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024-10-16

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共9篇)

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1

广告英语语言的艺术性

尽管好的广告根于好的产品,但广告的说明力和诱惑力是通过语言的锤炼实现的。精辟的语言能让顾客耳目一新。

1.运用同音异形(异义)词

广告英语常常利用同音异形(异义)词的语言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使广告显得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如:

(1)Don’t catch a cold, catch a plane to Fiji.

Don’t get the flu this winter, be the ones who flew to Fiji.

Flu=influenza(流行性感冒)和flew(fly的过去式)这两个同音词的运用,加强了广告的艺术效果。这则广告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别感冒了(catch a cold), 并能有机会乘飞机去斐济旅游,因为气候宜人的岛国会使你免遭感冒之苦。

(2)When something borrowed, blew something blue… Comfort was there.

这是Southern Comfort 酒店广告的前一部分。广告中blew, blue 是同音词,使用在这里给人一种明显的节奏感。

(3)“VIP” Anatomical Comfort

Variable Impact Pressure Sole

VIPs 一般意思为:Very Important Persons(很重要的人物)的首字母缩词,而上文中VIPs的真正含义是Variable Impact Pressure Sole(气垫式鞋底)的缩写词。同音异义现象在这里能刺激消费者的虚荣心,鼓励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

2、巧用押韵

音韵能使广告作品音调铿锵,琅琅上口,悦耳怡人,便于记忆,撩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又能增加广告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如:

(4)Murray Minta,Murray Mints,

Too-good-to-hurry Mints!

这是则薄荷糖广告,每行末都是Mints,合乎韵律,易于记忆。

(5)The choice is yours ,

The honor is ours.

这则广告结构整齐,句式简单,韵味十足,琅琅上口。

(6)All why yummy ,no tummy .

Sugar Free Fudgsicle Brand Fudge Pops ,

Sugar Free Popsicle Brand Ice Pops.and

Sugar Free Creamsicle Brand Cream Pops.

Half the calories,all of the fun !

这则冰棍广告利用yummy、tummy的类韵,很俏皮地点出这种不含糖份的冰棍,口味照样美妙,吃了又不用担心发胖的特点,“no tummy”形象生动,使广告妙趣横生。

3、借用拟声词

(7)Shhhh…

Super Silent Dishwasher

Shhhh 是模拟机器运转时发出的轻微咝咝声,它告诉人们此家电产品噪音低,质量好,肯定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以此方法来吸引消费者,可见广告创意人很需要运用商业的精心,科学的慧眼,心理学的研究和艺术的魄力等方面来进行创作。

4、重复关键词

为了加强语气,向消费者“渗透”广告的内容,广告英语中经常重复一些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如:

(8)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

Enjoy Coca-Cola.(可口可乐广告)

(9)I’ve had rich Scotch and I’ve had poor Scotch.

Believe me rich is better.

“Scotch”在这儿意为“苏格兰威士忌酒”。“have”作为“吃或喝”、“消费”解时,它可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

(10)Don’t show me the crystal.

Show me Galuay.(Galuay玻璃器皿广告)

(11)Double delicious.

Double your 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开心)

(12)Extra taste,not extra calories.

(暗指不会使人发胖)

某些动词和褒义形容的重复运用,既能增加语言表现力,又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模糊而又美好的印象。

(13)Tiny books for tiny fingers.

At a tiny price-just 50p.

重复使用tiny,一幅小手指翻小画书的可爱画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磁强了艺术氛围。

(14)Cool as a mountain stream…

Cool fresh Consulate.

重复cool并用as连接作比喻,把Consulate牌香烟那种如溪流般清爽宜人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形容词是一种开放性词不达意类,往往对其修饰的`名词起着描绘作用,特别是褒义形容词更使广告骤然增色。英语广告中旨在赢得人们好感的此类形容词很多。重复往往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对仍处于犹豫不决状态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就在其后猛击一掌,促其下决心采取购买行动。

5、选用外来词和感叹词

(15)Wow!TE ATATU SOUTH

Hot! hot! Hot! Only $110,000

Wow是感叹词,说明房子价格低得令人惊讶的程度。商品广告中经常出现外语字眼,以表示商品所拥有的迥异风味或较高质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

(16)Order it in bottles or in cans.

