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2024-05-14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通用8篇)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1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个人成长、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工作与提高的家园是我们学校奋斗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专业素养等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面对新课程,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疑都面临着一个专业发展的问题,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催化剂,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一方面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更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两者双管齐下、相得益彰,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我校成立有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负责组织、安排、部署全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先后出台了《汇文二中校本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常规》、《外出学习汇报制度》、《领导包学科制度》等,这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的严谨、浓厚的教研氛围,全校没有一个教师登台授课而不参加教研活动。

重视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习,引领教师自觉学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教育视野,提高理论修养,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引导教师反思自我教学实践,规范新课程观念,领会学科课程的最新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真正功能和深远价值,从理念与操作结合的层面上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引领教师在培训中反思,在交流中成长,在反思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思想引领,价值驱动,激发内需,坚定信念

课改之初,我校领导就意识到老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校本教研应基于教师的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激发教师的学习主体性,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从而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引领教师自主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协助他们、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自主意识,引导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奉献爱心,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因此,校本培训的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所以我校十分强调对教师进行价值引领,注重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激发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内驱力,使教师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促使其重视“旧我”向“新我”的演变。

三、创新思路,精选内容,多管齐下,注重效果

校本教研是一种“福利”,而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这就要求组织者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训内容,在形式多样而又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得到提高、收到成效。几年来,我校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先后派数十人直接参加国家级、省级课程改革培训,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讨;市、县优质课观摩活动,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全员新课程通识培训,内容涉及新课程实施方案、新教育理念、名师名家讲座、课例研究点评、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等,这些培训活动或集中,或分散,或全校,或学科组、备课组,无疑都起到统一思想认识、提升从教境界,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

四、立足校本,依托课堂,紧扣问题,夯实基础 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并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1)加强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活动。各学科每周定期安排集体备课一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2课时,其他学科1课时。教科室负责检查活动情况、统计出勤并整理备课组上交的活动记录、教案、配餐作业、课件等并将优秀课件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2)加强互动研讨,教学评价,共同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每周四第7、8节为教研活动时间,各学科有固定活动场所,包学科领导参加学科教研活动。

(3)推门听课。要求全校教师开放课堂,教师不能拒绝听课者进入课堂听课。全校领导老师都有听课、评课任务。

(4)听课+研讨+反思。利用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评课,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样做促使人人都进步,天天在进步,将校本培训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尤其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老师们基本做到了面对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转化,品味成功,共享快乐

青年教师初为人师,面临着重要转化——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化、从知识汲取者到真理播种者的能力转化,因此我校很重视对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有提前进行的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更有从教信念培训、励志成功培训,关注的就是他们的尽快成长,缩短他们的转换周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听评课记录,教案等。学科内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在全校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同时推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县、市级优质课评比。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激励着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快速成长,往往一学年甚至一学期不到,就有人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而当他们获得事业的初步成功时,学校领导往往要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激发全校教师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共同享受他们的成长快乐,以激励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六、以教科研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并且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教学专家。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交流和推广。

近年来我校课题共计:15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1个;市级43个;县级73个。其中十一五课题77个。正在实施的课题1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10个。

七、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加强量化考核,向考核要成绩,要发展。每年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每年举行教师业务考试、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案评比,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评学、座谈、问卷调查等。

实践证明,教师施教的成功与否,往往有赖于与学生集体及学生个体建立的良好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协调师生关系、活跃教育过程很有必要。这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未来教育的主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务处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基本功竞赛。2009年组织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朗读、口头作文、个人才艺等多方面),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主题班会活动设计、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个人才艺等);2010年我校组织板书设计及粉笔字大赛,由教科室负责课间十分钟进课堂拍照,学期末由所有同学科教师进行打分、评比。优秀的板书上传至校园网供老师们参考学习。

新课改以来每年的教师业务考试也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做题形式,2009年是教学设计,你最满意的教学片段等,其中美术教师除了美术基本理论,还有美术史,并增加了评画部分;2010年,由教研组长结合学科特点出题,单独进行考试。其中地理学科考试内容为图文转换能力,即出一道地理综合题的读图题,教师阅读出图中的信息,并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联系出高中所学的知识点、考点;并说出如何分析总结、归纳。考试要求是充分阅读图中的信息,要求知识点联系广泛,考点齐全;分析归纳时充分利用材料,分析言之有理,条理清楚、语言得体;注意答题的角度和运用地理语言;物理新课程高考试题,使全组教师对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征、考查内容及试题结构有了更直接更准确的认识;生物主要考查教师们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构建概念图能力,提示教师教学中注意教材中每个单元“自我检测”中的概念图,主动教会学生做思维导图。

