患上了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而辍学。

3.2.6 学生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日益疏远和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 目前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许多学生性格倔强、不善于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致使亲情的疏远、友情的淡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与周围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3.3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3.3.1 教育的导向

我们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衡量各个学校办得好坏也是看分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好像一个学生的其他方面并不重要,而只是要求他书读得好,分数拿得高。学生从小到大,他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作为上述现象的延伸,由于分数挂帅,造成周围环境,尤其是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方面,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怎么样,有没有可能读名牌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家长很难去认真考虑孩子的身体,觉得没有病、凑合过得去就行了。这种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很难改善学生体质,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3.3.2 饭食方面问题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现在中小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吃早餐、偏食或挑食,而且绝大数中小学生都是在学校吃午餐,学校饭菜品种有限、大锅的饭菜味道也不能满足学生口感需求,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证营养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食欲和营养,而晚餐一般也不考虑学生的午餐状况,多数家长认为让孩子吃些好的贵的就是营养,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热量、脂肪的摄入量过多,形成不合理的餐饮习惯。这样的餐饮习惯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肥胖、贫血接踵而来,甚至引起慢性病。

3.3.3 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代人出门去什么地方基本上是以车代步,上楼乘电梯,大大减少了活动量;电视、电脑进入普通家庭,使得大部分学生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过长,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活动不足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3.3.4 学生意志品质下降

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学生在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怕出去,以各种理由请假。

3.3.5 学校体育教学方面问题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教法单

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锻炼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导致综合身体素质下滑,而且还相对弱化了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妨碍学生们的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增长和心理心态的健康发育。

3.4 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3.4.1 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压力和不健康因素,教育部门应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转变专注智育的教育思想,树立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观念,政府部门应该在制度上给予保障,确保关于学校体育、课余体育锻炼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

3.4.2 培养学生饮食健康意识,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目前我国学生糖、肉类、奶产品等高营养食品摄入量普遍偏高,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使得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偏低。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要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防止肥胖、贫血和龋齿病等。

3.4.3减轻学生的压力,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可是,当前学生升学与考试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用眼过度、睡眠不足并缺乏体育锻炼,学生从小就没有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因此,学校应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锻炼身体的时间,并且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4.4加强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应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可根据学生参加俱乐部(兴趣组)活动的项目、比赛、培训等进行综合评价,不单一地进行技术、技能测试,体质测试,还可以进行比赛实践测试,技、战术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也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还可以颁发给学生证书,如足球校级一级运动员资格证书等等激励学生参加俱乐部(兴趣组)的兴趣。坚持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相结合原则、外部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原则。

3.4.5加强政府部门督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真正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依法治教,加强督导,切实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的有关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规定以及国家卫生标准,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政府将逐步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估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评估范围。

3.4.6

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和习惯,督促孩子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或其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祖国建设发展的未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前途。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明天。

3.4.7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

进一步推广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帮助学校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健康发展的社会资源,改善学校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以降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以改变学生健康行为和提高学生健康技能为核心,加强研究制定和推广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水平。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她进而强调:“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

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全社会要引起高度重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要齐心协力,针对引起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各种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改变现状,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Z].http://

2.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Z].http://

3.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http://

4.肖国良.《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05-07 6.徐问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12(6)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篇5

多年来,由于社会导向、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等原因,重文化轻体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家长望子成龙、教师望生成才、学校盼校出名,青少年文化考试分数刻刻萦怀,升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育课质量不保甚至被严重挤占,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逐步下降。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大、中、小学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水平进一步下降。体育似乎成了当前教育的“掣肘之痛”。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也使人惊醒。

面对当前形势,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和国家有关方面相继召开会议,下达文件,“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六一”期间,有关青少年儿童的话题也成了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似乎成了近一段时间内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一、从全民战略的高度认识《意见》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这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山东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 1

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充分认识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措施,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毛泽东早在七十年以前,就曾精辟的指出,大丈夫独患无身耳,体强心强,何事不可为。在其《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占第一之位”等著名论断,提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著名口号。充分论述和强调了身体第一、健康第一的问题。而长期以来,似乎是“知识第一,分数至上”替代了“身体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这是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更好的人生离不开健康素质,担当重任更需要强健体魄,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体育及体质,鼓励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锻

