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2024-10-05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精选11篇)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篇1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二、主要原则

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德育渗透的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力求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继续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一个观念、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为突破口。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三、主要途径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2.抓住课内的有利时机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渗透,切忌长篇大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选材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环保教育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教“My Family”时可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教“Our School”时可进行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的教育。在对话的教学中有很多助人为乐,交还拾物等内容,都是教学生做人的良机。在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见缝插针、点滴渗透,使思想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3.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继续再学习,继续从中感悟其内在的思想。组织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进行课后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这样英语学习的德育渗透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本学期准备举行阅读比赛、单词比赛,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改变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培养的倾向,遵循外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篇2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高中英语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创造德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室布置)和师生课堂关系。教师可以多用英文名人名言、英文海报、英文字帖、英文黑板报、英文竞赛光荣榜等形式布置班级的物理环境,创设温馨教室,让学生在平时课间休息和英语课堂上渐渐体味英语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从而能有效改善和提升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收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威信。优秀的英语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都能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些看似平常的基本行为却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热情的赞许。在学生有进步时用excellent,perfect,marvelous,talented answer,etc给予肯定。而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更能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能让学生喜爱教师,而这种喜爱也会转化成对英语学科的热爱。

三、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德育元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勉强灌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反感。因此,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利用经典句子的引入,实现德育元素在课堂的渗透。如在课堂开始时,我给学生一个句子:If you merely wish for more,what you'll get the most of is frustration.Yet when you make use of what you have,what you'll get is real accomplishment.大意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想要得到,那么你总会失望。但是,只要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一定会成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大意,明白了不要整天做白日梦,坚持学与思结合的良好学习方法,从而珍惜当下,青春无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词汇学习、造句练习、语法学习、语篇学习,还是听、说、读、写、译等相关练习,都应用生动贴合学生的例句,让学生接受积极的、主流的思想,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会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四、大力推进课外活动

英语学科德育浅析 篇3

一、有一个充满幸福感和正能量的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关键

有一个幸福的教师是幸福教育的重要条件,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教师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教师的心态和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在高效幸福课堂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师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应对各种压力,同时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关心学生的学习劲头,尽心准备每一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关心学生是否把所学的知识掌握了,想着如何让后进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老师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成就、分享着学生收获的喜悦,并在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心态。同时,学生也能感同身受,紧追老师的步伐。当赢得了学生信服的同时,也就为德育赢得了机会。

二、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在讲初二第16课的课文中,因为文章背景是火灾现场,所以借此机会跟学生探讨了如何避免火灾,尤其在学校什么行为要避免,什么行为要坚决维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让学生自主查阅了火灾发生时如何做,如何去逃生的材料。学生不仅对课内知识印象深刻,同时有效地接受了德育。

三、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与别人交流自己的价值观念,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要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教师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四、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单调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会感到乏味,更谈不上德育渗透,而使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4

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正如伟大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要求笔者们英语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从哪几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的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很好的德育涵养常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教授英语常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深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1.挖掘课本中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德育因素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如教Go for it七年级时,在学生学习了excuse me, I’m sorry, thank you, Could I„? May I„? 等这些语言后,笔者教育学生要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语言,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语言美的教育,使学生得心灵得到净化,日常用语趋于规范和得体。再如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笔者让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学生总结这单元所列举的校规和家规,就此机会教育学生在家要遵循家规,在校要遵守班规校纪,将来进入社会要遵守国家法律。教材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并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2.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挖掘课本中礼仪方面的德育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应提倡的。英语在中西文化对比方面比其它学科占优势,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介绍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篇课文涉及到各国的餐桌礼仪问题,在学习外国的餐桌礼仪时,学生们很新奇,因为这方面是学生们平时不注意和欠缺的,例如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肘部不能放在桌子上、不能用手拿着东西直接吃等,这些他们平时常犯。学过课文后,笔者问:“你们有这种行为吗?你们认为雅观吗?”学生们都说:“不雅观”,笔者又问:“中国的餐桌礼仪是怎样的?”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总结出许多像吃饭后不打嗝、饭桌上不打喷嚏、吃饭时不咂嘴、饭桌上不喧哗等,使他们在教学中受到了礼仪文化的启迪。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把德育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笔者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笔者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9中有一个句型为:When were you born?当笔者提出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I was born on January 7,1997.I was born in September,1998.笔者突然提出“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笔者说,“没有一个父母会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但为什么孩子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呢?”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片寂静,笔者把回答这两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所有学生都抢着回答这个问题,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把一月到十二月这十多个难记的单词全部记住了,而且还相互询问对方父母的生日以及在父母生日那天准备送给他们什么礼物,通过这一课,学生懂得了不仅要关爱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爱他人,特别是要感恩整日为