Perrier…with added je ne sais quoi.

这是一则介绍法国软饮料的广告。其中“je ne sais quoi.”法语意思为“I don’t know what.”,使用这句法语增加了该饮料的正宗法国风味。

6、创新拼写,增强吸引力

在英语广告中,一些广告创作人员故意把某些大家所熟悉的字或词拉错(misspelling),或加上前缀(prefix)、后缀(suffix)。虽然新造词与原形态不同,但意义仍存,这既可达到生动、有趣和引人注意的目的,又可有效地传授商品信息。同时,人们往往认为用词富于创新的广告,其宣传的产品也常具有独特之处。

(17) 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Eggsactly是exactly的变形,并在形态上与“egg”相对应,偷梁换柱,是为了给产品(鸡蛋)以极大的魅力,给读者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从而达到了“于幽默中见智”的效果。

(18)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这是一则饮料广告。“Orangemostest”实际等于“Orange + most +est ”,most与est都表示形容词最高级的词,在这里与“Orange”连用,借以表现这种橙汁饮料的高质量、高纯度、高……,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2

一、英语课堂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本年级300个学生的调查中, 35%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枯燥乏味, 课堂学习氛围压抑沉闷, 教师讲授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5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口语较差, 产生与其听老师讲课, 不如自学的想法;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久而久之, 学生对英语学习变得灰心丧气, 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如何加强英语课堂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1. 语言要符合逻辑, 简练严谨。

教学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 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比如教师提问后, 对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可以使用“Sit down, 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却把教师讲课语言的准确和严谨表现的恰到好处。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准确使用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调富于变化, 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 增强感染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教师语言要富于情趣和幽默。

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寓情趣和幽默于课堂教学中, 这不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幽默轻松的课堂环境中, 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轻松的氛围能使人心情舒畅, 可以深化学生记忆, 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味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学习, 但是用幽默的语言,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 是其良好心态的反映, 体现了教师丰富的内涵和高度的涵养。

3. 要抓住任何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

现在英语已经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掌握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 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 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 让课堂充满“英语氛围”。这样, 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 让自己充满自信, 从而爱上这门课程。在初学阶段, 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掌握的英语技能逐渐增多,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母语, 采用纯英语形式创设学习情境, 深化教学内容。

4. 课堂上增加趣味性练习。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端正态度, 产生兴趣, 就会创造机会去实践练习, 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大大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练习的趣味性对调动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比如, 利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的目标明确, 记忆力强, 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 语言教学的艺术性对课堂教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能促进师生的交流, 缩短师生距离, 优化教学过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修养, 努力磨练自己的语言教学艺术, 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艺术开启学生的思维,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这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教学的艺术性。本文结合英语课堂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提高英语语言教学的艺术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艺术性

参考文献

[1]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e whole book.

[2]Shrum, J.L.&Glisan, E.W.Teacher's Handbook,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hapter2.

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3

一、语言严谨,富于逻辑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让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坐下时,分别用了“Sit down,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一词之差,含义不同,恰到好处,反映出该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和准确。此外,课堂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使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合适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关键词的重读能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语言准确无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在使用语言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语言幽默,富于情趣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充分体现了教师高度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内涵。英语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艺术进行教学,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以保持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激励大脑皮层活动,深化记忆。欢乐的气氛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2.它能提高批评效果,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如果一味地训斥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于脾气倔强的学生也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乃至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和该生的学习。但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3.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思维质量。教师在运用幽默语言时,必伴随其深刻的见解和最新的知识,能促进学生深刻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但幽默语言要与耍贫嘴区别开来。

三、语言流利,富有吸引性

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纯正的语音、语调所吸引而产生羡慕之情,同时一种渴望像老师那样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心情便会随之出现,这种羡慕与渴望必然会表现在对英语教师的崇拜与欣赏,随之便会转化到对英语学科的喜爱,慢慢地就产生了学英语的兴趣。我之所以成为一名英语教师,正是我中学英语教师影响的结果,当时他流利的口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立志像他那样拥有流利的英语口语。于是,我学习英语的劲头骤然大增,英语成绩也突飞猛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今,为人师表的我同样影响着我的学生,从同学们上课注视我的目光中,我感受到我的影响力发生了作用,因为他们在英语课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热情足以证明学生对英语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完成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过程。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4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讲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授知识的,特别是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或称教学用语。它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的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