三、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体育课时开全开足,对不执行教学课程的学校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屡教屡犯的学校,要对校长进行撤职处理;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将学生体育成绩与中、高考招生录取挂钩,作为中、高考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学生体质监测与公告制度等。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明确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卫生器材设施基本要求,把体育工作状况作 炼起来,强健起来。

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体质

一是尊重体育教师劳动,重视体育教学成果。由于重文化轻体育的原因,体育教师也被相对冷落,其教学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同等对待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职尽责把体育课教懂、教会、教乐,让学生不但锻炼了身体,同时还学会终身受益的运动技术。

二是革除“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体育搞得好不好,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全体学生体质有没有提高。不少学校仅重视少数学生的运动训练、竞赛,选尖子、培苗子、拿下几个第一名,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这种“金牌挂帅”的“面子工程”忽视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做法是短视的也是短命的。要革除“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思想,注重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质量。

三是依法保护教师正常的体育教学。由于社会原因,造成家长、教师安全意识过于敏感和紧张,同时又没有对教师进行正常体育教学的法律保护,过去不成问题的正常事故成了问题,教师在教授有关训练项目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即使有体育设施也不敢正常使用。单双杠、爬杆、云梯等器械很少有学校使用和购买。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保障教师的正常体育教学,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五、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套建设

由于体育被轻视,有些学校的体育场地逐渐缩小,体育设施和器材越来越单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套建设。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二是要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以加强青少年体

育增强青少年体质。

六、建立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体育网络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并加强对青少年的饮食营养管理与指导。通过几年的时间,使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6

高淳漆桥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时漆桥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与江苏省相应年级段对应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我校学生体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 者:谢清梅 作者单位:高淳县漆桥中学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初中生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农村初中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7

1 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目标

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本质决定了其实现的目标,即通过创造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相关条件,合理刺激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向青少年提供优质、高效、多样的体质健康服务,最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可见,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实质上是从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外因素着手,来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终极目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是由诸多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要素组成,通过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发挥整体功能,最终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系统目标。

2 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内容

人的动机和需要因个体、环境的差异不尽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个体而言,人的动机和需要也能随着内外因索的改变而改变。从某种程度而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是可以塑造的。也就是说,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内容而言,确实存在着定差异[2]。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通过体质健康教育合理引导、刺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通过这种外在的干预,不仅可以使一些潜在的或不存在的体质健康需求转化为实在的体质健康需求,还可以把一些不合理的体质健康需求转化为科学的体质健康需求。

鉴于青少年以及人的需求动机的规律特点,我们认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不可能是完全自发形成的,它是对青少年施加体质健康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的结果。就人类目前对健康的认识水平看,人们认识到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索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活动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索中,体育活动是最能积极促进体质健康的因素,甚至叫以说,体育活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中的作用无法替代。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体育活动作为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核心手段。

3 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影响因素

3.1 体质健康架构及健康促进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或者说具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道德健康等四方面,才是完全的健康[3]。青少年应充分认识健康,保证良好的睡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机体与环境平衡,加强个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

3.2 体质健康与心理适应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健康。

3.3 体质健康与营养的关系

正确理解营养素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理解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熟悉饮食调配及体育锻炼后的营养补充;掌握肥胖的评价标准及控制方法;认识肥胖与超重,超重与肥胖的评价标准,肥胖的危害;实施最佳减肥方法,体育锻炼与合理控制饮食相结合。

3.4 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体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青少年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寿命能延长、生命更有价值。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反应时。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运用:体育锻炼的FIT监控原则;超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安全性原则;专门性原则;恢复性原则;锻炼效果的可逆性原则;大小运动量相结合原则。制定锻炼计划包括:健康与体能现状、锻炼日标、锻炼模式、措施与要求等四部分。

3.5 正确评价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

记录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如锻炼日期、锻炼内容、锻炼时间、运动感觉及运动频度等。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正确评价课外体育锻炼,对锻炼习惯的养成、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大有裨益,从而拥有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4 校园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决不仅仅在课堂,课外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完美结合,才能使学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把学生早操、课外俱乐部活动和运动队训练都纳入到学校体育考核之中,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工作力度,营造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氛围,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建立各种单项俱乐部的教学组织,使学生在课外练习时有专门的教师指导。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内和课外都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的掌握,使得学生在锻炼中获得了体育知识,在习惯中培养了体育意识,在运动中得到体质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4.2 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编写《青少年体质健康理论与实践》课程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源,普及体质健康教育知识,有利于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提高综合体育能力,加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体育知识的教学。提高体育基础理论在体育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使其成为能够延续到成年期进行的、具有较高锻炼身体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便使青少年更快、更好地掌握其方法,经常运用并养成习惯。