他们操劳的父母。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充分体现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丰富英语课外活动,实现英语学习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实现教学和德育双丰收。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演讲赛、英语角、课本剧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比如:举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英语角,让学生谈论如何把笔者们的校园变得更干净,更美丽,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笔者们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调查活动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和增强环保意识。

四、英语教师应以身作则,把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以师德示范,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品德。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很多学生喜欢英语,往往是源于喜欢英语教师,源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也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注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修养,通过自身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培养品德,完善性格。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目前初三的英语教学中,因种种因素,造就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比较困难,并伴有心理障碍的差生。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心理指导,培养培养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惑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各种人格品质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德育及心理方面渗透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加强细节教育。

二、2009年工作计划中工作要点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德育工作如下:

(一)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德育工作计划《英语学科德育工作计划》。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二)创新教育 让学困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使自终是被动者,即使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久而久之,也缺乏了创造力。不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差,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更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于教师现成的说教答案,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心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我认为,新的学生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在教学中真正能够树立“合作教学的观念”新的学生观念作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汇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具有迁移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只要师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就比较顺利地开展。学困生并非自然固有。学困生渴求得到尊重与关心,信任与理解。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自卑,树立信心,才能使他们自尊、自爱、奋发进取。我认为,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真诚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也会以爱和敬意来回报我们。他们是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6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如何将上级文件中的德育学科渗透要求与我们身边个性迥异的小学生达到有机契合?怎样让学生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只有各科教师能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德育的开展,不一定要依赖于大张旗鼓或者固定的时间和模式,充分利用日常小事和细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动或被感动,是更直观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来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德育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坚强乐观、宽容的性格。

鬼斧神工、不着痕迹是我们形容思想工作的最高境界。“无痕”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此,我以小学英语为例,就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做如下总结:

1.明确英语教材学习的意义在于掌握交流的工具,学习外来文化为我所用。随时鼓励学生多说多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淡化考试和测验。

2.课上多练少写,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通过大量的快速诵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明白勤学多练、勇于展示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3.学习中外名胜古迹的名称时,建议学生搜集我国各地的图片并加以整理,用“This is….It’s beautiful, it’s 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国美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4.课堂活动和游戏的运用,可以活跃气氛、锻炼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Team work 小组活动,形成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学习语法知识时,采用归纳--推理--练习的逻辑顺序,教师给予大量的例子,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课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明白时间的宝贵。

7.练习英文书法,通过字母的书写规则、排列、流畅程度、美感,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科学美的教育。

8.定期开展口语小擂台、英文剧展示、录音专辑等活动,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落选者,增强其重在参与的意识。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篇7

