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平台

2024-10-08

英语学科平台(共12篇)

英语学科平台 篇1

摘要:作者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5个班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 访谈和观察, 了解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对英语学科平台的了解情况和使用情况, 并在受试者完成调查问卷后, 对收集的数据通过了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 检验以英语学科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是否有所促进。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听力学习,英语学科平台,应用调查

1. 前言

英语学科平台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L)的一种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之中。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英语教学在以其开放式、个性化、自主性、丰富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使学习由识记型转为资源型,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互动(马和民、吴瑞君,2002:290)。在英语专业教育基础阶段的听力课教学中,加快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将英语学科平台融入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更高效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是一种尝试。

近年来,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的研究较多,如王志茹(2006),陈潇潇、关兴华(2007),杜慧颖(2008),由华(2008),陆裕婷(2010)等人从网络英语的初始条件、计算机素养与英语学习动机对网络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学习风格、学习手段、资源应用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作出了分析和研究,但关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群体运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听力学习的使用情况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旨在了解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对英语学科平台的了解情况和使用情况,检验以英语学科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听力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是否有所促进。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期间,我对使用过英语学科平台的英语专业2010级大一5个班(1班、4班、6班、7班和10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本次研究接受教师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的受试为144人,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为96%。

2.2 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条件、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生意见等方面展开的。

本次研究旨在揭示下列问题:

(1)学生是否经常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学习及其网络学习时间长度。

(2)学生认为英语学科平台内的听力学习是否便利及其原因。

(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英语学科平台的资源进行听力学习。

(4)学生是否认为英语学科平台有助于听力学习效率的提高。

(5)网络平台的不足之处。

由此,本文一方面想了解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网络平台学习是否能够较快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一方面想通过本次研究找出不足,并拟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研究工具和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辅以访谈。调查问卷分别对“2.2研究问题”中所提到的5个问题设置了11道单项选择题。问卷由老师下发,请每位同学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填写。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调查问卷的内容为自行编制。

3. 调查问卷研究结果

首先将学生的选项输入SPSS系统进行分析,求出其频数(frequency)、频数的百分比(frequency percent)、累积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和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

3.1 56.5%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科平台的操作流程不太熟悉,需要靠笔记操作或教师指导;8%的学生表示对操作流程完全不熟悉;1.4%的学生表示平时一周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听力学习的时间大于等于14小时;1.4%的学生表示在7小时到13小时之间;65.9%的学生表示利用英语学科平台的时间在每周3小时以下。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如何使用英语学科平台的操作流程不太熟练,容易导致学生在利用该平台学习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导致超过半数的学生平时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听力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的原因之一。

3.2 10.9%的学生认为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课后听力学习感觉很好,十分方便;60.9%的学生认为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课后听力学习感觉一般。不方便的原因,7.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在于上网的花费太大;47.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没有电脑;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薄弱。

由此可见,只要是能熟练掌握英语学科平台操作流程的学生,都认为使用英语学科平台进行课后听力学习十分方便,但由于能够熟练使用该平台的学生太少,因此深感受益的人不多;同时也表明,由于学生受到自身经济(需要自己花钱上网登陆学科平台做作业),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学科平台的限制(如内网和外网有别),语音室的开放时间限制等原因,缺乏可以自己随时进入英语学科平台的机会,因而觉得不方便。

其中,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薄也是弱造成学生的使用学科平台进行听力学习的频率较低的原因之一。“计算机素养中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学习动机的主要预测因素,网络使用经验也是有效预测因素。学习动机中的学习态度和效价受计算机素养的影响尤为显著,并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陈潇潇、关兴华,2007)。

3.3 在完成听力的电脑测试、电脑作业和期末考试机试之后,5.8%的学生知道学科平台有查看测试结果的功能但从不去查看自己的测试结果;55.8%的学生知道有这个功能,偶尔也去查看自己的测试结果。除了学科平台的“学习计划”,“作业系统”和“考试系统”模块可供听力学习外,9.4%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学科平台的其他模块也可以进行听力学习;60.9%的学生则知道其他模块可以进行听力学习,但完全没有使用过。

由此可见,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够高,对平台测试结果的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也比较缺乏探索学习的能力。

3.4 16.7%的学生认为在使用英语学科平台以后,学习效率的提高十分显著;56.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感觉。

由此可见,只要学生能熟练掌握学科平台的操作流程,并经常进入平台进行听力学习,将会感到学习效率提高得十分显著,反之则没有太大的感受。

3.5 15.9%的学生选择网络学科平台的听力资源不能下载;52.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平台不够稳定,有时不能打开;6.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

由此可见,网络学科平台自身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让学生觉得不便于使用,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手头上的听力资源不够丰富,而自身又缺乏资料搜索的意识,所以才会对网络学科平台的听力资源的下载提出要求。

4. 结果研究分析

漓江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5个班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以网络学科平台为依托的学习之后,有一部分同学可以感觉到听力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以网络学科平台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这个结论与杜慧颖(2008)的结论是一致的:“网络学习环境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尽管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英语网络教学不都是最合适的,但就总体而言,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非常高。”学生对于使用学科平台进行学习,内心还是充满向往的。

4.1 学习态度方面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端正的,认为要想提高听力学习效率,更好地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认为教师现在提供的学习平台很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才是关键。

4.2 英语水平方面

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由于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即使进入平台后,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使用学科平台的“学习计划”、“作业系统”和“考试系统”模块进行听力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计划,而对于学科平台中其他可进行听力训练的模块,并没有兴趣和精力进入其中学习。杜慧颖(2008)曾在研究中提出:“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他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把握就更精准,就能更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条件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听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学科平台的使用兴趣将会越来越大,学科平台使用率也将越来越高。

4.3 网络平台方面

教师和学校应该提前就学科平台的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集体讲解或培训,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强化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网络资源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王志茹(2006)认为:“无论从学生的主观需求还是客观需求来看,学习者培训都是必要的,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问题的关键,这一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克服被动性和他控性,增强主动性和主控性,从而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想学和会学。”

学科平台应保持稳定,教师应很详尽地向学生解释在校外如何下载和安装网络平台,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想进行听力学习的时候有平台可以使用。由于大一新生较多,很多学生上网不方便,如有可能,最好是能开放几间语音室供学生自学使用。平台应该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专项训练。

4.4 其他教学硬件方面

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晚上机房开放,提供电脑用于做听力作业。老师可安排给学生一到两个晚自习的时间在听力教室进行学习。

4.5 对教师的要求方面

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可以增添更多的听力下载资源,针对专项训练适量布置任务,带有强制性,以提高效率;希望老师布置更多的电子作业,有听力原文、题目,以及听力录音,可以供学生拷贝;能够将纸质版作业和电子版本作业相结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初步了解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对英语学科平台的熟悉情况和使用情况,认为学科平台的使用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并指出了教师和学生在平台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当然,因为本次研究的范围较小,取得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取得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检验、修正和补充。

参考文献

[1]陈潇潇, 关兴华.计算机素养与英语学习动机对网络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英语学习动机和行为模式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8) :34-37.

[2]杜慧颖.学习风格与网络英语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8, (1) :16-19.

[3]陆裕婷.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应用情况调查与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110-111.

[4]马和民, 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5]由华.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新手段研究[J].语文学刊, 2008, (8) :143-145.

[6]王志茹.大学生网络英语学习初始条件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 2006, (6) :2-8.

