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发展认识(共8篇)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1
西北大学附中英语教师―苏醒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有时老师认真备课,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可在实际教学中却事与愿违。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用心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每当这时,作为老师深感无力。但静心思考,就会发现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生若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氛围、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赢得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在英语学科建设中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对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工作方面还可以加大力度。仅靠课堂内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英语活动。
1. 倡导英语课外阅读。每天自读30分钟,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英语竞赛活动。学生好胜心强,我们可以组织各类英语竞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英语书写竞赛,朗诵竞赛,讲故事竞赛,演讲竞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对在各种英语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表彰。
3. 积极开展每周一次的英语课外小组活动,学唱英语歌曲,课文对话表演,话题讨论,学习方法交流,日常生活会话等。
4. 开展英语文艺汇演活动。以小品,歌舞,对话,短剧等多种形式展示英语教学成果。
5. 开展电影配音活动。此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输入、模仿,输出地道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生活,丰富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6. 开展每周一歌活动。此活动是让学生选择学习感兴趣的英文歌曲,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通过丰富的语言输入,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习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表演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们多方面的技能得到了综合训练:集中进行听力训练,提高语音语调语速水平,运用恰当的情感表达;大量词汇输入,强化记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小组合作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模仿地道的语言,置身于真实的英语文化环境中,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2
但是, 笔者在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过程中发现, 学校学科不均衡的现象非常严重, 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下面我仅将以石家庄市某区六所中小学为课题调研的样本进行分析, 为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科均衡发展建言。
一、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
在“学校领导对各学科尤其是小学科的认识及重视程度”的问题调查中, 虽然不同地域的学校领导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略有不同, 但落实在“学科与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上的表现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除语、数、外三科外, 教师代课现象普遍存在。音乐、美术、体育、思品、科学等课程的代课现象, 从城市核心区到乡镇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在“近几年学校是否分配新在编教师?几名?新教师所任学科?”的问题调查中, 出现了与解决上述问题相反的现象:核心区学校有两名新生力量进入学校, 但是都担任语、数、外等课程和班主任的工作;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两名新生力量进入学校, 一名任主课, 一名任体育课;乡镇学校没有新生力量进入学校。
从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乡镇三个地域单元的小学实际教学情况的调查, 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的实际教育水平, 并以比较复杂的现象从实际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学校编制和编制的结构关系既是学校所在地域的经济水平的晴雨表, 又是学校教育认识水平的衡量器。尽管形成教育不能够均衡发展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努力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具体表现虽然是小学科的代课、缺课现象, 而实则是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水平、评价机制等重大教育本质问题的反映。
二、正确认识“学科均衡发展”
学科均衡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教育价值观”教育观念下的具体教育发展战略构思。只有具备了“小学基础教育的教育意义”、“小学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小学基础教育的教育基本特征”等重大问题清晰的认识的基础, 才可能实现本质上的“学科均衡发展”。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 现在学校对学科均衡发展概念的理解上处于较为初级和消极的水平。之所以出现小学科缺编、代课、缺课现象, 表面看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 实则是对学科均衡发展概念理解不清楚的现实表现。其在国家和地方及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上都有所反映, 尽管表现各有不同, 但实质却基本一致, 就是都没有认识到小学科“均衡发展”新要求的深远意义。前一段时间“钱学森之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
*本文为201 0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民生专项调研课题“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校学科均衡发展的困难及其成因实例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 001 090) 的部分成果。
论, 认真检讨起来, 中国的教育之所以没有培养出一批钱学森期待的大科学家和大学者, 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的学校教育大学科的基础不实、高度不够, 恰恰在于小学科的营养不良。这种现象会随着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和文化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和多元化更加强烈地凸现出来。因为小学科在培养人文品质、学术视野、思维方式和学术原动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正是基于对这种教育价值的再发现, 才概括出基础教育“学科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念。普遍认同的“德、音、体、美、劳”等小学科与“语、数、外”等大学科的教育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决定了评价机制的差异, 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怎样理解“学科均衡发展”概念中的“均衡”二字。对“语、数、外”等大学科的认知水平和均衡度是大体能够通过一纸考卷检测出来的, 因为这些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知识总量和应用能力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就是说受教育者一旦掌握了该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和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 就能够较真实地体现在解决“试卷问题”的能力上。但“德、音、体、美、劳”等小学科却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受教育者的政治考卷成绩并不一定是其道德品质的真实反映;音乐的考试成绩可能很差, 但他却非常喜欢唱歌, 受教育者不可能或者也不愿意考取音乐学专业成为歌唱家, 但他却可能在研究火箭的时候, 将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倾注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之中;钟南山院士的体育素养很强, 但其价值不是体现在去奥运会夺奖牌, 而是体现在以其体育运动保障了科学家健康的体魄, 获得了更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生命。科学家与文学、美学和美术的关系更为复杂, 把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当成美学来研究的大科学家比比皆是, 走进中国文学和美术的历史长河, 照亮这条长河的明星却很少是纯粹的文学家或画家, 文章或诗词歌赋, 绘画或书法不过是他们政治、军事或科学的复杂人生的“美”的感慨而已。
