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新课堂(共12篇)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1
一、高中政治高效互动课堂的应用模式
二、高中新授政治课的高效互动课堂流程
1. 精设导学案,自主探究
(1)设计”真问题”贯穿始终,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
(3)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体现层次性,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
(4)学案上要设计疑难问题展示卡,有助于老师在批阅学案时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样使备课、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首先,教师要善于指导并敢于放手给学生利用学案结合课本自主预习探究。蔡元培先生就说过:”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学”中充分暴露思维、暴露问题,提高老师上课的针对性。老师如果怕学生出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学”,就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学到的知识也是假知识、死知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高不了。
其次,学生应该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新课知识,完成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实填在展示卡上。
2. 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寻找到学生的新知识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1)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2)合作探究,释难解疑。首先,老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典型的疑难问题及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4. 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5. 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本环节是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为照.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新课程,2009,(05).
[2]丁平.打造新课标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初探——从一堂政治公开课的思考中看高效课堂.教育科学,2015,(09).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2
一堂高品质的政治课堂,不仅需要有较好的预设,更重要的是有高品质的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为生成而预设会造成预设不科学;为预设而生成会造成生成毫无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这个平衡点。
一、政治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貌合神离”
1.重形式预设,轻内容生成。政治公开课中,为了防止冷场现象,有教师会提前下发需要学生发言的材料。课堂中,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回答是积极的,然而课堂的“生成”变成了“刻好的模板”。
2.重氛围预设,轻知识生成。政治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理论比较枯燥,因此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预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然而这样热闹了课堂,却忽略了形式与知识的内在联系。
3.重结论预设,轻过程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预设经常需要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这样明确了理论观点,却忽略了观点是如何形成的。特别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措施”,殊不知结论的形成需要学生思考这个动态过程。
4.重考点预设,轻观点生成。教材内容设置遵循一定规律,部分课堂只讲考点,忽略了考点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缺乏归纳和总结。
5.重微观预设,轻宏观生成。课堂教学往往停留研究本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忽略了本课内容与整个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政治课堂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操作意图
在政治课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往往要从四个问题去思考:(1)到哪里去?目标定位问题。(2)谁到那里去?主体问题。(3)怎样到那里?方法问题。(4)是否到那里?目标达成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前三个问题针对预设而言,第四个问题则针对生成是否实现。因此根据这四个问题的要求,依据维特罗克学习生成模式理论,笔者提出了生成性教学的一般模式,力图让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提升生成的质量,推动学生主动生成。具体模式如下。
三、政治课堂预设与生成统一的实施策略
(一)预设充分,明确目的,引领生成
1.重形式预设,更重内容生成。政治课教学中,多种多样的形式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一般教师都比较喜欢采用讲授、谈话、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学达到综合性的效果。
如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中,通过计算利息让学生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通过银行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后知道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把握商业银行的含义和主要业务;通过深入探究,让学生明确储蓄的风险以及如何投资理财。
2.重氛围预设,更重知识生成。政治课的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枯燥,有些甚至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排斥感。此时教师应借助一定的情境、案例来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感悟、体验会比较容易生成,从而使知识的生成显得轻松自在。
如在“人的价值”教学中,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何玥的相关视频后,教室的氛围显得异常沉重。学生感动流泪的原因是,何玥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做出不平凡的事,而这件不平凡的事是对他人的无私付出,这种付出就是对社会贡献,也就是她的价值所在。这样学生对知识点“人生的价值大小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3.重结论预设,更重过程生成。政治课教学要得出结论,阐明观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得出结论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如果缺少过程的生成,课堂就会变得非常机械和无知。教学内容设置再精彩,如果没有必要的方法和手段,提出的问题简单机械,生成往往会启而不发。