八、成绩:“是金子就会发光。”在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一粒金子,当通过校本教研的全面打磨后,他们就一定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彩。09-10年优质课统计:国家级 1节,省级5节,市级29节,县级50节,其中齐红梅老师09年8月在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优质课评比中获国家级三等奖;09年3月白志强老师在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说课组三等奖;王作辉2010年9月参加河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田翠红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参加省级评比,张岩省级信息技术课,李静涛省级录像课一等奖。市级优质课09年17节,10年12节,县级09年22节,10年26节,各级优质课选拔参赛80节,青年教师课堂评比46节,其中09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校推举的路明蕊老师参加市级比赛,获市一等奖,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推举路明蕊、齐红梅参加市级评比均获市级一等奖。

在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2009年薛娜荣获国家级二等奖、马艳梅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王艳茹、徐瑞凤、周华、巢志刚、张杰、费丽婷、于艳艳、王占英、孙艳秀、张丽洁、郑巧裕分别获市级奖。2010年,我校青年教师周华以120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二名,白艳老师以115分的高分获全市第七名,费丽婷老师以110分的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最后,我们希望教师职业不应该成为一项红烛般的“悲壮”事业,而是应该成为一项终身发展并能够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辉煌专业!

我们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赢得自己的尊严,得到应有的荣誉,实现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在专业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新课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推进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者相辅相成而又相映成趣。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2

一、确定校本教研工作目标,让目标指引前行

缺乏教研的教学是无生命力的教学,怎样使教与研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使校本教研发挥它的作用,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促进教师成长?针对于这些问题,我和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主任、课改教师坐在了一起,深入探讨并制定校本教研在学校完成的各级指标。

团队目标:三年内打造一支“真、爱、和、美” 教研团队。人相互依靠才脚踏实地 (真),爱彼此滋润才沁 人心脾 (爱), 事齐心协 力才事半 功倍 (和), 路结伴而行才风景隽永 (美)。

教师目标:五年内培养一批会思考、会研究、会创造的个性化、风格化教师。

学生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孩子:广泛和浓厚的兴趣;扎实和广博的知识;良好和有利于未来持续发展的习惯;健康和有助于创造未来幸福的性格。 实现工作目标的策略:把小事做好,把细节做实。

二、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让制度作为保障

1. 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打造规范而精良的团队,求得校本教研实效性,建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并明确各级职责是活动开展的前提。严谨的作风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我们在实施中提出了狠抓领导与实验教师的工作作风,向规范和纪律要效果。讲团队精神,讲实效精神。实行教学工作“首问责任制”。每干一项工作,都要出精品,只有把小事做精, 把细节做实,才能获得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巨大成功。

2.保证时间,明确任务。

规范每周教研常规。周一下午4点 (夏季5点) 由校领导组织召开每周教学布置与总结会与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坚持间周一次;周三下午4点 (夏季5点) 由校领导组织召开业务学习坚持间周一次;周四下午3点 (夏季5点) 由每个学部组织开展一小时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以三笔字和教师口语表达训练为主。

规范每个月教研常规。每个月的第一周坚持教学工作月例会制度;每个月的第二周周末上午开展校内教研会活动;每个月的第三周开展教师备课批改等常规检查活动;每月教师要在月末前撰写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各一篇

规范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开展“推门课”“达标课”“跟踪课”“考核课”等活动。各校要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保证每天1节的推门课活动;第2个月开展 “新苗杯”系列达标课活动;第3个月开展青年教师、 骨干教师、拔尖教师的跟踪课活动;第4个月开展主题性的考核课活动。

三、创新校本教研环节管理,骨干典型引路,让全体教师得到发展

1.团队竞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每个教师的发展不能等待,因为孩子成长不能停滞。我们整合教师资源,按学科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划分骨干团队,以骨干团队为核心,辐射到学科组、年级组。每个年级组保证各有一名语、数、英骨干教师,每个年级组有一名德育骨干教师。并制定骨干团队发展目标,要求以语文学科为首,三年内在县市有两名以上独具个性化的教师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同时带动数学组、英语组五年内在市县有自己的典型教师,引领团队不断发展。

2.学习研究,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对于青年教师,校领导班子提出“一年规范化、 三年优秀化、五年风格化”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离不开扎实的校本培训。为了增强学习实效性,我们每月实行“1+1+1对话”活动。

几年来,我们通过“1+1+1对话”活动,先后探讨了“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打造个性教师”“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落实”“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贯彻” “小组学习在辅导中的策略”“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

3.资源共享,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主题培训、整体提升。我校相继率领教师到宽甸镇中心校学习赏识教育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到灌水小学学习学生能力培养,到东方红小学学习作文教学和问题课堂,到丹东金汤小学学习小课题研究…… 教师在同年组对口学习与研讨中,在实践的交流中更新观念,树立研究的决心。

