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共11篇)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篇1
坌处镇小学学科渗透德育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学科渗透德育研讨为突破口,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阵线,理想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和环保教育为重要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初步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德育进课堂”活动,借鉴学科教学法渗透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德育教育教学创新,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有效方式和有效载体。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为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德为先。抓好学校的教学质量,德育工作是基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而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却是德育工作强有力的手段。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在的精神动力,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心志专一,精力充沛,志存高远。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落实。我们要加强对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领导,所以特成立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潘积槐(校长)
副组长:龙庆良(校党支部书记)王兴财(副校长)林长锋(副校长)成 员:全体任课教师
(二)、加强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首要地位,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2、确立全员育人观念。学校强调并落实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教导处是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承担学校学科渗透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与评价,班主任和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是德育工作生力军,课任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者,行政、总务、教辅人员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者,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要承担相应职责,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全面树立教师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师要把“爱生如己、教书育人”作为所遵循的工作准则,明白自己担任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不仅要做到以才育才,还要做到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行导行,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和师德威信。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阵地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精神和品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教师的主要场所,全校教师都要自觉地把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德育的渗透。学校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指标中,以德育渗透和课堂高效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两个硬性指标,使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人人为之。
(四)、完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体系。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各学科教师读通、读全、读透教材,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每一堂课之中。
(五)、学科德育渗透主题一览表:
语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课外阅读和作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涵盖德育内容的各方面,结合课文特点抓住渗透点进行教育。政治教育: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教育。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道德渗透: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心理品质渗透: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创新精神。
数学:渗透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及辨证唯物主义现实的启蒙等教育。
品社: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涵盖: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
英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和爱父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体育: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公物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教育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自我管理。
美术: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地方等: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心、社会公民意识、网络素养、民主
天柱县坌处镇小学 意识、人文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篇2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各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与培养。为此, 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工作。
早在2006年, 学校就组织学科主管和年级、学科带头人学习校本课程的有关知识, 编写了一些校本课程讲义。后来, 在专家的引领下, 学校制定并通过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学习课改政策、研究校情学情的基础上, 教师申报了校本课程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及时研究、审读和修改, 对教材编写作了具体要求和规定。2007年, 各小组教师上交了校本课程文本的雏形, 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读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按这个意见修订或改写后定稿。本着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原则, 学校最终选择了其中较成熟的9个小课程作为第一批校本课程, 于2008年印发了《兴趣课程》第一卷上下两册。在此基础上, 学校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结合本校实际, 充分挖掘校本资源, 又开发了涵盖国家必修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校本课程, 涉及语文、数学、信息、文体等多种学科, 包含人文知识、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地方传统等多种类别, 融入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多个项目, 这就对课程的安排、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学校动员全校教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 各学科以编写小组为主完成编写方案的制订及教材的编写, 本学科的其他教师则积极投入到有关工作的研究、讨论中去, 提出建设性意见, 共同修改教材, 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 学校现已开发了《兴趣课程》系列丛书5册, 分为知识技能、传统文化、艺术特长、创新实践4大类别32小项。如知识技能方面, 教师依据前期对学生的摸底、调查, 设计开发了“小记者”“小主持人”“电子表格使用及制作”“幻灯片使用及制作”“体态训练”“我是健康小公民”等课程;传统文化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结合自身的特长, 设置了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等领域的几十项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在教学方法上, 给教师提供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 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践空间。在师生关系上, 校本课程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 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协作中的朋友, 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校本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所改变, 如: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了共同书写发展性评语的活动, 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客观、全面地指出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优长,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 在知识技能上, 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 视野开阔了, 近年来, 多名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学习方法上, 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 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 科技意识、环境意识等也随之逐步树立, 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还以兴趣小组 (或学生社团) 活动为载体, 全方位渗透德育。兴趣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它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生长点, 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 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 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气息。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这些培养目标均可以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得到初步的实现。