当我们面对这些历史伟人、文化巨人和科学巨匠的时候, 往往只为他们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或多情善感的诗、词、歌、赋而感慨或震憾, 只注重他们具体的功绩或某个领域的具体贡献, 却很难深入到他们生命构成的内核去挖掘其人文品质与这种伟业的微妙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 小学科教育的成败, 才是人才教育成败的关键。可见, 在学校教育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满足个性教育的需要, 保持、挖掘、强化受教育者的个性, 从而实现社会知识构架体系中的个性价值和作用, 是学科均衡发展的根本目的。
常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若单从“语、数、外”这些大学科考查, 十二年就能“树”人了。高考的成与败, 已经成了社会、学校、家长判定学生是否成为人才的极其重要的标准, 但其所谓的人才是否真的成了社会栋梁, 温总理和钱学森心知肚明。否则, 钱老不会在弥留之际还担忧国家未来的科学发展, 温总理也不会在日理万机的操劳之中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念念不忘。他们的忧虑不正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理念没有达到“百年树人”的目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科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念是对过去未能达到“百年树人”教育实践的反省、思考、改善的结果。因为,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过去教育追求的错误, 暴露了我们教育理念的局限性, 提醒我们要清醒地按照未来社会的发展确定我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教育评估和课题调研中发现, 实施“学科均衡发展”较好的学校, 也仅满足于“保证课时和完成教学大纲基本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表面看, 这确实是“先进”所在, 但进一步讲, 这恰恰是这些学校对“学科均衡发展”的理解尚待提高的有力证明。
小学科不能纳入普通中考和高考评价机制, 美术、音乐、体育等又有专业中考和高考的评价机制, 实际形成了实施学科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严重障碍。从客观上看, 升入到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 除职业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的毕业生外, 基本都接受了大量校外教师的指导,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给基础教育学科均衡发展的统计学上的假象。如果一所中学的中考或高考成绩中, 文、理、艺、体各类均有学生升学, 且比例看上去很合理, 怎么能够说这个学校“学科均衡发展”工作开展得不好呢?也正是因为这种貌似“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 它不仅成了我们学校未能发挥小学科的人文品格教育应有作用的遮羞布, 同时也成了学校和教师应付教育监督和主管部门管理的挡箭牌。
一般认为, “钱学森之问”是对中国教育的最高水平质疑, 实质却恰恰相反。它反映的是教育普遍价值观和基础教育科学性的问题。中国身高最高的人出生在改革开放前, 生活在内蒙古, 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改革开放前的内蒙古的生活水平比现在高。但是,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的平均身高比较, 就可以作为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示性指标。对于“学科均衡发展”观念, 其理解重点在于它的教学过程的正确引导性;其实施重点在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对人文品质养成的基本意义及思想传播、艺术表现形式和教育行为的亲和性;其评价重点在于教学效果的普遍性和亲历性。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课堂上能够聆听前辈的智慧之音, 感受到高尚、优雅的人生风度, 感受艺术创作或欣赏的快乐, 是小学科在学科均衡发展中的真正意义所在。
小学科的教育意义在于认识生命存在的基本意义和美的存在形式, 它或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9页) 火, 或开启受教育者的智慧之窗, 或激发受教育者的追求动力。它引导受教育者展开了理想的翅膀, 却不是所描绘的蓝图本身;他点燃了受教育者的心灵和理想家园的两盏明灯, 却不是这两处光点间的距离。从小学科对学科均衡发展的这种重要作用不难看出, 它对师资的要求有多高。然而, 一门具有专业水平的任课教师都难以胜任的课程, 却由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没有丰厚专业素养的教师去代课, 其效果可想而知。
学科均衡发展思想要求小学科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还要求他们谙熟教育规律, 具有能够将受教育者的艺术追求动力升华为人文品质追求的能力, 转化为修筑从心灵出发点到理想家园道路的能力。只有社会和学校能够普遍认识到小学科在基础教育学科均衡发展中的这种重要作用, 只有学校和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地去追求小学科在基础教育学科均衡发展中的这种教育价值, 中国的基础教育基础才能够孕育钱学森老人期待的科学巨匠和文化昆仑。
摘要:我国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提出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学校要抓住这一机遇, 实施学科教育均衡发展。河北省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域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资源不配套、教育方法不得当等原因, 致使教育依然处于重大轻小, 重语、数、外, 轻音、体、美、劳的基本局面。而教育落后必然制约经济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这种恶性循环不能再继续下去。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科均衡发展,实例研究
参考文献
[1]瞿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正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初中英语学科发展性评价浅析 篇3
一、 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学习评价,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忽视了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 评价功能过于简单。传统的教学评价围绕着“应试教育”来展开,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不把评价当作一个成长的、发展的动态过程,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此评价过程中的进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评价内容过于简单。传统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知识层面,忽略了语言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英语本身的语言实践功能,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却很少顾及。
二、 发展性评价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1. 发展性评价提出的背景。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初中学生的英语素养不仅包括英语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注重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英语文化等。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语言学科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因此,在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同时,构建一个符合初中英语教育发展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2.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所谓的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所进行的动态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旨在发展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它的具体特点是: ① 以学生为主体。② 评价多元化。③ 评价过程化。
