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中的德育管理论文

2024-10-12

艺术类高中的德育管理论文(共7篇)

艺术类高中的德育管理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重视德育。而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 高中历史的育人价值较强, 是开展德育的重要载体。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把握德育目标, 发掘教材德育因素, 创新教学方法, 将德育灵活渗透到教学中,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把握教学德育目标, 实现德育渗透

在历史教材中, 有些内容可陶冶道德情操, 感化学生心灵;有些内容能予以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有些可增强责任感, 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这些德育目标, 实现德育渗透。

第一, 利用科学家及伟人的思想精神的教学, 以培育学生勇于探索及实事求是的品质与态度。如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 总结了中国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与经验, 把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 从而形成邓小平理论,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

第二, 利用科学进步史实及英雄人物事例, 培育学生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 有不少内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如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时代英雄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关系、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等。历史中的“英雄”, 如汉武帝、抗金英雄岳飞等都对于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归根到底是其所处时代造就了“英雄”, 却不是“英雄”造就了时代。此即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第三, 利用中国古代的辉煌史以及近代屈辱史, 以唤起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在教材中, 中国古代史的辉煌灿烂, 近代史的屈辱, 抑或当代史的曲折和复兴等, 均是良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如鸦片战争, 新文化运动等。

二、发掘教材德育因素, 进行有机德育渗透

1.确保德育目标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 有效控制德育目标

在融入思想教育时, 教师应科学分析教材, 知道不同历史知识所对应的思想教育主题, 然后合理预设, 防止张冠李戴。如大国兴衰及朝代更替与对立统一思想相对应;经济改革事件可与生产关系须适应生产力这一原理相对应, 等等。对同一历史, 教师还可展开不同思想教育, 凸显最佳对应点, 无需面面俱到。如教学 “辛亥革命”时, 教师应突出“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品质, 然后展开分析、引导与发掘, 对其“实事求是”、“爱国主义”等思想不需进一步讲解, 可作开放题, 让学生于课后进行思考、展开讨论。

2.找出教材与德育的结合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德育是以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产生与开展的, 教师应找出其最佳结合点, 有机衔接,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例如:祖国统一大业的讲解,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推动了统一大业的发展, 港澳回归祖国, 两岸关系也趋向缓和。“一国两制”的意义, 并不只是其开创性, 也不在于其推动统一大业的快速前进, 而在于其展现出的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博大胸怀。若无爱国主义思想与精神, 邓小平会成为一代伟人吗?这样, 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 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整合德育教材, 优化德育功能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 其对应的思想教育主题也分散于不同的板块中。因此, 为了提高德育效果, 可适时穿插、联系、组合相关历史, 以完整德育内涵。如开展责任教育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学习, 要求学生在课后发掘与收集教材中的, 或者熟知的其它相关责任事迹素材, 思考与归纳出责任含义及其意义, 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增强。

三、创新教学方法, 展开灵活渗透

1.多样化的渗透方式

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 教师应使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幻灯、图表、专题讲座等手段增添德育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抑或将寓德育渗透于校外与课外活动中。例如制作历史报、参加实践活动、写写历史论文、参观烈士陵园、组织研究性学习等,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加强德育实践性;也可以组织党的历史知识抢答赛、讲民族美德故事竞赛、革命诗歌朗诵竞赛等, 以提高德育的生动性与互动性。这样, 通过多样化的途径, 不但丰富了德育艺术, 还让学生在体验与学习中积极接受德育, 提升品德修养。

2.把握渗透时机

在历史书本中, 有不少德育内容较明显, 教师可将其集中进行德育。有的内容, 其德育作用较隐蔽, 教师则可引而不发, 适时在知识教授中渗透。但不应过多地引入哲学名词, 避免将历史课变成政治课。例如:王阳明 “心学”学习, 体会“吾心即宇宙”以及“心外无物”是非常可笑的。通过常识, 学生能够看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而不需要老师讲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哲学名词, 也无需过多解释。

3.创新渗透思路

在讲解历史教材时, 教师应陈话新说, 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例如:在中国古代, 我们有“四大发明”, 科技水平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先进科技在中国最终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甚至被异化成迷信。然而, 当这些科技传至西方后, 则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打败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到了近代, 于“指南针”引领下西方侵略者来到中国, 把“火药”填入大炮, 将中国大门“轰”开, 然后利用“印刷术”与“造纸术”, 让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渐渐掉入半殖民地深渊。这样, 通过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情境设置, 启发学生思考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浅谈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艺术 篇2