兴趣小组的授课教师均由本校教师担任。组建初期, 教师们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申报,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学校将教师申报上来的项目合理、科学地归纳、分类,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上的差异, 将兴趣小组初步分了4大类:知识技能类、传统文化类、艺术特长类、创新实践类。活动项目的确定符合“八性”要求:多样性、专业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科学性、渗透性、教育性。所有的活动都坚持育人为本,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德育教育 欣赏学生个性发展 树立坚强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2-01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需要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面的德育教育。拨其心灵,教书育人,让我们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中用简短的小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
数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存在在数学的每一个角落里。数学里,充斥着简单具体的美,和谐统一的美,奇异梦幻的美。我在讲初一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时,课前我播放了一个有关团队精神的小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悟出道理: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得出,让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扬团队精神来学习本节的学习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兵教兵,兵带兵,气氛特别和谐。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树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二、在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德育教育的过程既是训练说理的过程,更是潜移默化和陶冶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多说鼓励,赞许的话,学生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兴趣上来了,学困生就会减少,优生就会增加,进而进行德育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和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他们心中的老师就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他们心中的老师是高尚而富有魅力的。老师的个人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学生往往会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良好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许多公式、公理、定理都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真理,或者就是遵循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从而产生推导和归纳,推广与概括,发展与拓宽的应用目的。如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探究1结束时告诉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与生活是一个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整体。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热爱生活,解题就会轻而易举。
四、用光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中,杰出的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数学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无数的中国数学家致力于发明创造并探索事物的真理,他们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奋力拼搏百折不挠,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中国的一些伟大数学成就更是一部使学生在学习上奋发,在情感上爱国的好教材。如秦九韶公式、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九章算术,等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且用来表示二项式系数排列的杨辉三角形,从现在看来,至少要比欧州人的帕斯卡三角要早四百多年!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历史人物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五、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系统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数学推导的依据中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的格式、步骤的安排、书写的整齐、清洁和美观,努力探索合理简洁的解题策略,并且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努力寻找错误的原因,要克服困难,追求真理,主动进行补救和改正等。这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提高创新精神。
中学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篇4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做到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看作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我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求全体教师能按《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意识。要认真学习《中学德育纲要》、《新课程标准》等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全体教师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
《中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学校将按阶
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对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提出具体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①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②组织教师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③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1.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不断地增强“双纲”(学科教学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观念。在制订教学计划及备课和组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时,均应以《中学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特点,认真落实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内容及实施措施。
2.各学科从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把各科教学的知识与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
各科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以下七方面的教育: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形成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和民族繁荣而发奋学习的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倾向的能力;③集体主义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培养学生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④勤奋劳动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⑤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规范”内容,认真执行“规范”的各项要求;⑥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有关法规;⑦爱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3.各学科教研组均要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作为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为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
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并持之以恒。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篇5
一、德育
