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简答题汇总

2024-05-21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简答题汇总(共5篇)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简答题汇总 篇1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简答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1.课堂导人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步骤之一。以课文“Christmas”为例,写出四种常见的导入 方法并各举一例说明。[参考答案](1)歌曲导入法

“同学们,你们今天开心吗?我看大家都非常有精神,这样的状态很不错。那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Marry Christmas,如果会唱的话,你可以跟着节拍一起唱,好吗?(播放歌曲)同学们,歌曲听完了,大家觉得这首歌曲熟悉吗?„„对,非常不错,这首歌曲是在欢唱圣诞节。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们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好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楚,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圣诞节,在英语的海洋中一起感受圣诞节的快乐。”(2)图片导入法

“How are you.bovs and girls?同学们好,很高兴再次见到大家。今天的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从第一幅图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对,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圣诞老人,大家的反应速度真快。现在请看第二幅图,大家看到了什么呢?我听到有同学说圣诞树、圣诞袜,噢,还有红色的圣诞帽,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圣诞节要摆放圣诞树,并戴圣诞帽吗?圣诞老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来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知识。”(3)视频导入法

“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视频结束了,同学们,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你们看到了什么?好的,我听到有同学说看到了圣诞老人驾着雪橇在挨家挨户地送礼物,还有的同学看到了艾米一家在准备圣诞晚会。大家观察得都非常仔细,请给自己鼓鼓掌,好吗?那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吗?看来大家都不知道。没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圣诞节,从而找到这个答案。”(4)故事导入法

“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 13很多西方国家都会过一个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也就是英文的Christmas。在那一天,大街上非常热闹,大人和小孩会穿着节日的盛装穿梭于大街小巷。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2月25日是全世界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吗?大家一脸茫然,看来还不是很清楚,没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圣诞节,从而找到这个答案。”

2.什么是形成性评价?为什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参考答案](1)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法、问答法、观察记录法、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和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它伴随着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对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英语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是因为:

①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②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③创造一种紧张而又活跃的课堂气氛;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使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在英语课堂得以体现,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⑦帮助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3.对初二某班的同学进行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请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参考答案] 英语学习调查问卷

姓名: 日期:

(一)、阅读下面的句子,你同意这些说法吗?在每个句子后面用圆圈将你自己的看法圈起来。1.你平时学习有计划吗?有()有时有()没有()2.你上课做笔记吗?做()有时做()不做()3.你做作业前复习吗?复习()有时不做()复习()4.你考试前制定目标吗?制定()有时不制定()制定()5.你有预习的习惯吗?有()有时有()没有()6.你课后有阅读的习惯吗?有()有时有()没有()7.你会听英语磁带学习吗?会()有时会()不会()8.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感兴趣()有时有()没有()9.你觉得老师上课有趣吗?有()有时感兴趣()不感兴趣()10.你有学英语的动力吗?有()有时有()没有().11.你记单词有耐心吗?有()有时有()没有()12.你觉得自己具有学好英语的能力吗?具有()不具有()(二)、用你自己的话完成下面的句子。我觉得英语书是:

(三)、你对今后的英语课和英语老师有什么想说的? 4.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有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词汇教学原则

(1).目标分类原则。词汇可分为主动词汇、认知词汇和被动词汇等。

(2).词汇选择原则。选择目标词汇要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a)选出的词语应当会用在后续教学中的游戏、阅读、听说等。

(b)词汇选择原则。词汇选择应考虑以下两点:一是选择出的词汇应当是课堂活动中将要使用的,二为选出的词汇应当是高频出现的,对学生有用的。

(3).系统性原则。词汇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展示词汇之间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如音形关系、形意关系、词形变化关系、反义词、同义词、上下位词等。

(4).文化性原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5).展示原则。展示新词时,应当将其直观化、情景化和趣味化。

