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通用9篇)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1
论 文
题 目《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学 科 初 中 英 语 姓 名 罗 晓 君 联系方式
2012年4月15日
1琼中县实验学校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随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迈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提升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应不断调节教学方式与策略。并试图从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角度,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法,不断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才能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法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中学好英语?而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又怎样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学好英语呢?下面就谈一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点体会:
1.认真上好第一课——激趣
“万事开头难”,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因此上好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它与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学习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相反,学生对这门课毫无兴趣,既使老师花大力气迫使他学,他也只能是勉强地、形式地去学,所以,学习一门课程之前,要首先备好“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这第一课。这一课上好了,后面的2琼中县实验学校
课程就容易办。如果这一课没上好,就算老师多么努力去传授知识,收到的效果恐怕也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好的方法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如果学生对该门课程都不感兴趣,他会自主的去学习吗?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英语,从而体会到学有所成的成就感,这样良性的循环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兴趣,英语知识能力自然会提高。所以关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也就越快。耐心设计教学、教课充满激情,统筹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激励表扬要多多益善,因人而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沟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教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其次,必须要避免只关注少数出色的学生或少数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平时表现较为平庸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务必做到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无私公平的关爱。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多渠道的,围绕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调动各种手段来调整来融洽课堂上人际关系和教课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课外对学生的关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几句简单的问候:How are you today? Why are you unhappy? What’s the matter? Can I help you? 教师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跟他们平等相处,成为
3琼中县实验学校
他们信任的朋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你,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这对于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成绩,起着莫大的作用。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教学技巧高,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情感态度,给予多些关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关键的、最有效的措施。英语教学应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使英语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任务型”的教学,这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又一重要的教学策略。
这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经历了从刚开始时手忙脚乱的探索,到现在的结
4琼中县实验学校
合本校的实际,有条不紊地展开学案的编辑与审核,并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它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扎实了,教学与练习融合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3.新型学习法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件与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只是我们目前探讨的一种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练结合。但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更好的落到实处,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值得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以往的讲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习题材料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班级成员进行分组,每组设有组长,组内成员各有分工,并可以开张组内讨论。各组之间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学习交流,并可以开展竞赛。小组也可以根据课型进行调整pairwork, groupwork.每组学生应有区分度,即语言优秀者与语言能力较弱者者分在一个小组,以利于相互促进。不提倡优优或差差组合。互动合作有利于与每个学习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起到以点带面,促进全体的作用。小组成员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科任老师进行讲解。
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学习成员在共同的努力和配合下,完成学习目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得到机会互相解释所学到的东西,可以通过互相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沟通,5琼中县实验学校
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字我调节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提高语言能力、熟练运用语言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方式上不断探讨,才能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逐渐完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变机制。
有效教学教师应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终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中的可测性。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决策,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总之,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课堂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详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恰当的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2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针对的是中职外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在侧重点上的偏失, 将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与学生学习和学科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指导, 建构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程式和认知规则, 实现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为发展中职英语课程和教学模式提供可借鉴与推广的模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有效学习策略, 挖掘学生英语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 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并通过学习策略训练和学习策略指导,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拓宽了学生视野, 为日后学生涉足社会满足对外语的需求。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 本着实用、够用、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需求为原则, 强调在日常与职业场境下的“实用”与“够用”, 满足生活、职业需要。选用或编写符合学生知识实际教材, 开发中英语教学课程。
