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精选12篇)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1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一直处于相对独立和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德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和任务, 它还应该贯穿在任何一项教育中。音乐教育由于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特殊性, 在大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较高。所以,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培养, 也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 衡量和评价“合格”这个要求, 不仅要看他掌握多少从事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知识、理论, 音乐技能技巧能力等要素, 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以及能否以其学得的技术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
一、音乐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 秉承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音乐教育。
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除了与教育事业中其他门类的教育学科有相同的共性外, 还有着其特殊性。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它可以组织协调人的意志与行为, 表达与交流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形成高尚品德, 树立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这正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所以,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应该将德育时刻融合在音乐教育与审美中, 应该秉承全面“立人”的美育宗旨, 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生活体验、和谐而深刻的艺术情感、平等而协作的群体精神及崇高的思想品德意识。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它们如鼎之三足, 其中有一足不济, 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 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 而且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 而且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毫无疑问, 缺少美的文明是畸形的文明, 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乃至畸形的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 “音乐是最直接最神妙地打动人的灵魂深处的东西”, 也同时最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贯穿德育思想的渗透, 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 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
纵观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 它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世纪中叶, 西方列强用军舰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传教士们打着宗教的幌子蜂拥而入, 向中国人民灌输精神鸦片, 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以期达到长期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中国有识之士, 如蔡元培、肖友梅等提出了“以美育替代宗教”, 把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作为抵制封建礼教、反对帝国主义、陶冶国民个性的手段, 达到改善人生、改良社会的目的。在“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时期, 大江南北高唱的《国民革命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革命歌曲, 激励着广大青年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中;抗日战争时期, 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家, 如革命音乐家聂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 他们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亿万同胞的战斗热情, 鼓舞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志士仁人的爱国热情, 人们高唱着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毕业歌》、《游击队歌》等, 奔赴抗日前线。总之, 在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 争取民主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 音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音乐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 架起了人们心灵沟通的彩虹, 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人心。这种特殊的教育作用, 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3. 加强德育渗透是当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任务。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 化人也速”, 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格、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讲:“盖欲改造国民之素质, 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一首好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可以从世界观、审美情趣、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的素质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爱你, 中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作品, 鲜明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精神、人民的心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鼓舞作用,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德”居首位。一个学生智育、体育方面不好, 可能是“次品、处理品”, 而德育方面差则可能成为“危险品”。所以, 我们要始终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教导, 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音乐教育由于具有特殊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思想渗透会更具优越性。
二、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 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德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 开阔视野, 提高鉴赏能力, 培养高尚的情操。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 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 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的, 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音乐展现出来,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像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应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民族优秀民族民间音乐,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扩大视野,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可谓五彩缤纷。教师应做好德育教育的“导游”, 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 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 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 以故事情节为线索, 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 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 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 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 被主人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 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 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例如, 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 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 要使学生身临其境, 去享受欢乐, 去感受痛苦, 去愤怒地遣责, 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 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 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 学习生活的愉快, 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2. 在音乐实践中提升德育。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 给学生实践的舞台, 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 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相互学习、磨练毅力是必不可缺的。例如, 合唱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 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 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 对学生进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训练,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及技巧训练的浓厚兴趣, 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音乐的, 学生也要天天唱歌、听音乐。如果我们不带领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 他们可能就会去听、唱那些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为了使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我们音乐工作者就必须占领这块阵地。通过组织学生活动, 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器乐训练、技能技巧训练、合唱训练、卡拉OK活动等。通过活动, 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总之,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 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 陶冶学生的性情, 提高审美趣味, 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中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 也是当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任务。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徐宁.浅谈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音乐天地, 2005, (4) :56-58.