如在“文化创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堂中运用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片段贯穿整个课堂。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最终形成结论。在这探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重考点预设,更重观点生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考点的指向,更要让学生明确考点的观点是如何形成。这其实是让学生更关注能力的生成,以便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冷静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同样在“文化创新”的教学中,不仅导入运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而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贯穿这部纪录片。学生通过对这部纪录片进行剖析、探究,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5.重微观预设,更重宏观生成。在预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本课内容从微观的角度做出深入的分析,还需要在宏观上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上同时建构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在“生产与消费”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还要让学生通过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明确:生产起决定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的主体是企业;消费的.类型、结构、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贯穿整个经济生活的内容。
(二)多维并举,关注融合,提升生成的质量
1.留足时间,形成自然性生成资源
时间固然很宝贵,但我们在预设的过程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回答时间。如果教师提早下结论,往往会扼杀学生自然生成性资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能让学生从课前预习的内容和书本相应的知识中自然生成。这时教师只需点拨即可,而用不着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有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设计了作业。
甲教师:课前预习、随堂巩固练习、梳理本框知识、自主探究。
乙教师:选择题5题和非选择题1题,时间是15分钟。
丙教师: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从教学设计中,三位教师都设计了作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两位教师把这些作业全都放在课后去完成,而把时间都花在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上,讲得非常透彻,分析得非常仔细,学生也似乎很明白,很清楚。但细想,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作业设计在课堂中,目的是能够通过作业的反馈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针对现在的教材内
容编排,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能够看懂,我们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解决,点到为止即可;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思考,并通过问题进行反馈。乙教师的作业设计虽然我们不能说有多完美,但给学生完成作业给足了时间,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理解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2.留足空间,构建立体式生成资源
我们政治课提倡“小课堂,大社会”,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书本、教师、学生、课堂、生活融合在一起。
如在《市场配置资源》这堂课的设计中,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由于地处农村,因此有学生搜集到了有关蚕茧的资料。教师可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知识方面的生成:(1)知道了蚕茧是我们生活当中宝贵的资源。(2)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资源,市场资源配置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流进和流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蚕茧作为一种资源也由市场进行配置。(3)蚕茧价格有高有低,有赚钱,也有亏本。说明市场在配置中也有优缺点。
其他方面的生成:(1)父母赚钱非常辛苦。(2)农民没有科学文化知识,遇到许多知识性问题无法解决,自己的辛苦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收入。(3)改变自己原来对父母的态度,要用实际行动认真学习,孝顺父母。(4)有社会实践、调查的经验。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选择相关的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资源,这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3.刨根问底,挖掘深层次生成资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究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吗?
如《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中运用公路“三乱”现象设计课堂教学。
根据教师对课堂的预设问题,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依法行政,明确了为什么要依法行政,理解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实际上,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事情我们中学生有没有办法解决?
从学生的质疑中我们要对生成进一步预设:
我们强调依法行政,这些问题仍然出现的原因何在?
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吗?
国家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社会不和谐现象?
学生从这些问题中继续生成:由于社会法制不够完善等原因才会出现类似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学生也是有义务的,这些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4.去粗取精,寻找高品质生成资源
我们在设立开放性的问题时,目的是明确的,通过讨论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可事实上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脑海中的建构经常是凌乱的,也可以说是没有系统性的。此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最适合本课学习的资源,不断进行提炼、归纳,最后形成高品质的生成资源。这些资源从某种角度既与书本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又从某种角度高于教材。
同样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中以城管执法为背景来预设:假如你是城管局长,你会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既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又能很好地解决早市“脏乱堵”的问题?