Popular Culture, 翻译成中文即“流行文化”或“大众文化”, 它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 以文化商品生产为特征, 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流通文化, 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化形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且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 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 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 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作为英语教师,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选择有效的载体, 既关注到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渗透,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他们在提升英语技能的同时, 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笔者经过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及最近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课程学习与当地一些中学的实训考察, 认为将Popular Culture引入课堂是提高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Popular Culture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Popular Culture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广播、电视、电影、音乐、体育、娱乐、报纸、杂志、广告、电子游戏、网络博客、网络社交平台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Popular Culture, 尤其是来自于北美、欧洲等西方社会的流行文化, 其通俗性、时尚性和煽动性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高中生走在街头, 手里拿着i Phone手机, 耳朵里听着Adele的Rolling In the Deep, 脚穿Nike运动鞋, 晚餐就在Mac Donald解决, 边吃边和同学聊着前几天看的美剧Gossip Girl等如此景象。可以说, Popular Culture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和思维, 成为学生了解世界、洞悉社会的一个窗口, 并借以宣泄由于过重课业负担带来的紧张情绪。

大多数上海高中的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上海版的《牛津英语》。教材是以模块形式编写, 选材内容比较广泛, 但是教材内容终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和丰富, 我们的语言教学也应该给学生输入他们生活中接触的语言和内容, 展示鲜活的语言文化, 提供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因此, 如果能把Popular Culture和英语课堂相结合, 一方面把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提供更为真实的语言素材,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 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身边的媒体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Popular Culture融入高中英语学科德育的策略

1. 利用流行音乐, 在趣味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英语的语法和写作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若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 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读写教学Five Elements of A Story (《故事的5个要素》) 这一课时, 在着重介绍5个要素时引用了来自美国Flocabulary公司的网站资源, 教学内容以Hip-Hop (嘻哈音乐) 的形式呈现出来, 当学生看到配有文字和画面的Hip-Hop时, 一下子就激起了学习的兴趣。Hip-Hop具有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特征, 深受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而且歌词又体现了很多目前学生感兴趣的英美文化, 这就在不知不觉地带动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同时, 激发了他们进行文化探究的欲望。

流行音乐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环境, 其重复性、连贯性和韵律感强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模仿, 自然而然地从语言输入过渡到语言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流行音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这也是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利用影视资讯, 在语境中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

与Popular Culture相关的英文影视资讯能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材料, 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利用影视资讯, 能有效地加强文化教学,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如何根据教材, 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影视资讯, 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英语课堂, 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例如我在教学牛津S2B Unit 1 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课文时, 文章内容涉及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年代的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 从而让学生了解当今流行文化中人们对美的理念, 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辩论,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美的正确理解。教学中, 我选取了多芬公司拍摄的一段时长为1分钟、名为Evolution的视频广告让学生观赏。短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如何在化妆师、灯光师、造型师和Photoshop软件的包装下, 成为公路旁巨幅广告牌上完美无瑕、众人瞩目的超级模特。广告最后打出一句字幕:No wonder our perception of beauty is distorted. (毫无疑问, 我们对美的观念已经被扭曲了) 。课堂上, 我要求学生在辩论中运用课文内容、视频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具体事例, 以Natural Beauty or 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为题进行分组辩论。

高中学生正处于爱美的年纪, 流行文化所传递的对美的观念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美的观念。当中学生过多关注这些流行文化中所传递的“美”的时候, 他们就会忽略了自己身上固有的自然美。有的学生会为自己的长相而感到自卑,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是缺乏自信。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 引入恰当的影视媒体资讯, 让学生在感知文化差异的同时, 发现并懂得欣赏自身的美,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的形象, 从而更全面地界定美的内涵, 变得更为独立、自强、自信和聪颖。另外, 学生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 来包容和理解各种文化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诠释, 尊重个性, 尊重差异。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利用影视资讯, 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 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显得尤为重要。

