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教学法(精选12篇)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技能迁移能力、职业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既是适应世界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也是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行为控制能力, 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针对的是中职外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在侧重点上的偏失, 将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与学生学习和学科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指导, 建构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程式和认知规则, 实现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为发展中职英语课程和教学模式提供可借鉴与推广的模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有效学习策略, 挖掘学生英语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 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并通过学习策略训练和学习策略指导,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拓宽了学生视野, 为日后学生涉足社会满足对外语的需求。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 本着实用、够用、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需求为原则, 强调在日常与职业场境下的“实用”与“够用”, 满足生活、职业需要。选用或编写符合学生知识实际教材, 开发中英语教学课程。
2. 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初步的实践与推广。
(二) 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7级会计专业全体学生 (共五个班) 。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以英语学科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为对象, 开展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研究,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
1. 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分析法。
(1) 文献法。收集、整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确保课题研究的准确导向。
(2) 调查研究法。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调查, 深入了解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并在学生学习心理检测和学习策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实践建构阶段, 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实验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档案记录法。
(1) 个案分析法。选择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 分析个性特征、个性与共性的区别和联系。
(2) 实验观察法。在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 分析实际效果。
(3) 行动研究法。 (同上)
(4) 档案记录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活动情况, 及时记录、分类归档、分析比较, 以文档形式体现研究过程和研究实效。
3. 成果总结阶段, 主要采用实践检验法、经验总结法。
(1) 实践检验法。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修正、补充和完善。
(2) 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资料和实验效果,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 形成科学的、前瞻的、可操作的、有推广价值的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
(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1. 课题研究指导原则。
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必须坚持为专业服务, 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坚持实用性;面对全体学生, 让学生学得进, 跟得上、学得开心、学得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 对学生提出基本法则, 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 课题研究的具体原则。
(1) 系统性原则。加强分析、训练和指导的系统化要求。
(2) 针对性原则。对专业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训练、指导, 这是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指导的根本原则。
(3) 实践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指导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 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4) 实用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改良不正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自主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 必须指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 研究步骤及时间分布
1. 明确构建课程目的和课程教材2008年2月25日
2.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材2008年3月5月
3. 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兄弟学校的教研、教学和教学改革2008年4月15日
4. 研究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4月17日至6月2日
5. 研究典型教学实例2008年6月3日至7月5日
6. 形成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9月
7. 实施与推广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9月至12月
8. 编写相关材料及时分析、总结经验2008年3月2日至2009年1月2日
9. 整理成果、撰写论文, 撰写结题报告2008年10月3日至2009年2月20日
1 0. 接受课题鉴定组结题鉴定2009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六) 人员分工
1. 林志刚、云浮市中专学校副校长, 陈志培、学校教研室主任本课题顾问, 负责本课题的总体构思。
2. 卢炳文、云浮市中专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 本课题组组长, 贯切执行本课题的总体构思, 并制定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原则、方案。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上的培训和业务上的指导。负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黎玉芳 (基础部主任、英语讲师) 、彭华荣 (英语高级讲师) , 本课题组副组长, 收集整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4. 本教研组老师负责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编写工作。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 开设课题研究课、公开课等, 最后形成课堂教学详案并作典型案例分析。
三、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启示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低而且参差不齐,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 结合学生实际,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只有以学生为中心, 才能有效地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 通过学习心理过程和学习策略的分析研究, 为学习策略训练和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和启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 才能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的分析和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 发展教师的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一) 只有在学生学习心理检测和学习策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有效地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
(二) 选择各类学习策略的典型个案 (学生、事件等) 为对象, 分析个性特征、个性与共性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 分析实际效果。
(三) 将研究的初步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修正、补充和完善。形成科学的、前瞻的、可操作的、有推广价值的学习策略指导与训练的程式, 及认知规则。
(四) 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 对学生提出基本法则, 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准则。
(五) 加强分析、训练和指导的系统化, 对不同学科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训练、指导, 这是学习策略指导的根本原则。
(六)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必须进行方法训练, 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
(七)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 改良不正方法, 养成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困难与问题
我们虽然在开展了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研究实效不够理想, 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 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解决。例如, 我们教师开展英语研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种种原因, 编写的相关材料、形成课堂教学教案和典型案例分析的质量也不高, 整理成果、撰写的论文也不理想。同时, 现行教材与教学实际不能相互函接的问题, 教材与专业实际不函接的问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与专业科要求的不适应;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与学生和专业科的配置不足的问题;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缺乏所需的文献、资料、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等等的困难与问题。
参考文献
[1]Gu Yueguo.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1-836.Gu Yueguo.
[2]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5, 17—44.
[3]Shelagh Rixon, Annmaria Pinter.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003, 23~32.
[4]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2006, 337—350.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2
时间飞逝,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我们无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期待。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努力钻研、潜心教改。英语的基础教学是新生事物,每一节课,我们都经过研讨、深思熟虑,寻找最佳的授课方式,以便学生易于接受。常常是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才觉得心情舒畅。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从兴趣培养开始。英语教学完全是兴趣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准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利用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坚持营造宽松的英语教学氛围。大胆和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也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有利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激励肯定的语言对待学生,尽可能地表扬和赞扬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做,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有效的学习英语。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每周二、四中午大课间时间集中以各种形式练习英语,学生以愉快的英文歌曲,课文朗读,对话表演、游戏等形式表达对英语的喜爱,从而为学生‘乐学’创出一片美丽的天空。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一、大声读,在读中克服羞怯。五年级学生处于身体与心理生长的发育时期,腼腆、羞怯的心理在英语课堂上尤为突出,为训练学生大声读,我从最简单的音标、单词开始读
起,声音越响亮,表现就越好。
本学期我校英语学科搞了各种英语兴趣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英语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自己绘图,自己设计版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组织进行了英语单词竞赛,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对竞赛都非常重视,每天都进行练习,各班成绩也是非常令人满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英语组将继续不懈努力,使我校的英语更上一个台阶。
时间飞逝,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我们无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期待。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努力钻研、潜心教改。英语的基础教学是新生事物,每一节课,我们都经过研讨、深思熟虑,寻找最佳的授课方式,以便学生易于接受。常常是一节课
下来,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才觉得心情舒畅。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从兴趣培养开始。英语教学完全是兴趣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准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利用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坚持营造宽松的英语教学氛围。大胆和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也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有利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激励肯定的语言对待学生,尽可能地表扬和赞扬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说敢做,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有效的学习英语。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每周二、四中午大课间时间集中以各种形式练习英语,学生以愉快的英文歌曲,课文朗读,对话表演、游戏等形式表达对英语的喜爱,从而为学生‘乐学’创出
一片美丽的天空。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一、大声读,在读中克服羞怯。五年级学生处于身体与心理生长的发育时期,腼腆、羞怯的心理在英语课堂上尤为突出,为训练学生大声读,我从最简单的音标、单词开始读起,声音越响亮,表现就越好。