一、用爱心重视每一个学生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他们良好人生观、生活观、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心理非常敏感,强烈需要被重视、被肯定的一个时期。作为学校德育的工作者,要满怀信心和爱心尽快熟悉他们,要善于用一张笑脸、一个沟通的眼神、一个有效的动作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与重视。通过观察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特点、特长和点滴进步,及时真诚地给予赞扬和鼓励。另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一个短期目标,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喜爱。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认可和尊重,他们就会转化为自律、自尊、自信,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健全制度,纪律严明,一视同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这个大家庭就要有学校的纪律。初中生思想活跃、个性十足。除了要使他们学会并愿意自律外,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对其约束。首先规章制度要合理可行,不过严,不过激,例如,停课反省、开除等不可行行为是不能出现的。更重要的是制度一旦建立,必须严格落实,公平对待。对违纪的学生,先私下把思想工作做通,然后在学校按制度处罚,这样不仅让学生心服口服,决心改过,更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久而久之,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遵纪好学。有了健全的制度,然后能严格执行,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我们才会有合理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特别好面子,他犯了错误我们就要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在私下进行耐心教育。有的学生需要严厉批评才会改正错误,我们就得严厉批评,不给情面。有的学生喜欢被表扬,我们就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还有的学生喜欢与老师交朋友,我们不妨走近他们,做朋友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能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教育思想就是好的教育方法。

四、正确引导同学关系,特别是要恰当处理早恋问题

初中生正是发育成长的时期,同学关系也是很微妙的。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容易互相有好感,经常并肩走到一起,甚至产生早恋现象。然而,我们做思想工作的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切记不要随便讽刺、挖苦、冷言相加。但是,也不要不闻不问,熟视无睹,那就失去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人成长的一个必然现象,是正常的一件事。所以,我们不要感到大敌当前,惴惴不安。相反,我们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短期目标,分散感情方面的注意力。同时,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忙碌起来,多接触其他学生。这样,他们的小圈子就会变为大圈子,分散原来俩人之间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其他同学中。以往经常有的班主任对待早恋现象不做好的引导,而是简单除暴,挖苦讽刺,结果耽误了两个学生的学业和前途。

五、合作共赢,共同管理学生是重中之重

作为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有班主任,有科任教师,有家长和社会力量。因此,我们要与他们合作管理。这项工作如果就靠一个人管理,那是万万办不到的。与学校领导合作,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动态。学校领导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日常教学活动,还是其他劳动、体育、卫生等活动都需要领导参加,有了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会事半功倍。班主任的力量不需多说,他们是教育引导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一切。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多与班主任交流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途径。另外,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每个教师都有教学的权利,同时也有教育学生的义务。教育与教学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爱惜生命,热爱祖国,传播正能量。家长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我们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对待学生时要充满爱心、信任和理解。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少粗暴,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漫谈 篇3

一、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的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具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操,有的则为读者提供认识世界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都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有的课文还富有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积极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师如能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交融、同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我在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时,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评价路瓦栽夫人?”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路瓦栽夫人有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借项链出风头”,一时的欢乐换来了“失项链赔项链”的十年的辛酸,其悲剧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她既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也是受害者。她有错误,我们既要批评她爱虚荣的庸俗的作风,也要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真正的爱美之心的区别,从而受到教育。

我们知道在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教学中如能善于引导学生赏析诗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受到细雨滋润、春风沐浴的教育,收到良好的陶冶效果。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高考改卷的老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重要的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相悖的。

我曾设计过一些作文题,如有次我看到杂志上有篇报道,说某记者去采访一个山区放羊娃,问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说为了赚钱,赚了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长大再放羊。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放羊娃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喜欢上,也喜欢写,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但教师要善于点拨,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之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得有意义。同时作文批改与讲评也相当重要,需要语文教师好好探究,这也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一个广阔天地。

三、在言教身教以身作则中渗透德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是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讨 篇4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德育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7-01

所谓德育其实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方面的教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中阶段,高中生尚未形成坚定的道德观念,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素质不强,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这时,需要班主任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推动高中生积极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中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德育培养的理论化与模式化