[2]陶花鸣.浅谈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艺术魅力[J].辽宁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66-67.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2
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将德育教学的目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进行综合, 从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进行综合的体现。就直接渗透来讲, 其突出的优势是目标明确, 目的性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学科教学而出现德育教学的占比减少, 但是从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看, 此种渗透方式也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不足:因为德育教学的目标过于明确, 所以学生对其的好奇心理有一定的减弱, 而且在这种直接渗透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关注度也有一定的下降, 所以说直接渗透与教学综合性价值不强。
2.2 间接渗透
间接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 另一种主要的方式。这种方式相比于直接渗透而言, 对于渗透基础的打造十分的重视。间接渗透在具体应用的时候, 首先会对德育渗透的节点进行寻找, 在找到合适的渗透节点时, 通过学科教育的引导, 会将学生的关注点慢慢的进行转移, 从而在学科基础之上强化德育的内容。简而言之, 所谓的间接渗透就是在基础灌输的情况下, 将学科教育向德育进行引导, 从而导出德育的渗透方式。这种渗透方式的突出优势是在循序渐进的情况下强化德育教学的目标深入, 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2.3 融合渗透
融合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种突出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进行数学学科教育与德育教学的基本相同点分析。通过学内容的明确和德育内容的了解, 可以就二者存在的相同点进行细致的总结。第二是在相同点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内容的融合。因为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 所以强化二者的结合, 可以达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这样, 在进行数学学科教育的同时, 德育教学也可以同时进行。换言之就是做好融合渗透的基本工作之后, 在相同的时间周期内, 可以实现德育教学和学科教学的`双重目的。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渗透的目标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 要进行德育渗透, 明确德育目标是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德育目标的明确有两方面的重要性:第一是目标明确会加强德育教学的动力, 这样, 德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的突出。第二是德育教学目标的明确, 会让整个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节省。因为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 学科教育和德育教学可以同时开展,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短教学周期。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进行的德育渗透, 必须要将渗透目标确定清楚, 这样才能够保证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好的效果。如果目标明确保证不了, 那么德育教学的基本方向把握会出现偏差。
3.2 重视渗透的持续性
在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另一项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要摆正渗透具有持续性。因为小学生的理念和观念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对于事物以及道德的认知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产生深刻的变化, 所以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 需要循序渐进, 在慢慢培养其基础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的深化。简言之, 保证德育渗透的持续性, 其教学效果的延续性就会提升, 整个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也会进一步的强化。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成绩, 其德育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所以在小学教育的时候, 积极的强化德育水平意义重大。从目前的小学教学教学实际来看, 单独的进行德育教学显然不现实, 所以将德育和学科教育进行结合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为此, 展开德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探讨便有了重要的价值,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考虑和探讨, 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小学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的结合性。
参考文献
[1]曹慧萍, 吴颂欣.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5) :106-109.
[2]刘勇.小学数学中以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 :106.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方法
1.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教育性意义的文章作品,教材知识的学习在无形之中已经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有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论之中穿插更多的德育知识,以便学生接受;除授课外,还有一点也是教学中需要十分注意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特长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发展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差异化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效用;教师应当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些课外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学习,借用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首先,就教师的个人特征而言,教师的个人知识水平、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并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教学者的教学行为更加重要,教师对于课堂的准备程度、教学内容的整合力度、教学方法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不能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能利用课本知识向学生进行潜在的德育渗透,无法更深刻地挖掘德育知识;其次,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承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学生的学习力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都是影响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因素,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往往都有超常的学习能力,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且不断学习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主动学习,影响了教学对于德育渗透作用的发挥;一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的意义,只偏向于考试教育,这些都减慢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进度;再次,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是教育部门明确指出的一项重要意见规划,宏观指导下必然要完成具体的执行细则,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都是相当基础的,从个人到家再到国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坚定的责任心,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也有明确的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德育重点,这些在小学教材中就有所展现。小学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在无形中强化了德育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德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具有坚定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3.1课堂教学,潜移默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地,主要是进行课本知识的教授,通过教材知识的讲解向同学们传递一些德育知识,使得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角度理解课文,从而无形中传授其中包含的德育知识,使其自然融合;教师教学营造背景环境,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效表达文章中包含的意境,使学生有更加真实、深刻的感悟;教师要掌握教学技巧,“榜样学习”是长期保持下来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人物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教育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德育的更高目标。
3.2创新形式,细化目标。
仅仅依靠于课堂教学过于单一、创新教学的方式,进行一系列课后实践教育活动,比如:个人演讲、教育讲座、名人成功故事会、课外阅读比赛等,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教育视频,使得学生的感受更直观,将德育目标不断细化,从日常行为对学生们做出要求,践行德育,并施以相应的奖惩制度,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3.3三方配合,全面监督。
学校应当联合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职责,配合家庭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在社会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能,提高德育知识教学的效率与水平,三方加强联系和交流,为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保驾护航。
3.4情感教学,鼓励教育。
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建立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情感授课,创造有利于学生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心里接受老师,激发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接受老师渗透的德育知识。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好处,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4.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基地。教师应当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自身的性格,增强教学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德育渗透工作。尤其是目前我国德育渗透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德育工作的进程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将德育工作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14(10).