本学期我校英语学科搞了各种英语兴趣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英语手抄报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自己绘图,自己设计版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组织进行了英语单词竞赛,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对竞赛都非常重视,每天都进行练习,各班成绩也是非常令人满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英语组将继续不懈努力,使我校的英语更上一个台阶。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4年英语
学科教学总结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语文写字教学总结
优秀教师教学总结
代课教师教学总结
2014-2014年度教师教学总结
八年级英语学科教学总结
瓜州县三道沟中学赵建刚
本学期 ,本人任教初二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个班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学生整体惰性很强,自觉性很差.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深深感觉到教中学英语之难之累,真是“苦在其身,乐在其心”!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有些学生连字母四线格都写不对,并且拼写不规范,学习不主动,对英语的兴趣很缺乏,学习态度很被动。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对英语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基础弱,听写能力有待加强。
二、采取的措施:、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了解了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目前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我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
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如:单词卡片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词汇、句型的听说认读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老师上课时尽量用英语讲课,这样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每堂课要用一定 的时间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进行不同的形式进行对话。也可以结合实物、图片等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
2、图文结合,掌握新知。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运用单词卡片、简笔画及肢体语言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并借助图片、动作、表情等手段掌握其义,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新知过程,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遇到难读的单词或句子时,我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认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培养他们认读的能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适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3、巩固新知。在完成了每节课的新授任务后,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的学习情境.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坚持常年不断地、自觉地、随时随地接触英语、运用英语知识,英语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如果只是为了应
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地补习,即使可以应付一时,但掌握的知识都是不牢固的,新旧知识就会顾此失彼。
三、教学方面的经验、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做法:
1、教的方面:
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学,由于对每单元的单词和词组进行了多次强化训练,所以词汇的得分率比以前高。另外因狠抓落实“学习法”,使学生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改善,虽然我们也进行了英语阅读训练,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大。单选、完成句子的得分率还过得去,但综合知识未来得及操练其他项目得分率就较低。今后,应该加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的训练。
2、学的方面
一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二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从小事从感恩开始,并且要用班规来落实,坚持常年不断地、自觉得、随时随地接触英语、运用英语知识,英语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经过一学期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英语有进步,以前不要说是背,读都读不顺,而现在有些学生还能背些英语对话了。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我付出了,一定有收获。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本
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进步。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2014-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英语学科总结
陈新亮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虽然教学经验不多,只有三四年的教学经验而已,但我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研究教法,并虚心向别人学习。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
1、运用恰当手段,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这学期的工作之重,尤其是四年级这个班级。为此,我平时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针对每节课积极举手发言的、课内外作业书写认真工整的、听写满分的等这些同学奖励“星星”海绵纸,每四张“星星”海绵纸就可跟老师换一张“月月”海绵纸,而每四张“月月”海绵张就可跟老师换一张“太阳”海绵纸,这些海绵纸积累到期末时就统统跟老师兑换些礼品,这项措施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对成绩优秀的同学而言,这是对他们成绩的
一个肯定;而对基础稍差的同学来说,则是对他们良好表现的一个鼓励。
2、做好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受益不浅。相反,偶尔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由此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 1
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惑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3、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要想小学英语课堂教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
快。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让教学情境化。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也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的使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更新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
存在的不足:
1、技巧性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学中,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有时我在想,英语对有些学生来说怎么就那么难学,甚
至排斥,是英语不好学?我想还是我本人的问题,对于课堂上的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怎样做教师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
2、适当的评价
对学生而言,各种评价很重要。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这方面还有待于本人的进一步研究。
还有,学生背写英语这方面需加强监督力度,但如何做到有效地、合理地安排、规划,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本学期的英语教学工作完成还是不错,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想这些不足,将是今后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动力和努力方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提高,我的英语教学工作一定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2014年7月3日
2014--2014年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垭口场中心完小:宋 涛
本学期担任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
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各门知识的信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
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
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能转变更新教学观念,能明确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体现。能及时捕捉教学信息为教学服务,新思想的引导下,能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能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开拓、创新、实践、尝试、构建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同时,能注重学科特点,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给学生排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是每一
位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教师应道,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运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健康的心理基矗
三、在辅导学生方面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不多,中差生却俯视皆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
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
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四、在教研方面
我研究的课题是《寓英语教学与游戏中》,确定了研究课题后。首先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编者说明,深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理解教材的内涵。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游戏教学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探索了游戏教学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唱歌热身---游戏引入---新知学习---边玩
边练---表演竞赛巩固。这样,每节课都有游戏、有歌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五、努力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一学期以来,本人勤勤垦垦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学生各种英语会话知识,努力开发快乐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提升英语学科素养促进阅读教学 篇3
在阅读教学上,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一直在尝试增加课外阅读量。我校2001年初建校时,根据学生对统一教材的使用感觉吃不饱的情况,及时添加了牛津英语教材,真正通过这个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随着教材的改革,牛津英语也满足不了我们的词汇量的需求,又及时引进了企鹅英语简易读物,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使这本读物从初一到高三的版本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事实上,这近十年的英语阅读教学最好的补充不得不提到21世纪报的运用,这个报刊阅读教材的使用,更使我校学生无论在中考的考场上还是在大型的比赛,诸如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和各项枫叶杯演讲上都占绝对优势,这一切的实践和实现既归功于我们与时俱进的团队教育教学理念,又归功于我们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在此愿意与大家分享对课程标准的点滴做法。
1.词汇量的积累成为学生猜词能力提高的关键。如初一的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准备词汇积累本,课本必须掌握的词汇当然是登记在册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每堂课会增加若干与本课本话题有关的,且是常见的词汇让学生记录和记忆。第二天检测到位,不宜多,但是日积月累也是达到了量的积累,这就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做了铺垫。对于教科书词汇的处理还尝試在每个模块作业的布置上,让学生将词汇的整合尝试编进一个小写作中,因为我们倡导,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尝试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阅读促进写作也是我们应试的最高境界。另外,学生在词汇量上有很大的优势,这更得益于从建校初期就开展的每学期初的英语词汇量考级制度,既检测了假期作业,又真正养成了学英语的习惯。
2.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特别得益于21世纪报的使用,因为它与时俱进,它的版面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一版初一时的军训文章,初二时的学农活动的描绘,初三时的体育加试训练文章让学生感觉如临其中,词汇信手拈来,都无需做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还有各种节日的传统文化介绍,使学生发展了语言技能,又获得了文化体验,真正汲取了文化精华,报纸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其中的设题难易适中,如引导学生猜测生词,学会找出所猜词的依据,激发了学生深度阅读的意识,这一环节的加入促进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报纸上青少年喜欢的偶像成长的介绍既满足了好奇心,体验了语言使用,又很好地实现了语言学习的内化提升,进而达到迁移,为表层的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创新做了铺垫。
3.阅读教学中学校还尝试“超市”引领,也就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都有“小灶”阅读,从而提升他们的优势感,成为其他同学的一面旗帜,有目标追求和超越。
曾经的2005届一个学生能达到“十一”放假回来报纸的8版文章,同学点哪篇他背哪篇。这个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积极调试和自我提升。也就是已经具备了英语学科素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每班都有7~8人左右,这7~8人又是小组合作的核心人物,榜样引领,同伴互助是我校一大特色,不仅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也如此。
4.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初三学生能够通读文章之后,尝试着发现高频词来找到思维含量很深的设题答案,猜词过程能够找到关键依据,这是在检验我们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能力,如何引领学生挖掘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在检验我们是否注意了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点,我们还走在路上,理论上的认知开启了新学期的课题!