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呢?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位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了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些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例如:初一“热爱集体”这一课,基本概念是“集体”,只有把这个概念准确地教给学生,才能为讲清以后的其他概念原理铺平道路。集体这个概念共有几层含义,教师可通过层层分析的方式把这个概念交给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集体?一个人能不能叫集体?学生会考虑到,集体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老师再引导,很多人组成的群体都能叫集体吗?通过类似的逐层分析,最后准确地得出集体的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团体。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铮,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为了使语言感人,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述教材。在讲“科学人生观”时,有一幅油画《母亲》,一位政治教师讲道:看到这幅充满感情的油画,我仿佛看到了赵云霄烈士当年在狱中写遗书的情景,阴暗的牢房里,烈士身戴刑具,怀抱婴儿,借着铁窗透进来的微光,伏在膝上吃力地写着,泪水洒在纸上„„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烈士赴刑场前同婴儿诀别时的情景,她遍体是伤,怀抱婴儿,泪水沿着她的面额和胸膛流进婴儿的口中,这不懂事的婴儿呀!你可知道,妈妈是用血和泪在抚养你,妈妈就要和你永别了,你要快快长大,完成你爸爸妈妈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感情要严肃而坚定,愤怒而悲壮,使师生的感情得到共鸣,让学生充分想象到,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近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弱,爱国志士舍身报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立志成才。

(二)对学生要有感情。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燥情绪。好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有的教师带着怨气上课,动则挖苦、讽刺,师生感情不融洽,结果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感。相反,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千方百计地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师生感情融洽,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积极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又如:在初一教学中讲“道德”的概念时,为了说明道德是依靠人们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持这个问题时,有位政治教师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一媳一孙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翁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一副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内疚,终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使同学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概念 讲得有血有肉。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夸张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有的教师在讲到“理想”时,讲到理想是高于现实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二者必须兼顾。高于现实、忽略现实可能性的是幻想,比如有人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用铁丝串起来,挂到脖子上做项链;只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低于现实的就不能称为理想,比如有人一日三餐都有碗菜汤。通过这样的夸张,学生就易于理解和巩固对理想的认识。

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那么,他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达到。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语言活动中的教学艺术 篇5

语言活动中的教学艺术

《胖嫂》是一个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青少儿口才考级培训中心的老师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再现生活。这样的语言活动,既保持了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单一的就教材层面学语言的弊端,让教材更具立体感,让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收获更丰满。在活动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亲切自然的语言情景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游戏。1.营造宽松的“抛球”环境。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假想了一个我的好朋友——王阿姨,选取了王阿姨买菜忘记带钱、推错自行车、钥匙挂在门上、烧菜时错把盐当成了糖、丢失孩子等生活细节,这样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平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2.科学地为孩子“选球”。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给孩子的球有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球。比如: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活动中提出的“关心他人”的情感目标,我在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帮助王阿姨找孩子的同时,不时地请孩子们想一想王阿姨当时的心情,设想一下王阿姨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可能说的话、做的动作、出现的表情,模仿王阿姨“东找找、西找找”着急的样子。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中,逐步体验到王阿姨丢失孩子后着急无助的心情,逐步建立起关心别人的情感。3.艺术地给孩子“抛球”。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活动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努力用孩子的口吻抛出我为他们选择的五个球。“想认识王阿姨吗?我全知道,来问我吧!”“王阿姨有一个坏习惯,就藏在这部小电影里,看谁能发现。”“王阿姨的孩子不见了,怎么办呢?”“谁来做一回嘉宾,也到电视里讲一讲发生在你心故事?”“你能做细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请参加细心家庭大奖赛。”我巧妙地给孩子抛球,孩子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接得很快乐,师幼之间真正地互动起来。4.让孩子跳起来“接球”。我一直在想,在我们第二次把球回抛给孩子的时候,能否悄悄地抛高一些,让孩子跳起来接球呢?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些尝试:在肯定孩子原创语言的基础上,让孩子原创的语言变得规范优美。首先我努力地去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气,力求让动作表情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注意语言要求的渗透。如: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们通过主动询问了解王阿姨。孩子们七嘴八舌,积极性很高。这时,我对孩子提出要求:如何礼貌地向人询问。在第二个环节,当孩子们说出王阿姨“粗心”的坏习惯时,我悄悄地把“丢三落四”“马虎”等词语给了孩子。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表情、动作、语言三者结合的表达要求。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孩子“你们是粗心的爸爸妈妈,还是——”,让孩子知道粗心和细心是一对反义词。如果我们有心这样去做,我们的孩子不仅爱说,而且会说得越来越有质量。