三、 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发展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实施了发展性评价。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发展性评价:
1. 制定计划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确定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英语课堂参与情况,语言表达交流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英语小测验情况,课外英语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家长、教师的评价等。
3. 发展性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可以设计成表格,将评价分为三部分:英语课堂学习评价、英语课外学习评价、英语学习成长档案。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在最接近学生真实情况的一项上画圈, A为最高等级, D为最差等级。
这个评价方案只是列出了评价的一个思路,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较为详细的评价指标,并以分值的形式计算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4
[摘要]商务英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务+英语”,而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包含但不局限于应用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国际商务几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内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现状的调查显示,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水平一般;本文同时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下,以及在学科交叉日益明显的今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成熟经验,加快传统英语专业的升级转型。本文还指出,通过采用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加快专业教材研发,使教师培训常态化,以科研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学科交叉;商务英语
一、引言
中原经济区清晰的战略定位为河南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需要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此,必须大力提高中原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意味着中原经济区要加快内涵建设,提升水平,还意味着在国际合作或竞争中用话语权争取自身的利益。如欧美频繁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直径超过406.4毫米)或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等。国家或地区间这些越来越频繁的贸易合作或争端需要更多的既懂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商法、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管理、国际谈判等又懂英语的高级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将在提高中原经济区国际竞争力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高校设置的英语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这种需要,但是据麦可思数据公司的统计,因为就业率和薪资低连续三年而被“红黄牌警告”的专业就包含英语专业。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做好人才储备,研究复合型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调查中原经济区内高校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现状。
二、商务英语学科的界定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特殊用途英语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该专业包含但不局限于应用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国际商务几个方面。教育部首先批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置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研究方面的权威期刊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的《商务外语研究》。
黄国文认为商务英语处于一个连续体上:
普通英语……………………………………特殊英语
EGP――ESP――EOP――EBP――EGBP――ESBP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普通用途英语)处于连续体的最左端,接着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特殊用途英语),ESP包含了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职业用途英语),EOP又涵盖了EBP(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商务用途英语),EBP接着可细化为EGBP(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普通商务用途英语)与ESBP(English for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专门商务用途英语)。
黄国文认为越靠近这个连续体的“普通”那一端,所需要的知识面就越宽广,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属于普通商务英语;而越靠近“特殊英语”的这一段,课程设置就越明确、细致、清晰,学生在工作场合可以直接使用所学知识,职业技术学校(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是专门商务用途英语。
三、国内外对于商务英语学科的研究
国外对于商务英语学科构建的研究比较少。据对Elsev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的检索,1981年到收录的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只有18篇,而且很多集中在对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语言特征和商务英语教材研究上。国内对于商务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语言特征等。其中对“中国知网”核心期刊的一项调查表明,1991年到20的316篇有关商务英语研究论文中,商务英语教学论文最多,为92篇,占29%,其次是商务英语语言特征的77篇,占总体的25%,第三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论文76篇,占所有论文的24%。国内商务英语学科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要性探索,商务英语学生素质的构建与培养模式,商务英语师资建设等。
有关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有:
尹亚辉“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中认为职称评定以及繁重教学任务等造成当前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出现“断层”使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姚晓鸣在“高校英语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对接研究”中认为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积极引进“双师型”导师。毕秀英在“中原经济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中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中原文化、宣传中原品牌,还要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企业。
对于理解商务英语学科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以上学者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但是本项目组经研究发现,由于商务英语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经济类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科规划者在商务英语学科体系中加入高等数学或统计学,这一点很少有学者提及,如果不学习高等数学,他们不可能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所学也就非常肤浅,不利于人才培养。另外,由于课程体系和组织教学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建设跨学科的开放型的教材便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另外,学科构建还要考虑到专业转型期的`实际需要,比如设置商务英语硕士,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等。
