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2024-07-11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精选8篇)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1

高一B部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1、积极落实学校教研组、年级部的各项教学要求,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把好《导学案》编制的质量关,注重实用,讲究实效,主备人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集备时提设想和思路,所有成员集体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备课核心成员把关后才可以拿去油印。所有老师根据自身班型特点进行二次复备。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拼读、大声朗读、查阅字典、背诵、预习、复习、记笔记、规范书写和建立错题集等习惯。

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新学期初所有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介绍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本学科有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尽快适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注重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准备有计划、分阶段、多途径的开展。每月2个方法专题。如背诵单词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解答各种题型的方法,可以以书面形式,班、晨会形式(班主任帮助),板报形式等等。

4、根据高一新学生对高中学习很陌生的实际情况,更多的从情感教学入手,注意学生情绪变化,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们的学习、考试信心,充分保护部分学习能力较差学生们的脆弱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

5、加强“三本”(课堂笔记本、作文本和错题本)和《导学案》的管理和督查指导。每学完一单元后要定期检查整理和订正情况。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还要设立练字本,成立学生档案,坚持每天练习,定期检查展示,争取书写规范不丢分。

6、听力训练到位,注重听力解题技巧的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7、坚持听写、默写单词及重点句型,听写单词少吃多餐。每周听写三次,安排在有早读的当天,听写纸以单词拼写、词块及完成句子为主。定期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及时批改,反馈信息,以便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

8、每两周定期作文,做好批改工作。作文的批改可以运用合作模式在学生小组中先纠错,后由老师批阅,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习。作业本规范使用。设立书面表达作业纸,规范书写和阅后改错环节。整理不同类型的书面表达范文,让学生积累习作,作为资料可以一直使用到高三,同时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利于完善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2

一、教师话语输入的规范性

从二语习得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课堂话语汇聚着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各个层面的内容,也能很好地反映构词、句子、篇章、人际等结构特征,最能完美体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因此,教师话语本身就应该成为学习者语言信息的最理想输入。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必须是规范的,这种规范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层面的三个要素中:即语音规范、语法规范、语义规范。

教师语音的规范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一阶段是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语音学习最有优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发音器官和肌肉都没有定型,因而对语言极具敏感性,辨音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也敢于尝试,因此,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地道,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就准确地道。如果教师自身发音错误、语调不自然,学生也就习得了这种错误的发音和语调,不仅影响日后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将对单词拼写、识记、听力水平、阅读能力产生很大的阻挠。

英语教师的语音规范首先体现为单词发音的准确。单词的准确发音依赖于对音素的准确把握,这对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音素训练。但即使这样,许多教师说出来的英语听起来仍然不够自然、流畅,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使用诸如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省略等词汇衔接技巧,而倾向于发清楚每一个单词的音,说出来的英语也就生硬、不自然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会故意放慢语速,避免使用词际衔接技巧,这样的语音调整确实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师话语,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他们习得地道规范的语音。因此,教师应该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调整、循序渐进地展示地道、流畅、自然的发音,为学习者做好语音示范。

除了词汇发音的正确流畅,教师语音的规范性还包括能够正确利用词语的强调(重音)和语调变化来传递不同的思想情感。一句话用不同的重音模式和语调反映着说话人信息传递的重点和思想情感的不同。通常而言,说话人用升调表示疑问、不确定和意思未了,而用降调能表示确定、明确;一句话中的实词应该重读,虚词不重读。但这仅仅是句子重音和语调使用的一般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并非绝对。就拿句子的重音来说,说话者根据信息传递的需要重读某些虚词并不罕见。例如这句“My father is a worker.”正常应该重读的是“father”和“worker”这两个单词。但说话者如果重读了“my”,强调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别人的爸爸。如果重读“father”,说明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我妈妈。语调的使用更加复杂微妙:语调的变化可以显示说话者诸多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兴奋、烦躁、愤怒、冷漠、保留、惊奇、恳求、礼貌等。以人们日常交往经常挂在嘴边的“Thank you.”为例,如果使用降调表示的是真心的感谢,如果用升调,可能仅仅是客套。语音语调的复杂性需要学习者长期地观察、模仿和操练才能逐渐接近自然,教师课堂话语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理应成为最好的范例。

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学习内容本身应力求用词准确、句法规范。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话语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词汇错用、句法结构不正确的现象,像“Is your father have the same hobby with you?”这类词汇错用、句法不规范的语言错误在教师的话语中并不罕见。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师话语从性质上而言依然是中介语,属于成长中的语言,要求外语教师的语言达到像本族语者那样准确、地道是不现实的,有些无心之错或口误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教师话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用词、病句,不仅影响信息的正确性,而且还影响说话者的形象与身份,损害教师的权威性,其话语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或模仿的范例也就乏善可陈了。

二、语码转换的适度性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课堂的语码转换主要是指教师或学生用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第二语言或外语教与学的现象。针对“教师是否应该在语言课堂使用学生的母语”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反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者强调纯目的语课堂环境对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目标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为母语的使用会造成学习者的母语依赖,减少了学生可以获取目标语的有效输入,不利于其语言习得。相比起反对者的声音,提倡母语使用的声音似乎更有力一些,因为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二语或外语课堂回避母语的使用是不现实的。首先,多数语言教师发现用目的语解释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语言知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解释出来的东西学习者并不能准确理解,反而不如一句简单的母语翻译更加便捷有效。其次,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也发现,仅仅让学习者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而教师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提高可理解输入的质和量,弥补学习者因语言能力不足造成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1]。Atkinson就认为,母语使用作为一种巨大的学习资源有很多好处,例如节约时间,有效检验学生理解及管理课堂[2]。最后,不少学者认为,教师对母语的适度使用给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和吸收[3]。