(6).应用性原则。教师应创造相关情境和语境让学生使用学过的新词。

(7).结合原则,要把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扩大词汇量紧密结合,把辨认、分类和点拨词汇的意义、形式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把英语各类词汇项目从语言和教学法的角度紧密结合,把英语各类词汇项目练习活动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5.简述情感态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可知情感态度在语言学习中有一定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语言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适用,学习语言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人际交往往往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所以在语言中强调情感态度的培养,是把科学教育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的。

6.什么是教学反思?(4分)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请具体说明教学后反思阶段的内容。【参考答案】

(1)教学反思是教师为改进教学而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行为,包括收集有关教学的数据,对自己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假设、教学实践以及社会所给予的机会和限制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寻求其他方法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和目标。(2)注意事项:

①教学反思的内容要具体合理:反思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环节与设计内容进行,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从观念与理论上做一些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说明;不应当套用特定的理论标准或使用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②教学反思的分析与表述要准确:要准确地说明所分析的对象,分析的逻辑要清晰明了,不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自编的,或只是在小范围内熟知的、常用的套话或术语。③教学反思的要求要客观:要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标,不应当一味地拔高要求,或是无原则地自我批评。(3)教学后反思的内容: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①教学内容方面

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对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②教学过程方面

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③教学策略方面

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7.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

(1)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熟悉日常交际;(2)坚持听说练习,培养学生语音技能;(3)训练学生阅读写作,促进其语感形成;(4)让学生倾听较长语篇,强化其记忆能力;(5)精听泛听并举,提高学生听力能力;(6)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利用好第二课堂,增加学生接触鲜活英语的机会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8.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对中学英语教学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要求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与学。新理念要求英语新课程改革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CAl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9.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模拟情景,强调语法服从功能,重视学生表达的流利性和得体 性,鼓励即席反应。请问该教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法?该教学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参考答案】

(1)该教师采用了交际法。(2)交际法的优点: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②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③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交际法的不足:

①交际法要求根据学生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这对于我国实际情况来说是不现实的。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不是目前生存的需要,没有融合型动机,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只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②交际法主要适合小班型教学,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多。而我们国家目前中学的班型都在45人左右,甚至更多,学生使用外语交流的机会相对很少,不利于表现出交际法的优势。10.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作业的意义是什么?(6分)请为“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设计两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并阐述原因。【参考答案】(1)作业的意义:

①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③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④做作业可以为总复习积累资料。(2)作业设计:

①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本单元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们在家里为自已的爸爸妈妈做一杯水果奶昔,这样学生们不仅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内容,也为一家人创造了一个温馨相处的机会。

②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去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饮品,并作记录用英文在下节课中分享。这样的作业新颖有趣,记录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中分享也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帮学生建立自信心。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简答题汇总 篇2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明确提出, 一名合格教师需要拥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专业知识中的“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以下简称PCK) 被认为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 (Shulman 1986;教育部2013) 和“教学基础” (Gess-Newsome 2002) , 是教师职业发展所必备的知识, 它统领着整个教师知识群的发展 (唐泽静、陈旭远2010) , 是一种使一般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由此可见, 发展PCK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对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的PCK差异的研究, 无疑对促进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学科教学知识的定义与内涵

PCK指教师在综合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上, 对特定的教学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呈现、表达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体的一个独特的知识领域, 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 (Shulman 1986) 。根据PCK的本质, 它具有学科性、实践性、个体性和情境性等特征 (杨彩霞2006) 。

根据Grossman (Grossman 1990;Grossman1995) 的研究, PCK由8类知识构成: (1) 学科内容知识; (2) 一般教学法知识; (3) 学科教学目标的观念性知识; (4) 对学生学习理解的知识; (5) 课程知识; (6) 教学策略知识; (7) 教育情境知识; (8) 教师自我知识。其他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对PCK进行了分类, 如从建构理论出发, Cochran等人 (1993) 认为, 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 且需注意教学的特定情境。在此基础上, Magnusson, Krajcik, and Borko和Turner-Bisset (2001) 借鉴Grossman (1990) 的PCK分类, 对某些PCK的成分的表述进行了整理, 如用“学科教学统领性观念”代替“学科教学目标的观念性知识”, 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学习评价知识”。