4.3 运用现代传媒,开辟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通过现代教育媒体传播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回答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青少年运动健身计划[4]。制定青少年健身运动处方时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及专业性原则,以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为依据,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未来的专业取向为宗旨。因人而异,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因素,并且要使其学以致用,达到有效增强体质、防病强身、提高本领的预期目的。

4.4 跟踪测试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使青少年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监测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有的放矢地设定青少年的身体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5]。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青少年需要完成六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50m跑或立定跳远、握力或仰卧起坐(女生)或坐位体前屈,及时正确地把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人力、物力、则力等方面的支持。

5 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校园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构建绝非是一个简单的学校问题,而是项系统工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外在因素,精力协作才可能真正构建起校园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6]。从而为其提供必要的体质健康服务,最终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平。这对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及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可持续竞争力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7~71.

[2]何步文,王世哲,刘万武.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42.

[3]董新光等.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3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体育科学,2005,25(11):72~74.

[4]祁国鹰,张敬军,郭中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标依据与内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26~228.

[5]甄志平,毛振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擅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9.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8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课程总体实施现状不是很好,尤其是课外活动实施的最不好。显而易见,跟学生息息相关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欠佳的现状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良现状具体表现在:

首先,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缺乏完备工作计划的保障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有专门的工作计划,只有少数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没有,尤其是实施现状本来就最不好的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空缺比较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课外活动的重视。可以说,工作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保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在实施之前就制定好专门的工作计划。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有条不紊地实施,并保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之间学生学与练的一致性不够

从对体育课以外的学校体育课程上学生所练内容与体育课上教师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程度调查来看,学校体育课程中其他体育课程上学生所练内容与体育课上教师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不强,说明学生所学的与所练的一致性不够,这一现状自然会波及到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对这两者之间联系不强的原因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场地、器材缺乏和经费不足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与学校体育部门没有认识到两者的联系,没做出要求与规划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这一问题很复杂。可以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不同,不同个体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的看法也有差别。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最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多少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学生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与学校体育课程有关

通过问卷調查结果可以发现,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受当前国家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为了考上大学,他们宁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中高考的重点科目上,也不会主动拿出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始下降;其次,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升学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凡是中、高考要考的科目,学校、教师和家长就高度重视,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得不到锻炼,自然影响体质健康;再次,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出门坐车,上下楼坐电梯,闲暇时上网玩游戏等直接减少学生的活动和运动时间。另外,学生本身喜欢体育,但对体育课上稍有负荷的运动就不愿意参加,导致活动的强度不够;加上一些学生从小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型偏胖、体育基础差等都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健康;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怕锻炼造成意外伤害,所以,宁愿不让学生去参加锻炼。上述都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直接或间接因素,而本研究主要从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学校因素中的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着手分析。

据此可以断定,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学校因素是存在的,并且学校因素中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体质健康。其中,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结合的不够这一因素占64.5%,占的比重最大;其次,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这一因素占62.4%,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一因素占61.2%。可见,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结合的不够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两个因素占的比例相当大,而这两个因素恰恰都是学校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与学校体育课程有关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不好,多少会影响到学生体质健康。

第二,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本文对近两年来存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197所中小学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有170所中小学学校针对近两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体育课程开发。调查中,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进行的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手段中,学校体育领导督促体育教师及班主任组织实施好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手段占77.8%,比例最大;学校体育领导监督体育教师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这一手段占77.3%,比例比较大;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实现课内外更好的结合这一手段占68.2%,比例也不小。可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狠抓体育课和课外体育,实现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的进一步开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学校体育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9

本次调研是自20xx年以来组织的第2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覆盖4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检测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共4个方面。共检测6万名中、小学生。本调研结果分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汇总数据报告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二是从数据分析报告学生体质发展的趋势。

二、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

(一)身体机能状况有所改善

中小学生肺活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与20xx年相比,中小学男生肺活量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别为7.41%、12.6%、24.9%、9.85%;中小学女生肺活量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别为13.8%、15.71%、30.1%、30.8%;但各档次比例均不及全市平均水平。