学生的生成:制定相应的措施;文明执法;以暴制暴;人性化执法等。
5.将错就错,探寻突发性生成资源
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答如流,处处正确,那要么是教学目标太低,要么是排练后的表演,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错,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和表达,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启迪,引导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是水到渠成。当然,出错包括教师的错误和学生的错误两方面。无论是哪方面的错误,都需要教师的机智,将错就错,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形成突发性生成资源。
如在“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混淆决定权和表决权这两个权利。当学生认为人大代表具有决定权的时候,我们就引导那么人民代表大会就具有表决权。 此时学生还是不会明白错误何在,我们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从语文角度区别这两个词,“表决”是指会议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投票、举手等方式)取得多数意见而做出决定。“决定”指对事情做出主张。明确这两个词的意思,区分决定权和表决权就显得非常简单,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表示不会再混淆。当然学生的这种错误生成不是经常会出现的,一旦出现,不能错过。
用创新思维展现高中政治课堂魅力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创新能力 策略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85-01
没有创新教学,教学就不会有新意,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课堂,还要靠课后,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作为一名高中政治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前途,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繁荣,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那么,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多年心得供同仁共勉。
一、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自主学习,乐于探究,进而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与教师的善教是分不开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我们要立足学科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 高中必修1《投资理财的选择》企业的设立、经营和发展需要资金,我国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银行贷款、股票、债券等多种筹资方式,这些筹资方式也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投资理财品种和渠道,利用多媒体展示储蓄存款、银行信贷、股市、保险等金融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群情激扬的教室变得更加热闹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自己依据同学们的发言。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讨论,饶有兴趣的故事,学生精彩的发言,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情境空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这就需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学民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质疑,鼓励争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而且要寓教于乐,将枯燥的东西趣味化,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为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我是应用如下方法。
(一)围绕问题展开辩论
老师在将相关教材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打破常规照本宣科的平铺直叙,可以有的放矢选定主题,分为两派进行辩论,例如我国现阶段应该实行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好这个主题,分小组,让他们课前查阅资料,抒写辩论材料,课堂把桌子拉开相对两排
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的双方各自展示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唇枪舌剑,好不热闹。目的我就是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大胆推销自己,大胆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角色表演时事再现
为了使学生快乐的掌握教材内容,有时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编排师生交往的小品,并分角色表演,从中体验、理解、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再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老人在大街上跌倒要不要扶起来的问题,我就让学生扮演在场的不同角色,通过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使学生懂得什么叫真善美。这不仅为成绩平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为学生的学习也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通过角色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表演等多种能力,同时也为挖掘其创新潜能搭建了平台。
(三)利用多媒体融情于音乐
我时常利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我在讲孝道一事,我先请学生欣赏阎维文演唱歌曲《母亲》渲染课堂气氛,引出本课学习内容,诱导学生在感情上参与。待授课结束时,再次播放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提升学生情感。这不仅创造了轻松愉快的乐学课堂情景,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学习,从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迸发出思想火花。
三、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仅凭一两节课或一时的热情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认真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自觉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四、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应延伸到课外,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再讲《神奇的货币》时,我让学生到超市,市场从事的商业活动中启发对货币的本质、职能。从而实现学生的政治理论能够学以致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让学生有兴趣,能够动起来,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培养一个创新人才,这是作为每一名高中政治课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4
一、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政治,政治又处处存在于生活之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科学性的学科,是一种独立的人文科学,其本质其实就是社会生活浓缩出来的影子。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摒弃以说教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高中政治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于生活,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并引出政治问题,是创新政治教学模式的表现之一。如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提出一些关于时事热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光盘行动”在兴起时就掀起了热潮,并维持至今,一直在引领节约的风尚。由于光盘行动,也出现了不少的节约行为,公款浪费的现象大大减少,有效地抑制了粮食的浪费现象。借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光盘行动的理念、实行的目的、如何实施和与思想政治课之间的联系等。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以身作则”,思考若将光盘行动带进我校,我校该出台怎样的措施,将节约进行到底。
这时,学生定然会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节约行为。如:在饭堂进行光盘行动,离开教室时记得关灯,用水时节约用水,不用水时请勿一直开着水龙头。最后,将光盘行动和政治内容进行联系、总结和归纳。光盘行动带来的启示绝不仅仅是光盘而已,更重要的是光盘行动的本质体现,其本质是道德的制约,一种道德的风尚———节约。从思想上开始节约,从自我做起,将光盘行动所引领的节约潮流真真正正地落实到行动上,让全民节约起来。
二、将各种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并运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政治的内容复杂,要求多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颇高。因此,只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才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观察身边周围的人与事,敢于挑战,提出质疑。再者,就是要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文化与生活时,可以让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文化与生活中的内容绘制成一幅手抄报,再将与政治有关的题目罗列到手抄报中。如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红色旅游,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优秀文化有哪些等等。接着,让其他学生挑选手抄报上其中一个问题,针对此问题再绘制一幅手抄报。届时能形成“一个妈妈带多个孩子”的趣味效应,让学生对政治兴趣盎然。在评定手抄报的时候,学生必然对政治课堂兴致勃勃,认真聆听教师的一字一句,对政治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其对政治内容的学习更深入,更透彻。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永不止步的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对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更是责无旁贷,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在教育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继续奋斗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雪珍.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23).