英语学科平台 篇2

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8期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的重点建设项目,经过一期、二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尽快启动三期建设计划,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建议如下:

1.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鉴于该项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其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以便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布局,满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支撑行业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2.加大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重点建设以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目标的前沿技术创新平台,以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健全平台运行体制与机制,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工程化一体的行业技术创新“一条龙”机制。

3.确保“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与效益。建议教育部、财政部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加强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统一领导和协调,通过“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确保执行情况与业绩挂钩,实行竞争和动态考核,确保建设质量。平台所在高校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学科资源库平台的网络安全综述 篇3

关键词:学科资源库;网络安全;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080-02

系统安全性设计、网络安全性设计是一项系统程。本文就学科资源库平台的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做一个较全面的论述。当然,学科资源库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生、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资源库。学科资源库的网络安全性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资源库的升级而不断地更新、升级和完善。

1 系统安全性设计

也许对每个系统管理员来说,安全性设计是让他们很头痛的一件事,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越多,存在的漏洞和系统的安全性存在的风险也就很大。系统安全性就像系统的木桶原则,有一处存在漏洞,整体安全性就要降低。由于程序开发的版本、开发者的思路,开发应用的软件不同,确实存在的漏洞有很多,我们发现的只是漏洞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也许解决上是存在困难的。系统安全性应该从物理安全、逻辑安全和安全管理三方面进行了管理。

1.1 病毒防治和黑客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提供更加生活的便捷,更加高效的生活方式外,同时也给正在使用和将来要使用信息技术的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用者可能通过与接收方接发送邮件传染病毒;使用者可能共用U盘或共享网络数据,从客户端感染了病毒;使用者可能自身带来一定隐性的病毒,通过访问WEB服务器,改变网页的目录以繁衍自身;黑客可能通过IP地址欺骗来修改访问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从而达到网络“拒绝服务”等方式的威胁。为了使学科资源库免受病毒的侵袭、用户和服务器的安全;我们最好安装像360安全卫士、瑞星杀毒软件、卡巴斯基等防范好的软件;并及时地从网上进行升级,更新最新的病毒库;及时地对学科资源库进行查毒、杀毒,以确保我们系统的稳定性、学科资源库的安全性。

1.2 WEB应用程序安全设计

WEB服务器进行正确的配置、WEB服务器的是建立在C/S模式、还是在B/S模式下,都要保证WEB服务器程序的正常运行。服务器的某些不安全服务没有及时进行关闭,WEB服务器的补丁没有及时升级,使得WEB服务器访问程序数据存在很大安全性隐患;及时去发现程序调试和试运行时的错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允许用户绕过身份认证页面而直接进入操作程序页面;也防止同时访问学科资源库平台用户数量过多的情况,以免服务器的负担加重;防止用户通过表单输入一些危险指令对程序或数据库进行控制或操作。

1.3 安全扫描技术

学科资源库平台中要应用安全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在学科资源库平台中应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将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网络。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攻击泛滥的时代,商品化的安全扫描工具可以网络安全漏洞提供强大的支持。一般如瑞星杀毒、360安全卫士、毒霸等安全扫描软件技术,一般的用户都可以对学科资源库平台进行自行扫描。

2 网络安全性设计

学科资源库平台网络安全的威胁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威胁、网络攻击、身份鉴别、编程威胁、系统漏洞五种方式。网络成为攻击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硬件攻击、系统入侵、病毒、木马程序、蠕虫病毒、WEB恶意代码、垃圾邮件。

2.1 全面的网络安全技术

数据包、会话、协议解码应该在学科资源库的网络层,协议要求、消息、文件、应用逻辑等也应该在学科资源库的应用层。可以使用POP3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可以防垃圾邮件,减少用户收到那些垃圾邮件;路径检测、流量控制、防止复杂攻击、访问地域、访问时间段等都可以利用IPS/IDS来实现;在学科资源库平台中数据包可以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状态检测,在网络层的应用中通过TCP建立可靠的传输协议,通过UDP建立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2.2 多层次的安全—完全内容保护的实现方法

学科资源库平台建立多层次的安全—完全内容保护的实现方法。采用统一威胁管理可以对用户提供更好的管理、攻击关联,降低维护成本,以提高学科资源库的安全性。基于网络的安全设备的例子包括入侵防御系统(IPS)、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网关、反垃圾邮件网关和统一威胁管理(UTM)设备。

2.3 网络的信息安全

学科资源库平台中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本身及其采集、加工、存储、传输的信息数据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信息被非法辨认、控制。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有效性;内网服务器、PC机开启机的用户密码和权限都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性;对一些重要文件和验证设置读写口令。防止有些商业机密泄露,不良用户对一些不良信息的浏览,防止学科资源库内的一些个人信息资源被盗取。网络的信息安全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信息的存储安全与传输安全。

2.4 防火墙技术

学科资源库平台中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内网与内网之间、内网与外网之间、外网与外网之间的访问控制。通过IPS、IDS技术防止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学科资源库平台的内部网络。通过防火墙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可以对用户的数据流量、用户访问的权限、用户访问的时间段进行控制,以保护网络内部的安全性,以及学科资源库平台内部的网络设备安全。

2.5 云计算中的安全技术

信息化时代,资源库平台中云计算的私有云技术,已经在局域网、城域网中得到了具体运用;信息收集、信息共享、信息检索的同时,系统安全性和网络安全性隐患问题时有发生,这样云计算中的安全技术在学科资源库平台中应该加强。在学科资源库平台中要注意:移动存储介质要有序管理;规范使用盗版软件、游戏等,防止病毒传播;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用户的内部攻击,局域网中要做好身份验证、防火墙策略配置等;平台中用户组、工作组、域等分配不合理;网络管理平台中工作量可能过大或专业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够,责任心不强;平台中用户组、工作组、域等分配不合理。

参考文献:

[1] 卿斯汉.网络攻防技术原理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邹俊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安全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

[3] 元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學,2004.

英语学科平台 篇4

1 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我院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管理和教育引导优势,开展创业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业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等,在青年学生中营造创业氛围,让他们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2015年,我院邀请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孔令伟总经理做创业沙龙,并实地参观了公司厂房,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不仅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氛围,同时也为今后同学创业实训搭建了平台。目前,我院有12个创业团队,其中市级团队1个,校级团队4个,另外,有30余名同学在淘宝网注册了自己的网店。

2 注重创业典型选树,凸显大学生榜样示范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4年我院通过邀请创业典型顾文智等人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园分享会、“我的青春故事”大学生成长报告会、活动,“寻找生科院创业典型”以及“我身边的创业者”主题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在院园内营造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氛围。2014年9月,我院邀请淮安市新大运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徐克怀总经理为我院创业青年开展创业经验分享会,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上海海洋大学毕业后如何创业,又是如何将水产养殖公司经营成高校设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的。随后,我们又组织同学参观淮安市新大运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实地学习和感受创业环境。

我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借助数量众多的科研平台和一批热衷于创业工作的老师,树立了不少典型。涌现出了汪骊媛、刘晶、孙太萍等一批创业模范学生,在毕业生中,涌现出了顾文智为代表的自主创业典范,成功创办“淮安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入住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注册资金为500万。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生物活性物质成分、植物菌剂、功能食品、动物饲料、新型农业等开发与生产。

3 搭建学生创业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1 邀请学院博士、教授担任创业导师,提升创业科技含量

我院根据同学的专业兴趣爱好,组建创业团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帮助创业学生和创业导师结对,提升创业的实效性,我院聘请院内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博士担任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导师,并向导师颁发证书。如我院王新风教授、高级研究员邬建国、高级研究员徐建明、副教授胡卫成、张瞳博士等,他们经常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指导和带领大学生创业。