随着语码转换在语言课堂中的普遍应用,须深入思考外语课堂母语使用的度及教师如何借助于母语来实现即时的教学目标。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综合相关成果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在我国英语课堂上教师适度使用汉语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母语使用的量受制于教师英语口语能力、授课类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但在任何情境下都应该遵循适度、节制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母语的使用不随意,不盲目,要根据现实需要来决定用还是不用。所谓节制,就是在必须使用汉语的时候也要言简意赅,确保课堂英语语境的连续性和真实性[1]。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应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不损害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追求目标语使用的最大化应成为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最后,英语课堂上的母语辅助功能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功能(下达教学指令、教学反馈及评价、实施课堂管理)、元语言功能(语言知识讲解)及翻译功能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实施三种功能中的哪一种功能,母语的作用都应该是辅助性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的话语应用都应尽可能遵守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原则。

三、教师话语语体的示范性

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合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言语行为的体式,即语体。按照英美等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体可以依据说话人的社会身份与使用场合的变化将语体划分为严肃、正式、普通、非正式、随便等变体,也可以因语言媒介的差异而分为口语体和书面体。语言使用者,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或外语,都要具备根据语境选择与之相对应语体的能力。一般说来,我们在使用母语交际的时候,由于长期浸染在母语的氛围中,能在不同程度上根据不同的语境自由转换语体。但作为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使用的机会和语境,语体的自如转换则是难点。而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和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语法,缺乏培养学习者语体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研究证实,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有书面语倾向,而书面语却又具有口语化倾向,这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阶段有关,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4],也与课堂中教师话语缺乏语体区分度的示范有关。下面是一位英语教师谈论她早上的一段经历,目的是复习过去时:

I got up at six this morning.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I rushed towards the bus stop to catch the bus to our school.However,on my way to the bus stop,I met a man 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

这段话在语法、时态上都没有问题,语义表达也很清晰,但作为一段口语叙述,第二句中的分词短语“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以及第三句中的定语从句“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并非口语语体,而是常见的书面语体。教师在课堂上对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使用的持续混乱对学生语体意识培养非常不利,势必造成学生语体使用的随意性。

作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并关注英语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异,并根据课堂语境灵活选择适合的语体。口语体与书面语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没有优劣之分,但因为应用语境的不同,二者在词汇、句型结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教师应该在课堂话语中根据说话的目的及场合灵活选择相应的词汇及句式。从词汇选择来看,口语用词简单,且多用俗词、俚语、时髦语(sweet talk,classy)、短语动词(stand for,put up with)、缩略词(wanna=want to,gonna=going to)、填补词(you see,you know)等,具有生动性、跳跃性、通俗易懂等特征;书面语并非即时产生,写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字斟句酌,因此,在用词方面经常用“大词”,以传递高雅、庄严、严肃等语体特征。在句式结构上,口语体比较松散、语序自由灵活甚至残缺不全,常用简单句、短句、省略句。书面语追求表达的严密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句子的语序比较固定,常使用复合句、短语状语(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

当然,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即使具备了语体意识,也不得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水平对话语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在语音和语速方面的调整仅仅改变了话语的清晰度,但教师在词汇及句型上的调整却改变了语体风格。一些研究发现,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词汇范围很窄,多为基本词汇,较少使用缩略词,在句型上的偏好却是完整、结构严谨的陈述句或祈使句,而很少使用从句。教师这种既非口语又非书面语的语体使用提高了其话语的可理解性,但也造成了学习者语体意识的淡薄。因此,教师的课堂话语应注意把握简化的程度与方法。例如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可对话语作更多程度的调整以增强可理解性。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师生问候、日常交流、互动反馈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口语语体的示范。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时,都倾向用结构完整的句子,如“You are very good.”“Your answer is right.”“You are not right.”等,这样的表述过于书面化,不仅削弱了反馈语的力量,而且拉远了师生关系。在与学生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彼此已经非常熟悉,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口语色彩浓厚的省略句或短句“Good!”“Well done!”“Almost right!”等简洁有力的话语来增强反馈的力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更好地进行了语体示范。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不仅仅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英语语言知识再现的本体,它的学科特性是由外语教学的性质和我国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做到遵循话语规律,增强话语修养,合理、熟练地驾驭课堂话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科特性,是所有外语教师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外语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应该持续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秀.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

[2]1.Atkinson,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7(4).