英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6

山东省即墨市长江路小学 孙营国

在体育课堂中,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灵活的运用语言,称之为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在小学体育课中,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一些游戏或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的在体育课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

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小学生心理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

试论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语言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传播知识的媒介, 与行走一样, 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技能。在T型台上, 行走已臻于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上, 语言更能显示其无穷魅力。正如中国古代的教学理论著作《学记》所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善讲者, 必然是简约而透彻, 精微而完善,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不善讲者, 使人昏昏然不知其所以, 味同嚼蜡, 催人欲睡。由此可见, 语言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而语言艺术更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且认真钻研的基本功。

体育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 如场地、组织形式、授课方式、师生交流等等, 而且它本身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 体育教师的语言应富有艺术性, 并与体育教学及其特点相适应, 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地聆听讲解、观看示范, 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 怎样做到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 谈一谈体会。

一、体育教学的组织语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集合、分散练习、队形调动及变换练习方式等环节, 以便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环节虽不能与教学的主要内容相提并论, 但其具有的衔接作用却不容忽视。组织环节占用的时间要越短越好, 且不让学生感觉到在整顿纪律为佳, 因而, 语言在其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如果语言赘述,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不利于听课, 所以, 教师的语言运用力求做到与这些环境的性质及作用相适应, 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又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保持适度的兴奋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

体育教学组织语言的内容都比较简短, 如向学生下达口令, 或向学生交代练习队形、方法、次数等等。在这些方面, 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清晰、洪亮、快速、准确。

组织语言要达到洪亮程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在正确地借助于呼吸的同时, 提高音调、加大音量即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若要达到清晰的程度, 除了教师在讲普通话方面下功夫以外, 还应该合理地控制语音速度。语速慢虽易于听清、助于理解, 但和组织环节的性质及体育教学的整体节奏不相适应。组织语言大都倾向于快, 因为语速快既能节省时间, 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易造成声势, 有利于学生快速反应, 以完成教师下达的口令或交代的任务。但若语速过快, 则容易导致语言含糊不清, 不够准确, 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给课堂秩序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以致影响到教学。不难看出, 在清晰、洪亮、快速、准确之中, 快速是关键因素, 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决定作用, 只有处理好此环节, 才能使清晰、洪亮的效果得到体现, 进而达到准确。由此可见, 清晰、洪亮是运用组织语言的基础, 快速则是运用组织语言的灵魂, 准确是三者正确运用的必然结果。

二、体育教学的讲解语言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师运用讲解语言来介绍所学技术动作的作用, 结合示范说明做动作的方法, 指出并纠正学生在做动作当中出现的错误等等。讲解语言相对于组织语言来说, 内容复杂、多样, 运用的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讲解语言的艺术性, 使其发挥突出作用,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体育教学的讲解语言要符合科学性, 即语言要准确、规范、严密。

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 在讲解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常见的语病, 如音误、口头语等。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容忽视, 尤其在目前社会上对体育工作者“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 体育教师若出现这种现象, 很容易被学生捕捉到笑柄, 有损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给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所以, 体育教师更应该加强修养, 提高文化素质, 对自己, 对体育教师队伍负责。

讲解过程中, 在使用体育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时, 一定要做到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避免俗名与学名混用, 不伦不类。讲解过程中应注意语词得体, 即选词用字以及语句的结构要正确、严密, 用得其所, 联结贴切, 达到易懂而不粗俗, 深刻而不艰涩, 既简练有力, 又清晰雅达。