3.2 依托学院专业科研平台,加快创业产品转化效率

依托学院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洪泽湖水环境遥感监测与蓝藻预警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湖泊—流域科学数据中心”洪泽湖分中心等重点平台,以及生科院教师科研项目充分开展学生创业活动。目前,有一些创业团队已经注册公司,还有了自己的产品。如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他们的产品有:“益生牌”草鸡蛋(附图)、灵芝干、北虫草、食用菌、双孢菇、益生菌饲料、灵芝多糖提取液等。

3.3 依托学院大学生社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院充分利用科技平台优势和绿之源环保协会、童第周生物科技协会、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分别结合环保、科技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2014年,学院绿之源社团获团省委“倾听长江”项目资助;学院陶学子团队成功开展“绿色微行动”环洪泽湖行动,获得多家媒体报导。

4 以科技创业竞赛为抓手,打造培育优秀创业团队

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国家、省、市、校级创业比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如组织参加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淮安市科技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创业团队成员提高了自身创业实践能力,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如王新风老师指导下的“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荣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和江苏金奖。

5 我院“创业之星”培育工程效果显著,硕果累累

我院经过3年的精心组织和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提高,从事创业实践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多荣誉。

(1)2014年,“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荣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和江苏金奖。

(2)2013年,顾文智等同学的作品《盆栽活体菌类产业化开发》项目荣获第三届淮安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获3万元创业奖励;戴卫江团队作品《淮安泥鳅苗种培育》和徐泽宇团队作品《葛根系列功能饮料》均获得二等奖,分别获得8000元奖励。

(3)2013年,徐泽宇同学参赛作品《利用葛粉速溶专利技术研发葛根系列功能饮料》荣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组三等奖。

(4)2015年,绿之源环保协会“电商英才”代表队进入淮安市“盱眙龙虾杯”创业大赛15强,晋级总决赛。

(5)2015年,生科陶学子团队的作品《“百清源”发酵藤茶制品项目》获江苏省伯藜创业大赛三等奖

(6)2015年,汪骊媛、胡蓓等同学创作的作品《禽蛋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7)2015年,李哲任、王雅静等同学创作的作品《防治龙虾细菌病害的凹凸棒土———复合菌剂》获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

(8)2014年,刘晶等同学的作品《生态农药和生物农药产品的研究》获得淮安市第五届科技创业大赛市十优项目,并获得2000元资助。

(9)2014年,《禽蛋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团队分别荣获淮安市第四届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二等奖和“麒麟杯”第二届江苏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创业工作实际,阐述了该院在“创业之星”培育工程方面所做的实践和尝试,旨在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创业之星,专业平台,大学生,创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高颖.浅谈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在我院的培养——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网络虚拟运营”挑战赛为契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234-235.

[2]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英语学科平台 篇5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播种在春天,放飞绿色的希望。收获在秋季,捧回沉甸甸的喜悦!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拼搏才能展示未来,人生能有几回搏!

昨日的辉煌注定会化为今天奋斗的基石,今天的奋斗必定将成就明天的辉煌。

生命属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的美好,人生的精彩,得靠自己去创造一方晴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没有最好的成绩,只有更好的成绩。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失败了,重新来,跌倒了,站起来!抖抖身上泥土,看看同行的伙伴,以一颗平常的.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不要太在意,鼓起勇气,树立坚定的信心,定好目标,再扬帆起航,克服消极自卑的心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上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同学探讨;把课内、课外贯通起来,用探究的精神去解读基础学科、研究各科习题,探索世界!

为了明天,我们还需要努力。努力重在过程,不在结果;努力重在精神,不在收获。

为了明天,我们需要今天的努力!

为了未来,我们需要现在的拼搏!

只有努力,人生才能放出异彩;

只有努力,智慧的潜力才能挖掘;

只有努力,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

移动教学平台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移动教学平台 平板电脑 教与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被打破。2015年11月,学校免费引进了“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在我班使用平板电脑移动平台学习,引领师生走进了云课堂。自开展平板电脑授课以来,学生借助“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实现与当前社会生活特征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升了教师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通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让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从而为学习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促进了教学过程的高效沟通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共享。那么,基于平板电脑的移动教学平台究竟如何有效应用到课堂中?它对教与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将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一、移动学习平台在小学数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教学资源和教育服务,它通过渗透、关联和混合传统学习方式,促进情境学习、社会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性实践。因此,从理论上讲,移动学习可以应用到任何学习模式中。但是目前将平板电脑真正应用到课堂上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课程为例,将移动学习平台应用到课程的移动学习中,以期为移动学习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案例和建议。

【课 题】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和作用,感受运用负数所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及其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教师端平板电脑、学生端平板电脑、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

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将提前做好的微课和预习单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在家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并填写好预习单保存提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批改预习单,通过对完成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调整教学)

二、(课中)认识负数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将练习任务推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完成任务后提交,教师从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调出学生不同记录方式,并集体评议、分析、引导(充分利用了小蚂蚁移动学习平台的秒推功能、及时反馈和双向互动功能,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功能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将不同的数逐一推送到学生端,学生点击平板举手功能进行抢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课中)达标反馈

教师端将练习题依次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完成后并提交(判断题、选择题系统会自动批改,教师可根据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查看学生的正误率,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和知识点重点讲解,还可将优秀作业分享到蚁巢,供学生相互学习)

四、(课后)拓展延伸

学生课后可自行浏览讲义回顾、错题集等,也可在蚁巢中建立话题分组讨论、交流分享,遇到问题还可向老师、同伴求助,在线答疑(平板的蚁巢功能让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时时学、处处学、互助互学)

五、优势分析

移动学习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使用,延伸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移动学习平台的优势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支持师生远程互动,协助学习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该移动学习平台远程交流,组建小组,以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讨论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教师也能远程开课,发布话题,参与讨论,实时观察小组学习进展,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个性化辅导。

2、课堂互动及时,学习过程可视化

教师可将资料、视频等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课前预习更加到位、有实效;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或需要展示的内容链接转移到大屏幕上,供大家分享与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快速调研和作业评判。

3、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教师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远程开课,答疑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不再被限制在教室或电脑桌前,只要随身携带平板电脑,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蚁巢发起话题并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六、结语与启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平台在数学课堂上的良好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新途径,从某种意义上开辟了移动学习的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诸如怎样评价Android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效益性?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它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示范和参考?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在学校的支持下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在科技进步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獻】

[1]李广文,严佩宜.Android平板电脑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与未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4).

[2]赵琦.基于平板电脑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2,10.

