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共12篇)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 篇1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而学科德育则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 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 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苏教版语文教材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 其内容丰富多彩, 蕴含深刻的德育知识。比如语文八年级下册就有“咏物抒怀”“道德修养”“人生体验”等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学内容,同时富含深刻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的分析中,使学生得到启发,受到熏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修养,这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语文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挖掘爱国主义素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立场。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中,不管是《七律长征》、《老山界》还是《草》,这些文章或通过叙事,或通过抒情,表达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以及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语文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内涵的同时,应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其实,适合注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沁园春·雪》及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等,都包含深深的爱国情怀,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应“传道”,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新课程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带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协作中增进友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课文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协作完成采访任务,在过程中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真诚沟通,在团队中各尽其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处事能力,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在苏教版语文初中阶段的六册书本中,像这样能锻炼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材料还有不少, 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专题训练:“广告多棱镜”、九年级下册的专题训练“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收集和运用等,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中,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所具备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 对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见,语文课也要渗透“绿色”教育。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人与环境”单元,单元提示中说道:“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在本单元,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 谴责愚氓的恶行, 慨叹智者的无奈……”《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等都能让我们从课文与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因此,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其中,教会学生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为培养跨世纪的环保人才打下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1世纪的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更多的现代素质 , 现代语文学科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应渗透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科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是要转变课程理念,树立科学性与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 改进课程内容, 增加语文课程的科学含量;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渗透科学精神;转变课程评价观念与方法,注重评价学生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告诉我们要在语文中学科学,在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有《斜塔上的实验》、《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等, 议论文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应精心引导,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新世纪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 在此阶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优良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苏教版语文初中教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现适合渗透价值观教育的资源。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就要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 尚情操。另有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忧国忧民,学会坚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而《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又能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有责任心, 对人对事有宽广的胸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六、在语文课外时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 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语文课外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丰富多彩,二是生动活泼。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眼界, 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 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要让学生学会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 增进友谊, 加强合作精神,“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学生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优秀的道德情操,让语文课展现“工具性”,也展现“人文性”。
当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如课外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名著阅读,等等,教师都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语文课不仅要承传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而且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选定渗透角度,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品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益处。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动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创作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构想。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学科,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 篇2
营口市第九中学
母秋红
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
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新编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文所渗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游戏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
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
(二)找准机会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当今的中学生全是90后的独生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说不得碰不得。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是重中之中,班级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指挥员、战斗员。各科课堂上潜移默化中德育的渗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我主要总结英语课堂上德育的渗透情况:
初一学生刚入学,开展养成教育。我们教师结合初一英语教材,学习打招呼的各种用语和对别人帮助表示各种各样的感谢,Thanks,Thank you!You’re welcome,Not at all,That’s OK!That’s all night,等等,开展学期初的养成教育,学会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课本Unit 9单元,拓展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名人示范教育。初二学生通过对中外名人的谈论例如刘翔、姚明、邓亚萍、贝克汉姆、成龙等激发了学生对名人的崇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考虑到了当代人无论老、少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档次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崇拜的人物,而且对自己崇拜的人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甚至成了他们的Fans,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们如何向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学习。介绍自己偶像的成长历程,学生会自觉地用上在课内所学习的知识,通过查字典等自助学习的行为学习所需掌握的词汇,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却发挥。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即同崇拜一个人的为一组)推举出本组的代
言人,锻炼了学生共同协作和协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讨论。日后自己的名字也能被世人传扬,而闻名于天下。开展了假如自己真的成了名人,如何为自己的祖国献力的大讨论活动。