[2]庄亚丽.浅谈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2).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讨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渗透
高中体育学科的设置,既是为了让高中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能够兼顾身体锻炼,又是为了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作准备。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然而在德育这一块,却始终存在一定的“短板”。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重要性,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有必要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新形势, 思考如何将德育进一步与高中体育教学相互渗透。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有关德育的功能分析
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首先要明确德育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只有准确认识并把握德育的功能,方能更好地运用其开展体育教学。
1. 德育功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句话直接指出了当前德育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通过开展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一方面,学校体育的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培养起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于奋斗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和学生在德育的影响下很容易拧成一股绳,围着集体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内涵
所谓“德育”,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品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提高班级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而开展的相关体育教学活动。简单地说,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治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在思想方面,能够培养起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三是在道德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并通过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培养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毅力与斗志;四是在心理方面, 有助于磨砺高中生的意志,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形成自尊、自信、勇敢、勤劳、诚实、宽厚的性格。
二、强化纪律意识教育,增进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要求的 渗透
在明晰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之后,就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将德育与高中体育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若想使二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和渗透,首要任务便是强化对高中生纪律意识的教育,以此来增进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要求的渗透。众所周知,不论在任何阶段,纪律都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性要求。正如古语所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纪律正是形成“方圆”的这把“规矩”。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使他们养成 “言必行,行必果”的风格。比如作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着运动服;在课堂集合的时候,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到位。这些要求看似细微,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而且还能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既能在体育课堂上坚决做到遵守纪律,又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自觉要求自己并严格做到。
三、强化意志教育,结合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体育学科是一门需要体力与意志坚持的学科。尤其是在开展相关体育训练或者体育竞赛时,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也极为考验学生的意志。由于大多数体育项目内容都比较机械、枯燥,完成过程比较艰苦,因而导致不少学生在完成相关训练活动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去挑战并战胜困难。这一情况恰恰体现出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处理这一情况时, 我找准“症结”,从学生意志方面入手,结合体育训练项目,不断强化对学生意志的教育,如向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艰苦训练的事迹,或者在班级内树立艰苦训练的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以此来激励学生,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5
出自《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编辑本段
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翻译: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编辑本段
寓意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改以前,信息技术课堂以单纯的讲技能为主,课堂的教学围绕着软件的操作进行。这样的教学,只有当讲解到网页浏览的相关操作时才会让学生去自主地浏览网络,其余的教学时间不需要网络的支持。新课改以后,要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长时间地浏览网络,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学生来说,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在高中信息课程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
一、分析好教材,挖掘隐性德育教材
信息技术课本中,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少显性的德育内容,但只要我们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找出其内涵,就能发现德育无处不在。
二、结合网络犯罪案例渗透法制教育
当今,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互联网应用的时候,可以号召学生一起来净化信息环境,不传播不文明的言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言论的诱惑;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有的青少年随意删除文件、更改系统设置,以至恶意攻击政府网站、破坏金融机构数据、窃取考试信息以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习《信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制作、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及恶意文件,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必须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
三、巧设思辨话题,在思维碰撞中渗透德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间段中,对人对事的看法已经逐步在每位同学心目中萌芽。同时,这段时间人生观、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强,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引导同学们讲出对人、对事,甚至对自己的想法、看法,并由老师跟学生一起辨别是非。所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巧设思辨性的话题,让学生们都讲出来并一起分析、探讨、总结,从而达到德育跟信息技术教学的双赢。
在同学们阐述完观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环节。让正反双方改变自己的阵营,通过论述来维持原先的“反面”观点。通过课堂评价,笔者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深刻领悟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真谛,同时在合作辩论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在辩论中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更有几位同学通过结合当前计算机病毒、网络谣言等时事进一步加强了民主法制的观念。
四、加强网德教育
网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渗透性和吸引性。它能让学生及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优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论坛、聊天室、网站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要及时指出虚拟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分配,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五、巧设主题活动,明确目标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很强,这就给课程的设计者很大的知识运用空间。很多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巧妙地设计出主题活动,学生们在一个个主题活动中自然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巧妙地渗透进德育。
考试是高中阶段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考试、如何应对考试,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基础》的第四章的一个难点内容《表哥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考试分析”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们作为老师请学生思考,在用Excel分析成绩的时候要分析出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分析这些内容,如何用Excel实现这些内容。同学们在这样的主题活动的带动下,不仅仅从不同角度考虑表格的处理并巩固了函数、图标、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内容,同时也逐步明白了考试的导向、诊断、发展性、选择性的意义。