3. 利用报纸杂志, 在阅读中接触社会、了解文化

报纸杂志在报道新闻时事的同时, 也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动态和时代的发展, 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 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状况、生活时尚、风土人情。随着网络的普及, 电子杂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且因其更经济、更迅捷、信息量更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变得越来越普及。教师如果能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利用报纸杂志, 那么一定会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例如在上海牛津英语S1B单元中, 主题为Problems&Advice, 其中的课文What Should I Do的内容是三位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写给校园刊物“Counselor's corner”栏目的信件。在信件中, 学生诉说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并向栏目咨询应该怎么办。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 教师如能结合课文内容, 从报纸杂志中选取同类内容, 推荐给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帮助他们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 恪守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这无疑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促使他们在困境中崛起, 消除迷茫, 减轻痛苦, 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的双语新闻Britons Dress For The Occasion, 介绍了如何帮助那些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大学新生克服害羞心理, 融入正常社交;新闻Antisocial Networking则对现今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暴行”现象进行了讨论, 揭露了这些“暴行”背后的隐患等。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会非常感兴趣, 因为它们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 在教师的阅读策略指导下, 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接触到真实、鲜活的书面语言, 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 接触外面的世界, 了解多元文化,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利用广告媒体, 在赏析中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广告正以平面和数字化的形式, 通过报纸杂志、巨幅广告、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途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在这些制作精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广告中, 反映出了英美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接触西方文化和社会的语言材料。但是, 当教师在充分挖掘英语广告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时, 也应培养学生对广告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从而理性且客观地接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牛津英语S1B Unit 6 Little Spenders are Big Spenders的话题涉及广告以及广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一篇报刊文章Little Spenders are Big Spenders以及三封读者来信Bad for Children、Silly Toys、Nothing Wrong with Commercials, 其中分别表明了读者对广告和广告商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以此为教育契机, 帮助学生认识广告的本质, 当一名理性的媒体消费者, 正确地看待广告对自己行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 从学生时代学会理财, 养成正确的消费观:Be a Consumer Hero, not a Consumer Zero!Stand up against the pressure to BUY!

5. 利用社交网络, 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及, 如今的中学生不仅是流行文化的消费者, 更是网络流行媒体资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大多数学生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空间, 他们在网上与同学、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文字、照片、故事、视频等。换句话说, 如今的中学生除了学校, 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世界, 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更新网络日志和空间, 也会花时间去浏览别人的网页和空间。教师若能把学生的这种网络习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 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拉近了, 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在关注和编写网络内容时, 做些更具意义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事。

比如上海牛津英语S1A Unit 3阅读课文Places of Interest的主要话题是旅游, 文章的内容是一位北京的中学生Wendy为她即将来中国旅游的英国笔友从旅游小册子上收集而来的旅游资料, 其中分别介绍了中国的长城、上海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以及桂林的漓江。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利用社交网络日志, 以Author Blog的方式, 通过景点的介绍和学习, 主动参与这场旅游文化交流的盛会, 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视野, 在了解祖国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同时, 导入文化, 并分享各自的旅游心得, 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四、结语

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媒体资讯发达的时代, 语言教学不再仅是听、说、读、写技能的传授, 而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 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和评价能力。Popular Culture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教师, 一方面要关注流行文化的发展, 勤于积累各种资料, 整合教材, 让流行文化融入课堂, 激活课堂;另一方面也要用平等的对话, 启发式的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流行文化, 在与流行文化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 发挥其积极作用, 开阔学生的思维, 在多元文化流动的媒体环境下, 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摘要:在当今多元文化流动的媒体环境下, 探索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及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流行文化, 培养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 开阔学生的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8

[摘 要]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如何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从英语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中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实现新课标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标是当前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学科;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守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学科德育就是在各科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工作。“学科德育渗透,是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科的相关德育知识,在现有教材选编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既孕育于课本之中,又取材于教材之外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借助学科教学这一载体,建构情境、营造氛围去感染、陶冶教育对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不仅仅在于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它也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的德育内容及与英语相关的德育知识,将德育要求“润物细无声”地纳入教学过程之中。

一、从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主要以英语教材为主。英语教材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新课标》指出,“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就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这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主题涉及友谊、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关爱生命、自然科学、积极进取精神等,非常符合现在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教育和熏陶。以下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高一英语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板块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对教材的讲解,把德育内容贯穿在对每个主题的分析中。