外出培训、汇报升级。为了加快我校骨干教师的成长步伐,我校对学科骨干团队教师进行“名师跟跑升级活动”。我校从2010年每个学期都选派语数英骨干教师到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北京等地,观摩名师课堂、课标解读活动。四年来,我校教师参加了十几场专家讲学的活动,分别到语文名家窦桂梅、 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数学名家华应龙、吴正宪、张启华、柏继明,英语名师鲍当红、毛峰、张倩等的课堂上汲取宝贵的营养。教师回校后要汇报学习体会或出示范课,这使全校的教师都能学习了解到外校的先进教学思想、技术和理念。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学习热情,每次学习回来后,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实行“学习奖励升级”,对发展有渴求的教师,再次外派,向心目中的名师“跟踪”学习。杜绝学习平均化,集中打造,发展名师,让一部分人率先“富”起来。语文教研团队在探讨 《少年闰土》一课时,进行多次“磨”课,如何让这样的名著能走进孩子的心中,我给他们建议像窦老师教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那样以“聊”的形式进行:“让我们一起聊聊鲁迅,聊聊笔下的闰土, 聊聊语言。让我们捧起书,读起来,一会聊起来。” 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活动系列化,“新苗杯”创品牌

我们在2010年春提出:三年内在校本教研中开展 “新苗杯”课堂教学系列达标升级活动。通过一年两个学期的摸索实践,提出了“新苗杯”六级系列达标升级活动:主要通过竞标 (校内教师全员参评) —评标 (10%推荐全镇竞赛) —研标 (各年级集体研讨) —立标 (镇示范课) —达标 (贯彻落实、实践学习) —创标 (推荐参评县市课) 六个阶段,对全镇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打造规范的课堂教学,培养梯队式的课堂教学人才,让每一个教师有发展,让每一个教师有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系列达标升级活动,重在全员参与,让每一个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研究中;重在系列化, 三年六个学期每个学科基本达标;重在升级,让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在达标基础上去创新,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与风格。历经六个学期,达标活动初步达到系列化、规范化,有90%的教师在一个学科达标,有60%的教师双科达标,同时推选上镇示范课、县优质课、市优质课、省优质课和县品牌课,均得到好评。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遍比较薄弱,原因在于培训相对落后,内外在条件不成熟,缺乏专业性机构的引导;其二是缺乏沟通,学习和教研的氛围不热烈,大多数年轻教师来说专业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我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了教学中的主要工作,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没有起到明显的领头作用。所以从学校和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看,要实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最终使学校富有竞争力。就要做到专业引领下,个人与团队间形成合作互动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英语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核心应该围绕着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把教育研究作为一切依据参考。校本培训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不同的区域结合自身的发展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往我们的教师外出培训才能提高开阔眼界,现在依托校本研修这个平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途径,不仅可以使得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素养提高,还可以进行大胆的课堂的创新和教学改革实践。同学科的老师可以相互研讨英语新课改的方向,彼此交流切磋教学技能,从而让校本教研活动可以配合并且协调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在打造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中,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生活变得充实和富有,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研究有了新的收获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各位同仁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我们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路相随,有校内校外的资源做后盾,经过不断的摸索进取,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从课堂细节出发,重视课堂教学

学生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学生在英语课堂里学习词汇、语法,以及英语的阅读与表达方式,了解和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冲击,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在我校推广校本教研课程改革以来,极大地改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曾经的单纯的“一师对多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变成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学生测评和自查取代了原有模式。通过加深了教师们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教材的体系的设置,校本教研让教师们使用各种教学媒介重新打造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重视教学中的小细节,带领教师上好每一节英语课。教学目标决定了一节课的最终呈现,对阶段性的教学有着指导作用。有的教师在教研中只关注学生的单词记忆行为。通过集体讨论和反复实践,我们发现要特别关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随着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相继给教师们制定了单元目标后,帮助学生们掌握本单元中应该熟练掌握的一些词汇以及词例元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经过准备后课堂呈现的效果非常好。经过常态化的观摩课公开课后,教师们展开了研讨,强调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与最终实现情况。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指导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得到完美融合。我们用课堂观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参与人员讨论后得到一致认可,为今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深入研究课题,加强理论指导

教学的实践要有理论上的支持和引领,正确的理论依据为良好的实践做坚实的后盾。课题研究既反映了教师团队的合作,也体现了教师团队的创新。通过观察教学环节中的某一具体并富有代表性的现象,经过考察后提出问题并制定出课题研究的方案。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地吸取和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课题组总结在课题研究和开展中收获的体验与收获,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通过搜集教育教研资料,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实际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三个层面展开了研究,例如:教学中导入活动的研究,扩充课堂知识,丰富教学的媒介,具体的实物、形象的图片都可以走进课堂;英语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模拟场景,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英语角和课前的Free Talk;英语评价策略的研究,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具体现象的研讨