其实,阅读教学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让知识变成学生的素养,需要教师从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为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仔细体会王蔷教授的理念: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在主题意义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促进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与同行们一起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即努力从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4
一、英语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门语言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纵观英语教学,我发现在幼儿园时期,老师们还是比较注重这一点的,把英语教学融入游戏中,和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能够掌握大量的单词和短句,基本的日常对话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小学甚至到中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英语课丧失兴趣,问题出在哪呢? 细究一下,就是学校和教师都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和语文、数学一样作为考试科目,衡量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都是由考试的分数说了算。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不太可能向幼儿园那样带着孩子边玩边学,这样的英语教学就带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应付考试,如此功利性的学习,学生自然就丧失兴趣。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后,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后认为,学习不能没有兴趣,失去兴趣的学习必然是痛苦的、是没有快乐的,不快乐的学习效果自然是相当弱的。于是,我试着在自己的工作中重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我还面临学校对我的教学成绩的考核,因此,我必须找到一种平衡成绩和兴趣的方法,既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事实上,这两点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成绩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会促进英语学科的学习并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兴趣与成绩之间是和谐统一的,二者不矛盾。
二、英语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意义
如果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从感性入手,还需要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好英语有什么重要意义。那么,学好英语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好英语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敞开。作为一门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英语是与世界交往与交流的必要工具。只有学好英语,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需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走出国门,到世界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境游人数首次突破一亿人次。试想,如果我们学好了英语,外出游玩时,会减少多少麻烦,会给我们的旅游带来多么愉悦的享受。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到跨国公司工作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掌握好了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对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呢?
2.学好英语是升入更高一级学府深造的需要。在目前的形势下,高中毕业继续升学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随着高校的扩招,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递增,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尽量考入相对好的学府才能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各科全面、综合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高考测试科目,成绩在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不能学好英语,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前途,毕竟有些高校的院系和专业,都对英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学好了英语,就比别人多了一份砝码。
英语学科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依托和基础,根据本届高三高考模式,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复习计划,来充分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把握高考英语命题方向,注意收集高考信息,密切关注明年的高考动态,使高三英语复习不偏离方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抓好双基,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和要求。
二、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虽然已经经过两年的高中英语学习,但通过会考的成绩和高三暑期Dailywork作业质量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基础不够扎实,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堪忧,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英语,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和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项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总体安排
第一学期备战听力高考并完成一、二轮复习。
1.从暑期学习阶段开始至十四日,备战听力高考。每晚安排一名教师负责,5:50开始广播听力训练,周三、周五、周六和周日早读调整为听力训练时间,按考试模式播放一套完整的听力材料。学生听完后马上校队答案。然后重播第一节的五段简短对话,以供学生核对,并品味刚才犯错误的地方,最后再根据第二节中所犯错误自行研读听力录音原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九月8日至12日,组织老师精编教学课件,英语课堂上系统训练听力中的常考话题,如数字与语音辨认、否定、虚拟语气、比较、偏爱与选择、人物评价、问路与看病等等。通过精选的听力录音材料,辅之以精到高考常见考题的点评,让学生明白高考卷会怎么考,自己该怎么听怎么答,力争在第一次听力高考中尽可能多的人一步到位,取得满意的成绩。
2.九月十五日起,继续模块七、八的教学。本届学生高一、高二的进度略慢于往年,这就要求教师们更加注重课堂内的教学质量与进度。初步计划九月完成模块七,十月完成模块八的教学。在这一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扩大词汇量,熟悉后面七个单元的话题,并做好快速阅读的训练。
3.十一月一日至二零一四年元月二十五日为一、二轮复习阶段。一轮复习旨在让学生重读文本,熟悉文本,梳理词汇与句型。根据本学期的学时与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内容,我们计划每1.5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复习,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复习就进行一次模块检测,及时掌握复习的效果,动态调整接下来的复习方案。二轮复习侧重语法知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完成语法系统知识框架的构建,尤其活用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长难句的分析理解,从而能准确把握文意并选出正确答案。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性,尤其是语法教学难以避免的枯燥,计划把二轮复习融入一轮复习当中,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穿插语法复习。这样,刚好在本学期结束,也就是温州市一模之前完成一、二轮复习。
第二学期组织第二次听力高考的备考工作后,侧重进行专题复习。研究高考卷中各种题型的特点,总结命题规律,探索解题技巧。本阶段尤其注重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提升,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挖掘学生能力,考试心理指导及答题技巧。
四、教学措施
1.高三英语教材选修七、八与复习有一定的关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语篇数量增多,词汇量也明显增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课文教学速度加快。
2.抓好词汇复习。无论是选修七、八模块的授新,还是一轮复习,组织全组教师精心编写词汇教学、复习的学案,帮助学生真正了解高考必备词汇的深刻内涵与惯用法,而非停留在对单词的简单识记上。平常以Dailywork形式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全国各地历年高考单项选择训练,强化其对词汇的深刻认识以及高考命题特征的熟悉。
3.夯实语法知识的基础,并作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择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会考备考期间进行了语法复习,语法专项指导与练习,但针对会考的难度显然需要在高考前进一步加深。
4.听力训练常抓不懈。高考英语听力分值是30分,这在试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的听力训练,平时也要求老师上课尽量用英语讲课,来创造一个听的语言环境。九月听力高考前每天下午5:50和周三、周五、周六、周日早晨7:00进行听力训练。
5.加强语篇训练,进行限时阅读。语篇训练作为贯穿高三英语的主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考纲所要求的。语篇训练不仅包括阅读理解,还包括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在这四项专题训练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一定要限定时间,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一题限时的要求,我们应限制在40分钟内完成20道小题的选择。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照答案,反复揣摩作者意图及思路,并要求自己在单位时间内每两天做一篇完形填空,坚持持之以恒的自我阅读训练,阅读速度和正确率定会日渐提高。因此每天必须让学生有阅读材料阅读并及时评讲。
6.重视书面表达。建议学生每两周选择一至二个体裁的短文进行自我训练,并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文章中的要点是否齐全,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并有针对性的记忆一些参考译文中的句子,好短语,只要坚持写作,不断修改,写作能力会得到提高的。每两周至少一篇作文,通过面批、自批、抽查相结合,加强写作方法指导和写作习惯的培养。
7.提前训练自选模块相关题目类型。把05和06题从一轮复习的学案中单列出来,供有意于选择英语的同学早作适应性准备。
8.坚持集体
备课,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切实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9.复习备考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相关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中英语教学学科渗透及策略 篇6
(一)语言技能训练中的学科渗透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高中英语教学中,就单元主题进行学科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用英语讨论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助于他们理解类似主题的阅读材料。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话题是克隆技术,教师可以在“Welcome”中以克隆羊“多莉”导入新课,通过英语阅读材料的形式将动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尽快熟悉并参与到单元学习中来。
(二)语言知识学习中的学科渗透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用为目的,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知识,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学科渗透适用于英语时态和英语单词的讲解。例如,数学学科的数轴可以用于英语不同时态的讲解,数学符号“≥”、“≤”、“=”在学习“not less than”、“not more than”、“no more than”等时可以用来辨析数量关系。汉语外来词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根据汉语读音掌握相应的英文单词,比如,摩登、引擎、芭蕾,香槟等。
(三)情感态度升华中的学科渗透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有时我们会发现,英语成绩一贯不好的学生突然对某个学习话题感兴趣时,英语成绩就出现惊人的上升趋势。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在学科渗透时注意形式的适当性和内容的针对性。比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Project”时,以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来导入新课,学生觉得耳目一新,会积极尝试哲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四)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学科渗透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策略
(一)研究渗透内容,体现地方特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学科渗透的时候,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关注引向地方建设的现实,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苏州的古韵今风在诸多模块的话题中都可以找到切合点,比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Project”时,学生会在制作家乡旅游宣传册时考虑得格外周全。
(二)把握渗透程度,切忌随心所欲
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打好英语知识基础,提高英语技能,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自觉克服漫无边际式的随意渗透,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熟悉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见缝插针、恰到好处地进行学科渗透,在帮助学生打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丰富渗透手段,构建多维系统