[3]Harbord,J.The use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J].EFL Journal,1992(6).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学科特性 规范性 语码转换的适度性 语体示范性

教师课堂话语(teacher discourse)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对于非语言学科而言,教师课堂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工具,主要用来阐释学科的理论,其本身并不是教学目的。而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既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媒介,还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模仿的目的语。目前,我国教师课堂话语研究大多集中于师生交互的方式、课堂提问及反馈方式等方面,对外语教师话语的特殊性即学科特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对教师话语学科特性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外语教师提升语言使用的意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课堂话语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提高其作为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质量。为此,本文借鉴英语语言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学科特性。

一、教师话语输入的规范性

从二语习得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课堂话语汇聚着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各个层面的内容,也能很好地反映构词、句子、篇章、人际等结构特征,最能完美体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因此,教师话语本身就应该成为学习者语言信息的最理想输入。这就意味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必须是规范的,这种规范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层面的三个要素中:即语音规范、语法规范、语义规范。

教师语音的规范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一阶段是儿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语音学习最有优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发音器官和肌肉都没有定型,因而对语言极具敏感性,辨音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也敢于尝试,因此,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地道,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就准确地道。如果教师自身发音错误、语调不自然,学生也就习得了这种错误的发音和语调,不仅影响日后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将对单词拼写、识记、听力水平、阅读能力产生很大的阻挠。

英语教师的语音规范首先体现为单词发音的准确。单词的准确发音依赖于对音素的准确把握,这对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音素训练。但即使这样,许多教师说出来的英语听起来仍然不够自然、流畅,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使用诸如连读、同化、失去爆破、省略等词汇衔接技巧,而倾向于发清楚每一个单词的音,说出来的英语也就生硬、不自然了。还有一些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会故意放慢语速,避免使用词际衔接技巧,这样的语音调整确实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教师话语,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他们习得地道规范的语音。因此,教师应该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调整、循序渐进地展示地道、流畅、自然的发音,为学习者做好语音示范。

除了词汇发音的正确流畅,教师语音的规范性还包括能够正确利用词语的强调(重音)和语调变化来传递不同的思想情感。一句话用不同的重音模式和语调反映着说话人信息传递的重点和思想情感的不同。通常而言,说话人用升调表示疑问、不确定和意思未了,而用降调能表示确定、明确;一句话中的实词应该重读,虚词不重读。但这仅仅是句子重音和语调使用的一般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并非绝对。就拿句子的重音来说,说话者根据信息传递的需要重读某些虚词并不罕见。例如这句“My father is a worker.”正常应该重读的是“father”和“worker”这两个单词。但说话者如果重读了“my”,强调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别人的爸爸。如果重读“father”,说明的是我爸爸是工人,不是我妈妈。语调的使用更加复杂微妙:语调的变化可以显示说话者诸多不同的情感和态度:兴奋、烦躁、愤怒、冷漠、保留、惊奇、恳求、礼貌等。以人们日常交往经常挂在嘴边的“Thank you.”为例,如果使用降调表示的是真心的感谢,如果用升调,可能仅仅是客套。语音语调的复杂性需要学习者长期地观察、模仿和操练才能逐渐接近自然,教师课堂话语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理应成为最好的范例。

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作为学习内容本身应力求用词准确、句法规范。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话语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词汇错用、句法结构不正确的现象,像“Is your father have the same hobby with you?”这类词汇错用、句法不规范的语言错误在教师的话语中并不罕见。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师话语从性质上而言依然是中介语,属于成长中的语言,要求外语教师的语言达到像本族语者那样准确、地道是不现实的,有些无心之错或口误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教师话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用词、病句,不仅影响信息的正确性,而且还影响说话者的形象与身份,损害教师的权威性,其话语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或模仿的范例也就乏善可陈了。

二、语码转换的适度性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课堂的语码转换主要是指教师或学生用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第二语言或外语教与学的现象。针对“教师是否应该在语言课堂使用学生的母语”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反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者强调纯目的语课堂环境对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目标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为母语的使用会造成学习者的母语依赖,减少了学生可以获取目标语的有效输入,不利于其语言习得。相比起反对者的声音,提倡母语使用的声音似乎更有力一些,因为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二语或外语课堂回避母语的使用是不现实的。首先,多数语言教师发现用目的语解释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语言知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解释出来的东西学习者并不能准确理解,反而不如一句简单的母语翻译更加便捷有效。其次,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也发现,仅仅让学习者置身于目标语言输入环境并不能完全保证目标语言的习得和内化,而教师适当使用母语可以提高可理解输入的质和量,弥补学习者因语言能力不足造成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1]。Atkinson就认为,母语使用作为一种巨大的学习资源有很多好处,例如节约时间,有效检验学生理解及管理课堂[2]。最后,不少学者认为,教师对母语的适度使用给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所有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和吸收[3]。

随着语码转换在语言课堂中的普遍应用,须深入思考外语课堂母语使用的度及教师如何借助于母语来实现即时的教学目标。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综合相关成果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在我国英语课堂上教师适度使用汉语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母语使用的量受制于教师英语口语能力、授课类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但在任何情境下都应该遵循适度、节制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母语的使用不随意,不盲目,要根据现实需要来决定用还是不用。所谓节制,就是在必须使用汉语的时候也要言简意赅,确保课堂英语语境的连续性和真实性[1]。其次,教师课堂上的母语使用量应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不损害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追求目标语使用的最大化应成为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最后,英语课堂上的母语辅助功能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功能(下达教学指令、教学反馈及评价、实施课堂管理)、元语言功能(语言知识讲解)及翻译功能等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实施三种功能中的哪一种功能,母语的作用都应该是辅助性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的话语应用都应尽可能遵守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原则。

