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2024-10-08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通用4篇)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篇1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1)通读《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明确教材内容体系,作好教材分析和学期教学目标分析;(2)分析任教班级情况,了解学生差异,层次分布,学习态度、习惯等;

(3)规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写出单元和a、b两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let’s spell、start to read(read and write)等重点内容的教学时数,包括recycle的教学时数及复习、检测等时间的安排,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将c部分的story time融合于复习教学过程中。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并做到认真、提前按课时备课。2.制定英语活动计划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实际制定英语活动计划,内容包括①有计划地通过趣味活动将英语国家主要节日文化介绍给学生,如圣诞节制作圣诞贺卡、万圣节时举办万圣节南瓜灯展等,帮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②有选择地设置词汇考级、听力考级、口语考级、书写竞赛等项目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心智年龄差异细化项目的活动内容,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制定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主要课型(let’s learn、let’s talk、let’s spell、start to read 或read and write)的知识目标,深入挖掘并运用教材蕴含的文本资源、图表资源、音像资源、情境资源等,在主题背景下提炼支架语言、通过情感目标的解读将相关歌曲、诗歌、童谣、绘本、游戏、tpr活动等辅助资源或方法予以链接,以符合学情的一定容量的语言输入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课时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①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步骤自然流畅,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②教学设计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强调在生动趣味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语言、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主线分明,话题统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顺利开展;

④倡导任务型教学,采用有效的活动途径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场景中习得语言,还应针对重难点进行细化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经历真实、交互的趣味化学习过程; ⑤板书设计生动、简洁,辅助教学全过程;

⑥精心选编题量适当、难度适中、体现差异的课外作业,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作业应充分运用教材、作业本资源,根据学情调整其难度并设计有效的课堂面批形式。5.编写教案(教学设计)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水平,把课堂教学的程序及方法步骤等编写成文本(即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教龄在三年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媒体准备;⑤教学过程(包括作业或课外活动设计);⑥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败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反思字数不限。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丰富集体备课模式,健全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每单元至少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常规

1.基本原则

(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以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限制自己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和表现欲,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还课堂与学生。

(2)突出英语学科特征。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积累语言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推进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教学准备(1)根据学情设计教学预案,具体要求见“备课常规”。

(2)梳理教学思路,准备好磁带、词卡、挂图、教具(自制)、课件、录音等各类教学媒体,熟知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3.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师生活动要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服务,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年级特征和课型特征(详见第二部分“课型说明”)。

(2)热身环节生动有效。教学初始阶段的热身环节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以较兴奋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更要成为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桥梁。

(3)过程设计科学智慧。教师要从真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维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教学情境,立足于学情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快乐的语言情境中理解语言、感知语言并运用语言。力求以语段带动词与句的学习,以符合学情的语量输入、适当的语言支架辅助以及智慧的语言激活方式优化学生语言输出。

(4)语言活动促进学习。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语言学习活动,力求引发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在讨论交流、互助互学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并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完成各种形式的辅助练习,体现差异、注重分层。

(5)实施教案机动灵活。既要运用教案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做到以学定教。4.专业素质

(1)主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语音语调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规范,示范简洁明确,教学指令简单明了,纠错适时适度,板书规范整洁。教师站位得当,避免出现教学盲区。

(2)具备运用简笔画、歌曲、童谣、游戏、角色表演等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身体语言运用得当。

(3)注意挖掘、收集、梳理课内外教学资源,重视资源共享,交流资源运用心得,使教学资源在不断的应用与改进中逐渐完善。

(二)课型说明 1.词汇课

(1)词汇教学要关注单词、短语音、形、义的有效融合,注重在语境中学习词汇。(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单词、短语的循环复现,适时进行拼读、跟读、朗读和认读训练。(3)强调在交际运用的过程中学习词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4)结合一定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短语的方法。2.对话课

(1)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并由模仿过度到逐句的应用操练。(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滚雪球式操练的基础上运用对话。

(3)关注原有语言知识和新语言知识的融合运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4)指导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适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3.读写课