学科渗透不能只限于课堂内,和谐联动的讲座、英语角、影片欣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将是英语课堂渗透式教学必要的补充。
(四)保障渗透质量,教师素质先行
作为英语教师,要想成为学生求知的合作者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需具备广博的跨学科知识,以及将英语知识与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备课时,要主动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虚心向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7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高中教学模式与初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和学校需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为日后更紧张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自身也会有着极大地心理压力,起始阶段的衔接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英语老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 教师要做好引导与鼓励工作,传授学生正确高校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对高中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英语方面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1.高中起始阶段英语衔接教学现状
1.1学习心理压力大
学生一旦进入高中这一环境,周围的家长、老师、学长等等都会反复跟他们强调成绩与高考的重要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负担,英语又是高考中的重要一环,对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比较吃力,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带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绝大多数学生尚未学会如何自主的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最终只会使学习效率变差,学习质量降低,出现成绩下降的结果。
1.2学习任务加重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可否认的是,学生面临着远远超过初中的学习任务量。首先,单词量加大,几乎每堂课上学生都需要学习新的单词以及相关的语法应用。除了英语,其他的课程学习任务也很重,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用,有时往往上堂课的单词还没背熟又被要求预习下堂课即将学习的新单词。第二,语法难度加大,高中所学习的语法运用更加灵活,语义也变得多样,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使用方法,给学生带来极大地任务量。第三,语句复杂度提高,高中的阅读理解以及完形填空等等不再像初中那样简单基础的内容,加入了若干的新词和复杂的语句结构,所以,学生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变的困难,甚至会出现阅读理解阅读到一半就放弃的情况。
1.3学习要求提高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比较偏于基础化,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英语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出一定的语感与基础单词语法的记忆。高中英语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很多,学生需要储备足够的词汇量和复杂的语法知识,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面对突然变多的教材、繁重的家庭作业,紧张快速的课堂教学节奏,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使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
2.衔接教学具体措施
高中起始阶段的学习效果很重要,它会影响到学生对将来高中生活的信心与积极性。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压力,目前学习任务是否超出承受范围等等问题,在学生接受与教学要求中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新知识。
2.1适当的心理疏导
进入高中之后,初期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是普遍会出现的现象。学生短时间内不能接受学习氛围的紧张、学习任务的繁重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旦它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负荷,就会转变成极大地厌学情绪,怀疑自身能力,自我放弃英语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书本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调整他们消极的心态,变学习压力为动力。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不是一贯的严肃风格,在课堂中通过英语短片或者幽默故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能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一丝放松,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中去。学生了解到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总是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学不好英语。在初期教学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充满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英语也会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
2.2牢固学生基础知识
刚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新生们,都会利用暑假时间尽情的放松自己,所以,刚开学时,同学们不能及时调整到中考前的学习模式,往往还是处于一种懈怠、放松的精神状态。在进入高中英语学习后,很多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把初中学习到的一些基础内容淡忘了。然而英语是一门环环相扣的学科,就像一栋高楼,上面的建筑必须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可以先不教高中的新知识,把初中的重点基础进行一遍温习,不仅可以唤起同学们的记忆,也有助于对英语基础的巩固。在经过一轮复习之后, 同学们也已经能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氛围,这对以后的英语教学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
2.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可以收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反馈,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初步学习后,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不好的习惯需要及时纠正,好的习惯要多多表扬。由于高中课程设置的不同,学生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老师可以多多提意见,比如建议他们做好英语课文的预习工作和单词的拼写检查等,这些都是由于高中英语的复杂度所必须养成的习惯。
结束语: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8
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在不断为我们敲响着警钟:仅仅掌握一门外语的纯外语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另外, 我国现行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学科依托式教学,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应运而生的。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强调将语言教学融于学科内容教学之中, 强调结合专业进行语言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这样, 不但能够扩展学生专业知识,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可行有效途径。
1 概念
学科内容依托式的语言教学模式, 是指建立在某门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之上语言教学, 这种教学把语言习得结合某学科的知识学习, 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提高语言能力。依托式教学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沉浸式”教学实验。后来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以往的学习模式不同,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里的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 (usage) 的讲解, 而是要激励学生依托已有的学科知识去掌握需要掌握的新的语言知识 (use) 。
2 性质及特征
Richard, Rodgers等许多专家都倾向于将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看作为一种交际性语言教学模式。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和我们最初的母语学习方式比较接近。因此。学习者在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上更为自然 (Stryker&Leaver.1997:3)
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学科依托式教学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丰富和提高其语言能力。有学者认为学科依托式教学一般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 以主题为核心; (2) 使用地道的材料; (3) 获得新知识; (4) 贴合学生需求。
3 依托式教学模式的理据
学科依托式教学有其深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语言输出假说理论。
1) 建构主义理论。在当代建构主义者看来, 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在这种理论看来, 学习过程绝对不简单地是师生间传递知识的一种简单、被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还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所以, 合作式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这种教学观受到建构主义者的一直推崇。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无视的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这种资源需要被充分利用, 因此教学活动需将学习者原有知识作为新知识形成的起点。如此, 教者的角色就只能是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收归己有, 最终目标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2)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来逐渐推进他们的语言学习的。他将可理解的输入定义为“i+1”:i表示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 学习的下一状态就是“i+1”。克拉申指出只要适时提供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 学习者的LAD就会被激活, 并有助于学习者的习得。
3) 语言输出假设理论。Swain在加拿大进行沉浸式教学时, 发现依照克拉申的理论, 光有足够输入, 学习者在使用这一门外语时依然会犯很多的语言错误。所以在总结这段教学活动时, 她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 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语言产出技能的发展。与克拉申的理论稍有不同, 那就是克拉申强调在语言习得的初期的输入的重要性, 然而Swain将目光转向了产出阶段。在这一假说中, Swain更明确地提出语言教授者需要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层次, 采用和语境相适宜的语言形式来进行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
4 学科依托式外语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学科依托式教学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都被广泛实践,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成绩。
1) 学科依托式教学在国外的发展
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模式在国外的起步比较早,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一开始只是在中小学应用, 但是近来在大学校园里也开始广泛运用, 并日渐火热起来。在加拿大的依托式教学实验中, 实验班在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很多研究都有力的支持了这种结论:如泰国的Chumpavan、波多黎各的Tortes、以及美国的Song和Short。
2) 学科依托式教学在中国的兴起
国外迅猛发展的学科依托式教学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和注意。国内的杨玉英、徐德宽报道了他们取得的成就, 周笃宝、戴庆宁、袁平华等对学科依托式理论进行了介绍, 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也做了少量的实验。但是总体而言, 学科依托式教学的研究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 进一步充实学科依托式教学的实践经验。
5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教育阶段实行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改革进步缓慢, 正如刘道玉曾经指出的那样: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我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模式依然成就, 教学理念落后。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 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以课本为中心, 展开语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这必然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高分低能、缺乏主动思维的能力进而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2) 教学方法单一。我国外语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依然是语法翻译教学法。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只会被动接受, 毫无创新能力可言, 只能学出“哑巴”外语, 更本没有能力去适应将来的国际交往或者国际的学术交流。