英语学科平台 篇7

根据产业技术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专业拟引进德国前沿汽车技术、先进人才培养方式和理念, 与国内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平台;培育掌握汽车先进技术, 理解汽车产品研发流程, 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理论、实践及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开放运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以此为契机, 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改革思路对车辆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以培养精于理论、长于实践的车辆工程领域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

1 车辆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

根据目前人才的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的差距, 对车辆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发展做以下规划:引进国际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 整合现有资源, 打造一个包括车身造型创意、整车与零部件详细设计分析、试验验证、制造工艺、生产演示、检测诊断及汽车服务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技术流程体系;应用平台条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 最终把实验平台建设成在全国汽车产业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2 主要改革与建设内容

2.1 教学与科研实验条件建设

为满足掌握现代汽车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要求, 拟引进当前国际领先的汽车新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该平台将德国先进汽车技术、教育理念与国内产业实际相结合, 实现情景现场教学。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布置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布置方案

建设先进动力系统实验教学、先进底盘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汽车安全新技术实验教学、汽车电子与电器新技术实验教学、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实验教学等子平台, 形成体系完备的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为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提供支撑。

(1) 先进动力系统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实验教学设备、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实验教学系统、共轨式柴油发动机实验教学系统、多点式汽油直喷发动机实验教学系统、汽油直喷发动机实验教学系统、共轨式发动机实验教学系统等现代发动机技术实验教学设备, 建成完善的先进动力系统实验教学及科研平台。

(2) 先进底盘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驻车制动实验教学系统、电子助力转向实验教学系统、ABS实验教学系统、ASR实验教学系统、ESP实验教学系统、主动悬架实验教学系统等先进底盘控制实验教学设备, 构建覆盖当前主要底盘控制技术的先进底盘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

(3) 汽车安全新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辆辅助安全实验教学系统, 建成包括电子稳定程序、胎压监控预警系统、安全预警技术、智能安全气囊、现代汽车防盗装置等在内的汽车安全新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4) 汽车电子与电器新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辆电子电器实验教学系统, 建成包括自动空调系统、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汽车多媒体系统、巡航控制系统、GPS导航系统、CAN总线技术、倒车雷达等在内的汽车电子与电器新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5) 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故障诊断模拟系统与实训车辆, 能够模拟汽车电子与电控系统各种典型故障, 为学生学习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提供真实的环境, 为汽车电子与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教学及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2.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与行业实际开发流程和开发手段脱节等不足, “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平台”拟通过以汽车实际开发技术流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内容更新的机制建设, 依托核心课程群建设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改革, 建成与行业实际开发流程紧密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1) 依托核心课程群建设探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围绕汽车实际开发流程这一主线, 建设以“汽车理论”, “汽车构造”, “汽车设计”, “车身设计”和“汽车试验学”为主的核心课程群。依托“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平台”将理论讲授场地与实验教学场地整合, 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 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现状。

(2) 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内容的更新

改变以往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技术脱节的现状,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及时总结科研成果用于教学, 建立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内容更新的机制, 培养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

2.3 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 建立校企二元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产品开发体系和开发手段搬进课堂, 同时通过专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人员来校兼职等机制保持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依托重庆理工大学“两江国际学院”临近汽车产业基地的优势, 探索3年学校教育加1年企业实习的3+1教学模式, 建立校企二元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人才。

(2) 建立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机制, 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依托先进汽车技术平台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人员培训、测试认证、技术开发、技术转化等社会服务活动, 发挥平台社会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以上社会服务活动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探索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机制。

2.4 师资队伍建设

(1) 依托“中德中心”实施多批次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计划

依托“中德 (重庆) 汽车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与认证中心”实施多批次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计划, 全面了解先进国家汽车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与方法。该项目拟选派本学科骨干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8个月的培训, 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资格培训,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训以及实践操作培训, 取得德国认证的教师资格证书、行动导向教学培训证书、汽车检测诊断实践培训师资格证书。当前正在德国学习, 第二、三批2014年赴德培训人员的选拔工作也正顺利进行;

(2) 建立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和校外专家来校兼职机制

加强学校与业内企业的合作, 依托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青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试验分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制造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建立企业高端人才来校兼职和骨干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等长效机制,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促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了解行业人才需求。

2.5 实验室运行机制建设

成立“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管理机构, 完善各子平台的工作章程、和实验室设备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建立教师指导、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完成对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 设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建立全天候开放的运行模式, 提供更多的时间、设备等资源,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自主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 并利用激励机制, 根据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课外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给予不同奖励, 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通过搭建现代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平台, 广泛开展创新性与探索性实验,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同时依托平台广泛开展社会服务, 吸引学生参与到平台的管理与社会服务之中,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贯彻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 为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转变探索路径。

英语学科平台 篇8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科群基础平台

学科群基础平台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国内许多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都加强了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相继对现有的学科进行战略结构调整[1,2,3,4]。襄樊学院是一所地方性院校,自1998年组建以来,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工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探索和实施“二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的“211”培养方式。即:第一、第二学年实行通识大类培养,学生进校后前两年不分专业,取得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学分后, 学生在全面了解和认识专业的基础上, 第三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在大类里选择专业, 第四年进入社会实践。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特点,需要我们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创新人才的高度来审视什么是“基础”。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四大基础化学与各自的实验教学自成体系,这显然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向。为此,我们打破原有的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实验课教学体制,按大化学一级学科设置管理体系和制定教学计划,淡化二级学科,在建设学科大类平台等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1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之处

襄樊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四大基础化学与各自的实验教学自成体系。传统化学实验被分为四个部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化实验,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部分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导致与此相匹配的实验课程也相互独立。虽然各门基础实验是在各个专业先后开设, 学生在这些实验课中可以复习、巩固已有的理论基础,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专业实验划分较细, 学生缺乏大量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 缺乏各种实验方法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结果是在所有的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已学完的情况下,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验题目仍不能解决或无从入手。

(2)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在二级学科层次上设置。有些实验内容重复设置,综合性不强,教学组织不好衔接。如:在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中均有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操作练习;无机化学实验开设在化学分析实验之前, 学生对产品不能进行组成和纯度检测,有关制备和合成的实验缺少“量”的成分。这种细而全的小实验系统,割断了化学学科的内在联系,以致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大一阶段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性的培养。

(3)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滞后科技发展。各门实验课程都有各自的实验教学指导书, 实验教学选题陈旧, 各课程之间的沟通、配合不够。实验手段落后, 近代实验技术没有进入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分科模式已不适应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计算机的应用,使实验仪器早已打破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之间的界线,而趋于综合化。

(4)由于各个分支学科的实验彼此独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金重复投入造成巨额浪费。课程体系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能否保证的重要问题。针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打破二级学科设置的限制,在一级学科层面上全面审视原有的实验题目,精选、整合实验内容,淘汰已过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补充在化学学科中有代表性、有应用价值、先进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将四大化学基础实验整合为《化学基础实验》课,建立四大主干学科的共有平台。

2 基于“面向课题实验”化学实验基础平台的构建

《化学基础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是四大主干学科的共有平台。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三基”的掌握,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以“面向课题实验”为核心,制订了既有大类培养基础平台的共同特征,又富于本学科的特色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平台。

2.1 基本操作与训练平台(一)

教学目标:培养和强化学生基本专业实验技能, 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完成。面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特点, 以化学基本操作与技能为主线来培养和训练学生[5]。在实验内容上分成适用于各专业的化学实验通用技能、基本无机制备技能、基本有机制备技能、定量分析基本技能, 以及后续实验课程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等,主要以无机化学实验为主。如:常用仪器名称、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练习并掌握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粗盐的提纯;离子交换法纯化水;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熔、沸点的测定、重结晶基本操作练习、简单的含量测定等实验。同时,减少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的重叠,突出“量”的概念, 体现了实验的严谨性。如:原有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均有天平操作训练和酸碱滴定操作训练, 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这两个基本操作的要求不同,学生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养成了不严谨的操作,教师在分析化学实验中要花大力气进行纠正。现在按整合后的实验内容指导,避免了实验内容重复,保证了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此阶段的特点:通过常见仪器的操作练习, 老师对不规范的操作给予指正,重点培养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天平、酸度计、数字显微熔点仪等中学未曾见过的仪器的使用,对称量、分离、提纯、结晶、溶液配制、滴定和玻璃工操作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其以后学习实验(二)和(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化合物制备与设计实验平台(二)