(1)重视读写结合。“读”可理解为认读、阅读、仿读和朗读,“写”可理解为书写、拼写和写作。(2)运用发音规则,在朗读、拼读单词、短语的基础上拼写词汇。注重书写指导,保证书写时间。

(3)关注阅读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培养通过核心句、上下文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猜测、推理等技能。

(4)高段在阅读语篇、掌握好词佳句的基础上开展仿写、缩写、扩写训练。4.语音课

(1)借助phonics教学法,以拆音、组合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单词的音节构成。

(2)结合视听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逐步培养“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3)运用儿歌、绘本故事等视听阅读材料,在仿读、指读、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发音水平及流利度,扩大词汇量,培养长期阅读的习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适时适量设计课内外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一)基本原则 1.科学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作业布置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注意适度拓展;作业形式要多样,环节要简单,作业量要适度,避免过多机械抄写和题海苦练的作业。2.可选择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类别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并给予不同的评价。3.可反馈性

作业可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均要同时设计好科学简易的检查方式并及时批改作业,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具体要求 1.作业设置(1)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完成作业的时间考虑,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内作业建议精选作业本或评价手册上的练习,尽量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建议以听力、口头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强调对标准语音、语调的模仿,重视规范的英语书写习惯培养。从作业任务指向考虑可以分为巩固类作业、整理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巩固类作业主要指单词、句式的记忆,朗读、仿读、诵读训练以及书写练习;整理类作业主要指一天或一段时间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等的梳理与复习;拓展类作业可以与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譬如,制作话题类单词卡、角色扮演、绘制zig-zag小书、英语模仿秀等。从完成作业对象考虑,则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与班级群体作业等。(2)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综合技能的培养。日常作业应围绕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布置学生完成朗读、仿读、诵读、录音、书写、个人或合作表演、课外阅读、手工制作以及综合类语言练习等作业。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英语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渠道,将巩固类作业、整理类作业、拓展类作业有机结合,充分估量作业的难易度,做到适时适量,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

作业内容的设置要考虑课标及教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所提出的不同要求。譬如,书写与写作要求:中段(三、四年级)学生应在四线格上进行书写练习,高段(五、六)年级学生应在一线格或空白纸上进行书写练习;中段学生应该设置句子的仿写练习,高段学生则应在一定信息的辅助之下逐步开展小语段或短文写作训练。听力与阅读要求:关注视听读结合、读说写结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选择地推荐学生阅读电子绘本,观看“迪士尼神奇英语”光盘、“三齐儿童网”等优秀网站的相关动画栏目等,帮助学生扩大听读范围,提升词汇量与阅读量,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作业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要做到分层设计,要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同一份作业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2.作业批改与辅导

(1)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评价与反馈。

(2)作业批改方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作业类型采用个别面批、学生互批、分类批改等方式。(3)提倡对个别学困生展开适量的课外辅导,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法指导。3.作业讲评

(1)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2)对学生作业中有创意的见解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3)有计划地开展优秀作业及英语课外实践成果的展评、展示活动(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它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一)质量测评的原则 1.多样性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语言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2.实用性

评价的操作应该简单易行,容易被教师和学生运用,方式简明,具有实效。3.科学性

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能力的纵向评价,评价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评价一旦开始实施,就应有头有尾,贯穿始末。4.灵活性

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持续观察,合理调整评价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评价方式,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适时、适度。

(二)质量测评的内容

质量测评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倡以“能力项目”的过程评价设置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pep教材为三年级起点教材,三年级不提倡进行期末试题式测验评价,以学校平时进行英语学习的项目过程评价为主,如选择歌曲童谣吟诵、角色扮演、英语歌曲演唱、词汇考级、听力考级、作业展评等进行等级评定。四到六年级可以分阶段、有选择地设置英语书写、美文诵读、配音、模拟表演、情景描述、词汇考级、听力考级、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展开过程等级评定;期末测试以听力、语音、书写、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质量测评的形式