3) 思辨能力缺位, 自主能力匮乏。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也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影响, 也必将对我们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6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科依托式教学由于采用很多先进的理论, 因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由于一改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所谓动机, 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对于学习者的认知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然而学习者的态度、情感状态、或者学习动力等动机因素在学习者学习二语中所做的努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学科依托式范式主张用地道的的材料, 为学习者创设一个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克拉申就提出了二语系的习得中的“此时此地”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强调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得的促进作用。这与学科依托式理念一致。
3)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科依托式范式主张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为起点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主动依托已有的学科知识来建构语言知识,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7 结束语
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虽然在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国内却是刚刚起步。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期,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正在风口浪尖上, 也是顺应时代呼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科依托式范式正是切中了教学改革的脉搏,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值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并推广。
摘要:大学英语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改革如箭在弦上。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因其顺应时代的众多优点, 成为了很多研究者愿意尝试的一种突破手段。该文旨在通过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的理据、优势等方面的分析, 引起更多学界的关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学科依托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Wid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Richards J C, 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4]Willis D, Willis J.Doing Task-base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9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以后简称《标准》) 从2001年实验稿到2011年正式出版, 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课程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标准运动” (the standards movement) 的产物, 功能和以前的教学大纲非常相似。课程标准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 是教育者依据某种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为某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所做的规划。《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以及五个分级目标, 提出了六条基本的课程理念。这六条课程理念蕴含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语言教学观。语言教学观是英语教师的基本教学观念, 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语言教学观源于语言教学理论。外语教学理论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直接法 (the direct method) 和听说法 (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 为代表, 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 认知法 (the cognitive approach) 和交际法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 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到了20世纪末, 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已经完全让位于把学生看做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明确提出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 而不应让教师主宰课堂。认知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对机械模仿,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 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而是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问题和任务, 由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尝试、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
《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并且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还提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渐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标准》强调的“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的学习方式符合建构主义“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程晓堂指出《标准》所体现的语言学习观是, 学生不是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 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2005)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变化。Richards&Rodgers认为,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什么角色归根到底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也就是说, 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不同的角色 (1986) 。Ditfurth&Legutke形象地描述了不同教学法派别中语言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2006) 。比如行为主义理论下产生的听说法认为外语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形成习惯的过程, 外语教师扮演表演者或示范者, 通过让学生反复模仿和机械操练巩固所学内容。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意义建构者, 此时语言教师变成了意义协商者, 通过创设情景和条件, 帮助学习者在已知知识和未知世界之间建立联系。于是《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还要“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 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并且“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 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因此, 《标准》教学建议的第八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包括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而这三种知识或能力中, 最重要的是学科教学知识。
二、《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一) 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学科教学知识是Shulman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强化教师专业标准, 针对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而提出来的概念。Shulman认为, 教师需要一种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使用的、有别于纯粹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知识, 即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具体来说, PCK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是“对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征, 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不同的兴趣需要”的知识 (Shulman 1986) 。根据Shulman的观点,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的知识, 是区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专业化知识, 同时也是衡量经验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标志。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展他们的PCK。
(二) 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
Shulman (1986) 将教师专业知识分为三类: (1) 专业知识; (2) 学科教学知识 (PCK) : (3) 课程知识。后来Shulman和他的同事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类教师知识: (1) 普通教学知识; (2) 教育目的、目标、意向的知识; (3) 学习者知识; (4) 其他学科知识 (Wilson, Shulman&Richert, 1987) 。其中, Shulman认为PCK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来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给特定学生的知识。继Shulman之后, 学者们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大量研究。Grossman (1990) 认为, 学科教学知识包括4个部分, 即:1) 教师关于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的知识或观念;2) 关于学生对某一课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3) 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知识;4) 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不难看出, Grossman在Shulman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扩展与阐述, 使得这一概念更加细化。20世纪90年代开始, 受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Cochran (1993) 等人又对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概念进行了增添和修补。Cochran等人认为, 舒尔曼的PCK概念实际上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观, 过于强调知识的客观实在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因此, Cochran从动态角度将舒尔曼的静态“学科教学知识”概念改造为“学科教学认知”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简称PCKg) 。他认为学科教学认知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四种知识的交汇融合。Magnusson (1999) 在Grossman (1990) 以及Tamir (1988) 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科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包括五个部分:关于科学课程的统领性观念、关于科学课程的知识, 关于学生理解科学主题的知识, 关于科学课程评价的知识以及关于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知识。综上所述, 学者们在Shulman研究的基础上或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基于研究结果确定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成分。多数学者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应该包括:某学科的统领性观念、教学策略知识、学科课程知识以及关于学习者的知识等。