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并与其它各育相辅相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甚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二、学科教学与德育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古已有之,真正从理论上提出来始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概念,实质上就是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杜威曾指出,如果把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那么,任何一门学科就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训练只有在它代表把知识反映到个人自己的能力中去、使他将能力服务于社会目的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如果文化修养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而不是外表光泽或人为的装饰,就要代表知识和训练的生动的联合,它标志着个人的人生观的社会化。”因此,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学科教学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
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还指出:首先,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其次,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方法基础。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
所以说,在中小学阶段,除了直接通过德育课程来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把道德内涵的教授和尊重学生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意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当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德育,受学科性质与特点的制约。它运用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之中,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数学学科教学与德育
1、就数学课程来说,一方面,数学的具体知识和能力要求可通过教材得以体现,是显性的;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的培养,科学态度、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的培养等教学目标不易被具体的数学知识所表示,是隐性的。而这些隐性的教学目标则恰恰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甚至影响其终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改变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现行数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巧妙渗透,就能把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高尚品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位数学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
2、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客观性,它是精确的,严密的,纯粹的,科学的,因此它是“真”的代表;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理性精神,堆积着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态度,且包容万物,它是一种高级趣味的体现,是自身修养和精神的体现,因此它是“善”的,苏格拉底甚至强调,学习数学是“为了灵魂本身去学”;数学文化毫无疑问还是美的,而且它以其精炼、准确、简洁、井然有序、协调统一与神秘、巧妙、奇异并重赢得了古往今来无以数计的人的赞美和垂青。数学思想大师罗素就曾这样毫不掩饰地说过:“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而真、善、美正是德育所追求的境界,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四、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目前,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提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针对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也很多,但目前关于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方面,如其意义、其必要性、其主要方面等,而没说究竟“怎么”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在数学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根本就没有落实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一方面,尽管教师的备课笔记上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或类似的德育目标一栏,但往往教师也不是很清楚他的那节课蕴含着哪些德育契机,这使得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属于数学学科的隐性价值,所以现在往往出现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指明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就很生硬甚至空洞,如果不指明又感觉不明显甚至感觉不到的尴尬局面。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在“如何在数学学科中落实德育,在什么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方面给一线教师一些细致的、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教学资料。
五、研究成果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大纲及细则》(节选)七年级(上)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德育要点: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3.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4.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各项德育目标的方法、手段: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实现各项德育目标所需资料:
1.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2.公元前3世纪中叶,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问一位数学家:有没有不学习《几何原本》,即可掌握几何学的捷径。数学家断言回答:“学习数学和学习一切科学一样,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学习数学,人人都得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在这一方面,国王和普通老百姓是一样的。”这位数学家就是《几何原本》的作者、古希腊大名鼎鼎的欧几里得。欧几里得(Euclid)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氏几何学的开创者。在欧几里得以前,人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几何学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和不足,就是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是片断、零碎的知识,公理与公理之问、证明与证明之间并没有什么很强的联系性,更不要说对公式和定理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说明。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增多,把这些几何学知识加以条理化和系统化,成为一整套可以自圆其说、前后贯通的知识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成为科学进步的大势所趋。欧几里得通过早期对柏拉图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学理论系统而周详的研究,已敏锐地察觉到了几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工作。为了完成这一重任,欧几里得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从爱琴海边的雅典古城,来到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新埠——亚历山大城,为的就是在这座新兴的,但文化蕴藏丰富的异域城市实现自己的初衷。在此地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一边收集以往的数学专著和手稿,向有关学者请教,一边试着著书立说,阐明自己对几何学的理解,哪怕是尚肤浅的理解。经过欧几里得忘我的劳动,终于在公元前300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几经易稿而最终定形的《几何原本》一书。这是一部传世之作,几何学正是有了它,不仅第一次实现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又孕育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欧几里得几何学,简称“欧氏几何学”。后人尊称他为“几何学之父”,以铭记他在数堂中的卓越贡献。
§1.2展开和折叠 德育要点:
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实现各项德育目标的方法、手段:充分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并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实现各项德育目标所需资料:
1.以播放《变形金刚》视频引课,创设生动、引人入胜的情境,再演示折叠式床上笔记本电脑桌、可折叠收纳箱、折叠式按摩床、折叠雨伞架、折叠自行车、折叠汽车、折叠房屋、商品包装箱和便携纸袋的展开图等,让学生一下子进入本课的主题。
2.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成了造型艺术、建筑美学的基础。雪花的对称性就是大自然的杰作。晶体(如冰糖)的表面对称极为精巧,并由此内含着深刻的物理性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建筑群中,小到衣物装饰,大到房屋建筑、路面铺设,几乎处处都有美丽的对称性装饰,古代皇宫中壁画的边饰等无不含有极为壮丽的对称美,以至亡国之君李煜在身受软禁之际,还深情怀恋昔日的“雕阑玉砌仍犹在”。
§1.3截一个几何体 德育要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动手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现各项德育目标的方法、手段:以学生在“做中学”为主线,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于他人合作,学会有计划地实施自己的方案。实现各项德育目标所需资料:
1.课前多媒体展示画面:(1)如何求拦水大坝的横断面面积?(2)横断面是怎样得到的呢?