要以多元的形式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项目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语言学习应强调过程的体验与生活的运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特别是表现性任务,如手工制作英语作品、模仿秀、用英语完成调查活动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日常问题(列出一份购物清单)等都值得采纳。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有代表性的事实进行客观描述。

(四)命题与分析的要求

一学期只举行一次期末测试,平时考查属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命制试题时要强调科学性、做到能力立意,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要注意试题的题量、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总体难度值控制在0.90——0.85之间,其中易、中、难题分布比例三年级为9 :0.5 :0.5;

四、五年级为8 :1.5 :0.5;六年级为8 :1 :1。测评后要认真做好试卷的评阅工作,及时对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写出一份期末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总结经验,反思改进;对学生的考查情况要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校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评析。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篇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常规。各辖、市、区、校可根据本常规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定细则,以利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每学期教学计划必须在期初制定好,订计划前认真学习大纲,特别要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熟悉全册教材,有可能的还要了解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并全面了解学生原有学习情况。确定所使用的图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源。确定习作计划,准备开展的课外活动及研究性作业等。

2、所有教学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多元化,要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确定知识、技能及情感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要恰当、清晰。

3、备课可以按单元进行,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要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4、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对每篇课文要做到了解特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要准确地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重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备课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选准教学的切入点,要安排好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活动应要求明确,难易适宜,形式多样。

6、要认真书写教案,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重要的学习活动要精心安排,不能照搬照抄教参和他人教案。练习课、习作课等应有切实可行的教案。应适当超前备课,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的修改。允许对备课进行改革和试验。

7、上课前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好电教设备或其它教具及学生使用的作业本等,并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积极投入,教态自然,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力求文明规范,明白生动,书写要正确、清楚、工整。要提倡教学民主,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要热情耐心,淳淳善诱。

2、教学目标要恰当、清晰,要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整合优化,同时努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合理安排师生活动,做到层次清楚,组块合理,力求教学过程的整合流畅。

3、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将各种学习资源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处理、运用。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合理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注意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要加强听、说、读、写的练习,特别要重视朗读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感悟、内化、积累。学习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讲究实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5、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要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关的学习资源,并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各种课件。教师要通过表扬、激励、评价等进行恰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6、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完成,习作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布置作业应尽量在课堂教学内进行,作业要讲求实效,富于思考。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家庭作业量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控制。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教学后提倡写教后摘记,将教学的得失、体会作好记录,以便总结提高。

2、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使用的符号和语言文字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习作可采取精批、略批、面批、学生互批等多种方法。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导,督促学生纠正,并分析原因以利改进教学。

3、课后辅导要有针对性、计划性。对少数后进学生要热情关怀,耐心帮助,补课适时适量;对少数尖子学生要满足他们求知欲望,充分发展个性和特长。

4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并重视背诵和积累,阅读量应达到大纲的规定,背诵大纲指定的古诗文及其它诗文佳作、名言警句,激发学生情趣,拓宽知识面。

5、要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要定时、定内容、平时要经常阅读教学杂志,学习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做到了解教改动向,掌握教改信息,加强教改意识,参与教学教改。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要加强对考试的研究,考试应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考试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考试要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使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2、考查后要认真、及时阅卷,评分标准要严格、科学。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的意见。

3、要重视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查,应经常考察学生作业、说话、读书、习作的情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对学生作出恰当评价。

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小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常规。各辖市、区、校可根据本常规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制订细则,以利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期初应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写清主要教学环节,并注明授课日期。一般应超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

8、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9、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备好课内外练习。教师应首先把教材上的习题都做一遍,明确各个习题的作用,做到习题与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必要时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儿童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0、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备全使用的教具、学具;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预料,对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案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

1、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已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

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要能体现认知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

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与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10、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程,或建立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活泼。每学期数学活动课程所选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时间安排等,都应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指导。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数学只进行教育行政规定的考试。考试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英语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同时学习英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每学期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教师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英语学习状况及需求。2.以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订出切 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

⑴学期教学总体目标(含目的、要求、任务);

⑵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

⑶各单元的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课内、课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⑷教学进度