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对各学科教学知识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 (见表1) 。

(二)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 (Mc Cormack 1996) 。在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探讨中, 有4种基本的理论:“三阶段论”, 即生存—调整—成熟;“四阶段论” (Katz 1972) , 即求生—巩固—更新—成熟;“五阶段论” (Dreyfus 1986) , 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六阶段论”, 即新手—合格—熟练—成熟—骨干—专家。从以上4种教师成长阶段论中可以总结出: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

关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定义, 目前在学术界尚无权威界定。国内外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和描述。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 (2013) , “新手教师”指任职1~3年的新任教师, 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教学实际技能。根据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 (2005) 的研究, 专家型教师应具备三个特征: (1) 能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这些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与具体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 (2) 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 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或者明显只需要较少的努力; (3) 富有洞察力, 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而Dreyfus (1986) 、丁林兴 (2004) 等研究者认为专家型教师一般符合下列特征:教学行为流畅灵活, 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 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 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具备了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国内学者皮连生 (2010) 认为, 专家型教师一般是指教龄5年以上, 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界定:一是通过学生成绩认定, 即用标准化测验研究学生在一定时期内 (如5年) 的增长分数;二是通过学校领导认定, 即学校领导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和专家型教师的特征认定;三是通过观察教师教学的方法认定, 即研究者通过对学校领导提名的教师深入进行教学观察认定。

由此可见, 从新手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成长模式。然而,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之间有什么差异?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卓越”需要在哪方面做努力?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教师知识早有研究, 但对PCK的关注只是近十年才开始的。李琼、倪玉菁和萧宁波 (2005) 采用问卷测查法, 考查了3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型教师的学科知识, 得出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到目前为止, 国内还没有关于中学英语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PCK的差异的研究。根据研究者 (钟启泉、崔允, 等2001;Tsui 2003) 的研究, 任教前三年是一位教师成长的关键期, 因此, 对入职前三年的中学英语新手教师的PCK与专家型教师的差距的研究无疑为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缩短了时空距离, 对促进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中学英语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PCK有什么差异?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在同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任职的中学英语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各一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下:

1. 新手教师 (Y老师) :

26岁, 女, 毕业于广州某大学, 英语教育专业, 本科。2010年通过招聘考试, 到广州市某区一所初级中学任教英语。

2. 专家型教师 (X老师) :

44岁, 女, 在职教育硕士毕业, 已任教23年, 英语中学高级教师、区教研室特约教研员、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曾任学校英语科组长, 获市优秀教师、市英语教研工作积极分子、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坛十佳教师等荣誉;担任过全国、省、市子课题研究。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勇于开拓创新, 教学成绩突出, 在市、区内有一定的影响。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对以上两位研究对象三年间不同时期所选取的一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录像和教学反思, 以PCK的8种分类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以期找出他们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的异同。

四、结果与分析

(一) 英语学科统领性观念知识

Borko&Putnam认为, 学科统领性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为, 如制订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布置学习任务、选择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等。

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知识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不同 (见表2) 。例如, 在目标达成方面, 新手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及其答对情况, 而专家型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录像显示, 在教学设计中, 虽然新手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小组合作形式”, 但在课堂中均未能按原来的设计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课堂互动以师生的问答形式为主, 大部分时间花在语言点和语法的讲解和操练上;专家型教师则根据单元话题设计小组竞赛、讨论、展示、交流、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课堂、感悟课堂和享受课堂。

(二) 英语课程知识

从教学设计、录像和教学反思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英语课程知识的最大区别是教材取舍与整合的不同。新手教师的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教参, 如在初三单元整体复习课中, 新手教师只是对单元所学的语言点和语法进行简单再现, 而专家型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教参, 根据单元话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进行替换、补充、拓展教学资源, 还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话题,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并通过话题的引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例如, 在“一代天才”主题阅读课中, 专家型教师结合教材话题genius,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报刊、网络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在英文报刊、网络上搜集、整理有关话题的文章、图片、广告、视频, 大量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 并通过课堂多向互动的小组合作、展示和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三) 学习者的知识