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依据化学原理进行实验的方法、从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分析、推论、归纳物质化学性质及化学原理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此阶段在《化学基础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可以利用在第一平台学习和掌握的实验技能, 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行简单的具有一定学科综合性的实验设计, 为进入第三平台的研究与创新性实验打好基础。在实验内容上分成无机、有机物性质实验、一般制备实验及基础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如:邻二氮菲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及样品中铁的测定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要求学生不但学会绘制吸收曲线和研究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显色时间等对邻二氮菲测定微量铁实验的影响并能分析原因,还要利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样品中的微量铁,知道怎样处理牛奶、奶粉、蜂蜜和水等实际样品;阿司匹林及其铜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8-羟基喹啉及其铝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水处理剂聚硅酸铁的制备等文献实验,既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应用了上述基础化学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方法,同时初步引入分析仪器的使用。

此阶段的特点: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实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开设一定量的简单综合性实验及设计实验,将物质合成、分离与纯化、成分分析融为一体。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给一些偏爱化学实验的学生增设自选实验课题, 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设计性实验的部分内容放在课外或是开放实验中进行,学生通过“面向课题实验”,独立进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等过程了解化学学科前沿领域的动态,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为后续开设的“综合化学实验”、“综合化工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2.3 综合设计与研究创新性实验平台(三)

教学目标:在综合设计与研究创新实验平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其在科研、教学实际或社会生产实际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性、开发性和创新性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 提出实验方案, 探索实验条件, 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处理实验数据, 撰写课题论文等。实验项目部分内容源于教师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 或以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原型, 如:二步法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通过实验改进,使学生不但了解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方法和性质,而且还可理解制备过程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同时掌握水溶液制备无机物的一般方法,练习溶解、沉淀、沉淀洗涤、离心分离、过滤、浓缩等基本操作。此外,还要求学生研究其副反应和用离子交换法测定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阴离子的电荷,对产物不但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而且还要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该实验是集无机合成、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于一体的一个综合实验,实用性较强。引入教师的科研成果:如固体杂多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光催化剂TiO2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研究、香豆素-3-羧酸合成及表征、稀土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在蛋白检测中的应用、乙酰丙酮铽的合成和光谱表征等。通过实验,掌握多步骤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操作、有机物提纯和检测方法,用红外光谱技术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学习催化剂活性

和选择性的评价方法,并用化学方法测定产品纯度、用仪器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初步掌握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

此阶段的特点:“面向课题实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转化引进实验教学中。科研成果是新实验题目的重要来源,将科研前沿的新思维、新方法介绍给学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实验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至少跨化学的两个二级学科, 涉及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及仪器分析。在完成前两个平台实验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理论分析, 或设计新的技术路线进行实验, 或者开发新实验新产品, 不断开发新的研究与创新性实验, 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综合设计实验不仅是内容的综合, 也是操作训练的综合和实验技能应用的综合。如“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综合性较强, 操作步骤较多, 需要学生在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全面。如水浴加热、中间检验判断反应的进行的程度、溶剂替换法析出晶体、络合滴定测铁,氧化还原滴定测C2O2-4。学生自己合成产品,测定组分,推测结构,实验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地位。

改革后的《化学基础实验》学科大平台, 将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 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四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后续专业技能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

3 结 语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成效。建立《化学基础实验》学科群平台,按大化学一级学科设置管理体系和制定教学计划,实验内容既覆盖传统的各二级学科, 又涉及环境、材料、食品等新兴领域,与其它学科广泛地融合渗透。由于选择了内容复杂、实验步骤简单的实验或文献性实验, 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突破了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活化专业方向,真正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培养—生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

参考文献

[1]夏湘,赵良忠.建设学科群基础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J].化学试剂,2008,30(6):468-470.

[2]周立亚,龚福忠,秦伟,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48-149.

[3]蔡炳新,蔡炽,曾鸽鸣,等.改革实验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7-19.

[4]王英华,徐家宁,魏士刚,等.基础化学创新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7-9.

英语学科平台 篇9

关键词:勘察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发展

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有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磁方法、地质雷达以及桩基检测方法、资源与环境遥感、高光谱遥感地球化学六个方向, 形成了以资源勘察为主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目前是广西区高校中唯一的勘察类专业。2009年该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最后关键三年中, 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与规划, 强有力地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及内涵发展的战略方针, 该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定位、学科建设的思路, 积极进行人才小高地建设, 进一步巩固评建取得的成果, 切实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另外,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 是国内外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 为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 力争尽早冲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申报地质资源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建设好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等, 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内一流的特色学科群。

一、以建设勘察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契机, 促进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

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在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水文工程勘探专业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专业, 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 也是广西第一批优质专业, 1978年我校第一个本科班就是物探专业, 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 是广西重点学科, 并有一个“有色及贵金属地质勘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地质工程”广西重点实验室。2009年被列为教育部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紧紧围绕“开发西部,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 该专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一)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2008年《地震勘探》已获批校级精品课程, 2009年《电法勘探》已获批区级精品课程, 以此带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及激励其他精品课程建设, 构建起特色学科课程群。力争再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电法勘探》) 、1门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

(二) 特色教材的出版

出版了《小应变动力测桩导论》、《桩基动力学》、《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与测漏》、《基于3S的数字化填图实习教程》、《工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物探数据处理》、《遥感地质多媒体课件》、《地学信息工程软件应用案例教程》9部实用教材, 通过各级教材建设, 既锻炼了教学队伍,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确保教学质量稳定与提高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语教学的立项与建设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在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 继续积累成果争取申报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勘察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 搭建了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平台, 有利的支撑了资源勘察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 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二、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的同时, 开展有效的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是带动课程建设再创新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不但能获得科研成果和研究论文, 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 带动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再提高。

近五年来, 特色专业建设点成员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攻关项目、省部级多项项目, 在研究过程中, 取得较丰硕的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 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 而且通过将科研成果及其他相关的前沿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 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完善以勘察技术与工程为主、多平台交叉共享

的实验室建设格局, 优化育人条件、促进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继续加强以勘察技术与工程为主的基础实验平台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和教育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察工程研究中心”、物探综合实验室、水槽模拟实验室、振动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是育人的基本条件, 也是对资源勘察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等整个学科建设的最强有力的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 不仅要增加基本实验仪器的台套数, 而且要兼顾科学研究, 这将进一步支撑教育部“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察工程研究中心”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人才小高地及科研团队建设

构筑人才高地、培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加大长江学者、杰青学者、八桂学者等领军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 为八桂学者组建优秀的团队及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同时合理配置科研方向与梯队, 培育出不同学科方向、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引进培养相结合,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加大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 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 要争取条件采取一切培养方式让他们及早的成长成才。

五、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 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 把专业建设作为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障专业建设工作的实施, 学校明确把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作为主要内容列入《桂林理工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整体目标行动计划》, 先后制订了相应的建设与管理文件,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建设体系, 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注重专业特色的形成:学校把专业特色的形成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明确“重点建设和扶植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把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专业, 加快形成我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的目标。

2.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学校为专业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作了详细的规划, 对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 每年都在年度预算中确保项目建设经费。

3.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 待遇等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 给予建设团队奖励, 在课程建设、教师进修、晋职、岗位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并在年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4.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的监控与管理, 学校定期进行对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检查与评估, 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并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振祥.强化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全面推动高分子学科发展[J].青岛科技大学报, 2009, (2) .