结合教材初二(下)Unit 5教授If从句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目前奥运马上来临,如何立足于现在,脚踏实地地时刻为奥运做好准备工作等一种树立远大理想主人翁意识,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通过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教材“假如”条件状语从句的学习,假如外国人来了秦皇岛,他们需要看足球、旅游、购物等,怎样对他们的衣食住行招待好,还要让世人知道,我们中国不仅仅面积大,而且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丰富的物产,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现代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文化等等。
四、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例如当学生了解了文化“Mother’s Day”,我结合Let’s make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I love you, mum.Happy Mother’s Day。”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爱国主义
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
1.运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典型事例,不断对学生进行为建设伟大祖国、振兴中华民族而勤奋学习的教育。利用数学史上的典型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学百分数时,出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我国的耕地占世界的5%”的数据,学生通过分析两个百分数的意义,认识到我国仅用世界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且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进而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结合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小学生有数学能力,却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气。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性格、个性品质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为人师表,用自己严格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找回自信。如讲课时,语言要清楚,推理要严密,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要耐心等。其次要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
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师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二、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王老师是前年笔者带过的一名新教师,他的班上有个叫邓倩恒(化名)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王老师就发现她上课总是发呆,精神不集中。课后王老师多次与她谈心,但是她就是一声不响。多次尝试后,王老师就找到了她的家长了解了情况:由于她以前总是成绩不好,测验考试总是在班的最后,经常受到同学的讽刺、挖苦,这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造成了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厌师拒学的心理,流入后进生行列。彻底了解了她的情况后,要改变这个学生的学习,首要任务是改变她的心态,让她融入学习中,在同学的帮助下学到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观察,王老师发现她在数学计算方面能力比较强,便经常让她在讲台上板演,每次发现她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使她得到同学的肯定。王老师还发动同学间互相帮助,多关心,少歧视,与家长达成共识少批评,多鼓励,用爱去融化她冰冻的“心理防线”,让她深刻体会到身边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对她友好,使她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案例二:王老师班有个学生胡杰浩(化名),平时家里对他管理放松,宠爱有加,使他自幼形成了任性、贪玩的习性。他学习不认真,总是不完成作业;与同学关系不好,经常与同学打架,欺负女同学,谁也不敢惹他;上课随意讲话,在班上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王老师了解到他的脾气后,不是马上批评,而是主动去家访,与其父母反映他在校的表现,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为了使胡杰浩能深刻地认识其错误,也让同学们更好地明辨是与非,王老师决定在班上开个会专门讨论他的行为。王老师叫他不要发脾气,先听听同学们对他的看法,再看他们是不是说错了。会上,很多同学,包括平时怕他打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胡杰浩平时的表现提出批评,同时还提出了中肯的希望。王老师也趁机会问他:“大家对你的批评是否说错了?你可以反驳,你有什么看法,就说出来吧。”这个学生听王老师这么一说,站起来十分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了同学对他的批评,还请求同学们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王老师深知他平时不做作业,就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当组长,负责收各科的作业本,一定要收齐才能交给老师。到交作业的时候,他把全组的作业交给了王老师。王老师看了看,发现作业本中有他的一本,就微笑地对他说:“做得好,继续努力!”就因为老师的这句话,他以后的表现真的变了很多,同学、其他老师和他的父母都感觉到他进步了。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篇4
只要秉持着对学生的一种爱心, 一种责任心, 有机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自然就会信任你, 和你交朋友。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 我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理解、尊重学生是德育的基点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是独特的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 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教育应该是温馨的, 可以沁人心脾, 润物无声。 关注学生, 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思考学生, 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 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 有时老师要蹲下去在孩子的高度理解他们。 教师要坚持 “扬长”教育, 看到孩子的优点, 赏识他们, 强化良好的行为, 帮助孩子增强进取的积极性和信心。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学生心中的困惑, 在发现有不和谐因素时, 应及时交流引导, 让师生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
二、运用数学史料, 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有机插入爱国主义素材,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完善其人格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 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 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 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例如, 在讲解《勾股定理》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的“勾股圆方图”, 用数形结合得到方法, 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又如, 讲解《相似三角形应用》一节时, 我采用了《九章算术》中的“四表望远”, 它记载了古代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学生在体会着数学知识的历史延伸同时, 又赞叹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现代, 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利用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 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 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 闪烁着美的风采。 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 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 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 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 当气温23摄氏度时, 人感到最舒服, 这时人的体温 (37度) 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
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 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和对称美。 之后, 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 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并加入平移与旋转, 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 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 提高了审美素质, 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 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中,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 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 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 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 这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而且使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变。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篇5
富锦市第十一小学
孟昭凤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但数学教学中的思品教育,毕竟不同于思品课,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渗透那些方面的内容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数学课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数不胜数,只要教师对教材充分挖掘,就可以找到很多有利的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样的结果是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生活实际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她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七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七号”成功返回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出现的振奋人心的大喜事来引出课题和收尾,这样既
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探讨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无痕渗透