⑸评价的方式、内容及时间等。3.认真备好每一课,每一堂课。精心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目标),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写出分课时教案。教案须包括:⑴教学目标。⑵教学重点和难点。⑶教学进程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活动。⑷板书设计。⑸作业。⑹教具准备。⑺时间分配。⑻教育反馈记录,要求每堂课都有。

4.必须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课书必须在个人准备的基础

上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讲座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计划的制订,复习、考试等问题必须共同商量。

5.实物、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和各种电化教具,在英语

教学中起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要注意使用的有效性。每堂课必须考虑合理使用,并在课前作好准备。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满腔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控 制”、“检测”、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师生在良好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的科学性;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3.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 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笔头)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在这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4.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作教学流程的设计:

⑴字母与音标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听清、听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跟读,达到正确认读并能辨别的要求。字母书写要规范。⑵词汇教学:教师要在一种能够使所学的词汇的意思明了 的情景中进行示范,同时介绍它的语音。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静听单词的发音,看教师用来表示所学词的意义的动作或图片等。在听清听准后模仿,跟读并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⑶句型教学:可运用多种教具如:图片、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造多种情景进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句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把以前学过的词汇、短句等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这节课所教的句型中去。

⑷对话教学:对话或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

景。教师利用已学内容创设情景,以对话形式引入新课,在对话中学单词、句型。学生眼看实物、动作、图片或幻灯片,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理解对话(课文)的意思,然后模仿说话,进行操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同时,要使学生在语境中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引导他们注意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式,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操练,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三、课后教学活动

1.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分口头、笔头两种。作业量以中等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批改要及时和规范。批改时应统一使用激励机制,可用星号、小红花、A、B、C、不同等级。提倡面批并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辅导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集体辅导等形式,辅导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分专题,重点放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身上,要讲究实效,不要加班加点地进行全班性的补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3.要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各级至少每学期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会,唱歌、对话表演、讲故事、书法展览等。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办好墙报,进行听说训练,每班都要搞好“英语角”活动。

4.每堂课后,或上完一课书后,教师要回顾上课情况,记下教学中的得失,经验或改进措施,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要坚持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一篇。

四、评价与测试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1.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生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命题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命题要覆盖面广,难易适度,针对性强。要注意科学性,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考试能如实地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订出复习计划,检查、督促学生复习。考试后要认真及时批阅试卷,帮好分析工作,总结教学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后续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对学生作好自身纵向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学习学科新知识,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也更新较快,学科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知识内容,熟练掌握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情感态度、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练习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⑴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⑶设计合理的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⑷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⑸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要形成电子文档,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板书内容。

7、制作电子板书。设计并制作美观、清晰、简明的电子板书(或课件)。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3、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4、教态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5、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7、教学过程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9、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

10、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三、课后教学活动

1、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后感。

2、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3、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4、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评价与考核

1、信息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评价与考核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和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并以评估学生作品的方法为主。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篇3

清新区浸潭镇留良洞小学

2013年9月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把我校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落实到位,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订本制度。教师教学常规主要是: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工作总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期末复习、教学研究等。

一、教学工作

(一)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

各类计划应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各科《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切合学校实际,富有可操作性。

1、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导处要结合县镇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具体指导和部署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内容包括:(1)指导思想,(2)目标和任务,(3)具体工作内容和措施,(4)行事历等。

2、学科教学计划

级科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之前,必须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等相关的书籍,把握教材编写意图,重点难点定位准确,学期教

学目标准确、全面,切合实际,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情况予以恰当分析,教学措施可行、得力。内容一般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和难点,(3)学生情况分析,(4)教学目标,(5)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6)教学进度。

3、培优辅差计划

为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优生、辅导待进生计划,努力使优生更优,待进生“解困”。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分析(分析后要列出培养和辅导对象),(2)目标和任务,(3)主要做法和措施,(4)辅导时间和内容安排。

4、复习计划

在期末复习前,教师应及时制定复习计划。主要针对复习阶段做一个系统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既全面又有所侧重地对该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重温。计划主要包括:(1)学情分析,(2)复习重点,(3)复习措施,(4)复习内容及课时安排等环节。

