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1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范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1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 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2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的。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老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因为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失时机的把思想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贯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导学生发掘英语语言及文章的深层内涵,并恰当地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进德育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2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作铺垫
教师要有观察的眼睛, 发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 寓思想教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例如, 五年级教材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一文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结合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一课,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保护小动物。通过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classroom的学习, 教育学生从小爱护班级, 爱护集体, 从而爱国家。通过Meet my family一课的学习, 教育学生尊敬父母, 孝敬老人, 关爱家长, 爱家感恩的情感。我们还利用教材里许多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注意礼节, 尊重别人, 与人为善, 有关爱护环境的课文类型等等, 一课一课的教学, 点点滴滴的渗透,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情境和语境, 通过活动育人
教师作为现代教育者, 要经常利用情景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 要跳出课本里的框框条条, 从自己的身边出发, 在生活中找教材、寻知识, 从而活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如教对话时, 可创设情景或通过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让学生听音、模仿、跟读表演, 以活动开辟交际舞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英语教学, 应以活动为载体, 创设情境和语境。正如我们所研究的市、县级课题——《游戏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可以采用双人、小组等比赛游戏活动方式, 在小班化创设的情境和语境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强的心理, 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学生不仅活学活用了知识, 通过体验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在班内开展英语德育格言背诵会, 英语小故事能手等活动, 举行“生活中的英语”手抄报评比活动”。进而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Happy English you and me”英语活动,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勇于创新, 大胆展示。我们在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育人希望在外语课堂中点点滴滴渗透。
三、搭建平台, 在实践中成长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 来到中国历史久远, 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契机, 梦想外企, 出国深造, 当然人各有志。小学生的理想远大, 当学会dream (梦想) 时, 他也曾激动, 心潮澎湃, 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teacher (教师) 、doctor (医生) 、clerk (职员) 、driver (司机) 等, 作为教师可以搭建各式各样的平台, 让他们梦想成真。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 而交际活动就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模拟运用。在英语课外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各式各样的平台, 做好导演。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完讲解后, 再根据所讲内容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台兴致勃勃地表演, 自由发挥。让同一内容出现几个趣味不同的“小品”。他们表演不同的角色, 分布在不同的场合。如: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动物园等, 各种情景也不一样。当所学知识浅显易懂时, 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 让学生换位为“小老师”, 主导课堂, 组织课堂, 在共同参与的形式下深刻体会。采用这种模拟情景的方法, 就是运用以境生情的机制来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 通过创设情景来促进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气氛的感染,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并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今后在生活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另外, 作为教师要有计划、阶段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可以结合节日计划开展“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的专题活动, 进行手抄报比赛, 演讲比赛等, 让学生有机会发挥, 秉着处处渗透“做人”的道理, 为人处世的精髓, 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四、扎实学习英语文明语, 提高自身内涵和修养
首先, 小学英语的语句多是日常用语、文明礼貌用语、日常问候语较多, 也比较容易上口。比如, Thank you!Excuse me!等。让学生在操练中学会礼貌, 学会与人相处。
其次, 结合具体语境和相应的语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如, What time is it?It’s…的句型操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合理安排时间, 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再如, Can I help you?教育学生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帮助他们, 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学习, 争做文明小公民, 提高自身内涵。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3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在学习四年级Module 1时,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同时,又结合政治动态,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此时所有的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接触到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这些材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引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努力自己找答案,攻克难关。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为回答老师问题而犹豫时,我们可以用“Never mind.”、“Be brave!”、“ You can.”、“Try again.”等来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课堂用语应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用“Excuse 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
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德育渗透经常化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道德行为要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及时的巩固和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培养良好品质。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职业后,利用复习课的机会我问了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说出了8种职业外的更多的职业,如:船长、水手、宇航员和导演等,对于没学过的新词,我都教给他们正确的英文说法,他们都很自觉的跟着我大声重复新词。真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抱负是如此的大。我追问了一句:“Why?”他们的思维则愈发活跃起来,口语表达愈发流畅: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治好病人的病,让他们不再痛苦;我想当宇航员因为我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和外星人做朋友等。我趁热打铁:“如果你们学习不努力,上课不专心,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你们的理想能实现吗?”他们认识到学不好文化,空有远大的理想也是不能实现的。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4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