许多学校由于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理论知识,这种枯燥乏味地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而且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最终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同样,班主任也是如此,强制性地让学生全盘接受德育理论,仅仅只把德育教育当成一种模式化的教学任务,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另外,当下实施的德育教育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不符合现在的德育教育需求。

2.高中生德育意识薄弱

高中生由于年龄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因此,不管是在心智上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不成熟的状态,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高中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思想败坏等现象。

3.班主任盲目地抓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管理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已经成为评价班主任和学校的主要指标,学生成绩的好坏显然已经成为决定学校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上家长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导致班主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管理。这一现象也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并不能靠某一方的力量能够切实改变的。因此,学校很难真正将德育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二、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策略

1.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

传统的德育理论教学通常都是枯燥乏味的,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为了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有趣地集体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集体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德育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开展集体活动,能够有效增加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营造出一种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德育集体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德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给学生渲染出一种德育氛围,班主任可以选取法定节假日或者传统的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和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情感和思想两个层面。班主任作为高中生最主要的教育者,其行为举止潜移默化中都对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以真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通过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而且还要在生活上照顾学生,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通过班主任的嘘寒问暖,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充分尊重班主任,为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以美的行为教育学生

为了将德育教育贯彻落实到位,需要班主任做到言传身教。有时,班主任反复啰嗦地德育说教,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而且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对德育教育毫无兴趣。而有时候班主任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德育行为。因此,在校园内班主任应该积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作用。这样,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管理,不断完善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正确的道德观的指导下,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切实提高我国高中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彩宏.构建新形势下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J].教育革新. 2013(11)

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篇5

一、艺术类大学特殊性

1. 人格特质。

艺术类大学生同普通大学生一样都具备一些优良品质。比如大部分学生都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等。但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进而形成了某些人格特质。这表现在:第一,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殊性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创造力。他们情感丰富, 崇尚个性, 敢于标新立异。但也容易敏感, 思想偏激, 情绪常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第二,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但艺术类大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纪律性不强, 团队意识差, 缺乏集体荣誉感。第三, 以为我为中心, 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 但容易受不良行为的诱导, 内心急切渴望成功, 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

2. 思想上的特殊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 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 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殊性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政治信念。他们不关心当前的政治问题甚至存在着厌烦政治的心理, 在原则和是非面前缺乏鲜明的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3. 生活上的特殊性。

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从小养尊处优, 优越感强。这就使一些学生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作风。在人际关系方面, 协调能力不强, 不善于沟通, 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感受, 不易与周围人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 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 有些学生过分追求艺术上的名利。

4. 学习上的特殊性。

艺术类大学生高考的录取模式是学生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 因此将学生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 但为了考取大学文凭不得不选择报考艺术类大学, 而学生本身并不喜欢学习艺术, 毕业后可能不从事这类专业的工作, 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一种是由于对专业的热爱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进入大学后, 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所以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被占用。再者有些学生在校期间过早到社会上进行实践, 认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理论性强, 不实用, 片面追求实效, 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缺乏学习兴趣。

5. 专业上的特殊性。

一方面多年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使得学生创作思维比较敏捷, 变幻多样, 联想丰富。较之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 他们富有激情和创造性。然而艺术类专业的学习也是有局限性的。艺术往往要求完美, 因此, 使得部分学生行程思维定式, 在生活中一切从理想主义出发, 忽视了客观现实的存在。此外受艺术无国界等思想的影响, 艺术类大学生对时事政治方面关注较少, 理想信念淡薄。另一方面, 艺术类专业的学习课程较为枯燥, 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性。这就需要学生用一段时间去感悟专业上的艺术造诣。因此少数学生在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时。往往选择退学、休学等。

二、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的弊端

德育管理工作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绩, 但我们也应看到客观存在着的一些不足。

1. 忽视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缺乏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层分类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忽视了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道德教育不可能触及大学生的心灵, 更不可能培养学生德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细腻、崇尚自我、时尚清高, 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感等特点。对纪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个性”比一般大学生相对突出。这些“个性”的片面发展, 极易朝着反向的“个别”“另类”转化。