5、各类总结

每学期末,教师都要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分析、检查和总结。总结包括:(1)取得的成绩和经验,(2)主要存在的缺点和不足,(3)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备课本着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精品教案、二次备课,个人加减”的备课思路,编写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课

时教案。

1、集体备课

这里主要指的是备课时教案。各教研组教师都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各年级备课组长主持,内容包括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议课、小结记录等环节。语文、数学、英语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前作充分准备,活动中有深入研讨,活动后有小结记录。

(1)课前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要提前通知同级科的教师备课的内容、确定中心发言人(主讲教师),每位教师都要先阅读教材,心中想好大致的教学思路,中心发言人要先备好课,写好教学预案。

(2)中心发言人说课

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时说出自己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备课时遇到困惑,与教师讨论。

(3)讨论议课

中心发言人说完课后,同级科的教师要积极参与议课,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问题)。在研讨、交流中集思广益,解决独立备课时遇到的问题。

(4)小结记录

备课组长对备课情况进行小结,中心发言人记录教师们集体备课中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简单的书面小结。

中心发言人根据教师们提出的建议修改教学预案,供同级科的教师参考使用。每位教师要在自己使用的教本上,写出每个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和步骤,还要根据个人及教学内容的实际,写出简要的

教学流程、问题的答案等内容。

2、单元备课

每单元要进行单元备课,单元备课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排特点、知识前后的联系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分配等。

3、课时备课

(1)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考虑教具和学具的选择和应用,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周前备课。

(3)各种课型都要备课。新授课一定要写成详案,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作文课、讲评课等也要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写出教案。

(4)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结合自己的实际可适当进行增加、删减环节,在课本上体现有简要的流程,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步骤、板书等内容。

(5)各类型备课形式要求如下:

①多课时备课(适用于由2个以上课时完成的学科)

总: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

分(即每课时):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②单课备课

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④特殊课型备课格式 A、语文作文指导课

作文内容——作文要求——指导重点——指导难点——指导准备——指导过程

B、语文作文评讲课

作文概况——作文的优点——作文的不足——评讲重点 C、练习课

格式同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包含基本训练、练习指导、深化练习三个环节。

D、复习课

格式同授课,教学过程包含基本训练、复习指导、综合练习三个环节 E、体育课备课按专用教案格式要求备课 F、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交流评价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做好上课准备,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带齐教本、教案和其他必备的教学用品(教具、小黑板、卡片、资料等),提前1-2分钟到达教室门口,不得迟到。(学生所需学具必须提前一天交待。)

2、上课铃响走上讲台,行上课礼,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后,随即开始授课。

3、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教学内容不得随意改动。未经教导处允计不得随意调课、让课、停课。

4、教师进入课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紧紧围绕制定的“三维”目标组织教学。准确把握教材,恰当地处理重点、难点。

5、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符合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努力体现本学科的教研专题,体现个人教学特色。

6、用普通话教学(英语课要用英语组织教学,可穿插少量的中文解释),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规范、有条理;演示正确、清楚;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关爱学生,教态亲切、自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教学效果。

7、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常规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细致指导和耐心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进而改变学习方式。

8、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乐于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

9、坚持文明教学,不在课堂上大发雷霆,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拍打讲桌,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学生。

10、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不能只讲课不管班。

11、课中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教师上课时不接(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中途不离开教室,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教师不得私自提前下课或延迟下课。

12、立足课堂教学实际,能善于从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展开教学反思。

13、上午第二节课的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下午第一节课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安静地在教室午听。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应用和能力的表现,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晴雨表。

1、设置合理。

作业种类按学校规定设置。精选作业,内容典型,设计科学,难易适度。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层次性、趣味性与针对性;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机械性抄写作业,不布置超标的作业,不布置检查不了的作业。

2、形式多样。

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任务,设计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课内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以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总量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3、次数要求。