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 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篇5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四、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 morning”,新年互相祝贺“Happy new 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 you”。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PEP英语》,PEP 4 UNIT 2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以下案例均选自《PEP英语》教材);PEP 2 UNIT 3谈论水果,通过熊猫盼盼吃水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贪嘴,要养成科学地食用水果的习惯。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内容广泛,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如pep4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pep 2第二单元I can sing arain bow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pep 4 atthe farm教学,学习动农场里的动物,孩子们无不发出友好欢快的笑声,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PEP 6 UNIT 2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PEP 4 UNIT 6 ATA FARM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采;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小学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渗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3、在个体活动中渗透坚持意志品质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4、在情感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利用科学历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客人教师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我们教师教育, 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通过良好的环境的熏陶, 先进典型的示范, 循循善诱的教导, 多种渠道的影响,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文明守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主要内容:
1、突出文明礼仪教育 英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进行中西文明礼仪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
2、渗透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第三单元谈论青少年面对的心理困惑、学习和玩撒的矛盾,让学生在课文中了解良好习惯,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第四单元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六单元讲的是谈论的是要遵守法纪法规,任何触犯法律的 行为都要受到严惩的。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第一单元讲得就是西方国家的星座所表达的为人性格倾向和中国12生肖的异同点。所以,学习这一单元时,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还有,第一单元中,学习It’s adj.for sb.to do sth和It’s adj of sb to do sth中对学生进行以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的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教育的主要方式:
1.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联系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每天深入教室至少一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的给与帮助解决,表扬优秀,鞭策落后,每天学生都要进行培优补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间隙时间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
3.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配合班主任抓好日常管理,经常与班主任交流,策谋策划,共同管理好班级。同时,也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寻求家校合作。
学期、月、周必做的工作:
1.学期的工作:配合班主任做好每学期的考评工作,写好德育工作总结。
2.每月所做的工作:每月家访不少于4人次,每月听班会一节,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德育工作得失,与班主任交流,配合班主任做好一月一次的德育评价。
3.每月所做的事情:关注每周品德进步和退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和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制定改正计划。
4.每日所做的事情:每天深入课间不少于1次,了解学生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日找谈不少于2人次。同时,课上要关注动态生的表现。
行为规范按月重点:
九月:《守则》1 维护国家荣誉,尊重国旗、国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规范》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丢垃圾。
十月:《守则》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规范》三 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十一月《守则》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社会公德
《规范》五 严以律己,遵守公德 十二月:《守则》锻炼身体,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规范》四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一月:《守则》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7
一、教育戏剧在英语学科德育中的作用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开展学校课程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外在接触,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之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体验,增进智慧与生活技能。*因此,教育戏剧的本质是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接受教学内容,并通过个人情感的投入加上主观认知,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把握。
教育戏剧的重点不在于戏剧扮演或者戏剧化地叙述故事,而是引导学生进入预设的教育主题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更多与学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戏剧并不只是一小部分具有表演天赋学生的“专利”,而是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一种学习形式。教育戏剧主张创设群体参与的空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戏剧情境中来,自由讨论,积极演说。即每一个学生都是“演员”,而非“观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设定的情境中表现自己。这种形式对于增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教育戏剧的形式给学生留有很多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故事情节,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变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创造和发现自我、悦纳自我的乐趣。无论是对于剧本的创作,还是对于剧中人物的扮演,尤其是即兴表演,都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教育戏剧,每个人都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其中,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词汇在不同场合中表达意思的差异,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各种人物角色带给自己的悲伤、痛苦、快乐、苦恼等各种情绪的感受,学生体会故事中各种利益冲突和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因此,真实体验是教育戏剧的根本目的。
二、教育戏剧在英语学科德育中的教学方式
教育戏剧的方式有很多,如默剧、偶戏与面具、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教育戏剧方法,并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作简单介绍。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育戏剧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各种角色扮演练习活动,让学生以设定的某个角色身份进行模仿或说话。这种戏剧表演方式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故事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新世纪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Snow White”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创作,这一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上网查资料,自导自演自拍视频,对课文进行二次加工,原先基础较弱的学生也都积极投入,大段的英语对话需要记忆背诵,他们却乐此不疲。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模仿人物的说话语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中角色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即兴表演。即兴表演要求学生不依靠事先准备的剧本、台词,自然流露动作或语言进行表演。即兴表演可以非常自由,解除了道具、舞美等限制,但非常考验学生“演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和信息的传递,尤其考验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如在教学六年级拓展教材《典范英语》中的“Noisy Neighbours”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同伴搭档,分别扮演主人公和邻居,就邻居所发出的吵闹声进行交涉,体会文中角色的感受。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想象,如果他是Mr.Flinch会如何看待邻居发出的吵闹声,并用自己的话与其沟通。学生可以在课本规定的情境之外,灵活转化问题处理的思路,进行即兴表演,探索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这种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力和创造性。
3.说故事。说故事是指以既有的文学故事、民间故事或创作故事作为引发点,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构建自己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如在教学“Walrus joins in”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几个关于海象的问题请学生回答,比如:
What does Walrus look like?