2. 高校普遍存在空泛的德育说教。

“德育不是一门讲授课, 而是一种行为熏陶。”目前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只注重形式和过程。首先, 德育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 其实质是照本宣科, 进行强硬的思想灌输, 使德育工作完全失去有血有肉、鲜灵生动的生命活动的特征。这些空泛的德育说教只能让大学生们获得教条化的道德知识, 很难内化为道德认知, 更不用说满足社会道德需求。这是学校德育管理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其次, 大多德育工作者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认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 至于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改正了自身的缺点, 都与自己无关, 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

3. 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缓慢。

目前艺术类高校德育实效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极不相称。我国高校现行的德育分为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 但执行起来确实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首先是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普通高校德育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要求。只在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开设一两门有关课程。其次是教材使用不规范。使用的教材随意性大, 不适应需求。内容单一, 材料重复, 观点陈旧。使学生所获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性与应用性。再次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单一。各个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专门的德育教师和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的辅导员。

三、提出几点策略

1. 目标。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树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已刻不容缓。首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 调整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 而不应该是游离于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所以德育目标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 摒弃一些华而不实理论。其次, 德育目标必须立足于本校德育工作实际情况, 针对院校招收学生的特点, 全面探索一条有利于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促进德育的个性化。切忌千篇一律, 盲目效仿。再次要创新教育方法, 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途径创新。

2.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要始终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充分考虑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强调学生工作的人性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 善于发掘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在管理上把艺术类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适当区分, 既有共性教育, 要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广泛发展。也要注重个性发展, 成就艺术类学生将来职业生涯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决不能用固化的模式套用在艺术类大学生上, 而应使每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3.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

目前高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授德育课程的教师和辅导员来完成的。忽视了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可以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完美的人格。所以艺术类专业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 再将德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 把道德教育与艺术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教学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举两得的德育方法。

4. 传递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正能量, 建设德育网络平台。

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多元的系统工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主要渠道的综合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树苗要培育成参天大树离不开根基、环境和养料等因素。那么, 学校就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 家庭是德育管理工作的根基, 社会则是德育管理工作的依托。因此, 学校应该整合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 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 受专业特点的影响, 过早接触社会环境, 要想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就需要主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平台, 才能切实提高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性。

摘要:对于当前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出现的瓶颈, 笔者参考自身工作经验, 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 总结了针对艺术类大学德育管理的弊端问题, 思考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对策, 以期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管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潘灯.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09, (12) .

[2]高长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9, (02) .

[3]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2) .

艺术类高中的德育管理论文 篇6

一、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常德九澧渔鼓艺术,以其丰富的伦理道德教化内容,几千年来已持续对传播地域民众产生深远影响。据笔者考证,20世纪中后期,澧水流域的九澧渔鼓艺人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编演的曲目《扫盲运动到了乡》《生产责任制好》《计划生育好》《普法歌》;歌颂英雄人物、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生活的曲目《雷锋赞》《林海雪原》《四个媳妇笑爹爹》《四个老汉夸媳妇》等曾在当地风靡一时。2006年在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上演出的反映新一代农民精神风貌的作品《新农村》,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我劝儿子离网吧》等作品,近年来也已走入千家万户。九澧渔鼓艺术在为民众解读政府的政策方针、倡导传统道德风尚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笔者在九澧渔鼓主要流传地——常德市临澧县,对本县三所高中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高中学生对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的抽样调查。问卷对象以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为主体,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43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249份。据统计:

问卷选项“你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地方传统文化知识?”的结果,愿意、想了解的学生人数比重大,共计5911人,占有效人数的95.67%。

选项“你认为是何因素阻碍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除15.53%的学生认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外,其他学生则从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地方传统文化本身流传的局限性以及国家政策层面方面予以关注,均占55%以上的比率。特别是“民间流传的局限性”一栏,比例高达71.98%,值得我们关注。

选项“你认为有必要在年轻人中宣传地方戏曲吗”的态度,下表中给出了答案:

选项内容“你对自己家乡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和发扬有何看法”,持“应当传承并发扬”态度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80.46%。

选项“您认为高中生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地方传统戏曲”的结果,92.71%的学生持积极态度。

尽管考察的对象是针对常德市临澧县高级中学的部分学生群体,问卷设计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学生们在了解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知识,特别是家乡的传统戏曲文化是否传承与发扬的问题上,表现出对它们的肯定却不容置疑,为音乐课堂中融入地方传统戏曲内容,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保证。