2. 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初步的实践与推广。
(二) 课题研究的对象
2007级会计专业全体学生 (共五个班) 。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以英语学科与会计专业整合教学为对象, 开展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研究,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
1. 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分析法。
(1) 文献法。收集、整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确保课题研究的准确导向。
(2) 调查研究法。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调查, 深入了解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并在学生学习心理检测和学习策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实践建构阶段, 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实验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档案记录法。
(1) 个案分析法。选择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 分析个性特征、个性与共性的区别和联系。
(2) 实验观察法。在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 分析实际效果。
(3) 行动研究法。 (同上)
(4) 档案记录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活动情况, 及时记录、分类归档、分析比较, 以文档形式体现研究过程和研究实效。
3. 成果总结阶段, 主要采用实践检验法、经验总结法。
(1) 实践检验法。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修正、补充和完善。
(2) 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资料和实验效果,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 形成科学的、前瞻的、可操作的、有推广价值的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
(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1. 课题研究指导原则。
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必须坚持为专业服务, 结合各专业的特点, 坚持实用性;面对全体学生, 让学生学得进, 跟得上、学得开心、学得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 对学生提出基本法则, 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 课题研究的具体原则。
(1) 系统性原则。加强分析、训练和指导的系统化要求。
(2) 针对性原则。对专业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训练、指导, 这是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指导的根本原则。
(3) 实践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策略指导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 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4) 实用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改良不正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自主性原则。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 必须指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 研究步骤及时间分布
1. 明确构建课程目的和课程教材2008年2月25日
2.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材2008年3月5月
3. 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兄弟学校的教研、教学和教学改革2008年4月15日
4. 研究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4月17日至6月2日
5. 研究典型教学实例2008年6月3日至7月5日
6. 形成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9月
7. 实施与推广课堂教学模式2008年9月至12月
8. 编写相关材料及时分析、总结经验2008年3月2日至2009年1月2日
9. 整理成果、撰写论文, 撰写结题报告2008年10月3日至2009年2月20日
1 0. 接受课题鉴定组结题鉴定2009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六) 人员分工
1. 林志刚、云浮市中专学校副校长, 陈志培、学校教研室主任本课题顾问, 负责本课题的总体构思。
2. 卢炳文、云浮市中专学校英语教研室主任, 本课题组组长, 贯切执行本课题的总体构思, 并制定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原则、方案。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上的培训和业务上的指导。负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黎玉芳 (基础部主任、英语讲师) 、彭华荣 (英语高级讲师) , 本课题组副组长, 收集整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4. 本教研组老师负责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编写工作。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 开设课题研究课、公开课等, 最后形成课堂教学详案并作典型案例分析。
三、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启示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低而且参差不齐,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 结合学生实际,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只有以学生为中心, 才能有效地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 通过学习心理过程和学习策略的分析研究, 为学习策略训练和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和启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 才能通过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的分析和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 发展教师的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一) 只有在学生学习心理检测和学习策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有效地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
(二) 选择各类学习策略的典型个案 (学生、事件等) 为对象, 分析个性特征、个性与共性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 分析实际效果。
(三) 将研究的初步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修正、补充和完善。形成科学的、前瞻的、可操作的、有推广价值的学习策略指导与训练的程式, 及认知规则。
(四) 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 对学生提出基本法则, 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准则。
(五) 加强分析、训练和指导的系统化, 对不同学科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训练、指导, 这是学习策略指导的根本原则。
(六)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必须进行方法训练, 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
(七) 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 改良不正方法, 养成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着眼点在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困难与问题
我们虽然在开展了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研究实效不够理想, 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 这些问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解决。例如, 我们教师开展英语研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种种原因, 编写的相关材料、形成课堂教学教案和典型案例分析的质量也不高, 整理成果、撰写的论文也不理想。同时, 现行教材与教学实际不能相互函接的问题, 教材与专业实际不函接的问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与专业科要求的不适应;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与学生和专业科的配置不足的问题;开展英语学科与专业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缺乏所需的文献、资料、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等等的困难与问题。
参考文献
[1]Gu Yueguo.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21-836.Gu Yueguo.
[2]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5, 17—44.
[3]Shelagh Rixon, Annmaria Pinter.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2003, 23~32.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更新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68-01
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语言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力,即把语言知识变为语言技能。那么,如何在一节英语课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学生无限的英语潜能?