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主要区别是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认识的不同。从教学设计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 例如, 认为普通班大部分学生词汇量小、语法混乱、不懂语法规律、不能用英语进行对话,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 新手教师设计的任务过于简单, 缺乏挑战性。专家型教师则注重对学生能力起点的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及个性差异等设计教学目标。从教学录像和反思中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站在讲台上, 很少巡视课堂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学;专家型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 例如, 课前的才艺展示 (English talent show) 和课中的讨论、展示等教学环节, 专家型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还深入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 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追问,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四) 外语教学法知识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中,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从教学录像中观察到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活动程序、方法、策略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新手教师的课堂主要以教师讲为主, 教法单一, 过多地干预和控制课堂, 例如, 在听力教学中, 新手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听力预测学习策略的指导, 而是过多地讲解如何降低听力难度, 没有达到训练学生听力预测能力的目的, 且教学程序混乱、拖沓, 教学环节之间没有过渡语, 未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下是新手教师的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堂课的时间控制得不够好, 比如, 在让学生自由发表他们所搜集的饮食习惯知识时, 占用了较多时间, 导致最后的post-reading环节没能完成。”

“由于课前没有仔细考虑板书问题, 导致在写板书时没有安排好版块, 显得较为凌乱, 因此需要多注意板书的问题。”

而专家型教师擅长活动教学法, 通过在课前预先布置一些围绕主题的课堂学习活动, 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上, 专家型教师主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

(五) 英语学科内容知识

从问卷调查和教学设计来看,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都比较扎实。从教学录像来看, 新手教师对教材中的语法、词汇、篇章等语言知识把握得较好。但新手教师讲解语言知识比较注重形式, 相对忽视了语义及语用。虽然新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 但在课堂上不敢全程用英文教学, 而是运用大量中文组织教学。专家型教师对于学科内容中核心的知识把握到位, 精讲多练, 能在语境中解决语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六) 自我的知识

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自我的认识都是概括性或评价性的。例如, 新手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 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等;专家型教师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扎实, 综合能力和技能较强, 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研究发现, 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自我分析, 从教学录像中也难以看出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自我知识是否有较大的区别。

(七) 英语教育环境知识

从教学设计、录像和反思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主要利用教材、游戏、图片等创设情境, 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关注较少, 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如外教、英语角、校园网等;专家型教师注重把社会、生活热点、焦点、学校相关规定等与教材结合,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例如, 在“一代天才”主题阅读体验课教学设计中, 专家型教师根据所在地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关于世界名人的文章, 分享名人的人格魅力和成功的关键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把单元的主题阅读拓展和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八) 英语学习评价知识

从表2教学设计一栏中可以发现,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非常关注英语教育目标———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教学反思显示, 新手教师认为自己课堂的优点是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准确率都比较高。结合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录像可知, 教师有意把问题简化, 如二选一、学生用单词或短语回答、集体回答等。另外, 在课堂上, 新手教师对学生更严厉, 当学生出错时, 经常批评或指责学生。而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学生五维目标的达成。例如, 学生能否用英语表达, 学生是否真正做到合作学习, 学生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如何等。例如, 在Food and drinks (食物和饮料) 的教学设计中, 专家型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整理、交流有关国外餐饮习惯的文章、视频、广告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上, 当学生出错时, 专家较少批评或指责学生, 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赞赏。

以上是研究者在基于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8种分类对新手教师和专家型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及调查中所获取的数据和材料的分析, 并对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PCK对比分析情况进行归纳 (见表3) 。