德育主题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如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友谊。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的友谊通常是建立在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即使在某些问题上会产生分歧,但只要彼此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最终一定能化解。由此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问题;教师还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交朋友,如何跟朋友同学沟通、相处等等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师生再一起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引导学生走出“哥们义气”的误区。

德育主题二:培养文化价值观。如必修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文化遗产。文章通过讲述琥珀屋的历史,展示了不同人对待国家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师可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讲解围内外的文化遗产的情况,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立志努力保护先人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通过该主题的学习,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便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主题三:培养团体合作,积极向上、爱国主义精神。如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奥运会。该单元以世界性的体育盛会-OlympicGames为话题,介绍奥运会的起源、宗旨、比赛项目以及古现代奥运会的异同。学生通过了解象征奥运精神的会旗、会歌、会徽、格言、吉祥物、奥运人物、奥运的发展、奥运精神、奥运的作用及中国与奥运的关系,培养全球意识,认识世界一体化以及国际合作的趋势;通过对比古现代奥运会,加深对奥运会的了解,了解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努力拼博、积极向上、为国争光的精神。

德育主题四:生态环保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如必修二的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故事片《可可西里》的画面,提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随后,展示一些频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照片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其他动物都灭亡了,只剩下人类,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等有关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教师向学生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升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

德育主题五:科学素养教育。如必修一的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地震。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地震知识,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计算机,可以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功能及其广泛的用途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避免沉溺于计算机游戏中不能自拔;必修三的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天文学,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八大行星并看图指出各个行星的名称、以及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地方等,也可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分享有关宇宙和地球起源方面的传说或故事。总之,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精心引导,可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德育主题六: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如必修一的第五单元讲述的是伟人曼德拉的故事。该课通过由穷苦的黑人工人伊莱亚斯叙述他眼中的曼德拉,让学生从侧面了解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事迹,认识伟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英雄概念,引导学生向伟人学习,学习他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盲目的个人崇拜。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选择了几个德育主题进行阐述。教师只要能坚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就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乐观、坚忍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牛观,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在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因此,教师要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英淆学科的课外实践活动有英语国家文化学习、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话剧表演、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角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渗透。

例如,在英美文化中,感恩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都是很重要的节日。每逢这些节日到来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庆祝活动。教师首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些节目的由来,然后师生合作,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歌曲介绍这些节日,教师借此机会要求学生在这些节目到来时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二比如每年的十一月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过感恩节的意义在于对曾经帮助自己、关爱自己的亲朋家人表示感谢,并学会去关爱他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对比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进而指导学生组织一次“关爱他人,学会感恩”的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为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做一件事,并在班里用英语把自己做的事情以及感受告诉大家。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真正体会到蕴含在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意义,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再如在圣诞节到来时开展主题为“Merrv Christmas!”的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来有关圣诞节的小知识和圣诞节祝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精美的英语海报和贺卡。在活动中,学生们便了解到了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袜等的由来,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两方文化知识。同时,还可让学生对圣诞节和春节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及比较中两方文化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如春节的时问是农历1月1日,起源于赶走传说中的怪物“年”,庆祝仪式有放炯花爆竹、贴春联、贴窗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舞狮舞龙等。圣诞节的时间是阳历的12月25日,起源于基督教徒庆祝耶稣基督的生日,庆祝仪式有装饰圣诞树、送圣诞卡、圣诞礼物、扮演圣诞老人、平安夜全家团聚吃火鸡等。学生通过用英语展示、描述春节、圣诞节的起源、庆祝方式等的不同,深刻认识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不同文化的魅力。期问,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强调,不仅要懂得用英语描述出西方的节日等文化传统,更要懂得用英语介绍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由此培养学生向外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总之,学生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不仅运用英语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还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良好的品性,较好地落实新课标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结语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反思1 篇9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徐长梅