一、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做了新的规定,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
作为教师,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阶梯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知道的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总是存有一定空间,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而不是“被动听讲”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变“我学会”为“我会学”、“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观念的转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互动的,教师如能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得以缓解、升华。
二、关注学生学习发展,提供自主合作学习机会
1、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并加以指导。
以往的学习目标,大都由教师固定于一模式,学生在一节课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流于形式,不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制定的学习目标,或是过大、难于完成,或是过简单、体现不出学习层次,或是时间分配不恰当、导致学习过程次重不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给予恰当的指导。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单元学习内容制定知识目标,对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的侧重要有所体现。
其次,应客观分析学生自己的实际,包括自己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时间的不同,以便来考虑目标的切实性。
再次,应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对未完成的或遗漏的知识进行补救。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在不断的完善,当他们在学习评价中得到肯定时,其实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提升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则更高涨。
2、创设互动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学习活动。
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了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然而,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灵活设置话题,如故事表演、场景再现、猜谜、知识抢答或辩论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增强他们合作完成活动的愿望。
3、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习惯。
教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维。对于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学生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则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加强组际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
在课上,常见的Pair work、Group work是个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通常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设一名小组长(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难题时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四、学习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合作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自我批评,共同分享,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有,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估、分享学习策略,不仅可减轻教师负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Excellent、Super、Good job、So-so、Come on是我们教师在英语课中常用的口头评价,在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或鼓励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4
一、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effecf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六大基本理念,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的是怎样上好英语课,怎样知道学生高效、真实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偏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交际情景中使用得体合适的语言。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已经成功地报告了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和与良好教学效果相关的教师教学行为,如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近年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过到的目标所学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这些研究对我校教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与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是有参考价值。
二、课题送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磁的现象: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都是语言的灌输和读背教材,缺少交流、互动,这种状况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极为不利,久而久之,孩子对英语会失去兴趣。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暄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介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是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我们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努力
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行为,构建高效的课堂;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就是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新知识并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以丰富的知识积淀做保证的。教师应让学生感知到广博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规律给予学生,让其记忆并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旧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一举一反三的作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变化的过程。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组织、监控和调节。教师的组织、监控能力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决定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使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行为达到有效,我们把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显性教学行为进行列举,并对每一个行为采取行动研究。
1.新知识的呈现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堂中怎样让学生快速、高效新授单词和短语。
3.课堂中如何高效组织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
4.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用适度的评价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阅读、研究、分析关于国骨外英语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指导课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二)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利用问卷、座谈、听课、现场观察等形式,对研究前、中、后期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现状进行对比,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在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在实验过程上,不断探索实施高效课堂都是有效行为的研究,不断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形成教师高效的教学行为。
(四)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提炼也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品质。
(五)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查阅文献,学习理论,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分析,对本课题进行论证。并请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和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的9月-2012年4月)
进行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各个层面的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力度,提高教师有效备课能力和课堂预设能力;深入课堂,通过讲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分析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探索中积累材料,总结经验。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撰写结题研究报告,总结得失,结题,将最终的研究成果服务与日常教学工作。