[2]吴望民.在演绎着“精彩而绚丽的课堂”的背后——参加2010年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有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Z2).
走进高中政治课堂的 篇5
政治这门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政治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挑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情境和事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政治学科的现实感和亲和力。它将最大程度的激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对生活进行探知的热情,在不知不觉地,让政治融入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之一就是关心社会热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的引入,创建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体现教学的时代感。
例如,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联系今年大学新生入学向家里所要“苹果三件套”的事例进行生活情境创立。“近日,某电脑卖场内,一位妈妈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不时抽泣。销售人员解释说,女孩子要去外地读书,非要买苹果手机、iPad3和苹果电脑,还要高配,超过2万元,母亲吃不消。女孩大喊:“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就扔下母亲,扬长而去。世风日下,孩子攀比紧逼家长!在你看来,上学没“苹果三件套”就很丢脸吗?”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这个学生的消费理智吗?她的消费属于哪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2)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如何看待这些消费心理?(3)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4)如何做—个理智的消费者?
这时,要求学生依照课本的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讨论。这样一来,讨论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现实很近,离自己很近。学了有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 引用生活案例,提高课堂实效
就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而言,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都不相同。在政治教学中应该最大化的运用学生身边容易接触的事例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材料、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尽可能让政治教学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如在讲《哲学生活》“人生价值是什么?”,可以引用最近发生的生活案例。“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碾轧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媒体报道他的事迹后,网友称他为“最美中学生”。17日下午,基本度过严重的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期和严重感染期的龚钰犇转院到了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社会上对于“富二代”的争论从没停止过,当顶级名车与可观财产成为他们的时尚标签,俱乐部和名利场成为他们的隐形符号,他们的名字更多的和炫富、酒后肇事、马路飙车等负面新闻纠缠在一起,如今“富二代”俨然成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的代名词。在网络上有出现了一名年仅20岁的炫富女郭美美在微博上高调炫富,她与其他富二代有许多共同点,同样是住豪宅,开跑车,名牌包包当收藏并以“红十字”为炫富的噱头!”先播放这一新闻的相关图片,以及网友评价,然后让学生学生讨沦:(1)人生价值是什么(2)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3)我们中学生直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引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来探索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深入解剖,才可以使学生透过生活的现象认识到生活的本质。
三 回归生活,深化新课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6
一、教师应当转变“固守课本”的理念,赋予政治课堂更多信息
人教版政治教材的辐射面较广,教师如果还是固守教材中有限的知识信息,就无法构建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眼于教学的实际需要,既要立足教材,更要拓展教材,将丰富的素材信息融入教学之中,提高政治教学的生动效果。例如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政府职能的内涵与外延,笔者结合社会生活的具体案例,向学生阐述政府在管理和服务不同范畴内的职能。如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经营秩序方面的管理就属于管理范畴,而提供文化、卫生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则属于服务范畴,结合具体的案例能够强化学生对教材中概念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固守教材的政治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将生活化信息融入教学之中,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效果,才能够构建高效课堂。
二、教师应当转变“教师为主”的理念,赋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
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自己唱独角戏的局面,深入分析和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心态以及思想、思维特点,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致力于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思考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入性与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分析问题。如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的背景、设计这一制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民族自治制度与中国国情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搜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料,通过数据、图像等形式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就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教师应当转变“分数当头”的理念,赋予教学评价更多内涵
“分数分数,学生的命根,教师的全部。”这一句顺口溜形象地阐述了应试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成绩作为对学生政治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过程以及情感等因素没有顾及,是残缺的评价,没有能够全面展示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卷面分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力求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更多地体现激励促进原则,将学生获得的进步作为对学生激励的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一点对于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成效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四、教师应当转变“课堂唯一”的理念,赋予政治教学更广空间