小学是培养學生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数学中德育的实施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就要明白渗透德育的相关原则,以对症下药: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德育是具有隐蔽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数学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避免口头说教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讲解分析。德育无处不在,它隐藏在各个学科的教材中,在数学中渗透德育时要与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充分结合,使它们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数学教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1.教师树立正确的榜样
“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任何行为举动都在影响着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普通话准确与否、书写整齐与否、对待学生的耐心程度都影响着学生对德育的学习。此外,教师要对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相应的表扬,对其他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其更有学习的动力。
2.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
数学虽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其课外活动却有很多种开展形式,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地组织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一定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但能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努力拼搏的精神,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部参与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教师所组织的各种娱乐项目都有十足的兴趣,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例如,《激情奥运》一课,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我用课件播放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一个花坛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当一只会“飞”的蝴蝶停留在屏幕中央时,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蝴蝶漂亮吗?今天我们就从这只蝴蝶开始研究。你从蝴蝶不断扇动的翅膀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他们结合蝴蝶的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3.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受用一生,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还应严格要求学生,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认真复习与预习、改正学生的听课态度与方法、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这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其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完成作业,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的习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渗透德育,不但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其得到更好的锻炼。
总之,要实现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就要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立足实际,充分激发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挖掘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德育知识充分地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学习动力,努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佳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4):132.
[2]易翠群.浅谈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2):128-129.
[3]李俊平.小学数学之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5(7).
[4]方海砚.德育无痕,渗透有声:谈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德育[J].考试周刊,2015.
初中数学课堂不能忽视德育渗透 篇7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可以操作的。这主要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 而在数学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比如四大发明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我在教学中,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给孩子们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史上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 这样就使学生们就产生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热爱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年璀璨的文化历史。所以, 可以用古代的一些数学发明创造表明我们祖国的伟大, 让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感到高傲和自豪。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远远早于西方的负数, 解方程。当代的伟大数学家陈景润所研究出来的陈氏定理等, 这些都能引发起学生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更能激发和鼓舞孩子们的进取学习精神。在现代科技领域里, 我国数学科学同样也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众多科学家的伟绩。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数学家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其从小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因此我更加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去设计教学方案, 研究和探讨数学的思维活动及其规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这一学科进行思维训练, 充分发挥数学的这种功效, 数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 有其独到的见解, 扩大他们的思维视野。
三、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 数字不能有一点儿错, 图形要力求完美, 符合要求, 这些标准都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凡事都要认真仔细, 干工作要有条有理, 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 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 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 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在数学教学中, 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 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牵强附会地进行, 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还会削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 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 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如结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 爱护环境。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扫街活动。活动中, 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 又提高了环保意识, 无形中受到德育教育。
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 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 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 (正和负, 整与分, 有理与无理, 实与虚) , 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 (加与减, 乘与除, 乘方与开方) 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 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 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8
一、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1. 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面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人生意义淡薄的问题日趋严重,这些情况要求我们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使其养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道德品质。
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包括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形成自主自强、自尊自爱的意志品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尊重他人、自然的情操,等等。
2. 对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他们正式成为社会的一员并融入其中时,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便会与他们原有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交流,其中有很多的青少年因不能适应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不被社会接受,从而自我迷茫、放弃,甚至于走上与社会相抵触的岐途。因此,数学课堂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决心。
社会意识的培养包括传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合理竞争等意识的培养,法制观念的培养,环保意识的培养,等等。
3. 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良好有效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行为的形成对于青少年成长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均有着重大意义,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有助于学生形成细心观察、正确操作、耐心细致、不怕挫折等行为习惯,从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包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不畏难、不怕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 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具备人文教育的价值,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科学和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课堂中呈现的应当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数学教育,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
