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共13篇)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篇1
长善救失的意思是什么?
出自《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编辑本段
译文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翻译: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编辑本段
寓意
长善救失,即救其失,则擅长矣。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篇2
一、巧抓情境图, 渗透德育意识
打开新旧教材做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情境图。这些情境图内涵丰富, 含义深刻。巧妙利用情境图, 充分挖掘情境图中的资源, 将是新教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亮点。
妙用故事情境, 渗透德育。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 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如在《比多少》的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情境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 然后编故事。在适当的启发下, 学生积极思考, 充分想象, 之后, 争先恐后编出了极其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这时, 我紧抓稍纵即逝的时机适当点拨: 假如没有小猪的帮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呀?学生各抒己见。如此, 化抽象于有形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并接受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善用讨论情境, 领悟德育。在教材中, 有大量的情境图蕴涵着丰厚的德育资源, 教师应能够善于加以利用, 使之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 我在授课《6、7的认识》时, 紧紧结合教材中“大扫除”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数数的同时, 适时拨出相应的时间对情景图展开讨论, 学生在数数的同时也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 真可谓“一石二鸟”。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之课余, 我利用教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情景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并引导学生在平时要怎样落实。在讨论中, 学生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强化了环保意识。
显然, 教材中的情境图大都以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为主, 因而, 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利用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巧借数学直观, 强化德育意识
诚然,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渗透德育教育的载体, 如, 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 它使数学充满着美的表现, 美的感受, 美的创造。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 我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直观美感, 从而揭示了审美线段比例关系的情趣, 并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和物。如窗帘的束带、跳芭蕾舞要踮着脚尖的原因, 女孩裙子的腰带等, 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并深化了追求美好情趣的意识。
此外, 我常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以哲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某些道理、智慧,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曾有这样的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就像那分子, 他对自己的评价相当于分母, 当分母越大时, 其分数值越小。”从而让学生在这直观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理解明白深刻的做人道理。
可见, 只有善于挖掘教材, 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在直观的数学表现形式中进行哲思, 才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 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巧借数学实践活动, 强化德育教育
诚然, 数学课既非思品课, 又不是少先队活动, 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但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只要善于抓住德育因素, 就能进行德育渗透。如,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可以结合到应用题教学中;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植树等, 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因而, 德育教育与相结合, 是极为灵活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植树节到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组织我班学生进行植树活动, 男生栽了19棵树, 女生栽了18棵树, 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当这些小树苗成长后, 校园的环境会怎样?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在一连串的启发下, 学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强化了环保意识。又如我在班级里设计了一个“回收角”并设计了相关的应用题, 让学生明白“回收角”的作用:1吨废纸可以生产再生纸700千克, 相当于可以减少砍伐16棵大树。假设每个同学每月可以回收1千克废纸, 一学期每个同学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 依此计算, 全班同学一学期回收废纸约多少千克? 大约相当于保留了多少棵大树? 在这个计算过程中, 学生无形之中明白了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得到春风化雨般的培养, 其效果远远大于空泛枯燥的说教。
由此可见, 数学实践活动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极其深广的。教师要能够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善借数学习惯, 推动德育教育
对于学生理性精神培养来说, 数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思维相对高度抽象的学科, 其中的一些概念界定、法则运用、结果验证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 若有疏忽则通常会使解题过程功亏一篑。如, 在中低年级阶段, 要求学生书写清楚、规范, 在运算时一步一回头, 自觉进行检查, 及时纠正错误, 分析错误原因, 防微杜渐, 养成认真细致学习的良好习惯。而到了中高年级, 则有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往往要因某一个式子的建立或一条辅助辅助线的作出甚至是某一个符号的确定而绞尽脑汁。这无疑会使某些意志相对薄弱 的学生望而生畏, 因而我们在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时, 也必须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促使他们在解题实践中形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懈追求的科学态度。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 篇3
一、穿插历史,升华爱国情怀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渗透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著名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化学发展史,认识到前辈科学家的辛苦付出以及感人事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从而提升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斗。
化学课程由于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化学史穿插,不仅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除去学生心中的厌烦感,有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当在教授金属的冶炼时,我都会提及到商王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当今世界发现最早的青铜器。而当我们在学习碱的相关知识时,我都会同同学们分享侯德榜的事迹。他是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曾在美国生活居住,怀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美国,并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励下,忘我工作,终于研制出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外国垄断制碱的局面,使我国的制碱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中华民族争了光。在课堂上讲授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能够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终生。