五、结论

(一) 新手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观念知识方面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新手教师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知识、英语课程知识、外语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外语教育环境知识、评价知识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目标达成及教学策略方面, 新手教师以“教”为主, 而且是“教教材”、教语言知识, 而专家型教师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能力起点整合和拓展教学内容, 推动学生自主“学”、合作“学”, 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差异不明显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差异不明显, 这说明, 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 其专业知识都比较扎实。但他们在某一主题的目标、策略、内容的解释和表征方式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选择上。虽然新手教师在现有的教参、教辅书的帮助下能写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但相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 新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选择核心教学内容,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尽管新手教师也具备同样重要的学科知识, 但却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从而出现了“高入低出”或“低入低出”的现象。

(三) 教师的自我认识有待提高

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 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围绕其教学经验与课堂管理进行, 而没有从个人的学习、生活背景及个性和特长方面进行自我分析。

六、启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篇3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人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兴的需要等。(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的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根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防止遗忘,要做到: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2,合理使用复习方法,方法灵活多样 3,适宜增加复习次数,反复识记 4,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操行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与表现的途径,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小学教师在撰写评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语内容要全面,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评定学生的情况;2,以肯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4,评语语言表达要富有感染力,亲切生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 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的具体性;思考问题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经验。(2)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去我中心;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能够接收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想法。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相互访问:学校进行家庭访问,家长访问学校和班主任;2,通信联系、电话联系;3,召开家长座谈会;4,建立家长委员会。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②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③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特点主要有: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兴趣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进学生的学习。3,培养管理骨干,善于发挥榜样的力量。4,培养良好的班风,让每个同学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全面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进行日常管理。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一般通过精炼、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内容,点明被调查范围。(2)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正文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要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其一是概括主题、深化主题;其二是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其三是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其四是展望未来,说明意义。(5)附录 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或问卷、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调查报告不一定都有附录。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简述奥舒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及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1)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战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材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的概括,是有逻辑意义的。(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4)少先队活动; 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做开展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3)人们的教育理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2)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和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适应良好。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如开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种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认识情感行动的全面投入,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组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简述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分析教学对象与教材;②设计教学目标;③进行学习任务分析;④设计教学思路与环节;⑤设计教学评价;⑥编写出教案。

二、教案设计的步骤:①导入环节;②新授课环节;③结课环节。

三、教案设计的要求:①内容联系实际,目标定位准确,要适应全体学生且有应用价值;②逻辑清晰,通过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探索能力;③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够对人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原因有(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设置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叫者教育方法与手段系统的学科知识与体系等,这些都体现了其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培养目标地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等的选择上。(4)学校教育具有较长的基础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儿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人际关系准则,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各类教育都是交给受教育者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存技能及生活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总之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因此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步骤为:提出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实想认实的方法。(2)榜样示范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指导实践法,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是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4)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唱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6)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与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简述教学反思的特点。

(1)根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2)根据反思的主体,可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3)根据反思对象,可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4)根据教学理论深浅程度,可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教师还应该掌握教育教学艺术。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时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必须认识到: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第二,学生是独立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简述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1)画龙点睛式(2)回味无穷式(3)首尾呼应式(4)相对完整式

简述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档案(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简述教育调查法的优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篇4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现身终)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促生产)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三决二权与一制,制约目的与德容)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目容方向)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教育内容的选择。

(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教育的价值取向。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级)(顺阶不补个)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级)(义务要延长 职业要综合 高等要大众 终身要构建)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级)*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10.简述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三人一社会)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也叫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二、中学课程

1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个人经验 打破界限)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14.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15.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应该把课着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其核心观点在于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应该建立-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社会中心课程论的特点:一是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二是主张课程要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16.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7.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一级)

(1)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8.简述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投线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材是学生进步扩大知识领城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3)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铁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19.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二级)(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二级)(建促放研)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二级)(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三、中学教学

23.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一级)(双基+德智体美)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二级)(急领老公孕检)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级)(背上做导学)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27.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 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8.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小猪动手毒死农民)

含义: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9.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要求。(一级)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深入浅、由易到难,由繁到简。

30.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1.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