(三)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标准》中蕴含的学科教学知识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英语课程的统领性知识; (2) 英语教学策略知识; (3) 英语课程资源知识; (4) 英语课程评价知识; (5) 关于学生情况的知识。其中英语课程的统领性知识包括英语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英语教学策略知识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知识。英语课程资源知识包括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资源的知识。英语课程的评价知识主要有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评价与教学关系的知识。关于学生情况的知识包括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 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了解。本文作者绘制下图表现《标准》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其中, “英语课程的统领性知识”在《标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关于英语教学策略、英语课程资源以及英语课程评价的知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学生情况的知识, 虽然《标准》中没有明确列出, 但在“课程目标”“分级标准”以及“教学建议”中均有体现。无论是总目标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还是五个分级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 都是“以学生为本”的。试想,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 比如对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动机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都不了解的话, 教师怎么能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他、调动他, 发展他各方面的能力?《标准》的“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明确提出“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发展需求”并且“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 这些表述均说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是教师增进师生关系、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差异有的放矢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三、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
上世纪70年代, 关于教师教学知识普遍的观点是只有传授给教师更多有关教学法之类的知识和理论, 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提高。于是各种教师培训充斥着教学法专家传授的、认为可以普遍适用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然而, 教学是高度“情景化”的过程, 与教师的教学信念、教育经历以及所处环境等密切相关,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这样的教师培训, 认为它提供的是一种抽象的、“去情景化”的教学知识, 这种知识否认了人类认知活动的复杂性并且把教学过程简化为可以量化的教学行为 (Smyth 1987, 转引自Freeman&Johnson 1998) 。随着建构主义20世纪末占据主导地位, 教师教育的实质及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当知识不再被人们看成可以传递的客观实体, 而被认为是知识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意义建构, 人们也开始思考什么是“教学”以及什么是“教学知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一样, 教师也是在从体验与理解事物的由来与反思自己的经验中主动建构教学知识与能力。于是人们意识到教学并非可以模仿的教学行为, 而是教师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中的个人决策, 用于课堂教学的知识也不再被看成可以传授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而是教师对教与学个人理解和解释 (韩刚2011) 。其他学者也对教师知识的建构提出观点。刘学惠 (2005) 指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应用者, 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创造者。她认为教师教育的作用不再是向教师传授知识, 而是为建构性教师学习提供环境, 因为“教师的知识是在与学生、家长、管理者和同行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Freeman&Johnson 1998) ”。范良火在对美国77名中学数学老师进行调查问卷并访谈后, 发现这些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最重要的来源是他们“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他们“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其次才是“教科书”、作为学生时的经验以及“在职培训”等 (2010) 。这个研究结果也说明教师获取教学知识的过程具有自我建构的特点。
学科教学知识是行动中的知识, 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求对学科知识进行筛选、重组和对教学形式的创造, 是教师在英语课堂这一情境中为促进学生发展而采用知识、技能和智慧的总和。因此, 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以及所有关于教学的实践活动。应国良和袁维新认为个人、学生、课程、情境是影响教师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的四个主要因素, 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教学法加工、教师的教学反思、学习共同体的对话来建构 (2006) 。梁永平对化学老师PCK的建构提出六种策略, 包括形成促进PCK发展的教学思维模式;提升对化学科学的理解水平;关注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发展化学课程知识;提高整合转化能力以及多渠道丰富PCK资源库 (2012) 。蔡铁权、陈丽华认为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学科内容知识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交流 (2010) 。吴颖芳提出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逐步内化公共知识、经验总结和反思实践、在教学现场及时生成以及在动态交融的课程观中建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 (2012) 。
笔者参考了众多文献, 提出建构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两种渠道:自我建构与合作建构。其中自我建构通过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 而合作建构通过教师参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各项活动以及参与教师研修建构学科教学知识。
(一) 自我建构
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可以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而建构。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与学科知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当教学设计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时,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并将反思所得与公共理论知识结合并挖掘理论知识的“个人意义”, 从而发展或修正自己的教学知识。也就是说, 教师从教学设计中的“所思”到课堂操作中的“所为”, 再从课堂操作中的“作为”到教学反思中的“所思”, 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的不同阶段的“知行统一”建构学科教学知识 (韩刚2011) 。
(二) 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合作建构
合作建构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参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各项活动。
Lave&Wenger提出Community of Practice (实践共同体) 的概念, 并把它定义为“一群追求共同事业, 一起从事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 分享着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 (张振新、吴庆麟2005) 。教师实践共同体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通过共同体的学习和协作, 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与反思, 它并不提供现成解决问题的答案, 而是通过共同的活动去发现价值, 分享观念和发展知识 (张平2009) 。教师实践共同体为老师探究教学实践提供了长效机制, 同时也为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创造出互相支持的良好环境。教师实践共同体组织的活动通常有: (1) 集体备课。 (2) 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 (3) 其他教研组活动。
通过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活动, 教师一方面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 实现知识的个体性和公共性的统一, 又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当中, 形成新的学科教学知识, 在反复的交流、分享和反思过程当中, 提升教学智慧。
2. 参与教师研修。
Lave&Wenger提出“情境学习”的概念并认为, 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 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由大家共同建构;这样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2004) 。教师研修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教师培训形式, 该培训形式关注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 关注教师在研修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围绕研修主题, 鼓励参训者积极参与、积极评价、相互促进、相互启迪。教师研修这一新型培训形式也与顶层政策相呼应,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2011) 明确提出要“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 倡导小班教学, 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教师研修中, 培训者和参训者不再是讲授者和听众的关系, 而是“同辈教练 (peer coaching) ”的关系, 培训者和参训者共同参与小组合作,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交流、对话、研讨和观摩,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李更生等人 (2012) 开展的“走进教育现场”的教师研修通过让参训者走进中小学真实的教育现场, 并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设计出一系列的参与式活动方案和学习型课程, 即研修主题, 让参训者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 从而发展教学知识。总而言之, 教师研修凸显了现代教师培训所追求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以及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公共课,DBI (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 ,CBI (基于内容的教学)
1 大学英语公共课面临的窘境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然而, 20余年来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迅速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几乎相同的目标和能力标准, 并且采用了和大学英语教学相同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新英语教材的词汇量也有了大幅增加, 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掌握的单词必须达到3500个, 直逼大学四级英语水平。”这预示着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 很多学者都在讨论大学英语基础教学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程雨民和章振邦指出, 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 重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 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后, 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与兴趣逐渐减弱, 甚至到了英语公共课的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 因为学生认为英语基础课已经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有的高校纯粹缩减英语基础课的课时, 只设置两个或三个学期的课程。另外, 在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 专业带头人与管理层领导也开始意识到了, 英语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 开始有了要减少公共英语课的比重, 加强专业课的设置的呼声, 甚至提出了大学英语公共课是否要向专业课靠拢的建议。
随着中国加入WTO,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工具, 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交流中, 既懂英语又熟悉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人才备受推崇。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 提高大学生实用性英语的能力, 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调查, 双语课的教学通常由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讲授。教育部前高教司司长张学尧也曾提到“如果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推进顺利,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逐渐转向不设公共英语课, 学生入学后直接接受双语教学的方式。既节省许多学习课时, 又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学英语的枯燥和繁琐, 同时也能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加强了实用性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课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 不能与高校的专业发展相适应, 在内容上不仅与中学有重复, 更重要的是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公共课要生存与发展,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国内外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启示
近年来站在中国外语教学改革最前沿的几位专家,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几乎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理念。