[2]刘源祺, 刘民.基于国网技术学院平台强化特色专业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英语学科平台 篇10

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平台之一———学科竞赛,不仅是综合知识的平台,而且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平台。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主要培养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内化的科学精神的指引之下,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之一,对学生的就业也有直接影响[1,2,3,4]。

近年来,学科竞赛作为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典型载体,被我国高校广泛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和培养出既有创造性思维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方法之一。

为了加速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激发在校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题。

1 学科竞赛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成为当今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多数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第二期工程》建设内容第一方面工作“大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中的第10条,标题就是“推进大学生竞赛活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要统计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科竞赛成绩。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下结合笔者所在的贺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浅议构建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 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很多,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组织学生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有效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理念的创新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开阔视野,还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从变化中找规律,从不变中找创新。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善于不断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专业最新发展状况,要有广阔的思维、独特的见解,能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8]。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工具”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二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创新者。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都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台新机器或机构,需要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肯定有多种设计方法,有时换一种思路,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勇于不断地实践。

2.2 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

创新之基在于实践,创新作品的实现必须有适宜于工程训练的实验实践基地[9,10]。近几年,我院依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环境,以电子电气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自动化实验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电子协会、机械创新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基地,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机械创新设计实验中心、CAD/CAM教学实训中心、PLC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测量技术实验室、现代机械制造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中心组成。同时,我院还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每届科技节历时近一个月,主要电子产品制作、机械设计、开展知识讲座、Pro/e3D作品设计、Auto CAD现场操作大赛、多媒体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活动,每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参加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隔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奠定了基础。

我院机械电子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基地、机械创新开放平台和“红五月”科技节为支撑,开展课外学分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我院物电系近几年实验教学环节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课程实验、创新设计训练以及制造技术实训,通过实践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竞赛管理方法

随着各种区内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我院已经充分认识了科技赛事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科技竞赛小组,制定相应的《贺州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学科竞赛由院教务处和相关系部统一管理。

2.4 经费保障

学科竞赛的经费保证,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开展的物质保证。我院学科竞赛的经费是由学科竞赛的主管部门教务处筹措学科竞赛所需经费,并设立了学科竞赛专项经费。

2.5 激励机制

除了以管理制度的手段来保证学科竞赛的开展以外,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学生、指导老师,针对指导教师,我们学校在《贺州学院教育教学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中,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的老师的奖励,物质和科研工作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参赛并获奖的学生也从物质和创新学分两方面均有一定的奖励。

3 获奖成效

自2006年以来我院物电系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和2012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竞赛中屡创佳绩。近六年来的获奖情况,参与学生数达640人次,取得各级奖项420项,指导获奖的优秀指导教师达480人次。

4 结论

我院是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生源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建设也比较薄弱,但是自从2006年我院升本以来,我们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依托实践创新平台,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几年我们的各种实践教学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多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第一次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中我们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组织优秀奖的好成绩,在最近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本科组获得了二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们在校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表现特别突出,就业状况相当被看好;对于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很快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或技术中坚力量。其成效获得了全院师生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对推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4.

[2]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3]陈天虹,文献民,葛龙威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2):136-138.

[4]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5]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竟赛竹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阮学报,2009(,3):72-78.

[6]王树才,宗望远,丁幼春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63-65.

[7]冯林,芦新宇.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6):36-37.

[8]吴文通,李和平,赖成瑜.基于赛事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10):143-145.

[9]李永祥,雷辉.构建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8):33-35.

英语学科平台 篇11

关键词 图书馆集群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SaaS模式

分类号 G250.7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1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for Regional Library Cluster

Zhao Hongbo

Abstrac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carry out subject servic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library cluster, and proposes to build 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platform, every member of the library cluster builds and shares the resources, and carries out subject service together.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uilding subject service platform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library cluster.

Keywords Library cluster.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SaaS model.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学科服务,部分图书馆还提供了学科用户和学科馆员交流沟通的服务平台,学科平台在传递学科需求,服务学科用户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区域图书馆集群是以大中型图书馆为核心,以遍布全区域的基层图书馆为网点,通过计算机管理平台的联结,构成覆盖全区域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1]。在图书馆集群背景下,学科服务范围和理念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不再仅限馆内的学科服务,而将从图书馆集群管理下的总馆、成员馆作为整体,在全局上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学科服务资源。而目前受制于种种因素,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上显得尤为不足。很多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往往是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平台功能单一、界面简单、信息加工深度不够。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通常采用自购软硬件系统并配备专门维护人员的建设模式,一套平台只能服务于一个成员图书馆。这种应用模式存在投资费用高、设备利用率低、维护升级与信息共享困难等缺陷。部分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紧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系统[1]。

鉴于此,本文从SaaS支持的多级用户、扩展性好、部署成本有优势等特点出发,运用SaaS的多租户理论,提出基于SaaS构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思路,为区域图书馆集群背景下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 基于SaaS的区域图书馆集群模式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1.1 概念

SaaS可以理解软件即服务。这种应用模式颠覆了软件开发者与软件用户之间的关系。SaaS服务基于互联网向软件用户提供服务,软件开发者通过搭建平台向软件用户提供服务。软件即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方便了软件用户的业务管理,降低了软件用户项目部署成本。软件平台即云端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由软件开发者负责,软件用户通过管理权限登录云端即可满足其应用需求。

1.2 学科服务平台构建依据(选用SaaS模式)

(1)基于成本考量——经济性。区域图书馆集群模式下的图书馆组织架构是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随着分馆数量的增加,若按传统软件部署思维,每个分馆需独立承担平台构建的软硬件成本,且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无形中进一步抬高了图书馆部署应用的成本。

(2)基于用户扩展——多租户理论。区域图书馆集群的总分馆模式,在学科服务平台构架方面符合多租户理论要求。总馆负责学科服务平台的统一架构设计,分馆或成员馆仅需支持多租户理论平台分配的多用户访问权限即可实现学科服务应用请求。

(3)基于数据保护——安全性。基于软件即服务构建模式面向的是区域图书馆集群内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属于馆际合作共建的组织机制,与外界用户没有数据交叉等情况,学科服务平台相对独立。这种应用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区域集群分馆成员数据安全的保护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基于SaaS理论构建区域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平台有如下优点:降低了成员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成本;减少云计算平台服务应用的阻力,学科服务资源保护可有效控制;区域集群背景下,馆际学科服务应用需求相对稳定且符合功能一致性、应用一致性要求,软件即服务平台应用部署可很好适应区域集群图书馆的应用请求[2]38-39。

1.3 总体设计模型的建立

基于软件即服务应用模式构建的学科服务平台主要有应用表示层、资源保护层(安全数据层)、平台应用层、系统运行层、数据存储层[2]70-72。五层应用体系构成了区域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平台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1)应用表示层。表示层由平台菜单导航地图、网络地图以及各类各级用户组成。如学科馆员用户、学科用户、超级管理员等用户。表示层的数据呈现是基于其它几层数据的调用和反馈而实现。

(2)资源保护层(安全数据层)。安全层是从整体上对平台进行安全控制的应用层。平台负责日常用户的身份控制、权限分配和调整。安全层对图书馆集群背景之下的学科服务资源的有效保护非常关键。因此,在安全层设计方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质量控制。安全层的设计和开发涉及诸多技术的应用,如密码学中的秘钥认证、加密算法、证书管理、数字签名等技术应用。

nlc202309090513

(3)平台应用层。学科服务应用以及馆际间学科数据逻辑隔离访问控制机制组成了应用层。应用层根据用户请求向下调用数据,向上根据访问结果,提供服务反馈。元数据服务可满足馆际间成员馆对自身应用的个性化请求,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实现成员馆间的相对独立。