语文练习册每课一次,随教学进度完成,精读课文的生字(低年级生字表2的生字)抄写、听写一课一次,综合练习一单元一次,周记(含小

练笔)每周1篇,习作不少于8次,作文设1号、2号本,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1号本习作的修改,并努力培养学生写作起草稿,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再抄写在2号本的好习惯。数学练习册随教学进度进行,课堂作业原则上每课时1次,设1号、2号作业本,作业每月不少于14次。英语作业随教学进度根据需要布置,每单元一次抄写单词、抄写主要句型、听写、听读等。美术随教学进度原则上要求每课一次(含画画、泥塑、剪纸、制作等)。科学课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课堂实验记录;体育、音乐、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一般不留书面作业,但应提出相应的训练方式或实践性作业,并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查。

4、批改要求。

课堂作业均要求全批全改,随教学进度及时批改,不得滞后,更不允许连批。家庭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作业以老师批改为主,4-6年级可适当安排一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改互查的作业批改、检查方式,如家听、同步练习、练习书、背书、黙写等作业的检查,教师对学生改后的作业要及时复批,做好批改记录。及时分析学生作业错因并督促其订正错误的题目。

作业批改要规范、细致。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学生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一般采用等级性评价(写在每次作业后的右下方,用A、B、C、D表示等级评价,可适当增加+、-的等级或表扬性的图案),教师要多写评价性的语言,评语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语文科周记(含小练笔)每月至少有一篇精批细改,习作至少有一半的篇数做到精批细改(隔篇进行)。

(五)课外辅导

各种形式的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

1、面向全体。课内外辅导除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外,重在抓好“两头”,促进学困生“解困”,鼓励优等生“冒尖”。

2、面向每个方面。搞好课内自学辅导、自习辅导与研究性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疑难问题。

3、讲求实效。辅导要做到有科学的计划,除学习方法和习惯辅导外,还应利用早上、中午回校上课前或课间的时间,针对学困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辅导,增强实效性。

4、注重合作。成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班级中优等生的优势,让优等生与学困生自愿组合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效率。

5、做好记录。每次辅导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记录辅导的时间、内容,并对辅导效果做出简要的评价。

(六)质量检测

规范及时的检测能最好地促进师生查漏补缺,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平时的小测验、单元检测,抓好知识的及时过关,不留知识死角。

1、做好单元检测工作。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同级科的测检要在半天之内完成,期中、期末考试按学校、县教研室安排进行。

2、做好检测评卷工作。每次检测评卷前,教师要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确定评分标准,教师对任课班级学生的试卷要全批全改,原则上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填写成绩统计表上交教导处备查。

3、做好检测质量分析。每次单元、期中、期末检测都要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书面质量分析着重从学生失分的原因、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分析,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并上交。

4、及时组织二次过关。每次测试结束后,在分析考试得与失之后,对未过关的学生进行一次补测,对补测中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补测试卷可以用单测试卷,但最好是自己结合学生实际编写的试卷。

5、建立检测档案。单元、期中、期末检测要建立档案,包括检测试卷、成绩记录、质量分析、改进措施和二次过关检测等。

6、及时向家长反馈。每次检测评卷后,教师要及时把评卷发回学生评讲,并要求学生把试卷带回家给家长审阅,签名后再交回教师检查。

(七)期末复习

在期末复习前一周,年级备课组长要集中同级科的教师共同讨论复习计划,针对复习阶段做一个系统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复习。

1、认真制定复习计划。撰写复习计划之前,同级科的教师要先讨论分析: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哪些?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还有哪些知识点学生仍然较难理解的?对学生未理解、掌握的知识应如何处理?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等问题,经过讨论分析后,再形成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复习计划。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期末复习的时间不长,一般只有两周。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复习。

3、科学安排复习内容。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内容,编写复习试卷,学校协助教师印刷1-2份卷发给学生。

4、注意学生复习的情绪。复习期间,教师要留意学生的情绪,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开课。

1、调入教师的“摸底课”。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任及年段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开学三周内对新学年调入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的“摸底”听课,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活动。