数学课堂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尊重真理、服从真理、运用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质疑和反思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关注数学的文化意蕴和重视数学中美学、艺术,等等。
二、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 利用学习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原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家等诸方面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充分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身正为范”、“以身作则”说明了教师的人格特征和道德素养对学生的影响,青少年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因此,数学老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对道德教育和道德渗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职业使命感,有对所教内容的热情;要有对学生高度关心喜爱的责任感,不能忽略和放弃班级中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要防止教学行为的失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理解、体谅和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要体现严谨、灵活、严密、探索、创新的数学科学精神,充分挖掘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学科知识中的道德价值。
3. 利用学生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以良好的交往秩序为前提,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开展合作,进行交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你帮我学,你说我听,你错了我指出……每一个学生都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发展与他人的关系,形成团结、友好、尊重他人的社会道德和克服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道德倾向。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9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应事先做大量的准备,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一百万有多大》时,我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例子,而是鼓励学生大胆举例,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百万。学生积极发言,我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又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章《勾股定理》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仅凭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请同学们自愿组合小组,自备工具,帮助总务处测量、计算出:如果按校园内有60个垃圾桶,1千克油漆可漆5平方米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千克的油漆?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比如在量底面周长时,很多小组在没有可以弯曲的软尺能直接测量的情况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小组先用玻璃丝绳量,再用直尺量绳的长度;有的小组仔细认真地量前后两个投放垃圾口的长、宽的长度;有的小组用一把米尺,测量底面直径时,只见他们把米尺的“0”刻度线固定在圆周上,然后旋转米尺,当量得的长度最长时即为直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积累了实物测量的经验,又培养了以变通的思维方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又接受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一、挖掘德育因素, 进行内涵渗透
在我们使用初中数学教材中, 因为有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材中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那么显著,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分析中。例如我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节时, 就搜集了很多的国内外相关资料。西周的商高在发现这个“定理”时, 要比欧美各国家早近五百年, 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诸如这样的数学史教育, 我就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 也对学生加强了德育教育。
不仅在教材上, 在我们平时练习的题目中, 我们也可以在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 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 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教正负数时, 就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家庭中的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 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透过家庭的变化, 看到了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拓宽学生视野, 进行知识渗透
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 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同样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 更新陈旧的信息。新课标要求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
如在学习一些分数应用题时, 在设计题型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 用占世界7%的耕地, 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制度的优越性。在涉及到一些面积计算时, 可以让学生看地图, 看看我们的家乡有多大, 中国有多大, 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 要使祖国富强, 需要大家去努力学习。
三、积极开展活动, 进行活动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 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有一次在讲“同类项”这节课前, 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
1. 让几位学生拿着纸板站在讲台上 (纸板上写着xy, -y, -3.
5等单项式) , 然后将另一些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他学生, 让他们上讲台根据单项式的特征来找朋友。
2. 让学生思考:
你找朋友的依据是什么?
3. 我就揭示“同类项”, 然后师生共同给同类项下定义。
在讲明多项式的定义之后, 我还让学生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家故事比赛、数学趣味问答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四、联系生活实践, 进行实践渗透
初中数学中的德育渗透, 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否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手,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立足生活实践, 充分把握好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 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 这种糖每千克9.8元, 他买了10.2千克糖, 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 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 售货员大吃一惊, 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 同学们都说是, 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 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 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 听讲也很专心, 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这样把所学新知识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明确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只要认真贯穿新课改理念, 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 深挖初中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 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 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只要注意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注意拓宽学生视野, 积极开展数学活动, 联系生活实践, 就一定能发挥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作用, 收到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针对初中数学 加强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 德育渗透民族情感唯物教育
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不能定位于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作为唯一目标。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使数学课堂显示出明显的道德渗透和道德影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探索,我也总结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同行共勉。
一、精心设计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原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家等诸方面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充分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在情境引入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我充分利用“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哪个福娃最受欢迎的两个相关报道”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引入第一节课“统计调查”。
在例题讲解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八年级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给出例题:一块长8米,宽6米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1)同学们分析一下,走斜路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2)走斜路比走远路近了多少?当完成题目的解答以后,追问了一句:“通过数学计算,我们知道,走斜路可以少走4米节省了时间,但踩坏了草坪,是否值得?”简单的一句话,使平时有类似行为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课堂小结中渗透德育。如在讲授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教学小结如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最后,我送给同学们4个字母构成的式子: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老师与大家共勉!这样的小结既呼应课题,又指明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学习需不断求索,可谓寓意深远、耐人寻味。也正是因为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上不断前行。