2.小结时多媒体演示: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1.4 从不同方向看 德育要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
2.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到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
实现各项德育目标的方法、手段: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合理应用,使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实现各项德育目标所需资料:
1、喜欢看刑侦片的同学可能知道,罪犯投入监狱时要从正面,左侧和右侧分别照照片,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篇6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数学组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平台,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逐步提高学生学法、守法、懂法的意识,落实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特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成立数学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喻永辉
成员:胡开明
张静
泸贵发
曹伟洪
杨秀水 郭国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校本培训。2011年8月31日,学校组织教师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自学与上网学习。2011年8月31日—9月5日,教师通过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互动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进行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 9月6日起,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备课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第四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学期末,学校将对教导处、教研组、各教师落实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三、实施办法
1.组织校级全员培训;组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与网上互动;确保所有教师更新观念、吃透精神、掌握方法、明确任务;要求教师从今年9月1日起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
2.抓好教师用书配置工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是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南和指定用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保教师人手一套。
3.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4.各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在高中英语学科中渗透德育 篇7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高中英语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创造德育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教室布置)和师生课堂关系。教师可以多用英文名人名言、英文海报、英文字帖、英文黑板报、英文竞赛光荣榜等形式布置班级的物理环境,创设温馨教室,让学生在平时课间休息和英语课堂上渐渐体味英语氛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变得活泼开朗,从而能有效改善和提升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收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高中英语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树立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威信。优秀的英语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都能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些看似平常的基本行为却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热情的赞许。在学生有进步时用excellent,perfect,marvelous,talented answer,etc给予肯定。而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更能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能让学生喜爱教师,而这种喜爱也会转化成对英语学科的热爱。
三、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德育元素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勉强灌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反感。因此,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利用经典句子的引入,实现德育元素在课堂的渗透。如在课堂开始时,我给学生一个句子:If you merely wish for more,what you'll get the most of is frustration.Yet when you make use of what you have,what you'll get is real accomplishment.大意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想要得到,那么你总会失望。但是,只要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一定会成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大意,明白了不要整天做白日梦,坚持学与思结合的良好学习方法,从而珍惜当下,青春无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词汇学习、造句练习、语法学习、语篇学习,还是听、说、读、写、译等相关练习,都应用生动贴合学生的例句,让学生接受积极的、主流的思想,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就会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四、大力推进课外活动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篇8
一、要充分挖掘,不要信马由缰
在现行数学教材中,虽然例题、习题、小资料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但是并不占明显地位,再加上课型不同、内容不同等因素,都需要教师在课前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思考本节课德育渗透什么?什么时间渗透?以什么方式渗透?怎样把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许多的问题,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随口泛谈,不信马由缰,精准设置每节课德育的“渗透点”。
笔者认为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挖掘,可以着眼这些方面:其一可以通过体验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二可以通过数学文化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其三可以通过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规律运动、变化、发展,以及人们在处理问题中积累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其四可以通过对定理、法则等严格推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正直讲理的思想品质;其五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认真倾听、善于合作、敢于表达、仔细作业、勇于挑战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其六可以通过图形变化运动、定理公式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精确美……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其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本身文明优雅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得的德育资源;教学过程中时刻蕴藏着德育素材,但是都需要教师心中有数,做足课前功课,机智营运课堂,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德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道德品质。
二、要有机融合,不要顾此失彼