通过化学历史的简介以及我国化学科学家相关事迹的说明,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得自身的爱国情怀得到升华,转化为学习向上的动力。
二、探索规律,培养唯物思想
化学的学习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一味地死学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化学知识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精神,提升自身思想觉悟,这也是德育的一种体现形式。
化学中的很多课程,都能够体现唯物思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样的章节引起注意,适当地向同学们渗透辩证规律,让学生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化学变化就是一个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过程,当二者达到平衡时,就会成为一个统一体,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当我在讲化学等效平衡相关知识时,我都会将知识进行拓展,进而形成知识间的对比,使得学生认识到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化学平衡的移动是重点知识,只有在可逆反应中才会出现。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变化是相对的,达到平衡是绝对的,二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明确对立统一的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得必有失,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有氧化剂则必然存在还原剂,而这也是同时存在的。如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化学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等知识,这些都是不错的教学素材,是我们向同学们传授对立统一规律的最佳途径。
化学的知识虽然庞杂,但是也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老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才能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心态,为自己将来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三、链接生活,彰显环保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极其紧密的学科,我们在各类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知识引向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人口、能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所讲授的知识适时穿插一些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对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情况有所了解。例如,当我在讲授“氮族元素”这一节内容时,会向同学们介绍大气污染的情况。氮气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氮氧化合物却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它所带来的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当氮氧化合物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同时也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知识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会体现它的实际价值,化学学习更是如此,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德育的一种体现。
当然,老师在进行德育时,不要将课堂知识抛诸脑后,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化学教学与德育的结合,会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化学素养得到提高,并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篇4
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
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再让读一遍,读得还 是很勉强。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笑容平息了孩子们躁动的心,乱响的桌椅声停了下来,孩子们在淡淡的愉悦中思维飞扬,我的灵感亦被唤起。
同样研究40页第3题,我说:“××小学的同学要去儿童剧院看电影,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才合理呢?在座的哪位校长给出出主意?”孩子们一听,把他们称为“校长”,立马来了劲,赶紧去读题,想题,讨论题,气氛十分热烈。待孩子们思考得差不多时,我笑着说:“哪位校长来安排一下?要说清你的理由。”顿时“高手如林”。我叫了一位平时比较害羞的女孩:“王校长,请!”小女孩被激情点燃,忘记了羞怯,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策略。“王校长的方案合理不合理?”“合理!”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应。小女孩兴奋地涨红着脸坐下了。许多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小手。我又点了一位:“冯校长,你有什么打算?”孩子们面带笑意看向“冯校长”,看向“冯校长”写下的算式,表情是那样专注,反响是那么热烈,跟前一节课中孩子们有气无力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我说:“两位校长只花了几分钟 时间就把这么多人安排得井井有条,厉害吧?”孩子们向两位“校长”投去钦佩的目光。“要是没有合理的安排,这么多人不得乱成一团呀!咱们学习数学用处大不大?”“大!”孩子们的回答震耳欲聋。
我们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的灵感一同轻舞飞扬。
案例2:在数学自主合作式学习中,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竞争、耐挫的品质。
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每周末的数学作业就是一张卷子。这些卷子的批改和讲评真令人头疼。周末作业一向质量不高,布置的卷子有部分学生不经思考,胡写乱做,错题百出。我们费了很大劲把这一百四十多份卷子批改出来,发下去改错,很多孩子改后还是错题连篇。既然不会改错,那讲题的时候该认真听了吧!好不容易挤出时间讲讲卷子,题没错的孩子觉得自己会了,不好好听;错题多的听着费劲,不进状态,效率也很低。
怎样改变这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呢?思索后,我决定采用四人小组合作讲卷子的方法。于是,批改完数学卷子后,我发给学生,告诉他们改错并且要弄清错因,第二天在四人小组里讲自己做错的题该怎么纠正,理由是什么。如果讲不清楚,小组里的同学帮忙。小组合作讲完题之后我要提问典型错例,而且重点提问卷子出错较多的同学。如果某个小组提问到的同学每次都能准确纠错并说出算理,那么整个小组都有互助奖。
我们数学课一般是每天的第一二两节,五年级增加了两节数学课,我增加的两节都在星期三,所以我把小组讲卷子的时间定在了周三。周三上午第四节,上课铃还没响,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热火朝天,每个四人 小组的成员都拿着自己的卷子,围成一圈,讲的,听的,提醒的,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总结。连我走进教室都没人注意。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每个孩子都听得那么认真,因为每次体温都关系到某个小组的“生死存亡”,况且,有时我还会杀个回马枪,把刚问过的地方再提问一次,所以孩子们要保持警惕,那就是——时刻准备着,为接受夏老师的提问而奋斗。
准确回答每一次问题的小组该得奖品了,是什么呢?为了激发学生互助讲题的热情,我的奖励面是很大的,要是每周都买很多的奖品,那可受不了。我们五年级数学组平时作业不多,经常是选书上的典型题让学生做在纸上。(说明一下:做纸上是为了节省翻作业的时间,翻作业时间差不多要占到批改时间的三分之一呢!)为了创设奖品,我前几天布置的作业都是把书上的几道应用题抄题做在纸上,美其名曰,加强审题能力,其实是为了后面的奖品做铺垫。合作效果好、答题准确的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一张免抄题纸。所谓的免抄题纸,就是在一些空白演草纸上盖个小脚丫章(这个小脚丫章是一二年级进行小组竞赛的时候用的,意思是天天进步。这个章好久没用过了,现在起死回生了)。用这样的纸做题就可以在有抄题作业时获得免抄题的权利,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得到这份奖品。