(4)系统运行层。数据备份和恢复、平台监测和预警、元数据管理以及平台权限控制构成了运行层的主要功能。运行层负责数据备份管理机制的设计以及系统遇到宕机所要的数据恢复功能。在备份技术方面,应该通过嵌入备份程序定期定时启动数据备份程序;运行层权限管理主要为成员馆各级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即包括访问权限、增删改查权限的分配调整和优化。运行层计费管理主要核算馆际间成员馆对平台建设费用的投入和使用。

(5)数据存储层。各成员馆业务数据的数据存储、学科用户的学科服务请求、序化学科情报资源等各类与学科服务相关的文献资源组成了基础应用层的内容[3]。

2 区域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平台的数据存储机制

2.1 租户(总分馆)数据存储机制

SaaS模式构建的学科服务平台,选择科学的数据存储架构,对降低软硬件建设成本,提高数据存储有效性非常重要。

如图2所示,集群图书馆模式下总分馆数据存储机制设计,I图为馆际间设一个成员馆提供一块存储容器,成员馆间的数据间隙从关系上讲是物理隔离,成员馆间的数据相对独立。不足是当成员馆数量增加,物理存储设备的投入比较大,存储成本控制无法达到最优化[4]。

II图相对I图来讲,在数据存储分配机制上有了优化,II图是建立于一个存储单元下,通过对存储单元类似于分蛋糕原理,为每一个成员馆分配数据存储子单元。子单元存储空间对应的是一个成员馆的应用实例和数据存储单元。这种部署方式,实现的是馆际间应用和存储的逻辑隔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署应用的数据存储投入成本。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建立成员馆子空间,并为其建立一个永久性租户空间ID。部分实现示例如[2]73:

Create Union_Table_Space tenantI(n),datafile…/* 建立成员馆表空间、表文件等。

Create user tenantI(n)_shema identified by password …default tablespace tenantI_app_data,…/*语句是建立用户(学科用户、学科馆员用户)实例,通过密码或缺省值来识别确认。

Create table tenantIschema.Resumes (LibrarianID number(15)primary key,Resume clob…)/*建立一个表文件(成员馆)实例tenantI.schema.Resumes,字段由主键成员馆ID等字段属性组成。

与I图比较,区域图书馆集群馆际间的成员馆其独立应用实例和子空间可以通过SQL语句建立,成员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表空间单元内修改相关属性且支持成员馆数量的无限扩展。缺点是某成员馆子空间学科数据资源一旦丢失,数据的恢复比较困难[5-6]。

2.2 多租户(总分馆)单实例数据存储机制

多租户单实例数据存储模型是SaaS应用服务的核心单元,基于单数据库单实例的实现机制,在单独的数据库和应用实例的基础上,通过二维表的数据关系模型,按照既定规则和算法,实现区域集群背景下,各成员馆数据逻辑空间的建立并且建立逻辑隔离机制。该表记录全部成员馆的数据信息。成员馆间的逻辑区分以及成员馆的学科用户及学科馆员等用户身份均可以通过逻辑区分二维表等标识加以识别。单数据单实例的数据存储模型,充分扩展了成员馆数量,实现存储资源的无线扩展。同时模型支持各成员馆内部应用的个性化设置及其他元数据服务[2,6-8]。如图3所示。

3 区域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平台的详细架构

平台开发应基于SaaS的多租户应用理论,在总分馆管理机制下统一开发建设,成员馆间共建共享学科服务平台资源,避免成员馆独立建设,造成资源重复浪费,实现总分馆学科资源、其它文献资源、IT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的充分集成。本节基于SaaS多租户理论,给出集群学科服务平台的详细架构,学科服务统一在平台上运行,学科服务资源实现云端存储,成员馆共建共享云端资源。平台部署在总馆的信息机房,由总馆信息情报中心负责日常维护和各成员馆授权管理,如图4所示。

3.1 租户登录层

租户登录层由登录接口和通信链路组成。登录接口主要通过人机交互、身份认证来实现。成员馆学科馆员及学科用户通过外联网(Extranet VPN)访问学科服务平台。外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为成员馆间的通信建立的虚拟专用通道。基于外联网的通信管道,可以保证数据通信的稳定以及信息交互的安全。但在外联网构建时,要注意成员馆间因IP地址规划的不统一可能产生的IP地址冲突问题及可能引起的网络通信故障。

3.2 应用层

应用层是整个集群学科服务平台的中枢。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平台中心由若干个子学科服务平台组成,子学科服务平台又由学科用户模块和学科馆员模块等部分组成。子学科服务平台对应的是某个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子学科服务平台的无线扩展构成了图书馆集群学科服务总平台。子学科服务平台间的互访需要总馆管理员的授权,否则子平台间的资源是逻辑隔离,各自独立。成员馆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需求,对子平台进行个性化定制,如平台的界面风格和功能扩展。在业务模块方面,学科用户模块提供一站式的学科服务,如文献资源服务、科研服务、信息教育等;学科馆员模块提供全方位的学科资源建设应用接口,可以加载任意数据格式的学科资源,具有学科用户信息定制和学科服务自动推介等精准化学科服务功能。应用层在整个学科服务平台中的作用是对上提供服务,对下调用资源服务。

nlc202309090513

3.3 元数据服务层

元数据服务主要由访问控制、数据安全以及个性化定制、计费管理等部分构成。访问控制是对访问平台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管理,管理权限由总馆管理员专门负责,以确保平台用户的合法性。对于子平台间的互访和共建功能权限,也是由元数据服务层提供。数据安全是针对学科资源的备份和保护,如建立资源备份计划和数据删除管理机制。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子平台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对成员馆子服务平台的界面再设计和功能拓展服务。计费管理主要是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在区域集群的理念下,资源的共建共享存在着资源的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计费模块的设计可以基于资源加载流量和资源使用流量来核算运营成本。

3.4 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是整个学科服务平台的最底层,负责学科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和调用。在数据收集模块,存储层需提供常规数据源的访问接口,如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电子期刊以及其它电子资源数据库访问接口,供搜集程序访问和资源的抓取;存储层提供的数据仓库,用于存放各渠道收集到的与学科资源相关的堆积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程序,将序化后的学科数据自动转存至序化学科服务资源总库。

各级各类用户通过租户登录层,向应用层发出应用需求申请,再由应用层向数据存储层调用或加载序化学科资源总库的学科资源,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4 结语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用户对学科信息的高阶需求,给学科服务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9-10]。在区域图书馆集群背景下,学科服务集群发展,跨馆、跨界协作,相互取长补短,以及学科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的可选之径。

参考文献:

[ 1 ] 袁红军.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框架构建[J].新世纪图书馆,2013(8):11-14.

[ 2 ] 赵洪波.百货连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2.

[ 3 ] 祝小静.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机制的探讨: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3(2):90-94.

[ 4 ] 何雅琪,齐慧彬,刘敬芹,等.基于LibGuides的用户协作式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81-85.

[ 5 ] 蔚海燕,卫军朝.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转变:从学科馆员到学科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74-81.

[ 6 ] 袁晔,郭晶,余晓蔚.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的应用实践和优化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9-23.

[ 7 ] 郑邦坤,潘幼乔.地方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1(3):378-382.

[ 8 ] 张洁,黄敏.基于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应用调查分析:以美国8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6):29-33.

[ 9 ] 王永生,李欣荣.基于机构典藏平台的学科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的区别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9):53-56.

[10] 周广西.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八个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10(5):37-39.