四、商务英语发展现状调查
本节对河南省高校商务英语开设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同时也对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在笔者所调查的河南省内三十二所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中,有七所在专业设置中明确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占调查样本的21.9%,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水平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需要区分商务英语专业和传统英语专业中的经贸方向,原因是商务英语专业是教育部204月批准正式设立的一个专业,有跨学科的性质,而英语专业中的经贸方向只是在传统的英语中加入了几门经贸课程,学生在毕业时得到的学位是英语语言文学学位,从本质上还是英语专业。
在传统看来,商务英语就是在传统的英语专业中加入几门经贸类的课程,这其实是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一种误解。传统的英语专业基本面之一是语言教育,大学四年始终是围绕语言教育来进行;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以语言或文学为中心,即使加入几门经贸类课程,任教的教师大多用汉语讲授,而且缺少了数学或逻辑这一途径,学生可选课程便很少。因此,经贸这一非常实用的课程在传统概念中变得可有可无,学生的选修课主要集中在一些能够进行文字理解的课程上。在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和国外相比,我们大学生的视野集中在语言文学上,而诸如和语言紧密联系的管理、金融或文化传播等选修方向在我国的英语专业体系中几乎没有,这造成的后果便是在当今学科交叉异军突起,各个学校均进行特色教育的情形下,传统的英语专业几乎被边缘化,各个学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千篇 一律,任何一个学校,不经过风险评估,认为只要招几个英语教师,就可以上马英语专业。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创新和特色成为高等教育主流的大形势下,英语专业如果不能改革成有独具特色的专业,只能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传统英语专业改革的方向之一便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的发展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并没有引起很大重视,这和人的固有观念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呼吁教育规划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如上文所言,商务英语其实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交叉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除了语言这一模块外,还有人文素养、跨文化和商务技能等模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语言,还有管理、营销和传播等领域,学生将具备国际化视野,社会服务功能便扩大,就业的途径也会扩大。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学术“市场细分”的结果。
调查中发现的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大部分省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描述的典型表达方式是:“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汉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外事、教育、科技、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及其他涉外工作的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除了这样一个千篇 一律的描述外,大部分学校的网站也查询不到学生在大学要学习哪些具体课程,即使有,这些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任课教师的介绍,要先修什么课程,能够选修什么课程等都查询不到。总体来看,网站的信息不丰富,没有针对性,信息传播是低效率的。
五、商务英语培养模式
和其他形式的特殊用途英语一样,商务英语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工作意向和职业定位,所学习的内容与今后从事的职业领域范围基本一致,因此需要把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作为制订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学科的构建和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社会需求变了,教育的目标也要动态地进行变化。中原地区被誉为商都,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下,现代化进程正在加快,特别是物流,旅游,医药和制造行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原经济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深谙中原文化,系统扎实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并能娴熟使用现代办公工具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中原经济区的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可以借鉴国内高校的成熟经验。国内已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商学专业”模式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有的院校商管或经贸专业也开始涉足商务英语,开办类似“全英”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授予经济类或管理类学士学位。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模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文学文化课程,商务专业课程都在一个体系之下,三者的比例分别为60%、10%和30%。三个模块的课程自成一体,完成各自的任务。学生毕业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北京外国语大学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的商务英语实际上是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并开,学生对两个专业都有深入的学习。该模式由于其双重的课程设置,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管理类学士学位。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模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具有商务学科与英语学科充分交叉的特点,课程包括商务语言、商务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通识。学生毕业也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4)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
当然,培养模式尽管有别,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人才规格准确定位的基础。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准则,以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技能为核心,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例如,有学者提出采用内容教学法(CBI)。CBI体现为课程设置框架下的一系列主干课程,这些课程将专业内容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有机结合,倡导通过主题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获得和发展语言能力。CBI倡导教师利用特定学科或专业的内容作为学习材料,开展教学的基础不再是词汇或者语法。因此,语言已不再是主要教学内容,而是学习特定学科内容的媒介或载体。学生在体验“内容域”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并发展语言能力。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CBI教学理念使学生融入真实的学科内容环境,改善了学习动机、兴趣和自觉意识,进而提升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并优化学习策略。王淳认为CBI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种整合模式,分别是关联模式,合作模式和嵌入模式。
关联模式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在词汇、语法及语言结构层面的静态关联组合,例如以上所讲的经贸英语等。