德育和智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不同的特质,又有天然的联系,两者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宝贵的40分钟内,德育应有机融合智育,通过自然和谐的渗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曾经我们重智育轻德育,现在我们也不能顾此失彼,重德育而轻智育。听过这样一节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法》第一课时。上课,教师将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及数据引入新课(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要求学生说发现、谈感想、提问题。结果学生发现多,问题提的也多,可是没有说到珍稀动物种类较少,人类应该保护爱护动物等话语。也许没有达到预期的德育渗透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上足足用了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还没有真正切入到新知的探究上。笔者想,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德育渗透而这样处理,是否有些顾此失彼?德育重要,但德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反复进行。
三、要灵活贴切,不要训斥说教
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渗透点”进行道德教育,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润物细无声”,要在无形中自然贴切地达到育人效果。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开课提问:你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学生交流后,就可相机进行爱国、尊师等教育,然后进行新知学习。又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课中要认识圆周率,此时可相机介绍世界上最早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数学家祖冲之,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家致力于研究,勤于尝试探索的精神。还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在课尾和学生一起阅读“小资料”: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德育可出现在教学任何环节,它既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句话,更可以是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赞美……
教师应抓住契机灵活贴切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被影响,被内化。而不能牵强附会地“贴标签”,或生硬照搬,或生拉硬扯,或训斥说教,激起学生反感心理,从而使德育渗透无实效。
四、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不能心血来潮,不能只搞一阵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不可奢望一节课、一个内容就能收效明显。半途而废的德育,不但不能促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反而容易使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产生惰性,养成不良习惯。
德是做人的根本。陶行知说,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危险愈大。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采取有效策略相机渗透,从自己做起,用良好的人格魅力,严谨的工作态度、精选的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方法影响激励学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品质。
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篇9
数学课堂中的“润物细无声”
黑庄户中心小学王伟
案例描述:
《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自然是这节课教 学的中心。由此我选择在巩固练习环节渗透德育。
教师提问:“古人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要行100里路的话,如果你已经走了90里,就当自己才走了50里。”我抓住学生这种比较到位的发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上两个百分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学生之间先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自由发言。在学生自由发言中,都说出了这样的意思:行一段路的话,如果你已经走了这条路的90%,就当自己才走了50%。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受到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这道题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再次追问:“本已经走了这条路的90%,为什么只当自己才走了50%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走了90里以后,人都精疲力竭了,虽然还剩10里路,要是不坚持到底的话,就难以到达终点。”有的学生说:“虽然只剩下10%的路程了,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但是剩下的路程是最艰难的,就当自己才走了一半的路程,不能骄傲,要一如既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做到了自我教育,这正是德育教育要追求的境界。
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当我们向某一个目标挑战时,虽然成功的机会只有()%,但是我们也要付出()%的努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个学生说:“当我们向某一个目标挑战时,虽然成功的机会只有50%,但是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当我们向某一个目标挑战时,虽然成功的机会只有0 %,但是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很多学生哄笑:“一点机会都没有,还付出100%的努力。”我意味深长地对学生们说:“虽然这次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他勇于实践,积累经验,锻炼自我,我想等下一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能够成功。”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紧接着一名学生举手发言:“当我们向某一个目标挑战时,虽然成功的机会只有1%,但是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 案例分析: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老师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认为这一看法实在差矣。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篇10
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正如伟大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要求笔者们英语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从哪几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的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很好的德育涵养常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教授英语常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深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1.挖掘课本中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德育因素