总之,网络对于中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需要交流的平台,因此,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初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大都自我意识突出,尚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很容易误入歧途,加强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其以后的人生至关重要。因此德育教育必须渗透于初中各个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育人典型,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适当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个人品质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等,涵盖面极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集采百家之长,集揽古今中外名篇,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是渗透德育的最佳教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适时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获得个人素质的升华。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最后一课》《枣核》等几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人物深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背影》《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等几篇课文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亲情是否禁得起金钱或地位考验,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品词析句,感悟作者情感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承载作者情感的精髓,它们往往简短有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有层次的剖析和点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掌握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时,“笑”字在文中出现了10多次,以“笑”字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进而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时,通过“干巴巴”“慢腾腾”“昏昏沉沉”“半死半活”等词汇的分析,激起学生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热爱及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感恩;教学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通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名言警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人物解读,树立品德榜样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描写的人物或者文章作者都是杰出人士,他们大多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德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作者简介”及“文中人物”的解读,帮助学生对比美与丑、崇高与卑鄙、诚实与虚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一面》一课时,可以开展“走进鲁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搜集鲁迅的生平事迹和相关作品,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弃医从文的兴邦主义理想;教学八年级下册《变色龙》一课时,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解读,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正反面人物的对比,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苏教版中这方面的素材很多,教师可以对人物进行归类和对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内外融合,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的青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情境剧表演、野外游玩等课外活动,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春》《三峡》、野外游玩、写作竞赛等;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几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另外,根据学生个体能力推荐课外读物,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培养,新课程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因此, 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 教育学生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不断提高他们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 遵守纪律, 热爱集体, 勇敢顽强,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学校教育中,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上都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一) 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课前整队集合, 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人数, 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等基本的课堂常规, 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当老师宣布课的任务, 明确学习目的时, 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 也可以上升到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组织学生收拾场地器材, 打扫场地卫生, 可培养学生爱护公物, 热爱劳动教育;中长跑过程中出现“极点”时, 是坚持下去呢还是半途而废, 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育;集体性的体育项目, 集体配合不够默契造成比赛失利时, 队员之间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 可培养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教育;学习武术项目, 可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制能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以及审美能力等。
(二) 德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竞赛中, 通过评比和奖励优胜能够激励学生力争上游, 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严格执行体育竞赛的各项规则, 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比赛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可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比赛奖励使他们认识到任何成绩的获得都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来实现, 同时对于失败者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考验。比赛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集体主义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实施途径
(一) “为人师表”
传道与人, 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 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在体育教学中,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为此, 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学中, 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起到表率作用。
(二) 结合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 因势利导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活动中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在相同情况下, 不同的学生表现有好有坏, 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及时教育、沟通和引导, 使其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 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 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其次, 通过传授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材的内容广泛, 而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鲜明特点。教师也要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方针。最后, 在授课过程中,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 德育培养应从教师自身出发, 注重德育在教学中主体地位, 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出表率;因材施教,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讲究实效, 注重引导。要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来, 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教育实践与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4, 2.