合作模式是专业教师与语言教师分工协作的CBI教学模式,主张依托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两方面的教学资源,实行合作式教学。一方面,学生通过专业课程接触真实的学术语言环境和专业任务,另一方面,语言教师会协助学生解决专业任务中遇到的各种语言困难,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对研究报告或学术写作中语言问题进行指导。这种模式被国内外大学和学术机构广泛采用。
嵌入模式是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整合的较高级形式。其核心是将学科内容与学术语言共同纳入统一的教学大纲,通过一门课来实现,统一开展课程设计。该模式下的CBI主要是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导论性课程,如国际经济导论、商法导论、国际金融导论、经济学原理、工商导论等。嵌入模式下的课程教材不再是简单的专业篇章或报刊文章选编,而是基于原版教材或改编的教材。
培养模式体系中最重要环节是要加快开放型的专业教材研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专业教材涉及到诸多方面,可以重点开发中原文化传播、管理、法律和经济类跨学科英语教材,还要改编统计学和高等数学类英语教材,增加学生的数学逻辑知识储备,以使他们在学习课程时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选修课程时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在商务英语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中,可以借鉴以上三种模式的任一个,关联模式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模式。嵌入模式真正实现了语言与专业的交叉融合,但一般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考虑到实际中这样的教师急缺,可以鼓励学科之间互派教师学习,也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对教师进行常态化培训。另外,也可以在现有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增加经济管理类辅修专业,使学科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进一步尝试在高校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硕士学位,以高水平科研促进学科发展,促进培养更高层次的商务英语人才,无疑会优化师资队伍向跨学科方向的转化,拓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视野。王立非认为,设立了商务英语硕士研究生这一专业学位,这便是集中了外语专业和商学专业的双重优势。与外语专业研究生相比,商务英语硕士同样具备外语专业硕士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不同的是,商务英语硕士还有商学等专业背景;与MBA研究生相比,商务英语硕士不仅掌握商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跨文化能力。这样来看,商务英语硕士学位的设立乃至商务英语博士学位的设立便是学科构建中的创新,是商学和外语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潮流的特色学科。
六、结语
对行政管理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篇5
1982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带有呼吁性的文章:《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于是,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在全国迅速展开,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培训了首批行政管理师资。1984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走向正规化。
一、对行政管理概念的理解
行政管理这个词可以说是个舶来品,最初起源于美国,是威尔逊、古德诺从政治学中划分从来,代表作品有《行政学之研究》和《政治与行政》,其中古德诺在他的《政治与行政》中率先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不应受政治权宜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行政管理的都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夏书章老先生指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和解决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还有的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行政,即认为行政管理是指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行政活动。我们可以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定的条件下,管理国家事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等活动。
二、对行政管理研究对象的认识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即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主体为行政机关,在我国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研究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研究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行的行政管理规律和方法。该学科并密切关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行政管理的实践,根据我国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本土化的行政管理,特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
理论问题。
三、行政管理专业的情况
从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陆续开始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其主要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掌握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一般毕业生应该获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状况
西方行政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一、初创时期,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及法约尔等。一般都认为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是《行政学之研究》,第一次提出行政从政治中分析出来。而后,古德诺进一步系统的阐述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思想,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韦伯对行政的制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建立合理合法的科层官僚体系。
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怀特、古立克、厄威克、福来特、巴纳德和西蒙等。怀特著述了第一本行政管理教材,将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巴纳德的系统理论把行政管理理论更一步完善,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将行政管理更加向人性化发展,西蒙的渐进主义决策加强了行政决策的合理性。
三、深化时期,主要有里格斯、彼得、德罗尔、德鲁克及布坎南等。里格斯提出了三种社会形态,即将传统的农业社会称为融合型,工业社会称为衍射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称为棱柱型。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MBO),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另外,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
问题。
四、新时期,即9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奥斯本、彼得圣吉、林登和登哈特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奥斯本的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公共部门,提出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以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为公民服务,更注重人。总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1、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
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
3、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6
本文结合培养控制学科工程硕士的.实践,介绍对提高本学科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些认识.主要从制定合理培养方案,抓好课程教学质量,发挥学校导师与单位导师指导作用,科学选题提高论文质量,严格评审答辩、抓好学位授予质量等5个方面论述.