(2)要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3)要讲究语音艺术。

(4)要组织学生听讲。

32.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4)要做好归、小结。

33.简述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学生全面、立体地观察演示。

(3)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4)教师要讲究演示的方法,及时辅以讲解。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一级)(依本身 依内容 依目标 依学生 依媒体)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二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6.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二级)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37.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记忆的有意性加强。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8.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9.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一级)(几份饭多多结合)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0.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4)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知识经验与迁移。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思恋良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3.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借个机缘)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科学地进行练习。

44.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一级)(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条件:(1)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45.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需要立志 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47.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学习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

(2)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

(3)言语劝说(言语说服)。

(4)情绪唤醒。

4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9.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0.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一级)

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中学生发展心理

5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5)独立性。(6)不平衡性。

5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二级)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53.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好持久性。

54.简述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二级)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55.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二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56.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级)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57.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级)(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8)自然智力。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58.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二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59.简述强迫症治疗方法。

(1)森田疗法。(2)行为治疗法。(3)药物治疗。(4)建立支持性环境

60.简述网络成瘾治疗方法。

(1)强化干预法。(2)厌恶干预法。(3)注意转移法。

(4)替代、延迟满足法。(5)团体辅导法。

6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示范法。(4)消退法。

(5)处罚法。(6)自我控制法。(7)松弛训练法。(8)系统脱敏法。

62.压力的调节方法。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

(4)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5)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6)改变不合理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七、中学德育

63.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二级)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

64.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级)(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65.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5 岁)

(2)权威阶段(5-8 岁)

(3)可逆性阶段(9-11 岁)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6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级)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67.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进行有效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奖惩。(5)引导价值辨析。

6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一级)(一教二班三活)~~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70.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1.简述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2.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贯彻要求。(严慈相济)(二级)

(1)爱护、尊重、信赖学生。

(2)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73.简述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一级)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74.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针对性。(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75.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6.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标志。(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77.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78.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广泛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一级)(恒心才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2.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二级)(朋友之间也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第一印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83.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一级)

(1)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提高成绩)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个别差异)

在此阶段教师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84.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级)(看别人 看自己 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简答题汇总 篇5

一、考试目标

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品德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建构思想。

2.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理解思想品德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1.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领会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熟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2.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3.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生活热点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思想教育点。

4.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方案。

5.依据教学方案,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达成教学目标。6.根据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正确分析和处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问题。

(四)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1.理解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了解评价的基本程序、方式方法。

2.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引导等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3.运用观察、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状况。

4.运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分析和评价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商品交换的本质是

A.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B.物物交换关系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交换关系D.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2)思想品德课的根本特性是

A.人文性B.综合性C.思想性D.实践性 2.简答题

(1)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照书上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简析上述材料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3.材料分析题

下列材料是某老师的一节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录片段。课题:换个眼光看老师

教学实录:

课堂导入:播放电子相册《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们》。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对对碰”游戏。(邀请该班级的一位老师,进行“师生对对碰”活动。)

问题一:老师最喜欢的明星?

问题二:老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一句话? 问题三:老师最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 问题四:老师最擅长的事情? 问题五:老师最拿手的菜?

学生小组讨论,写出答案,教师最终揭示答案。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也是一个平常人。

(二)活动二:我喜欢的老师——教师职业的特点。

学生讲述我喜欢的教师的理由;教师记录、归纳、总结;总结出教师职业的特点——教书育人。

(三)活动三:情景再现,学会理解。

通过本校一个师生交往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理解教师的一些基本方法,为下面解决该班级的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四)活动四:随机抽取问题情景,现场解决问题,归纳师生交往方法。

现场随机抽取学生写的师生交往中的烦恼和困惑的小纸条,通过两到三个情景的讨论,提炼出解决师生交往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并进行归纳和分类。

课堂小结:播放电子相册中老师对同学们的留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升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

问题:

请用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评析该课堂实录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教学设计。

问题:

(1)请设计出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街道路灯标语摘抄下一篇:典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