[3]李海停.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
[4]郁洪明.初中体育教学德育程序化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5) .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挖掘文本,德育渗透,龙头凤尾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是生命之声, 是文化之根。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 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而语文教学的本质, 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 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教育, 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是当今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 大多是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 它们都是感情的产物, 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内涵。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往往就是通过或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打动学生, 震撼他们的心灵。初中新课标下所选用的教材, 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性, 有的还带有趣味性, 这种文学语言往往本身就充满着感染力, 再由语文教师加以指导分析, 其感染力就更强。
在解读文本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和洗礼, 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些说明了国外很多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作为语文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时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针对教材,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思想
人之可贵, 在于有志。人之无志, 则不能有所作为。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课文, 带领学生饱览名胜古迹, 激发爱国之情;通过学习《木兰诗》、《沁园春雪》等课文, 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 了解“木兰替父从军”、“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邓稼先》等课文, 让学生了解祖国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文化成就, 教育学生做建国之才;通过学习《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白杨礼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课文, 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奋斗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二、根据教材, 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实际,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当代不少中学生道德滑坡, 人格残缺, 情感缺乏, 心灵空虚。我们希望通过结合教材, 让学生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从古至今, 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 常读常新, 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 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 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 因此, 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 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 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文学作品之中。感受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屈原;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生浩气谱写动人之歌的文天祥;在异族统治、故国沉沦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 那赤壁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星辰都在这里汇聚, 他们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洋溢着永恒的魅力, 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因此, 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接受品德教育, 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 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 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 与作者对话交流, 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
三、着眼教材, 解读人生,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 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册教材《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 作者宋濂现身说法, 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 求师之艰, 刻苦攻读, 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 勉励马生珍惜良时, 刻苦力学, 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 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 宋濂尊师重道, 不畏艰苦,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老师以此引导学生从前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为祖国建设的伟业而发奋学习。
进行《敬畏自然》、《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时, 我们可着重教育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让生命坚韧”, 结合我们身边少数人的愚蠢做法, 教育学生“生命本来就很脆弱, 哪里还经得起我们人为的践踏和蹂躏。我们要关爱生命, 要选择坚强, 要活得更精彩”。
在进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教学时, 我们既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中国的脊梁;又可以树立学生顽强的自信心, 把握时机, 创造美好的未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九年级上册教材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的《致女儿的信》, 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 回答了十四岁的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 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1996年6月16日第一版.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内容,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自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才能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就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数学历史,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史料, 给学生讲历史上我国在数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示我国数学的发展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圆周率π的计算, 首先由三世纪时的刘徽发现π≈3.14, 接着由五世纪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运用测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了3.1415926<π<3.1415927, 这个记录保持了一千多年, 现在还将π≈3.14称为徽率, 将π≈355/113称为祖率。比西方奥托取得相同成果早一千多年, 莫斯科大学中还建有祖冲之的塑像, 以示纪念。《立体几何》中的祖恒原理, 祖恒发现这个定理比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早一千二百年。还有勾股定理, 由公元前1100年的商高发现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早500年。还有杨辉三角等, 都可结合教材, 介绍我们祖先在数学上的成就,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读书;另外还可通过对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 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
二、远大理想、顽强意志的培养
理想, 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 是人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具有远大的理想, 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 才可能为这一事业而奋斗。一个意志坚定的学生, 他能顽强地战胜一切困难, 充满信心的对待一切, 学生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的好坏, 对其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德育主要通过严格要求学生,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对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总结经验、自觉读书等方面表现出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刻苦、顽强、谦逊、自信的心理品质, 养成积极进取、惜时守信、竟争创新的时代意识。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一章及平时学习数式的计算, 方程不等式运算时, 教师可以从歌德巴赫猜想提出讲到陈景润是怎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智能证明方法, 使其证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陈景润在极其严劣的社会环境及艰苦工作,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难, 做出巨大贡献, 教育学生要学习陈景润不怕苦勇力克服困难, 顽强拼搏的精神,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 对照检查自己, 从而形成良好意志品格。
三、利用数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课标》明确指出,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数学教师理所当然要承担这一光荣重任, 而通过数学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例如:“存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生活实际需要的结果, 而不是象唯心主义所认为的数学是任意思维创造的产物。数学教学中可利用数学史中的史料使学生正确理解存在决定意识的关系。例如在平面几何导言课的教学中, 应向学生介绍几何学产生的历史:古埃及的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 经常冲出两岸地界, 这样就必须设法测量, 重新勘定用地的界线, 在这种实际的需要中, 测量土地的方法就产生了, 几何学就产生于“测地术”的意思, 在几何的图形的教学中, 要向学生说明几何图形主要产生于人类仿形造器的实践活动中。“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代数课中, 要向学生说明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充, 都说明了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观点, 数域的扩展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发展而逐步完善。在高中教学中求数列极限, 也是利用了这个观点进行思考和求值的。
四、勤俭节约, 绿色环保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 良好行为习惯,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是数学课中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一粒米并不是一件小事, 使学生认识到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 全国就是不小的数目。每人每天丢一个塑料方便袋, 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污染。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 譬如, 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 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 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人格品质、道德理念形成的初期,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语文讲究的是文以载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以引导他们的内在素质与思想观念正确发展,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1]。