采用小组合作讲卷子的方法,挺见效的。首先,周末卷子完成的质量提高了,因为合作学习时,每个人的卷子都摆在桌面上,谁也不想让自己小组成员看到自己的卷子是“红光满面”,错误百出。而且错误太多的话,小组成员帮助讲题时也无从下手,会受到大家的一致批评。另外,小组里有的孩子作业全对,我会画上一颗星星,写上:“真行啊!佩服佩服”等激励性的语言,在小组讲题时,小组成员都能看到组内其他人的评价,这 样,既激励了做题认真的孩子,也提醒了做题应付的学生。卷子周一改出来,周二提前发给孩子,让他们有独立思考改错的时间,这样,第二天万一还不会,别人帮他的时候才好听明白。其次,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大家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配合会比较默契!错题的同学先汇报自己对错题再次思考的结果,然后由其他同学指导帮助,汇报的同学很用心,帮助的同学很认真,大家都学会了知识,还练好了口才和耐心。教学相长,每个人的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提问中就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有理有据,口齿伶俐。
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几次活动后,发免抄题纸的时候,有的小组成员抗议了:老师,你都不叫我们组。学生多,有时叫过哪个组,没叫过哪个组的学生,记不太清楚,所以有的小组没有提问到。孩子们因为没提问到而生气,可喜可贺啊!以后提问到差不多的时候,我都会问一下:还有哪个小组没有发言?然后给他们一个机会。每次还会告诉孩子,合作学习时最认真的小组会多给一些机会,这样他们的合作学习会安排得更合理,紧凑。
某小组的一个孩子,虽然每次合作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太差,小组成员在帮助的时候总是教不会她。结果提问了两次,她都答不出来。看着别的小组都得到了免抄题纸,这个小组的成员心里有些不平衡了,要求调座位,不想跟那个孩子在一组了。后来,我找那另外三位同学谈了话,问他们,你们打算让她去哪个组?你们认为谁能教会她?既然认为别人能教会她,你们也能啊。他们无语了。然后我说:其实你们把她教会,说明你们能力很强。现在调位是不可能的,既然改变不了现状,只有改变自己的态度,耐心地帮助她,抱怨是没有用的。在互助过程中,如果你们竭尽全力地帮她,而且她也在努力地思考,我可以暂时先不提问她,可以提问组里其他三人。老师一个人帮一百多人,你们三个人才帮助一个,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这样,他们不再埋怨,而是在每次合作讲题时尽心地帮助,我也配合着偶尔提问那个孩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她答出后,我就夸张地说:这个小组的同学真厉害,把同学帮得这样好。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体会到,帮了别人,提高了自己,双赢。孩子们周末做卷子的质量高了,对于数学习题,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锻炼了口才,培养了耐心和虚心的品质,互助习惯养成了,团队精神出来了,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需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面对大量的素材,做个“有心人”,适度挖掘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教育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学做人、学思想、学求知。
高三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5
余莉娜
2013年8月26日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像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述,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的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的愉快,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比如对一些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拿教学方法来说吧,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成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能只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篇6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结合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教学负数时的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0米,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48米时,对学生适时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教育。
3.在练习训练中培养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
高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7
一、教师通过言行举止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以身作则, 不仅是师德的体现, 还为学生提供了可仿效的榜样。教师教学严谨、思维敏捷活跃, 可以感染和影响学生, 使学生富有朝气, 充满创新精神。高中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精确度和概括性。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让他们学习目的明确, 有一定的紧迫感;有一定的自制力, 也有较强的理解力,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知识, 能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脉络, 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 探索出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尝试成功。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 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 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 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参与, 乐于参与。其次, 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不要有个人的偏见, 教师轻视和鄙视学生, 对学生是最沉重的打击, 最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 更应该具有一片爱心,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师生关系中, 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
三、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 行为上自我修养, 活动上自我组织, 纪律上自我约束, 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又可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将来从事工作的技能和本领。现在, 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任务, 使他们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 也是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都是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比如, 在开展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时, 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 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共同解决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借助中国数学史渗透德育
爱祖国, 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社会主义祖国, 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学生必然会产生民族自豪感,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内容时, 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关于负数取得的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在几何教学中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祖冲之是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的人, 比外国人早一千一百多年。这些事例的介绍, 让每个中学生都懂得,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过去和现在在数学领域中都作出极大的贡献, 从而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矛盾转化的规律, 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解决, 如解方程 (组) 中的由“高次”向“低次”转化, “多元”向“一元”转化, 分式方程整式化, 无理方程有理化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观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则既能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又能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转化思想和技能,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还应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通过调查、阅读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 然后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不仅智力得到发展, 还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 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 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 可以开展“热爱环境”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 假设以一个家庭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 我们全校这么多学生, 一天要扔多少个? 