What did Walrus do?
每个问题提出后,先请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注意关键词的排列要有一定顺序)。然后请同学将零散的关键词串成句子。教师简要总结,引导学生回到故事情景,然后依托课文中的故事人物安排说故事的环节,即引导学生说出故事梗概。说故事这一课堂教学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即兴编故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教育戏剧在英语学科德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提倡将教育戏剧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只是作为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效的手段或方法之一,并不是指教育戏剧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演绎。教师要了解教育戏剧的策略以及策略使用的原理。教育戏剧不是戏剧表演,教师的职责不是导演,不能简单地在英语学科中加入戏剧元素,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简单模仿或表演;教师是导师,职责是唤起学生的内在激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体现“过程中学习”的学科德育价值。
2.教师要鼓励学生本色表演。正如张晓华老师所说:“英语学科中实施教育戏剧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与有效的学习,而非训练舞台的演员。”因此,教学中不应过于强调学生表演的水平,而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表演只要能反映人物角色特征、符合生活逻辑即可。
3.教师要合理选择教育主题和材料内容。不是任何英语教学主题和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戏剧来诠释,教师必须有所选择。教师要选取能促进学生成长,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的教育主题、内容及素材,并根据不同的主题选取不同的教育戏剧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于小学音乐学科渗透德育初探 篇8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这句话是说音乐具有抒发感情的特性。人们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感悟到了爱什么、恨什么、尊什么、鄙什么等情感,从而让人们去认识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教育目的。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任何教材都具有德育意义,音乐教材同样如此。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通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分析处理教材时,对显性教材要引导得当,注意学生的接受性,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义勇军进行曲》,在演唱前,先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使学生知道爱国主义战士聂耳在中华名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音乐为武器唤起民众的觉醒,再分析处理这首歌,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
二、利用音乐意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意境,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老师影响的。其次,良好的音乐意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这就要求无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要潜心安排。而且,利用音乐意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靠感情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能使学生在沁人心脾的美的熏染中陶冶性情。
如《動物狂欢节》这一器乐曲,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的不断变化,抓住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置身于美善与丑恶交替的意境中。乐曲中轻松、愉快的音乐展示了可爱的小动物的出现,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对美善喜爱的感情。而低沉、浑厚的音乐却展示出凶猛、可怕的动物出现,那种令人紧张的场面,使学生产生对邪恶憎恨的情感。
三、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故事中受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一般包括:唱歌、音乐知识、综合训练、欣赏等几个部分,而且每一节音乐课不可能只完成一种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作用和作品的介绍以及讲述音乐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向崇高的英雄人物学习,向音乐家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极好办法。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带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的。这部大型音乐作品以黄河象征着中华人民勤奋勇敢、坚强不屈的伟大形象。作者能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创作如此庞大的作品,反映了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通过人物及人物作品介绍,这种感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加强课外音乐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和课堂教学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同样可以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如课外合唱,完美的歌唱效果是靠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合唱时,每个声部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用同样的音色,同样的音量,就是换气都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合唱效果。学生明白了这个理之后,在训练中,为了集体的利益,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指挥,这期间便会产生对集体负责的心理。
综上所述,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音乐课堂变成陶冶情操、培养美德的教育阵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音乐学科德育教育渗透的总结 篇9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不仅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紧密联系的。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深知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10
《数控机床及应用》科德育渗透总结
梁泰来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上的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其特点是“渗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下是我在这个学期里的德育渗透总结:
1、找准“渗透点”。今年是高三了,在这一年里面学生面临的是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技能,所以在这里面学习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我针对这一点,在课堂上,我不单单的只是向学生灌输理论上的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实践方面,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动手技能提高的重要性。慢慢的向学生灌输企业里面的内部运作。
2、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越到最后,行为习惯就越松散。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平时的行为习惯不注意。这就要要求在课堂的教学上,把课堂教学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从现代社会中需要高技术人才,和对人才品德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但学生的职业方向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我在这学期的学科教学中渗透了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让学生慢慢的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使到学生下意识的去向自己的职业方向发展。
4、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交际上比较弱,不合群,使他们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为 1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 篇11
1.现行教育对德育的不重视,影响到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2.以往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了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第二学期英语学科德育计划”德育工作计划08-29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10-05
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渗透总结11-08
小学英语学科三年级上册工作总结11-07
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07-02
洪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06-20
小学英语的德育渗透12-04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06-20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10-24
小学英语学科开展英语竞赛活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