作 者:龙志强 辛华 徐飞 LONG Zhi-qiang XIN Hua XU Fei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刊 名:电气电子教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年,卷(期):31(5)分类号:G642关键词: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质量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7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感受成功。”中学全新的理念和要求均强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学科方面, 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品味, 加强文学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寓教于乐”更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一种价值形态,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以活动引领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在“做中学”, 在朗读、模拟、演讲、学英文歌、影片鉴赏、听力训练、主题讨论、同台表演中不断锻炼才能, 完善品质, 陶冶情操, 砥砺心性, 培养学生的模仿、观察、分析、比较、思维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更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竞争、登台表现过程中增进体验, 品味成功, 树立校园主流文化意识,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获得终身发展;更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此外, 学校英语组历时十载的“明港人的一台戏”和已经成功举行了三届的“明港校园英语节”。为本课题实施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舞台和实际操作经验;我们发现,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型, 代表了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也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课题研究缘起于区教研室主任张曙波学期初在指导普通高中英语学科如何更好地撰写课题的若干有效建议, 在我们外语组扎实进展的过程中, 将如何实施的可行经验加以反思总结, 认真整理材料,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对体现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2年第二届市教科研例会上, 笔者在《大海边, 捡起心形的卵石;蓝天下, 放飞研究的翅膀———市德育课题研究心路历程》发言交流中, 就“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搜集整理了学校外语组通讯员发送的所有外语组活动纪实通讯、活动照片, 向与会代表进行了成果展示, 效果良好。
一个旧的梦想的实现, 往往会引发一个新的梦想。于是,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们走进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以后, “任务型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来是老师们研究的方向。但是, 如何在任教班级形成一个核心文化、核心价值取向, 在交际过程中习得语言, 国外研究的题材较多, 但国外孩子的基本状况、学情、家庭教育等均与国内高中学生差异悬殊, 尤其是我校高中处于城乡结合部, 在新课程理念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崇尚积极的情感体验, 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而通过学校大型主题活动的参与, 全程跟进, 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也会与时俱进, 与校同台, 与成长共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 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学生在主动参与班级及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 (包括影片欣赏类, 社区服务类, 女排志愿者类, 大型歌舞演讲秀, 实践类, 研究类, 手工制作类, 港口考察类, 体育竞技类, 国际友人联欢比赛类等) 中如何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以英语演讲比赛和英文歌曲比赛中师生语言教学的策略、训练及原声带模仿朗读, 演讲稿的准备, 主题的设定, 听力的训练, 歌曲的排练、演唱为重点研究内容。因为学生有效学习语言的延伸与他们对经典演讲的耳濡目染、经典歌曲的传唱息息相关, 在实践体验、同台竞技、互相勉励等多层次立体活动结构中提高学生的多元语言发展能力。
1.预期目标。 (1) 探索高中英语语言教学如何拓展学用渠道, 主题活动开展同样作为探究有效语言学习的一种途径, 并将每次活动举办的目的、参与人数、评价方式、学生获奖感言、活动反思等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2) 立足语言教学, 丰富形式, 让学生在导师指点下, 实现主题活动任务的目标, 在学生积极主动报名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探索“无招胜有招”、“教无定法”的多元语言学习形式。 (3) 提高教师和学生拓展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实践能力。在各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 通过影片分段下载制作等 (上课五分钟欣赏) 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和课外演讲等延伸策略, 进一步开发语言教学正能量和积极因子。 (4) 为诸如“走进西澳”等区级或区级以上各部门比赛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思维敏锐、语言综合素质俱佳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1. 构建务实的“主题活动”实践体系。
本课题组由学校外语组五名一线教师组成, 由学校教科室主任林耕波老师牵头引领;聘请经验丰富的区教研室和教科所主任张曙波为课题指导老师。
首先, 确定五位老师及他们所在9个不同年级的班级为本课题的实施对象。其次, 建立务实的活动操作体系, 其核心是扎根课堂, 功夫下于课外, 多样实践。