在英语教学中有不少的现象可以值得深入研讨,比如,怎样利用语言环境渗透西方的文化?怎样利用有限的校本资源更好服务于英语教学中?能否利用好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集?在课题实践中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围绕该主题展开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对棘手的教学问题选择的切入口要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英语认知积累与技能提升。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有了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课下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法知识,课堂练习中主动与同学用英语来交流与表达,课后阅读英文报刊读物。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篇4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化学校和落实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展校教研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能否实现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培训,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来抓,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必须具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必须具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

1.注重集体培训

培训时,注重在形式上抓“活”,即将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单科培训、年级培训相结合;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培训相结合;外出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观看名师讲座与听后讨论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在内容上求新,即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学校要求教师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2、大力提倡教师外出学习

汲取先进理念,以便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3、从分发挥电子备课作用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培训。

4.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反思,以达到一步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学校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高质量案例,每月交一份高质量教学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想;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上交一个优秀课件。在学期末进行展评,分类汇编成册,载入教师成长档案,纳入期末“一评三考”考核范畴。

5.重视校内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作用

教师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积极开展“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教研,达到互助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集体备课。把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划分若干研究小组,由每组小组长负责开展活动,教师采取研讨形式,针对教学内容谈自己的想法,旁听者可补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在备课中,力求做到八备: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式;备优化教学过程的大体设想;备教法学法的选择,备教学手段的运用;备教学效果的预测、反馈、调控,体现了个体化的教学风格。备教材分析,弄清本课在本册本章教材中的编排意图;备学情分析,指出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备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措施等。

6.鼓励教师阅读大量的教学书籍

通过研读他人经验,力图在解读别人的同时认清自己;在借鉴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培养教师养成博学、善思、勤写的习惯。通过广博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教材有关的资料,课堂上厚积薄发,从而焕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要学会思考,一是对课堂的思考;二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三是在阅读中思考,并敢于质疑。

二.加强校本教研是学校课改的永恒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成为教研者。教学研究应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教学实际的问题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体研究、微型教研,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1.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氛围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学校要努力把教研组打造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一是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学团队;二是加强专题研究。通过“上课、听课、研讨、反思、评价”的研究过程,有力的促进校本教研工作;三是提倡微型教研。即小范围教研,使教研突出目标多样化,思路清晰化。

2.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

如:教学能手示范课,学科带头人研究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等。每次课后都按照执教者自评(反思)——教师互评——领导点评——执教者谈体会——听课教师谈感受的步骤,认真评课,达成共识,资源共享。要加大推广听课的力度,随时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随听随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

3.开展师徒结队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力挖掘学校资源优势,让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要求他们互相学习、研究、咨询。积极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实现双向交流

请教育专家进行专业引领,指

导学校教研工作,同时,校际之间进行教研交流活动,让教师走出去,充分彰显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5

四川省宣汉中学教科室 龚元光 向朝东

四川省宣汉中学位于大巴山南麓,2004年被验收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素有“巴山深处桃李园”之称。学校现有1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600人。其中,高中教学班78个,学生5400余人;初中32个教学班,学生2200人。在职教职工447人,其中专任教师365人。2006年,学校被首批确立为“达州市校本教学研究基地校”

近年来,我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办学规模来看,无论是教学班数,还是学生人数,三年来都翻了一番。师资配备数量激增,年龄、教龄年轻化特征日益明显,特别是高中专任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72.3%,其中2003年以来陆续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的新教师和从县内其他学校调入的优秀的初、高中教师,占现有高中教师总数的58%。一大批青年教师的输入,无疑为学校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师资数量的增加,加之新课改的实施,也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通过整合资源,营造环境,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培育合格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推名师,育名品(优生),铸名校——成为了我校自身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问题,2004年学校调整思路,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先导工程。提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策略,并创造性地从教师教学技能及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一套有效推进校本教研的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地促进了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使宣汉中学的校本教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一所基层学校来说,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涉及面很广、内

会,勤奋刻苦,打好知识基础,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服务社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励志笃行”是为做到“厚德勤学”所应有的精神、态度和行为。“励志”指的是宽广、坚忍的品质和态度,具有崇高远大的志向,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体现出每个宣中人对国家、社会所应负的责任。“笃行”即忠实地、全心全意地去践行“厚德勤学”。因此,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过程中,始终以办学理念作指导,审视这些制度是否能够从机制上引导和改进学校的教研工作,在制度的规范和导向下,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为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的常态,从无序到有序,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2、上下结合产生制度。制度的建立,不在于“卡教师”,而在于指导、服务与保障。一个制度的产生,既要符合上级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要求,又要符合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这样的制度,才有生命力,也才能够得以全面实施。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充分讨论,几经修改,最后形成文本。