英语学科创新备课实施方案 篇10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精神,认真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快速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积极推进小学英语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减少教师重复性、低水平的劳动,集思广益,形成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达到资源共享,不断优化集体备课过程,强化个体备课质量,着力提高我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备课流程

1.熟悉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

2.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分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制定教学计划。

3.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落实单元教学内容主备人。

4.主备人阐述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激励性评价的时机和方式;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5.根据主集体备课的共识编写个人教案。

三、备课要求 1.备书

(1)吃透教材,备准备阶段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应复习的知识点,应做哪些铺垫。

(2)挖掘教材,备新知探索阶段的重难点、关键点,语言知识的拓展点。:哪些知识点应补充或拓展、关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选择合理、高效的教法。

(3)书头备课要求可具体概括为:一画二体现三补充。一画:画一画重点知识:单词或句型。

二体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体现教学流程。三补充: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原有知识或经验),教学新知的关键点,拓展变化点。补充相应的语法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深化新知的拓展点、变化点等。

2.备教案

(一)教案前期准备要求

1、学生座次表。

2、全期教学计划。

3、全期教学进度安排及课时划分。

4、集体备课要点摘要。

5、学生成绩表。

6、教师教学格言。

7、培优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

(二)单元备课要求:

每单元前要有教材分析,单元测试后要有试卷和试卷分析以及对本单元知识不足的整改方法、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名单。

(三)课时备课要求:

1、第一部分:表头部分(课题、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具与学具这六项要求必须填写)。

2、第二部分:突破重难点部分:

(1)板书设计。(2)教学拓展点。

(3)典型作业设计(基础题:标清书中题号,拓展练习:写清具体题目,对比练习:写清具体题目)。

(4)课堂作业

(写清题号或具体题目)。

3、课后反馈部分:

(1)教学反思、感想或努力方向(最好有标题)。(2)学生作业批改记录及个别辅导。

4、鼓励教案百花齐放:

(1)形式多样化。要在主备人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实际适度增减,备出自己的特色。

(2)教案书写整洁、设计美观化。可在教案中圈点、绘图,重要环节用红笔标注等。

四、各年级备课课时数:(包括练习,不包含单元测试和评卷)

五、各年级作业种类及次数

1、配发的作业本要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要有批改日期、鼓励性评语、符号等,改后有选择性的讲评,并学生错题订正情况及时检查。

2、作业形式主要有听写和抄写,每周作业次数不少于2次。

六、几点说明

1.常态课、新老师亮相课教案、课件要上交存档。2.备课组活动内容要丰富、记录要详细。3.教龄5年以下的老师需备详案。

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德育教育;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52-01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作为英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科教材、研究教材,挖掘学科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并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的拓展要适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美,培养学生高深的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学“Teachers′ 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sen′t matter. 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及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四、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初学英语时,教会学生使用“Thank you !”、“Sorry”、“May I beg your pardon ?”、“Excuse me”、“You are welcome”等礼貌用语,同时进行文化渗透,告诉学生在英美国家人们常使用的话就是“Thank you !”,无论是在亲人、朋友、或陌生人之间,无论是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是别人的夸奖等,都可以使用“Thank you !”而且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国人见面时喜欢谈论:你吃饭了吗?你在哪工作?你多大了?你结婚了没有?等而并不觉得不礼貌,在英美国家人们认为那些问题太个人化而显得不礼貌,他们喜欢谈论天气(weather) 、运动(sports )、爱好(hobbies )、时事(current events )等。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礼貌用语,作到文明、友好。文明、友好还体现在当别人,尤其是老人、小孩遇到困难时要乐于提供帮助。在某些英语课文中,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如何问路,提供帮助等基本目标,主要是教育学生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通过这些优美动人的尊老爱幼的故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口语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

上一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下一篇:爱情的诗句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