2、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有计划地安排县校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承担学校或县的教研任务(包括讲座、上课等),促进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提高。

3、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学校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老教师要先上展示课,然后再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在每学期的第十六、七周,青年教师要上汇报课。要自觉锤炼课堂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4、校本教研的常规课。语文数学英语每个学段、音乐、美术、体育、综合、科学、品德、信息每个学期要推出一节校级公开课,每次活动要有

集体备课、评课记录、教学设计。每次活动结束后,教研组要及时把相关材料交教导处存档备查。

5、教育课题的研讨课。每个教研课题(专题)每学期至少推出两节有较高质量的教研公开课,研讨课要努力体现该学科研究的课题,备课、评课要围绕研究专题进行。

(二)听课。

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分管教学的领导和主任不少于25节,校长20节。每次听课要做好详细记录,边听课边思考,写听课简评,书写工整、清楚。

1、校内听课。校内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各位教师,同科组的教师必须听课,其他学科的教师(主要是指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做到跨科、跨级听课,取长补短,了解其他科目的教学特点,找到教学的共性,创新自身的教法。

2、校外观摩。教师积极参加县教研室或其他培训中心组织的各项培训、观摩、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教研活动时,及时记录,认真反思,积极发言,使自己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都有收获。回校后要及时在教学中传递了解到的教改、教学信息,形式有传达、组织讨论、专题讲座、上汇报课等。

(三)评课。

听课以后要及时同讲课教师交换意见,对优、缺点及研究问题有简要、中肯的评判意见。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可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评课或总结,每位老师要边听课,边思考,并在听课簿上写好评课意见。

(四)专题研究。

课题(专题)研究及成果必须在实践上、理论上对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学校根据教师、学生实际拟定各个科目研究课题(专题),申报各级立项开展深入的研究。各课题组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抓好计划的实施、反馈调节和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定期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等材料。课题组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做好材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并填写《课题鉴定申请书》,向该级课题管理部门提出鉴定申请。课题结题的资料一般包括:实验方案、阶段计划、阶段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科研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材料(调查问卷、个案分析、研讨课教案、课后反思等)、音像制品或实物模型等。

(五)理论学习。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教研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学习,由同科教师轮流主持,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并围绕学习的内容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出不少于5篇的理论业务学习笔记。

(六)教研论文。

教师要善于积累平时的教学心得、体会,每学年都必须撰写一篇教研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一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制作一件高质量的课件按时上交交教导处评比,教导处摘优上送县教研室组织的评比。

化州市实验中学教学常规 篇4

一、教学计划常规要求

1、各年级各备课组各教师应根据各种教材的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2、各教研组各教师应在学期初写出教学工作计划。

3、全体教师必须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备课常规要求

1、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2、分课时备课(并标明授课时间),提倡日记式备课,每天有交待,每节课有学案,学案形式可多样化。

3、有教学目的,有重点与难点。

4、有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与过程)。

5、有课堂小结(知识要点和概括)。

6、有练习布置(安排与授课内容同步的练习)。

7、有教学后记(课堂教学的成功体会与改进措施)。

三、集体备课常规要求

1、各年级应按学科每周确定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

2、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时,应预先确定中心发言人。

3、各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认真准备,对有关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均应全盘考虑,所作发言应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启发性。

4、集体备课应注意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注意群策群力,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良好备课风气,切忌机械化、简单化。

5、主管校长和监控小组成员可随时参加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并根据评价量表量化评估,评估结果有效期至下一次抽查评估为止。

6、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要认真做好记录。

四、上课

1、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又要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分享、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的培养来开展一切课堂活动,授课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发掘教材特点,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语言表达要注重精练、准确,板书应工整,教态要自然,课堂教学一律用普通话。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有事先请假,课程有着落才离校,科任教师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准自行调课。

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 1

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过程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负责组织好每堂课,注重课堂教学管理。