2. 体育教学的讲解语言要做到具体、生动、形象。

体育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易大特点就是具有直观性。教师通过形体示范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过程, 因此, 讲解语言应与示范动作密切配合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音量要适中, 音色要优美, 语调要自然, 讲述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第二, 讲解语言与组织语言不同, 速度要适中, 不仅要使学生听的清楚、舒服, 还要给学生留下回味、思考的时间。教学实践表明, 讲解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60个字为宜。第三, 在讲解过程中, 何时运用停顿也是一门艺术, 犹如阅读中的标点符号, 它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获得完整的、系统的、清晰的观念。第四, 讲解的内容要避免空泛抽象, 可通过举例、比喻的方式使之具体化, 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同时利用器材, 配合各种教法, 加以形容、描绘, 使讲解形式生动活泼、清新动听, 讲解程度深入浅出, 为学生所乐于接受。

3. 体育教学的讲解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语言运用言简意赅。

教师应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把握基本线索和要点, 在讲解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 何时说理, 何时叙述, 何时渲染, 何时议论, 要恰到好处。讲解时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有时也要给学生一个回味的余地,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然后再往下讲。这样一来, 既可避免杂乱无章, 又能层层深入。正如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总结的那样, “教学过程中, 讲解语言在具体运用方式上应注意:概念、作用概括讲, 动作方法完整讲, 主要环节重点讲, 关键环节反复讲, 纠正错误分析讲, 技术运用诱导讲”。做到适时适地、恰如其分。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聆听讲解, 观看示范, 还要带着清晰的观念和一定的兴奋性迅速的投入练习, 并从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动作要领。如果讲解语言不够简练, 用时过长, 容易消耗学生精力, 造成学生头脑混乱, 产生厌烦情绪, 以致在练习时, 对教师的讲解和示范都含糊不清, 从而兴奋不起来, 对技术动作体会不深刻, 练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 做到准确、深刻、言简意赅。只有这样, 才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节奏,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浅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篇8

【关键词】教学语言 艺术性 效果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7-01

“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教学艺术首先表现为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的“ 常规武器”,教学语言优美动听,生动有趣,简洁明了,准确而富有哲理性,节奏和谐,就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之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勾起求知欲望,焕发出智慧的光芒,听得入神入理,因此理解了,记住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足见,好的教学语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牵动学生的视听,能够左右课堂的气氛,能够促使学生尽快领悟。相反,教学语言死板,干瘪、乏味,其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有鉴于此,教学语言与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的。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本身提高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语言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教学语言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即受教学规律所支配,又受讲授的知识内容等诸多教学因素所制约,不得有任意性。教学语言应该是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语言。因此,作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能仅仅理解为遣词造句的艺术,它主要是体现传递精邃见解的艺术,尽管它需要优美的词汇作为材料。

教学语言的艺术,应该能够达到“教师的‘讲,诱发着学生的‘想”和“以动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这样的效果。那么,教学语言艺术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该是效率高,效果佳,精美完善,集教育性、科学性于一体的语言。就教学语言表达上的艺术原则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该是融精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语言

教学语言只有精炼简洁,才能对所容纳的内容作出简明的概括,对思考规律和问题的本质作出精当的提炼和表达;教学语言只有具有启发性,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神经顺畅运转,促使学生顺利地越过思维障碍。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实质是给学生提供思维条件,主要表现在“用不同的诱导语言处理的教学矛盾”给予暗示或迁移或过度,是学生明了知识的本质属性;教学语言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使教材化难为易,并使学生乐于聆听,产生最佳的情绪效应,趣味性是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外部因素。可见,熔精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语言艺术性的首要特征。

二、教学语言艺术性,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想象,产生“化‘闻为‘见”效应的语言

为此,在设计教学语言的时候,教师必须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色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使之“即使学生能接受的,有时高与学生水平的”。这种把严密的科学性同生动的形象性结合起来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又一艺术特征。形象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依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作为教学语言,一定要以具体的形象为支柱。概括为一句话,符合形象思维的教学语言,是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还在于具有与教学内容关联密切的新奇刺激性