二、创新管理机制,务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能说有了规范依据的文本,如果不对校本教研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文本也就成了摆设。我们在校本教研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追求务实的校本教学研究。

1、构建“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和管理体系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得到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首先,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都分包了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为教师

为使校本教研形成规范,学校统一制作了实施手册,即《教研组长手册》《备课组长手册》《校本教研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专题研究登记表》《课题研究进展登记表》等。这些《手册》,既对教师校本教研给予了导向,又有利于检查目标的达成。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我们认为,开放校本教研形式,选准校本教研内容,是推行校本教研的关键。

(1)有效的教学反思。

为使教师的反思日常化,并提高其反思能力,我们提出了“八个一”(学、记、听、思、讲、编、读、研)的校本教研要求,即:学,每周学一篇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文章;记,记好每周的教后记;听,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建议;讲,每学期主讲一次高质量的公开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高级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研究课);编,每学期编拟一份标准评价试卷;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论文。对青年教师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上述“八个一”的基础上,每周至少听课两节,每期做至少两个案例分析,每期写一篇成长叙事,每期至少上交教育教学故事两篇。

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通过反思、研究,观念不断地更新,教学行为不断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升,教师体会到了反思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于是很多教师成了自觉反思者,有的还养成了每天记教后记的习惯。学校为此在校报《今日宣中》上辟出了专版,每期刊登教师的教学故事、成长叙事,并编辑出版了《来鹿教育教学故事》系列文集等,让教师们在分析和解剖自己时,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

(2)落实同伴互助。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落实集体教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我校的集体教研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信息交流、经验交流、问题会诊、课改沙龙、专题

广泛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我们统一规定了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评议公开课坚持了“123”评课机制,即,“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出课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两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三条可操作性建议”,有效地克服评课时只唱赞歌不谈问题的评课形式;规定了各职级教师公开课展示的责任,明确了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不定期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印发校内外教学经验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了共同提高和进步。

开展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把组织专题教研活动(包括研究课、说课、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等)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每期活动达数十次。如:初一数学组的“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初二数学组的“专题复习策略”等,在专题研究活动中,推广“五段式”案例研究经验,即采用“个人设计(集体研究)——个人(选人)执教——总结反思、集体再创——再次(换人)执教——总结反思”的方法,以案例为载体,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开展小课题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开展几次教研就能全部解决,我们便引导教研组将一个个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小课题”,开展较为规范的研究,实现教研内容的系列化,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针对课堂教学的、能够在一学期或一年内完成研究任务的,我们就按照《四川省宣汉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立项为校级课题或专题;研究周期在两年以上的,就推荐市、省级立项。目前,全校有专题46个,有校级课题26个,市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2个,其中省普教资助金项目1个。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专)题,个个有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问题转化为课题的《山区城镇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研究》荣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获四川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获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二等奖。

(3)注重专业引领。

学青年教师过关考核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奖励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教改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四川省宣汉中学教改教研成果奖励规定》等相关细则,对照目标,逐项统计,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优秀教研组、先进备课组、教研先进个人、“人梯奖”一、二、三等奖,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专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予以表彰。对做得好的,广泛宣传;做得差的,通报批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及时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着手纠正。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存入教师的业绩档案,纳入教师的评先选优、考核、晋职晋级之中。

三年来,我们运用评价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了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教研组之间、各备课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营造出了浓郁的校本教研氛围。

再次,激扬先进,推出名师。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不定期地选送上级进修,进行培训。三年来,先后有18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24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168位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通过培训,有31人成为达州市中心教研组成员,17人成为宣汉县兼职教研员,12人成为宣汉县学科带头人,12人成为宣汉县课改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8人成为省级骨干教师,17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78人成为县级骨干教师。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健康发展

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使校本教研持续、健康地发展。

首先,环境保障。为了使教师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领导不遗余力为老师创造条件。不仅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且构建了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每周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课改能力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围绕教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特征。校本教研不仅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课题。孟庄镇三旺马小学地处乡镇,是新郑市孟庄镇的一所不起眼的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00余,教师10人,其中中老年教师8人,因此,立足校情,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帮助广大中老年教师提升业务素质,教科研能力等就成为我校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将课题研究的开展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2、创设课题研究五项保障条件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曹智魁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二是学术保障,成立了以敬新红教导主任为组长的中年级教师组成的专家组;三是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列入学校的预算,确保阶段性研究经费及时足额