三、教师话语语体的示范性

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根据使用场合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言语行为的体式,即语体。按照英美等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体可以依据说话人的社会身份与使用场合的变化将语体划分为严肃、正式、普通、非正式、随便等变体,也可以因语言媒介的差异而分为口语体和书面体。语言使用者,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或外语,都要具备根据语境选择与之相对应语体的能力。一般说来,我们在使用母语交际的时候,由于长期浸染在母语的氛围中,能在不同程度上根据不同的语境自由转换语体。但作为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使用的机会和语境,语体的自如转换则是难点。而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和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语法,缺乏培养学习者语体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研究证实,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有书面语倾向,而书面语却又具有口语化倾向,这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阶段有关,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4],也与课堂中教师话语缺乏语体区分度的示范有关。下面是一位英语教师谈论她早上的一段经历,目的是复习过去时:

I got up at six this morning.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I rushed towards the bus stop to catch the bus to our school.However,on my way to the bus stop,I met a man 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

这段话在语法、时态上都没有问题,语义表达也很清晰,但作为一段口语叙述,第二句中的分词短语“After having my breakfast”以及第三句中的定语从句“who stopped me to ask for some money”并非口语语体,而是常见的书面语体。教师在课堂上对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使用的持续混乱对学生语体意识培养非常不利,势必造成学生语体使用的随意性。

作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并关注英语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差异,并根据课堂语境灵活选择适合的语体。口语体与书面语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没有优劣之分,但因为应用语境的不同,二者在词汇、句型结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教师应该在课堂话语中根据说话的目的及场合灵活选择相应的词汇及句式。从词汇选择来看,口语用词简单,且多用俗词、俚语、时髦语(sweet talk,classy)、短语动词( stand for,put up with)、缩略词(wanna=want to,gonna=going to)、填补词(you see,you know)等,具有生动性、跳跃性、通俗易懂等特征;书面语并非即时产生,写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字斟句酌,因此,在用词方面经常用“大词”,以传递高雅、庄严、严肃等语体特征。在句式结构上,口语体比较松散、语序自由灵活甚至残缺不全,常用简单句、短句、省略句。书面语追求表达的严密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句子的语序比较固定,常使用复合句、短语状语(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

当然,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即使具备了语体意识,也不得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水平对话语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在语音和语速方面的调整仅仅改变了话语的清晰度,但教师在词汇及句型上的调整却改变了语体风格。一些研究发现,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词汇范围很窄,多为基本词汇,较少使用缩略词,在句型上的偏好却是完整、结构严谨的陈述句或祈使句,而很少使用从句。教师这种既非口语又非书面语的语体使用提高了其话语的可理解性,但也造成了学习者语体意识的淡薄。因此,教师的课堂话语应注意把握简化的程度与方法。例如在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可对话语作更多程度的调整以增强可理解性。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师生问候、日常交流、互动反馈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口语语体的示范。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时,都倾向用结构完整的句子,如“You are very good.”“Your answer is right.”“You are not right.”等,这样的表述过于书面化,不仅削弱了反馈语的力量,而且拉远了师生关系。在与学生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彼此已经非常熟悉,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口语色彩浓厚的省略句或短句“Good!”“Well done!”“Almost right!”等简洁有力的话语来增强反馈的力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更好地进行了语体示范。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不仅仅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还是英语语言知识再现的本体,它的学科特性是由外语教学的性质和我国英语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做到遵循话语规律,增强话语修养,合理、熟练地驾驭课堂话语,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科特性,是所有外语教师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外语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应该持续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秀.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母语使用情况的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

[2] 1.Atkinson,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7(4).

[3] Harbord,J.The use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J].EFL Journal,1992(6).

[4] 文秋芳,丁言仁.中国大学生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

[作者:李秀(1972-),女,江苏赣榆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4

(必修模块)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是“内容标准”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分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化学1 主题

内容标准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 知识内容

(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认知 目标 A B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主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

A 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

物质的一门科学

B(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

通过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事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有题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1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 质。认 识 化 学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科 量的基本单位,能用学 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运用以实验 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 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 验、分离、提纯和溶 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性质的关系

(5)化学变化的本质

(6)物质的量、摩尔、阿

伏加德罗常数

(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

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8)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

(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

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0)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方法

(11)物质的检验

(1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溶液

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B

B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 质量、摩尔质量、微粒数、B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 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 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 的化学计算,从中体会定 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 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暂不作要求。

B 通过认识实验、假 说、模型、比较、分类等 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 化学学习的作用,引导学 生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 质的基本思路。

B 结合具体物质的性

质和用途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B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B 注重化学实验基本B 操作技能训练。

B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

步学会Cl-、Ag+、SO-

42、CO2-

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 见的分散系。

主 题 3.根据生产、生活中3 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 验探究,了解钠、铝、常 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见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无 质,能列举合金材料机 的重要应用。物

其应(14)实验安全与实验工

作习惯

(15)实验基本能力

(16)实验方法(17)物质的分类和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18)胶体、丁达尔现象

(19)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20)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颜色、状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

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

B 引导学生树立实验 安全意识,识别常见化学 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 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 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B 让学生独立或合作 完成实验,学会记录实验 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 告。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交 流,学会合作与分享。