一周要扔多少个? 一个月要扔多少个? 塑料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 这样再过几年, 想象一下, 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 学生通过统计、计算, 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 就会自觉自愿地加入抵抗制用塑料袋的行列中, 减少白色污染。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例如, 在讲“圆”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 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 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随着飞船的升空, 学生的心情激动起来, 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针对初中数学 加强德育渗透 篇8
【关键词】 德育渗透民族情感唯物教育
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不能定位于将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作为唯一目标。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场所,使数学课堂显示出明显的道德渗透和道德影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探索,我也总结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同行共勉。
一、精心设计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原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家等诸方面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充分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在情境引入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我充分利用“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哪个福娃最受欢迎的两个相关报道”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引入第一节课“统计调查”。
在例题讲解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八年级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给出例题:一块长8米,宽6米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1)同学们分析一下,走斜路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2)走斜路比走远路近了多少?当完成题目的解答以后,追问了一句:“通过数学计算,我们知道,走斜路可以少走4米节省了时间,但踩坏了草坪,是否值得?”简单的一句话,使平时有类似行为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课堂小结中渗透德育。如在讲授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教学小结如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最后,我送给同学们4个字母构成的式子: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老师与大家共勉!这样的小结既呼应课题,又指明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学习需不断求索,可谓寓意深远、耐人寻味。也正是因为德育的渗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上不断前行。
二、结合文史介绍,培养民族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学发展的介绍以及数学家、数学成就等相关资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文史介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如在八年级讲解《勾股定理》时,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时,告诉学生加减法则的历史很悠久,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加减法则进行计算了,使同学们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三、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唯物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和变化,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辩正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反复体验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绝对与相对、静止与运动、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等辩正关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为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如在七年级讲解“正数与负数”这一节时,通过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讲解,使学生认识“对立”的观点;在有理数分类时又体现“统一”的观点;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转化、普遍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当然,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远不止以上这些方面,教师工整的书写,优美的教学体态,分析数学题的丝丝入扣,对待学生的一视同仁,磊落的处事态度……都能成为学生道德成长路途上的指示牌、风向标,而这种受益,在某种意义上对人生的影响将更为深刻久远。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学要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有关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进行,不可牵强附会。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在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在把握教材精神的同时,也要把握渗透德育的良机,通过教学内容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远大的志向,使数学课堂成为德育、智育双赢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把下一代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篇9
五一班郭 霞
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一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人的生日,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爱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不光父母给自己过生日,自己也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给父母过生日,感恩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计划 篇10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收集复习的有关知识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
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
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浅谈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挖掘教材;联系实际;培养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是用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凭借数、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来认识世界。