课堂不再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唯一阵地,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将政治教学向课外进行延伸,打造更为生动、丰满的政治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课堂教学受时间以及空间方面影响较大,教师可以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延伸,让学生利用好课外资源开展探究,让政治教学的效率在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之后,笔者布置学生对本地区基层民主选举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调研村委会、居委会在选举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及其与民主选举制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冲突。学生经过调研,提出了贿选、暴力拉票、选票舞弊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农村家族势力蔓延、岗位与经济利益关联以及涉黑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据此提出了多条整改建议。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以更加客观、理性的目光去认识社会、看待问题。
由此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7
1. 课程改革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 我国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在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 教育和课程也全面照搬苏联教育模式。这主要是当时只注重双基教育, 即劳动类与政治类教育相结合, 其实教学改革的初始阶段, 教学改革方向就确立为培养智力和能力服务的双重目标上。此后, 相关改革中教育界人士在不断探索中结合实践, 提出了颇有见地的意见和思路, 并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 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这样才能达到教改的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济发展, 拓展了学生的眼界, 因此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应当随之有所改变。单独强调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而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和拓展性思维则成了新的教学改革的目标, 同时也对学生的情商培养提到了日程上, 即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教学实践。而最近的一次课程改革延续至今, 人们不再强调简单的智力因素培养, 而是将政治与时政挂钩, 使学生能在学好政治的基础之上, 学会关心国家的一些大事。
2. 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区别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的“以教而教”, 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是以往的以背为主, 新课程在教材的革新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再是以往的单纯地背定义, 而是需要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及时地与时政挂钩, 将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见解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3. 新课标的创新点
(1) 对课程目标的改革和创新, 这就是对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要帮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技能, 采取何种方法实现目标, 树立何种情感和价值取向;而政治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为突出。举例说明:在高一关键学习我国的一些基本国情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国策, 到高二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 一些基本的政治专业术语。而到了高三, 文科学生为了冲刺高考, 面对政治不再是抱着一种开心的态度去学, 而直接是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这样的话就与我们课改所提倡的思想背道而驰, 这就是教学中的败笔; (2) 课程结构的创新, 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以往学生必须全程修习, 不管你上的是文科还是理科, 你都得修习。而如今已变为选修课, 那么就更能体现该学科所体现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而政治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体现了教学当中的科学性; (3) 用课程标注取代过去的要以教学大纲为主和教学计划为主模式的转变。
二、课程及教学中的创新
1. 区别于原有的教育课堂的原有模式
如今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 不再使用老一套, 如教师上课写板书, 学生下面个个做笔记, 一堂课下来, 学生累, 教师更是吃够了粉笔灰。而是灵活机动, 异彩纷呈。
2. 课堂教育的建议
(1) 如果有条件,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去看看视频,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我想学生就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排斥心理。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像法院宣判一样照本宣科, 而要加入自己的简介。不能是书本上如何写就给学生如何讲, 这样就完全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精神南辕北辙。 (2) 有时间可以多带学生学习一下党的一些新的章程, 建议学生多关心国家政事, 少为学生留一些毫无意义的简答题与填空题, 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留下一个任务, 在下节课开始之前, 要求一名学生讲讲自己最进所听到或看到的时政问题, 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同学交换意见。每节课留下五分钟讨论, 如讲到国家法律法规时, 教师可当堂模拟法院审查案件的全过程, 并由学生来扮演各种角色。
三、讨论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在新课标下的一些见解与建议, 很多地方都不太完整与详细, 各位同仁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在教学中, 多注重新课标的精神理念, 不要只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教学;要教会我们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各位同仁持有独到见解, 才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让基础教育精神真正惠及学生。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探索, 要求广大教师应根据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来教学, 优化师生结构, 提倡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在新的课标理念指导下,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谈高中政治创新教育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教育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变革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既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 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 同时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那么,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呢?