二、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一)戏曲的德育内容。现阶段,“应试教育等的持续给力,削弱了传统文化应有的本土地位”[1]。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自主性渐强,个性发展明显。因此,选取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地方戏曲内容题材,使他们能在学习高压下,通过参演地方戏曲得到解压、放松。达到既获得艺术表现机会,又能提升德育内涵,享受艺术表演带给他们快乐与满足的目的,对地方戏曲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京剧《红娘》、越剧《五女拜寿》等优秀戏曲作品聚集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地方戏曲内容题材的选择提供了参照。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对贪赃枉法不良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对嫌贫爱富等不良现象进行批评的九澧渔鼓传统作品《乌金记》《雕龙宝扇》,讲述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为人子者必须恪尽孝道的作品《清风亭》《安安送米》等的关注,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二)师德的垂范作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要求。作为音乐教师,面对高中阶段的、独立意识迫切、反叛意识渐浓的学生群体,在课堂上应以身作则,在师与生的沟通、教与学的互动中,把做人的道理等关乎学生品德修养的内容与地方戏曲中的德育内容相融合,使之成为课堂常态。行动上的典范,如1959年荀慧生为弟子孙毓敏传授《荀灌娘》一戏,亲自扮作马童,为她牵马坠镫,还让孙毓敏一只脚踩在自己右腿上;为了给弟子留出发展空间,此后荀慧生再也不演《荀灌娘》[2],这样的大家风范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体悟。

(三)名家的课堂效应。“台上演戏,台下做人”、“艺高功非盖,德至即服人”、“歪人唱不了正戏”等[3]。不定期聘请地方戏曲名家进入课堂,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高中阶段的学生能于紧张的学习之余,在参与中提高,参与中成长。如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越剧艺术的越剧“尹派”小生创始人尹桂芳,她在生前就曾说过:“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者。”从而成就了如今越剧尹派弟子的桃李满天下。

综上所述,音乐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健康个性形成的高中阶段,将地方传统戏曲中的伦理道德教化内容融入音乐课堂,能起到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践行教育使命、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摘要:普通高中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格初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高中阶段,将九澧渔鼓艺术中丰富的伦理道德教化内容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实现艺术传播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丰富德育的内涵,对践行教育使命、传承传统文化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九澧渔鼓艺术,音乐课堂,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苏振华.普通高校施行公共音乐课程转型的必要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125.

[2]孙毓敏.孙毓敏谈艺录[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109.

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篇7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集体;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高中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在高中班级管理的打造中,班主任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班主任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学校管理的有力助手,班主任的工作更能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能够带好一个班,能够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仅要讲究科学,更应该注重管理艺术,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科任教师和全体学生加强交流,进而熟悉、融洽,达到相互信任、关爱的目的。

班主任应做到科学民主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要管到点子上,并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由于高中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无论大小事都不会向老师说,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的艺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形成了良好班风,才能为自己减轻负担。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要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必须从班级管理入手,必须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来协助老师开展工作。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体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要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注意班干部的培养,注意习惯养成教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讲究情感投入和爱的艺术

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高中班主任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要关注学生个体,因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班主任在内心深处应该有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应该关注学生个体,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但是,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想见,今天有许多的家长因为给予子女不恰当的爱而给后代的成长带来了人为的障碍。所以,对班主任来讲爱学生是要讲究艺术的。高中学生容易和班主任疏远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突出管理重点,明确职责分工

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既要对学生有着制约、评价作用,更要对学生具有激励功能。要使每位学生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并且能够实施自然的角色转换,就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应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这样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

四、让学生成为班级建设的好帮手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调动科任教师的积极性,发掘积极因素,使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班干部选拔任用需要讲求艺术。班委会设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成了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工作做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手。这项工作做不好,后来的工作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

五、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心灵的耕耘,因此必须讲究教育的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在班级管理中,我曾经遇到过几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一旦我不在学校就会出问题。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在生活、饮食等方面给他们大量帮助。以愛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给予最大的尊重,他们慢慢地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对于高中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老师的爱心,坚定自己的信心,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高中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用心聆听学生,用爱包容学生。我们广大班主任也只有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教育,追求班级管理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吴志樵,刘延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银华.论高中新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

上一篇:无限空间下一篇:慢性宫颈炎的治疗研究