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看实物图形数——看数摆实物——动手分实物——看实物图形填写数的组成——脱离图形实物填写数的组成——回忆归納数的组成。通过借助图形实物,帮助学生认识数,建立鲜明的表象,促进认识的深化,促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恰当地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初步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的道理。再如,通过看加法算式编减法算式,看乘法算式编除法算式 ,看加法应用题编减法应用题,看乘法应用题编除法应用题等习题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初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发现的过程,是理智积极活动和独立克服困难、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如,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时,我没有采取急于讲解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大胆地进行操作演示,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方法,获得感性经验。即先把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数,再用十几数减去减数得出差,再把所得的差和整十数相加。也有的学生把被减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数以后用整十数去减减数,然后把所得的差和十几相加。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讨论后确定第一种方法最佳。这样学生通过自学、实践、总结,长此下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也养成了独立思考、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
三、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教师把社会道德规范直接传送给学生,学生能不能接受或在大多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诸多因素。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出示范。
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言教,而且重视身教。课堂上重视仪表风度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板书,板面书写工整、清洁,评判卷公正,力争无误。在课内外主动帮助差生,和差生交朋友,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本身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四、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是学生将来积极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基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我非常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在教学“每个五角星有5个角,6个五角星一共有多少个角?”一这道应用题时,我反复让学生读题,然后启发谈话,让学生由五角星联想到国旗,联想到我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并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加倍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组织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例辅助教学。如,在教学等分除法、包含除法时,通过放实物桃子的演示,导出把一个数平均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及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一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买5斤菜花了2元5角,每斤白菜多少钱”“每枝铅笔5分钱,3角钱能买几枝铅笔?”通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问题,逐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恰到好处地将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文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6)
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篇1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说明了, 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 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 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 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 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 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 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 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 学生们一起学习, 既教会了别人, 又提高了自己, 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 在合作过程中,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 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 这些, 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3 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 只要认真挖掘, 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 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 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 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并加入平移与旋转, 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 提高了审美素质, 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4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 要求同学们计算: (+1) 2008和 (-1) 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 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 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 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 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 《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 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5 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 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 告诉学生, 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 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 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 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 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 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暇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 必须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是其他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一定能够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J].
[2]中国德育报[N].
[3]山西教育[J].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13
雍妮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师: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对。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推荐阅读:
立足数学渗透德育08-05
立足学情促进数学教学11-11
立足职专生的数学教学11-19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11-22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案例08-29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渗透05-18
德育渗透教学小学数学12-17
七年级数学德育渗透05-29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07-11
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案例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