首先是对大学英语的性质重新做了界定, 赋予了大学英语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意义与使命。多年来, 我国大学英语始终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蔡基刚教授在阐释外语教学应注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素质教育时, 鲜明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较强的工具性特征, 指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选取富于精神内涵的材料作为课文。这种课文取材原则对于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积极性的, 但在当今学生的工具动机非常强烈多样的情况下, 仍然一味地强调教材的人文性、趣味性和可思性, 一味地强调“文化素养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内容, 忽视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需要, 忽视社会需要, 只会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脱离实际, 变得毫无生气, 使我们的学生无法应对现实世界的需要。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材不应只是人文性和一般文化介绍, 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学科性。承认了外语的工具性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目的, 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向EAP和ESP转移, 向学生所学专业靠拢, 以满足当代大学生通过英语获取专业信息、表达专业思想、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
其次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是继“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后又一个新兴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袁平华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这篇文章中, 详细论述了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的定义、性质、理论依据以及几种教学范式。他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实施依托式教学, 立足于学科内容知识, 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 符合当今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从规范统一教学向多元化教学发展、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的要求, 是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范例。蔡基刚教授的“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这篇文章中的分科英语 (Discipline-based English) , 实际上就是基于学科的英语。他指出外语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就是分科英语。分科英语是一种目的非常明确的语言教学, 因而也最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从而保障语言教学的效率。
在国外, 根据英国一项关于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调查, 近90%的英语教学专家认为将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可能是不再独立进行英语语言教学, 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以后的英语学习将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或者说与另外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展的渥太华沉浸式双语教育所体现的、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教学理念, 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科知识、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国内外“CBI”研究就是“DBI (Discipline-Based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研究的先驱, “DBI”是“CBI”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说“CBI”科学的理论体系仍然可作为DBI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 是将外语作为学习各种学科内容的媒介, 使学科内容成为学习语言的源泉, 语言能力的获得则是通过理解这些学科信息 (Genesee, 1987) 。CBI的核心理论认为, 当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时便产生了最理想的外语或二语学习条件。因为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科内容上时, 就会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探索知识, 这时的学习状态最接近于母语学习, 因此效率也就最高。第一, 关注内容可以把形式学习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二, 内容学习大大增加了可理解的输入量;第三, 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学科内容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真实且广泛的交流最能促进二语习得;第四, 高层次的学术认知活动有利于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俞理明教授也曾经指出,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语言驱动 (language driven) 是低效、费时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症结所在, 而内容驱动能带领我们走出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而DBI正是以学科内容为驱动 (content driven) 来提高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标, 是大学英语公共课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融合到一起已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趋势 (蔡基刚, 2007) 。
3 走出大学英语公共课困境的两点考虑
3.1 教改艰难, 阻力重重
基于学科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必然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蔡基刚教授在《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中指出, 中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能够获利的三大集团将会是制约方向转移的主要因素: (1) 各考试机构; (2) 各考试培训机构; (3) 教材。笔者认为, 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直接的受益方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大学英语教改的最根本的阻力恐怕不是来源于外部, 而是公外教学部门本身。目前大学英语公共教学部门一般都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所有学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公外的教师队伍可谓是庞大, 教职工人数在全校所有部门中名列前茅, 教学方向的转移意味着:基础英语在大学英语中主导地位的丧失, 公外教师队伍的过剩, 部分教师由于知识结构的问题不能胜任新教材, 导致他们没课上, 或是充实到中小学去。如此这般影响到公外教师队伍的切身利益问题, 势必招来对教改的反对和不满。目前在很多高校, 为了拉住学生, 稳固大学英语4个学期的课时, 无视学生的个人需要, 不惜牺牲学生的切身利益, 或是为了提高四六级一次通过率, 规定所有大一学生不准参加四六级考试, 从第三学期才允许报名。公外主管领导部门保护主义思想严重, 为了给本部门教师争取到稳定不变的饭碗, 必定在这场教改中或多或少会扮演不积极的角色, 尽量去延长基础英语教学, 推迟基于学科的英语教学。
因此说, 与大学英语相关的领导和教师,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认真学习, 调查研究, 把学生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不能只顾个人和小集团利益。
3.2 更新观念, 应对挑战
大学英语公共课要走出困境, 必然要走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这将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更新观念, 应对挑战, 接受教学新理念。任何一种改革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付出一定的努力, 甚至是牺牲。如果我们的公外教师不愿意尝试这种教学新模式, 不愿意尝试和自己学历背景不同的课程, 只会教普通英语, 不会教基于学科的英语课程, 下岗是迟早的事。刘润清教授 (2010) 是这样表述的:“我预料, 几年之内,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道路。中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了, 大学还教普通英语就难以混下去了。老师们不必担心, 只要你的英语好, 开出一门专业课来并不难, 从此你就有了专业方向了;从此学生也就更喜欢你了。”
改革是一种责任, 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历史的机遇和重担落在我们的肩上, 只有义无反顾地去承担 (张尧学, 2008) 。因此, 每一位公外教师都必须主动承担教改任务, 加强自身的学习, 积极投身到大学英语的新一轮教改中,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我们谋求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4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四点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宣传力度, 首先要在外语教学领域统一思想, 秣马砺兵, 为这场教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笔者曾就“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未来与发展”为主题在国内三所大学做过调查, 结果发现, 90%的同行都未曾接触过这一新理念, 对其未来的发展持否定态度的占80%。他们认为搞专业英语难度太大, 几乎是不可能, 再有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早已在其他系里搞了多年, 对我们的公外能否搞起来持怀疑态度。因此, 在教改之初, 加大宣传力度, 非常有必要。
2012年4月由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语言学第三届年会暨“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重点研讨了“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模式 (DBI—Discipline-Based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 许多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纷纷发言, 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也亲临现场, 深受启发, 并同与会代表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共识, 即大家一致认为, 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此次研讨会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改扩大了影响, 为DBI教学新理念的传播做了很好的宣传。
4.2 教改分层进行
这项教学改革一定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逐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转移, 不能搞“一刀切”, 而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把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的传授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根据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程度、时间以及教学对象因素的影响, 笔者对其发展模式做了预期分类, 以期为深化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辅助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初级状态, 适用于学生基础英语水平一般的院校。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为专业英语在语言方面的基本词汇、句法模式、写作范式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学生顺利接受专业英语的学习铺路搭桥。
部分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中级状态, 适用于学生基础较好的本一类院校。可把基础英语教学的压缩到1-2个学期, 剩余时间讲授专业英语。
完全式:语言教学与学科知识结合的高级状态, 适用于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较高的国家重点高校, 学生进入大学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
4.3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前提条件。没有能胜任这场教改任务的教师队伍, 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首先选拔优秀的公外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鼓励公外教师与校内专业课教师联手培训, 同时为公外教师的存留问题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 或自由选择去向的手段, 把一些不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教学的教师分流到中学任教。为更多的公外教师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 这样不仅能加强对世界先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也能从语言上有更大的收获, 也就说只有具备了国际视野的公外教师, 才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4.4 大力推进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开展, 是以大一新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为先导的,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这与各省市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是否到位, 以及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是否顺利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说,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也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英语“一条龙”计划的顺利开展, 才能逐步走向英语基础教学下移到中小学, 大学英语走专业英语教学的趋势, 彻底改变在大学英语阶段弥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英语听说能力欠缺这一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局面。