要言之有物,切忌辞藻华丽而实则空洞。鉴于此,在设计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有分寸的适时充实某些崭新的知识或者新观点作为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充实一定要体现出所讲授知识的内在的科学美。用体现新奇、新鲜为特征的语言来产生教学魅力,使教学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应用心理学”的感知规律告诉我们,新奇、新鲜的东西容易被选择为感知对象。在教学语言中适当的多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新奇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良好的感知效果。总之,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于风趣,富有鼓动力,充满活的激情。

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还要具有足够的节奏美

教学语言是教学节奏中最有感染力的部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既是饶有风趣的,又是节奏优美的。讲课的语言速度要快慢适中,要科学;要按课文实际控制语言,声音大小要有度,语气的轻重缓急也要分明;要根据情节显示抑扬顿挫;要节奏感强,有板有眼,从容不迫,造成宛如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样的语言节奏美是一种能够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张又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四个统一”[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1):64-65.

[2]张圣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探究[J].职业,2013(5):114-116.

[3]胡群.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更加生动[J].教育艺术,2015(8):11.

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共) 篇9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历史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再现过去,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语言无味,那么历史课可能是呆板的读书课,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使学生丧失对历史课的兴趣。如果教师信口开河,那么历史课就变成了天花乱坠的吹牛课。因此,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只有注意了自己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才能让历史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历史课堂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历史课堂要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的事业 在历史课堂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要根据内容不同而随时调整不断变化,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于平缓,像老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速过快,就像发射机关枪,学生根本就听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一堂课40分钟,教师应该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语速,字字句句都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还要控制好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课堂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都用高音和强音,以为只这样才能 镇住学生,把课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可是讲课声音太大,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有的教师放低声音,循循善诱,叙事说理娓娓道来,时而激昂慷慨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凝重,带领学生在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历史空间自由驰骋,整堂课给学生以最美的教育享受。

二、用语准确用词严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分析历史背景时,必须“言之有史,言之有据”,来不得半点虚饰和造作,不可以为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而损害历史的本来面目准确严谨是历史教师语言的首位要求,否则会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 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秦国的国君,称为“秦王”;秦灭六国,嬴政称帝,这时的嬴政,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国”和“秦朝”“秦王”和“秦始皇”,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的错误。再如:有的教师由于历史概念模糊出现了这样的表达:“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就不确切,不符合历史实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处在“资本主义”时期,并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样的误区,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精练的语言是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上内容空泛,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必然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损课堂的质量如果教师用简明扼要、干净利索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这将大大提升课堂的效果,精练的语言历史课堂的点睛之笔。语言精炼的最大敌人就是说话重复和“打官腔”,这会使你的课堂蒙上一层尘雾,使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语言的精炼并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用语,使人听起来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相反却是教师能用准确、利索简单的语言把逻辑性强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讲解清楚,让学生获益匪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用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

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满历史课堂 古人用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历史,使我们人类得以生息繁衍教师在用语言进行历史再现时,如果只是几句干瘪的“书面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博大。教师应该通过有生命力的语言,把历史讲“活”,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听得见来克星顿的枪声,看得见《蒙娜丽莎》的微笑,触摸得着元朝军队的铁骑,感受得到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无奈。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描述慷慨激扬的讲解,会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历史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建筑,如果只用“工程浩大”一句话来概括,平淡、干瘪、没有感染力。教师如果这样讲: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如用来铺筑一条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可以绕地球三四周,学生就对长城的工程浩大便有了一个真切的感受,更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五、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点亮历史课堂

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内容多 线索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授方法欠佳的话,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再加上很多教师上课时把历史课变成了对一大堆历史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分析的固定模式,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油然而生。怎样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制造轻松的氛围,是点亮课堂,出奇制胜的好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用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接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在谈笑风生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乐观、全面地发展。如讲述中国古代史嘉靖皇帝时,为加强学生对这位无能皇帝的印象,教师一句:“嘉靖嘉靖,家家都干净”,就把当时老百姓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讲得淋漓尽致。这种谐音幽默法,使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点。

总之,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历史课堂尽显魅力!

上一篇:柳坪:力抓年终考核验收,促“后进村”整改提升下一篇:【我的校园美如画】·鹿湾小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