速度素质(50米跑) 与20xx年相比,小学生变化不大,男女生稍有提高(分别平均提高0.2秒和0.3秒),但男女生优秀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数的10个百分点;男、女生不及格率分别高于全市9.6%、4.8%。

(二)视力不良率

20xx年义务段在校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20xx年抽取18所学校结果,其中小学15所,初中3所,小学男36%、女41.15%、小学平均38.44%;初中男56.39%、女63.56%、初中平均59.7%。总视力不良率49.07%,比20xx年视力不良率47.58%高出1.49%,比20xx年总视力不良率50.62%下降了1.55%,也比20xx年的总视力不良率50.6%下降了1.53%。近视率总体趋势随着年级(年龄)逐步增高,尽管有小幅回落,但一直处在高位。

(三)身高体重指数

中小学生身高体重指数出现可喜变化,正常体重比例超过39%,比20xx年26.5%有了大幅提高,但低于全市40.02%。超重率也低于20xx年全省比例,中小学生超重率男生为9.65%(17.13%)、女生为6.83%(11.07%);但肥胖依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率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男生为24.7%(14.46%)、女生为17.68%(6.70%)。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增高;2、男生平均身高总体上要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加大;3、五、六年级时,女生平均身高要高于男生,符合青春期发育规律。

分析原因主要为:1、与改善饮食、合理改变膳食结构有关。2、与自20xx年严格落实“阳光一小时”等因素密切相关。增加体育活动必须继续坚持,常抓不懈。3、通过分析,外围学校在肥胖比例上好于中心学校外,其它指标明显低于中心学校平均值。初步分析家长一线职工和外来人口的家庭较多,学生饮食、膳食结构、营养等与学生成长节奏不一致。如隔代教育导致的暴饮暴食等。

三、建议及措施

1、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负责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监督、指导、培训,并负责监测数据进行录入、汇总、统计、评价、分析。每年组织编制和发布《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2、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就要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

3、建立和完善体育教育的评价机制,把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作为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并将督导结果定时向社会公布。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4、学校要成立体卫艺机构,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和教育的工作任务。各学校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结束有总结,管理有组织、工作有章程、人员有保障、教学有教案、过程有检查,目标有落实

5、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建体育教学改革和运动项目教学联盟,大力推广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等运动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运动技能。重点培养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体育名师。加强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征集推介优秀体育课教学资源和案例。实施兼职体育教师专项培训制度,普遍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

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论文 篇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日益提前,如何对他们的性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又一崭新的课题。

我们课题组于2009年5月开始着手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首先在五、六年级(11—13岁)随机抽取了8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结果的真实性,我们要求每个受调查的学生,将调查表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性教育情况如何?()

A很完善了 B有待完善 C急需完善 D没有必要

在受访的81名学生中,有8人选择了A,占受访总人数的10%;65%的人选择了B;还有15%的人选择了C;10%的人选择了D。从这一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普遍认为我国的性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家长和孩子都希望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很有必要。2.你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对待性问题的态度有哪些不同()

A西方国家十分开放,我国非常保守 B西方国家貌似开放,实际与我国大致相同 C我国比西方国家还要开放 D性问题上是否开放取决于个人,于所生长的社会国家没有太大的关系 E不了解

针对这一问卷,有42个孩子占总数42%选择了A;选择B的只有5个孩子;选择C的为0;选择D的有23个孩子,占总数的29%;还有23%的人选择了E。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家长与孩子能够较为理智地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的观点较为赞同D。我们同样认为,性问题上是否开放取决于个人,于所生长的社会国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每个青少年如果接受了较好的性教育,就能正确对待这一问题。3.你认为应该从几岁起接受性教育:()

A.6岁以下 B.6-12岁 C.12-18岁 D.18岁以上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20%的人选择了B;50%的人选择了C;还有25%的人选择了应从18岁以后开始进行这方面教育。只有5%的人选择了A。从这一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长和孩子已认识到12岁左右就应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性教育。4.父母经常与你讨论两性话题吗?()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从不