赵洪波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江苏淮安,223300。

(收稿日期:2016-08-20 编校:曹晓文)

英语学科平台 篇12

1 多学科整合与卒中中心建设现状

近代整合医学一词起源于英文“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简称“CAM”, 美国从80 年代起就开始寻求多学科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3,4]。1999 年, 国内也提出了整体医疗的新观念, 学科整合的思想才由此而生。2001 年由北京天坛医院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卒中单元, 从此揭开了我国探索卒中单元建设的序幕[5]。本院于2004 年将神经内外科合并后, 应用组织化的医疗模式对脑卒中及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6,7]。整合资源构建新的组织, 将会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

脑血管病是可防、可治性疾病。2000 年, 美国脑卒中协会探讨了卒中中心的概念, 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卒中中心- 初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 探索并逐步完善了卒中中心的建设与认证体系[8]。而我国脑血管病流行分布地域差别较大, 医疗体系复杂多样, 医疗质量良莠不齐,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中国卒中整体服务水平相对于国外卒中中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卒中中心建设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新的医疗模式, 国内也仅仅是初步形成中国高级、初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 尚未普遍开展卒中中心的建设[9]。因此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 规范卒中救治单位的准入标准, 规范化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费用, 给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 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一些探索

如前所述, 脑血管病的急救、防治与康复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系。南宁市卒中平台就是依据卒中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卒中平台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治疗水平和卒中防治标准化。本院于2013 年6 月申报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重大项目《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批准立项, 从此, 本院采用数字化技术并参照《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 对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9,10]。

2.1 基础设施建设

2.1.1 数字化设备购置并装备了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 对脑卒中患者的信息进行数字、文字、图像、语音等各种形式的处理和管理, 并开展无线网络数字化移动电脑查房。

2.1.2 病房设置开设有卒中门诊、神经科一区和二区病房, 其中有卒中单元病房、神经内外科普通病房、重症监护抢救室、ICU、介入检查治疗室、康复治疗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生化检查室、健康宣教室等。

2.2 整合高品质的医疗团队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成一个一级临床科室- 神经科, 建立卒中医疗小组, 小组成员有: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神经介入医师、神经康复医师和康复技师、理疗师以及专业护士等[11]。科室正副主任分别由神经内、外科主任担任, 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 主任医师职称, 并且完成卒中培训或血管神经外科培训。神经内外科医生大都具有神经病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历, 形成了高品质的医疗团队。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团队成员团结协作, 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3配置先进的设备重症监护抢救室:配备有24 h中央脑电趋势监测仪;床旁自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自动监测、血压自动监测、呼吸自动监测;亚低温治疗仪、除颤器等监测仪器和设备。康复治疗室:配备有平衡系列、步行系列、上肢运动系列、下肢运动系列、全身运动系列、作业治疗系列、功能评估系列、水疗蒸浴系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传统与现代康复器材。神经电生理检查室:配备有动态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仪及中央24 h脑电自动监测仪。诊断、急救与支持设备:包括全身螺旋CT、大型C臂X光机、彩色B超、全自动大型生化检查仪、TCD、便携式远程中央心电监护仪及报警系统、全自动进口麻醉呼吸机及壁式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

2.4 制定卒中诊治规范与流程标准的诊治规范是指导临床医疗工作的指南, 为此, 本院编写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流程和治疗指南如《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脑出血、TIA治疗临床路径》《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并发症防治预案》《康复治疗规范》《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治疗、护理、康复指南及诊疗路径。收集整理了《<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文献汇编》《<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诊断治疗指南> 文献汇编》及《<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 文献汇编》;编写并出版发行了《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一书。

2.5 开展先进的诊疗技术卒中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来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医疗质量。神经内外科医生24 h值班, 从患者就诊, 通过影像学检查, 迅速区分卒中的类型和程度, 尽早决定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 各专业小组积极配合, 分秒必争, 使患者的治疗形成良性连锁效应, 安全过渡到恢复期, 从而形成急救的绿色生命通道。

2.5.1 神经内科医生急诊值班 (24 h/7 d) 针对急性脑栓塞/ 脑梗死患者超早期 (6 h内) 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同时进行脑保护、降颅压、调控血压和血糖、实施重症监护、早期亚低温治疗、神经营养药、催醒药的应用、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2.5.2 神经外科医生24 h/7 d全天候应诊根据患者病情开展脑出血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AVM切除术、脑脊液脑室分流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等。

2.5.3 神经介入医生随时听诊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 (DSA) 、动脉内介入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痉挛、颅外血管支架/ 血管成形术、AVM栓塞术及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等介入诊断治疗。

2.5.4危重患者的监护危重患者的监护由经过卒中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24 h值班。急危重症患者进入抢救室后, 立即评估病情, 测量生命体征, 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脉搏血氧、血压、呼吸自动监测和体温监测, 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护理计划单, 建立静脉通路, 及时送检血生化、血常规, 并遵医嘱治疗。垂危患者及时转ICU救治。

2.5.5康复训练与治疗康复治疗是急救治疗和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收治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马上进行[11]。康复小组成员有曾经到北京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经过培训的康复医生 (包括物理、作业、语言康复师) 和经过培训的吞咽障碍及营养障碍管理医师。神经康复医师首先给予患者康复评估和制定个体化阶段康复方案, 康复技师给予理学治疗 (PT) , 作业治疗 (OT) , 语言训练, 电、磁疗, 针灸, 推拿按摩等康复训练与治疗。

2.5.6 各辅助科室 (放射科、心电B超室、检验科、介入导管室、麻醉手术室) 24 h/7 d全天候应诊, 卒中患者优先检查头颅CT (到院20 min内随时进行扫描) ;随时进行颅外血管双功能超声、TCD、CT血管成像/ 造影、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 (DSA) 、经胸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快速凝血试验) 、心电图、胸片等各项目的检查。

3 多学科整合建设卒中平台取得的成果

神经内外科的整合, 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最终实现专病专科化、治疗综合化、内外一体化, 经过整合后的神经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 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东南部都有不小的知名度, 被评选为“南宁市医学特色专科”。卒中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 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推进了新技术的引进, 而且使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极大增强。

3.1临床效果、医疗质量得到提升2014年科室收治患者1918例, 比2005年的556例增长244.96%;平均病床使用率由2005年72.9%, 提高至2014年137%;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308.1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2550.33万元。死亡率由2005年的5.22% (29/556) 下降至2014年的1.36% (26/1918) ;临床治愈好转率提高, 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2]。

3.2人才培养的平台本科2008年9月申报的《神经内外科整合及康复的诊疗紧缺人才培养》项目被列为2008年度南宁市专业化人才培养重点计划项目, 培养目标是神经内外科和康复诊疗技术及组织化医疗管理人才, 获得南宁市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4万元。通过选送到国内和省内先进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自学考试及送读在职研究生等办法, 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成长平台, 以此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 本科有主任医师2名, 副主任医师及副主任护师共4名, 4名主治医师均已接受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并取得了相关的学历, 全部住院医师均已报读在职研究生。

3.3临床科研成果累累2013年, 本院实现了市厅级重大课题零突破, 《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南宁市重大科研项目立项;2014年又取得了历史性飞跃, 神经科历年共获得6项南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自筹) 自然基金项目。其中3项科研成果获得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项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在国内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8篇。

3.4信息技术得到极大增强装备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行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是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核心。信息化的运用, 为卒中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和管理支持, 在此基础上, 创建一个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脑卒中数据库, 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便利。先进的无线移动电脑查房系统的建立, 使科室管理登上新台阶, 进入数字化管理和无线移动查房新时代, 成为南宁市及广西防治卒中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点。

上一篇: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下一篇:继续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