六、预期创新点与应用价值
我们期望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提高英语教师们致力于课堂教学诸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英语教师的潜力,激活英语课堂,创设充满活力的、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将所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多的学校,相应的教案、课件及课堂教学录像可以作为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们能够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达到“均衡教育”的目标。
七、保障措施
我校是新安县实验小学,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先进学校,对教科研工作,领导重视,教师积极,教科研氛围浓厚,有条件开展课题研究。另外,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十分有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八、课题组织
本课题负责人:王传峰校长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同时也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传授知识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对于旧的传统教学要在继承和借鉴其经验与长处的同时,必须改革那些陈旧的、落后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进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为了适应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学校的现状来看,随着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建成和电子白板安装使用,宽带网的接入,也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我校重点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系统地探究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优化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跨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以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新型人才服务。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作为课题研究,并在校内进行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的信息环境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成学生的自身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这就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进入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性质。本课题研究是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图建构起崭新的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具体说就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学习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选择智能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克服目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等矛盾,形成符合我校学科教学模式,为今后学科开展信息技术同学科的整合提供借鉴。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无痕迹地融合的,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协同发展的新型教学结构。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思想、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手段,更需要深刻了解教育之本质,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互补,增强教学效果。并分析本学科特点,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效整合的所需要学科系统的资源包,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的课堂评价量表,形成一些优秀整合课例和教学设计。
五、研究策略
(1)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以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2)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扩展链接等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4)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5)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6)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7)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等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我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掌握的文献进行研究,形成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寻找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支撑。
2.文献研究法: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分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的现实方案并予以执行。将信息技术引入中学课堂,不仅能使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而且会带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信息交流的多元化、认知方式的多元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3.行动研究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制定课题组的行动计划,然后在实验中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有效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后在行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修改计划——再贯彻落实于行动——再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此项实验。以收集整理课堂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实践的研究,在理论学习与课堂整合实践之后,及时进行微格教学反思、写出论文或教学案例。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结合教学实践,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创造性原则: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模式,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先进性、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
2.科学性原则:课题的选择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认知规律。高效快速地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口、眼、耳、脑的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
3.可行性原则:
软件:我们该课题的研究教师都受过专门的计算机培训,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浓厚兴趣,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且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
硬件:我校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和一个微机室,多个多媒体教室。并设有大量信息资料库,新添置了许多硬件设施。课件使用遵循的原则是: *辅助性原则 *不可替代性原则 *优势互补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八、课题特色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的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中,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科课程的内容,学科课程内容中又蕴涵信息技术,如数学课程包含对各种计算软件的运用,部分物理实验通过自制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语文课程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等。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真正地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历史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些比较,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此阶段中,课题组成员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理论资料及学习体会。实验未立项时,研究老师同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记忆规律,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尝试在第二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研究他们同一知识在无媒体影响下的巩固程度,和有媒体教学作对比,发现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创建的语言情景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欲强。从此开始收集资料,理论学习,申请立项。确立了课题名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二)第二阶段:探索研究阶段(2010年12月——2013年7月)为实验阶段,对我校初二和初三的学生进行实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法。具体做法:由该课题的老师负责收集调查分析资料,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我们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由专门的计算机教师组织课题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和修改的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在实验班中运用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实验期间,及时对学生进行座谈、调查,增强信息的反馈,教师继续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体步骤:
1.分析教学现状,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2.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方法。3.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最佳作用和时机。
4.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优质课件的方法与方式。
5.研究与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改的要求且又超越新课标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此阶段中,重点是根据情况进行教学反思活动,积累有关研究材料,做好中期成果小结。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结果,进一步调整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阶段研究取得的成果巩固并加以推广,进行验证性研究。
(三)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不断反思——再实施期:在此阶段利用第二步所取得的成果,反思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力争在此阶段将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更好的落实下去。分类整理、汇总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成果以结题报告、课题总结的形式呈现。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6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法。通过分析电子设计竞赛中涉及EDA课程的题目,在竞赛题目中提炼综合性实验内容,以此更新陈旧的EDA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以学生团队形式取代单人实验,以自选实验题目代替必选实验内容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团队+单人”双重考核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此课程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EDA 学科竞赛 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196-02
EDA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电气自动化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流程、掌握硬件描述语言、使用EDA设计工具和实验开发系统等,培养学生对数字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1,2]。
国内各高校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EDA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并提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改方法和思路[3-6]。但是,EDA技术发展日新月异,EDA课程也会涌现很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EDA课程改革,以适应并推动EDA技术的发展。
该文针对目前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尤其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提出EDA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设计水平。EDA实验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EDA课程课时为30~45,其中约1/3课时为实验(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一般每次安排2个课时,每次课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整个课程仅包含5~8个实验项目。实验课程一般包含学生对EDA软件和实验系统的基本使用,对常见数字电路的设计,如:组合电路设计(多路选择器、加法器)、计数器、分频器、正弦信号发生器、乘法器、移位寄存器、序列检测器等。相对于EDA技术的发展,这种实验课程的设计稍显陈旧,存在一些问题。
(1)基本的电路模块设计无法培养学生数字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EDA实验课程通常以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为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硬件描述语言的掌握。由于电路模块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很难培养学生对数字系统的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2)陈旧的实验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以基本数字电路模块为实验内容,学生完成实验后也不能理解自己完成的设计在一个数字系统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体会不到设计的成就感,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
(3)EDA技术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技术发展。EDA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学生如果仅仅学习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4)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学有余力的同学才能得不到施展。
综上所述,EDA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在EDA课程中均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
学科竞赛近几年来如火如荼,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7]。其中,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影响最广泛的电子电气类学科竞赛,对推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年的电子设计竞赛也得到高校的推崇,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热情。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多个题目涉及到了EDA技术,甚至部分题目核心内容需要使用EDA技术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涉及EDA技术的题目及相关技术如表1所示。
这些题目涉及了EDA技术中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甚至部分模块多次重复出现。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均可形成综合性EDA实验内容,作为EDA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从表1中可以提炼出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题目,作为EDA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每个题目均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能够引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热情同样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教学。EDA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EDA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EDA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摒弃传统的计数器、分频器等陈旧教学内容,引入学科竞赛中常见的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以DDS信号发生器为例,涉及到相位累加器模块、相位调制器、ROM查找表、幅度控制、D/A接口控制等核心内容,还涉及按键和显示(8段数码管或液晶屏)等人机交互的设计。在一个综合实验中,包含了加法器、计数器、乘法器、IP核调用、状态机、编码器、分频器等基本电路模块,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模块如何在整个数字系统工作,加深学生对基本电路模块的理解,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每堂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内容,一般1~2名学生一组,独立提交实验报告。采用综合性实验后,3~4名学生为一个团队,整个学期完成1~2个实验内容为宜。整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选择一个实验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多个综合性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学生团队因兴趣差异选择的题目也各不相同,此外,同一团队的同学承担任务不同,所以考核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个实验根据复杂程度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可以根据难度系数和学生团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同一个团队中,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情况给与不同的难度系数,团队得分按照系数分配给每位同学。这种情况下,兴趣高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较高难度的题目,并承担更多的设计任务,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题目,承担简单的模块设计工作。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在EDA实践教学中均有所收获,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学得不“尽兴”,部分学生不会学而自暴自弃的现象。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EDA课程现状,提出了目前EDA实验课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对EDA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课程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性,并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期望通过此项改革,使学生了解“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7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