B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实验方案设

计、实验条件控制、现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知道它们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 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常见 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 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离 子反应)。教学中注意初 高中衔接和知识的逐步A 完善。

通过比较分散质粒 子的大小来区别溶液、胶 体和浊液;通过列举生活 中常见的胶体,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应用。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B 的主要性质的教学中,注C 意归纳、比较,让学生体 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A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B(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C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钠 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间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与酸反应、热稳定性)(21)镁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22)铝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3)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24)铁的物理性质和用

(25)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Fe与Cl2、H+、Cu2+的反应,Fe3+与Fe、Cu的反应,Fe2+与Cl2的反应)(26)铜的物理性质

(27)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28)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29)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0)离子反应

(31)氧化还原反应

B C

B C

A C

C

B C

A A B B B

B 的转化,铝的性质,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等。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合金在生产、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例如:钠与硫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暂不作要求;不要用水解原理解释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要拓展到定量角度进行讨论等等。

通过实验事实引导学生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学会正确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得失电子守恒在化

(32)氯气

6.通过实验了解氯、物理性质和用途 氮、硫、硅等非金属化学性质[与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钠、氢气、水、碱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溶液(氢氧化钙或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氢氧化钠)的反应] 环境的影响。(33)次氯酸的漂白性(34)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及颜色,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比较)(35)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36)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氨的化学性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分解)

铵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铵盐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碱反应)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应,分解反应,钝化;稀硝酸与铜的反应)(37)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8)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 质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 质(与氧气、水的 反应,漂白性)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硫酸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学计算的应用、氧化还原 反应类型判断、氧化还原 反应的配平方法等内容B 暂不作要求。

C 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 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 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B 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B 法和基本思路。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C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 究氯气的性质,探究二氧 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探 究氨及铵盐的性质,探究B 硝酸的氧化性。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C 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铵态氮 肥;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B 酸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C 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认识由二氧化硫生 产硫酸的反应原理。了解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B 治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C 资料,了解硅及其化合物 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 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玻B 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 产品的用途。

C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 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 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 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B 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 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B 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C

C B C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与铜、木炭的反应,钝化)

(39)不同价态硫元素间

的转化

(40)硅的物理性质和用

(41)二氧化硅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C B

B C

A

主 题 内容标准

1.知道元素、核素的 涵义。

主 题 1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 的排布。物 质 结 构 基 础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焦炭的反应)(42)硅酸盐(玻璃、水

泥和陶瓷)

学习要求

知识内容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4)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6)周期和族(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化学2

认知教学建议

目标

B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能说出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内容的深广度,例如:利用同位素的丰度进行的有关计算等不作要求。B

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结构知识基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

B 以多种探究活动形 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B

期律,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A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B 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A

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要求学生能以第3周

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 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 应用。

主题2 化学反应与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能烧效率、开发高能清量 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8)化学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12)同分异构现象

(1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1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5)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6)原电池(17)电池的应用

(18)提高燃料的燃烧

效率

(19)开发高能清洁燃

料的重要性

(20)研制新型电池的

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以IA、VIIA族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说出1~18号元素及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 教学中注意比较化B 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B

涵义,引导学生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读懂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键长、键能、键角、金属键以及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

B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

具,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A

要求能写出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暂不作要求。

A 通过实验、简单计算 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键的 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实质。

A 反应热、焓变、盖斯 定律等暂不作要求。

A A 通过制作简易原电A

池实验,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总反应式、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暂不作要求。

A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 关注能源问题。A

A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主利用的意义,了解甲题烷、乙烯、苯等的主3 要性质,认识乙烯、化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学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与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21)化学反应速率(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23)可逆反应

(24)化学平衡

(25)烃、烷烃

(26)甲烷的结构

(27)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28)乙烯的结构

(29)乙烯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

反应、加成反应)和用途

(30)苯的结构

(31)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32)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

(33)煤的干馏

(34)乙醇的结构

(35)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和用途

(36)乙酸的结构(37)乙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酯化反应)和用途

(38)酯和油脂(乙酸

乙酯或油脂的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

(39)糖类的组成、分

(40)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41)淀粉的水解(42)蛋白质的组成(43)蛋白质的性质[盐

析、变性(凝聚

A 教学中注意帮助学A 生建立化学反应速率、可 逆反应、化学平衡等概 念。通过温度、催化剂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 验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化A 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A

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暂不作要求。

A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A 具,分析甲烷、乙烯、苯B 的分子结构特点,并通过 实验探究认识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根据A 性质了解它们的重要用B 途,让学生体会学习有机 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A 乙烯、氯乙烯、苯、苯的B 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 重要作用和化石燃料综 合利用的意义。

A

乙炔的相关知识暂 不作要求。教学中还应注A 意避免对烷烃、烯烃、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A 教学中注意以乙醇、B 乙酸为例,引导学生了解 有机物结构特征决定性 质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A 般方法和思路。

B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A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 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 性质,乙酸乙酯或油脂的A 水解,葡萄糖与新制氢氧 化铜的反应,蛋白质的性A 质。

引导学生认识乙醇、A 乙酸、糖类、油脂、蛋白A 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

官能团、卤代烃、酚、醛等内容暂不作要求。教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或聚沉)]

(44)高分子材料(塑

料、橡胶、纤维)(45)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

(46)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镁的提取)