3、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知识质量、能力提高的高低。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树立严谨的校风,教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和表率,上好每一堂课,认真作好上课准备,必须在课前三分钟到达授课地点。课堂上教师应精神饱满,态度和蔼,音度适中,讲究讲课艺术。教师的板书应笔画工整,字迹端正,规范化,不写错别字,图线要清晰。不占课,注重学科间的相互配合。

4、教师应注意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积累教学资料,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杜绝“满堂灌”。要使用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多用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等教学方式。注意师生互动,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包括思维方法、分析、归纳、记忆方法等,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5、各备课组每次送印学案前须送一份学案到教研室,本室将分级分科整理存档,同时也会通知各科组长不定期到教研室检查各级同科学案的编写情况。各备课组也必须保留一份完整的全学期的学案电子文档,在本学期停课复习时上传到教研室邮箱syzxjys138@163.com。

五、作业布置和批改

1、学生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及时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完成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经过精选向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作业包括书面、口头、实验操作等不同形式。

2、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编适量的课外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要着眼于学生发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尽量避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及习题集,不加选择地布置作业。

3、教师应严格督促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习惯,先复习再完成作业,不抄袭,书写要工整、完整、准确、注意格式,对学生作业不认真,马虎应付等不良现象应及时指出并责令更正,或重作,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作业要及时收缴,及时批改,注明批改日期。批改时可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各科作业要全收全改,提倡面批,多写指导性评语,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要及时讲评,集体订正。

5、作业量(下限),语文:每周3次,作文每学期8篇大作(精批1/3以上)和8篇小作;

数学:每周5次;英语:每周5次,其中听写作业1次、作文1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平均1.5次;物理、化学:每周2次;美术、音乐、体育:每学期2次理论课作业;计算机每学期不少于4次。学生所订阅的教辅资料或练习册上的内容要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师定期进行检查或部分批改。

6、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作业布置、批改及学生完成情况。备课组、教研组可互阅作业。每学期举行作业观摩活动。作业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六、辅导

1、教师应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提倡教师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禁止占用自修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讲课。

2、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对立信心,重视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我一定行”的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3、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订出导优辅差对象,拟定计划及措施;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切实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七、听课常规要求

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方式。各备课组从第2周开始组织每周1次(语、数、英,2次)的听课活动,让各位教师迅速成长并相互熟悉起来。

1、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以上。

2、每节听课应有详细记载,要标明听课日期、授课人、教学班级、教学课题等。

3、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

4、大型公开课的听课,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要组织说课、评课活动。

5、听课可随堂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6、严禁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载的现象。

八、考试

1、每学期学校举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各学科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按章节或单元检测教学情况,次数要严格控制,各备课组在学期初要提出计划,经教务处同意后由备课组、年级组共同组织实施。

2、试题要紧扣教材,联系实际,难易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到知识覆盖面,题目要精、巧、活、新,禁止出偏题、难题,平均分要控制在:初中85分左右(按满分100分计

算);高中90分左右(按满分150分计算)。

3、教师要严格监考,不得擅自离开考场,不得看书看报或做其它与监考无关的事情。

4、批阅试卷及时认真,不弄虚作假。做好成绩统计工作和试卷质量分析,及时给学生讲评,并进行有效的矫正教学。成绩报教务处后不得更改。

九、教研

1、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各教研组每2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各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活动,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个课题。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五个一”:一堂公开课,一篇优秀学案,一篇教学总结,一篇论文,一个课件。

2、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钻研教学业务,经常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教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并进行公开教学,互教互评。每学期要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改、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并向教研室缴交培训心得,缴交培训记录复印件。

十、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

1、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组建课堂教学监控小组,对教学人员的备课、上课、练习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问卷。

2、年级组领导分工对本年级教学人员进行抽查。

3、由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未分两次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可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依据。

4、校长及监控小组成员可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备课情况,抽查时,听一节课,查一个星期的备课。

5、监控小组成员对各年级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抽查评估,每月一次,被抽查教师的名单由主管校长负责提供。

6、每学期期末由教研室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常规教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期末检查结果与每年的教学质量奖挂钩。

化州市实验中学教研室

上一篇:在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仪式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放射医疗机构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