落实;四是时间保障,给各子课题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尽量减轻兼课同志的额外工作任务,确保每位参与研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题研究。五是资料保障,学校安排专人采购了《新世纪教师素养》、《有效教师》专用书籍各10本,供参与研究者适时参考。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农远工程设施,教师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为参与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设备和资料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纽带,以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通过校本教研,研究与实践,使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研究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在加强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知识和以教育教学经验升华的基础为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校本教研体系,着重是现代教师特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如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教研实践、创新能力等。(1)师德师风的塑造

以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开展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培养一批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的师德标兵。(2)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效能。(3)教育科研能力的加强

以学校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有效教师》和《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有关专业发展的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有关校本教研方法及先进经验。

2、调查研究法。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我校确定专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设计撮镇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专题,组织本校教师认真填写和统计分析,同时根据我校教师特点,制定《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找出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制约因素,了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专业规划,为我校后期积极探究构建适合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支持

体系,形成促进本校教师有效发展的管理机制,探究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提炼创新“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3、行动研究法。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实践模式。

4、经验总结法。采用座谈会和论文交流的形式,总结校本教研的实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组对本校现状进行调研;召开课题启动会和课题培训会。

(二)研究阶段:加强学习,开展活动,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

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我校以“教学管理年”为契机,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深入细致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表现在:

1、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更新教育观念,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第一方面:广泛开展“学课标,促课改”活动。学校组织每一位教师深

入学习、理解新课改的有关要求,研读所授学科课程标准,全力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改。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撰写不少于2000字研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同时,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足开齐了课程,把教学教研渗透到新课程的诸工作环节中。

第二方面:广泛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学校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活动,认真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的不足,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广大教师写反思总结,要求教师就每一课时的教学情况,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写反思后记。教务处把此项要求作为教学检查的必查内容,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方面,学校还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新课程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对省内名校就贯彻实施新课程以及科学规范化管理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2)规范学习、检查制度,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工作

为改变业务学习形式化的局面,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素质,保证教研的实效性,学校确定以各年级备课组为中心开展业务学习。各备课组必须要制定好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开展好学期中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研讨教学问题)、总结好学期末的各项工作。教务处通过检查和听汇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整改方向。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师个体常规业务的检查: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由校长室牵头、教务处组织、各备课组长参加对全体教师进行教案、作业、听课等工作的检查(检查结果计入绩效)。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一批“优秀教案”、作业批改的“优秀”等级脱颖而出。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全力推进校本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切实落实教学管理年的各项要求,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1)开展知识培训活动

从2012年暑期始,在曹智魁校长的安排下,敬新红主任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知识培训;范瑞芝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创新案例的校本培训;王新会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等。这些校本培训让老师们从不同方面汲取了营养,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广泛开展“上好每一节课”和进行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为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探究教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观摩课。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学期,为配合和响应孟庄镇举行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我们又安排了全校性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在组织学科组内教师进行初赛的基础上,将各学科涌现的优秀选手集中起来,由学校统一组织第二轮比赛。经过公开公正的选拔,马书芳老师被推荐到县内参加优质课大赛。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实践了教师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召开课题结题总结工作研讨会,回顾分析课题研究的得与失,汇编教师《论文集》、《案例集》,整合研究材料,拟定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半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管理年”活动开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今后努力去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1、课题研究活动开展有待更全面、深入。从开展的活动来看,存在个别教师对活动重视不够,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有极少数教师不能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任务。

2、对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还应该向更高层次上延伸和发展。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7

那么,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呢?我们作了校本培训模式探索。

“校本”一词源自国外开展的校本教育改革,大意是“以学校为本”。我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也就是说“以学校为本”乃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改革发展。因此,我国教育学术界所说的“校本”实质上是指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

而“校本教研”则是校本教育改革的一个下位概念,大意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其中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农村高中信息滞后、地处区位劣势、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变动较大,如何对新教师进行培养,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大学生到专业教师的职业转变,这是作为农村高中每年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程度,可根据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元结构目标,分别采取三种基本策略,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1.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基本策略

农村高中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必须进行分类培训,以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对新教师实施“入格培训”。核心是要求新教师上好三个“过关课”:一是组长帮扶“过关课”,在学科教研组长指导、帮扶下上好合格课;二是学校定题“过关课”,由学校指定课题,新教师自己备课,独立操作,合格过关;三是随堂抽查“过关课”,学校行政不打招呼,随堂听课,抽查结果要能够合格过关。

(2)对教学有困难的教师实施“补偿培训”。对在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克服他们教学基本功的某些缺陷,有的放矢,实施专项补偿培训。例如进行课堂教学的语言、教态、板书和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等训练,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3)对中老年教师实施“更新培训”。为了使中老年教师更快、理好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课改的时代步伐,学校定期向中老年教师传达教育教学新信息,介绍课改新动态。同时,分析青年教师的优质课,组织中老年教师学习青年教师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其自觉改进陈旧过时的教育教学方式。