一、找准切合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 找准进行创新教育的切合点, 适时点拨, 合理拓展引申, 有机渗透, 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从而让“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教材为我们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 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驾驭教材, 找准切合点, 合理挖掘, 恰当引申,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讲道:要真正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导入新课时, 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案例:杜仲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它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 现在基本上弃之不用。而日本虽然在十几年前才开始种植, 现在却对杜仲叶进行了开发, 深加工成杜仲茶, 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这时, 我启发学生:为何两国对待同一事物的观点截然不同, 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 我进行了及时点拨:创新的思路比资源更重要, 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都要有一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个案例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又能诱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情境, 引发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 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 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 如意外的情境、不对应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教师只有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 给学生创设情境, 才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从而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探究, 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
(一) 自主探究, 发展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 即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 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创造精神, 发展创新思维。政治课中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很多, 随处都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设想几个怎么样。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在无疑处须教有疑, 在有疑处须教无疑”。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参与, 因此, 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才能逐渐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合作探究, 激活创新思维
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线、以合作为手段的互教、互学、互助的活动。通过小组的合作探讨和交流, 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 逐步激发并形成集体的智慧。
四、对作业进行创新, 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 传统的政治书面作业存在着很大问题, 教师一味地用教材上或是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 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对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因此, 进行创新教育, 教师必须进行作业的创新, 在书面作业基础之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重,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基础,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完成。通过开放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 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重难点。比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 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 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 有话可说, 甚至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受学生欢迎。
五、结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因此必须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中不断转变观念, 不断创新, 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需要, 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第六卷)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3].周丽芳.研究性学习与创造力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2.
[4] .恽建刚.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02) .
[5].韦培想.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广西卷) [C].2010.
如何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 篇9
一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政治教师是采用直接解释的方法, 很少有教师采用渐进的讲述方法, 造成这种现状可能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对于概念教学并不重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教师过度重视概念本身的教学, 对于概念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重视,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 在政治现象的分析中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部分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形式的现象, 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从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 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些任务的区别与教学方式的选取, 但是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概念内容比较零散, 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在常见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往往处在被动位置, 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忽视了情景意境的创造, 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
1. 层次分解还原法的使用
层次分解还原法比较适合于复杂概念的讲解, 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概念或是定义。层次分解还原法就是将概念分解为若干层次, 逐个突破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概念中, 常见的下定义的方法为种差+属概念。针对下定义的概念教学方法, 可以依次进行分解、归纳、区别。如在农业的概念教学中, 将农业概念分解为劳动部门、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和劳动目的四个部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一些概念的句子非常长, 而且结构复杂, 含有多个限制语句, 这类概念可以先将之分解为内涵单一的知识点, 再进行讲解, 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准确的概念。如政治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非常长, 可以先将概念进行省略表示, 指出制造是一个修饰词语, 再分析修饰语的具体含义, 论述其在句子中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使用在如社会保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概念的教学中, 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
2.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比较适合运用在思辨性的概念中, 能够极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主要是因为辨析题的解答要求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不仅需要分析题目的观点, 还需要辩证性地看待问题,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分析判断相关概念以及题目中的观点, 还需要引用原理来说明,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如在民主概念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论来进行教学,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民主概念以及阶级性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全面巩固和深化民主概念以及民主的阶级性问题。在采用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典型的案例, 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覆盖面广, 辩证性强。
3. 联系实际法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会用到联系实际法,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概念教学中, 能够极大地降低教学难度。政治概念很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 将概念还原到生活中,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来讲解概念, 也可以采用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论述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 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政治概念的教学。需要说明的是, 各种创新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兴国.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创新探索[J].大江周刊 (论坛) , 2012 (12) :281
[2]王春柳.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方法[J].知识窗, 2014 (4) :79
浅谈高中政治创新教育 篇10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环境宽松、和谐,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启发和锻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反, 如果课堂气氛压抑, 学生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 或不敢发言, 或害怕回答错误后受到同学讥笑。这样, 学生就会畏畏缩缩, 根本做不到畅所欲言, 何谈创新意识呢?因此, 在政治课上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在教师的尊重、关心和支持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教学中, 有经验的教师总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即使是错误的, 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学生说出正确的观点或独特的见解, 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意识的体现。例如, 学生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开放使人民富裕了, 使国家安定、进步和发展, 但同时它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加重了人们的拜金意识。面对学生这样的看法, 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学生这种认识是全面的, 是辩证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这位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 并能充分结合实例, 说明这位学生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 并为其他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教师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 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 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胆发言, 有时会受到不爱发言的学生的嘲笑, 为了使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受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教师就要关注每个学生, 了解每个学生, 和这些消极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为这些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使他们获得在课堂上发言、参与讨论的乐趣, 鼓励他们合作探究, 从内心里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有了参与意识,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使他们养成敢于发言、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创新