(47)酸雨的防治

(48)合成新物质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49)绿色化学

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对醇类、羧酸、脂类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A 要求学生能列举一 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A 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缩聚反应暂不作要求。B 结合有关元素化合

物知识的教学,了解从海水提取氯、溴、镁的工艺流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相关小论文,展示交流。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A

结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教学认识酸雨的形成、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酸雨防治的化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A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 会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A

造新物质,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法 篇5

2012年12月19日,我来到张家口市宝丰街小学,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张家口市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法”。听了崔利宝老师的两节展示课和教学法讲座《探寻英语教学的本真———“五维六步”教学法解读》。

一、谈听课

第一节展示课是冀教版第七册《Lesson 25 Chirstmas》。崔老师积极创设了与festival有关的语言环境,先让学生说出你最喜欢的中国的节日,这样就打开的学生的话匣子,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西方的重要节日Chirstmas。紧接着让学生说出你想知道关于圣诞节的哪些知识,然后切入主题开始讲解关于圣诞节的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做一个关于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练习。为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一起唱了圣诞颂歌。最后是学生亲手制作圣诞贺卡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课后作业是My

Favourite Holiday,相信学生一定会把这次小练比完成的相当出色。

第二节展示课是EEC五年级《Lesson 7 What Is He Wearing?》 本节课先一首英语歌《What Are You Wearing?》进行热身,接着创设情景观看fashion show情景,复习学过的的词汇,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把语言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本节课以“服装展示秀”这一情景做为主线,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感知语言、运用语言。教授新单词wear,通过已经学过的单词bear进行教授将b改为w就是wear现在分词为wearing,在真实的语境中引入本文What is he wearing?然后进行游戏I say and you guess。Who is he/she?并且对文本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文本交际中操练语言项目,体现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学以致用教师创设了寻人这样一个话题,突出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这两节课给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后者更为重要。

2、听说读写涉及到每节课堂教学中。

3、英语教学贯穿始终,几乎没有汉语。

4、竞争意识的加强。把学生分为两组,以竞争的形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鼓励式的教学,虽然学生有的地方表达的不够准确,但我们在帮助他们改正的同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只要勇敢的表达就是好样的。

二、谈讲座

教学法讲座《探寻英语教学的本真———“五维六步”教学法解读》,主要设计了两个部分英语教学的五个维度和六个环节。五个维度分别是 语言兴趣、语言输入、语言思维、语言情感、语言积淀,六个环节是激趣导学、情景切入、语用操练、语篇补给、迁移拓展、评价跟进。崔利宝老师结合五维六步法和两节展示课为我们详细的剖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6

模块三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设计试题 一. 选择题

1.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由多项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和_______。

A.教学的安排

B.教学的思考

C.教学的评价

D.教学的策略(C 2.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教学设计的依据一般可有教学理论、学生特点、教师经验和________。

A.教学实际需要

B.教学目的C.教学要求

D.教学内容(A 3._______是确定教学问题、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总目标的先导,它是我们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的第一步。

A.教学内容分析

B.学习需要分析

C教学方法分析

D.学生基础分析(B 4.学生特征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学习准备分析和________。A.学生知识分析

B.学生技能分析

C学习风格分析.D.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分析(C 5._______的目的是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评定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试。

A诱导行为.B.评定行为

C.提供反馈

D.学习指导(B 6.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其次,要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最后,________。确定教学目标分类.A.确定教学内容B.确定教学方法C确定教学时间.D确定教学目标分类.(D 7.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_______。A.计算性知识

B.概括性知识

C.总结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D 8._________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A教学方法设计

B.教学时间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A 9.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________,既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导、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A系统性.B创造性.C.操作性

D.指导性(D 10.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明确的教学实践指向。这一点体现了教学设计的________。A.创造性

B具体性.C操作性.D.实践性(C 二.是非题

1.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2.教学设计的各种方案,我们称之为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成品就是教学模式。

()3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4.教学设计所关注的是使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它并不强调教学实践的自由和教学创造性。

()5.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所以,离开了教学活动的现实需要,也就不存在教学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并不重要,有些情况下可以省略。()7.课堂教学效果是看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和量,教学时间利用得是否合理有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

()8.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指的是学习内容分析。

()9.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精要。

()10.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三.填空题

1.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______,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2.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______,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设想都反映在教学设计中。

3.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实际教学活动的______,如同演员上台表演节目一样,在正式演出前,都要经过多次的排练。______是确定教学问题、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总目标的先导,它是我们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的第一步。

5.所谓______,是指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及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适合性的分析。

6.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内容、方法、措施、时间、评价等。7.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分析______。

8.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都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指导与参考。

9.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再选择、再组织、_______,这样才能符合教学的实际。

10.策略性知识分为一般与高级两种,前者主要是一般学习活动的策略性知识,如调控注意的策略、记忆策略和提取策略等,后者主要指--------知识。

11.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我们这里讲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既是指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安排,又是指课堂教学中各______ 的使用。

12.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扬长避短,_______,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根本目的。13.课堂教学效果是看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和量,_______利用得是否合理有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14.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教学活动的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教学是否达成了_______等等。

15.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阐述主体,从关注_______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四.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3.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分析学习者的需要,什么是分析学习者的需要? 4.构建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5.简答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