(4)对骨干教师实施“提高培训”。为教学骨干及有潜质的教师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承担课题,担负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鼓励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拓宽其业务视野,提升其学术品位。

2.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

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可结合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法,构建起自我进修、群体协作、专家引领的“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

(1)自我进修主要是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它包括学历提升进修、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及各级各类进修培训等。教师个体自我反思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研究活动。

(2)教师群体协作,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合作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的,具体的形式可有组织化观摩、反思教学训练、校内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关系、以老带新。开展对话,如: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改沙龙等。实现共享,如:共享集体备课的教案,共享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反思经验,共享课改成果等。

(3)专家引领包括:专家讲座、借用别人学术著作中的有效经验、网上查询最新教育教学动态等,把专家引领、专著和网络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以及时解决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3. 师德修炼———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职业成功的精神动力。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社会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光荣感;具有的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乐于从事平凡而高尚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德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精神,就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师德修炼。

(1)树立“立志”意识。所谓“立志”,就是形成愿景,包括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个人愿景要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级目标上,由此引导个人激发对事业的热情,沿着专业发展目标一步一步攀登。共同愿景是指学校教师员工希望共同创建的未来景象。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产生的,而个人愿景则是共同愿景的具体体现。共同愿景的目标、使命、核心价值是每个教师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因此,树立“立志”意识,就是引导教师把个人的理想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学校的办事理念、发展目标之中,以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发展。

(2)树立“立业”意识。首先,勤奋是立业之基。农村高中教师要做到“四勤”:一是勤于学习,提高学识水平;二是勤于观察,善于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观点;三是勤思考,善于形成自己的观点,总结自己的经验;四是勤于实践,在课改实践中建功立业。其次,创新是立业之源,农村高中教师要有农村教师的思想,有农村教师的风格,要探索农村高中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再次,育人是立业之本。农村高中教育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一是一切为了农村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二是为了一切农村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三是为了农村学生一切发展服务的意识。

(3) 树立“立德”意识。一是正己以立德。面对农村学生, 教师要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二是修道以立德。农村高中教师要有“大爱”情怀, 关怀弱势学生群体, 谋育人之大道, 修师表之大德。三是养性以立德。农村高中教师要少一些世俗习气, 多一些师表风范。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的三种基本培训策略。我们坚信,随着校本培训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展,它将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提升我校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通过高中英语校本教研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制度;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36-02

1 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如何来衡量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一是校本教研实践要达成什么目的或目标?二是哪些实践内容有利于这些目标的达成?三是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的实践?四是校本教研实践的持续进行需要哪些支持性条件?

1.1 校本教研制度尚需完善:各地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有的是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研究共同体制;有的是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如联片教研、城乡互动;有的是开展校长论坛制度;有的是建立优秀课改成果展示制度;有的是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还有的是建立教师反思、写教师故事制度等。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但还存在着参与的群体不够广泛,不能持续,效果甚微和对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过多,使教师缺乏主动性。

1.2 教师发展目标规划的缺失: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唤醒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事实上,笔者经常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听到“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类似的话题,但同时也发现,教师们的这些感受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可能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很快就会被湮没于繁杂的日常工作之中。显然,教师的“感受”并没有真正赋予其专业成长的明确目标。而缺乏明确目标的校本教研实践往往是盲目而低效的。这意味着,我们目前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中,还缺乏对教师成长目标的有效指导与规划。

1.3 课例研究主题的迷茫:有两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一,由于校本教研泛主题的研讨,教师们的研讨显得随意化,研究内容往往因个人兴趣而轻易发生转移,很少聚焦于一个主题并产生有益的对话。这使研讨更像一种闲聊,不能产生深层次的结论。其二,虽然是泛主题研讨,但教师们似乎仍然有最关注的研究内容,即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具体处理——如字词的落实、段落的理解等。不可否认,教师研讨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处理是必要的,但它也让我们看到,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理念在教师教学思想与行为中留下的烙印。它的负面作用在于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变得狭隘。这两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校本教研主题内容的引领与指导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1.4 教研活动形式与目标、内容的脱离: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借助了视频技术手段,让教师们一起评选和观摩执教老师的课堂,从而展开研讨。显然,这些活动安排是为了方便进行比较性研讨而策划的,也无疑是一种较好的课例研究方式。不可否认,良好的活动形式有益于活动内容的展开与活动目标的实现。但我们发现,这种比较性研讨并没有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质性地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以及目标的脱离。教研形式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有利于活动内容的展开与活动目标的实现。校本教研活动由于是泛主题研讨,教师也没有明确聚焦的研究目标,始终无视教师间教学行为的对比、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互动中的对比,而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内容处理,结果使得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事实上,在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从而使得教研活动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并不少见。