总的活动操作系统由多次活动形成, 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基本流程:活动海报设计—学生自主报名—抽签决定场次—师生一起研究准备—预赛淘汰赛—问题分析、比较、改善、跟进、指导—决赛—评委当场亮分—颁奖—获奖感言—活动反思—得出结论, 即综合提炼学习语言的多功能章法。每学期举行2到3次这样隆重的英语实践探究主题活动, 循环往复, 逐步积累, 从而获得多种途径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活动过程前认真准备, 课题组教师以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帮助, 他们出现的问题如何得以解决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主要采用的“主题活动”如下:
(1) 纵线比较实践活动———英文朗诵演讲类。英文演讲主要为一年一度的“西澳杯”区级、市级演讲比赛选拔人才。在具体操作中分为两类:一类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三分钟之内的演讲, 可以是即兴, 也可以事先准备, 然后教师或演讲人本身就演讲内容对全班进行提问,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便于激发课堂气氛, 但局限于教室;第二类演讲主题活动为全校性演讲比赛, 准备统一的十几个话题给学生做准备, 让学生进行第一轮筛选。具体过程:选定《新概念英语》或牛津教材朗诵篇目, 先检测学生的语音语调;然后根据筛选出来的佼佼者, 立足自备演讲材料, 以学生的原创材料为主要评价标准, 并在年级组取前六名, 最后全校选出18名选手进入决赛, 赛中增加“抽签问答”项目。
(2) 横线比较实验活动———“同一首歌”英文歌曲大蝉联。横线比较主要是指多名学生在第一轮英文经典歌曲选定曲目中抽签定曲目和次序, 横向比较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过程:歌曲准备 (3首) , 每班限报两名, 全校36个班, 每个年级组有24名左右选手参赛, 8人左右同唱一首歌, 相互倾听, 再由老师点评、指导, 进行选拔。
(3) 网线比较实践活动———国字号体育文化类 (附件三:图片新闻《中外女孩明港球场竞展技艺》、《女排志愿者口译活动》) 网线比较是指既有个体的纵向先后比较, 又有群体的横向相互关照学习, 并且还有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的评析和判断。
案例———以明港中学、阳光学校、北仑职高部分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来自爱学国际书院和明港中学女子篮球队的一场联谊赛为例, 学生基本都用英语口语交流、站队、中场休息, 双方彼此既有同队队友之间的语言沟通, 在比赛完了之后与对方队友切磋技艺, 讨论传统节日文化, 使得口语语言技巧在交流中得以不断提升。
2. 探索有效的“主题活动”, 激活语言能力的操作策略。
在这一遍遍的实践流程中, 课题组探索了“主题活动促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操作策略
策略1:由“互动”激发学生语言思维和才能 (附件四:《红五月国际友人联欢活动》照片与文字解说海报) 。主题活动,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个活动有其主旨内涵。选择了怎样的活动就有怎样的话题“Topic”功能, 而语言需要在使用时才体现出其交际价值。于是教师在安排外籍教师五月活动的一个主题是“环保”, 以此作为一个话题, 引导、启发学生深究底里, 披文入情, 从而提升品位和文学涵养, 锻炼口语, 拓展国际视野, 激发自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抒发对生活的感受。
策略2:通过语言练习开启逻辑思维。从语言出发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主题活动, 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树立自己正确的鉴赏观。从语言学习的效果来看, 这是一个动态地引入学生由浅入深进入语言学习的过程。
其实我们英语课的境界之一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能自由地飞翔。所以, 在口语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实践,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也会和情感一起得到激发和推动, 穿越既定的时空, 神游古今和四海, 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借助丰富的想象与表演才情抵达新的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 构建了高中英语“主题活动”锻炼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科学途径。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引导教师关注通过活动搭建平台的语言输出与情感投入的平衡;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语言熏陶与思维训练的结合。这种平衡和融合, 是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借助“主题活动”平台, 展示学生才情的辩证追求。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过程中, 本调研组成员在区级、市级都获得了荣誉奖励, 撰写的相关文章均获奖。
3.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
英语学科发展认识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发展前景
商务英语是在原有英语学科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既保留了原有英语学科的优势和合理部分,又有很多新的跨学科领域。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结合国内外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校人才培养条件,依托高校现有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优势,增设商务英语,开设国际商务语言、商务文化和商务交际课程,培养急需的商务外语人才。
商务英语属应用语言学范围,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一种,但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人文学科。
一、学科定位
1.历史