1.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3.试论述教学设计的内容? 4.请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5.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安排教学活动过程 操作题:

1、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关要求,以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为例,设计一个本单元的课堂教学目标。

2、任务型教学方式,结合实际,设计出一个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步骤。

3、以名词性从句为例,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语法教学的主要过程。

模块三 教学设计

答案:

一、1—5 CABCB 6—10 DDADC

二、Ⅹ 2√ 3√ 4Ⅹ 5√ 6Ⅹ 7√ 8Ⅹ 9√ 10√

三、1教学目标2教学预案3预演4学习需要分析5教学目标6教学目标7教材内容8过程与方法9再加工10创造性思维策略11媒体12优化组合13教学时间14预期目标15学生的学习四

1.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 2.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教学设计的依据一般可有以下一些:

(一)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

(二)学生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

(三)教学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是为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提供行动方案。

(四)教师经验

3.了解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状态等;分析学习者从初始状态到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距离,其间学习者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设计者还要通过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论证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解决了教学设计是否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行的问题。.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精要。(1)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引入,新课讲解、知识应用、反馈练习。2)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即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处理教材,选择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互动过程。(3)表述每一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安排,以及这样的依据和预期效果。(4)科学分配和利用课堂教学时间。(5)设计习题。课堂练习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设计一定要准确,既要体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5.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由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系统,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基本依据;同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1、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教学设计有别于教学计划和传统的教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编写形式上。教案(是课时教学计划)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它的编写呈现单向、线性状态。教学设计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完善人格。教学过程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形态。它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行进的。

(2)在编写内容上。教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学媒体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教案主要考虑的是“教”的方案,而不是“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则相当关注“学”的方案。教学设计对“学”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自我学习效果。另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教学效果,这一点教案是赶不上的。

(3)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两者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目标陈述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教案中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以教材教法为中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只考虑知识技能。教学设计则有较大的变化,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和学生为阐述主体,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4)在出发点上。教案往往只从教材或教师设想的问题出发,比如定语从句,主要是解释其定义、结构、功能等,较少从学生掌握该语言现象时会出现哪些问题来考虑教学的。教学设计却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来设计教学的。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的语言现象,新事实的矛盾,教师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有所悟。在分析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并设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设计语言运用形式等等。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种提高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方法。但这种自主发现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的语言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追问,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的语言现象的不和谐之处,采用启发式去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2、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教学活动的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教学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等等。

教学评价应依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而进行设计和实施。一般而言,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要有“准备性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习者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是否具备了必要的起点行为和基本技能,以便采取一些必要的补救措施;在教学活动实施中,要设计并实施“形成性评价”,以此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以便鼓励强化,或寻求原因与对策;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要设计并实施“总结性评价”,以便评定学生学习的成绩,并对整个教学作出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课堂提问、讨论、练习,有各种测验、考试、情境测试,还有实验、实践、任务完成,等等。教师采用什么评价方法,运用何种评价手段,应根据评价的目标、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而全面、及时、客观、公正应是设计教学评价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3、试论述教学设计的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是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安排。显而易见,课堂教学设计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并对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它以评价反馈为手段来检验实施的效果。一般说来,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措施、时间、评价等。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由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系统,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基本依据;同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其次,要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最后,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这些内容的呈现或表述的过程。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样才能符合教学的实际。有效地识别不同类型的知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方面。三)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我们这里讲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既是指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安排,又是指课堂教学中各媒体的使用。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标准,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进行选择;其次要多了解和熟悉有关的教学方法,以便供自己比较和选择,同时,又可交叉或结合使用。四)教学时间设计

课堂教学效果是看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和量,教学时间利用得是否合理有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和使用是依据不同类型课的结构确定的,而课的结构中的各部分时间的确定又是以学生注意力集中长短、信息接收能力大小等心理因素为依据的。所以,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应充分考虑课的结构的安排和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教学活动的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教学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等等。

4、请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适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也可以是对课外活动的设计安排;既可以是对一堂课的设计安排,也可以是对一门学科、一个单元的设计安排。但就设计的基本程序而言,大致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1.分析学习者的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状态等;分析学习者从初始状态到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距离,其间学习者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设计者还要通过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论证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解决了教学设计是否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行的问题。2.确定教学目标在了解与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和细化,直至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程度。3.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教材的整体内容、单元内容以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类型,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细化陈述。第二,分析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即把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一步步地细化下去,直到成为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为止,并从中找到学生在教学目标中的原始水平,确定其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别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分析,选择要进行教学的学习内容。第四,评价已选择的教学内容。4.考虑教学策略考虑教学策略就是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具体地安排教学活动的环节以及教学媒体的选用。考虑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5.构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精要。6.设计评价过程考虑用何种形式对教学的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并同时考虑对教学设计方案本身的评估。

5、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安排教学活动过程

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促使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心理行为变化。学校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外部条件,因此,只有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加涅经多年的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提出了教学活动的九个环节,即引导注意、告诉学生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九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可以构成教学的一般过程。它是各类学习所共有的,对各类学习都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各类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下面分别给予介绍。(1)引起注意这是教师用来唤起和控制学生注意的活动,起保证学生接受刺激和学习行为发生的作用。一般方法有: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改变语言声调,运用体态语言等。(2)告诉学生目标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期望。(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在对新的内容学习前,教师可指出学习新的内容所需具备的先决知识和技能,以刺激学生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回忆;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这样能使学生有可能充分利用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合适的观念来同化新知识。(4)呈示刺激材料