1.5 教师缺乏内在的需求和能力:一是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调研发现,“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分数指挥棒”依然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而且随着学段的增高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反思。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如有的教师仍停留在以职业为谋生手段的思想基础之上,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教师不在少数,特别在广大农村,只有少数教师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以自我实现为动力的。总体看来,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不高。

1.6 忽视校本培训,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限于经验交流会的水平,时间一长,教师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本教研制度中缺乏校本培训的机制,没有形成校本研修的文化。由于教师得不到经常性的贴近教师生活的理论培训,所以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难以逾越自身,长此以往,致使校本教研陷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瓶颈。

2 校本教研的发展趋向

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它的现存状态也许并不完善,但是它的价值追求是引人奋发的。它在积极创造一种学校的学习文化,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地域之大造就了各地千差万别的情况,探索适应本地的校本教研方式将成为各校的追求,在千姿百态的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

2.1 规范校本教研教学制度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教研将作为一种基本的制度确立下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提高。校本教研制度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养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在制度层面之下,根据不同的群体要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一线教师要关注教研技能和学习能力;教研员和教研组长要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实效;校长和教学主管要关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关注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2.2 教师自身发展自觉化: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低水平重复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校本教研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自觉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这种被动状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教师从非自觉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呢?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在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中要从刚性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转变,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培训和持续教育的规定培训,使培养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同时,学校要统筹协调,建立同伴互助、知识资源共享的机制,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研的快乐。

2.3 教师专业引领常规化:一是建立以校为本的专业引领机制。必须建立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的专家讲座、专业咨询、专业对话,使教师获得及时的理论指导,提高理论修养。二是重视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指导,不断壮大本地化的专业引领队伍。通过听取专家报告、实践考察和主题交流(学员与专家的面对面对话)、现场观摩和情境参与、专题论坛与经验分享等形式,使他们尽快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不断壮大专业引领队伍。三是要认真解决教研员和教学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对教研员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先知者、先悟者、先行者、先思者。四是要重视课题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将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上升为课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方式来组织教师参与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科研成为教师一种提高性的学习方式。

3 提升校本教研实践的有效策略与途径3.1 加强教师发展目标体系的规划与实施:目前人们对相应教师发展目标体系规划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特别是学校、教研组与教师本人是否对教师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规划,直接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供目标支持。缺乏相应目标规划体系的支持,校本教研实践可能将始终陷于盲目与低效的泥潭。上述校本教研实践内容与形式层面存在的问题显然也表明了这种“缺乏”导致的负面性。在此意义上,要继续深入地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学校、教研组、教师各层次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规划与实施。特别是教研组的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是校本教研实践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3.2 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引领、指导与交流: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无主题或泛主题式的研讨。它固然有利于教师自由交流,但也很少能形成深层对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显得缓慢而浅显。在泛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曾经中途介入并提炼了研究主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们也作了短暂讨论,但限于在教学目标上的知识储备不足,活动前也没有作过相关学习准备,所以又很快抛弃了这个主题。显然,教师们也很难在这种缺乏个体反思与学习准备的讨论中真正获益。相对来说,主题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更好、更直接的引领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供教研活动的聚焦点,也促使教师个体在活动前后更有针对性地反思教学,并产生明确的学习需求。目前许多教师在教研主题的选择与提炼上也存在较大的困惑。如前文提及的教研主题选择的随意化、狭隘化现象,再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主题设置过大或脱离教师需求与研讨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们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与实践。在此意义上,无论在持续推进还是全面推广校本教研实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的引领、指导与交流工作是极有必要的。

3.3 增强教研活动形式的科学性、有效性: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着活动形式与活动目标、内容相脱离,从而导致活动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的现象。笔者认为,其重要原因除了观念认识,还在于教师们除了直接的经验交流方式,缺乏对相关科学研讨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指向这样一些问题,如如何策划、组织与实施一个教研活动,如何选择与提炼合适的教研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等等。当我们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科学性”“有效性”要求时,教师们往往不知所措。目前来说,我们极有必要进一步整理与探索这方面的经验、问题,促进地区与学校间的交流,并把教研组长与教师的培训、教研组的建设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特别对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来说,这些技术支持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3.4 推进学校管理机制革新与教研组建设:在学校管理体制中,传统教研组主要定位于行政管理中的上情下达职能,教学研究职能相对弱化。其教研活动方式也以听课与经验交流为主,在促进教师成长上的作用显得浅显而缓慢。而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教研组作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必须承担起新的职能。首先,必须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职能,具体将牵涉到教师成长目标的规划与实施、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等;其次,必须承担起教学改革的职能,特别是教研组长,要承担起有效地策划、组织与实施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的职责。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思考和总结。

上一篇:消防知识广播稿下一篇:争做成才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