5 结语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 优质课堂 有效 氛围 合作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对于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每个孩子乐学善学。作为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的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阶段英语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含义
不容否认,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同时大家也在为之奋斗过程中。然而,何为有效?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界。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所谓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教学是一种客观属性,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之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应以该活动的结果作为客体是否符合主体需要为依据。“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即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足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硬指标。这里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态度是否认真。当我们充分认识有效含义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欢快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级尚小,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建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放松心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出现更多的互动,才能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而严厉,时而放松。老师要讲课了,就要求学生能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大声回答,小组讨论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能够立即投入积极地讨论。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单词时名词较多。教师可以那一些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这样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针对小学生爱说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化的活动的这种特性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添动作辅助教学,赋予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命,让老师带领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机智的动作表情,带领学生做动作。游戏最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不再单一化,呆板化,真正作到了寓教于乐。同时合理控制节奏,重视开头的导入。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师生要在课内外拥有和谐,甚至在社会,都会体现出它的魅力。我们英语教师在开始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時,老师首要的任务是把工作做实、做细。通过上述方法的合理开展,学生们就会活跃起来,从而有助于和谐氛围的构建,更加重要的是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开展
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重视,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要构建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索解决。在探索解疑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边巡视边参与讨论,适时指导。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小组中成员的划分,尽量将学习稍好的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好带动差。对于发言的时候,也要注意给每个学生的机会要平等。某些教师过分注重听课的效果,甚至听课的时候让所有同学都举手,却指定部分学生回答问题,这不仅是对稍差学生的巨大打击,也是有损师德的行为。教师本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相反某些教师的行为却亵渎了这个职业的神圣。实践证明,适当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稍差的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要避免组内选择一个人进行发言,调动小组中所有人的能动性。对于现在的英语课堂,有能力的教师应当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挥家的魅力,师生协作,奏出动听的交响乐。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合理开展,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英语学科教学法 篇12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在马克思那里, 一方面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一方面指的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可以说, 交往活动是交往的动态表现, 交往关系则是交往的静态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结构的形成过程中, 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各种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思想文化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才形成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有机系统。 (刘明合, 2008) ”不难看出, 交往活动是形成、约束个体的规范和制度的重要过程, 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交往实践, 具有潜在的立德树人和促进“全人”发展的潜在意义。
第二语言习得的各个理论从来都不会忽视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活动的探索。而课堂中的师生交往活动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是区别不同语言学习理论的核心部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现场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场景, 也是各种交往活动实施的平台。学生在不同学科所营造的不同场景中, 进行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实现与他人的交往, 进而逐步培养和塑造具有相应学科素养的人以及具有学科特色的人际关系, 这种静态关系的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后的制度化, 是促使学生个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思想文化交往活动中形成初级规范、初步制度和初期具有个性特色特征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和全面性发展, 即通过学校教育, 实现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人, 即“全人发展”的可能。所谓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的推进在人身上发生的变化”。
着眼于英语学科教学活动对于个体发展的多维度关照
英语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关注培养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规范的、积极的、向上的个人行为规范, 以及良性的、和谐的、制度化的人际交往关系。英语学科应该发挥其特殊的学科优势, 深挖英语学科的优质潜能, 使课堂活动中的师生话语互动交往过程成为形成学生良性个人发展的基石, 成为树立规范、明确制度、培养习惯、传承美德的载体, 最终发挥英语学科教学的潜在张力, 即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学科素养, 成为推动和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具体来说, 英语课堂中的交往活动应该体现对于学生发展的多维度关照。第一, 关照学生个人的发展, 即智慧的提升, 勤奋性格的磨练, 包容性格的养成。第二, 关照教学环境的营造, 即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创设具有互动意义的交往活动, 推动和谐师生话语互动的发生, 以及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机制。第三, 关照人际关系的形成, 即培养学生合作的行为、互助的品行、竞争的意识、共赢的理念。第四, 关照祖国和祖国文化意识的传承, 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培养反思的习惯, 培养崇尚学习的品质。
探索基于英语学科特点的课堂交往活动之有效途径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普适意义的智慧, 将英语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作为增进学习者对母语产生骄傲感的途径, 不断探索基于英语学科特点的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出, 英语学习从来都是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也曾指出, 只有真正学好了地道的英语, 才能更好地用他人的话语体系与他人交流, 从而规避因为使用不同话语体系而产生的语言交流误解和敌对。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韩震校长也富有深意地提道:“学好外语, 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 讲述中国话语, 实现中国梦。”
其次,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语言学习者形成坚韧的性格。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语言学习的成功从来都是智慧和汗水合力的结果, 缺一不可。语言学习的过程是磨砺个人性格、耐力和毅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自我反思, 不断反省自己的心智发展过程。每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史都是一部不断摸索并最终绘制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线路图的历史。语言学习的过程, 也是感受每种语言的韵味, 与世界文学大师面对面交谈的过程, 语言的学习一定会发展学习者自身感官的敏锐性。尽管记忆的行为存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角落, 英语词汇的记忆绝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语言是鲜活且极具生命力的思想的外壳, 人为制造出来的世界语因其缺乏生命的灵动而鲜为人知则是很好的证明。因此, 学习一个词汇, 就是享受一种全新的心灵震颤, 是一种智力参与下的精神和情感的对话。当学生从一个英语单词Will想到另一个英语单词wilt, 他仿佛感受到了因为缺乏持之以恒呵护娇嫩花朵的恒心, 而眼睁睁看着花朵枯萎的黯然神伤。这样的英语词汇记忆旅程成就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丰富, 更是每个英语词汇与学生心灵的深层次对话, 学生也会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酣畅淋漓地体验了一番精神世界的神奇游弋。再次, 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中引导学习者进行具有反思品质的交流与对话, 这是推动学习者和教学文本之间进行高层次精神交往活动的有效路径。另外, 在英语课堂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 语言学习的结果不仅开拓了信息获取的途径, 为实现更多意义的解读提供了工具, 也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提供了语言材料。
创设多维度的课堂交往活动, 拓展英语学科的教育潜能
在探索英语课堂活动对于学生交往活动和关系的发展之效用过程中, 笔者对某师范院校非英语专业一个班级的大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反思日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思考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践对于“全人教育”的潜在意义和深远价值。
学生们的日志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的确值得深入思考, 如学生希望老师能明确告知一些英语学习的技巧;希望老师能够多讲解英语四级考试历年真题等。这些反思日志充分反映了学生在长期应试环境下的真实心态和状态, 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比较被动, 并没有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学习风格。消除这种等、靠、要思想, 消除这种考试、做题、分数的魔咒, 关键在于探索英语学科教学的深层责任以及教育潜质, 即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使用真实的语言中自然生成;开展具有思辨意义的师生话语互动, 让学生的思想与智慧在语言交流中升华;丰富具有一定挑战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 在语言交流中发展学科素养, 形成基于语言学习的文化品格养成, 思维品质发展, 学习习惯形成的良性发展态势, 成就英语学科潜在的“全人教育”目标。
结语
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硬实力即学科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兼顾学生软实力的提升, 即提升学生作为全人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而实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师生交往活动, 使学生在各种学科所特有的交往活动中共建共识, 形成规范, 发展制度。唯其如此, 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态度, 前瞻性理念和活力十足的未来青年。
参考文献
[1]刘明合:《交往与人的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
【英语学科教学法】推荐阅读:
英语学科分层教学09-19
杭师大学科教学英语10-11
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英语12-06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常规05-19
高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要求07-11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教研计划07-21
八年级英语学科教学计划01-20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01-13
英语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史翠香05-16
初二英语学科教学做法发言稿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