学习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倾向。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处在兴奋的状态中, 就能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可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那么,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 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学科理论性强, 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效果会非常不理想, 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美妙动听的歌曲、诙谐幽默的漫画等来讲解政治理论知识, 增加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关注, 把一些理论知识尽量感性化, 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 学生能通过政治学习产生一种新的认识, 获得一种新感觉, 并始终对政治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 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 创新能力也能提高。
(二) 巧妙设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 只学习, 不思考, 就会对知识懵懵懂懂, 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实际上, 教学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 给学生设置良性障碍,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乐于创新。例如, 在讲“商品”时, 我并没有把商品的概念直接讲给学生, 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商品的含义。我启发学生思考阳光、空气是否属于商品, 并组织了一个简短的有关超市购物的小品, 让学生弄清楚商品的真正含义, 进而扩展商品的范围。在学生对商品有了清楚的认识后, 我再引入商品的定义: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 (或用于交换) 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这种联系生活设疑的讲课方式, 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形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在解疑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得到锻炼。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所讲内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 讲“集体主义”时, 我安排学生结成小组, 让他们自己来制定班级班训和本班发展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在讲哲学常识的时候, 我组织辩论赛, 让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辩, 进行知识层次、结构的创新。讲“时事述评”时,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新闻资料和视频,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际教学中, 只要教师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敢于创新, 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总之,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究方式方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敢于创新, 乐于创新, 善于创新,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高中生的特点, 探讨怎样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意识,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左宏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 2002.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 篇11
一、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導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一)引经据典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
(二)小组辩论法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
(三)知识竞赛法
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一)高中政治教材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高考改革
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三、课堂教学
(一)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
(二)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注重理论联系现实
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四)夯实基础知识
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政治课程的创新教学 篇12
一、依托教材载体, 设法捕捉学生创新思维契机
教材是课程实施标准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载体, 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 并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一段文字的叙述、一幅图画的展示, 还是一张图表的分析, 或一个多媒体动画的播放, 都要让学生觉得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舞台。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体现出由教程式向学转化, 真正实现教程和学程、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 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许多热点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例如, 在学完了《经济生活》教材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题作业:家庭投资和理财的合理化选择, 要求学生从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 通过与父母、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或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力求使论文观点新颖, 并具有可操作性。作业一布置,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个月后, 我让学生带着他们的“大作”进行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气氛相当热烈。这次活动既使学生活学活用了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民主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 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 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 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作为政治教师, 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做到师生平等,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教材, 精心设计, 紧扣环节, 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 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 教师要细心、耐心地说服, 给予辩证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学生才能放松心情, 积极思考问题, 激发创新欲望, 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对作业进行创新, 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 传统的政治书面作业存在着很大问题, 教师一味地用教材上或是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 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对错,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因此, 进行创新教育, 还必须进行作业的创新, 在书面作业基础之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重, 以学生普遍较熟悉的事物为基础,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完成, 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开放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 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有的放矢, 制定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重难点。比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 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 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 有话可说, 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 很受学生欢迎。因此, 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完成作业。
四、消除应试影响, 积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环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学生往往在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之下, 片面追求考试分数, 注重学习任务的完成, 一等二靠三要, 更为严重的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金科玉律, 因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从而死读书、读死书。这种机械单调的学习方式只会加重学生左脑的负担, 严重抑制潜能的开发, 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消除应试影响, 不断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挥的和谐氛围。譬如若淡化分数的考评, 学生则可能成为“多料”的全才。其实, 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的一种手段, 并不背离素质教育本身, 也并不排除考试, 只不过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应该看到, 考试本身就具有两重属性, 它既可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把另一部分学生推向厌学、辍学的边缘。所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要把学生的德育、智育、审美、实践等要素都纳入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让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全都“行动”起来, 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发挥高中政治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教育, 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选准切入点, 走自己的路,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 惟有这样, 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与时俱进。
摘要:发挥高中政治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教育, 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选准切入点, 走自己的路,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 惟有这样, 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与时俱进。
【高中政治创新课堂】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10-11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策略05-20
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06-1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10-06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06-05
翻转高中思想政治课堂06-1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经验07-09
如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07-12
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06-07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知识点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