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如教Go for it七年级时,在学生学习了excuse me, I’m sorry, thank you, Could I„? May I„? 等这些语言后,笔者教育学生要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语言,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通过语言美的教育,使学生得心灵得到净化,日常用语趋于规范和得体。再如学完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笔者让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学生总结这单元所列举的校规和家规,就此机会教育学生在家要遵循家规,在校要遵守班规校纪,将来进入社会要遵守国家法律。教材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并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2.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挖掘课本中礼仪方面的德育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应提倡的。英语在中西文化对比方面比其它学科占优势,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单元都有相对应的介绍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篇课文涉及到各国的餐桌礼仪问题,在学习外国的餐桌礼仪时,学生们很新奇,因为这方面是学生们平时不注意和欠缺的,例如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肘部不能放在桌子上、不能用手拿着东西直接吃等,这些他们平时常犯。学过课文后,笔者问:“你们有这种行为吗?你们认为雅观吗?”学生们都说:“不雅观”,笔者又问:“中国的餐桌礼仪是怎样的?”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总结出许多像吃饭后不打嗝、饭桌上不打喷嚏、吃饭时不咂嘴、饭桌上不喧哗等,使他们在教学中受到了礼仪文化的启迪。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把德育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笔者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笔者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9中有一个句型为:When were you born?当笔者提出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I was born on January 7,1997.I was born in September,1998.笔者突然提出“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笔者说,“没有一个父母会忘记自己孩子的生日,但为什么孩子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呢?”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片寂静,笔者把回答这两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上课时,所有学生都抢着回答这个问题,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把一月到十二月这十多个难记的单词全部记住了,而且还相互询问对方父母的生日以及在父母生日那天准备送给他们什么礼物,通过这一课,学生懂得了不仅要关爱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关爱他人,特别是要感恩整日为
他们操劳的父母。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充分体现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丰富英语课外活动,实现英语学习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实现教学和德育双丰收。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演讲赛、英语角、课本剧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比如:举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英语角,让学生谈论如何把笔者们的校园变得更干净,更美丽,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笔者们目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调查活动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和增强环保意识。
四、英语教师应以身作则,把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以师德示范,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品德。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很多学生喜欢英语,往往是源于喜欢英语教师,源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既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也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注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修养,通过自身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培养品德,完善性格。
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 篇11
关键词:德育渗透;渗透模式“贴”;“染”
有很多老师对于德育渗透课不太理解,有的老师也掌握不好尺度,比如一节很好的比较活跃的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很严肃的政治课,这就失去了德育渗透的意义,一节德育渗透课得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线,主体不要脱离课堂,在这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同时,找几个德育渗透的点,而且这个点要抓得正,抓得准,抓得有度,度大了就脱离课堂教学了,度小了又达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就谈谈如何上好学科德育渗透课。
一、德育渗透在课堂上体现两方面
一个是学生内在思想品质的渗透,另一个是对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渗透。
德育渗透,是让德育浸泡在学科中,即德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德育不是贴上去的,而是“润”在课堂里面的;不是染上去的,而是“浸”在其中的。一句话,德育不仅仅是生成的,更是生长的。德育渗透不是把思想品质或行为能力教育强加进教学环节里,而是与教育内容相融合。
二、德育渗透课注意的事项
1.德育渗透这些不会突然在某个环节提出来,像嫁接的一样。而是在适当的情境中,恰到好处地、一丝一毫地渗透给学生。可适当举听课的例子。
2.德育渗透实际上是表现在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上,并不是专门地为德育渗透而设计的一个环节。而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适当渗透给学生相应的思想或好的行为习惯。
3.德育渗透一定要把握好契机。例如下乡听课有一位老师在学生活动前提出了分工、有序等要求,活动完老师又提出了分工合作真好。仅此一两句话,对学生就起到了导向作用。回答问题时,一生总是说不到点子上。老师耐心引导,一再追问,学生终于完美地说出心中所想。学生明白了:学习不可以草草了事,学就要学个明白。
三、上好德育渗透课的方法(以语文为例)
1.“双故事法”渗透模式。所谓“双故事法”渗透模式,是指课文中所体现的德育内容在学生生活中找到德育方面相对应的真实故事,在讲解课文时进行穿插,使学生在感受生活故事的同时感受课文,感受课文的同时重新认识生活,让学生在这种生活故事和课文故事的相互照应中进行感同身受的道德品质体验。
例如,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本课以“账单”为题眼很难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德育渗透,采用“课文、生活双故事法”渗透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某学生用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交了书费,而没有向父母要钱,这很好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爱。我将这一例子与课文结合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的德育渗透,在班级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2.“意外”渗透模式。所谓“意外法”渗透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平淡的课堂发生“意外”(当然,这种“意外”是教师精心设计并结合有关课文德育内容的),这样,学生就会眼前一亮,“意外”所要表达的一切会立刻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德育渗透是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过程。关键把握好一个“渗”字,就像下小雨一样,慢慢滋润小苗的根部。同时要达到“透”,“急雨”只能浇到小苗的表面,虽然叶子显得鲜亮了,但是小苗并未吸收真正的营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得巧,使德育渗透和教学过程不再是“两张皮”,两者真正合二为一。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05-18
学科德育渗透实验方案12-17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11-03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01-01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06-22
学科德育的有效渗透06-05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12-03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08-30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01-07
六1学科渗透德育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