这一问题有些敏感,在受访人群中,只有4%的人选择了A经常;6%的人选择了一般;60%的人选择的是C偶尔;30%的人选择的是D从不。对这一调查结果,我们深感遗憾,家庭应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最好场所。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父母都不好意思对这一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让我们课题组认为很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次这方面的培训,让年轻的父母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情况告诉孩子相关的性知识,比在学校由教师进行会更有针对性。5.你对性教育的态度()

A.迫在眉睫十分需要 B.无所谓 C.对这方面没什么概念 D.不需要

有19个孩子占总数的23.75%的人选择的是A;31.25%的人选择的是B;还有32.5选择的是C;12.5选择的是D。,由于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我们对这方面问题涉及得较少,所以许多被调查的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模糊。是否在今后的教育中渗透一下这方面知识这是我们对这一调查结果的思考。

6.如果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出现性教育方面的节目你和家人会怎么样?()A.转台,避而不谈 B.继续看,但是不做任何评论 C.继续看,并讨论这类问题

让我们深感遗憾的是这一问卷的调查结果,有60%(48人)选择了A;26.25人选择了B;只有13.75%的人选择了C.。为什么不能利用现成的内容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对任教班级的孩子进行一定的性教育。

7.通常和同龄人谈到性的问题,你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A 严肃客观 B玩笑的态度 C害羞 D根本不谈

对这一问卷结果的统计,让我们课题组甚为吃惊,居然有37.5%的人B选择了玩笑的态度。有14人占受访人数的17.5%的人选择的是A;有10个孩子选择了C,占总数的12.5%;还有26人占总数的32.5%。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网络甚至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我们的猜想。如果青少年受到不良媒体的影响过多,势必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严重后果。

8、.对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你认为()

A.支持并有可能去做 B.理解但自己不会去做 C.不支持也不反对 D.坚决反对

在我们这代人看来,这几乎不应该成为调查问卷的内容。但结果却让我们大跌眼镜。只有50%的人选择的是D;有1个孩子选择的是A支持并有可能去做;有23人选择的是B;占总数的20%的人选择了C,不支持也不反对。或许是他们对性行为的后果里了解甚少的原因吧。9.生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A.学校生物课 B.家长 C.网络 D.书刊 E.碟片 F.同学间讨论 G.其他

81个调查人群中,有20个孩子选择的是A;有14个孩子选择了B;还有20个孩子选择的是C;8个孩子选择的是D;选择E、F、G的分别有2人、7人和10人。这一调查结果也令人堪忧。毕竟家长与学校能为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并没能去实现。10.有关性方面的困惑你更愿意与谁交流()

A老师 B同龄好友 C父母 D哥哥姐姐 E相关专栏编辑 F医生 G通过网络与陌生人 H其他

这一问卷的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只有7人占总数的8.75%选择了A老师;占总数的31.25%的人(25)选择的是B;有26人选择了C父母。D、E、F、G、H其余选择的分别占总数的6.25%、2.5%、5%、6.25%、7.5%。看来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困惑。

11、你从什么时间开始来例假或第一次出现遗精的,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在受访人群中,有65人写到还没有出现第二性征占总数的81.25%。有12名女生将自己最早于8岁,11岁、12岁的都有出现月经的,有1个孩子写自己当时特别害怕,出现以后,心里很是烦恼。其他因事先母亲有过此类问题的讲解,比较高兴地认为自己长大了。有3名孩子没有作答。

12、你和同学或好友讨论过有关早恋或对某个同学有好感的问题吗?

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人对异性同学有过好感。有26人占总数的32.5的人回答是与同学或好友谈论过这方面问题。47人(占总数的58.75%)回答从未谈论过。

13、你希望你的老师或班主任对你们进行性教育吗?如果希望,你希望他给介绍方面问题? 54人回答不希望,或许他们认为还没有必要或不好意思在学校进行这方面教育。有18人占总数的22.5%的孩子回答希望在如何针对男女友情、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有关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怎样理解健康的性教育,关于成长期生理保健等问题进行讲座。看来无论是家长或是孩子已有一部分人对这一问题已引起重视了。有9个人回答初中以后再进行这方面教育。

青少年时期性心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成人往往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无师自通。从本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生理心理等诸多的困惑、他们也会对异性充满好奇、难以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等性心理问题。这些困惑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将根据这一调查问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性心理方面的讲座。

上一篇:旅游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关省博物馆志愿者招募策划书下一篇:机关专用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