部分英语专门词汇和术语出现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早期教材有《银行实务英语》(1971年弗斯(Firth)编写)。第一种教学法是:根据特定题目,在书面语或对话中提供履行任务的专门词汇,如,在《银行实务英语》中汇兑、汇兑管理、公司、账户等。内容是课文理解、词汇练习及任意选择句型训练。要求学生具有中等英语水平,无需掌握商务知识,不考虑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语言以及在商务交往中提高语言技能。第二种教学法是BBC录像及1972年出版的《商务英语教程》,情景中训练听、说、读写技能,包括听力、句型练习、对话实践和角色模仿,仍属结构-视听教学法,为商务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第三种教学法到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商务英语教学开始重视功能教学法,例子是Knowles和Bailey合著的《商务中的功能》。自80年代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吸取了以前教学法的优点,商贸人员必须掌握交际技能,对商务英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
2.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培养既精通英语又了解商贸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700所院校开办商务英语课程或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代表性的院校。2007年始,这三所院校陆续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成功设立,意味着商务英语将作为一门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独立专业继续发展,成为传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外培养英语人才的又一模式和途径。
二、课程设置
1.设置标准
大纲:商务英语课程有明确的目标和大纲。
目标:商务英语旨在履行交际任务或运用交际技能。
教材:包括课本、视听材料和多媒体教材。
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法很多与普通英语相同,特别是句型、词汇和社交英语的教学。
评估:在大学有固定考试(口试和笔试),非正式的评估通常关注交际是否成功。
2.基本模式
各院校都在争先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受办学思路、目的和师资条件限制,有四种模式:(1)英语和商务知识组合的课程。(2)商务英语(旅游方向)。(3)英语和商科组合的课程。(4)英语和商科方向组合课程。
3.教学实践
大多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没有商务英语学历背景,不了解真实商务工作,知识更新与行业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差距,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来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对基本理论课程,如,对外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国际商法、公共关系、商务洽谈、单证制单、市场调查、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应用型实践课程了解得不是很系统。这种语法加翻译教学法难以帮助学生获得商务交流的能力。
4.教学改革
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增设了专业知识类课程和背景类知识类课程。各校课程、名称和构架大致相同。语言类: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视听、语音、专业英语、英语函电、外经贸会话洽谈、口译、商务英语翻译等;经贸知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化、工商等;文化知识:英美文化、经济地理、国别介绍等。这一课程设置在英国商务专家尼克·布里哲(Nick Brieger)提出的观点上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识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
三、趋势与前景
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懂英语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在涉外饭店、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和翻译工作,就业率在80%以上。
1.国际合作
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借鉴上海外贸学院做法,通过引进、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了解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2.引进国外软件
引进英语国家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所选择,为我所用。
3.引进优秀课程
引进有关院校开发的课程,如,上海外贸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课程,进行一般常规性教学,使有一定英语基础、准备从事国际商务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4.建设特色课程
调研本地实际,选用优秀课程,创建特色课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商务英语教学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广大师生青睐,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履行任务的交际能力。通过了解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广大学生就必定能学好并掌握商务英语,从而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2005(05).
[2]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2005(02).
[3]鲍文,纪淑军.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能力体系的调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7(02).
[4]王绚.论商务英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简介:葛有进(1964年5月—)男,隆昌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宜宾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外国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宜宾市翻译协会秘书长。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