一、以教材课文为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小学语文所使用到的教材都经过精心的选编,课文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能力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大力度挖掘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加以适当的应用,结合语文基础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不会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进度,还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满。
例如,在《珍贵的教科书》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段等基础语文知识外,更要让学生从课文盼书、取书、护书的过程当中,深切体会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所做出的牺牲是多么的伟大,并引导学生联想到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安逸的生活,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有多少的革命先烈为此牺牲掉了自己的生命,以唤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情操,让学生更加珍惜眼前的教科书,努力学习,不辜负为了让今天的学生能够拥有教科书而牺牲的先烈。
二、以语文阅读为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通过语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眼界,让他们见识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能够使学生的内在思想、内在素质得到提升,强大学生的内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学生束缚在教材课文中,而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与积极性,但是在学生选择读物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做好指导与建议,不能让学生盲目选择一些并不适合他们年龄段,或是对他们成长无益的书。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为他们列出一张书名列表,里面的书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又要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德育教育、德育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得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且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2]。
例如,书名列表当中可以有《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以及中国传统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等,均适合小学生阅读,也能够对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组织性、有效性,教师可以将阅读相同书籍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读书小组,小组成员每天讨论阅读后的感悟,每周将感悟汇总形成一份“读书报告”,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以主题活动为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如今的教学理念非常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观感受,要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太大,会带给他们一定的压抑感,如果不适当的进行调节,就会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是极低的。为此,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状态,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因为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受到的限制非常少,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愉悦,这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此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才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我爱祖国为主题的诗歌教学活动,提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爱国有关的诗歌,并整理成册,然后将教室布置成舞台式的,每组学生都走上舞台朗诵自己所收集到的爱国主义诗歌,最后让学生自己做评委,评出朗诵最优秀的小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感觉到无拘无束,也会非常认真投入的收集诗歌、朗诵诗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不知不觉的就会受到诗歌中的爱国情操感染,并树立起他们自身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以作文写作为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写作不仅是对组织语言文字能力的练习,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进行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3]。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然后写成作文。在书写作文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回想起父母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并产生感恩的思想情感,在生活中更加孝顺父母、理解父母。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竞技体育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后将过程与感悟记录下来,这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巩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以引导他们的内在素质与思想观念正确发展,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淑霞,李俊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J]. 新课程(下),2014,03:105.
[2]王坤. 小学语文课中德育渗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J]. 学
园,2014,05:110.
[3]邵明晓,邵飞.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 生活教育,2014,S2:4.
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12
一、教师通过言行举止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以身作则, 不仅是师德的体现, 还为学生提供了可仿效的榜样。教师教学严谨、思维敏捷活跃, 可以感染和影响学生, 使学生富有朝气, 充满创新精神。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精确度和概括性。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让他们学习目的明确, 有一定的紧迫感;有一定的自制力, 也有较强的理解力,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知识, 能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脉络, 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 探索出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 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 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 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参与, 乐于参与。其次, 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不要有个人的偏见, 教师轻视和鄙视学生, 对学生是最沉重的打击, 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 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师生关系中, 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
三、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 行为上自我修养, 活动上自我组织, 纪律上自我约束, 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将来从事工作的技能和本领。现在, 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任务, 使他们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 也是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都是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比如, 在开展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时, 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 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共同解决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借助中国数学史渗透德育
爱祖国, 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 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学生必然会产生民族自豪感,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内容时, 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在几何教学中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祖冲之是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的人, 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这些事例的介绍, 让每个中学生都懂得,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和现在在数学领域中都作出极大的贡献, 从而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矛盾转化的规律, 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解决, 如解方程 (组) 中的由“高次”向“低次”转化, “多元”向“一元”转化, 分式方程整式化, 无理方程有理化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则既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还应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通过调查、阅读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 然后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不仅智力得到发展, 还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 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 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 可以开展“热爱环境”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 假设以一个家庭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 我们全校这么多学生, 一天要扔多少个? 一周要扔多少个? 一个月要扔多少个? 塑料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 这样再过几年, 想象一下, 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 学生通过统计、计算, 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就会自觉自愿地加入抵抗制用塑料袋的行列中, 减少白色污染。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例如, 在讲“圆”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 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 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随着飞船的升空, 学生的心情激动起来, 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探讨】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需渗透德育07-03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7-20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0-08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10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开展德育教育论文08-29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08-05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案例08-29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05-18
七年级数学德育渗透05-29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