受生源质量的影响, 经过普通高中、中职本 ( 专) 科学段删选之后进入中职就读的学生, 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不理想姑且不说, 而且思想滞后, 素质偏低, 厌学情绪较重。同时, 受长达九年义务教育应试教学的束缚,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英语基础较差, 句、段、篇章知识, 语法、逻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基于这样的原因, 目前中职的英语课堂出现了“1/3的学生在听课, 1/3的学生在睡觉, 1/3的学生在玩耍”这三个“1/3现象”, 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更是呈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沉闷。
但不论是从课程大纲要求, 还是从个体职业岗位发展的角度而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口语的培养已成为必然与必须, 它是中职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
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 既有方法的不正确而造成的语塞, 又有紧扣职业、专业、岗位而具备的特定性的、个性化内需, 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向企业、走上岗位这一特定背景下, 口语表达则显得尤其重要。据此, 笔者以“从敢说到想说, 再从能说到会说, 最终到得体地说”为目标, 开展英语口语表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调研, 切实把握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以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重要的旅游服务专业为调查对象, 对该专业的41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91% 的学生认为不敢说英语口语, 缺少英语口语的环境;83%的学生表示想说的时候, 记不起词汇, 不知道怎么表达; 有57. 6% 的同学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不满意; 80%以上的同学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 并且认为中职学校学不学英语都无所谓; 只有8% 的同学认为自己和人交往的能力很不错, 用英语口语表达还比较顺利; 同时, 有13% 的同学表示迫切需要系统地学习、训练口语交际知识; 有11. 9% 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够通过举办英语口语类竞赛, 组建各类社团, 提供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口才和人际沟通能力。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 一是没有适合的环境, 确实造成了中职英语口语的弱化; 二是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 也限制了英语口语的发展; 三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英语口语对其以后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
二、巧借外企力量, 有效提升英语口语重视程度
基于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 更基于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弱势地位, 笔者意识到若不先从思想根源上有效转变, 则所有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成为幻影。首先, 是在每年校园招聘会上, 将薪酬相对较高、英语口语要求较严的外资企业相对集中, 要求用英语口语的形式应聘。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这些企业摊位前先是人声鼎沸, 然后是落寞离开, 最后是对应聘成功者羡慕不已。其次, 是与就业办的教师一起, 带领学生到外企参观。在企业中方管理人员的介绍中, 清一色的英语表达, 更让学生赞叹。其三, 在招聘及参观后, 适时地就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的必备性等, 在学生中予以引导, 真正实现亲历体验失败到奋起直追拼搏的转变, 有效地转变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思想认识。
三、科学设计切点, 务实推进英语口语实践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 理应紧扣生活、职业与岗位元素, 确立口语训练规划, 构建口语训练的模式, 并辅之以多元评价的推进。就训练模式而言, 笔者尝试了诸如“‘角色情境法’口语训练指导方法”、“‘合作互动法’口语训练指导方法”、“‘讨论、辩论法’口语训练指导方法”等一系列口语训练指导策略。具体而言:
第一, 在专项的情景设置下, 培养口语能力。它包括英语口语演讲、讨论、劝说、聆听、拒绝、解释、安慰、应聘面试、辩论、应答、留言、道歉、商量、采访等各种具体情景下的口头表达专门练习。如以《电话接待、当面投诉》为例, 上课伊始, 教师播放真实的某会议中心总台接到外宾客户在凌晨1点左右需要食品服务单未得到满足的电话交流录音。要求学生首先能听懂, 同时分析该总台值班人员在电话沟通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接着由该会议中心的大堂经理指出值班人员的不足并和学生的分析进行对比, 适当肯定学生的分析和判断。然后, 学生在该真实的情景中, 分角色演练, 教师和大堂经理、学生共同点评。同时, 拓展该情景, 学生分角色就该事项进行英语口语的电话投诉训练 ( 学生对学生) 。最后, 学生与大堂经理互换角色就该事项进行电话及当面投诉, 其间穿插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课后, 学生先自我感悟这类口语的注意事项, 一些关键的词汇, 作为会议中心大堂经理就电话接待 ( 投诉) 以及当面投诉等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和注意点, 进行总结。这一案例, 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养成, 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构建综合的学习任务, 创设相应的职业情境 ( 进入职场后的工作环境、失败或成功的情境等) , 分析案例 ( 日常生活中与教师、家长、同学的交流沟通等) , 扮演角色 ( 英语教材中的特定情境) , 并经过小组学习讨论, 自我调节或咨询建议等过程, 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地进行口语学习活动。这种在行动中学习的过程能有机地与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 对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 在主题的专项训练中, 提升口语能力。这主要倾向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中以及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相关词汇、语法的积累。如以培养学生掌握应聘技巧, 提高学生应聘能力为预期目标, 以结合学生实际、面向社会、面向企业 ( 专业、职业) 为活动原则, 开设英语口语应聘训练课, 开发应聘能力培养的校本课程 ( 如应聘书的撰写技巧、应聘的原则和方法等) , 常设校内英语口语应聘模拟活动, 创设企业应聘实景, 进行有效的面试活动。这样既拓宽了中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层面, 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 又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了基础。
第三, 在多元化评价中, 激励英语口语素养。尝试新的评价方式, 提高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 达50%) , 重视学生的课堂口语表现, 包括课堂学习参与程度、学习积极性、进步程度等, 淡化评价体系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突出激励与调控功能, 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全程关注节点, 全面凸显英语口语的有效性
第一,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这是成功的起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这就需要教师的唤醒和激发。为此,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是列举通过英语口语训练, 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事例; 三是教师介绍自己和周围的人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体会; 四是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描述英语口语的常用词语和语法, 并加以分类。
第二, 要关注必备的英语知识, 这是成功的基础。英语口语训练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英语知识, 才能启迪心智, 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巧妙回答、应对自如。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加学生英语知识积累的总量,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 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量, 阅读相对容易的外语名著, 做好读书笔记, 唱英文歌曲, 另一方面学习名人演讲稿, 组织观看辩论赛及演讲光盘等。
第三, 要关注训练的技巧, 这是成功的保证。中职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 有话说、敢说话、会说话。基于此, 就需要教师多教授一些技巧, 学生多进行一些练习, 加强听的练习, 注重说的练习, 落实体语练习等。