当学生已作好学习准备时,应向学生呈示教材内容。在呈示教材内容时,应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呈示方式。(5)提供学习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组织好所接受的信息,教师要通过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提示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学生去寻求答案,掌握新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当然,提供学习指导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过多的指导会使理解快的学生厌烦,而过少的指导又可能使领会慢的学生失去学习信心。(6)诱导行为

这是促进学生作出反应的活动,也就是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有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采用某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肯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7)提供反馈 在学生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这就是提供反馈的活动。通过信息反馈,学生能了解自己的理解和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提供反馈的目的是促进与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提供反馈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8)评定行为 评定行为的目的是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评定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试。(9)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7

关键词: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教学反思技能

一、引言

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 (亦称师范职业技能) 是有关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技能的别称, 是英语学科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互动与应用) 中的主要内容载体。英语学科教师教育技能主要涵盖: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等模块。其中教学反思技能是诸多技能模块中关乎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技能。在英语专业 (教师教育方向)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加强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有益于学生客观评价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学科教学技能应用与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培养与提升以及对在职期间的学科教育教学专业化有效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二、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及其理论内涵

国外有关反思性思维和反思教学最早源于杜威 (1993) , 他认为, 反思性思维既包括引起思维的疑惑问题或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 又包括探究的活动和解决疑惑的实际方法, 它能够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绪, 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景”。也就是说, 在反省前, 处于迷惑、困难和纷乱中, 这时, 提出疑问, 并通过思维来解答疑问, 而在反省后, 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与愉快的直接经验。”

反思教学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 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杜威把反思性教学界定为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 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的、持续的和仔细的考虑行为。杜威认为, 每一所学校都存在着一种或更多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或行为方式。在这种环境里, 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以一种无问题的方式构成的, 并成为学习和实践其他行为的障碍。而反思性教学使教师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 使教师的行动具有预见性并按照目的去计划执行, 能够使教师的行动更加深思熟虑。

三、英语师范生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外语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 教育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反思性实践是指教师在解决问题, 做出决定和进行复杂思考自我反思的过程, 它是一种能够改进传统方法上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发展中, 通过反思学到的知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不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 也是对教师自身思考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 无论何种层次何种形式的反思, 都是对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思考、提炼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使个别教师在其职责全范围内, 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建的行家的工具。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因此, 探寻促进师范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有效途径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 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反思技能培养的有效策略

1.重视教学前的反思, 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 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师范生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 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 立足学习者的需要, 做到有备而教。

2.强化教学中的反思, 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 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 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轻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 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 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 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使得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 教师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的课程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小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这也是顺应英语教育的发展潮流。但是,由于小学英语课程开设不久,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目前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本文就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一些探讨,发表一些意见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要具备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1.富有爱心,关心学生。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但是经常也会犯一些错误,例如上课吃东西、讲话、玩东西或者故意做一些小动作,这可能会引起老师的生气。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真心真意的关爱自己的学生,要富有爱心,关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来感化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教育,热爱学习,快乐成长。

2.放低姿态,友好相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像以前一样,感觉自己是老师,喜欢端着架子,这样就不能和学生获得友好相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就是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获得学生的支持,才能使得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帮助学生学到新知识。

3.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肯定要掌握教育学的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懂得如何去备课、教学、布置作业等,合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这样便于在教学中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他们的特点,合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课程文化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多努力,掌握很多丰富的文化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

4.具备英语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能够将课上好。这就需要能在课前认真备课,具有将教材“吃透”的能力,对于教学内容能够分清难点和重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不仅要做好课堂组织工作,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要求思路清晰,气氛热烈,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还要善于给予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

1.英语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这样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自己本身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具有过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交流、阅读、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欧美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欧美国家姓名的特点、人际关系、体态语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英语。

2.了解各种教学流派以及教学方法。目前,对于英语的教学方法是非常的多,如口语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等,英语教师应该了解这些方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长处与不足。同时,还要了解我国英语的教学模式,如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帮助学生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还需要了解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学习英语的机构和流派,例如我国的“疯狂英语”,新东方少儿英语,牛津版的少儿英语等这些英语的教学流派,帮助学生分清他们的特点和优劣。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灵活运用要日常的教学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介一些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快的进步。

3.过硬的教学技能。小学英语教师要想将英语课程教好,必须要有针对小学生的教学特点,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首先就是要能做到正确的发音。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要想学生能够说好,肯定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这是英语口语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标准的国际发音,教会小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口语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中要学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一些比较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课堂上教课的时候,利用简笔画的方式,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画在黑板上,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英文儿童歌曲或是游戏表演,教会学生表演、演唱,这样就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还需要英语教师有合理的板书能力。教师在黑板上的绘画、书写应该要美观、整洁、清晰,这样便于学生能够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

结论: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即使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过硬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得到提高和进步。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也应该得到认真对待,给予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余颖.浅谈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224-226.

[2]张亚军.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能力论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8:130-131.

上一篇:塔里木钻井井控考试题2004-002(高级)下一篇:写女孩外貌的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