二、结合文史介绍,培养民族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学发展的介绍以及数学家、数学成就等相关资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文史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如在八年级讲解《勾股定理》时,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时,告诉学生加减法则的历史很悠久,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加减法则进行计算了,使同学们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三、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唯物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辩正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反复体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绝对与相对、静止与运动、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等辩正关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为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如在七年级讲解“正数与负数”这一节时,通过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讲解,使学生认识“对立”的观点;在有理数分类时又体现“统一”的观点;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转化、普遍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当然,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远不止以上这些方面,教师工整的书写,优美的教学体态,分析数学题的丝丝入扣,对待学生的一视同仁,磊落的处事态度……都能成为学生道德成长路途上的指示牌、风向标,而这种受益,在某种意义上对人生的影响将更为深刻久远。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学要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有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进行,不可牵强附会。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在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在把握教材精神的同时,也要把握渗透德育的良机,通过教学内容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数学课堂成为德育、智育双赢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把下一代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 篇12
一、教师必须保持良好形象, 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除了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敏捷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外, 还应具备正确的思想内容和方法, 尤其应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 学生总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头, 从而产生肯定性的感情, 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性的源泉。这样,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并不断摒弃邪欲杂念, 控制逆反心理, 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师必须始终关爱学生,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 培养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学生的需要, 是他们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在他们的言行、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顽皮学生, 要做到不歧视、不放弃。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教育他们立志向学, 勤学苦练, 完成学业。学知识、长才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目标, 树立信心。树立信心体现在相信自己的决心一定能够实现, 对搞好学习具有坚定的信念, 并形成理想, 使信心更为充足和牢固。因此, 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实际, 阐明学好数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形势, 畅谈理想,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三、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德育素材
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 要经常深入班级, 了解学生。然后,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确定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汇处和切入点。中学数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数学史上, 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杨辉三角、祖暅原理, 特别要提的是研究勾股定理的《九章算术》, 它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近、现代数学史上, 我国的数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国际著名数学大师陈景润、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等等。通过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事迹,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诱发民族自豪感, 树立为振兴中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确定目标, 树立榜样, 勤奋学习, 勇于拼搏, 攀登科学的高峰, 为祖国的未来建设作出贡献。
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既要明确目标, 突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又要联系实际, 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努力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 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 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 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例如,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的教育问题, 劝阻、禁止往往难以奏效, 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 而利用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教育显得有理有据, 事半功倍。这里, 客观的道德判断问题被上升为主观道德判断, 解决了初中生情感上的难题。可见在进行道德教育时, 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 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 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五、教学中拟定德育渗透计划, 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做到不失时机, 水到渠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思想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必须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教学措施要体现德育内容, 要体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 注重实效。另外, 要搞好德育渗透, 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交流经验, 提高课堂德育渗透的能力。教师讲课时, 要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努力使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 一笑一颦, 一个设问或提示, 都拉紧学生的视线,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尤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 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而且要加强思想教育。只有教书育人紧密结合, 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 进行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 才能使学生发挥学习潜力, 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得到特长发展、全面发展。
六、利用教学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比如说开展一些数学网络课、活动课等等。例如, 在讲到基本初等函数时, 我就带着学生去网络信息中心, 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用几何画板画图, 一起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亲身去感受高科技在数学方面的应用, 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清理材料, 规范关机断电。从那次活动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 开阔了眼界, 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自然地激起学生要好学上进, 建设社会的信心;同时, 也在无形中督促他们平时要勤奋学习, 多下苦功。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知识竞赛, 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 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在21世纪的教育中不可或缺, 也是真正落实“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书本内容而传授给学生知识, 还应该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 还要育人。我们必须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也才能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才能充分发挥初中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摘要:德育渗透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必须保证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到位。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要善于用积极饱满的情感去感染、激励学生, 使学生发挥学习潜力, 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案例08-29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07-11
初中数学学科研究11-09
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渗透12-13
初中数学学科现状分析报告11-17
初中英语德育渗透06-28
初中生物德育渗透05-20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08-05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11-22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