第四, 要关注多向的实践, 这是成功的关键。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 教师要让学生重参与、重实践, 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如,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堂三分钟演讲、小组讨论、主题班会、模拟应聘、进企业实习等等, 教师甚至还可以把班级的一些具体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做,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每节课起始段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一直是笔者重点关注的。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内容时,我结合电影《2012》,让学生先观看片段谈论电影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再让学生猜测50年后世界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为新课顺利开始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实施中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合理地增、减、删、改编、整合教材,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教学内容要依托于课标,在实际操作中合理“裁剪”,为学生“量身打造”,英语教材整合就是要活化学生的多样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变成学生思想驰骋的广阔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材“裁剪”具体操作中应重点关注两方面:教材顺序的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合理删减和拓展。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当代英语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科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字母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国庆假期,在周边公共地区查找英语标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八年级下册单元四的授课中,我又结合学生的成績单这个话题和学校开展的“周恩来奖章” 评选活动,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入话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并要求他们在评选活动中完全采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写成英语小组报告。通过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知识,促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呈螺旋上升之势。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更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英语练习中,我针对不同练习内容,传授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完型填空处理上,遵循三步教学法,即快读整体理解—细读揣摩推断—再读还原文段三步曲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英语语感大大提高,答题正确率也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在平时阅读中,教师要多开展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生词理解能力、信息推断能力和主题归纳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给予学生感知、体验、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想象、探究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渊博的学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让课堂变成真正有生命力、高效率的课堂。■
□编辑 吴君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篇9
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正在大力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请大家了解一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第一个环节: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有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可谓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二、第二个环节:前置性作业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前置性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留前置性作业,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好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二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前置性作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预习”移到课堂中,即在上课开始时,就让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这时的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挥下的统一行动,是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的探究、实践与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有效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创新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智慧各放异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个原则。我的教学流程是: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2、4人小组成员开始小组学习课前小研究,结合本组成员感受最深的部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准备好上台向全班汇报。小组成员以4人小组为宜,组成一般按优良中差或优良中中搭配。选出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的任务有分工、协调、帮助、评价等。所谓分工就是当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任务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学生会不知所措。比如确定一、二、三、四发言人的任务,小组交流后选择一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准备上台汇报时每个同学的发言任务等。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一般为不善于发言或程度较差的学生,优秀者一般最后发言。协调是指在分工的过程中,有的任务不能充分发挥某个同学的特长,他有要求承担其它任务的愿望时,这时组长要协调,当组内同学长期承担一种类似的任务,还须要培养他其它方面的特长时,组长要协调。所以隔一段时间我会要求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调换组员所承担的任务,让每位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小组面向全班发言的任务一般有:1.我的例子是什么?2.我的解题方法是什么?3.解题时要注意的是什么?4.我不懂的问题是什么?
四、第四个环节:小组汇报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是一堂课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小组汇报时的要求是每个小组要认真倾听其听发言,及时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补充时切忌重复。在小组向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点拨要掌握以下两点。1.点拨的语言要尽量精炼,尽量少点用时间。
2.点拨要起到表扬、激励和“收”“放”“引”的作用。
五、第五个环节:师生评价
评价是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不是目的,只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任何的极端运用都会导致教学生态的破坏与教学的低率。而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提到了: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学中,通常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口述式:我常常会在孩子们有进步或表现优秀时,及时鼓励。
2、文字式:除了口头上的表扬,我还习惯在他们的书上或本子里写下
一、两句由衷的赞美,如:你真棒!等等;还可以用发放表扬信、奖励卡、我们特做的魔术棒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努力的关注和肯定,从而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去学习、去表现自己。
3、评“星”式:我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会评奖一次,选出诸如“自信之星”、“倾听之星”、“进步之星”等等,并把那些孩子的照片作为桌面放在电脑上。
4、称号式:另外,还可以采用称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例如:可以给表演生动的孩子一个“优秀小演员”的称号,也可以给评别人的表演最中肯的孩子“小小评论家”的称号。
评价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小组合作评价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中对学习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要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要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反映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应多维、评价方法应多样、评价主体应多元、尤其突出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除了以上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主动评价,如他们常说的:谁来和我们交流、谁有问题想问、谁有不同意见、谁要补充、谁来评评我等等,从这些日常的用语中就能体会学生之间这种互评互学的氛围是多么的浓厚。总而言之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评价中爱上你的课堂。
六、第六个环节:自我挑战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推荐阅读:
英语学科的认识和发展08-15
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探索10-05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_阐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01-08
英语学科分层教学09-19
英语学科教学法08-02
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感的探索和实践的论文07-24
“学科整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25
杭师大学科教学英语10-11
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英语12-06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常规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